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1年最新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1年最新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1年最新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1年最新整理)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全部内容。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测定的方法,学会计算平均气温.

2.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昨天是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

小雪,虽未飘雪,但寒意已

至。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感受,

谈谈这几日早、中、晚的冷

暖变化.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感受

畅所欲言。

早晨上学:天气很冷,穿

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手套,耳

套,感觉仍然挡不住寒风;

中午:比较暖和,可以减

件衣服,跑动容易出汗;

下午放学:感觉已经变得

凉了许多,等等。

结合

生活

实际,

让学

生谈

出自

身感

受,引

起学

生的

注意,

自然

而然同学们刚才提到的早上、中午等这种大气的冷热程度其实就

是“气温”,那么,一天的气温会不会象同学说的那样:早上

上学的时候最冷,中午放学时气温最高呢?气温的冷热如何

是测量出来的?那就让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中吧!的进

入到

知识

点学

习中。

一、认识气温

1、气温的测量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2页的文字和63页的阅读,完成《助学》67页的1、2题。

2、检查自学内容。

3、展示温度计

教师出示温度计,

走到学生中间,要求读出度数。发现误差,做出强调:(1)不可触球部;

(2)读值要平视。一、认识气温

1、自学气温

阅读并完成《助学》.

2、成果汇报

(1)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

的温度计测得的,感应部分距

地面1。5米。

(2)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

“摄氏度”。

(3)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4

次。

3、观测度数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出自

己认为最准确的数值。

通过

自主

学习

了解

气温

的基

本定

义,测

量方

法,百

叶箱

的测

温等

相关

知识。

培养

学生

4、读出四时气温

(1)要求学生读出课本62页图4—2-1中四个时间段的气温值.

(2)求算日平均气温,追问求算方法。

一天中测量的四次气温,哪一次能代表这一天的状况呢?

(3)再追问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如何求算?

学生回答的不一定准确,教师加以更正。根据教师强调的操作要求,重

新核对自己读出的数值。

4、学以致用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

读出温度计的数值,所以借课

本的图进行气温值的度数练

习很有必要.

(1)在每一个温度计的下方写

下自己认为准确的度数。同位

之间相互交流减小误差。

(2)动手计算

一天之中气温不断变化,日平

均气温能反映当天的状况。

①某地该日平均气温:

(3+7+15+12)/4=9。25(℃)

②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

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3)活学活用

③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

的自

学能

力。

学生

课上

观测

温度

计并

读出

度数,

将出

现的

问题

归纳、

分析,

提高

实际

运用

的能

力。

成《助学》67页5、6题。

2、引导学生总结如何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验证。

霜花午睡

承接过渡:气温一日内变化就如此明显,一年之内变化会怎样?

(二)气温的年变化

1、读课本64页年变化曲线图和第一段文字,完成《助学》7、8两题。读图完成助学,课本落实重

点。

指图说出最高温和最低温出

现的时间及气温日较差,并概

括出该地气温日变化特点:晨

凉、午热、夕暖、夜寒。

2、读图总结:

(1)认识横轴(24时)、纵轴

(气温)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2)日变化曲线图中的知识

点:

①极值:最高温、最低温及出

现的时间(14时和日出前后);

②差值:可求算日较差(高-

低);

其中,“早穿皮袄午穿纱,抱

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该地气

温日较差大。

③特点:反映气温的日变化特

点.

要结

合生

活实

际,又

需要

结合

课本

的理

论知

识进

行研

究气

温日

变化,

使学

生感

受到

学习

与生

活的

关系。

2、根据日变化的总结自主学习气温的年变化。

3、认识海洋的气温特点.结合生活实例,介绍特点:与固体相比,水升温慢,降温也慢,因而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晨凉、午热、夕暖、夜寒)

3、亲身体验

结合气温日变化特点,解释下

列现象出现的原因。

①冬日里,睡觉前玻璃上海洋

露珠,早上起床时却是一层厚

厚的霜花。

要点: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

最低。

②夏日里,吃过中午饭后街上

行人减少,许多人在家里睡午

觉.

要点:一天中,14时左右气温

最高。

(二)气温的年变化

1、自主学习

读图完成助学,课本落实重

点.

2、学以致用

根据对气温日变化总结的知

识点,说出气温年变化图中隐

学习

后,结

合亲

身体

验最

能够

有效

的强

化知

识,巩

固新

知识。

引导

学生

总结

规律,

并运

用规

2、教师解读与示范

教师重点解读“标点”步骤:①先是在横轴某月份的中间画一个竖虚线;②再在纵轴上找到该月份对应的温度,画一横需线;③最后描画出两虚线的交点,即表示在图中该月的平均气温.

根据描述,教师进行两个点的示范演示.

3、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图,补全课本64页的曲线图。强调:要用柔美的曲线将各点连起来,切不可用直尺逐个相连。

4、展示学生做完的曲线图,既有优秀的,也有不符合要求的.

5、教师引导学生对曲线图的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

在教师示范时跟随描述“标点

"的步骤.

3、动手尝试

①标点:根据64页表格信息

和教师演示描画各月气温数

值。

②连线:用柔美的曲线将各点

连起来。

③写名:在图的正下方写上图

的名称“济南市气温年变化

图”.

4、展示提高

①展示优秀的绘图,学生与自

己对比寻找差距;

②展示不足的绘图,学生与自

己对比明白问题所在,利于提

高。

5、步骤小结:

例,学

生能

够自

学解

决的

问题,

教师

不要

重复,

重点

问题,

难点

问题

需要

讲解。

由于

初次

绘制步骤进行小结。

6、要求学生看着自己的绘制的曲线图,解决课本65页上方的1、2、3题。

7、展示不同温度带的气温年变化图。

8、引导学生谈谈气温的年变化与我们的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中问题.

夏季中暑冬季冰冻①画坐标轴;

②先画竖月;

③再画横温;

④标画交点;

⑤曲线相连;

⑥写清图名。

6、学以致用、再次验证:

①极值:济南7月最热,1月

最冷;②差值:气温年较差

29℃;

③特点: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重点掌握气温的年变化特

点,为学习气候特点打下坚实

基础)

7、拓展延伸

气温的年变化特点并非温带

一种,不同的温度带表现不

同。

甲:热带(年最低气温在15℃

以上)

全年高温(炎热)

乙:温带(至少大部分在0℃

以上)

学习

绘制

气温

年变

化曲

线图,

重要

的是

步骤

准确

清晰,

进行

小结

是非

常有

必要

的,利

于学

生的

掌握

和知

识的

复习。

【当堂达标】

1。(目标1)我们把大气的称之为气温,测量气温的工具是。

2。(目标2)表示了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这种气温的变化称为;表示了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这种气温的变化称为。

3。(目标2)北京7月平均气温是26℃,1月平均气温是-4。7℃,那么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_____℃。

4。(目标1)为求算某地日平均气温,通常一天要进行几次观测()

A.3次B。4次 C。5次 D.6次

5.(目标2)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6。(目标3)请简要说出我们枣庄地区的气温年变化特点( )

A。全年高温 B。全年寒冷 C.全年温和 D。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7.(目标2)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一月 B。二月 C。七

月 D。八月

8.(目标1、2)枣庄二十九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14℃、4℃。据此,完成①~②题。

①二十九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A.14℃B.17℃C.25℃D.10℃

②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A.10℃B.14℃C.16℃D.8℃

9。(目标3)读某地各月气温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气温

(℃)

10。510.7

13。

4

18.

2

22.

1

25.

5

28。

8

28.

2

26.

21。

7

17.

5

13.

1(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

(2)、该地位于_______半球(南、北),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该地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_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画出该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知识的学习遵照了由生活感受-—寻求概念——实际测量-—整合数据——形成图表-—分析图表—-总结规律-—验证生活的顺序进行,使学生自然的感受到我们的地理科学习就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注重了自学的环节,充分运用课本、助学和个人感受,对于易于掌握的知识点不去赘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主能动性,顺利完成自学和形成自己知识的建构.

最后,本节知识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归纳的好习惯。例如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年变化曲线图有着众多的共性,在认真分析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后,总结出如何读图的规律,将其规律轻松的运用到年变化曲线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一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咼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的语言,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5能结合日常生活,说出天气对生产、 生活的彫响. 2?初步识读卫星云图,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汽图。 3?结合自身体会,说出获取天气信息的常用途径,培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会阅读城市空气质壘日报,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并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壘 的影响,培养保 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激趣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天气预报拼图 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3、点题:天气和我们生活息 息相关,是我们每天都关心的 话题。 1、天气的泄义及特点 第1节天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 1、预设话题:最近天气怎 样? 观看视频,了解天气情 况。 激趣导 学 校园天 气预报,形式 活泼生动, 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 力。 自主学 习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 气?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时标出主 要概念。 阅读教材P56内容,找岀 天气左义,并在课文中标 出。 明确天气的 概念

说一说:看到下列图片你想到的有关天气 衔接过 正是因为天气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我们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我 承转 日常生活中你经历过的的天气有那些呢? 天气 与 生活 自主学 习 展示图片. 提 醒学生用 描述天气的 词语回答。 变抽象为 形象,增加 课堂学习兴 趣。 引导学生 准确描述天 气。 思路归 知道一些常 用描述天气 的词语 合作与 交流 探究思 考 链接生活:总结天气特点 1、 举例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 变就变”,“天有不测风 云,人有旦夕祸福”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些我 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俗 语.都说岀了天气的什么特 点呢? 补充: “淸早起海云,风雨霎时 临” “东风急,备斗笠”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 停。” 2、 联「系当天上课前后短时 间 内天气的变化的具体情况 分析。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说明 了什么现象?(同一时 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也可能不 同) 1、思考: 我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 俗语,说岀了天气具有什 么特点? 2、总结填表 「名称 特点 变化 情况 (快 慢〉 时间 (长 % 短) 天气 短 思考:“东边日出西边 雨”说出了天气还具有有 什么特点? 联系生 活,激发学 生兴趣感知 天气要素“ 帮助学生正 确理解什么 是天气。 教师还 可以补充一 些有意思 的,能体现 天气特点的 俗语,作为 下一教学环 节的铺垫。 以表格 总结,便于 第4课学习 完气候概念 时以表格形 式对比,前 后知 识呼 应。 明确天气的 另一特点。 阴睛、风雨、冷热等都是我们形容天气的词语。 (学案一、第1题)

初中地理七上《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_1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教案 课题七上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阅读“等温线图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教学重点 1、等温线的判读。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同纬度地带的陆地和海洋,冬季和夏季气温高低的差异。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时间气温的变化规律,即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二节气温变化与差异(2) 投影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⑴什么是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⑵等高线的作用是什么?(运用等高线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何关系?(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⑷如何判断等高线闭合处的地形?(等高线是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盆地。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顶。) 教师设问: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投影图4-2-4等温线图的判读, 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⑴这张图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比较相似?(等高线地形图) ⑵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同?(相同) ⑶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4℃) ⑷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如果中心气温高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⑸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过渡学会了等温线图判读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 投影图4-2-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示要求学生看图名、图例、注记。 ⑴(教师引导)请学生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描绘0℃、10℃、20℃等温 线。 ⑵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⑶观察赤道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会有很多发现。 如: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⑵一般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 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归纳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过渡那么,同一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有没有差别? 设问: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觉?哪位同学结合亲身经历来描述一下? (学生抢答)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A. 晴朗无云 B. 多云有小雨 C. 四季如春 D. 暴风骤雨 2.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对人体健康___;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___.() A. 大,有利;小,有害 B. 大,有害;小,有利 C. 小,有利;大,有害 D. 小,有害;大,有利 3.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A. 晴空万里 B. 雷电交加 C. 细雨绵绵 D. 冬暖夏凉 4.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春 C. 冬季寒冷干燥 D. 终年严寒 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 6.2017年3月18日,沈阳市南北二干线快速路工程开始施工,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 A. B. C. D. 7.看到下列天气预报,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A. ﹣﹣防汛预警准备 B. ﹣﹣添加衣物防寒 C. ﹣﹣小麦抗旱工作 D. ﹣﹣太阳能发电实验 8.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 四季如春 B. 长冬无夏 C. 终年炎热 D. 电闪雷鸣 9.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有()

A. 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 B. 中国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 C.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 D. 暴风骤雨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0.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________(长时间、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多变、稳定). 11.写出下列天气符号的名称: ________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________数量有关,用来________表示。空气质量高低,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受________的影响。 13.根据下列描述辨别天气与气候,按要求填入表中 ①秋高气爽,水碧林红②今明两天多云转晴③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④清明时节雨纷纷⑤小楼一夜听春雨⑥春光明媚,莺飞草长 三、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柴静的纪录片视频《穹顶之下》被大量转发,该视频是当前对雾霾报道最综合的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以情感定位到个人社会的责任感的共鸣转化,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环境意识,它短时间获得的关注度和传播量可以和《舌尖上的中国》匹敌. (1)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 表示. (2)雾霾多发生在春季.雾霾的出现与风力、气压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引发雾霾,如:________ ;________ (列举两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流程]: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天气预报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的概念 天气与人类 卫星云图 常见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灾害性天气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潞新二中黄瑜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具体知识点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3.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1.读图后回答:同一地点一天话,引导学生思考。2.出示北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3.哪位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 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况。 的变化情况?4.教师总结:气 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 况。 板书: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 布] 时间、空间

一、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 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1.的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读取方法。 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要求。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 度计的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

地理七上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

地理七上第4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 理解气温的涵义,知道怎么测定气温。 2. 理解气温的变化,知道气温的差异跟什么有关。 3.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4.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 1. 对气温的概念在作出解释,然后开始介绍气温观测。 2.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明显感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引出“气温的变化”这一名词。 3. 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教材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讲述,而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思考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在讲了日变化和年变化。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午后2时左右)指的是地方时,而不是时间。讲解平均气温的概念,一个地方的平均气温是理解该地气候特点的基础之一。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月平均气温是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1)、气温日变化 (提问1)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 日常说今天的温度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温?(日均温怎样计算呢?(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提问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气温日较差,这又是怎能样计算得来的?(最高值-最低值。) (2)、气温年变化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P64页活动 不仅在一天中气温有最高的时刻和最低的时刻,而且在一年中也有气温最高月和气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沅江市人和学校曾涌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月/年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2、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3、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 4、学会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2、通过小组互助和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3、通过读图与绘图,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气温变化曲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因地制宜,指导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1、平均气温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 2、气温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 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的目标、途径与方法。 1、学生结合时下气温与开学的气温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导入: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与开学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气温的改变感受相同吗?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夯实基础。 (一)、方法: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53—54,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 2、小组内互相检查自学思考题完成情况,组长安排好展示交流。 3、小组展示自学情况,一组展示,另一组评价。评价要求为,一看声音是否洪亮,二看表达是否清晰,三看表达是否准确。 (二)、自学思考题: 1、气温是指的温度,生活中,人们除了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还想了解、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测量一天的温度,一般测量四个时段的温度,使用放在百叶箱中测量,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 3、日平均气温的计算办法是,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分别为8℃、15℃,11℃,6℃,该天的平均气温是。 4、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的日较差计算办法是。 5、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南半球呢?气温的年较差计算办法是。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年级上《多变的天气》教案

七年级上《多变的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 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 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 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 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

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 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 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 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 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 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 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 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 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空气质量指数,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能认识不同的天气符号,读懂天气预报。 2.能依据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的优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故事导入:教师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故事,激发学生们了解天气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自主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天气状况,教师注意他们的用词,例如:“今天”、“昨天”、“白天”、“晚上”等时间用词以及“刮风”、“下雨”、“闷热”、“气温高”等用语。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天气? 学生归纳: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3.教师提醒:我们常听说的“雾、霾、浮尘、扬沙、冰雹”等属于天气现象。 4.学生读课本P47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了解气候的概念。 学生归纳结论: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学生完成P47页活动1,强化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P47页活动答案: 1.描述天气的是(②③),描述气候的是(①④)。 2.(1)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学习活动二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通过识别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 1.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4,了解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 (1)说一说:卫星图中的绿色、蓝色与白色分别表示什么? (2)想一想:云的颜色越白,反映了什么天气现象? 卫星云图中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区。 2.学生读课本P49页图3.5,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师提示:①注意风矢图的识别,在风矢图中,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级别,天气预报图中表示风向和风力的符号一般都是用带尾羽的箭头符号来表示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3根尾羽表示的是6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②注意地图册P14页“霾”“冻雨”“台风”等书本上没有的天气符号。 3.学生完成课本P50页活动2。学会依据天气符号判断天气状况。 【合作探究】 h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天气教案 晋教版

4.3 天气 【教学目标】 1.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天气的特点,识别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和我们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①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三)关注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见下表: 空气质量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气温的观测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 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3. 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4.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出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5. 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6.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分布特点。 7. 阅读北半球 1 月、7 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能力目标 1. 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 通过气温观测,培养学生气象观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和求真求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及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2.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3.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阅读各类气温曲线图,归纳某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3. 阅读北半球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4.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材分析 本节共设了三个标题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差异。 三个内容按照知识生成的逻辑关系依次展开,内在脉络清晰明了。 六、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对于气温已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知识,也有一定的地 理知识基础,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询问今天早上和中午的天气怎样?说说你对气温变化 的感受,关于气温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 大家对气温都非常感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这一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气温和气温的观测提问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学生阅读教材 P62,并结合日常生活,合作讨论,总结说明气温与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商务星球版

4-2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教案 【课题】七上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阅读“等温线图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教学重点】 1、等温线的判读。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同纬度地带的陆地和海洋,冬季和夏季气温高低的差异。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时间气温的变化规律,即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二节气温变化与差异(2) 【投影】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⑴什么是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⑵等高线的作用是什么?(运用等高线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何关系?(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⑷如何判断等高线闭合处的地形?(等高线是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盆地。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顶。) 教师设问: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投影】图4-2-4等温线图的判读, 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⑴这张图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比较相似?(等高线地形图) ⑵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同?(相同) ⑶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4℃) ⑷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如果中心气温高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⑸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过渡】学会了等温线图判读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 【投影】图4-2-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示】要求学生看图名、图例、注记。 ⑴(教师引导)请学生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描绘0℃、10℃、20℃等温 线。 ⑵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⑶观察赤道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会有很多发现。 如: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⑵一般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 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归纳】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过渡】那么,同一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有没有差别? 设问: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觉?哪位同学结合亲身经历来描述一下? (学生抢答)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回答:

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4.1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4.1天气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2012年5月26日南昌气温日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 . 南昌此日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A. 7℃ B. 10℃ C. 2℃ D. 4℃ 2 . 进入5月份后,南昌容易出现雷阵雨、冰雹等天气,大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范工作,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雷阵雨、冰雹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 某地7月15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1~200,则空气的质量状况为()

A.优B.良C.重度污染D.轻度污染 4 . 读泰安某日天气资料图,泰安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A.晴,北风4级,气温0~10℃B.雾,南风2级,气温0~10℃ C.雨,无风0级,气温2~10℃D.阴,西风3级,气温2~10℃ 6月上旬,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福建、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6省区市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受灾.回答问题: 5 . 强降雨有可能引发自然灾害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洪涝②寒潮③滑坡④泥石流⑤地震⑥火山⑦海啸. A.①②③B.④⑤⑥C.④⑤⑦D.①③④ 6 . 灾区人们最期盼的天气是() A.B.C. D. 7 . 强降雨天气的成因是()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8 .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不利。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A.用煤炉做饭B.焚烧秸秆肥田C.植树造林D.增加私家车数量 9 . 下列选项中,不利于保持空气洁净的是()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候。 2.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2.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 2.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机、录像带等。 2.自制有关投影片及卡片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多变的天气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 1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师生同唱“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 方法2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法 3 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挥汗如雨,人们不知道雪是什么模样。有些地方千里冰雪,寒冷刺骨,人们住在冰块砌的屋内烤火取暖。有的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当头,人们要雨雨不来。有的时候,阴雨连绵,犹如天漏,人们盼望天快晴。要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认真学习第三章便有分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了解即可)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在图上看到地面一处是绿色,表示当地天气晴朗(卫星云图如右图) 3、(右图)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到两极递减 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多于内陆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 温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56活动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扬州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 执教人:南大镇校田芳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的含义及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别,能准确的描述天气与气候。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 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映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学会寻找生 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天气的特点,能识别专用的天气符号。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用具:天气符号的图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模拟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冬天快要来了,我们又有可能看到下雪。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人们不知道雪花是什么模样。那也有些地方千里冰封,寒冷刺骨,人们住在用冰块砌成的屋子里取暖。我们的天气有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当头,人们要雨雨不来。有时候,则阴雨连绵,犹如天漏,人们盼望快点天晴。要想知道世界气候的分布和天气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二、目标导航(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知道天气的含义及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别,能准确的描述天气与气候。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完成学习目标的习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50页,对照导学案将重点内容画记好,再完成导学案。 1、人们经常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天气?天气是指什么?天气是稳定的吗? 2、人们经常用那些词语来描述气候?气候是指什么?气候是稳定的吗? 3、________________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___,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______,云层____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的情况。 5、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这个符号叫做“风旗”,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如:可判定为北风。则是________风(风向)。 则是_________风(风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