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word精品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word精品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word精品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word精品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

标准。

2、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

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3、认知结构同化论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

同化。

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2、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

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他没有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只谈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

能力的培养。

4、奥苏贝尔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论述只注重具体知识地迁移,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

略的迁移。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启示

1、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

便于应用。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

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便能帮助学生

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

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

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观念结构之间架设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进一步完善了其同化理论,也为学生优化教学内容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2、运用教学评价的论述优化教学评估体系

奥苏贝尔在他的理论中首先批评了那些只看到评价负面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强调了评价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肯定评

价的基础上,奥苏贝尔进一步指出有效测验应兼具几种特性,即信度、效度、代表性、可行性、辨别力,为优化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科学的考查不应该考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功夫,而要更多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

解程度,因为创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较强理解力,能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知识、不断阐明未

被前人识别的问题的人才,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书呆子”。科学的考查不应该是速度的考查,

而应该是能力的考查,要给学生足够的答题时间,使学生有发挥自己思维与能力的空间;科学的考查不应该是难倒学生、摧残意志的考试,而应是能较准确地测评出学生所学程度的考试;科学的考查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民主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科学的考试还应是重视考察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的考试,是能同时采用笔试(标准化考试、论文式考试)、口试、实际操作考试等多种方法的测查。当然,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改进的体

系,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挖掘。

3、以三大驱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承的关系,绝非一种单

向性的关系。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活动本身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利用动机驱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奥苏贝尔特别强调认知驱力这一内在动机的作用。这与我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谋而合。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初如能将知识具体形象化,设置引人入胜的情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

的培养。奥苏贝尔还曾指出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不应该有一种引导学生把已知知识用于

问题解决的明确的程序。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所问的问题也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邻近发展区域内”,使学生能在跳跳

就够得着”的高度上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其次,另外两大驱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业失败的焦虑和一种凭自己的才能成就,得到家长教师的赞美、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渴望,使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发布时间:2005-10-11 已经阅读340次 奥苏贝尔(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 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在获得数概念前的幼儿,凭借他们发展较快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将乘法九九表口诀背熟,倘若从中抽出一句问他们,他们将不知所云,这也是机械学习。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 1918-2008),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学习观以及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于奥苏贝尔观点的考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下面中公教育的资深讲师来帮助大家分析整理一下关于“奥苏贝尔”的一些重要考点。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出题形式: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易错点:有些考生会把“机械学习”记成“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并不等同于无意义学习。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解析:非人为指新知识和旧知识本身是有联系的,而不是人为因素强加在一起的。实质性指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看起来相近。 出题形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另外,也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1.怎样理解中轴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为什么说它超越了中心论和相对论? 答:(1)中轴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中轴原理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 贝尔认为,从中轴原理观察到的主要问题应当随视野不同而发生变化。理论视野的转换导致了面对主要问题的转换,同时也必然引起理论观念的变化。因此,中轴原理不追求稳定不变的普遍性原则,而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概括和回答各种新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贝尔把自己的方法称为“旋转着的中轴”。 ②用这种“旋转着的中轴”研究社会问题,可以避免决定论。 决定论同因果论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强调社会现象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因果联系。由于贝尔认为社会因素或社会结构是中心与环绕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能判断一种因素是另一种因素的决定因素。不同的社会层面中有不同的中心因素或中轴原理,因此,不能用同一种因素作为解释各种社会层面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 ③中轴原理可以克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严重错误绝对论。 社会科学中最严重的错误是想通过一个凌驾一切的单一概念去观察一个社会的特点。任何社会都混合了各种不同的经济、技术、政治和文化体系(有些特征是所有体系所共同的,而有些特征则是历史的和特殊的),要根据人们心中的问题,从不同的有利点加以分析。 ④中轴原理在贝尔社会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划分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研究后工业社会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基本尺度和方法原则。从中轴原理出发,贝尔关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发展的研究,是关于主要问题的提出和中心结构的阐述,它给出的是如何看

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视角和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的新方式。 (2)它超越了中心论和相对论的原因: ①它突破了以往社会学家在社会问题研究中多采取单一因果决定论或突出主要因素的影响,中轴原理力图说明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趋中性。 ②它突破了中心论可能导致的片面决定论,中轴理论认为不能用一种因素作为解释各种社会层面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 2.丹尼尔·贝尔关于社会中心任务已经由物质生产转向为人服务的论断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答: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如下: (1)贝尔以生产和技术为中轴,将人类社会分为3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在经济方面的变化是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贝尔指出后工业社会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因此,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这里主要考虑的不是纯粹的体力或者能源,而是信息,主要人物是专业人员。这里,虽然贝尔没有沿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但是他讨论的问题在内容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指的社会基本矛盾问题。 (2)无论怎样说,社会的主要任务或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都是居于基础地位的。如果贝尔关于后工业社会的主要任务或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发生变化的结论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则意味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要发生变化。 (3)在后工业社会,当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任务,而处理人与人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任务时,正像贝尔所论述的那样,为人服务的产业取代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并且原先建立在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之上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文

四见奥苏贝尔

四见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历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对象,其观点理论可以说横跨整个教育心理学部分,因此,在学完理论知识之后,大部分学员的脑海里都是一片混沌状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层层云雾,系统梳理一下奥苏贝尔吧。 一、初见奥苏贝尔之遗忘学说---同化说 主张:遗忘是一种积极的遗忘,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因此是积极的遗忘。 二、再见奥苏贝尔之“我爱学习” (一)学习的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①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二)有意义接受说 1.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代表学习/符号学习) 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②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③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2.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他把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三)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三种同化模式:上位、下位、并列结合。 (四)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三、又见奥苏贝尔之成就动机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是一种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 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2.上位关系(superordinate relationships) 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原有概念从属于其下的新命题时,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生掌握一般的、包摄性较广的命题时,除了要唤起学生已有的有关概念之外,还需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还不曾了解的事例,以便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该命题。3.组合关系(Combinational relaionships) 当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与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的新命题时,就产生了组合意义。许多新命题和新概念的学习,都具有这类意义。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各门自然学科、数学、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学习的许多新的概念,都可以作为组合学习的例子,这类关系的学习,虽然既不从属于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论,也不能总括原有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新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关系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组合关系。 四、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因此,发现学习可以在前面提及的三种学习类型中发生。除此之外,发现学习还涉及其它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

贝尔的后工业时代理论

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摘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构建的,他运用知识中轴原理的范式,建立后工业社会的知识-技术决定论,试图总结与预测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后果。对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进行解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动态,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选择和未来计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能人统治新型社会 1959年贝尔第一次提出“后工业社会”的名称。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到1973年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标志着“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成熟。 贝尔从工业社会出发,将社会分成三种类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所谓前工业社会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 多数劳动力从事农林渔矿业等采集作业,生活主要是对自然的挑战的这种社会形态。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一批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和加工业即第二产业为主,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 他认为,分析后工业社会,可分为技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三个部分。经济的中轴原理是效益原则,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工具理性是根本原则、科层制是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政治的中轴原理是平等原则,文化的中轴原理是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原则。 (1) 在经济方面,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在前工业社会中,主要的产业部门是农业、矿业、渔业、林业等行业。这些经济部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可将其归类为第一产业。这些产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贝尔将其称之为“对自然的博弈”。工业社会是指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部门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社会。工业社会的工作主要是设计“人对付人造自然的策略”。而后工业社会是一个服务社会,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开始从产品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变。 同时,贝尔借用科林·克拉克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中对经济进行区分的标准,认为:"后工业社会第一个、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 据研究,1900年,美国有3/10的人受雇于服务业,其余7/10的人从事商品生产;1950年,这一比例接近平衡;而1980年同1900年正好相反,7/10的人从事服务业,3/10的人从事商品生产。贝尔因此得出结论,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尚依赖第一产业经济部门的时候,美国社会已率先具备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建立了第一个服务性经济国家。 (2)在政体即社会管理方面,贝尔的核心观念是“能人统治”。 围绕着知识组建起来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社会。科学不但与技术,而且与军事、社会技术和社会需要结下了不解之缘;社会政治单位布局的变化是社会中不可能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阶级;社会将由那些取得了成就,受到同行尊重的能人来统治。贝尔把专业技术阶级看作是后工业社会的统治阶级,把后工业社会看作是一种能人统治,即新的技术权贵统治的社会。 贝尔提出,在任何社会中,关键问题都是:由谁掌权?如何掌权?如何掌权是一种制度概念,由谁掌权是一个集团概念。后工业社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知识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谈谈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谈谈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 驱力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在教师招聘考试对这三个内驱力的考查中经常出现,并且多以结合实际情景的形式出现,三者含义相近,容易混淆,中公名师孙玮为考生结合真题、练习题进行辨析讲解,希望有助于考生牢固掌握奥苏贝尔的三个内驱力这一考点,为踏入教师岗位再迈进坚实的一步。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识、理解、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求。提高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使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 【真题回顾】 1.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答案】B。 2.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2.【答案】A。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区别,认知内驱力指向知识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赢得一定地位为满足,是一种外部的、间接的学习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自我提高内驱力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理想职业或学术上的成就,以便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学习期间,自我提高的成就动机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 【真题回顾】 1.学生往往通过提高学业成绩来赢得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和自尊,这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1.【答案】B。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解读

奥苏伯尔(1914—)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其理论是美国最新理论之一。主要著作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的观点》、《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 奥苏伯尔与布鲁纳一样,同属认知结构论者,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他着重研 究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奥苏伯尔既重视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的作用,又强调关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者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 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将认知方面的学习分为机械的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联想。这种学习在两种条件下产生。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无内在逻辑意义。另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知识基础可以用来同化它们。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的意义,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过程就是个体从无意义到获得意义的过程。这种个体获得的意义又叫心理意义,以区别于材料的逻辑意义。所以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就是个体获得对有意义的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是以同化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某种认知结构,吸收新的信息;而新的观念被吸收后,使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 概念被同化的特征是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概念,同时将概念组成按层次排列的网络系统。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①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 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③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在以下三个方面起作用①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概念、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并不能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②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所以也不能直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巩固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保持。 ③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动机过强,可能产生抑制作用,使本来可以提取的知识提取不了,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动机过强,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就是一个例子;反之,有时动机过弱,不能调动起学习者神经系统的全部潜力,也会减弱对已有知识的提取。 他认为,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组成的

由于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部力量,所以心理学家常把动机和内驱力视为同义词。奥苏贝尔认为通常所说的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这种愿望也可以推动儿童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其成绩相当的地位。自我提高内驱力强的学习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所以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也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老师认可),所以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后工业化社会和后现代管理

后工业化社会和后现代管理 一、后工业化社会 1.含义 后工业化社会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教授1973年推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提出的,认为在今后30年至50年间将看到“后工业社会”的出现。他认为社会可以分为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等三个部分。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技术和职业制度。以技术为中轴,将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形态。这种划分是共时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共时性体现在这三种社会在目前世界上是并存的,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历时性体现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规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是当今世界上并存的三种社会形态。前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等国,这些国家基本上依赖第一类经济部门:农业、矿业、渔业和林业。这些经济部门完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它们的生产率低,并且由于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而使其收益大幅度摇摆。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日本和前苏联,其劳动力的大部分从事工业或产品制造业,围绕着经济增长这一轴心原则而运转,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保证,技术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美国将是第一个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广泛地说,如果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后工业社会是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用五个方面的特征来加以说明: 1 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2 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 3 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 4 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5 制定政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任何国家的经济,随着逐步工业化,各产业的生产率将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产生大多数劳动力转向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劳动力又将向服务业方面转移。因此,后工业社会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 “如果工业社会的定义是根据作为生活标准标志的商品数量来确定的话,后工业社会的定义则根据服务和舒适——保健、教育、娱乐和文艺——所计量的生活质量的标准来确定的。”职业分布以技术阶层的崛起为特征区别后工业社会的第二个方面,是职业分布的变化。所谓职业分布,不仅指人们在何处工作,还指他们从事何类工作。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工作重心转向办公室、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自然引起职业向"白领职员"转移。拿美国的职业结构来说,直到1956年,白领职员总数才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总数。此后这两者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已经超过5:4。然而最令人吃惊的变化是专业和技术职员的增长,这部分职员的增长率是从业人员总数增长率的2倍。还有一项统计数字更能说明全貌,这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他们是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整个技术阶层人数的增长率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2倍,而科学技术人员的增长率则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3倍。 贝尔还对美国各学科的学位比重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在1954—1964年中,72%~73%的学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它能在大家林立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占据一席之地,自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思路与前人相比有独到之处. 对先前学习理论的质疑 1、发现学习真的是最佳学习么? 2、什么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3、学习的心理机制到底是什么 4、从动物得出的学习理论能有效的用来解释人的学习么 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学生是否具有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对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作用。 意义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表征学习 学习各种符号的意义。怎样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的,以及构成这些符号的 意义的认知内容的性质。在奥苏贝尔看来,正因为儿童不能任意地给客体命名,这就符合了意义学习的一条准则,即符号与客体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虽然表征学习(或名称学习)在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一连续体上,相对说来处于机械学习一端(因为物体与名称必须完全对应),但也并不完全是任意性的,因而也具有意义学习的性质。 例如:当年有儿童正正注视一条狗时,家长说:“这是一条狗”,狗这个词最初对幼儿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听到家长话后,儿童认知内部刺激被激活,家长通过讲话和手势,向孩子表明狗这个词代表真正的狗。 二、概念学习 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 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苏贝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 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内部曾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经历上述两个阶段:⑴形成概念;⑵学习概念的名称。但对学龄前儿童说来,大多数概念的意义是通过定义习得的,定义为学生提供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定义本身也是一种“命题”。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王洪玉 (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认为该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同化启示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主要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研究领域。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一方面批判了行为主义者或联结主义者将实验室里的动物心理研究直接搬入学校,从而将动物的心理简单等同于人类心理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一方面,他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从而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他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另一方面,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意义学习。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习得法,则此学习必为意义学习。而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不知其所以然,则此学习必为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还在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指出了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一是学习者表现出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材料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二为所要学习的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心理学必考人物奥苏贝尔(下)

奥苏贝尔(下) 关于奥苏贝尔的知识点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除了上篇我们讲到的,奥苏贝尔的考点还有下列内容: 查看奥苏贝尔(上),请查看订阅号的历史消息。 (进入订阅号后点击右上角人物图标—查看历史消息) 3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四川,2013 以下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奥苏贝尔提出 B.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 C.往往是比学习内容概括性更高的材料 D.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关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考查较少,只要知道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即可。 5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考查方式如下: 福建,2007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辽宁,2013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D;认知驱动力;D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97367103.html,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 作者:明洁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27期 摘要概念的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可为基础教育概 念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吸取认知同化理论的成分。提出一些关于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基础教育概念教学的启示,以期增强基础教育概念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同化理论;基础教育;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025-02 Enlightenment from Ausubel’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for Basic Education’s Concept Instruction//Ming Jie Abstract Concept learning is the key point and co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basic education. Ausubel’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nstructions of concept in basic education. In actual instruction, teachers should draw on elements of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consciousl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Theo ry for Basic Education’s Concept Learning, hoping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of it. Key words 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 basic education; concept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Southwest Universtiy, Chongqing, China 400715 1 前言 概念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与核心,概念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概念的时候,主要还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对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求甚解,在学习和生活实际应用中并不能有效地迁移[]。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当前课程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状况来说,都是老套的,甚至是落后的。因此,如何在基础教育概念教学中通过一些相关的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是广大教育心理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引入并正确运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能有效提高学生概念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师教学的效率。 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基本概述

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比较

布鲁纳(J. S. Bruner)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引导学生像处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戴维·奥苏贝尔(D. P. Ausubel)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他们的学习理论对世界的教学和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合理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 一、长期的争论 1.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对立的。奥苏贝尔等人就坚持,“就个人的正式教育来说,教育机构主要是传授现成的概念、分类和命题,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奥苏贝尔几乎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对立起来。他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各自在智力发展和功能上所起的主要作用也是有差别的,大量的教材知识多半是通过接受学习而获得的,反之,日常的生活问题则是通过发现学习来解决的。也就是说,在概念、分类和命题学习中,奥苏贝尔认为只能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传授学科知识的基本方法。他甚至坚持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接受学习的路线组织起来的,而且在发展的任何阶段,“学习者要理解和有意义地应用某些原理,完全不必独立地发现这些原理。”另外,奥苏贝尔对布鲁纳从事认知结构的分析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合适的结构确实能顾及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

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但布鲁纳对结构的描述太复杂了,这种结构所起的障碍作用比促进作用更大些,对教师合适的结构,对学生并不合适。 2.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并不矛盾。有的人认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矛盾,发现是为了更好地接受。“为思维而教”虽与“为知识而教”是对立的教学观念,但“为思维而教”与“知识学习”却可以并肩同行。因为“为思维而教”总得经过知识学习,只不过“为思维而教”的知识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获得知识虽然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为思维而教”,为解决问题而教,获得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实现问题解决。”另外,有人从外,还相应培养了各种理学习的效果方面看,“在学习效果方面,两者是相互包含和补充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在获得一定知识解、分析的能力;有意义发现学习,学生除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自然也相应获得有关知识。此外,有意义接受学习还可以用来推理和验证发现学习的结论是否正确合理;而发现学习则用来判断和检验有意义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 3.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实质是相同的。有人认为这两种理论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奥苏贝尔与布鲁纳都认为学习是认知之重组,而认知结构由上至下分层排列,最上者概括性、包容性最强。学习的重点在于认知结构的形成,也即奥苏贝尔的“同化”、布鲁纳的“超越”。两人都强调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两人都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

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一)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 1、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这种学习主要是适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或者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 2、他像布鲁纳一样主张人们通过把新的信息组织进行编码系统进行学习。他把在编码系统中最顶部的一般概念称之为归类者,因为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归在它底下。 3、但他同布鲁纳不同的是他主张学习应该通过演绎的过程,即从对一般的理解到特殊,布鲁纳则主张由特殊发现一般。他认为人们得到的概念原理等是别人提供给他们,而不是自己发现的,越是组织得好、有意义,他们学得越好,越是明白意义,因而呆读死记是最无效的学习策略。讲解学习,至今在实际中仍是影响最大的方法,既便宜又好接受,能从所给予的注意程度使讲者得到强化,学生也得到强化。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并不难理解。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所以,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什么不同。 奥苏贝尔反复强调,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这种观点毫无根据。在他看来,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的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的步骤”,而对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却稀里糊涂,他们也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这并不比机械学习或机械记忆更有意义。 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都是有意义学习。此外,需注意的是,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上。学校的许多学习,往往处于这两端之间的某一点上。 在课堂里的有意义学习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对比,由于各种原因,总是偏重于接受学习。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大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但是,只要在讲授教学中提供各种具体的经验,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二)讲解式教学的特点 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有四个主要特点: 1、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虽然以教师先讲为主,在课上始终要求学生作出反应,要抓住学生的注意。 2、大量利用例证,虽然强调有意义言语学习,但例证包括图解或图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