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言二拍”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成因探析

“三言二拍”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成因探析

“三言二拍”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成因探析
“三言二拍”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成因探析

“三言二拍”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成因探析

晚明拟话本小说繁荣,“三言二拍”代表了其最高才平。“三言”共—百二十卷,“二拍”存七十八卷。其中,涉及到观音信仰的篇目数量众多,而且较为突出地体现了观音信仰中的观音救济形象,描写了不少观音怀大慈大悲之心,伸慈悲之手扶危济困、惩恶除魔的行为。我们可以举例如下:《喻世明言》[1]卷二十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刘素香和张舜美夫妻走散。刘素香被尼姑庵收留后,“旦夕参礼神佛,拜告白衣大士,并持大士经文,哀求再会。”某夜,刘素香“忽梦白衣大士报云:‘尔夫明日来也。”第二日,夫妇二人果真得以破镜重圆。

《喻世明言》卷二十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中,法空长老在度化妓女柳翠时,以观音化身为妓女度世上淫欲之辈归于正道的故事对其进行点化。

《警世通言》卷四十《旌阳宫铁树镇妖》中“孽龙精被真君斩其族类,心甚怒。”便残害生民,为灾降祸,与真君及其弟子争斗不休。观世音此事,曾助战降妖。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酒下酒赵尼姐迷花机中机贾菩萨闻得秀才报怨》中,贾秀才之妻巫氏被赵尼姑迷倒,遭到卜良玷污。观音菩萨于贾秀才梦中显灵,暗示他设计报仇,最终恶人得惩。书中写道:“此是贾秀才识见高强,也是观世音见他虔诚,显此灵通,指破机关。既得报了仇恨,亦且全了声名。”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士诛邪》中,入话介绍了观二拍”中观音救济现象的成因,希望能为古典白话小说研究、佛教文化研究添砖加瓦。首先观音菩萨这一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印度佛教,佛教对于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是产生这种创作现象的重要前提。音化身妇人,指引巡江捕盗指挥,前往缉拿杀害徽商的寺僧的故事。正文中,仇氏夫妻刻一慈善大士像,拜求得女,取名夜珠。后有老妖摄去京珠,观音显灵将妖魔诛灭。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中,崔俊臣携妻子王氏在赴任途中遭遇强盗,夫妻失散。王氏流落到尼姑庵,每日礼拜白衣大土;最终夫妇团聚,王氏立心自此长斋念观音不辍。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阴华道独逢异客江陵郡三拆仙书》中,在入话里,观音帮助虔诚书生考试得中。

由此可见,在“三言二拍”中,多次出现的观音形象具有帮人团圆、降妖除魔、助人科举、度化世人等典型的救济功能。这种观音救济思想被积极地融入“三言二拍”的创作中,并非偶然。在此我们可以论析一下“三言二拍”中观音救济现象的成因,希望能为古典白话小说研究、佛教文化研究添砖加瓦。

首先,观音菩萨这一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印度佛教,佛教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神话的巨大影响力是产生这种创作现象的重要前提。

佛教汉末传入中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寅恪先生曾指出;“观近年发现之敦煌卷子中,如《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演义》诸书,益知宋代说经,与近世弹词章回体小说等,多出于一源,而佛教经典之体裁与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2]佛教借助文学艺术手段来传播教义,其中的俗讲“变文”等体式可谓是白话小说开端,逐渐过渡为话本文学,话本文学又促成了白话小说的产生。

除了促进白话小说这一体裁的产生之外,佛教还影响到了白话小说的题材内容一方面“释氏辅教之书”以宜教为目的,自觉地在文学形式中表达佛教主题;另一方面,佛教信仰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于是反映社会生活、迎合大众文化需求的话本、拟话本小说等通俗文学,自然涉及到很多佛教内容。同时,佛教故事中,各种意象与情节丰富奇幻,成民间通俗文学

重要的素材来源。正如海伦·加纳德所指出的那样:“艺术和学术从宗教中吸取新鲜灵感,发现新的方向,而宗教则采纳并利用世俗文明成就。”[3]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言:“佛法付之国王大臣。”[4]

明代,专制权威管制着佛教,导致佛教因循守旧,向世俗化方向发展,与社会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民间愈发兴盛。由俗讲演变而来、包含大量佛教故事的宝卷艺术,以及以佛教为题材的戏曲表演,都十分流行。佛教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晚明民间的通俗文学——拟话本小说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丰富的佛教思想,涉及到观音信仰及观音救济形象。

其次“三言二拍”编写者的思想态度是观音信仰在“三言二拍”中得到认可、观音救济形象频繁出现的要素之一。

冯梦龙是一位杰出的俗文学大家,致力于搜集整理各类民间文学,积极从事拟话本小说创作。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指出:“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冯梦龙从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宋元话本中汲取了许多创作素材,凌濛初也积极倡导和实践通俗文学的创作,从民间通俗文学中获得大量的创作养分。因此“三言二拍”中,许多篇目论及佛教文化与观音救济。

劝善教化是二人进行通俗文学创作的宗旨之一。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序》中,如此解释“三言”这三部小说名称的来历:“明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凌濛初则在《拍案惊奇序》中提出:“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教化世人这一目的有时需要借助深入人心、具有感化力量的佛教思想来实现,冯梦龙肯定佛教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其慈悲救济之思想,在《三教偶拈序》中,他表示:“其间于释教,吾取其慈悲;于道教,吾取其清净;于儒教,吾取其平实,所谓得其意皆可以治世。”[5]因此,二人在小说中经常借用佛教故事插入说教成分,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士诛邪》中,观音显灵,惩治恶僧,编者便借机劝道:“要见佛天甚近,欺心事是做不得的。”

复次,在“三言二拍”中,观音形象、尤其是观音救济世人的形象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佛教神祇形象处于较为突出的地位,其原因与观音在中土佛教信仰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密不可分。

东汉末期到魏晋时期,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土,彼时正是大乘佛教的兴盛时期,也是中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灾难深重的时期。佛经中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他力救济”的观念在大乘佛教中得到了突出表现,因此得到了迫切渴求被救济的民众的欢迎。观音作为大乘佛教所奉菩萨之一,体现了大乘佛教的菩萨思想,着眼于现世救济,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奔走民间,救度世人,这迎合了民众获得扶助的心理需求因此观音信仰得到了广泛弘传。观音信仰又因其度世济人的亲切特性,在中土佛教的传播发展中,呈现出俗神化的倾向。民间所信奉的观音救度世人的神通愈发广大,内涵愈发丰富,愈发贴近日常生活,引申出赐福、送子、警诫、惩恶等多种使命,可以化身多种形象,扶助世间大小困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求必应,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信仰因此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在中土佛教的不同发展阶段中,虽然社会上盛行过不同的观音形象,但是诚如佛教文化研究的著名专家孙昌武先生所言:“观音作为救济之神的特征在所有的观音信仰中都表现出来,并体现为民众佛教的一个主要内容。”[6]因此相对于其他佛教神祇形象,观音救济世人的形象在我国古代社会文化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尤为深入人心。民众对于观音救济世人形象的推崇,以及观音超乎时空的神通,对通俗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赋予了通俗文学创作主题的选择,题材的借鉴,灵感与想象的源泉,推进情节的的桥段与说教的手段。因而我们在“三言二拍”中,多处可见对观音救济形象鲜明生动的刻画。

总之,佛教对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体裁与

题材的影响是观音救济形象在“三言二拍”中得到表现的前提,编者的创作思想是“三言二拍”保留佛教文化成分、保留观音救济形象的重要基础,而观音本身深受民众广泛尊奉并且深刻影响到文学创作的救济功能,则使得观音救济形象的表现在“三言二拍”这种对佛教文化的表现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注释:

[1]冯梦龙《喻世明言》见《中国话本大系》江苏古籍出版社1”1年版。本文所引“三言二拍”原文及序文均据此书,下不一一注明,以避繁冗。

[2]陈寅恪:《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见《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页。

[3][英]海伦·加纳德:《宗教与诗歌》第二讲《世俗诗歌与神圣诗歌》,见《宗教与文学》,江先春、沈弘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4][明]朱元璋:《游新庵记》,见《全明文》第一册,上海音籍出版社1992年版。

[5]高洪钧编《冯梦龙集笺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6]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作者简介:张金绣,本科,江苏师范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学生;拙作蒙刘嘉伟副教授指正。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多变 1.常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 2.为了使故事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3.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语言通俗贴切。 一、“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 二、“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二拍”既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同时,作者从宋元话本那里承继了以行动表现人物的写人手法,有时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有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突出强调、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三、“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作者将宋元话本粗具形态的白话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

电视媒体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作用分析

1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电视媒体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作用分析姓名: 系别:新闻传播学系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学号: 091512 指导教师:李雪梅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一、研究背景 (5)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女性形象文化内涵………………………………………………………………… 5 (一)女性形象美在广告中的表现 (5) 三、女性形象美对于广告的作用 (5) (一)积极作用 (6) 1用女性形象实现强烈的视觉冲击 (6) 2以女性的形象美来显示商品(服务)的特点,给消费者形成心理暗示 (6) 3以女性的形象美激发受众的购买行为 (6) 4以女性的形象美营造氛围 (6) (二)消极作用 (7) 1女性被切割、物化 (7) 2女性形象被超现实完美再现 (7) 3女性形象肤浅化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0)

电视媒体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作用分析 摘要 从古至今女性形象一直发生改变,现在社会中的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成为女性地位的体现。在经济时代,女性形象有了逆转发展,女性的地位对比从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女性开始被异性也被自己重视,女性作为世界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开始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女性形象也开始不断受人关注,一定程度上在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就是社会中女性形象的缩影,代表着全社会对于女性这个特殊群体的态度和看法。现在绝大多数的商业广告都把女性作为第一性和第一选择,实际反映了现代男人对于女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世界对于女性形象的价值期待。随着未来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女性形象在广告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也会对于未来的广告经济产生莫大的影响。 关键词 电视商业广告;女性;形象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们自小便熟知的作品,然而,不同年龄时间的我们对于《西游记》又有着不同的见解。由最初的看热闹,也开始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其中吴承恩在创作中刻画正面形象的同时,还向读者展示出许多女性反面形象,接下来笔者将对于女妖精形象做出系统而简要的分析。 一、女妖的美貌 《西游记》中的女妖魔,虽为取经人的对立面,均非善类,但与那书中的男性妖魔相比,却几乎是清一色的美人。个个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共写到十一个(群)女妖,她们大都美比天仙。作者在第二十七回对白骨精的描写“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这是白骨精为迷惑唐僧师徒而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怪不得八戒动了凡心。 第六十回中写玉面狐狸精“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始,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难怪玉面狐狸精又叫玉面公主,原来她有倾国之色,也怪不得牛魔王会抛弃自己的结发前妻罗刹女。 第七十二回中写七个美人儿,“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柳眉横远灿,檀口破樱唇。钗头翘翡翠,金莲闪降裙。却似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使得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的唐三藏都“看得时辰久了”。而八戒那贪色之徒就可想而知了,怪不得吴承恩大师会将七十二回取名为“盘丝洞七情迷本,垢泉八戒忘形。” 第八十二回“妮女求阳,元神护道”中写白毛老鼠精的美貌更是传神,“发盘云髻似堆鸦,身着绿绒花比甲。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连嫦娥都惊喜她的美色,而孙行者则担心师父为美色所惑,“只怕一时动心”。 作者从外貌、肌肤、身材这几个方面来描写女妖,把女妖写得很美,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描写也不过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西游记》中女妖外表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作者在塑造这众多女妖的美貌时显然是别有用心,同样也应合了曹植《美女篇》中“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描写女人美丽即为妖艳的说法。既为女妖,那也就少不了妖艳了。 二、女妖的魔性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 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残存二十九篇。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

三言二拍故事

第一篇是《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卷8)。唐朝时,吴保安和郭仲翔从未谋面而意气相投,是所谓的“心交”朋友。郭仲翔随李蒙征云南,吴保安写信给郭仲翔,自荐军中效力。吴保安未至而唐军全军覆没,郭仲翔被蛮族俘虏。蛮族索绢千匹作为赎金。听到消息后,吴保安至长安寻找郭仲翔的亲属,没有找到。他为了凑赎金,抛妻弃子在外经商挣钱。十年后,郭仲翔被赎回,两位朋友短暂见面后各奔前程。不久,吴保安病故。郭仲翔背着朋友的骸骨,拖着曾钉过木板的双足,步行数千里送还故乡。随后,郭仲翔上书朝廷,愿将自己的官职让与吴保安之子。虽然吴保安施恩在前,也难得郭仲翔的义气。此事轰动了朝野。《三言二拍》描写和赞颂了朋友间的情义,如羊角哀和左伯桃(《喻世明言》卷7)、张元伯和范巨卿(《喻世明言》卷16)、俞伯牙和钟子期(《警世通言》卷1)。前二者鬼魂出没,荒诞不经;后者是知音之交。若论义薄云天,只有吴保安和郭仲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吴保安不该抛弃妻、子。 第二篇是《刘小官雌雄兄弟》(《醒世恒言》卷10)。明朝时,刘德夫妇在运河边开了一家酒店。老俩口乐善好施,先周济了穷困潦倒的刘方父子,后拯救了旅途落难的少年刘奇。刘方、刘奇认刘德夫妇为父母,并侍奉二人终老。兄弟齐心协力,家业兴盛。刘方总是拒绝婚事,刘奇很奇怪,写词试探:“营巢燕,双双雄,朝暮衔泥辛苦同。若不寻雌继壳卵,巢成毕竟巢还空。”刘方回答:“营巢燕,双双飞,天设雌雄事久期。雌兮得雄愿已足,雄兮将雌胡不知?”原来刘方竟是扮男装的女子!二人终成为佳偶。 《三言二拍》叙述了许多男扮女装的故事,多有伤风化。也描写了一些女扮男装的传奇,如黄善聪(《喻世明言》卷28)、谢小娥(《拍案惊奇》卷19)、闻蜚蛾(《二刻拍案惊奇》卷17)。谢小娥扮男装是为父报仇,闻蜚蛾则学祝英台方便求学。黄善聪的故事与刘方相似,但黄为了名声拒绝义兄的求婚,扭捏陈腐。再如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警世通言》卷21),本是一段美谈,不料京娘因畏家人流言猜疑,自杀而亡。京娘、黄善聪都远不及刘方的风雅自然。 第三篇是《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拍案惊奇》卷20)。北宋时,李克让青年早逝。临终前,让妻子投奔好友刘元普。实际上,李与刘并不相识,只是慕名罢了。刘元普收到李克让的信,打开一看,只有白纸一张。吃惊之余,刘元普明白了李克让的用意,没有说破,热情收留了母子二人。 刘元普夫人因久未生育,差人寻找一好女子,给刘元普做妾。媒婆巧遇落难的官宦之女兰孙。刘元普没有娶兰孙,反而认为女,后来嫁兰孙与李克让之子。“义婚孤女”之事,《三言二拍》中多有描述,如《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醒世恒言》卷1)、《吴太守义配儒门女》(《二刻拍案惊奇》卷7)。但刘元普“空函认义”一事,为世间少有。本篇传奇中有两个争议点:一是“阴德”,古代深受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小说中处处可见这种思想;二是有较多的色情描写,实为一大败笔。 小说并不描写真人真事,却如实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我们可能会认为古人“痴”和“傻”,实际上,古人非常的“义”和“真”。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应向古人学习的。

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班级08(2)学号08111233 课题名称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 的自我意识 学生姓名孙小云 指导教师丁福林 2012年5 月28 日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代表了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她们蕙质兰心、有情有义、聪慧机智、大胆叛逆。作为文学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她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中,她们身上所闪耀的自我意识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上的变化,“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在自我意识的觉醒方面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爱情追求上的大胆热烈、对世俗感情和情欲的追求、对平等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展现机智和个性的渴望。也正是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其具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Abstract "San Y an Er Pai" as excellent short vernacular novels set in China, not only represents a short vernacular novel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will shape our aesthetic values of a range of distinctive, with images of women, their good and pure quality Orchid heart, feeling, intelligent wit, bold rebellion. As literature promenade in the immortal of art image, they has themselves unique of personality, in these different of personality in the, they who by shine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particularly highlight, as social of changes, and with of and to of thought of changes, "three statements II took" in the of women image in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area performance was is significantly, thi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main performance for in love pursuit Shang of bold warm, and on secular feelings and lust of pursuit, and Desire for equality and dignity and the desire for show of wit and personality. Awakening is also on the ownership makes these women images in contrast with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has a unique charm.

从三言二拍看中国明后期社会现状

我们都知道,文学的发展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必将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小说也不例外。小说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它来源于现实, 却又高于现实, 其内容往往暗含着当时社会的大体情况。因此,阅读小说,是一个了解社会背景与文化的好途径。 明代的三言二拍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出了明后期的社会现状。仔细游走于其中的每一个故事, 你就会从中挖掘出当时社会一张又一张的缩影。而各方面的变迁和新特点的出现, 是当时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也正因如此, 明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朝代之一。 一、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得到不断壮大,明代后期的商人,小贩,作坊主以及工匠等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分子,也成为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很显然商人地位得到了很大地提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写到:“一品官,二品客”,商人已凭借金钱的力量树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二刻”中的《赠芝麻识破假形》就有云: 经商亦是善业, 不是贱流。一反对商业的鄙夷态度, 徽州风俗甚至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 科第反在次着。在《两县令竟义婚孤女》中,王奉把原来许配给官家之子的女儿与侄女掉包后嫁给了富商之子,这就从侧面反映出百姓对商人的追逐已经高于对官员的追逐。而与商业相对立的门第和仕途则显得有点黯然失色。而且,商人不再是奸诈狡猾为富不仁的形象, 反而是忠厚、正直、恪守信义等具有优良品德的一批人。《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

弟》、《施润泽滩阙遇友》等都刻画了一个个道德高尚的商人形象。 二、社会走向黑暗与腐朽 与商业的兴起相悖的是明后期社会逐渐走向黑暗,皇帝无能、宦官专权,官府愈加腐朽,社会秩序紊乱。这些现象, 在三言二拍的故事中, 也有着深刻的反映。 首先,“三言”中的《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详细地展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斗争。明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然而还是出了一个奸臣----严嵩。以他和其儿子严世蕃为首的一群从上到下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权尊势重,朝野侧目,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凡有与他作对的,立见奇祸真是忠臣番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而与之相对峙的, 则是一组反抗权奸恶势力的正面人物,其中的代表,当属沈襄沈小霞。他的正直高洁机智勇敢,都深深的烙在了读者的心中。正是他们的存在,给了明王朝以希望的保留。然而,正势力与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斗争激烈, 也明显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与王朝的没落邪恶分子竟然能在朝野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势力, 这在明朝前期是难以想象的。 再者,官场异常黑暗, 封建制度充满了虚伪与腐朽。《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就刻画了一个凶恶残忍的官吏形象。杨佥宪“自道日暮穷途,所为愈横。家事已饶,贪心未足,终日在家设煤运局,为非作歹”,仅为了一点私利,就毫不手软地杀害了张贡生等四人, 其手段之残忍、动机之可怕都令人发指。这些无不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与封建法制的虚伪本质,。

观音菩萨一年到底有几个诞辰日

观音菩萨一年到底有几个诞辰日? 王自立 今年8月9日适逢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寂灭为佛,于空中现瑞丽相”的日子,我市宗教界挖掘、整理出各种地方特色民间文艺,除在观音山迎接广大民众文明进香之外,还将推出“大明寺首届观音圣诞庙会”,以期吸引更多扬州及周边地区的香客、游客前来朝圣礼佛、旅游观光。一时间,观音诞辰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俗话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男戴观音女戴佛”,说的都是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并于隋、唐两代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之后,弥勒佛和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信仰的盛况。其中,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日,扬州观音山的香火尤为旺盛,虔诚的香客远从百里之外、近从十里八乡赶来,登入山中的观音庙内,进香、跪拜、祈祷,以求福禄寿财。 位于大明寺东侧的观音山,据说是隋炀帝杨广当年在扬州所建行宫“迷楼”的故址。史载,观音山之庙宇乃元代僧人申律开创,主殿圆通宝殿中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巨型坐像,其香会则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在清代扬州作家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卷十六“蜀冈录”中,有这样的内容: ?功德山亦名观音山,……,上建观音寺,一名观音阁。……土人散发赤足,衣青衣,持小木凳,凳上焚香,一步一礼,诵《朝

山曲》,其声哀善,谓之‘香客’。……十八日晚上山者谓之‘夜香’,天明上山者谓之‘头香’。? 这段文字,在给我们提供了当时扬州观音山庙会盛况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关于香客在焚香礼拜时的举止行为和扬州百姓六月十八日夜晚烧“夜香”、六月十九日凌晨烧“头香”的习俗。同时,李斗在书中还这样介绍了观音在一年之中的三个诞辰日:“土俗以二月、六月、九月之十九日为观音圣诞,结会上山,盛于是乡,城内坊铺街巷次之。? 包括观音菩萨在内的任何神、仙、人,他或她的诞辰不可能是多个的,而只能是一个日子。但为什么人们会把三个不同的日子都当作观音的诞辰日呢?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民间传说或风俗习惯等民间文化之中以讹传讹的常见现象,一如扬州人常常将“汶河”之“汶”的读音读作“文化”的“文”、外地人将隋炀帝开挖运河目的传作是为了看扬州琼花等等而绝不以为错误的情况。事实上,被当作观音菩萨诞辰的三个日子分别是其诞辰、成道和出家(一说涅磐)之日。这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学者潘荣陛的著名民俗著作《帝京岁时纪胜》之中就有记载: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诞辰,……六月十九日登莲台,九月十九日传道妙……? 除“诞辰”之外,该书中的“登莲”、“传道妙”就是成道为佛和出家修行之意。后来,各地信奉佛教的人们在供奉观音的活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3) (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4) 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5) 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6) 3、诚实守信型商人形象 (7) 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9) (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9) 1、好色型商人 (10) 2、贪财型商人 (11)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11) (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 (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2)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13) (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13) (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5) 总结与体会 (16) 致谢辞 (16)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市民小说的代表作,有两百多篇短篇小说,而其中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如此之多的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而商人们的种种心态以及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具有深刻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商业 Abstract " San Yan"," Er Pai" as Chinese native born citizen novels,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short stories, of which the merchant as the hero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full of rich flavor of commercial. So many merchant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all sorts of people's mentality and images in the author 's pen look full and have a profou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 San Yan" and " Er Pai" business image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an Yan”;“Er Pai”;Merchant image ;The Ming Dynasty C ommerce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概述: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主要描写的内容:1、商人题材,商人的地位在三言中得到提高。2、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的思想。 3、描写对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4、“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明末清初是拟话本小说的创作高峰期。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话本小说的体制:题目、入话(诗词)、头回(又叫“笑耍头回”、“得胜头回”、与正话相关的短故事)、正话(散文、韵文)篇尾(缀以诗词或题目、作者出面总结全篇主旨,或对人物事件作出评论)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什么是“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说,现共存198篇。社会上婚姻爱情观的变化、商人的经营与生活、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等,是这些作品较集中表现的主题,描写赞誉的同时又常见对官场百态与世风浇薄的描绘。“三言二拍”在形式上类似宋元话本,故称为拟话本。明清小说创作曾经历从改编转向文人独创的过程,“三言二拍”则是这种转变中的典型过渡形态。 “三言”中有较多作品根据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即说书人的底本改编而成,故而显示出浓厚的说书艺术特色:善于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生动情节与完整故事;语言质朴生动。“三言”是明代最早的拟话本集,此后仿效者日众,拟话本也因此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早年才华为众人敬佩,但科举却名落孙山。年轻时曾与妓女侯慧卿海誓山盟,不久慧卿却另嫁他人。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收集许多民歌,辑为《挂枝儿》出版,他因此也为正统舆论所不容。冯梦龙曾增补、编辑并发行过《北宋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与“三言”等通俗小说,以及《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笔记小说,是明末重要作家。他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曾抗清,不久病逝。 “二拍”是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集原收短篇小说40篇,现存共78篇。当时书贾眼红于“三言”的畅销,在他们的恳求下,凌蒙初根据前人的笔记、戏曲等敷演成篇,同时借此发挥其思想与艺术见解。这些作品以描写市民的生活为主,从各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危机。“二拍”的创作遵从了话本小说的传统,但它毕竟是文人的自创,故而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这对后来的拟话本创作具有明显影响。凌蒙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出身官僚家庭,但始终未能中举,直到55岁时才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升任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料理河事。崇祯十七年在房村被李自成军一部包围,拒绝投降,呕血而死。凌蒙初在文学上受到以李贽为代表的启蒙思潮影响,致力于小说与戏曲的创作,其代表作有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杂剧《红拂三传》等。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明清文学专题》期末论文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系别: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88541班 姓名:孙东霞 学号:085408026 任课教师:顾立新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摘要】《西游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各路妖魔鬼怪、神仙、凡胎。除去孙悟空师徒四个典型形象之外,观音菩萨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形象之一。本文是试图从观音大慈大悲、受人尊敬、充满人性以及母亲形象的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进而展示观音不同于往日作品中的特别的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观音菩萨;女性形象;世俗性;母亲 1.引言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观音总是频频出现在明清的神魔小说中,这些形象之中有男有女,有的作品把她描述成为救苦救难消灾降幅的神的形象,在有的作品中,她则是被作为女子容貌品评的参照物,而在《西游记》中,她则是被作者描述成为了一个以慈悲为怀、充满人性而且法力无边和爱护儿女的母亲的形象。在这里,她不但是个救苦救难的神,而且他会像凡间母亲一样发脾气、护短,形象丰满可爱之极。 2.深入人心的民间观音形象 观音是梵语的音译,又叫作光观音,观自在、观声音等,略称为观音。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本愿的菩萨。佛典讲:众生凡遇各种烦恼和灾难,只要一心持念“观世音”名号,观音立即就能观其音声,使祸患迅速解除。世人但有所求,观音都能令其满足。观音信仰在民间一直十分盛行,深受中国人喜爱。随着有关观音的经卷不断地被翻译、介绍到中国,“观音”可谓是家喻户晓,有力地促进了民间对观音的信仰、传播和崇拜,观音在中国人心目中成为一个极其亲切的救世主形象,并被融入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而正如《西游记》中所说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一样,观音菩萨与慈悲、救苦救难等形象联系在一起,而这正从心理上满足了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依赖心理。 观音形象在我国经历了从男身到女身、从神圣化到世俗化的转变。观音原本是一位威猛、伟岸的大丈夫。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观音还依旧是男身,我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崇尚、倡导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可以博通古今,无所不为;女子则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即便是名门爱女,父母让其读书识字,也只要她识些姓名,学“妇德”而已。“三言”中的不少作品都以男女对照的方式,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赞扬了那些在学识、才智、能力等方面堪称“巾帼英雄”的女性。说明女性才思敏捷,聪颖机智,只要给予发挥能力的机会,就不会比男子差分毫。《施润泽滩阙遇友》有一定典型意义。小商品生产者施复与喻氏两人,养蚕织布,“开起三、四十张织机”,主人公喻氏看市平凡,实际上是一个市民阶层的新女性,她有一双勤劳致富的巧手,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定程度的独立经济地位争取了独立人格。夫妻之间不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夫妻关系,而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遇事商议,共同劳动的新型家庭关系,体现了晚明江南地区男女在家庭生活及经济中的平等地位,反映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提高。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显示女子会有打仗、做官、经商等各种能力。作者一开篇就表明他对女性才干的欣赏,常言道,有智妇人,赛过男子,古来妇人赛过男子的也尽多。塑造了具有经营才能,善于应付意外事变的女性形象黄善聪,她和父亲在外做生意,父亲突然去世,14岁的她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在买棺盛殓父亲后,与人合伙经营,“经过几年勤苦经营,手中颇有活动,比以前不同”,黄善聪的故事说明女子不但能办理父亲的后事,而且也很有经商的头脑,她们在能力上并不比男子逊色。这里通过女性经营实业的才能和应变能力,塑造了聪明颖悟、才干、谋略及胆识等非同一般的女性,用以说明女子不但不落后于男性,而且她们在学识能力上可以与男子争风。这较之“男尊女卑”、抹杀女子的聪明才智的传统观念,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赵春儿重旺赵家庄》(《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中,赵春儿是个很有远见、很能隐忍的女子,她心里明白丈夫赵可成的纨绔习气和奢靡败家的作风难以改变,就埋下银子以备将来成就丈夫的大事。即使家计再艰难,自己再劳苦,她也忍受着,不曾透露半点。果真,十几年过去了丈夫终于有机会凭监生的学历谋取朝廷之职,无奈囊中羞涩,无法通融,如此关键之时赵春儿多年的心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见丈夫有了悔改之意才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丈夫谋得官职和仕途之通。最后很有远见的丈夫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夫妻二人安安稳稳的度过晚年。作者将之塑造成为一个有远见有胸怀的女子,她不但改变了丈夫的人生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的委琐的人格。这对于一个女人家来说实在很不容易,十几年“卧心藏胆”的隐忍和宽广的胸怀,为一般的男人所望尘莫及,这种胸怀和做人的魄力很值得后人欣赏。《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警世通言》卷五)中的大嫂王氏几年没有丈夫的消息,但是仍然不肯相信丈夫已经死去,为了保全自己不被卖掉,让婶婶杨氏与自己换了发髻,骗过了被狠心小叔叫来的强盗,婶婶却给带走了!让那好赌的没有人性的小叔子陪了夫人又折兵去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的故事广为人知,身为娼妓的杜十娘深知自己为人所不齿的社会地位,所以积攒下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赢得一个好归宿。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与他。”从十娘希望从良一事,可以看出她并非自甘堕落,而想走出烟花柳巷、走出摆脱被人玩弄、被人役使的命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讲她是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虽然烟花场中许多年,“不知历过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但杜十娘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她与男子在平等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立人格的真正的爱情,正是这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上演了一幕“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歌可泣的悲剧故事。究其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她太相信爱情、太渴望追求人格独立的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烟花女子即便从良了,也很难得到男人的尊重和真正的爱情,即使她们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想要在社会上寻求独立的人格地位,那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失望。好容易逃离了妓院鸨母魔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刘伯红 卜 卫 内容摘要 本研究报告以全国10个城市电视台的1197个广告为样本,从社会性别 观念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发现:约1 3的电视广告有性别 歧视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角色定型和以女性作招徕。这类性别歧视广告的实质是对 女性独立人格的否定。 一、问题的提出 自八十年代以来,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又催生了中国广告业的复苏。1979年,中国的商品广告在销声匿迹10年之后重又出现,并迅速发展。从1983到1993年10余年间,全国广告营业额从2.34亿元增加到134亿元,人均广告费从0.23元增加到11.3元。而电视广告又以其形象逼真、接受感强、直接刺激消费等特点,倍受商家青睐,电视广告的营业额1993年已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22.0%[1]。 至1992年,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广告=商品+女人,女性成为广告创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于是,《中国妇女报》率先发起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讨论[2]。讨论发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一种两极分明的定式:一极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另一极是超前消费、吃喝玩乐的“现代花瓶”。讨论提醒人们关注广告中的妇女形象,督促人们重新思考大众媒介与当今女性生存状态的关系。但这场讨论的声音,很快被强大的商业文化的力量淹没了。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12个关切领域之一。《行动纲领》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信息技术的进展促进了超越国界的全球传播网,对公共政策、个人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年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了影响。”但是,“媒体继续显示负面和有辱人格的妇女形象”,“大多数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介没有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同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贡献”[3]。因此,国际妇女运动呼吁大众传媒树立性别意识,从而发挥媒体在世界各地的潜力,为提高公众的性别觉悟,为提高妇女

三言二拍论文

品三言二拍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有感 南京审计学院茅金波12031113 12 物流1班“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主要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幸福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思想。 这学期,我很有幸地选到了“三言二拍”这门选修课,之前偶尔有接触过这种故事。经过这学期老师的讲解我越发地对这些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言二拍”中的每一则故事都有它的深意,各自传达出不同的寓意。闲暇时细细品读别有一番味道。 在众多的故事中,我对这一则情有独钟——“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师在课上有提及这则故事。单纯的文字记录并不能将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刚巧它曾被改编成电影《毡笠缘》,老师截取了几个经典片段向我们展示。我就这样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老电影独有的味道,不似现代电影的离谱科幻或矫揉造作,灰白纯净的背景下,宜春和金郎的爱情淳朴而美好。 课后我回去把老电影又看了一遍。我羡慕他们纯净美好的爱情,也被他们爱情的忠贞不渝而震撼继而又是满满的感动。当镜头闪过他们因为拥抱而害羞的脸,我会不自觉地笑起来。最后经历挫折后的重逢是完满的结局。 可能现代人写出这样的故事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的封建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思想行为被严格限制的时代能有如此思想上的突破实属不易。作者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对爱情的追求。就以“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这则故事为例,它是以“毡笠”为线索,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结合其他元素来叙写,歌颂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可贵品质,赞扬了女主宜春善良忠贞的美好品德,同时也向世人传达出一种观念“善恶各自有报”。 这则故事本身有着吸引我的魅力,其实“三言二拍”中有很多其他的更具内涵深意的故事,只是撞进我眼里的是毡笠缘。 平时不怎么多接触这些文章,所以我谈的只是一些粗鄙之见了。以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看那一时期的文章,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对自由、幸福、平等的渴望和追求,现实的残酷只能让文人墨客以文字的形式抒发出来。结合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对当时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言二拍”蕴含的深刻哲理不是一朝一夕能体会清楚的,选修课开启的是我对它的兴

观音菩萨雕像

观音菩萨雕像 中国女神观音造像慈悲观音斑块女神青铜观音造 像观音菩萨雕像观音菩萨雕像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冷铸造青铜手工打磨和成品 观音莲花上的雕像冷铸造青铜观音在Lotus和棕榈这个小雕像是宁静的慈悲女神的照片 一只手的手掌,象征佛陀的保护,出现从一个完全打开莲花。完全开放的花朵象征启蒙运动。观音和婴儿微型 古铜色黄铜雕像观音的龙微型青铜颜色黄铜雕像 月亮观音雕像月亮观音与心经雕像冷青铜铸造成 品树脂刻在这尊雕像是心经,一个众所周知的大乘佛经流行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度。它的梵文名称般若Hrdaya 的意思是“超越智慧的完善之心。”心经,可以说是最有 名的和最流行的所有佛经。观音与心经雕像冷青铜铸造成品树脂慈悲女神是由心经在这个版本观音的岩 石包围。一个中等大小的雕像是在表现优雅,抛光到光泽的闪亮心脏冷铸青铜材料。观音岩石在教学模式精美丰富的细节和可爱的人,这个经典的小观音赐祝福无论她去。对于一个小祭坛或当空间需要静心的感觉。观音上的龙雕像手工打磨的冷青铜铸造。华丽的龙是在这尊雕

像的冷铸青铜蓝色和铜微妙手工完成颜色的车辆,慈悲的女神。观音教学雕像观音在Lotus3英尺雕像手工打磨的冷青铜铸造。优雅观音在冥想手印的优雅的姿态。她洒圣水到所有那些谁寻求她的大慈悲。站在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她是从抛光冷铸青铜制成与微妙的粉彩完成作品。她将增加福任何空间。皇家易于观音雕像慈悲观音的皇家轻松女神姿态。慈悲观音的冥想女神。 女神观音微型观音梦的守望者观音斑块观音红香梓雕像观音雕像洞石窟观音雕像-玫瑰的Bodhisatva 观音与橄榄枝观音千手观音雕像观音雕像观音雕像海龟观音微型雕像观音雕像-手绘观音雕像观音雕像皇家缓解态势观音雕像在Palm 地球观音雕像环球“月吟”观音雕像 观音雕像与婴儿微型ZHIZUCHANGLE

三言二拍

明清小说鉴赏 论文题目:说不尽的“三言”和“二拍”副标题:生动鲜活的明末社会市民风情画作者:姚明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学号:200731580141 指导老师:吴光正

说不尽的“三言”和“二拍” ———————生动鲜活的明末社会市民风情画 摘要:“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用目的。“三言”的出现,代表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优秀篇章还写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新变化,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婚姻制度等。“二拍”的出现,开创了文人拟作话本专集的先例,在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商人,婚恋自主,女性意识,清官的市民化,情与礼,心理刻画,曲折工巧的情节,淳朴语言 冯梦龙的“三言”堪称中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二拍”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优秀篇章还写出了当时的一些新变化,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婚姻制度等。“三言”“二拍”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迫害,表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爱情观点。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三言”的书名带有浓厚的道教训诫色彩。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通俗小说的惯例,即通过标榜道德训诫来提高小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需要注意到这里所表现的道德观,往往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而与旧道德传统相悖。在“三言”中,写恋爱与婚姻的题材占据了很大比重,成就也最高。这类小说常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要求“礼顺人情”。这意味道德规则只有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正常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其合理性。 冯梦龙是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出身名门世家。自幼接受儒学的熏陶,但又生活在商业经济十分活跃的苏州,年轻时常出入青楼楚馆,正是“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这是个商品广告无处不在的时代。商品广告的情节和语言越来越具创意,画面色彩越来越丰富,这已不仅是商品信息的简单传递,它对大众的消费理念乃至整个文化价值的追求起着越来越强的诱导和影响作用,而且更多的是在为大众设定“时尚”和“趣味”的范畴,激发观众许多虚妄和偏执的需要。商品广告往往为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而做,它包含和反映了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日益成为大众审美文化的极为敏感而复杂的部分。 调查表明:国内媒体上,女性做广告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护肤、化妆、洗浴用品的广告似乎无一例外地由女性来做;家居用品、家用电器的广告绝大多数也由女性做主角,甚至手机、领带、西服这类被看作男人世界里的商品,其广告也着意渲染女性对男性似乎是必然的崇拜、臣服和温柔。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第二性”的女性在现代商品广告世界中成了“第一性”(就数量而言)?为什么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如此模式化?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现代人(男人)对女性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反映了女性的现实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某些侧面以及社会(男人)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价值规范。 探讨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不仅是商品广告文化研究问题中有其意义,也是女性文化研究或两性文化研究的课题。 一艺术史中的女性形象 艺术永远钟情于人类两性世界,女性形象是艺术的永恒主题,但就女性的美而言并非从来就是女性崇拜的至高标准。 在旧石器时代后期的艺术里就有代表女性形象的图象和符号,如《威伦道夫维纳斯》,她们的丰乳肥臀与纤细的手臂几瘦削的小腿形成鲜明的对比。头很小且面无表情,并且通常无任何容貌特点。很明显这些造型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夸张女性生理特征,不论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都与人类繁衍的身体部位有关,一种对女性生殖崇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时期女性是被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的,是女神。 希腊罗马对女性的赞美不再是一种对生殖力的宗教般的崇拜,而是对躯体的纯粹形式化的讴歌,其目的也只是想塑造理想中的美貌。到了中世纪,女性美与堕落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终于登上了美的化身的最高宝座,摆脱了原有的与罪恶的联系,而被视为能反映出人的善良和内心美好的可贵品质,外表美成为心灵美的标志。此时大师笔下的形象是作为完美和永恒的人出现的,灵性和肉欲,神的光辉和人的真实统一,即使是鲁本斯笔下的那丰腴的、肉感的女人体,也笼罩着一种神性的精神光辉。 然而,印象派开始,女性形象开始处于被凝视、被控制状态,裸体画成了真正的裸体画,是欲望的对象。高更所描绘的塔希提岛土著女看似纯朴的原始美,但实际这个天堂是虚伪的,那不是乐园,而是殖民地,那不是高贵的蛮人,而是妓女。马蒂斯所描绘的那些赤裸或半赤裸的女性横卧或斜坐在沙发上,既妩媚又极具挑逗性。卢梭的《梦》中一位裸妇斜坐躺在一个放置在露天环境下的沙发上,一个开放的空间,使裸妇更具有一种被凝视感,更易勾起人的情欲。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们》是对妓女们向顾客展示自己的描绘,五位少女被任何一位观看者凝视。艺术史中的这一系列的被凝视的女性形象,传达着性的渴望。而蒙克更把女性看成是妖妇、吸血鬼,是唤起性欲的工具。从这一系列画家画中的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女性越来越被当成泄欲工具,一种弱者形象,一种被凝视的对象。 二当代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文化内涵 (一)以女性形象美为创意的广告 当前我国电视商业广告中频频出现女性形象,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年轻貌美,出众的五官和形体在摄影机特写镜头的刻画下显得迷人、性感,是镁光灯的焦点与男性目光追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