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倍雷 赫云 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与“外生态”研究

李倍雷 赫云 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与“外生态”研究

李倍雷  赫云  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与“外生态”研究
李倍雷  赫云  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与“外生态”研究

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与“外生态系统”研究1(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116622;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300387)

李倍雷、赫云

内容摘要:比较艺术学的核心是跨视域,没有跨视域就没有比较艺术学存在的可能。比较艺术学跨的视域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艺术学学科内部的学科视域;另一个是艺术学之外的学科视域。“视域”由“外生态系统”和“内生态系统”两个部分的跨越构成。“外生态系统”指的是不同国别或民族、区域等文化圈与非艺术系统内的学科等;“内生态系统”是艺术学内的各门学科或艺术门类,如美术学、设计学、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影视学、文学或诗歌等,指的是艺术学自身的内部的生态系统。“内生态”与“外生态”这两个生态系统构成了比较艺术学的基本体系结构。

关键词:跨视域;内生态;外生态;体系结构

作者:李倍雷(1960-)男,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教授、艺术学硕士生导师,从事比较艺术学、比较美术学、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

赫云(1971-)女,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日本法政大学硕士,从事比较文学与比较艺术学研究。

比较艺术学的本体核心是视域的跨越。这个跨越十分广泛,牵涉诸多的领域。其中首先跨越的领域是不同的国别或民族。不同的国别或民族实际上是不同的文化构成的本质差异。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了跨文化的观点。这是依据几个国家可能共同使用一种文字或语言,且地域也相近,从而在文化形态上较为接近。如此一来,仅仅是跨国别难以涵盖跨文化,由此特别提出了跨文化的观念。另外跨国别不一定能够包含对民族的跨越,有的国家就有不同的民族。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跨国别难以涵盖跨民族,故此提出了跨民族的观念。如何跨越国别、民族和文化的问题,还可以依据实际的情形再讨论。但是,这几个跨越都是属于比较艺术学外生态的视域系统。其次,比较艺术学跨越的领域是不同的学科。跨学科有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学系统范围之外的学科,即艺术学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以及自然科学学科等;二是艺术学自身系统内的各个学科间的不同学科,即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影视学、音乐学、舞蹈学、戏曲(剧)学、文学等。在这两个层面中,前一个层面我们也把它看成是比较艺术学之外视域的外生态系统,而且是与艺术学并列的学科。后一个层面是比较艺术学之内视域的内生态系统,是艺术学附属下的各门学科,与艺术学是从属关系。

内生态与外生态是构成比较艺术学跨视域的两大生态系统,也是比较艺术学建立的基本结构系统。我们先讨论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

一内生态系统

1[基金课题]: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比较艺术学体系研究”(09BA011)阶段成果

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指的是,艺术学学科内部之间的各个学科。艺术学作为一级学科,下属很多二级学科。按照现行国家教育部学位办和国务院学科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艺术学的二级学科有: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学、戏曲戏剧学、广播电视学、电影学、舞蹈学八大类(文学单列)。每个二级学科还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即构成二级学科下属的三级学科。一般不再往下细划分。更具学科特征,以及参照国外对学科的分类,我们把文学也纳入艺术学研究。但不做学科建制的分类,仅作门类看待。诗学(实际上是文学理论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古希腊把诗学作为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绘画理论等并列。这个传统划分至今在西方没有改变。故此,我们也把诗学纳入艺术学的系统中作为门类。建筑最早在西方的学科体系中,是置入艺术里的,应该是艺术学的学科范围。但由于建筑学科的特殊性,包含了自然科学的内容,所以,在现在的学科建制上把建筑学分离出了艺术学之外。然而,建筑的审美和造型特征并没有因为自然科学原因而被排除,建筑的艺术性质依然存在,故此,我们还是把建筑学置于艺术学的范围之内作为门类考虑。这样把我们认为的艺术学内建制的学科与文学与建筑学作为艺术学自身的内部生态系统,来构架比较艺术学的学科体系。事实上在我们纳入艺术学中的有些学科,有的在比较研究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比较学科了。譬如,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等。有的已经开始建立或初步形成了。譬如,比较美术学、比较影视学、比较建筑学、比较戏剧学、比较设计学等等。有的亟待建立和研究。同时,我们这里必须强调是的,比较艺术学中的“艺术学”,不是二级学科的艺术学,而是一级学科的艺术学。

我们把上面的不同学科置于艺术学下来探讨和研究,在此就认定这些不同的学科是艺术学科内的系统。它们是构建比较艺术学体系内的跨视域系统,也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生态”系统。

比较艺术学内生态系统中的这些不同学科,之所以可以置入在艺术学学科中,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因素。譬如说审美原则(至少在传统的艺术观念中是这样的)、造型原则、形象原则、形态原则、风格原则等等,这些都是艺术学科下不同学科共有的基本原理或称为基本特征。有的学者把风格作为类型来研究艺术学附属的各类学科,暂且不论这种类型的分类法是否被其他学者认可,至少说明了这些不同的学科都与风格有关。我们还可以这样冠以风格的名称来形容其它的文化形态。譬如说,建筑风格、设计风格、美术风格、舞蹈风格、音乐风格、电影风格、诗学风格、文学风格等等。这就等于说,每个学科都具有风格的问题,还可用风格来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文译为《艺术风格学》)就是专门探讨美术中的风格问题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坦率地讲应该是《美术风格学》)。

通用的艺术类型学的分类法,把艺术分为了“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兼于二者综合特征的称为“时空艺术”。这个分类同样证明了这些艺术学内的不同学科有着共同的存在形态方式。我们还可以从艺术中表达的主题或题材等方面,去找到它们共同的特质,即特殊性中的普遍性或一般性。艺术中最大的共性特征就是它们的“形象性”。艺术离开了形象,难以想象它是否还能够成为艺术。所以说形象性也是这些不同学科或门类的共性特征。我们通

常说的“形象”,一般都会与视觉联系在一起。这是没有问题的,也是不可置疑的。但是还有一种形象不是视觉的,而是以赖于其他器官感知的“形象”,譬如听觉的“形象”——音乐,或者凭借想象的“形象”——文学。尽管现代与后现代的某些艺术理论或观念,强调观念大于形象,但是依然要依靠形象或者造型(本身也就包含了形象)体现观念,只是主体的表达方式改变了。我们这里借用艺术类型学的观念,不外乎就是想印证艺术学内部的不同学科为何能够成为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当然,我们还可以用艺术的“流派”的方法,来印证比较艺术学中这些内生态系统的不同学科。就我们认定的美术学、音乐学、设计学、戏曲戏剧学、广播电视学、电影学、舞蹈学、文学和建筑学来讲,这些学科在历史性的系统中都有过或经历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譬如古典主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我们把这些内生态中不同的学科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之内,是因为这些学科本身包含了艺术流派的本质特征。

总之,艺术的本质特征为它们所共有。艺术学学,也有学者称为元艺术学,就是研究艺术学学科自身问题的学科。艺术学学研究艺术学附属门类学科所构成的内部系统和构架,也是从艺术的本质这个原理来探讨艺术学自身系统中那些不同门类或学科的关系的。当然,艺术学自身系统中的这些学科或门类,除了相互之间的普遍性或曰共性之外,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个性。

各门类特殊艺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之间不同的特征和各自的学科性质。美术与音乐差异很大,表现了各自的不同形态特征。美术与设计同样有不同的形态。建筑与音乐、文学与舞蹈、影视与戏剧等各有自己的艺术形态和语言特征。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才有不同的艺术门类的存在,也才有各自独立的品质。在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中,由于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尤其由于相近的共性特征,为比较艺术学提供了可比较的基础。又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为比较艺术学提供了比较的意义和价值。在时空艺术中,戏剧、影视等综合了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学科的特征,同样在比较艺术学内生态系统中具有比较的价值和意义。在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中,差异性较大的属于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视觉艺术的形态,譬如美术造型中的色彩、线条这些元素是看得见的,由此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是可视的。雕塑不但具有可视性,而且还有触摸性,视觉和触觉可双重感受。音乐的形态仅仅对听觉系统有感知,其它感觉系统无法感知。音乐创造的是听觉形象,非视觉形象。它需要一定的想象,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整体地感知,故此音乐又属于时间艺术的范畴。文字艺术——文学,则完全依靠阅读与想象才能完成感受艺术的完整形象,文字是由抽象的符号和语音组成,并按照一定的语言句法结构排列才构成意义,因而也不属于视觉的艺术形态。我们这里仅仅是从感觉系统说明不同艺术形态的本质区别和各自属性特征。而这些不同的艺术学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在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指内进行比较和深度研究,其中各自独立的本质属性就容易得到充分理解。雕塑与舞蹈,前者静态,后者动态,一静一动,通过比较,其特征自然显现出来。艺术家在展示雕塑和舞蹈时,方法自然各有不同。其中的不同方式还是取决于它们不同的属性。雕塑需要像丹纳所说的能展开前后事件的“瞬间”,而舞蹈不需要凝固的瞬间,而是在时间中展开意义。但舞蹈同时具有造型的因素,占有了空间,故此,舞蹈属于综合性质的时空艺术范畴。文学等不但如前说的是要依赖于想象,而且

需要阅读者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才能完成对文学的理解,诸如意义的表达,情节的处理和安排,事件的发生等等。所以,文学是时间艺术的范畴。这里尽管看到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有不同的范畴,有的属于时间艺术的范畴,有的属于空间艺术的范畴,有的属于时空艺术综合的范畴,但即使同是时间艺术或空间艺术,其艺术的形态和本质特征依然是有区别的。即使在同一门类的范畴中,譬如绘画、雕塑同属美术范畴,其各自的特征也依然不同。同属时空综合艺术的电影与戏剧,各自的特征也是不同的。

以上艺术内生态系统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实际上是艺术学所属的艺术学科或门类的关系。美术、音乐、舞蹈、设计、影视、电影、戏剧(曲)、文学、建筑等等是属于艺术的不同学科或门类,就是说这些不同艺术的学科或门类是被包含在艺术学中的。从现行的学科建制和学位建制来看,有些门类就是不同艺术的学科,学位点的设置也是依据这些门类的学科建立的(但不是所有的门类,都成为一个二级学科)。从艺术的自身系统来看,这些是艺术的不同门类,是依据艺术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现象形成的不同艺术的门类。比较艺术学中展开的内生态系统跨视域的研究工作,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些艺术的不同门类或不同的艺术学科。

二外生态系统

比较艺术学跨越的外生态系统有两个层面,或者说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与理解:第一,艺术系统内的跨国别或民族、跨文化的外生态;第二,艺术学以外学科跨越的外生态。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跨越视域的外生态系统。跨越国别或民族的视域,应该说是比较艺术学中最主要的或最本体的视域跨越,因为这个跨越才是比较艺术学成为世界性艺术关系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当今世界文化日益凸显为巨大影响的语境中的艺术,使国际间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艺术之间的关系和艺术现象,成为比较艺术学研究者研究的主要重点。所以,跨越国别或民族是比较艺术学研究的方向和趋势,是显出“世界性”的本质特征的视域。在跨越艺术学以外的学科——外生态视域中,本质上属于学科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外生态是指艺术学以外的学科,即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等,甚至包括一些有可比较性的自然学科等。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个层面的外生态系统。比较艺术学的本体就是“视域”。然而任何研究就是有视域的。但比较艺术学的“视域”与其它学科的视域的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对“视域”的跨越。即“跨视域”才是比较艺术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比较艺术学存在的根本。比较艺术学对视域的要求是强调“跨越”的,并且要求是对国别或民族的跨越,这是比较艺术学对“视域”跨越的根本要求。比较艺术学自觉建立的意愿,就是立足于对不同国家或民族艺术的了解与交流,即是对不同文化圈艺术的了解和交流。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艺术研究者或艺术家,只要其愿望想对其它国家、民族艺术了解和交流,比较艺术学就有建立的必要。比较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自觉和成熟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具有跨国别或民族的视域(当然还涉及到从“比较美学”中独立出来等的问题,这里存而不论)。在比较艺术学没有建立之前,比较的意识就早已存在,但仅仅是学科上的跨视域比较研究。譬如绘画与诗歌,

绘画与雕塑,哲学与美术等等。但这些都是一种不自觉的比较艺术学研究,还没有意识到要建立一个比较艺术学的学科。真正有意识地将不同的民族或国别的艺术纳入跨视域的比较研究系统中,大约是日本学山本正男。他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了具有比较艺术学性质的专著《东西艺术精神的传统与交流》,此后从学术层面和理论上主编了《比较艺术学研究》论文集。还有“在德语圈国家的艺术理论界,已经形成可分别以汉斯·德泽尔玛亚、D·泽凯尔、J·伽德纳、H·留采勒等著名的艺术学家为代表的各种不同的比较艺术学派,他们或者注重艺术类别、风格的比较,或者注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艺术的比较,或者进行艺术与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巫术、神话等精神、文化活动之间的跨学科比较,或者进行‘比较艺术学’的建构。”㈠可以说,没有跨国别或民族的不同文化圈的视域,比较艺术学只是一门不自觉的准学科。只有有意识地把不同的国别或民族文化圈的艺术纳入比较的视域,才是比较艺术学自觉的开始。跨国别或跨民族是比较艺术学的外生态系统,但这个外生态系统却决定了比较艺术学的学科建立是否是自觉的,也是比较艺术学建立的标志。不同的别国或民族中所形成的艺术现象、艺术形态、艺术观念、艺术思潮、艺术理论、艺术原理等等,都是一个多元对立的关系。如何深入地了解这些艺术间的差异性和相同性,唯有跨越不同国别或民族的文化视域,并把跨越不同视域之间艺术中的各种关系作为比较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才能深度地、本质地了解。比较艺术学者D·弗莱《比较艺术学》把世界不同的文化圈作了七个概括性的划分:埃及、亚细亚,希腊、西欧、东欧、印度、东亚七种文化体系。并认为这些不同文化圈艺术之间的差别不仅在造型原理上有不同,更深层的是不同文化圈中的文化个性不同,他甚至把比较艺术学称作比较精神史,其比较领域在这些不同文化圈的艺术之间进行。至于D·弗莱对世界不同文化圈的划分是否是最理想的与最有效的,我们还可以讨论。但是,D·弗莱关于世界文化圈的划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层面的外生态系统。

跨越国别或民族的外生态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在比较艺术学中,跨越国别或民族的视域包含的正是艺术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不是比较艺术学的学科。但是,我们强调把跨越国别或民族的视域作为外生态系统来认识,并构架比较艺术学的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比较艺术学的学科性质这个立场来思考的。前面我们反复讲到了,跨国别或民族是比较艺术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离开跨国别或民族的视域,比较艺术学就不能成立。因此,尽管在跨越国别或民族的视域中包含在艺术之间的关系中,但是我们从学理上和比较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上依然把跨越国别或民族看作是外生态系统。

那么“艺术与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巫术、神话等精神、文化活动之间的跨学科比较”,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层面的外生态系统。当然,我们在表述艺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时,应从学科的层面来描述比较学术化一些。即艺术与哲学、美学、宗教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以及相关的自然学科等等。这些学科与艺术有各种的关系。甚至在主题上,艺术也依赖或借用这些学科。譬如说,宗教主题。包括文艺复兴及其以前艺术,几乎都与宗教直接联系,其题材都显示的是宗教主题。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仅这三位文艺复兴巨匠的作品无不与宗教相联系。这从影响研究的角度看,就是一个接受和影响的关系。美学与艺术的关系就更为亲密和复杂。在传统的美学体系中,艺术就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上卷美

学部分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黑格尔的《美学》也同样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则完全是以艺术中的绘画作品为依据,绘画中的色彩、体积、明暗以及结构等等,作为何加斯分析美的对象和美的客观依据的。可以这样讲,离开了艺术,传统美学就不存在。而且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也是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还有艺术思潮、艺术流派无不与哲学发生联系等等。所以,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它必然与其它学科发生联系。那么艺术与这些学科到底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各自的形态和现象怎样,通过比较研究才能得出深刻有效的结论。因而比较艺术学的视域,不仅仅是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视域关系的比较研究,也不仅仅是跨越国别或民族视域的关系研究,还应该有跨学科视域的关系的研究。跨学科是比较艺术学的重要标志。然而,以上我们说的这些学科不是艺术学内部系统的学科,故此,我们把这些学科从学理上视为比较艺术学的外生态系统。

三研究内生态与外生态系统的意义

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和外生态系统是建立比较艺术学体系的一个基本结构与基础。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因为比较艺术学的本体是视域。跨越不同国别或民族、文化、学科等视域的艺术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艺术学研究的对象。把比较艺术学跨越的视域分为内生态与外生态系统是为了更好地明确跨越视域的范围,确立各种研究对象的关系,也是更好地探讨艺术本质等其它相关问题。

作为一门跨越视域研究工作的比较艺术学,不但要跨越国别或民族、文化,还要跨越学科,包含艺术系统内的学科(亦可将艺术系统内的学科称为艺术的不同类别)。跨越不同的视域关系有不同的意义和目的。

探讨艺术的本质离不开比较艺术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一个民族艺术或国别艺术能够解决的。艺术的本质必须从不同国别和民族的艺术中概括出来,而不是从一国或一个民族的艺术中寻求艺术本质,也不是从一项特殊的艺术中寻求艺术的本质。如果孤立地以某个国别或民族的艺术来探讨艺术的本质并由此概括艺术的本质,其结果必然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那么,探讨艺术本质需要跨越“两个生态系统”——内生态系统与外生态系统,而且这两个生态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交叉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在比较艺术学中,跨越国别或民族的视域所包含的是艺术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比较艺术学跨越国别或民族不是单纯地对国别或民族的跨越,而是要跨越其不同文化视域下的不同的艺术形态、观念、思潮、流派、风格等等。跨越国别或民族是为了避免在探讨艺术本质中孤立地探讨一国或一个民族的艺术,无法整体地关注艺术的本质。以美术为例,譬如中国的美术与意大利的美术。中国美术中的绘画材料是水墨质地,意大利绘画材料是油彩质地;中国水墨艺术讲究的是二维平面展开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㈡的空间关系,意大利油画艺术讲究的是三维立体展开的空间的科学理性关系。用任何一方的美术形态、观念来探讨艺术的本质显然是偏颇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探讨艺术的本质,不但要把东方的美术和西方的美术这两大系统的美术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其共性特征,还要把世界其它文化圈之间的美术进行比较、归纳,共同纳入比较视域的关系中,探索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说把世界上所有不同文化圈,或者说不同国别或民

族的美术的共同特征纳入比较视域中探讨其艺术的本质。

但这还不够。因为这仅仅是局限在艺术中一种特殊艺术门类——“美术”的探讨,是美术的本质。

要获得艺术本质的完整性,还必须跨越艺术的内生态系统。这就是艺术学之内的不同学科的特殊(或门类)艺术学科。跨越艺术学内生态系统的不同学科或艺术门类,是探讨艺术本质特征的内在规定性。因为一个特殊的艺术学科或艺术门类,其本质只是这个学科或门类的本质特征,它不能涵盖其它艺术归纳出来的艺术的总体本质特征。就是说美术的本质仅仅是美术的本质,不能涵盖音乐、戏剧、舞蹈等其它学科或门类的特殊艺术本质。同样如果仅仅探讨音乐、戏剧(曲)、舞蹈、设计或影视等,都不足以涵盖艺术的总体本质特征。要获得完整的艺术本质,必须从比较艺术学中概括出艺术的本质特征。故此,只有跨越比较艺术学的内生态系统,概括出来的艺术本质才是完整的、没有偏颇的艺术本质。以往站在自己的特殊艺术门类的立场上,探讨艺术的本质,难以让人信服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比较艺术学跨越内生态与外生态视域的学术视野。普列汉洛夫曾经对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发生机制作了一个描述:“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㈢这个描述多少是基于一定的跨越国别或民族外生态与艺术内生态的视野,而概括出来的。

另一个外生态系统就是艺术学之外的学科系统,这个跨越不但表明了比较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开放性特征,而且还表明了比较艺术学的学科标志。艺术内生态系统还不足以证明比较艺术学的开放性特征,它仅仅表明的是系统内的开放性。从开放性特征上讲,比较艺术学的一个特征就是最大限度的学术视野的开放性。比较艺术学的跨学科的外生态系统,区别于内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至少不讨论艺术本质的问题。即使跨越外生态系统的学科要用来研究艺术本质问题,也是将其他学科的本质与艺术学科的本质加以比较其不同,而不是寻求本质的共性。比较艺术学的外生态系统学科的跨视域关系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所表现的形态、方式、观念、意识等有何异同,各自诉求的本质是怎样的。前苏联美学家波斯彼罗夫曾表明过这样一个观点:“既然艺术却是拥有一些同科学、哲学以及社会意识其他形态共同的属的属性,那么,艺术所独具的特点就只是这些共同的、属的属性下的种的特点。”㈣尽管波斯彼罗夫在探讨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些绝对化,也看到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某些关系的存在。但是,如果波斯彼洛夫有比较艺术学的视野,那么,他就不会犯下把艺术的本质置于哲学等意识形态之下的属性中的错误。

必须清的是,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哲学、美学、宗教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以及相关的自然学科等等属于并列的学科,属于同一逻辑层面的,不是从属关系。过去很多学者,主要是从事美学研究的学者,常常把艺术学置于美学下讨论。国外的美学大家,譬如康德、黑格尔等即是如此。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德国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康拉德?菲德勒(Konrlad Fiedler,184l—1895)初次从观念上对美学和艺术学做了区分,并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有关情感的美,而艺术学研究和解决的对象是物化的“形象构成”。当然菲德勒没有提出“艺术学”的概念,不过依然被认为是艺术学之祖。二十世纪以来德国的格罗塞(E.Grosse,1862—1927)《艺术的起源》(1894),德索(Max Dessoir,

1867—1947)《美学与一般艺术学》(1906)以及乌提兹(E.Vtit,1883—1956)《一般艺术学基础论》(1914)等从观念到概念明确地讲艺术学与美学分开,各自有自己的学科本质和研究对象。这仅仅是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当然这些外生态学科与艺术学有很大的关系,有的甚至与艺术学结合成为交叉学科。譬如艺术心理学、艺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哲学(与美学不同)、艺术伦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宗教学等等。艺术与这些学科的现象、形态等的关系都是值得研究的。

中国的艺术学的情况是,美学家模仿国外美学家,也是把艺术学置于美学之下。但是较早意识到艺术学独立问题的是宗白华先生。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深受德索的影响,回国后在东南大学率先开设了艺术学这门课程,后因宗先生调离东南大学去了北京大学的美学教研室,艺术学就停下来了。之后马采在中山大学开设艺术学,也是接受了德索的艺术学理论的影响。“文革”后,张道一先生提出了艺术学学科构建问题,并对艺术学的学科结构作了设立,㈤同时又提出了建立艺术学的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分别于1996年、1998获得硕士点和博士点。艺术学的建立不但标志了它与外生态系统的其它学科的关系是并列的,而且也清楚地显示了艺术学与外生态系统的关系。

结语

比较艺术学跨视域的外生态系统与内生态系统,是比较艺术学展开研究工作的起点,是建立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也是比较艺术学成立的基本标志。这两个系统所形成的各种视域关系是比较艺术学研究的对象,使比较艺术学有了明确的研究范围。在内生态系统中,避免了学科和概念使用的错误。至今有的关于比较学的学术著作,还出现一些学科和概念上的混乱。尤其是大家都认为成熟得比较文学,依然出现学科和概念等方面的问题。一些比较文学著作,将艺术与文学作为跨学科研究来探讨。这就等于把艺术与文学两个从属的关系作为并列的关系对待了。我们有很多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常常分不清艺术与艺术所属的学科,因而就出现了文学与艺术的跨学科比较研究。有的还用美术这个学科甚至用绘画这个门类代替艺术学科。本来美术与文学的跨学科比较属于内生态系统视域的比较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使用的概念却是文学与艺术的概念、或文学与绘画的概念。因此,我们在比较艺术学中把跨越的视域分类为外生态系统与内生态系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避免类似的错误再发生。比较艺术学外生态系统的跨越是比较艺术学成立的最重要标志,应该说是比较艺术学跨视域的主要视域。这个视域一旦失去或坍塌,比较艺术学就不存在了。基于此,我们认为外生态系统与内生态系统是比较艺术学的内在结构与基本特征。

㈠李心峰.元艺术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62-263.

㈡[清]笪重光.画筌[M].见:王伯敏、任道斌主编.画学集成(明-清),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343.

㈢[前苏]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M].曹葆华译.上海:三联书店,1964:47.

㈣[前苏]波斯彼洛夫.论美与艺术[M].刘宾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63.

㈤参见张道一.应该建立“艺术学”[M].张道一文集(上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3-17.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生态学研究方法01

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学科特性化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学是运用层次观和系统论的方法,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些相互关系会从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景观、全球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的和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各种影响。 因此,生态学是研究这些相互关系的产生方式、影响途径和作用后果有关规律的学科。二、研究层次及其学科 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相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由于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极其复杂性,它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研究性质分,生态学可概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体系。从研究对象的水平和层次来看,生态学可分为: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分辨率和空间尺度增加) 三、生态学的实验科学属性 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和技术设备有关。在传统的生态学研究中,生态学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直观描述,调查分析,数理统计,单项实验等)都很简单。设备也很简单。 因此,生态学被误认为是一门描述性的、近似于思维方法论的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态学向经济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渗透,使人们感觉到生态学似乎越来越偏离自然科学,而向社会科学靠近了。 然而,生态学来源于生物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始终围绕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乃至资金流动)开展研究,就必然要与生物学实验、环境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打交道,就需要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研究,获取实验数据来认识和回答各种种样的生态学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因此,总体上讲,生态学必然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天然实验室就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 生态学实验的特点: 1)生态学是一门与空间、时间相关的科学,因此,其实验必然涉及空间位置与时间的测定,与地理学密切相关;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那么,其实验必然涉及生物学与环境学;3)生态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决定了解到其实验必然是多元化的,并与其他学 科具有交叉渗透性;

生态学

绪论 1、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一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与人类;环境包括有机环境和无机环境,后者主要指气,水,光,热和养分等。) 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城市居民、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建设健康的人居环境为目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改善人居环境,合理使用资源,调控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当代园林生态学研究内容 (1)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3)城市区域绿地网络研究 (4)城市植被恢复重建与生态过程研究 (5)生态规划设计与生态管理 (6)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 第一章 1、环境的概念:在生物科学中,以生物为主题,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分为气候类(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类型、生物类型(种内、种间)。 2、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包括需要的,不需要的或者是有害的因子)。 3、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性 (2)非等价性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阶段性 (5)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5、最小因子定律(最早由德国土壤化学家李比希提出):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6、耐受性定律(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即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7、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8、根据尺度范围不同,可将自然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和体内环境。(了解) 第二章 一、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影响 1、(1)光补偿点:在低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 (2)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并不断积累有机物质,但光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幅度就逐渐减慢,最后达到一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加,这时即达到光饱和点。 2、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红外光促进茎的延长生长,有利于种子和孢子的萌发,提高植物体的温度。 没有受到角质层数层细胞保护或者吸收紫外光的色素保护的细胞,会被紫外辐射的高水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植物群落生态研究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传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现在影响很大的当属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本部分主要讲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 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3. 调查记录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生态学研究方法整理材料

理解: 1、双种群的竞争。 2、生态学实验的特点。 1)生态学是一门与空间、时间相关的科学,因此,其实验必然涉及空间位置与时间的测定,与地理学密切相关;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那么,其实验必然涉及生物学与环境学; 3)生态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决定了解到其实验必然是多元化的,并与其他学科具有交叉渗透性; 4)生态学的不同尺度,决定了其不同实验方法的巨大差异性,如宏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微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3、Logistic模型的意义。? 逻辑斯谛模型的两个参数r和K,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K是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但应注意K同其他生态学特征一样,也是随环境(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4、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重要意义。 1)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它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5、某一具体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生态位大小的取决因素。 1)物种对环境因子的生理学适应也就物种基础生态位的大小 2)与其它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物种间的竞争状况 3)群落中环境因子(梯度)的分布状况 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分布的吻合程度而得以反映。 6、绝对密度测定与相对密度测定。 (1)绝对密度测定 总数量调查方法:计数某地段中某种生物个体的全部存活者数量/总面积 取样调查法:计数种群的一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抽样,取平均,推广。 (2)相对密度测定这类方法是很多的。可分两类,一是直接数量指标,如捕捉法;另一类是间接数量指标,如通过兽类的粪堆计数估计兽类的数量,以鸟类的鸣叫声估计鸟类数量的多少等。还有很多指标可以估计动物的相对数量。 7、生态位的测定类型。 1)未考虑资源利用率的测度 2)考虑资源利用率的测度 3)多维生态位宽度的测定 8、数据转换的目的 一是为了改变数据的结构,使其能更好地反映生态关系,或者更好地适合某些特殊分析方法。比如非线性关系的数据通过平方根转换可以变成线性结构,这样对线性方法比如PCA就更为合适 二是为了缩小属性间的差异性,由于属性的量纲不同,往往不同属性间的数据差异很大,比如不同的环境因子测量值,对数转换可使得数据值趋向一致。 三是从统计学上考虑。如果抽取的样品偏离正态分布太远,可以进行适当转换。 9、种群动态的基本研究方法。 10、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的4个假定。 Nt+1=λNt或Nt=N0λt 1)环境条件允许种群有一个最大值K 2)种群增长率降低的影响是最简单的,即其影响随着密度上升而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 3) 种群中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是立即发生的,无时滞 4)种群无年龄结构及无迁出和迁入现象。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XX年6月11日~12日 二、实习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 ,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20xx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20xx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20xx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20xx年世界自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原地观测 ②受控实验 ③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 2.原地观测的容: ①野外考察 ②定位观测 ③原地实验 3.生态学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 ①资料的归纳和分析 ②生态学的数值和排序 ③生态学的数学模型和仿真 4.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①层次观 ②整体论 ③系统学说 ④协同进化 5.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 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 6.名解: 受控实验: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与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协同进化: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7.原地观测:指在实地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 第二章野外环境生态因子的观测 1.名解: 环境因子:组成环境的所有要素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地形因子: 气候因子: 溶解氧:在水中溶解分子态的氧 电导率:电导反应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 色度:颜色,浊度,悬浮物等都是反应水体外观的指标 2.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按性质分:(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生物因子(4)地形因子(5)人为因子 按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按生态因子稳定性:(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3.地形因子包括哪些? 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经纬度坡度 4.气候因子包括那些数据? 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大气降水风速风向降水量 5.地温(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表测量;大气降水用雨量器和雨量计测量;空气湿度用温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表测量。 6.水样的采集:现场测定的有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 7.色度的测量方法: ①铂钴标准比色法 ②稀释倍数法 ③分光光度法 8.了解GPS 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它极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学观测的取样设计 1.取样的定义与类型:抽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总体的特征,这个过程成为取样。 ①主观取样 ②客观取样(概率取样法) 2.客观取样包括哪些取样方法并了解各取样方法: ①随机取样:样方的设置是随机的,即每一样品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相等的;一般随机取样的方法是将研究地区放入一个垂直坐标中用成对的随机数作为坐标值来确定样方的位置。(缺点:在实际研究中往往难以确切设置,尤其是地形复杂等地;优点:可用于统计分析)②系统取样:根据某一规则系统的设置样方,也叫规则取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先用地形等因素确定第一个样方设置(优点:取样简单,样品分布普遍,代表性强,在植被变差较小的情况下效果好;缺点:好坏不能客观评价,数据也不能进行统计分析) ③限定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是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的结合,兼有二者的优点,先用系统法将研究地段分成大小相等的区组,然后在每一小区再随机地设置样方(优点:每个区组每个样品被抽取的机会更大,且数据可进行统计分析;缺点:在野外可能更费时间) ④分层取样:将研究地段按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标准分成一些小的地段,小地段的划分不是统计学方法,而是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的标准(优点:简便易做,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缺点:小地段的大小一般是很难知道的,不等的所以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⑤集群取样:是一种二维水平取样,即首先随机选取样点,在每一个样点取一些样方(而不是一个样方),在这特殊调查中更有效,可有多种设计方案,根据所研究的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⑥环境因子取样:对环境因素,某些因子的值只与样方位置有关 3.群落的最小面积的定义及几种需要了解的群落最小面积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皮亚杰D.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是()

生态学考研试题

生态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因子生活型谱构件生物 原生演替林德曼效率群落排序生态对策种间关联 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 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种群动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试述种群两种进化动力的关系。 3、用能量流程图简述在最适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能形成净初级生产力(千卡·米-2·天-1)。 四、计算题(15分) 用比例重叠法计算A、B两物种利用食物资源(以食物大小表示)的生态位重叠值? 物种食物资源大小(mm) 1-10 11-20 21-30 A 11 2 0 B 5 2 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生态型协同进化生态入侵演替群落排序 生态位食物链初级生产力负载量(carrying capacity) 同资源种团(GUILD) 二、问答题(70分) A 必答题(10分) 绘图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和基本特点。 B选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试论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试分析野生生物管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3、试述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4、比较三种演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5、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n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vs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一、名词解释 生态位内禀增长能力生物地化循环生态入侵生活型顶极群落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野外生态学实习感想

历时8天的野外生态学实习结束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很多。 说到实习过程的收获,乐趣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集体出游观光的好机会。我想,对于老师们来说,首先,对学术的兴趣显然要大过于对风景的兴趣。其次,年复一年地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在这里共同生活,一般人多少总会有点厌倦,就好象导游厌倦了每一批类似的游客一样。然而,塞罕坝对于我这种足不出户的人是一个充满了新鲜和惊奇的地点。比如说,我这辈子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蚊子和苍蝇。不仅如此,我也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新鲜的总是难得的。因此,实习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 与同学们相处是乐趣无穷的事。挖坑和辨认植物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在我的印象中,第一组(邓航、胡国铮那组)挖坑基本上是开始不快,到最后越挖越快,整个过程中笑声不断,爽朗的笑声持续不断地穿过树林飘到我们这边来,当中夹杂着学术讨论的说话声。我们组(第二组)基本上是越挖越慢,骂声不断,到最后就剩下一声叹息。开始20cm时大家都比较亢奋,心态也比较积极,挖得很投入,没人说话;30cm以后就陆续有人跳出坑来抱怨一会儿再跳回去继续挖。抱怨的内容广泛,有咒骂蚊蝇的,有咒骂树根的,有骂铁锹质量不好的,有指责同组成员挖坑方案设计失误而导致整组效率低下的。确切地说,这些指责和漫骂通常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得其它旁观者的快乐。50cm以后,大家都不再亢奋,轮流下坑去象征性地挖几下。有的人很细心,虽然不能成为主力,但是默默挖出供别人踩的台阶,把挖出来的土倾倒在远离剖面的地方;有的人很剽悍,几锹下去地上就出现一个大洞;有的人似乎是完美主义者,经常陶醉地象刮冰淇淋那样把剖面修整得非常平滑;有的人总是急于评论;有的人似乎天生不喜欢下结论,总是意犹未尽地说:“你们再挖深点看看再说,快。”众人怒道:“已经1米了。要挖你自己挖。” 大部分人还是态度端正和抱有信心的;也有少数同志一开始就陷入了绝望,因为知道老师一定不会告诉我们土壤剖面分析的答案。 郭老师是很喜欢表达个人观点的老师。他每天提出很多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大家思考。我们每天都坐在坑边思考。大自然本是默不作声的。相互渗透的、没有界限的无数个问题和答案交织在一起牢牢地隐藏在自然里面。其实,我很愿意去探索。我知道我一定会慢慢地遇到问题。因为教学的需要,老师缩短了这个过程,把这些问题抢先提了出来。人总是有这样的心理习惯:如果是自己心里有一个疑问,你想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也就觉得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就可以安心了。如果是别人向你提了一个问题,你一定非想从他本人嘴里听到最终答案不可。但是郭老师是一本没有答案的习题集,我们按要求努力去做,却有时候不免有些郁闷。你除了思考,只能思考,无路可逃。在一个阳光炽烈的中午,习题集带着我们坐在沙地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下,讲他自己的科学观点,讲生命和旋涡;讲硬币和地毯上的花纹;当然,也讲了本地的土壤特点。远方还有清爽的地平线;还有斑斓的乌云和隐约的雷鸣。那真是一场精彩的演讲,就象这自然一样精彩。 刘老师是一部工具书,是我们每天做样方时必须携带的。他的存在并不醒目,但不存在则会带来极大的不便。他就像Microsoft Word一样占用微小的空间,但是界面友好,用户众多,并且不可或缺。当然,有的时候会有bug,但是很快会改正。这本工具书也有习题,但是相比之下不多。 做样方的时候我一直有种很过意不去的感觉。所有小组不停歇地轮流举着小花小草来询问老师。树林里回荡着“老师,这是什么”。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失去回答问题的耐心。但是刘老师是一本很有耐心的和蔼的工具书。我记得我在一次做样方过程中把同一种植物拿给老师问了好几遍(因为植物名字很难记,问过瞬间又忘了)。在实习的前三天认植物认得非常沮丧;三天以后,开始上瘾。我想,也许不完全是因为最后有考试的缘故。 正如前文所言,辨认植物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这里不再赘述。记植物也很考验人。有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多看那么一眼,可能从此就记住了。有时候别人扔掉的东西,捡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