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农业大学专业介绍

北京农业大学专业介绍

园林

专业前景园林是我国特有的一个专业名词,中国的园林专业于1951年在本校设立。园林专业是工程技术与思想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在城乡、生态、环境、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园林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对园林专业要求也十分强烈,

本专业一直是我校的热门专业。

学科实力本专业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6名,具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观赏园艺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及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权。主持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以及各类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多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国家发明专利

授权13项。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和环境艺术的基本素质,从事园林植物的应用与研究、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科学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的综合性专业,强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规划设计手法的培养。以我校的特殊地位和学科特色,培养出在生态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园林植物应用,以及文化与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的综合性园林专业人

才。

主干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植物学、园林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景观生态学、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水彩风景画、钢笔风景画、园林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建筑结构概论、园林史、园林艺术原理、城市规划概论、风景区规

划概论、遥感与GIS概论、地质学基础、测绘学等。

所授学位农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林业、城乡建设、市政交通、教育、科研等相关部门从事园林植物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管理、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花木公司等。

深造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也可出国深

造。

生物工程

专业前景生物工程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组织、细胞及其组分)和工程原理,提供商品性和社会性服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体系。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开发、生物制药、农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生物工程是上述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生产的桥梁。

学科实力生物工程专业共有20余名教师,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专业课程“发酵工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本专业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引进项目等科研课题,还承担着企业、部门间的横向课题和其他多项国际合作课题。近5年来,在国际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与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有定期的学术交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食品生物技术上、下游领域的相关专业技能,具备从事食品生物工程及生物制药相关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培养食品生物工程高级人才为目标,将课堂教学、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具备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国际交

流或生产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自我管理和主动交流,使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本专业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反应工程等教学和研究内容,是国内学科覆盖面最完整的食品科学生物工程专业之一。

主干学科化学(Chemistry)、生物学(Biology)、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等。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酶学与酶工程、生物反应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进展、生物分离技术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到食品生产、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可以报考公务员到国家机关、食品安全管理、环保部门等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外交部钓鱼台宾馆管理局北京钓鱼台酒业有限公司、各地生物生化研究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强生)、中国供销总局、广东雅士利集团、北京嘉吉亚太食品有限公司等。

植物生产类

农学专业

专业前景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专业之一。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21

世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先锋专业。

学科实力本专业所依托的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两个学科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现有教授36人,副教授3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设有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年均科研经费约1亿元,在北京、河北、海南等地建有试验农场,与10余个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

并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农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

学与科研等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从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将现代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相结合、信息技术与作物栽培耕作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主干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计算机农业应用、作物栽培学、作物耕作学、植物育种学、种子学等。

所授学位农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推广和管理等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中粮粮油有限公司、中化集团中国种子集团公

司、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

深造情况本专业设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生理学3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每

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深造。

园艺专业

专业前景本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树、蔬菜的育种、栽培、生理等理论与技术的学科。由于园艺产业和其他农业产业相比,更具有劳动、技术以及资金密集的特点,无论是从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园艺产业都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