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绩效评价高校预算管理

基于绩效评价高校预算管理

基于绩效评价高校预算管理
基于绩效评价高校预算管理

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预算管理

摘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预算支出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内容,是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预算现状绩效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高校预算管理是学校配置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为保证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需求和综合财力的可能,编制中长期财务收支计划。所以说,高校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高校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1.1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变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问题,这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

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参考

关于预算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思考 预算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的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一种直接面向和评判政府执政理财绩效的科学手段,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有效推进和落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预算管理改革系统工程的一部分,预算绩效评价应该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其他预算管理改革相互衔接,有效配合,才能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下面,笔者就编制部门预算的实践经验谈一下预算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改革相结 合的一点看法。 一、预算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结合的现实意义。部门预算是完善我国预算支出管理的重大举措之一,其本质特征就是改变原来按财政资金性质和部门交叉管理的方式,以部门为依托构建新的预算支出管理体系。首先,部门预算采取综合预算的方法编制部门预算,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改变了以前政府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大量预算外资金只报账甚至不报账的粗放管理方式。其次,部门预算完善、规范了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部门预算,建立规范、科学的预算分配模式。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某些深层

次问题渐渐凸显,如科学的定额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调控功能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在部门预算中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机制,而无法对整个部门预算进行绩效评估、衡量和优化,也就无法对财政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和支出方式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调整。可以说,目前的部门预算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研究部门预算与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相互结合,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绩效的评价机制,是我国进一步优化公共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部门预算中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需要从整体着眼,从现实出发,设计一个以总量、定额、绩效标准为核心,全面整合部门预算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配套机制,使整个预算分配过程都受到绩效评价机制的制约,全面提升预算支出管理水平。 二、预算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结合的设想 1、依据决策评价结果,科学预测支出总量在部门预算中,支出总量的测定是先确定各预算要素及相应定额,逐项汇总成为一个预算总量,再将这个总量与实际能够提供的预算资源作比较,如果按照定额计算的预算总量超过了实际能够提供的预算资源,相应要降低标准;反之亦然。这种测算方法很少从部门战略需要与绩效优先的理性角度考虑预算总量,使财政缺少相关依据,无法积极应对各部门自我扩大供给曲线的行为,造成了财政预算额度不断被突破,也加大

正确理解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 时至岁末年初,众多管理者在评价过去一年经营绩效的同时,也纷纷开始规划下一年度的发展。最近几次与客户交谈的过程中,老总们都向我们表示正在着手准备编制企业来年的计划,并且打算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为此感到欣喜之余,另一种担忧随之而来:预算管理果真得到了正确的认识吗?预算是否能够真正发挥管理者们预期的作用? 手边恰好有一份2001年3月一些国外机构对全球15家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与30家投资银行的高级分析师进行的关于预算管理的调查访问。在调查中,许多受访者都谈到了预算的正面作用,但同时也都在抱怨:“预算没有很好地支持公司的战略,甚至与之产生冲突”、“预算更多地注重成本的减少,而不够注重价值的增加”、“预算管理中只是强调上下级的垂直命令与控制”、“预算管理缺乏弹性,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等。 “环球同此凉热”,国内管理界中存在的问题恐怕更为突出。有些企业的工作安排中根本未曾考虑过编制预算,更谈不上用预算管理来作为优化业绩的有效手段了。 一些企业管理者虽然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却并没有真正理解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有效整合,这必然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带来与预期相悖的反效果。 预算是什么? 根据安达信公司“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Global Best Practice)中的定义:“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上述定义阐述的重点在于: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预算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衡量与监控企业及各部门的经营绩效,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组成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为了实现预算资金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而采取的一种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是由它们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二、定义 (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少花钱多办事,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因此,“全过程预算绩效”就是“预算绩效”,但“全过程预算绩效”这一名称充分考虑到上海市的“事后评价”已相对成熟,而“事前评价”和“绩效跟踪”相对薄弱的现状,用“全过程”将“预算绩效”工作内容中的“事前评价”和“绩效跟踪”着重凸显出来,从而全面推动预算绩效工作。 (二)绩效目标管理(事前评价)的定义 在项目实施前需要明确项目的预算和绩效目标,而绩效目标和预

算紧密相连,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因此,事前评价主要就是对项目的绩效目标和预算安排进行考察。主要是考察项目是否具有战略适应性、设立的绩效目标是否科学、各项措施是否能够有效保障目标的实现、预算安排是否合理、财务制度是否健全等。 (三)绩效跟踪(事中评价)的定义 绩效跟踪即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采集绩效运行中的各类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当跟踪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绩效评价(事后评价)的定义 绩效评价又称事后评价,它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它主要是通过制定绩效评价方案,拟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工具,确定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指标,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提高预算支出绩效的意见和建议。 (五)结果应用的定义 结果应用就是对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成果予以实现。主要是预算执行单位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

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方案(供参考)

全面预算规划方案 一、公司财务管理现存状况 1、经营目标未细分按月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成本费用开支无法通 过预算指标予以控制,绩效考核过于粗放,调动不起员工的积极性。 2、现存的绩效考核过于分散,更多的是强调部门内部的协作,未 能将各部门更紧密地捆绑到经营目标上。 3、关键经营指标不突出。 4、费用开支范围和额度不明确。 二、实行全面预算的作用 1、全面预算是公司战略量化、细化的体现,也是公司员工绩效考 核的依据和基础,只有通过将公司的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业绩考核紧密地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经营计划执行的效率并将经营目标落实到位。 2、全面预算可以迫使管理者思想超前,对市场的可能变化作出预 测和准备,并认真考虑实现目标的方法。 3、全面预算提供了目标,从而为控制提供了依据。通过预算执行 反馈,可以及时了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过程控制。 4、预算编制是公司上、下、左、右沟通协调的结果,预算的执行 需要公司各部门配合,以加强公司员工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认识。

5、预算与薪酬对接,奖罚分明,强化绩效考核文化。 三、全面预算理论依据 销售额*毛利率-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经营目标利润 (1)经营目标利润年初确定、按部门按月予以分解。 (2)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预算的重点,需要在头年年底全公司一起参与全面预算,并将成本定额、费用开支范围予以确 定制成预算决算书下发到各部门。部门可控成本划分到责任 人,不可控成本确定上级责任成本负责人。力争将成本控制 在预算标准范围内,也作为平时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3)根据销售额=(经营目标利润+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毛利率可以确定销售目标的年度销售任务,然后逐月分解落实执 行。其中毛利率是考核的重点。毛利率由三个部门分别把控, 他们分别是品牌运营及采购部(控制采购毛利)、电商部(控 制除采购毛利以外的销售毛利)、仓储部(控制产品保管不善 的综合毛利损耗)。此三个部门对货品的积压变质负主要责 任。 四、具体全面预算各部门的责任 (1)公司高层管理者下达年度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通过会议将年度经营目标分解下达到各部门。 (2)财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全面预算,其中财务部自身参与的预算有损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3)人力资源部和各业务部门沟通,根据经营计划和业务需要、本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为确保各部门、单位及项目的工作目标与全县整体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建立统 一、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全面正确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1.1绩效管理释义 第一条绩效管理是对全县整体绩效、部门绩效、单位绩效等进行系统考核、评估、分析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分析、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管理循环过程。绩效管理过程,既是对部门、单位及决策者者的检验过程,还是对全县战略、管理体制的检验过程。 1.2绩效管理的意义 第二条绩效管理意义: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系统中,决策者和执行者全部参与进来,各级领导和群众通过沟通的方式,将全县的战略、各部门、单位及领导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各种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通过协作、协调,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群众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第三条绩效管理目的 1. 本制度旨在加强对全县各部门、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监

督和管理,统一和规范地推行员工绩效管理制度,保证和促进全县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既“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做事”,推动全县绩效的整体改进。通过绩效评估、绩效分析,找出影响绩效的根本性问题,形成绩效改进措施,通过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激励等手段,提高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的系统思考能力和系统执行能力,推动全县整体绩效的迅速提高。 2. 本制度旨在建立全县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设定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客观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可以充分反映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业绩,并且通过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资金的拨付挂钩。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为干部职位晋升与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公正化,并进一步激发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公职人员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逐步促进全县整体业绩水平的提高。 第四条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 1.了解各部门、各单位及各级公务员对组织的业绩贡献 2.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对单位管理制度的满意度 3.指导全县合理的配置财力资源 4.为干部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5.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1.3绩效管理的定位与目标 第五条绩效管理的定位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运

北京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北京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 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 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 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 的评价。 第三条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 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四条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 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 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本市各级财政部门、

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 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北京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国家及北京市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财政部及北京市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 (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预算部门预算申报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各类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章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第七条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按照预算级次,可分为本级部 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市对区县的转移支付资金。 第八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 支出绩效评价,是对包括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整 体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 第九条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 影响的项目。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实行预算绩效评价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点。文章结合高校实际,重点对高校内部预算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进行了精细的阐述,对做好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及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笔者认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以高校年度内部预算文本为框架进行设计。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校办产业及附属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各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合理建立,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开展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 一、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分三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层次,按照综合评价法,从财务管理实质出发,为校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置经费筹集绩效、经费使用绩效、可持续发展财力绩效等3个一级指标;第二层次,按照一级指标的管理属性,结合高校工作及业务需求,设置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人员经费使用绩效、教学经费使用绩效、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后勤保障经费使用绩效、校产经营绩效和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绩效7个二级指标;第三层次,根据二级指标的各自业务内涵,结合教育、财政等部门的有关管理要求,设置了42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建立是做好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 (二)三级评价指标的建立 1.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指标。包括:年度收入预算完成率、财政拨款占总经费比率、生均财政拨款额、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比率、学杂费收缴率、资产负债率、累计信贷资金占年收入额比率和债务化解率。 2.人员绩效指标。包括:年度支出预算完成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和人均工资费用。 3.教学经费绩效指标。包括:教学经费占总经费比率,生均事业费,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及图书资料费占公用经费支出的比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生均图书资料费,师生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完成率和博士、硕士点建设经费完成率。 4.科研经费绩效指标。包括:科研经费收入预算完成率、科研收入增长率、人均科研收入、科研支出与总支出比率、教师人均论文奖励费、教师人均科研奖励和人均骨干教师再奖励。 5.后勤保障经费绩效指标。包括:后勤保障费占总支出比率、生均水电暖费和水电暖费节约率。 6.校办产业经营绩效指标。包括:校企上交收益占总经费收入比率、校企经营收益增长率、职工人均校产收入和资产增值保值率。 7.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潜力指标。包括:

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_FINAL

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 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企业综合价值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预算管理处于上游,联接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处于下游,联接预算管理和薪酬激励。预算管理和绩效两者相辅相成,银行要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根据安达信公司“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Global Best Practice)中的定义:“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银行的总体目标通过预算,转化、分解为各部门和各分支行明细具体的预算指标,并作为其工作标准,实现管理部门对执行部门的管理和控制,并确保了银行的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业务的协调与一致。 银行绩效考核是从银行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银行经营业绩和效率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促使银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通过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介绍可以看出,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预算管理不与绩效考核建立关联,则预算的执行将缺乏动力,最后可能会变为一纸空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绩效考核作为银行把控经营目标和执行力度的主要手段,必须引入预算管理相关的指标,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公司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具体而言,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如下的关系: 一.预算是形成银行关键绩效指标的主要来源,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银行通过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将银行的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到各个部 门与分支行,对每个部门及分支行本年度的各项任务进行了明确,并量化 为具体的、便于衡量的指标数据,各部门及分支行即以这些指标数据为依 据和标准,去开展当年的业务,当需要衡量当前的经营业绩时,即通过实 际情况与预算中所下达的指标数据进行比对来进行评价。因而,银行的预

2018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2018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全市各预算单位: 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根据《预算法》、《黑龙江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黑财绩[2015]4号)和《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绥财发[2014]108号)文件要求,现将2018年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填报范围 (一)部门预算整体支出:全市各预算单位均要填报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二)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市预算单位重大项目支出均要填写绩效目标。(重大项目以市委、市政府、财政局拟定) 二、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 按照《黑龙江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和《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主要包括: (一)绩效目标申报 各预算单位按照规定范围,与预算编制工作同步申报绩效目标。填写相应绩效目标申请表,并在“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门户”指定位置作为附件插入。 (二)绩效目标审核 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对各预算单位报送相应绩效目标申请表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一是完整性,填报内容是否完整,绩效目标是否匹配,清晰;二是相关性,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是否相关,是否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相关联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三是适当性,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是否匹配,在既定的资金规模下绩效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或者要完成既定的项目目标资金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四是可行性,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为实现目标所采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审核是否有必要安排财政资金等。 上述各类绩效目标经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审核同意后,与预算一并批复,批复的绩效目标报送预算科备案。 三、绩效跟踪与监督 按照《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跟踪管理办法(试行)》(绥财发[2017]95号)和《绥芬河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监督制度》文件规定,跟踪和监督主要包括: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分析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分析[摘要]预算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推行的难点在于如何用一套指标科学度量预算的绩效。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预算管理引入绩效评价的宏观背景,然后根据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内涵的特殊性,详细论述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在高校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校预算;评价指标;绩效评价 一、高校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的宏观背景 (一)西方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经基本建立了 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体系。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通过设定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目标,比较绩效目标和实施成果, 进行年度绩效评价,提高了联邦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责任心。英国政府也子1997 年颁布了《支出综合审查》,要求政府部门每年与财政部签订《公共服务协议》,确定绩效目标,进行年度的绩效评价,向议会提交《秋季绩效评价报告》。澳大利亚于1997~1998财政年度开始推行以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绩效预算改革,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预算管理,实现了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变革。其后,新西兰、瑞典、瑞士等国仿效澳大利亚政府,纷纷建立起內己的绩效评价体系。西方国家政府对预算绩效的评价遵循如下“3E”原则: 经济性伍⑶^^^)——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算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支出过程中的严重浪费和分配苦乐不均的问题。 效率性(Efficiency)——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

有效性(£€€6^&6^655) -------- 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 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衡量。 (二)我国己逐步在中央部门推进和规范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要求和财政 部的统一部署,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湖北进行了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小规模试点。2002年,国家又在河北、湖南、福建等省进行小规模试点,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扩大试点。通过这些试点,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 年财政部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绩效考评主体、对象、程序等。2006年教育部在布置“一上”预算时下发了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的讲话,讲话中说,要逐步推进和规范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工作,切实推进试点工作,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树立“重产出而不是投入”的绩效管理理念,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的社会风气。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既定性又定量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我国预算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目前我国高校预算还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近年来,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整体规模逐步扩大,办学 实力明显增强,财务收支总量迅速增加,尤其是支出在大幅度增加,对高校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看到,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支出效益并不乐观。由于高校预算支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考核”的现象,资金紧张与损失浪费现象并存。国家近些年来对高校加大了财政监管力度和监督检查,也多是在审查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但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上缺乏有效的评价。 高校经过这几年的超常规发展,已经完成了量的扩张,今后发展的主要矛

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内的逐步推广,预算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企业期望通过预算解决目标分解、经营预测、成本控制、提升管理基础等现实目的,更多的管理者则把预算重点放在如何落实部门责任、加强企业内部考核上。那么,预算应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呢? 从企业综合价值管理的角度理解,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 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在企业综合价值管理中的功能和所处的位置。从企业综合价值管理模型中,能够很清楚的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企业将一系列以实现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其在价值管理循环中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又起到承接上下游管理活动的作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整合活动,就是企业综合价值管理的内涵。 从模型中我们看出: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是构成企业综合价值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预算管理处于上游,联接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处于下游,联接预算管理和薪酬激励。

企业从中长期战略规划到年度的经营计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分解过程和落实到年度经营策略的产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战略目标,企业需要制定出下一经营年度需要做哪些事情,做这些事情要达到什么样的经营效果等内容,接下来,企业通过预算对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期望达到企业制定的年度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业务单元和责任组织,从而形成详细和明确的分解目标。为了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将各业务单元和责任组织的分解目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中,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等绩效管理手段,促使企业发展向战略目标靠拢。 然而许多企业管理者在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虽然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却并没有真正理解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实现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效整合,这必然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带来与预期相悖的反效果。 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预算管理在其中真正要发挥其辅助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不但要考虑所有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与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广义上的企业业绩控制系统,预算才能够名副其实地扮演起战略监控的角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预算管理是如何

交通建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6年交通建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一)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为保障全市公路的安全畅通和港口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和保障作用,确保交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交通建设资金用于公路、港口等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其他公路水路运输支出、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其他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其他港口建设费安排的支出等。 (二)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16年预算安排总体原则为保续建、保稳定,重点用于保障在建工程建设和完工项目的应付工程款支付,基本达到了预算绩效目标。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主要的经验做法一是精准安排,坚决落实“项目等资金”,对于已完工项目和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精细化管理,确保预算能够精准支出。对于难以确定数额的项目,尽可能降低首次安排预算的比例,不足部分在数额确定后于次年度预算中充分保障,以提高预算执行率;二是督促执行,每月每季度汇总统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未执行的原因,督促相关单位加快预算执行。 二、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情况 (一)2016年专项资金预算批复情况

2016年,交通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安排199974.2万元。其中,其他公路水路运输支出79366万元,征地和拆迁补支出55658.87万元,其他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41201万元,其他港口建设费安排的支出23748.33万元。 1.根据《青岛市财政局关于批复2016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青财预指〔2016〕2号),批复预算资金29949.33万元。其中,其他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6201万元,其他港口建设费安排的支出23748.33万元。 2.根据《青岛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6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预算的通知》(青财建指〔2016〕57号),下达预算资金80000万元。其中,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45000万元,其他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35000万元。 3.根据《青岛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6年新增其他公路水路运输支出支出预算的通知》(青财建指〔2016〕58号),下达预算资金70000万元,全部为其他公路水路运输支出。 4.根据《关于下达2016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支出预算的通知》(青财建指〔2016〕94号),下达预算资金6366万元,全部为其他公路水路运输支出。 5.根据《青岛市财政局关于下达青岛市高速公路增设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支出预算的通知》(青财建指〔2016〕185号),下达预算资金2944.6万元,全部为其他公路水路运输支出。 6.根据《关于下达2016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011年第10卷第16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高 寒 【摘 要】绩效评价是有效衡量、改善高校绩效的管理工具之一,建立全面完整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是高校预算发挥目标控制 功能的关健。本文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原则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评价体系【作者简介】高寒(1975 ),女,吉林长岭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财务处会计师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高校绩效评价,其功能从最初的高校效益和责任性评价延伸至绩效拨款与绩效预算,高校绩效评价开始作为预算分配的参考。直到20世纪90年代,高校绩效信息才广泛与其预算管理相联系,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预算绩效评价,预算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衡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反馈。预算和绩效目标之间由一组绩效指标建立联系,它有助于控制支出总量,实现支出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在技术支持下有效地使用预算资源,最终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预算目标。如果想要拥有确实有效的绩效目标,首先就要有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以企业预算绩效指标的原则为依据和借鉴,根据年度绩效目标制定一系列针对预算支出活动最终结果的绩效测评指标,高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是指绩效测评指标具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情况。高校绩效指标体系要求所选择的指标不遗漏、不重复。指标种类中既包含财务绩效、资产绩效等财务指标,也要包括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社会绩效等非财务指标。(二)整体性原则。是指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实际是一个指标群。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反映高等学校的总体绩效。 (三)可比性原则。是指绩效指标应该在统一的核算范围内建立并量化。绩效测评指标设计既体现共性又兼顾特性,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预算绩效进行测算、整体评价以及同相关信息的对比分析,这有利于高校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 (四)全面性原则。是指绩效测评指标完整、系统地反映公共事业单位支出的绩效情况,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根据层次分析的思想,指标体系应该能够较为清晰的反 映出高校绩效评价的目标层次以及关键指标定位的预算绩 效评价导向。考虑到高校之间的类型差异以及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表现为“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等多目标的评价系统,所以要建立一个能够既可用于校际之间横向比较,又可用于学校自身进行历史性纵向比较的指标体系。首先将高校预算的总目标划分为财务绩效、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资产绩效、社会绩效五大层次。其中,包含了各类高校都应涵盖的教学、科研及社会这三个最基本的绩效层次,以及针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内涵专门设置的财务绩效层次、资产绩效层次;其次在这些层次中选取了5类共计18个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 (一)财务绩效类指标。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这一指标用以反映高校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活动的能力和对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也是衡量高校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支出预算完成率=本年支出总额/预算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可衡量高校预算支出的完成程度,反映高校预算控制和节约资金的效果。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本年自 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这一指标用于衡量高校自筹经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从动态的角度反 映学校自筹经费能力的增长水平和筹资的能力。 (二)教学绩效类指标。师生比=学生人数/教师人数。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的教师资源利用效率。该指标过高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过低则效率低下。生均事业费=事业支出/学生人数,这一指标反映了学校培养学生的经费支出成本。在忽略学生培养质量差异的情况下,生均培养经费越少,反映学校办学成本低,办学效益好。教学支出增长率=(本年教学支出-上年教学支出)/上年教教学支出,这一指标是衡量高校对教学的投入和增长速度,从动态角度反映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的状况。教学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教学支出总额/事业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可以体现学校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反映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指标值越大越好。(三)科研绩效类指标。师均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总额/教师人数。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科研的投入规模,也体现了学校的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更体现出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科研活动增长率=(本年科研收入总额-上年科研收入总额)/上年科研收入总额,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 · 501·

论绩效评价与预算绩效管理

行政事业资产财务 与 论绩效评价与预算绩效管理 □马国贤李艳鹤 一、预算绩效概念解析 中国人对“预算绩效”还比较陌生,但对效率一词 并不陌生,效率是普遍的管理概念,指效果与投入(如 资金、劳动、名誉等)之比。预算绩效是从效率演化来 的,简称绩效,指公共支出与获得的有效公共服务之 比。公式为: 绩效(财政效率)P= 有效公共服务 公共资源投入

专家 视野ZHUANJIA SHIYE

行政事业资产财务 与 “上级给的钱,不用白不用”,因而效果说不清,有些效 果极差。 第二种:建设基于绩效的转移支付机制的做法。一 是厘清财政困难的原因,由于农业县主体经济是农业, 国家对农产品不纳税,因而缺乏税源,造成县级基础财 力不足。因此,农业县财政困难的主因并非自身努力, 而是制度性的;二是分清两类转移支付的作用。一般转 移支付由于不指定用途,可以与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合起 来补充县级基本财力,专项转移支付由于中央和省指定 了用途,专款专用,因而它应当用于那些国家需要发展, 但因县级财力不足或其收益向其他地区发散而不愿多 投入的事业上,如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虽然两类转 移支付有某些可替代性,但毕竟作用有别,不应张冠李 戴;三是建立基于绩效的农业县一般转移支付框架。我 国的县级经济可分为农业县、半农业县和工商业县三 类,一般转移支付的对象应当限定在前两类上,在机制 上采用“农业县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搞好了,将获得 定额一般转移支付资金,若多年都能做到这点,那么, 这笔钱就足够保证政府的基本财力”的思路。例如,将 其业绩指标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 理、农村教育、城乡医疗、农村交通和治安、新农村建设、 廉政建设和政务公开、群众满意率等10项列入评价对 象,评价结果达到及格的,就给予某一额度的一般转移 支付基数。对评价结果年年都及格的县,一般转移支付 基数将每年增加。 三、绩效指标建设的科学化与规则 预算绩效涉及到有效服务与公共资源投入两个方 面,而评价需要依靠绩效指标,这就引起了绩效指标建 设的科学规则问题。那么,什么是绩效指标,是否能像 公式1那样建设绩效指标呢? 绩效指标是用于测量公共支出效果的指数或指数 体系。可见,绩效指标既指某一独立指数,也指由多项 指数组成的体系。这时,每个指标是反映某一方面绩 效的指数。从技术角度来看,绩效评价结果的价值取 决于四因素: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数据与资料取得的真 实性,程序和过程的合理性,结果的公开性。可见,绩 效指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是决定评价质量的首要因素。 1.绩效指标体系的推导 从公式1出发,我们存在着以下难题:一是如何测 量有效服务S u 。有效服务是绩效的核心,但由于公共 支出的效果是外部的,无法用类似于利润等内生指标 衡量,为此,从真实性要求出发,我们只能用多项具体 的统计会计指标,从多角度,近似地反映有效服务,如 义务教育绩效中的普及率、教育质量等,但是,由于这 些指标是单项的,计量单位各异的,因而是无法简单相 加的。因此在测量有效公共服务上存在难题。二是测 量公共支出F上的难题。F包括当年的财政投入和以 前的投入(条件)。例如,建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会有 更多获得国家课题的机会,因而只计算当年投入是不 公平的。而应当同时计划本年投入和以前的投入(条 件)。但是,由于两种投入的计量单位不同,无法简单 相加,因而如何综合地反映投入也是难题。 2.绩效指标公式 要解开以上难题就要引入绩效指标概念。绩效指 标是指体现财政绩效理念,描述绩效状态的经济和社 会指数。其中,指数是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的,分子与 分母符合匹配的相对数。绩效指标是财政绩效从原理 走向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评价的工具,起着引导 管理的作用。绩效指标公式的推导过程为: 根据公式1,可获得: 绩效(或财政效率)F =2 +…+ 公共支出 =S1+S2+…+S 1 ++… + 1×r 1 +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文章以绩效评价“3e”原则为基础,通过对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设计,构建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使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重投入、轻效益”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建立。对高校预算进行客观、全面的绩效评价,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而设计一套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评价工作的关键。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绩效评价“3e”原则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一、绩效评价“3e”原则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所谓经济性(economy),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以较少的财政预算投入实现既定的绩效目标,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所谓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或较短的时间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或时间取得较大 的产出,体现了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所谓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资源投入所取得的最终产出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产出的质量、期望得到的社会效果、公众的满意程度等。 最理想的绩效评价结果应该是在既经济又高效的情况下实现预 期目标。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反映了绩效水平的不同侧面,在实际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要对三个要素进行综合考察评价,从而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 二、指标体系设计 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凭借特定指标体系,运用科学、规X的评价方法,对预算投入、支出及结果进行衡量、比较和分析,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工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评价目标,并对评价客体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个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体现在如何将绩效评价目标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并且指标体系的结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应满足系统化要求。因此,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可以采用层次分析的思路,首先明确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目标,形成目标层;其次根据绩效内涵,将高校预算资金流动过程进行分解,按评价目标确定各个环节的观测点,形成准则层;最后依据每个观测点的评价内容,遵循相关原则选取关键性评价指标,形成指标层,最终构建完成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树状结构指标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

2012年7月刊 改革与开放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析 黄晓华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计划财务处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一个有效而完善的预算体系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内容之后提出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为当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提出自己的一点点见解。 关键词:高校预算预算绩效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公共事业的发展,国内公共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体系改革从1999年开始,历经了十余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但也要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高校作为公共事业单位的代表,也是预算体系构建的重点试点单位,加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构建与研究,是当前国内公共事业单位财务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众所周知,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主要方面,其利用绩效指标来评价绩效目标,然后绩效目标利用指标的结果对整个预算体系的结果进行反馈,从而反映预算和绩效目标是否达到目标。预算绩效体系的构建可以有利于管理高效资金的使用,合理安排资金,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在资金使用的效率最大化,更好地完成预算目标。 一、预算体系构建原则 高校预算体系指标的选取需要符合一定的原则与规律,笔者认为对于指标的选取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财务预算体系的指标选择需要符合科学依据与一般规律,并且能够科学地反映预算实际绩效的要求与情况,科学合理地而真实地反映预算的绩效。 (二)可行性原则 对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结合实际情况的,指标应该与高校的实际预算和财务状况相关且有联系。 (三)可理解性原则 对指标的选取应是可理解的,符合一般人思维逻辑的,不能选取比较偏比较窄的指标,这样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预算绩效的真实含义,也不能很好地评价预算支出的真实性。 (四)全面性原则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要全面透彻,不仅要包括财务方面的指标还应包括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同时兼顾到经济和社会、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远等各方面效益。 一、预算体系构建的内容 在对预算体系构建的前提下,我们首先对预算绩效的总目标划分为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财务绩效、社会绩效四个层次进行评价。 (一)教学绩效指标 对教学绩效的指标我们通常选取师生比、生均事业费、教学支出增长率,教学支出占总事业支出比例,师生比=学生人数\教师人数。该指标反映了高校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和师生人力资源利用率,该比例高就反映了高校师资薄弱,比例低则说明高校教 师利用效率不高。生均事业费=总事业支出/总学生人数,其中总事业支出=(教学管理支出+行政支出+后勤服务支出+科研经费支出+退休管理支出+其他支出),该指标是反映了单个学生培养的成本,在学生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指标数值越低则高校办学效率越高,反之则说明效率低,效益差。教学支出增长率=(本年度教学支出-上年度教学支出)/上年度教教学支出×100%,这是反映教学支出的增长与下降比例,说明了高校对教学的投入比重。教学支出占总事业支出比例=教学支出/总事业费用×100%。这指标也是反映了高校对教学事业的支持力度与重视程度,指标越大说明对教学事业的重视越高,反之越低。 (二)科研绩效指标 反映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标有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活动收人年增长率、师均科研成果获奖数等。本文中我们仅以这三个指标进行阐述。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总科研经费/(总教师人数+科研人员)。该指标是反映高校总科研经费分配到每一个教师所占的比例大小,其值越大说明学校分配给教师的科研经费越多,反之越低。 科研活动收人年增长率=(上年科研活动收入—本年科研活动收入)/上年科研活动收入。其反之的是科研活动所带来收入的增长比例,其值越大,说明科研活动收入越高,并且呈增长趋势,反之则越低。师均科研成果获奖数=教师总获奖数/总教师人数,该指标反映教师人均科研获奖的情况,其值越大,说明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三)预算管理绩效指标 预算数据方面的优势是高校预算管理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客观地反映出高校预算管理的情况,又能在数值上给予外部使用者一个显眼的观察。本文主要选取收入预算总完成率、事业收入预算完成率、其他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四个指标进行评价。收入预算总完成率=(决算总收入/预算总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预算收入执行过程中的完成程度。事业收入预算完成率=(决算事业收入/预算事业收入)×100%.该指标反映的是事业收入方面的执行程度,其他收入预算完成率=(决算其他收入/预算其他收入)×100%,该指标反映高校其他收入方面预算的执行情况。 支出预算完成率=(决算总支出/支出预算总额)×100%。该指标反映高校支出的预算管理情况,深层次理解其也可以反映高校预算控制和节约资金的情况。 (四)社会绩效指标 社会绩效指标的选取一般选取学生就业率、毕业生合格率、研究生考取率三个指标进行评价。学生就业率=(就业学生人数/总毕业生人数)×100%。该指标是反映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指标越高说明就业学生人数越多,反之越少。毕业生合格率=(获取毕业证的 3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