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以研究课题为例,介绍书目信息、索引信息、文摘信息、全文信息、事实信息、术语信息、数值信息、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与利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检索系统的内容、特点与使用方法,做到能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独立获取学习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以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第一章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及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课时:第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内涵

一、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概念与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概念;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内容特征、传递特征和价值特征;

二、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功能

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社会功能和功能特点;

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要素、信息交流功能

信息交流含义;信息交流四个基本要素;人文社科信息交流的增值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信息交流形式

人文社会科学的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

第三节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及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系统

一、信息源界说及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结构

信息源与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的内容与含义;

人文社科文献信息源的表现形式:信息出版形式、信息载体形式、信息加工形式;

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

人文社科文献信息源主要组成部分:印刷型文献信息源和数字型文献信息源;

三、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信息源

人文社科相关信息源:人物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机构信息源、动态信息源;

第四节人图特色资源介绍

人大文库、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清代~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图书资源库(1912~1949)、民国时期期刊资源库(1912~1949)、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2004.6~今)等

基本概念:

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交流信源信宿

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信息源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印刷型文献信息源数字型文献信息源人物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机构信息源动态信息源

思考题:

1.怎样认识信息概念?

2.各学科领域的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3.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4.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的社会功能集中表现哪几方面?

5.信息交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6.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交流功能表现在哪两方面?

7.人文社科信息源主要包括哪两种类型?

8.人文社科文献信息源有哪三种划分形式?每一种形式包括哪些内容?

9.人文社科数字型文献资源有何类型?

10.人文社科相关信息源包括哪些类型?有何特征?

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课时:第2-3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检索概述

一、信息检索界说

信息检索含义与信息检索原理

二、信息检索类型

信息检索两种主要划分方式:按信息内容划分,按信息组织方式与获取方式划分;

三、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

信息素质的两个核心能力;信息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信息检索语言

一、检索语言界说

检索语言的内容;检索语言基本原理;

二、信息检索语言类型

信息检索的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语言、自然语言;

第三节信息检索途径与方法

一、信息检索途径

8种常用的信息检索途径;

二、信息检索技术与信息检索方法

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间接检索法、交替检索法、追溯检索法;

第四节信息检索步骤

一、信息检索的步骤:分析课题、选取检索词及编制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或数据库、

确定检索策略、获取原文。

二、检索效果评价

介绍检索效果的评价目的;评价检索效果的指标体系。

第五节工具书检索系统

一、工具书概述

工具书的主要特征;工具书的基本结构;

二、工具书主要类型

线索类工具书、词语类工具书、资料类工具书、表谱类工具书、图录类工具书、工具资料书;

基本概念: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事实信息检索数据信息检索检索语言分类语言主题语言自然语言布尔检索截词检索直接检索法交替检索法追溯检索法

思考题:

1.按信息内容划分,信息检索包括哪几种类型?

2.按信息组织方式的不同,计算机检索分为哪几种检索方式?

3.怎样理解存储是检索的基础,检索是存储的逆过程?

4.检索语言在信息检索系统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哪些方面?

5.信息检索语言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征?

6.信息检索语言在组织信息中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7.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哪几种?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几种?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9.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方法有哪几种?

10.怎样分析检索课题?如何根据检索课题选择相应的检索系统?

11.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有什么具体要求?

12.怎样根据检索课题的要求编制检索策略?

13.怎样获取原始文献?

第三章书目信息检索(课时:第4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书目检索工具概述

一、书目检索工具界说

书目检索工具含义;书目检索工具主要特征;书目检索工具的类型;

二、书目检索工具的功能与组织方式

书目检索工具对读书治学与科学研究的功能;印刷型书目的编排;机读型书目数据库的编排;

三、书目信息检索的产生发展

书目信息检索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OPAC书目数据库检索

一、OPAC含义与特征

OPAC书目数据库的含义;OPAC书目数据库在资源、检索与服务方面的特征;

二、OPAC书目系统检索示例

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OPAC书目检索系统》和《国家图书馆OPAC书目检索系统》为例,介绍OPAC书目数据库查询与使用方法;

第三节书目检索工具举要

一、OPAC书目数据库举要

介绍国内外重要OPAC书目检索系统的收录内容、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三、书目工具书举要

介绍国内外重要书目工具书的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基本概念:

书目书目检索工具登记书目联合目录馆藏目录通报书目推荐书目专题书目地方文献书目书目之书目书目数据库OPAC 简单检索高级检索限制检索二次检索

思考题:

1.书目检索工具有哪些特点?包括哪几种类型?

2.怎样认识书目检索工具在读书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机读型书目数据库怎样对书目信息进行组织?

4.OPAC书目数据库有哪些特征?常用检索途径有哪几种?怎样使用?

5.怎样使用OPAC书目数据库中的高级检索、限制检索和模糊检索?

6.例举几种国内外重要OPAC书目数据库,以自拟课题为例说明其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7.例举几种重要书目工具书,并说明其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 实习(课时:第5周,共2课时)

- 实习要求:

1.掌握书目数据库常用检索途径的使用方法。

2.掌握检全与检准书目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3.检索出与自拟课题相关的中外文书目信息,并提交检索报告。

第四章索引文摘信息检索(课时:第6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索引信息检索

一、索引检索工具界说

索引检索工具含义;索引检索工具主要特征;索引检索工具的类型;

二、索引检索工具的功能与组织方式

索引检索工具对读书治学与科学研究的功能;印刷型索引的编排与组织;

三、索引信息检索的产生发展

索引信息检索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趋势;

四、索引数据库的检索

1、索引数据库的含义;索引数据库在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方面的特征;

2、索引数据库检索示例

以《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和《复印报刊资料索引总汇数据库》、三大引文库为例,介绍索引数据库的查询与使用方法;

第二节文摘信息检索

一、文摘检索工具界说

文摘检索工具含义;文摘检索工具主要特征;文摘检索工具的类型;

二、文摘检索工具的功能与组织方式

文摘检索工具在揭示文献、引导检索与评价文献方面的功能;印刷型文摘的编排与组织;

三、文摘信息检索的产生发展

文摘信息检索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趋势;

四、文摘数据库检索

1、文摘数据库的含义;文摘数据库在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方面的特征;

2、文摘数据库检索示例:以《中文报刊资料摘要数据库》和《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为例,介绍文摘数据库的查询与使用方法;

基本概念:

索引索引检索工具索引型数据库形式索引内容索引关系索引文摘提要文摘检索工具文摘型数据库报道性文摘指示性文摘单篇文摘集合文摘

思考题:

1.索引检索工具有哪些特点?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2.索引检索工具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索引数据库有哪些特征?常用的检索方式有哪几种?怎样使用?

4.例举几种国内外重要索引数据库,以自拟课题为例说明其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5.例举几种重要索引工具书,并说明其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6.社科文摘有何特征?学术文摘与新闻文摘有什么不同?

7.文摘有几种类型?文摘与提要的主要区别在何处?

8.社科文摘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

9.与其他形式的数据库相比,文摘型数据库有何特点?其检索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全文信息检索(课时:第7-8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文检索工具概述

一、全文检索工具界说

全文检索工具含义;全文检索工具主要特征;全文检索工具的类型;

二、全文检索工具的功能与组织方式

全文检索工具在阅读、获取全面系统新颖知识方面的功能;机读型全文数据库的组织;印

刷型全文检索工具的编排与组织;

三、全文信息检索的产生发展

全文信息检索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全文数据库检索

一、全文数据库含义与特征

全文数据库的含义;全文数据库在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方面的特征;提高全文数据库检索

效率的方法;

二、全文数据库检索示例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版)》、《ASP》、《PQDD》为例,介绍全文数据库的查询与使用方法;

第三节全文检索工具举要

一、全文数据库举要

介绍国内外重要全文数据库的收录内容、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二、类书、政书、丛书举要

介绍古代重要类书、政书、丛书的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基本概念:

全文检索工具全文数据库数字图书类全文数据库数字期刊类全文数据库数字报纸类全文数据库光盘型全文数据库网络型全文数据库超文本型全文数据库印刷型全文检索工具类书政书丛书

思考题:

1.与其他类型的检索工具相比,全文检索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机读型全文数据库包括哪些类型?印刷型全文检索工具包括哪几种类型?

3.与其他类型的检索工具相比,全文检索工具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4.机读型全文数据库和印刷型全文检索工具与怎样对全文数据进行组织的?

5.全文数据库有何特点?其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6.怎样使用全文数据库中的导航检索、基本检索与高级检索?

7.怎样使用全文数据库中的模糊检索、截词检索、字符串检索、同义词检索?

8.怎样提高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效果?

9.例举几种国内外重要全文数据库,以自拟课题为例说明其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10.例举几种重要书目工具书,并说明其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 实习(课时:第9周,共2课时

- 实习要求:

1.掌握索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的常用检索途径的使用方法。

2.掌握索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检全与检准的方法与技巧。

3.检索出与自拟课题相关的中外文全文文献信息,并提交检索报告。

第六章事实信息检索(课时:第10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事实型检索工具概述

一、事实型检索工具界说

事实型检索工具含义;事实型检索工具主要特征;事实型检索工具的类型;

二、事实型检索工具的功能与组织方式

事实型检索工具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事实型检索工具的编排与组织;

三、事实信息检索的产生发展

事实信息检索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事实型数据库检索

一、事实型数据库含义与特征

事实型数据库的含义;事实数据库特征与检索方式;

二、事实型数据库检索示例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Britannica 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名词解释库》、和《中国人物库》为例,介绍事实型数据库的查询与使用方法;

第三节事实型检索工具举要

一、事实型数据库举要

介绍国内外重要事实数据库的收录内容、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二、数值型工具书举要

介绍重要事实工具书的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基本概念:

事实型检索工具事实数据库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名录

思考题:

1.事实型检索工具在内容与编排上有何什么特点?

2.事实型工具书的类型可作何种划分?事实数据库包括哪几种类型?

3.事实型检索工具基本特征有哪些?不同事实类检索工具还有哪些特殊功用?

4.事实数据库有何特点?提供哪些检索途径和检索功能?

5.例举几种事实数据库,以自拟课题为例说明其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6.例举几种重要事实工具书,并说明其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第七章数值信息检索(课时:第1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值型检索工具概述

一、数值型检索工具界说

数值型检索工具含义;数值型检索工具主要特征;数值型检索工具的类型;

二、数值型检索工具的功能与组织方式

数值型检索工具在进行决策和定量研究中的作用;数值型检索工具的编排与组织;

第二节数值型数据库检索

一、数值型数据库含义与特征

数值型数据库的含义;数值数据库特征与检索方式;

二、数值型数据库检索示例

以《中国资讯行—中国统计数据库》、《World Bank 世界银行在线数据库)》、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等为例,介绍数值型数据库的查询与使用方法;

第三节数值型检索工具举要

一、数值型数据库举要

介绍国内外重要数值数据库的收录内容、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二、数值型工具书举要

介绍重要数值工具书的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基本概念:

数值型检索工具数值数据库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

思考题:

1.数值型检索工具有何特征?数值类工具书和数值型数据库各自包括哪几种类型?

2.为什么说数值信息是进行决策、开展定量研究的依据和基础?

3.对数值信息的组织编排有哪几种方法?

4.数值数据库有何特点?一般提供哪几种查询方式?

5.例举几种数值数据库,以自拟课题为例说明其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6.例举几种重要数值工具书,并说明其收录、编排与查询方式。

第八章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课时:第12-13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网络学术信息概述

一、网络学术信息的含义与特征

网络学术信息含义;网络学术信息主要特征;网络学术信息主要类型;

二、网络学术信息的检索方法

利用网络信息的三种常用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

第二节网络学术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

一、搜索引擎概述

搜索引擎的类型;搜索引擎常用检索方法与技巧;

二、常用综合性搜索引擎的应用

三、常用学术性搜索引擎的应用

第三节搜索引擎举要

一、目录式搜索引擎举要

介绍常用目录式搜索引擎的收录内容、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二、全文搜索引擎举要

介绍常用全文搜索引擎的收录内容、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三、开放获取系统

介绍几种常用的OA系统: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开放存取期刊列表、Open J-Gate开放获取期刊门户、中教图SOCOLAR检索平台的收录内容、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第四节几种重要学术信息的查找

介绍网络图书、期刊、报纸、机构、人物、会议、学位论文等学术信息的查询;

基本概念:

网络学术信息搜索引擎开放获取系统

思考题:

1.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有哪些特点?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2.搜索引擎有哪几种常用检索方式?利用搜索引擎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例举几种中外搜索引擎,以自拟课题为例说明其检索途径与检索方式。

- 实习(课时:第13周,共2课时)

- 实习要求:

1.掌握术语数据库、事实数据库的常用检索途径的使用方法。

2.检索出与自拟课题相关的术语、事实信息,并提交检索报告。

- 实习(课时:第14周,共2课时)

- 实习要求:

1.掌握事实数据库常用检索途径的使用方法。

2.掌握网络搜索引擎查询方法与技巧。

3.检索出与自拟课题相关的事实信息和网络学术信息,并提交检索报告。

第九章学术论文的撰写与文献管理软件(课时:第15-16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设计与撰写

一、学术论文概述

学术论文的特征与类型;

二、学术论文的准备

怎样选题;收集、整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论文结构的设计;

三、学术论文的撰写

论文前置部分、正文部分和引文出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第二节文献管理软件

一、文献管理软件的作用

二、以NoteExpress 、EndNote Web为例介绍文件管理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思考题:

1.怎样选择研究课题?选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围绕研究课题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有哪两个基本环节?

3.如何设计论文结构?怎样撰写论文大纲?

4.论文前置部分、正文部分和引文出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撰写有哪些基本要求?

- 课程总结与复习(课时:第17周,共2课时)

- 课程考试(第18周)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Network Information Retrieval 课程编号:14126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48 课内实验时数:8 学分:2 开课单位:商学院网络技术教研室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是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期刊、图书、产品目录、专利、标准、技术报告、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文献的检索方法;综合文献(宏观文献)的检索方法,包括综述、统计数据和引文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信息检索的技巧,包括布尔逻辑等检索策略、期刊质量认证以及搜索目前数据库不提供信息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更好适应当今网格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在学生了解互联网基本知识后就能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第一章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信息资源检索概述 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检索[3];信息检索系统与数据库[3] 重点:信息资源检索 难点:信息检索系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什么是信息资源检索? 思考题:信息检索系统包括几个部分? 第二节信息检索语言 检索语言的概念与功能[2];信息检索语言的类型[3] 重点:检索语言 难点:检索语言的类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院系:图书馆 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课程总学时:34 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学分: 推荐使用教材:《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编者:肖珑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3年7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信息素养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基本需要,也是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获取、利用、开发信息资源的技能,对促进学生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实时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系统讲授信息检索理论基础上,使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检索原理,信息检索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和利用的能力。本课程将重点讲授各类学术信息资源,信息的分类与主题分析;信息检索技术;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文献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 的写作方法等知识。 《文献检索》是大学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包括选择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能根据检索课题,独立地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检索,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方法,培养信息整合与发布的能力,有效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撰写综述和学位论文。 考试形式:综合考查占30%(其中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出勤、基础知识问答、参与讨论等),检索实习报告30%,专题文献综述40%。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实时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案大纲 (供研究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使用) Ⅰ前言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依据年我国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检索与利用’课”的文件精神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信息能力的科学方法课。医学院校学生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必须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并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了解医学文献的基本知识和医学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国内外主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检索界面和检索途径及其检索技巧,掌握获取医学信息资源,并能够熟悉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最终能独立分析检索需求,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完成检索任务。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美容、眼耳鼻喉科学、临床心理学、急救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药物制剂、药品检验、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案目的、教案要求和教案内容三部分组成。教案目的注明教案目标,教案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案内容与教案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案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案参考学时为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实习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 四教材:《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李小平,胡德华;年。 正文 第一章概论 一教案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文献的类型、文献检索技术、检索策略的制定;熟悉检索语言、检索途径和检索步骤;了解医学文献的特点、检索工具的类型和范畴、计算机检索的优点、文献检索的原理。 二教案要求 (一)掌握文献的分类及特点 (二)了解医学文献的现状特点 (三)检索语言的种类及特点 (四)了解检索工具的类型及特点 (五)掌握文献检索技术(检索途径、检索步骤、运算符的作用、检索技术的功能) (六)掌握检索策略的制定和调整

《信息检索》实验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720410 中文名称:信息检索实验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适用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学时:16 总学分:0.5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基本要求 通过网络,了解校园网的信息资源管理状况,掌握搜索引擎的信息检索技巧,学习国内信息资源和国外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完成4个实验。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调查(4学时)(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搜索引擎)(4学时)(综合性实验)实验三国内重要信息源与检索工具(4学时)(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国外科技原文期刊的查找方法(4学时)(综合性实验)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根据实验报告打分,统计平均分。 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分组进行实验,各自提交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实验指导书 课程简介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各类文献信息源知识、了解信息组织原理、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实习,加深对课堂所学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的巩固,达到熟练地掌握有关检索工具,培养学生针对专业课题进行检索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的能力。 实验要求 实习前:认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针对实习内容回顾信息源的性质、特点;各种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性质、信息组织原理、检索途径、著录格式、和使用方法。熟悉和选择合适的专业课题。 实习中:按照检索实习步骤,逐步进行实习,认真做好检索笔记与内容记录,完成各项检索实习。 实习后:整理检索实习记录,参照实习报告范例,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评分标准 A—独立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叙述清晰完整,有详尽的分析和总结; B—独立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叙述清晰完整; C—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良好; D—能完成必做内容; E—未按时完成必做内容,或者抄袭。

《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scienceandTechnologyDocumentRetrievalcurriculum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课程学时:34学时课程学分:2

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属地理科学专业与环境科学专业的提高课。 教育部于1984年曾发文《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1985年又发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1992年5月发了《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1993年7月发了《关于成立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反复强调了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当前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文献检索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专业水平,关系到学生科研的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素质教育和切实贯彻好教育部文件精神,本门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生初步掌握科技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图书馆所藏工具书及电子资源;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及获取网上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选题及其编辑加工,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学术规范。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书及不同专业的文科数据库,同时了解综合性和专业性参考工具书的内容特点,适用范围和查阅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情报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利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查阅文献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程主要介绍文科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并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供研究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使用) Ⅰ前言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依据1984年我国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检索与利用’课”的文件精神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信息能力的科学方法课。医学院校学生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必须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并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了解医学文献的基本知识和医学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国内外主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检索界面和检索途径及其检索技巧,掌握Internet获取医学信息资源,并能够熟悉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最终能独立分析检索需求,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完成检索任务。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美容、眼耳鼻喉科学、临床心理学、急救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药物制剂、药品检验、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习16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5:4。 四教材:《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李小平,胡德华; 2015年。 II 正文 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文献的类型、文献检索技术、检索策略的制定;熟悉检索语言、检索途径和检索步骤;了解医学文献的特点、检索工具的类型和范畴、计算机检索的优点、文献检索的原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文献的分类及特点 (二)了解医学文献的现状特点 (三)检索语言的种类及特点 (四)了解检索工具的类型及特点 (五)掌握文献检索技术(检索途径、检索步骤、运算符的作用、检索技术的功能) (六)掌握检索策略的制定和调整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创新 学时数:32学时 学分数: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信息检索》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开设的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唯一的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尤其是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服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检索技术,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具备信息分析、检索,信息获取、使用的能力,使之能在学习期间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独立地获取和运用文献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以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课程,其目的旨在增加学生信息意识,提高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检索能力,为其将来的从事的职业以及实现知识更新,为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资源类型及相关基础知识; 2、懂得信息检索概念、原理及检索技术; 3、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符的含义; 4、掌握检索语言、检索途径、检索字段等基本知识; 5、熟悉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6、了解信息检索与创新的关系,掌握创新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全面、准确的查询网络信息资源; 2、掌握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法,能按照检索要求独立地完成数字图书、数字期刊论文、标准、专利、报告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查询任务。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能力。 4.初步具备申报创新专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2、培养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自学遵守机房管理条例和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品格。 3、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理解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 2、明确信息资源及其类型; 3、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信息资源的11种类型。

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医学文献检索》 本科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医学文献检索 二、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限选课 三、教学学时:24学时、36学时 四、开课院系: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 五、教学要求:了解有关文献信息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 握计算机检索的主要途径、方法和步骤;熟悉常用的中文 检索工具及其类型和特点,掌握主要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文献信息检索概论 第一节文献信息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一、文献、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文献的类型 三、文献的分级 四、文献的特点 五、文献的作用 第二节文献信息检索概念与基础知识 一、文献检索概念 二、文献检索方法 三、文献检索工具概念及类型 四、文献检索原理 五、检索语言及类型 六、文献检索常用途径 七、检索效果评价 八、检索基本步骤 九、文献检索的作用和意义 十、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 第二章计算机检索概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检索的概念 二、计算机检索的原理 三、数据库的构成与类型 第二节计算机检索常用途径 一、分类途径

二、主题途径 三、篇名途径 四、著者途径 五、出版物检索 第三节计算机检索常用技术与方法 一、布尔逻辑运算 二、位置运算 三、二次检索 四、截词检索 五、精确检索与模糊检索 六、限定检索 七、定题检索 第二部分各论 第三章中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 第一节中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概述 一、中文医学文献主要数据库分布及收录特点 二、其他网络搜索工具概览 第二节中文全文数据库 一、中国知网 二、万方数据 三、维普资讯 第三节中文文摘数据库 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第四章其他网络电子资源介绍 一、超星 1、超星电子图书 2、读秀学术搜索 3、超星学术视频 4、超星发现 二、其他学术搜索 1、谷歌学术搜索 2、百度学术搜索 第五章检索策略制定与修改 一、检索策略分析制定 二、检索策略完善修改 三、检索分析示例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大纲 纪律要求 1、上课之前由班长把关进入,不要放其他人员入内。 2、进入机房不得随便走动喧哗,有问题请举手。 3、一人一台电脑,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上网。 4、不得上与上课内容无关的网站,不可进行网络聊天及听歌。 5、按时完成上课内容,在下次上课前提交实验报告。 6、自备U盘将有关软件带好。 实验一生物信息数据库信息检索 一、实验内容 1、了解NCBI、DDBJ、EMBL上网的方法自学各网站相关介绍。 2、了解北大生物信息学中心等几大中文生物信息学网站。 3、了解一些生物论坛中有关生物信息学的部分。如:Biooo和Bioon。 4、利用NCBI的Entrenz查询系统和EBI的SRS检索文献和核酸或蛋白质序列。 (phyA)并对照所学复习各字段的含义。 5、将所得记录的ID或Accession记录下来备用。 二、作业 1、记录相关网站及论坛网址(或如何查询到该网址的方法)。 2、找到编码拟南芥(arabidopsis)phyA(光敏色素A)蛋白的核酸序列编号。 并记录查找过程。 3、使用pubmed检查关键词phyA,记录检索出的条目数目。 实验二核酸及蛋白质序列的比对 一、实验内容 利用检索出的蛋白质和核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 二、实验步骤 1、键入上次实验获得的phyA的核酸序列编号(NM_100828),获得核酸及蛋白 质序列。利用blastx程序寻找与phyA蛋白质序列相似性的序列→选择下列序列:sorghum propinquum(高粱);zea mays(玉米);oat(燕麦);potato (马铃薯);arabidopsis thaliana(拟南芥);cyrtosia septentrionalis(血红肉果兰)→点击get select sequence按钮显示序列为纯文本格式文件→分别命名为各自的文件名保存在本地电脑上备用。 2、在数字基因网https://www.doczj.com/doc/895283860.html,/找到dnaman及clustalx软件安装并进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91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英文名称:Literatures Searching and scientific Papers Writing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总学时36,其中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9 学分:1.5 适用对象: 适于所有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大三或大四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课。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研究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以利其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同时,促进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信息素质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本门课程以全新的视角,将一些检索工具与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具体内容涉及各种文献特点与分布,传统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使用方法,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题录、文摘或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以及投稿技巧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我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针对对象主要是即将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大三或大四的高年级学生,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以利其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或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全面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对我国有关的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文献信息检索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医药信息检索技术实训、实习大纲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技术 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训课程的性质、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3年制卫生信息管理专科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医学信息检索技术的主要技能课程。为此,结合卫生信息管理课程大纲开设实训教学。其要求是每个学生在每次实训后提交实训报告,并给每份实验报告记上分数。其指导思想就是加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力度(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每个人上机操作的实训练习,并以单人操作形式进行技能测试。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与被检查者的沟通,爱护被检查者。 二、实训学时数 其中共开出12个实训(包括技能测试)24学时,实训、技能测试共24学时,占总学时68学时的35%。 三、具体的实训名称、学时、目的、内容 实训1 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利用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了解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利用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查找所需文献。 [实训内容]: 1、查找图书馆馆藏有所文献 2、通过图书馆馆藏目录查找自己所需文献,并通过指引线索找到具体文献

实训2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利用[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CBM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CBM的检索界面。 3、掌握CBM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训内容]: 1、了解CBM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2、掌握CBM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3、通过CBM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 4、对所查文献进行结果显示和输出。 实验3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CNKI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CNKI的检索界面。 3、掌握CNKI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验(训)内容]: 1、了解CNKI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2、掌握CNKI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3、通过CNKI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 4、对所查文献进行结果显示和输出。 实验4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VIP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VIP的检索界面。 3、掌握VIP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训内容]: 1、了解VIP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2、掌握VIP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3、通过VIP数据库查找所需文献。 4、对所查文献进行结果显示和输出。 实验5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 1、了解万方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2、熟悉万方的检索界面。 3、掌握万方的四种检索技术。 [实训内容]: 1、了解万方数据库的收藏起始年代,查看更新频率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利用 》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 32 学时(其中授课 12 学时,实验 20 学时) 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每个学科、专业乃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发展,信息都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及综 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有信息意识的、有创造性的、有综合思维能力的人才。 开设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概况,掌握信息检索 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计算机检索的检索方法及技巧,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设备,从大量的文献 信息源中快、准、全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文献检索课实质上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各种传统和网络文献资源的介绍,鼓励 学生将文献资源运用于学习,通过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综合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了解文献及信息检索的类型,掌握文 献检索、目录检索、事实检索的方法。 2、 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及技巧,重点是网络信息检索。包括 选择数据库、制订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等。 3、熟悉《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学术期刊》、《EI 》、《SA 〉、《1STP 》等多种 数据 库的特点及检索方法。 4、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系统,使用多种检索系统完成课题的检 掌 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信息检索概论 1、基本概念 a 、信息、文献的定义 b 、文献类型 2、信息检索与检索系统 a 、信息检索 b 、检索系统类型及内容结构 3、检索原理、检索途径及检索程序 第二单元 学术论文的撰写 1、学术论文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号: 别: 二类通识选修课 称: 教学时数总计: 索。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学分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通过互联网查找各种有用的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有良好地分析鉴别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课,学分4。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开设,并以实践操作为重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文献检索方法(2)掌握专利及标准检索方法。(3)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因特网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参考)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概述、文献信息检索、图书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数据库应用、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第一章信息素质培养 主要知识点: 1.1 阅读与使用本书的先行知识 搜索引擎的简单使用;图书馆的简单使用;常用概念。 1.2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信息与知识、文献、情报的关系。 1.3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与评价标准;信息素养的测试;信息素养的培养。 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社会,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技能。

文献检索 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55221111 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学生 学时:17 学分:1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文献检索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之一。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的情 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是提高学生 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工具课。 2.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传授信息检索与分析的理论和技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培养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创新点,以及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通过文献统计分 析修正研究方向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 理论课以“章”为单位,分为4个专题讲座形式,4次课8学时。讲授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第1讲(2学时)第1章绪论 1.1 了解基本概念 1.2 信息的类型: 了解按物质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 1.3 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的哲学与法律问题:了解哲学问题、法律问题 1.4 信息检索和分析利用的意义:了解信息检索和分析利用的意义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课程的主要概念、信息的主要类型、课程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节信息的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并重;倡导“问题导向式”学习法。 讲授要点:1.2.2按出版形式和内容划分(重点掌握) 第2讲(5学时)第2章信息检索基础 2.1 检索的概念及类型:了解信息检索的概念、信息检索类型及特点 2.2 检索工具概述: 了解检索工具的定义及类型、检索工具的鉴别与评价、常见检索工具概况 掌握常见检索工具及其选择原则、检索工具的选择 2.3 检索方法及检索途径 掌握检索方法、检索途径(主题途径、分类途径、责任者/著者途径、号码途径) 2.4 计算机检索概述 了解计算机检索简况、计算机检索的相关概念 理解检索式的拟订、布尔逻辑检索算符、位置检索算符、截词检索算符、字段揭示算符及限制算符、其他符号 2.5 检索步骤 掌握检索准备、筛选信息、获取原文 教学目的:本章要求掌握检索途径、检索式和检索步骤。

2012年公共选修课《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8512201 )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 中文:文献检索 英文:Botany (二)适用专业:各专业 (三)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四)课程性质与任务: 文献检索课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用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方法从文献或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文献检索课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检索知识,学会常用的检索性检索工具和参考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手段从各类信息源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及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课和辅助性工具课,学生掌握好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手段从各类信息源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使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进一步延伸,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若干种基本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中外文检索工具刊(书目、索引、文摘),了解其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能够通过多种检索途径使用它们检索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献。 (2).初步掌握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包括选择数据库、制订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 (3).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完成课题的检索。 (4).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及初步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 (5). 对我国有关的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 (六)先修课程: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七)学时、学分数:32学时,2学分 (八)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接合,并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沟通,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信息检索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附属于课程)

信息检索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附属于课程)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课程编号: 面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 课程总学时:_ 48 _;讲授学时__ 32 _;实验学时_16 _; 课程学分:_ 2_; 本大纲主撰人:张玉林(Tel:83794849 ,E-mail:zhangyL@https://www.doczj.com/doc/895283860.html,) 一、实验作用和目的 本课程实验是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创新研究做必要的准备。 二、实验内容、组织与实验学时 设计题分为二大组,每大组包含5-6个具体问题或算法,如下表所示。 其中:(1)-(9)小题结合布置的简单检索企业进行;第(10)小题是综合运用题,教师可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情况、当前专业的研究热点或社会热点问题,确定多个不同的主题,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自主选择主题完成,但这类自选题需经任课教师的确认。 课堂安排的总上机时间16学时,还需要同学花费相当的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实验。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所有的实验作业。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时间多少,自主进行文献的进一步检索。 3)课内实验原则上要在实验室内进行。 4)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条例和安全规范,进行安全操作。 四、设备与器材配置 联网的微机一台。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不安排专门考试,课程实验成绩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交流等情况评定。总分为100分,具体分配如下:(1)任务完成情况:60分;(3)学习态度:20分;(4)交流等的表现:20分。 最终每位学生的课程实验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张厚生主编。信息检索。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教材) [2]叶继元编著。信息检索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焦玉英编著。信息检索进展。科学出版社,2003 [4]王晓玲等编著。网络时代的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是关于如何查寻和获取医学文献以及其它医学知识、信息的工具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一门科学方法课。它是为了适应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也是在人类迈入知识经济新时代中生存和发展必需的一门知识。国家教委明确指出该课“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文献、情报检索,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门科学方法课”。在当今信息时代里,信息检索已成为新世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营养,医学影像,预防医学,药学专业专升本。 二、总体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使夜大学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检索方法,通过大量的光盘型和网络型医学数据库的介绍及实际操作,达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 本大纲根据高等医学院校新世纪教材(科学版)《医学文献检索》张文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版。 主要参考: 1.《医学文献检索》朱象喜等主编,杭州出版社,1997版 2.《医学信息检索课程》董建成等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3.《医学文献检索习题汇编》崔竹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三、时数分配

第一章文献概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情报、信息、文献等的基本概念和医学文献的类型,提高情报意识。掌握文献检索的原理、检索语言和文献检索的步骤、方法、途径等。了解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及著录格式。了解主题检索语言在医学文献检索中的作用与地位。了解医学文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 一、概述 1、情报、信息、文献等的基本概念。情报意识的重要性。 2、医学文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医学文献的类型:按载体形式、按内容形式、按出版形式。 二、医学文献检索 1、文献检索、医学文献检索等的概念。文献检索的类型。 2、文献检索的原理、文献的存储过程和检索过程。检索语言。主题词检索与关键词检索的利弊。主题词检索的重要性。 3、检索工具的形式。检索工具的类型。 4、文献检索的步骤、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 考核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和医学文献的类型 二、文献检索的原理、检索语言、检索类型 三、检索工具的类型 四、文献检索的步骤、方法、途径等 考核要求 一、基本概念和医学文献的类型 1、掌握:(1)信息、情报、文献、情报意识、特种文献等概念;(2)文献按内容形式划分的类型 2、熟悉:文献按载体形式和出版形式划分的类型 二、文献检索的原理、检索语言、检索类型 1、掌握:(1)文献检索的存储过程和检索过程;(2)检索语言和检索类型 2、熟悉:文献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 三、检索工具的著录类型 1、掌握:检索工具的著录类型 2、了解:检索工具的出版类型和内容结构 四、文献检索的步骤、方法、途径等 1、掌握:(1)文献检索的步骤、方法、途径;(2)核心期刊的概念 2、了解:主题词和关键词的区别及用法 第二章手工检索工具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手工检索工具的概况、索引体系和检索途径,熟悉参考工具书的概念、特点,了解医学参考工具书举要等。

信息检索 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教学目标: 《信息检索》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关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讲授、讨论和上机实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利用图书馆拥有的资源和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信息资源有良好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二、课程内容 围绕信息素质标准的要求,本课程的内容包含四个层次: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十二个知识模块: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源,搜索引擎,电子图书检索,期刊数据库检索,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案例分析,引文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数据与事实检索,学习、考试、留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与商业性信息检索与利用,学术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1章信息意识与信息素质培养 1.1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2文献的类型 1.3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意义

1.4 信息素质培养 第2章信息源 2.1信息源分类 2.2图书馆 2.3网络信息源 2.4开放存取 2.5信息源使用经验与技巧 第3章搜索引擎 3.1搜索引擎的原理与分类 3.2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3主要搜索引擎介绍 3.4学术搜索引擎介绍 第4章电子图书检索 4.1电子图书概述 4.2 中文电子图书 4.3外文电子图书 4.4其他常用电子图书简介 第5章期刊数据库检索 5.1常用中文期刊数据库 5.2常用外文期刊库数据库 5.3其他常用期刊数据库 第6章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利用6.1专利及专利信息检索的意义6.2专利信息的基本知识 6.3国内专利信息检索 6.4国外专利信息检索 6.5专利检索案例分析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科技文献检索 课程名称:The Search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课程编号:061960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学时:18学时 适用专业:冶金工程、金属材料、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金属材料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迅速检索所需的科技文献;了解科技文献的类型以及检索科技文献的途径,掌握手工及计算机检索冶金工程、金属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及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标准、专利、手册及论文、科技报告、科技会议、学位论文、图书等文献的途径与方法,快速获取所需科技文献。 二、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课时分配 1. 科技文献检索概要(建议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技文献的概念,熟悉科技文献的特点,掌握科技文献的出版类型和与本学科相关的常用、知名科技文献。 教学内容:科技文献的概念;科技文献检索的重要意义;科技文献的载体形态;科技文献的加工层次;科技文献的出版类型和特点;与本学科相关的常用、知名科技文献。 重点难点:科技文献的出版类型和特点。 2. 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建议学时数:4学时) 目的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的概念及形成过程,熟悉检索工具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几种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教学内容: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的概念及形成过程;检索工具的结构和类型;目录型检索工具;题录型检索工具;文摘型检索工具;索引型检索工具;文献型数据库。 重点难点: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使用。 3. 科技文献检索技巧(建议学时数:3学时)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 学时范围:18 实验学时:10 总学分: 课程性质:是培养学生信息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 先修课程:《科学利用图书馆》公选课 适用专业(方向):学院各专业 责任单位:图书馆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性质:《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地位:该课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重要作用。 任务: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文献信息源的情况及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印刷型文献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熟知国内外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化检索系统,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信息,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该课程在技能上的目标: 1.掌握信息资源检索的手段、类型及原理。 2.掌握文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 3.熟知国内外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化检索系统,掌握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和技术。 4.了解各种电子书及中外文网络数据库资源,掌握各种电子书及网络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 5.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或计算机数据库,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或数据库完成检索课题。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1部分文献信息检索概论

(1)主要教学内容: 1)信息与信息检索的概念; 2)信息检索的变革与意义; 3)信息检索手段; 4)信息检索类型; 5)信息检索系统及原理。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及与信息有关的几个概念,了解信息检索的变革;掌握信息检索手段、类型、原理。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信息检索手段、类型、原理。 第2部分信息资源的概念、特性及类型 (1)主要教学内容: 1)信息资源的概念; 2)信息资源的特性; 3)信息资源的类型。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特性;掌握信息资源的类型和每种信息资源的特点。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3部分信息检索语言 (1)主要教学内容: 1)文献信息检索语言的定义、作用及类型; 2)分类语言,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例进行介绍。 3)主题语言;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 1)知识点:了解文献信息检索语言的定义、作用及类型,掌握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体系、结构与标记符号,了解主题语言。 2)能力点:能够通过分类号检索图书。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