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泡沫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泡沫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泡沫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泡沫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屋面泡沫混凝土找坡层施工方案

上海市大场镇文海路 西侧地块项目 屋面泡沫混凝土找坡层 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人:杜靖汉 编制日期:2012年12月3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三、泡沫混凝土的定义及其特性 ............................................. 四、材料选用............................................................. 五、施工准备............................................................. 六、工程施工流程图....................................................... 七、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 八、质量控制............................................................. 九、施工注意事项......................................................... 十、养护及成品保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制定了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根据新《规范》的要求,提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生产设计和生产验证,分析了矿料间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情况的空隙率和稳定度,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并通过马歇尔实验,来加以检验。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生产配合比 一、前言 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关系到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保证路面的质量,从施工的全过程加以控制管理,尤其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足够重视、认真对待、精心研究、优化设计,最终达到经济、科学、可行、便于施工。如何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是道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规范》规定采用三个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的验证。该配比方法可以使配比过程程序化、深入化,有助于设计结果更符合生产需求,充分指导施工过程。 (一)目标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开始,结合施工文件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计算矿料级配比,选择最佳状态的配合比。在计算过程中,通常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间值,根据《规范》中推荐的,结合实践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设计出不同油石比的配置的5到6组材料试件,每组间隔是0.5%,然后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空隙率、试件密度、流值、沥青最佳沥青用量oac,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最后,判定实验结果,如果达不到设计文件要求则另选材料、调整配合比或者采用其他方法继续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重要指标:混合料空隙率和稳定度。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反映沥青路面泛油、松散、裂纹、车辙等病害的最重要指标,矿料间隙率是综合反映沥青混合料质量状况的核心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设计、生产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这两个指标对调整混合料稳定性和耐久性特别重要, 下面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不同的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空隙率低,稳定度低。当空隙率低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增加空隙率:首先,调整矿料的级配,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增加粗集料的比例,同时减小细集料的比例;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高于正常量,并且不能被矿料吸收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油

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配合比设计要求 1.要满足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标号)要求, 2.要使轻质泡沫混凝土混合物具有适应施工条件的流动性(坍落度) 与良好的和易性, 3.在某些特殊工程中,轻质泡沫混凝土还应满足抗冻、抗渗和坑侵蚀等耐久性的要求, 4.要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轻质泡沫混凝土成本。 配合比设什—体积法 (一)确定水PE比 水灰比W/C的选定必须从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两方面同时考虑。 1.棍凝土试配强度的确定 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的变异。 2.根据已选定的水泥标号、粗骨料种类及所要求的轻质泡沫混凝土试配强度,用经验公式计算出水灰比。 对于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存放条件不良的变质水泥,应重新鉴定其标号,并按实际强度进行计算。 3.按耐久性要求复核水灰比 按强度要求计算出的水灰比,应满足表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即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如果大于表规定的水灰比值时,则应按表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选取。表所列水灰比指水与水泥(包括外接混合材料)用最之比,一雄小水泥用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当用人工妈实时,应增加25kg/ m8;标号为100号(1oMPa)的轻质泡沫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最可不受表的限祝,寒冷地区指最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在一5 -15.0之间,严寒地区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沮度低于一15,0, (二)确定用水量 轻质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力求采用最小单位用水是。用水全的多少,主要根据所要求轻质泡沫混凝土塌落度及所用集料粗细、表面光滑粗糙等因素来决定。如无经脸时,可按不同工程及施工条件先选用适宜的塌落度。 泡沫混凝土厂家的泡沫混凝土绝热性能一向很好,尤其是在常温的情况下,它的绝热性能要比其他的保温板绝热性好很多。此外,岩棉的隔音效果也是相当好,被欧洲以及北美地区广发应用。但是在泡沫混凝土厂家施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基本规定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 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的规定。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1.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以下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 表 1.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3) (kg/m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 0.45330

1.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2 的规定。 - 1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表 1.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45 ≤≤ 35 > 0.40≤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 > 0.40≤5545≤ 钢渣粉-30 ≤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 > 0.4050 ≤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 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 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 1.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35≤ 30 > 0.40≤2520 ≤

泡沫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一期工程中心区西块施工标段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塘河以南, 一期教学区以东,中央大道以西,中央环路以北。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00938 平方米,地上77174 平方米,包括行政综合楼、杭州研究院、中心图书馆,地下一层,面积23764 平方米,其中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35845 平米,建筑高度23.5 米,地上5 层;杭州研究院建筑面积19992 平米,建筑高度54.1 米,地上13 层;行政综合楼建筑面积21337 平米,建筑高度54.1 米,地上13 层;其结构类型为钢筋砼及型钢砼组合结构。 建设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质安监单位:余杭区质量安全监督站 1.2楼地面、屋面概况 地面:首层地面采用750厚泡沫混凝土回填;采用FC B07 FC5.0 屋面:采用泡沫混凝土找坡2%,最薄处30厚,采用FC B07 FC5.0 二、编制依据 1、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一期工程中心区西块施工图纸、联系单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9、《屋面保温隔热用泡沫混凝土》JCT2125-2012 10、《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剂》JCT2199-2013 11、《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浙江省相关评杯文件、细则等。 三、施工准备 1、提供泡沫混凝土单位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明等文件,性能检验报告等证明。 2、配合比应满足抗压强度要求、湿密度、流值性能应满足工程要求。 3、现场水电、道路保持通畅,并根据工期要求将机械设备及主要材料准备充分。 4、水泥:选用32.5# 矿渣硅酸盐水泥。 5、发泡剂:外观质量: 呈棕色或透明液体,允许有少量沉淀,无肉眼可看见外来杂物。 选择及应用量应符合行业要求及《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勺规定。 6、施工前,应对发泡剂产生的水泥发泡与水泥材料的适应性进行消泡试验,满足要求 方可进行施工。 7、屋面、楼地面管道等已经施工完毕。 8、施工机具:专用泡沫混凝土拌合设备 -- 水泥发泡机、发泡混凝土一体机(液 压泵送)、搅拌机;抹尺、灰刀、钢丝刷、滚刷、量具、台秤、铁通及其配套勺施工设备; 防层罩、水靴等防火、防毒及劳保用具;现场取样试模用具:100*100*100 塑料模具。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 1班: 已知: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使用环境为无冻害的室外使用。施工单位无该种混凝土的历史统计资料,该混凝土采用统计法评定。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为,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Mx=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 3.石子:5~20mm的碎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3%,碎石的含水率为1 %时的施工配合比。 2班: 已知: 某室内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强度等级的普通水泥,实测强度45Mpa,密度ρc=3000kg/m3; 2、砂:Mx=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堆积密度ρs=1450kg /m 3; 3、碎石:最大粒径D=40mm,表观密度ρs=2700kg /m 3,堆积密度ρs=1520kg /m 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4%,碎石的含水率为1 %时的施工配合比。 3班: 已知: 某房屋为混凝土框架工程,混凝土不受风雪等作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强度保证率9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0-5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的普通水泥,实测强度,密度ρc=3150kg/m3; 2、砂:Mx=的中砂,级配合格,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堆积密度ρs=1520kg /m 3; 3、石灰岩碎石:最大粒径D=40mm,取5-40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ρs=2700kg /m 3,堆积密度ρs=1550kg /m 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4%,碎石的含水率为2 %时的施工配合比。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摘要:介绍了采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同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并利用正交试验结果,采用综合平衡法分析水泥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对混凝土各项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大流动度泵送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流动度泵送砼,粉煤灰,正交试验设计 大流动度砼以其优越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被广泛的用于泵送施工,在泉州晋石高速隧道二次衬砌中应用大流动度防水砼,最初设计的防水砼配合比为:水泥325 kg、水178 kg、砂767 kg、石1059 kg、粉煤灰71 kg、外加剂7.92 kg(萘系)。由于材料消耗量大,从而造成施工成本上升,减少企业利润空间。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的技术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1原材料选用和技术性能 1)粉煤灰:厦门华金龙建材有限公司F类II级粉煤灰。 2)水泥:选用漳平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粗集料:选用当地华表山隧道洞渣加工的4.75~31.5mm合成级配碎石。经计算,掺配比例为16~31.5mm占30%、9.5~16mm占60%、4.75~9.5mm占10%,其中针片状含量5.9%、含泥量0.8%、压碎值10.8%。 4)细集料:选用华山砂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68,中砂,Ⅱ区级配。含泥量1.6%。 5)外加剂: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密实度和早期强度,选用湖北强达有限公司生产的QD高效减水剂,减水率≥ 25%。 2 试验方案 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较多,如混凝土的水胶比、粉煤灰掺率、水泥用量、粗集料的最大粒径、砂率、以及混凝土搅拌工艺和浇筑方法等。 2.1 因素与水平表 大流动度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和施工要求的均匀性、和易性及抗渗等级。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现状.经过初步分析计算,选择粉煤灰掺率、砂率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1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在目前是以抗压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的。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施工条件等。 1) 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大致代表了水泥的活性,即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择水泥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只能靠在配合比设计中调整比例,掺加外加剂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2) 水灰比: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所用水的重量和水泥的重量比被称为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为此,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用水量越少越好,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3) 骨料的种类及级配:砂子、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因此统称骨料。砂石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4) 施工条件:如果施工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反之,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1. 2 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成分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满足振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常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构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在施工验收规范中已有规定,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一条就是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因此,采用使用减水剂的方法成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最经济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1. 3 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抵抗外来及内部被侵蚀破坏的能力,新疆(北疆) 地处严寒地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雪,混凝土受大气的侵蚀很严重,所以,施工验收规范对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泥用量都作了规定,但是仅仅执行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石级配和砂率的调整,但最主要的是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 4 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工省料才是最经济的。水泥是混凝土中价值最高的材料,节约水泥用量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必须是采用合理的措施达到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才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掺加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最后,根据当地的砂石质量情况采用合理砂率和骨料级配。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2. 1 熟悉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应该遵守国家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J GJ 5522000 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该标准规定了配合比设计应分三个步骤。 1) 配合比的设计计算;2) 试配;3)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该标准给出了许多全国性统一用的技术参数,如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混凝土砂率选用表等。此外,配合比设计还必须掌握GB 50204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 J1072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 2 原材料的准备和检验混凝土由四种材料组成: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目

泡沫混凝土回填施工方案

**地下室工程 泡沫混凝土回填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年月日 **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2) 第三章、泡沫砼产品介绍 (2) 第四章、施工工艺 (4) 第五章、施工部署 (5) 第六章、质量控制措施 (7) 第七章、安全操作及文明施工 (8)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工程 建设单位:**公司 代建单位:**公司 设计单位:**公司 勘测单位:**公司 监理单位:**公司 建设地点:** 总承包商:**公司 承包范围:**工程包括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基础、地下室、主体、装饰、常规水电等工程(不包含电梯、幕墙、消防、弱电、配电及室外工程等)具体施工内容详见本项目《工程量清单》及设计施工图纸。 1.2、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交汇处,为高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83426.2m2,建筑高度为50.95米。主要功能为**等工业用房;由12层前栋塔楼+11层后栋塔楼+9层左栋塔楼+2层裙房组成,并设置一个一层地下室(局部两层地下室),平时为地下汽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局部为甲六级人防人员掩蔽部、人防物资库及人防电站。层高均为4.20~6.50m。地下车库外墙防水为聚氨酯防水,防水层外侧为120厚砖砌保护墙。基坑北向为护壁桩,西、南向为喷射砼护壁(坡比约为1:1,详见基坑支护图纸),东向为麓谷文化 产业基地二标段地下室结构。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2.2、项目专题会议内容、联系单,以及相关变更资料; 2.3、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4、现场实际环境情况。 第三章、泡沫砼产品介绍 3.1、泡沫砼形成 泡沫砼是用物理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各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由水泥、水等制成的料浆中,经均匀混合,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由于其含有大量的封闭孔隙,因而表现出良好物理力学性能,即轻质、保温、隔热、隔音等功能。 3.2、泡沫砼的特点 3.2.1、轻质 泡沫砼密度一般在250--1200kg∥m3范围内,根据设计等要求,可在施工现场通过调整水泥、发泡剂用量,可调整其密度,还可作建筑物的墙体使用,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从而降低建筑物的结构与基础费用,经 济效益显著。 3.2.2、热工性能优良 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泡沫混凝土热导率较低,密度等级在250--1200kg/m3之间的泡沫砼,热导率常在0.09-0.13w/m.k之间。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且隔热效果显著。 3.2.3、隔音效果优良 泡沫砼是多孔型材料,因此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吸音能力的材料,吸音 性能比砖大约高5-10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某工程引水隧洞地下水中SO42-总磷含量超标,对混凝土有强结晶型腐蚀和污染引水水体的风险。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对该引水隧洞混凝土进行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本文介绍了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影响,高抗硫酸盐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通过掺粉煤灰的方式对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抗腐蚀性;高抗硫酸盐混凝土 1.引言 某工程引水隧洞附近有一些化工企业,其中某集团磷石膏渣场距引水隧洞约1km,而该洞段位于岩溶极发育区域,存在有机物渗透对工程及水质带来较大危害的风险。根据对该区段地表和地下水体抽样检测,地下水中SO42-总磷等含量超标,因此对该区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渗和防腐处理措施。故进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2.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 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作用非常复杂,其中包括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的侵蚀。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侵蚀是由于混凝土组分本身带有的硫酸盐引起,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包括水泥、活性掺合料和水胶比,施工质量水平等;外部侵蚀是环境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包括硫酸根离子浓度和环境PH值、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条件等。 3.原材料选用 3.1 水泥 水泥对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中的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易于受到硫酸盐的侵蚀生成石膏。如果混凝土中铝酸三钙过多,则易于生成过多的钙矾石,在侵蚀环境下导致膨胀破坏。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结合高抗硫酸盐水泥的特性,本次试验混凝土选用P?HSR 42.5高抗硫酸盐水泥。 依据GB748标准要求,对高抗硫酸盐水泥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比表面积、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铝酸三钙(C3A)含量、抗硫酸盐性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抗硫酸盐性14d≤0.04%。试验结果见表3.1。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 4.1 配合比基本参数选择试验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粉煤灰对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后期强度的贡献,以及对混凝土抗侵蚀的作用,选出粉煤灰的合理掺量,全面考虑合理的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可泵性的影响和耐久性抗侵蚀能力。通过对减水剂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性能试验,泵送剂的最优掺量为1.0%、对石子级配组合进行容重试验,并结合工程经验,选用二级配粒径为 5mm~20mm:20mm~40mm比例为45:55。 4.2 水胶比与强度关系 当混凝土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工序既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胶比的大小。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抗侵蚀能力就越强。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基准用水量与砂率试验,然后进行水胶比与强度关系试验,对水胶比与强度统计计算回归方程,利用设计强度等级计算配制强度,将配制强度带入回归方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配合比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组成:水泥、集料、水。 1、水泥起黏结作用 2、集料(粗集料、细集料)起骨架作用(填充作用) 粗集料:(1)、力学性质 (2)、粒径、颗粒形状和级配 (3)、有害物质 细集料:(1)、力学性质 (2)、分类、等级和规格 (3)、颗粒级配 (4)、有害物质 3、水,一般饮用水赋予新拌混凝土流动性作用,(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因素 一,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因素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外因:指施工环境条件,包括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时间等;内因:包括原材特性、用水量、水灰比和砂率等)(1)、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 新拌混凝土中,水泥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包裹集料赋予新拌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1、水泥浆数量过多,将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2、水泥浆数量过少,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粘聚性变差,易出现崩坍;3、水泥浆干稠,

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差,施工困难;4、水泥浆过稀,造成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产生流浆和离稀现象。) 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用水量的多少。(提高水灰比或增加水泥浆都表现为用水量的增加)不能单纯改变用水量调整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单纯加大用水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率的变动,会影响新拌混凝土中集料的级配,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很大的变化,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显著影响)(在水泥浆数量一定时:1、砂率过大,集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都会增大、起润滑作用的水泥浆相对减少,新版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2、砂率过小,集料的空隙率显著增加,不能保证粗集料之间的有足够的砂浆层,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会严重影响粘聚性和保水性,容易造成离析、流浆等现象。) 所以,砂率有个合理范围,处于这一范围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当采用合理砂率时咋爱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合理砂率随着集料种类、最大粒径和级配、砂子的粗细程度和级配、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施工要求的流动性而变化,需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 配制强度:f cu,k=25Mpa f cu,o= f cu,k+1.645* o=25+1.645*5=33.2Mpa (2) 初步确定水灰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指标选取) W/C= a a*f ce/(f cu,0 + a a*a b*f ce) =(0.53*36.5) / (33.2+0.53*0.20*36.5) =0.52 (3) 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 由水灰比为0.5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 wo=175kg/m 3。(4) 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 由W/C=0.52,m w0=185 (kg/m3),得m co=m wo/(W/C)=337(kg/m3) 查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 3,所以取按强度计算的单位水 泥用量m co=337 ( kg/m 3) (5) 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2,查表 取混凝土砂率B s =35%o (6) 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3水用量175kg/ m '水泥用量337kg/m 砂用量680 kg/m 碎石用量1263 kg/m

(7) 配合比确定: 个人认为,单位用水量可取180(kg/m3)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取0.5,单 位水泥用量360(kg/m3) ,根据密度法计算配合比,假定表观密度为2400 (kg/m3 ),单位粗集料用量与单位细集料用量为未知量,可设方程求解 M c0+ M g0+ M s0+ M w0=2400 M s0/ (M s0+ M g0 )*100=35 解得M g0=1560(kg/m3) ,M s0=840 (kg/m3) 通过计算得到个人的配合比为: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细集料用量:单位粗集料用量=180:360: 840:156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 设计C20泵送混凝土,材料:水泥P.O42.5,中砂(筛余量25-0%),碎石(5-30mm)连续级配,减水剂YAN(参量0.8%,减水率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工作度——维勃稠度)指标进行。如果混凝土还有其他技术性能要求,除在计算和试配过程中予以考虑外,尚应增添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确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可参见表1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1 注:1.当采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2)选取每立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合理的砂率值,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以下依次列出计算公式: 1.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 (1)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 cu,0≥f cu,k+1.645σ 式中f 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的取值,如施工单位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求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强度值(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2.5MPa,取σ=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如计算得到的σ<3.0MPa,取σ=3.0MPa。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取值。 σ取值表表2 查表取σ=5N/mm则f cuo≥20 N/mm+1.645×5 N/mm≈28 N/mm (2)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参数 精品

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参数 (1)体积密度 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原称容重)是最重要的一项物理性能指标。体积密度是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各材料的选用及用量均是围绕密度的技术要求展开的。因此,体积密度设计是配合比计算的基本依据之一。它反映所设计的泡沫混凝土在完成养护之后,单位体积理论干燥重量。即包括各基本组成材料的干物料总量和制品中非蒸发水总量(其中包括化学结合水和凝胶水)。 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密度与制品的含水量有关。一般,体积密度是指养护后产品的绝干体积密度,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存放时,产品的含水因空气温度的相对稳定而达到的相对平衡的自然状态体积密度。 体积密度的设计应按照产品的技术要求为出发点,其密度应为绝干体积密度。在密度设计时,要考虑现有材料、工艺、设备大致能达到的水平,不能脱离具体的技术实际。 (2)强度 强度是体积密度之外另一项重要的物理性理指标。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冲击强度三项。大多数承重产品主要强调抗压强度,对抗折及抗冲击强度则可以不予重点考虑;

而一些板材制品则应突出抗折强度及抗冲击强度。每一种产品的强度设计注重于那项指标,应根据产品的不同品种及技术要求而定。 在强度设计时,应以体积密度为基础。在保证体积密度的情况下来设计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强度值。不同的密度,其强度值是不同的。在设计强度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强度应以满足这一密度等级产品的使用性能为标准,而不能以密实混凝土为参照去追求不必要的高强度。泡沫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种强度较低的材料,要求它高强度是不切实际也没有必要的。例如地暖用泡沫混凝土 0.6MPa的抗压强度就已经满足了使用要求,外墙外保温系统用泡沫混凝土0.4MPa的抗压强度也已符合技术要求,屋面保温用泡沫混凝土0.8MPa的抗压强度也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如此等等,我们就不能要求这些混凝土去和路面砖的20~30MPa的抗压强度去相比,也是根本不需要的。 为使用所配制的泡沫混凝土具有必要的强度保证率,泡沫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必须大于其强度标准值3%~10%,使其具有富余强度。 原材料的选择及配比量应以达到强度要求为原则。 (3)热导率 泡沫混凝土大多数是作为保温材料使用,热导率因而也是它的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