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完整版)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完整版)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完整版)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引言:

在亚古士督之强已经有一位统治着——该撒犹流。该撒犹流晚年虽已获君王之权柄,但终未敢称帝。当时古罗马已有500年的共和历史(实则贵族专政),君王之称因与法统不合,百姓也表憎恶,所以该撒犹流一直是个未加冕的独裁者,不过“共和国”却早已名存实亡了。面对此种情况,贵族共和分子深以为忧,便密谋除掉犹流,恢复共和。主前44年3月15日,该撒犹流在进入罗马元老院时遇刺身亡。共和派的行刺虽然得手,却始终不能达到目的。犹流的甥孙奥克他温在继起的内战中打败了共和派,于主前31年登基作首任罗马皇帝。

一、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亚古士督

1、亚古士督(主前63至主后14)

A、奥克他温的继位

亚古士督的本名是奥克他温,是该撒犹流的甥孙(是犹流姐姐的孙子)。犹流遇刺时,奥克他温年仅18岁,正在希腊求学,按照遗嘱被立为犹流后裔,继承权位,使他陷入了权利斗争之中。主前43年奥克他温与安东尼、李必达结成“三头政治”,巩固了他们的势力。一年之后在腓立比(在马其顿,今希腊境内)战役中,奥克他温打败反犹流的主要共和分子迦西乌斯和布鲁特斯。是时安东尼掌罗马东部各省(包括希腊、埃及),李必达掌高卢和西北非。奥克他温由希腊返师意大利,适值李必达失势,即取其权而代之。奥克他温与安东尼早有宿怨,自此则角逐益剧;艾克田一役大败安东尼(主前31),遂统辖全罗马并进而登基称帝。

B、奥克他温的统治

奥克他温用兵御将的本事虽然不如他舅祖,但政治才能过人。他善于平乱息争,安定民生,深得百姓拥护。在他的统治下,罗马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更达致鼎盛,其中尤以文学和建筑为着。他创建禁卫军制,置9,000精兵为宿卫侍从。此制本为保皇帝权位,但在历代相沿之间竟至养虎为患,有几个朝代连废立大事,竟全控于禁卫军将帅手中;元老院已形同虚设,这也是始料未及之事。

C、奥克他温的称号

主前27年,奥克他温接受“亚古士督”的称号,其意为“至高者”,这意味着罗马帝王崇拜的开始。其实,帝王崇拜早在该撒犹流主政时已经出现。在他执政期间,对国家改革了不少,同时他也提倡改进民风和振兴国教,重建了许多庙宇,在各省份中提倡“帝国崇拜”,虽然他没有要求人民去拜他,但是在雅典建有亚古士督的神庙,连大希律也为亚古士督建庙。

该撒亚古士督之名在新约中,虽仅出现1次,但那雷厉风行的全国各省人口普查,必给圣经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次的普查正是耶稣诞生前夕,实际情况不详;第二次的普查于主后6年举行,引致加利利犹大的造反(徒五37)。

亚古士督在位共44年(主前31-主后14)。主后14年,亚古士督一病不起,诏令提庇留继位。

2、第二位皇帝提庇留(主前42至主后37)

亚古士督的继子。其母里维亚与前夫离异,携4岁的提庇留,改嫁奥克他温。主后13年,提庇留奉诏以太子身分佐政,次年继位,帝号该撒奥古士督提庇留。

提庇留一生很不如意。早年婚姻的不如意,(他的继父让他和他深爱的妻子离婚,逼迫他娶奥克他温的女儿为妻)。即位后,又多方受罗马元老院的管制;主后26年,他国家大事委托于罗马提督赛雅奴代政,自己去到意大利西部的卡普里岛暂居起来。5年之间,赛雅奴想自己当王,经一番周折之后,提庇留终于处置了叛臣。虽然有此波折,但总的来说,提庇留的统治是开明、睿智、宽大而富责任感的;他继承先君力求和平、安民的国策。

据考证,主后26年提庇留暂居之前,已任命本丢彼拉多为犹太巡抚(即总督)。按定制,巡抚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如果这个地方的人民怨声四起,让皇帝听到了,那么他的官位就保不住了。因为这样,彼拉多在审问耶稣时,为什么那样迁就犹太地方势力就不难理解了。犹太人控告耶稣的罪名是“自立为王”,这就是直接到威胁罗马皇帝,所以彼拉多虽明知耶稣无罪且有释放之意(约十八33-38),但犹太人警告他说:“你若释放这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约十九12)彼拉多知道若犹太人上告于皇帝,那时他必官位不保,于是顺从民意,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新约提及提庇留之名仅一处,在路加福音中记载施洗约翰传道,是始于“该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之时(路三1)。不过,这“第十五年”究竟从提庇留佐政算起,还是从他正式登基算起,已无从可考。

提庇留是一个出奇谦厚的皇帝,他要求永不要称他为神(这是元老院对前任皇帝的尊称)。

在当时崇拜皇帝之风大为收敛。他把神的名号和仪典,只限于前任两位皇帝;也停止了以当朝皇帝之名,来命名月份的定制(例:7月“July”源于犹流“Julius”;8月“August”源于亚古士督“Augustus”,却没有源于“Tiberius”的提庇月“Tiber”)。提庇留一生为政事、民事所扰,身心衰竭。事实上,他仍不失为一位卓越的统治者。

3、加利古勒(主后12-41)

原名该撒该犹犹流,继提庇留为罗马皇帝,时年25。他本是罗马名将杰马尼古之子,提庇留遵亚古士督旨意收他为养子,并册为后代。杰马尼古早年镇守法国莱茵河一带,常带着小该撒犹犹流在军中,年幼的该撒犹犹流也全副军装,军卒戏称之为“加利古勒”(意若“小马靴”),慢慢的成正名。

加利古勒初即位曾大赦天下,释归大批流犯,其意在赢得民心;但同时他却奢靡无度,将国库挥霍一尽,乃加税增捐来补偿亏空,所以他初立的声望,很快便一扫而尽了。

他登基6个月即身罹重病,大概脑神经受损,以致行为举止常乖戾不经。例如,他册封一匹马作国家一品的执政官;对文武官员恣情侮辱,随意惩罚;处分大臣不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常常未经审讯而杀人。他忽然觉得雅麦尼亚(地中海岸的一座犹太港埠)的城民对皇帝涉不敬之嫌,便下令把他的塑像置入犹太圣殿以示报复。幸而叙利亚总督彼罗尼斯办事稳健,阳奉阴违地未予遵旨,一场大乱方早早平息。不久,这位皇帝终于死在一个受辱图报者的剑下。

据犹太史家约瑟夫记载,他在位办的“正事”之一,便是立希律亚基帕一世(即使徒行传十二章所说的希律)为加利利东北的分封王。亚基帕早年求学于罗马时,即与登基以前的加利古勒有少年之谊,后乃成为知交,各自掌政之后也仍常晤于罗马。所不同者,亚基帕是一位精明干练的能君;但也有共同之处,两个人都视自己为神。加利古勒实际又恢复了罗马的帝王崇拜习尚,他并且狂妄地宣旨要与罗马主神朱庇特等同。元老院并未作出正式的承认。

4、革老丢(主前10至主后54)

提庇留的外甥,里维亚(再嫁亚古士督)之外孙,生于法国的里昂。主后37年,经加利古勒任命为执政官,加利古勒驾崩,即被禁卫军拥立为帝,元老院也予以承认。

革老丢继位后当务之急,便是修复被加利古勒破坏的各方关系。他立即阻止了亚力山大城迫害犹太人的暴行,并对于埃及加以安慰。据约瑟夫记载:“该撒提庇留革老丢亚古士督杰马尼古,国民的大祭司和主教,宣布:我并下令停止剥夺犹太民权之举,此事是该撒犹犹流疯症所致。恢复犹太民前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准其奉行本来习俗。”

这政策的改变,反映了革老丢与希律亚基帕一世的私谊甚笃,他登基一事颇得亚基帕的支持;革老丢还将犹太和撒玛利亚划归亚基帕管辖,使他王国的版图恢复到他祖父大希律统治时的规模;又赐亚基帕罗马执政官的头衔,又对这位希律王治国的能力加以赞赏,并且将罗马的犹太省制完全撤销,以亚基帕王的信任。

亚基帕虽然从罗马皇帝那里得到恩宠,但在位却为期甚短。他为了获得犹太人的支持而处死了使徒雅各(西庇太的儿子);又将使徒彼得下监,准备逾越节过后于次年春(主后44)行刑(徒十二1-3),只因彼得被上帝的使者救出,没能杀成。就在当年的夏天,他身穿镶金绣银的天子的礼服,威仪凛凛,在宝座上正高谈阔论,众民欢呼,称他为神(徒十二22),他的行为惹怒了神,神差遣天使攻击他,5日内死亡。

革老丢对犹太人采取怀柔政策。但于亚基帕死后第五年,罗马皇帝颁布敕令,将犹太人悉数逐出罗马城。从路加的记载使徒行传可以看到,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便是当时从罗马城被逐出的犹太人(徒十八2)。罗马传记作家和史学家绥屯纽记述:“皆因罗马城的犹太侨民,在克列斯托的鼓动下一味滋事,他(革老丢)便下令将他们尽数逐出城去。”该文中的“基列斯督”(是一普通的奴隶名字),疑即“基里斯督”(即“基督”)之误,因这两个词语的发音是一样的,作者可能写错。绥屯纽似乎想指出“基列斯督”是一个运动(基督教?)的创始人。

加利古勒在位时管理不善,致使粮食年年欠收,及革老丢继位(参徒十一28),危机便爆发出来。据约瑟夫记载,是当时(革老丢治下)犹大、撒玛利亚、加利利遍遭饥馑。亚底亚本王的母后赫琳娜从埃及购入谷物,从居比路买进无花果干,聊解耶路撒冷之饥,其时大约是主后45至46年。那几年的饥荒远不限于巴勒斯坦,罗马城并其它许多省份也成为灾区。这在塔西图、绥屯纽、优西比乌等人的著作中,均有反映。这些地方连逢歉年,已濒于绝粮之境。

革老丢私生活之不检点,对他的声誉很受影响。他的第三房妻子麦沙林娜因丑闻累累而终被处死,他则娶了自己的侄女亚基皮娜。亚基皮娜与前夫有一子名尼禄。当尼禄知革老丢想立麦沙林娜的儿子布里坦尼为太子时,他就毒死了革老丢,更改了诏令封尼禄为皇帝帝,时为主后54年。元老院正式封革老丢为神,使他成为罗马第三位有神称号的皇帝。

5、尼禄(主后37-68)

原名卢修多米修亚罕奴巴伯,他的生父官至元老兼执政官,早逝;母亚基皮娜是杰马尼古

之女,以富有和貌美称著于罗马,改嫁革老丢后,卢修就是皇帝的子孙,易名该撒尼禄革老丢杰马尼古。

尼禄登基初期,由专制的母后柄政。当时的罗马,政治阴谋满布,刺杀之事十分普遍。尼禄亲政的头5年,即先后杀了王兄布里坦尼和布里坦尼的母后亚基皮娜,后又将妻子奥塔维雅幽禁,旋即加以杀害。

然而,此期间教会在罗马却有蓬勃的发展。使徒保罗在罗马书最后一章,曾列出长长的信徒名单,此信是主后58年在哥林多写的。其时保罗尚未入罗马,但当地已有如此众多的知名信徒,使人注目。

保罗在该撒利亚狱中立状,欲上诉罗马皇帝时(徒二十五11),尼禄在位已5年有余。保罗上诉的动机有二:一是力争无罪开释;二是在最高当局面前为福音辩护,争取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从史料可知,尼禄早年从不理政务,更不必说问案,向来是把御审的要案,委于禁卫军长官审理;但于62年初,他竟一改旧惯,亲自审讯一案件,这种状态持续多久却不得而知,所以保罗的案子究竟是否得到了皇帝的亲审,实在难加判断。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无原告出面,恐怕根本不会审讯。然而,从腓立比书一章7节和12-14节可知,保罗在写此信时仍期待着一次审讯。

主后62年,尼禄的重臣布鲁斯辞世。布鲁斯执掌禁卫军,与元老院之辛里加共辅朝政。在尼禄沉浸酒色之际,国事却能依然井井有条,实在是两位辅臣之功。但布鲁斯一死(辛里加于3年后也被迫自杀),则皇帝便更肆无忌惮起来,整日被贪得无厌的佞臣包围着,将国库的积存挥霍一尽,财政危机遂接踵而至。尼禄为人狂妄,想作救世救难的雄君,他的救世策略,实际是把善恶颠倒。

主后64年,罗马大竞技场起火,风助火势,烧了3天3夜,使京城大半成了废墟。着火时,据说尼禄正在城南33哩的庄园安丢米消闲;闻讯马上回罗马组织救难。也许是因为他名声太坏之故,当时就有传言,说纵火者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自己。

尼禄却把罗马城的基督徒当作代罪羔羊,诬告他们纵火,于是惨遭杀害的基督徒不计其数。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四章12节所记,就是指尼禄在位最后数年内,信徒遭受的苦难。尼禄可能是受第二任妻子波比雅的唆摆,把罗马的焚毁归咎于基督徒。当时教会的数量日增,信徒日广,塔西图的记载曾隐约指出教会信徒的众多,他记述说:“大批人受到指控,但罪名是‘仇恨人类’,却不是纵火。”

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罗极可能是在这次大迫害中殉难的。早期教父罗马的革利免在致哥林多教会的信中(约写于主后95),提及两位信心的英雄说:“他们是离我们的时代极近”,无疑,这正是指彼得和保罗这两位为道献身的使徒。

主后66年,该撒利亚发生犹太人革命,尼禄急忙差遣大将维斯帕去维护,自己则把国事委托于提督希王代署,跑到希腊等地去周游。这时法国、士班雅、北非的各路总督已有不臣之象,他在回的途中自杀,时年在主后68年。尼禄一死,该撒犹流一系的帝位,也就宣告完结了。

二、异姓皇帝

1、盖尔巴(主前5至主后69)

尼禄一死,禁卫军立刻拥立塞维斯寿比斯盖尔巴为帝。盖尔巴历任法国、日耳曼、士班雅、北非4省总督,官声甚佳,但这不意味他能作一位成功的皇帝。他简朴、不尚仪礼的作风,反使他皇帝的身价在百姓和军队眼中急剧贬抑。首先是罗马驻日耳曼军团倒戈。该军团早有贰心,终于主后69年公然拥立奥流斯威特留将军为帝。

继而盖尔巴又在立储问题上走了错棋,未立支持他称帝的主力之一马古斯沙维斯鄂图为储君,这不啻是自掘了坟墓。鄂图早已取得禁卫军的支持,于是自立为帝,将盖尔巴处死,且立即获得了元老院的承认。

2、鄂图(主后32-69)

鄂图称帝仅95天,便与威特留交战,兵败自刎。

3、威特留(主后15-69)

威特留军容仪仪地进入罗马城之际,也正是犹太战争方兴未艾之时。威特留之称帝仅靠金钱收买他的军队。但是,东部军团已宣誓效忠于他们的统帅提多佛拉维维斯帕先将军,维斯帕先遂经埃及行政官提庇留犹流亚力山大的宣立而正式称帝,于是兵分两路,留其长子提多率一路继续平乱,自己则率一路疾驰罗马。大军未到,先锋队已攻克罗马,俘获威特留,就地问斩了。

4、维斯帕先(主后9-79)

主后69年秋,维斯帕先已使罗马全境基本恢复了和平、稳定、秩序的局面。这位税吏的儿

子颇精于理财,自己则生活简朴。他重建财政,重组军队,且重新振兴原共和国的组织形式。据绥屯纽所记,维斯帕先治下刑讼清明,冤狱几近于绝迹。每有罪犯处死,皇帝都不胜悲痛。为了填补尼禄遗留的财政亏空,维斯帕先也只好增收税款,并新立税目,结果不免谤恕四起,广传他是贪婪无度。其实他从政清廉,也很能体恤下情。那些贫困的元老和解职的官吏,都定期得到津贴;在战乱和地震中被毁的城邑,也都得到重修和扩建。他还大力推进科学和艺术。为纪念耶路撒冷攻克,犹太起义剿平的战功,他在罗马城兴建了一座“和平庙堂”;另如中心广场的创建,朱庇特庙的修缮、圆形体育场的动工,也都是他政迹之一斑。

维斯帕先在位10年,帝国全境得以重享太平。他的儿子提多结束了巴勒斯坦战争,其它战将也定平了日耳曼的骚动。鉴于他政治有方,罗马早年的道德风气得以再现,民心归服。维斯帕先将长幼二子俱立为储君,便安然长逝了。

5、提多(主后40-81)

提多曾在日耳曼、不列颠的罗马军团中任军校,犹太乱起,即随父往巴勒斯坦征剿。5年后,维斯帕先回军罗马,他就升任为将军,统帅巴勒斯坦的罗马军队。主后70年9月26日攻克耶路撒冷,夷城毁殿,杀了无数犹太百姓;稍后,提多带着大批俘虏和从圣殿劫掠的战利品班师罗马,与父王一起欢庆胜利。罗马城内有提多门,就是为纪念他征服耶路撒冷班师回朝的凯旋门。

归朝后,提多与其父同摄朝政,直至帝崩。他名义上是维斯帕先的国务秘书,草拟敕令和出席元老院代表皇帝演说。提多是一位天赋极高的人才,不仅政事干练,而且精通音乐。他曾钟情于亚基帕二世的姐妹百尼基皇后(参徒二十五,二十六),据说他曾答应娶她为妻,但后来亚基帕兄妹乱伦的丑闻,使他毅然取消前约,可见他是很重操守的人。

在提多治国短短的两年中(主后79-81),灾难连绵不绝:先是南意大利的威苏威火山爆发,庞贝、斯塔彪、赫库兰尼姆3城灭于一夕之间(主后79年8月);继而罗马大火,3日3夜不熄(主后80);最后是京都大疫,久不得解。据绥屯纽所记,提多在灾难中尽心尽力为百姓纾难,爱民之心犹慈父之爱子女。

提多遽崩,全国为之哀悼。他的政绩为元老院及平民百姓齐予赞扬。

6、多米田(主后51-96)

提多掌政之时,多米田心怀怨愤,不耐于第二皇储的地位,公然的争权,又暗夺兵符。他为提多遽逝,私心欣庆,并极力贬抑,甚至诋毁其兄崇高的声望。多米田的人品虽如此卑劣,但其施政手段却很高明。他修复了惨遭火洗的卡皮托山、米庇特庙;新建弗拉维庙(祀其先考)、大广场、大运动场、大音乐厅和操演水战的庞大人工湖;又首倡加比多连节(朱庇特节);发展科学、艺术事业;开办图书馆。

多米田仿效先帝的榜样,也自宣为神,并命臣下呼之为“神帝”,不过元老院从未正式予以宣立,而且还时常抵制他的命令,限制他的王权。他则施加压力,对公然不屈从的元老百般迫害。他为了巩固其帝位,便以高俸收买禁卫军。财政的亏空便以加税的方式转嫁于百姓,甚至不惜勒索敲诈。犹太百姓受其苛捐杂税的荼毒最深。他在位的晚年,复又掀起了迫害基督徒的仇教运动。

早期基督教作家如爱任纽、特土良、优西比乌等,都记述多米田朝大肆残害基督徒的事。作为一个无情的迫害狂,他是仅次于尼禄。他甚至杀害家人,他的妻子多米蒂亚因倾向基督教而有被置于死地之虞,她便串通几位密友和自由民秘密将他杀掉了。

多米田统治罗马15年,被人谋杀身亡。对他的死几无人哀悼,也许他的禁卫军或会念念不忘那高的薪水,但他给天下万民留下的,只有备遭迫害的惨痛记忆。

结语:

我们要学会在历史学到教训,最后一个皇帝一样没有学到教训,他仍然效法第一个皇帝称自己为神,让别人来拜,结果和该撒犹流一样被人刺杀。当上皇帝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就很骄傲把荣耀归给自己,害死的终究是自己。我们的神我们应当称颂他赞美他。有一点的成就都是神的恩典,所以当将荣耀归给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