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十五章考试重点

毛概第十五章考试重点

毛概第十五章考试重点
毛概第十五章考试重点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A.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B.中国新阶层的先锋队 ( )

C.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 )

D.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由()

A.党的纲领决定的 ( )

B.党的思想决定的 ( )

C.党的路线决定的 ( )

D.党的性质决定的 (√)

3.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

B.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 )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

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 )

4.我们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B.《党内民主监督条例》 ( )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 (√)

5.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实事求是 ( )B.谦虚谨慎 ( )C.群众路线 (√)D.调查研究 ( )

6.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 ) B.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的组织 ( )

C.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 (√)

D.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 )

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 )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C.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致 ( )

D.理论联系实际 ( )

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提出的,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指()

A.党的思想理论 ( )

B.党的三大作风 (√)

C.党的群众路线 ( )

D.党的最低纲领 ( )

9.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 )

C.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

D.全国大陆即

将解放 ( )

10.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

B.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 )

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D.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二、多选题

1.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是()

A.在中国人口中占大多数 ( )

B.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 (√)

C.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

D.大公无私 (√)

2.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制风险的能力 (√) B.深入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 ( )

C.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

D.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 )

3.“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一形象地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执政新理念,这就是:() A.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 (√)B.充分发挥经济、法律、行政等无形手段的调节作用 (√) C.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 (√)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

A.党的宗旨决定的 (√)

B.党的纲领决定的 ( )

C.党的路线决定的 ( )

D.党的性质决定的 (√)

5.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

B.推进现代化建设 (√)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

D.完成祖国统一 (√)

6.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B.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C.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D.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

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是() A.有层次的(√)B.人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C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D是人类的活动的规律 (√)

三.辨析题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政党。

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1)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2)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3)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人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则是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和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第一,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先进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能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二,我们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这个先进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我们党是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种先进的组织制度组织起来的政党。这使得它可以有效地把先进分子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崇高理想和阶级性目标而紧密团结、奋斗不息。第四,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既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又同自己的阶级基础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般的联系,整个党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行过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第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答案: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历史表明,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迫切要求。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长期执政的需要。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

五、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

答案: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第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同时,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称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第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民族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就要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治胆识和胸襟,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2.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案: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和梦想。近代历史反复证明,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根本行不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正确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

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

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

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

仍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坚强的政

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

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和

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六、材料分析题

1.胡锦涛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

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

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

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

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2005年01月26日法制日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是什么?

(2)如何理解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

任务?

答案:(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

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

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

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

用,使我们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

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2)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党得到广大

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

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

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

键,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马克思主义

政党的生存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2.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

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

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

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

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2)如何理解新时期党“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答案:(1)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2)第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党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必须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进行新的创造。第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第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执政半个多世纪来,执政成就有目共睹。同时也必须看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党才能保持先进性,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材料1:苏联解体前,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实际上苏共已经不再是人们心目中自己的党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苏联这个国家的观念也逐渐地淡薄下来,他们对自己土地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材料2:国民党军队的统帅杜聿明将军对淮海战役中自己的80万大军是被数量还不如自己的60万共产党军队打败的这个说法一直不服气。因为当自己的部队陷入重围,弹尽粮绝,只能靠几架飞机空投给养时,却有

200多万民工和民兵,日夜兼程源源不断地把弹药和粮食送到解放军阵地前,把伤员撤下火线。因此,他被特赦释放后会见蒙哥马利元帅时,仍然坚持说打败自己的“共军”是200多万,他认为那支世界上最大的后援队伍不能不计算在内,况且,共产党的军队和老百姓本来就分不开。——《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材料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 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1、2说明了什么?(2)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怎样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取得了胜利,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终亡党。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2)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第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第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毛概考试重点

2017毛概考试重点知识汇编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选择、简答)(P3)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选择、简答、辨析) (P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辨析) (P6)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6、P10-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P14)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三大基本问题(选择) (P18) 基本问题: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P6)

毛概第十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4.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是党的思想建设 5.本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 6.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 7.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8.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9.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多选题 1. 总结党的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3.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5. 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要进一步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7. 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8.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 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10.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判断题: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错

2016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详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期末考试将至,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以下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毛概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3.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执政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执政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机是脱离群众。 7.为什么说党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得生死存亡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 第十五章练习及答案

毛概第十五章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是 正确答案:党的思想建设 2、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正确答案:发展 3、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 正确答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本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 正确答案:党的建设 5、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正确答案:工人阶级 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正确答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正确答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多选题 1、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正确答案: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2、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正确答案: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正确答案: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正确答案: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6、总结党的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必须始终 正确答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毛概考试重点

概论课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活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和历史条件;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相互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2019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

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毛概考试简答题重点

毛概考试简答题重点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者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简历了中哈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知道意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同意、当得建设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1)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验证条件和目的,而实事求是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5、为什么说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答:(1)因为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不是从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现成答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的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照抄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认识我国国情,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极端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我国就进入了建国以来事业反正你最好最快的阶段(2)同时,走好自己的路,在思想上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课后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