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速联云盘另存路径显示服务器磁盘解决方法

异速联云盘另存路径显示服务器磁盘解决方法

异速联云盘另存路径显示服务器磁盘解决方法
异速联云盘另存路径显示服务器磁盘解决方法

问题:异速联6.2.3.0或者6.2.4.0版本,安装在win2003服务器上,客户端打开程序选择导出路径或者另存为路径时,会直接显示服务器上磁盘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被删除或者更改。

解决方法:异速联服务器打开注册表,修改异速联项中的DisableConditionalDriverMap 的值为1 。客户端重新登录即可。

附:异速联服务器端注册表位置:

32位系统位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gnway\esoonlink\Server

64位系统位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Wow6432Node\gnway\esoonlink\Server

RAID5磁盘阵列数据存储内幕

RAID5磁盘阵列数据存储内幕 By lixiangjing on 26 9月2012 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它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硬盘的利用率为n-1。如果挂掉两个盘,数据就玩完了。 从数学角度说,每个磁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约为50万至150万小时(也就是每50~150年发生一次硬盘损坏)。实际往往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情况,在大多数散热和机械条件下,都会造成硬盘正常工作的时间大幅减少。考虑到每个磁盘的寿命不同,阵列中的任何磁盘都可能出现问题,从统计学角度说,阵列中N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机率比单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机率要大N倍。结合上述因素,如果阵列中的磁盘数量合理,且这些磁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较短,那么在磁盘阵列的预期使用寿命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发生磁盘故障(比方说每几个月或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故障)。 两块磁盘同时损坏的几率有多大呢(同时就是指一块磁盘尚未完全修复时另一块磁盘也坏掉了)?如果说RAID 5 阵列的MTBF相当于MTBF^2,那么这种几率为每隔10^15个小时发生一次(也就是1万多年才出现一次),因此不管工作条件如何,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是极低的。从数学理论角度来说,是有这种概率,但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并不用考虑这一问题。不过有时却是会发生两块磁盘同时损坏的情况,我们不能完全忽略这种可能性,实际两块磁盘同时损坏的原因与MTBF 基本没有任何关系。

对这种情况来说,这里首先要引入一个一般人不常接触到的概念:BER硬盘误码率,英文是BER(Bit Error Rate),是描述硬盘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衡量硬盘出错可靠性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代表你写入硬盘的数据,在读取时遇到不可修复的读错误的概率。从统计角度来说也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是指读取多少位后会出现一次读取错误。 对于不同类型的硬盘(以前企业级、服务器、数据中心级硬盘用SCSI/光纤,商用、民用级别是IDE;现在对应的则是SAS/SATA;他们的MRBF(平均无故障时间)是接近的,但是BER便宜的SATA硬盘要比昂贵的SCSI硬盘的误码率(BER)要高得多。 也就是说,出现某个sector无法读取的情况,SATA要比SCSI严重得多。具体区别在固件上:遇到读取不过去,或者写入不过去的坏道时,家用硬盘会花费1分钟以上的时间去尝试纠正错误,纠正不了就直接用备用扇区代替,这个时间超过阵列控制器能容忍的限度,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掉盘;企业级的磁盘会把这项工作放在后台进行,不需要停顿1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而不影响阵列运行。在BER硬盘误码率上没有任何区别。 一个1TB的硬盘,通常你无法读取所有sector的概率达到了56%,因此你用便宜的大容量SATA盘,在出现硬盘故障的情况下重建RAID的希望是:无法实现。用1TB的SATA硬盘做RAID5的话,当你遇到一个硬盘失效的情况,几乎剩下的两个以上硬盘(RAID5最少组合是3个)铁定会遇到一个硬盘读取错误,从而重建失败。所以,以前小硬盘做RAID5,基本很少遇到同时挂掉两个盘的情况;现在硬盘大了,出问题的概率也越来越大了。

我的移动硬盘坏了怎样恢复数据

我的移动硬盘坏了怎样恢复数据 移动硬盘不小心摔坏了。外表是没什么破裂,但是重新插上电脑后,没有显示有硬件,我的电脑里也找不到任何东西。里面有很多重要资料啊。电脑能识别硬盘,并能读出根目录,也可以拷贝根目录的文件,但是不能打开文件夹,用资源管理器打开文件夹时,显示“由于I/O 设备错误,无法运行此项请求”的错误,一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很多的数据资料,和临时工作,平时都在移动硬盘里做的,有四十多个G的。昨天下午正常打开工作文档,突然提示无法打开。移动硬盘变成了raw格式,原先设定的磁盘卷标也无影无踪,可用空间和剩余空间都成了0字节,打开硬盘提示要进行格式化。近期的临时工作都在,绝对不能做格式化。 40多个G的文件,两分钟不到,修复完成。打开我的电脑,再次看到了熟悉的硬盘卷标名,双击打开,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开心很多的问题,到了关键时候,还是老的好使遇到过这种情况,千万不要选择格式化该分区,因为这时分区中的数据并没有被清除,只是暂时不能访问。既然是分区格式问题,那我们就用分区修复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无敌数据恢复软件就能够让分区格式恢复为正常的FAT32,并且数据也能够正常的存取。 经过各项评测,我们特别向大家推荐一款安全易用、功能强大的数据恢复软件----硬盘数据恢复软件(全能文件恢复软件)。可以让大家轻松数据恢复。 硬盘数据恢复软件(全能文件恢复软件)有以下显著特点: 安全:目前恢复软件良莠不齐,往往因为自己的操作不当,或者使用软件不当,对数据造成二次破坏,影响恢复效果。此软件用只读的模式来扫描数据,在内存中组建出原来的目录文件名结构,不会破坏源盘内容. 易用:软件采用向导式的操作界面,很容易就上手,普通用户也能做到专业级的数据恢复效果。只需经过选择模式、扫描数据、预览恢复简单三步,数据轻松恢复! 第一步选择模式第二步扫描数据第三步预览恢复 人性化:此软件提供了预览文件功能和恢复小文件功能。恢复以前就可以直接预览里面的图片、表格、word等文档。所见即所得,可以避免很多恢复软件找到文件,但是恢复出来以后打开乱码等情况。 数据恢复软件更是一款恢复能力非常全面的硬盘文件恢复软件,支持普通硬盘、移动硬盘、SD卡、U盘、内存卡等数据恢复,能扫描出被误删除、误格式化、重新分区、分区表损坏、一键Ghost重新分区、分区变成RAW类型、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杀毒、卸载软件、ChkDsk 磁盘检查等情况下丢失的数据文件。支持原目录文件结构名字的恢复,完美支持中文长文件名的恢复。支持Windows常用的NTFS/FAT32/FAT/exFAT等盘符类型,支持Word/Excel/PowerPoint/DWG/CDR/PSD/JPG/A VI/MPG/MP4/3GP/RMVB/PDF/WA V/ZIP/RAR 等多种文件的恢复。

服务器之磁盘阵列RAID——配置方法(图解)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RAID) ● 硬件RAID (硬件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 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 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基本的RAID介绍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下面将各个级别的RAID介绍如下。 RAID0 条带化(Stripe)存储。理论上说,有N个磁盘组成的RAID0是单个磁盘读写速度的N 倍。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 RAID1 镜象(Mirror)存储。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2 海明码(Hamming Code)校验条带存储。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使用称为海明码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3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共享校验盘,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字节。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4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共享校验盘,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块。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5

移动硬盘知识

移动硬盘使用中的问题 1、移动硬盘盒和硬盘连接,首先请将硬盘的跳线方式设置在主盘的位置,跳线方法可以参见硬盘图例。连接方式先连接外接电源,硬盘正常工作转动后连接USB数据线。如在USB2.0接口无法识别,USB1.1接口可以正常使用,可以安装主板自带的USB2.0的驱动程序。 2、USB移动硬盘在连接到电脑之后,系统没有弹出“发现USB设备”的提示。在BIOS中没有为USB接口分配中断号,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地识别和管理USB设备。重新启动电脑,进入BIOS设置窗口,在“PNP/PCI CONFIGURA TION”中将“Assign IRQ For USB”一项设置为“Enable”,这样系统就可以给USB端口分配可用的中断地址。 3、移动硬盘建议在电脑的后置主板的USB接口连接,移动硬盘在电脑前置USB 接口连接,而前置USB接口一般采用延长线连接,把板载的USB接口引到计算机外壳前端,所以增大的电源的消耗,使硬盘无法正常工作,系统无法正常检测出正确名称设备或只检测出移动硬盘盒的设备,自然无法选择安装驱动程序,有可能无法识别。应将USB传输线连接到计算机后面的USB接口上,同时使用PS/2辅助供电电源线,连接在电脑的键盘或鼠标接口上,进行测试。连接PS/2接口需要在关机的状态下连接,电脑启动后连接USB接口。 注:因计算机BIOS版本不同,具体设置请参阅计算机所附带的主板说明书。4、假如你是在nForce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 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 5、在WIN98/ME下用FDISK格式化时不能正确识别移动硬盘的容量,在 WIN2000/XP下不能把硬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的文件系统。 先到设备管理器中“磁盘驱动器”下找到移动硬盘,将其“属性可删除”选项改为不选中状态,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我们的驱动程序在安装时默认是不选中状态,但如果使用过其它USB设备则有可能已将这个选项改为选中状态。因为2000,XP操作系统不支持大于30G的FAT32的格式化,所以如果想对其格式化,可以到98系统对其格式化或利用PQ等软件。98系统不支持大容量硬盘的分区,所以您也要到WIN2000或XP下对其进行分区。 6、接入移动硬盘后,计算机没有反应。 如按正常操作连接上USB硬盘后,计算机中不显示该移动硬盘。应检查“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中是否有“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这一项,如果没有该项,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在启动时按住Del键,进入CMOS设置中,在“CHIPSET FEATURES SETUP”或“INTEGRATED PERIPHERALS”中将“USB Control”设置为“Enabled”,保存并启动计算机。 注:因计算机BIOS版本不同,具体设置请参阅计算机所附带的主板说明书。7、移动硬盘在win98/win me下,驱动安装正确,但没有盘符现象的解决方法。请确认在“设备管理器”中USB移动硬盘此项设备工作正常。如果正常,进入“设备管理器”里的“磁盘驱动器”,选中移动硬盘,单击“属性”,将“设置”中“可删除”选项打勾,重新启动计算机。 8、启动计算机前接入移动硬盘,在计算机会出现双倍的盘符,内容相同或无法访问。

磁盘阵列和网络附加存储和存储区域网络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1、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目前WINDOWS NT 和NET 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 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 2、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一般是Intel的I960芯片,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问:我要为单位的电脑安装RAID,打算加一块RAID卡,请问安装上要注意哪些问题?硬盘容量应如何选择?RAID一旦损坏了怎么办? 答:RAID卡是即插即用的,一般来说安装好后,按CTRL+H即可进入设置菜单,在这里你可以设定磁盘阵列的模式,两个硬盘可以选择条带模式(RAID 0)和镜像模式(RAID 1)。选用RAID 1的话要进行同步化操作。另外注意在CMOS中IDE设备都设置为none,或将SCSI设备设为优选启动设备,就可以让系统从RAID卡引导了。在硬盘容量的选择上,建议你最好使同样容量的硬盘。倘若磁盘容量大小不等,那么整个阵列的容量要由该阵列中最小容量的硬盘决定,两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中,总容量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的两倍。而在RAID 1阵列中,阵列的总容量就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但是JBOD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容量的硬盘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单盘。 一旦确认是因为硬盘问题导致的RAID损坏,对于RAID 1和RAID 0+1,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硬盘,数据将自动恢复(除非所有硬盘全部损坏),而对于RAID 0和JBOD,只要一个硬盘损坏,就必须先删除原有的RAID级别,再进行RAID创建,所有数据将全部丢失,因此对RAID 0和JBOD,请务必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磁盘阵列(Disk Array)原理 1.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 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 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 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 cache 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 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 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 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 tasking envio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 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 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这种方 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 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 关磁盘一起动作,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磁盘阵列所利用 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 的问题。

移动硬盘数据恢复方法(入门教程)

移动硬盘数据恢复方法(入门教程) 一个完整硬盘的数据应该包括五部分:MBR,DBR,FAT,DIR区和DATA区。其中只有主引导扇区是唯一的,其它的随你的分区数的增加而增加。 1、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 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 至于分区表,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本扇区的最末端。 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例如DOS 的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是不尽相同。 如果你有这个意向也可以自己去编写一个,只要它能完成前述的任务即可,这也是为什么能实现多系统启动的原因(说句题外话:正因为这个主引导记录容易编写,所以才出现了很多的引导区病毒)。 2、操作系统引导扇区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这是对于DOS来说的,对于那些以多重引导方式启动的系统则位于相应的主分区/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操作系统的类别而有所不同。 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于是,就把第一个文件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予该文件。 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之为簇)的大小等重要参数。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例如DOS 的https://www.doczj.com/doc/895248526.html,)。 3、文件分配表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的大小及

HP服务器及磁盘阵列资料讲解

HP服务器及磁盘阵列 一、服务器 型号配置单价数量总价 DL360 G6 (2) Intel? Xeon? Processor X5550 (2.66 GHz, 8MB L3 Cache, 95 Watts, DDR3-1333, HT Turbo 2/2/3/3) 8MB 三级高速缓存 12GB (6 x 2GB) DDR3 Register (RDIMM),最大18个DIMM 插槽, 144GB寄存式内存 带有TCP/IP 卸载引擎的HP NC382i 双端口多功能千兆服务器适配器 惠普智能阵列P410i/512M内存控制器, 无标配硬盘 8 个SFF SAS 热插拔硬盘托架 2 个PCI-Express 扩展插槽:(1) 个全长 全高插槽;(1) 个半高插槽 2个460 瓦热插拔冗余电源 键盘: 1 个;鼠标接口: 1 个;串行 端口:1 个;视频端口:1 个;RJ-45 网 络接口:2 个;iLO 2 远程管理端口:1 个;SD 插槽:1 个;USB 2.0 端口:共 4 个(2 个背面、1 个正面、1 个内置), 1U机架式 39800 1 39800 DVD HP DL360G6 12.7mm SATA DVD Kit (360G6Option) 600 1 600 硬盘146GB 10K SAS 2.5"热插拔硬盘1750 2 3500 内存HP 4GB 2Rx4 PC3-10600R-9 Kit(G6 Option) 1400 1 1400 双CPU 16G内存2*146GB DVD 双电合计45300 DL380 G6 (2) Intel? Xeon? Processor X5560 (2.80 GHz, 8MB L3 Cache, 95W, DDR3-1333, HT, Turbo 2/2/3/3) 12GB (6 x 2 GB) PC3-10600R寄存式 DDR3-1333内存 带有 TCP/IP 卸载引擎的 HP NC382i 双端口多功能千兆服务器适配器(共 4 45800 1 45800

异速联使用手册

异速联2014 标准版 用户使用手册 2014 年6 月15 日 北京金万维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部 目录 第一章系统简介................................................................................................................................................. - 3 - 1. 1 关于E-SoonLink 系统......................................................................................................................... - 3 - E-SoonLink 网络拓扑图........................................................................................................................ - 4 - E-SoonLink 新功能简介........................................................................................................................ - 5 - 第二章系统快速安装与使用............................................................................................................................. - 6 - 2. 1 系统要求............................................................................................................................................... - 6 - 系统快速安装........................................................................................................................................ - 6 - 服务端的安装............................................................................................................................ - 6 - 客户端的安装说明................................................................................................................. - 17 - 第三章系统安装详细配置说明....................................................................................................................... - 21 - 后台管理程序登陆.............................................................................................................................. - 21 - 用户管理................................................................................................................................. - 22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

没有做过亲手raid的朋友,这里有一篇受益匪浅的实战全程图解教程!不妨一看! 其实在论坛中,提到有关磁盘阵列配置的网友远不止上面这一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1常见存储类型 对于企业存储设备而言,根据其实现方式主要划分为DAS、SAN和NAS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区别见图2) 图1三种存储技术比较 1.1DAS DAS(DirectAttachSTorage):是直接连接于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每一台主机服务器有独立的储存设备,每台主机服务器的储存设备无法互通,需要跨主机存取资料时,必须经过相对复杂的设定,若主机服务器分属不同的操作系统,要存取彼此的资料,更是复杂,有些系统甚至不能存取。通常用在单一网络环境下且数据交换量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一种应用较为早的技术实现。 1.2SAN SAN(StorageAreaNetwork):是一种用高速(光纤)网络联接专业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此系统会位于主机群的后端,它使用高速I/O联结方式,如SCSI,ESCON及Fibre-Channels。一般而言,SAN应用在对网络速度要求高、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数据共享的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环境中,特点是代价高,性能好。例如电信、银行的大数据量关键应用。 1.3NAS 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是一套网络储存设备,通常是直接连在网络上并提供资料存取服务,一套NAS储存设备就如同一个提供数据文件服务的系统,特点是性价比高。例如教育、政府、企业等数据存储应用。2三种技术比较 以下,通过表格的方式对于三种存储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表格1三种技术的比较 录像存储 录像存储是指将监控图像录制下来,并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并可在以后随时被读出回放。

磁盘阵列与DVR的对比

磁盘阵列与DVR的对比 视频监控存储特点 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具有监控点多,摄像头数量多,监控时间长,采集数据的时间往往长达一周或数周。因此应用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存储设备在数据读写方式上具有与其它类型系统不同的特点,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码器或采集服务器以流方式写入数据,实时存储监控点的实时图像和画面,存储的文件类型为流媒体文件,因此检索服务器也会以流方式来读取已存储的视频文件。 2)数据读写操作的持续时间长。由于摄像头一般都是7*24 小时工作的,即使采集后视频数据采用分段保存,写入操作的持续也有可能长达2-6 个小时,后期回放时也需要相同的时间。为了保证视频采集过程中和回放过程不会发生丢帧现象,存储系统系统中有必须要有足够的带宽。 3)除了数据读写时间长外,由于视频采集过程中,视频文件格式一般都不会发生变化,且码率保持恒定,因此视频监控系统的读写操作还具有码率恒定,也就是带宽恒定的特点。 4)视频监控系统存储的读写方式与数据库系统存储和文件服务器存储采用的小数据块读写或文件传输读写方式与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视频监控系统不能采用PC系统等常用的存储设备。 5)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具有摄像头数量多,视频图像存储时间长,存储容量大等特点,因此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必须支持大容量,且容量具有高扩展性,满足长时间大容量视频图像存储的需求。 近年来存储技术高速发展,存储设备价格不断下降,专业存储系统具备了在视频监控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但是在视频监控行业,是否需要应用SAN 和IP

SAN来解决视频存储资源的共享问题,以及行业用户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应用这些技术,存在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 宽带的普及,带宽成本的急剧下降,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摄像机数量急剧增加,海量的录像资料要求存储和共享。 仅应用DVR存储方式存在数据安全缺陷,容量小扩展性差,无法集中统一管理等缺点,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近年来存储技术高速发展,存储设备价格不断下降,专业存储磁盘阵列系统具备了在视频监控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 专业存储系统完全满足网络视频监控大容量、安全可靠、易管理的存储需求。 并可根据用户网络视频监控规模及管理需求的特点定制出DAS/IP SAN /SAN 等不同特点的存储应用模式 1监控存储需求分析 视频监控对存储需求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对存储的容量需求弹性比较大,存储容量的多少随着画面质量的提高、画面尺寸的增大、视频线路的增加都会成倍的增加容量需求。 2. 对存储的性能要求需要能够满足长时间的连续数据读写,数据流量大。 3. 随着国家重点安防项目3111工程的实施,数据保存周期越来越长,一般的监控场所数据保存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需要海量存储空间满足需求。 要为视频监控方案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首先就要估算存储容量需求。那么根据现在主流的压缩方式来计算如下:

移动硬盘与机械硬盘有什么区别

移动硬盘与机械硬盘有什么区别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移动硬盘与机械硬盘有什么区别的内容,欢迎阅读! 移动硬盘与机械硬盘有什么区别? 装在移动硬盘盒里的机械硬盘,就叫做移动硬盘。 装在笔记本电脑里的机械硬盘,就叫做笔记本硬盘。 装在台式机机箱里的机械硬盘,就叫做台式机硬盘。 与机械硬盘对应的,是固态硬盘。固态硬盘也可以装在移动硬盘盒里,做成固态的移动硬盘。但移动硬盘盒因为技术上的限制,传输速度不高,严重影响固态硬盘的性能发挥,所以一般没有人会这么做。 固态硬盘都是直接装在电脑里。笔记本用的通常是mSATA

接口的固态硬盘,台式机用的通常是SATA 接口的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HDD):就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目前我们电脑中一般来说都是机械硬盘,而且有个特点是容量很大,价位却比较便宜。 性能上:1.机械硬盘的防震抗摔性较差,受到较强的撞击,数据可能会消失,甚至硬盘损坏。 2.数据存储速度上,机械硬盘比移动硬盘快一些。但是远远比不上固态硬盘。 3.使用寿命上,机械硬盘的寿命会长于移动硬盘。 这个是机械硬盘的图例。 这个是我刚刚截图下来的希捷机械硬盘,这个价位有

1000GB确实够低了。。希捷的硬盘还是不错的~ 移动硬盘(MHD):顾名思义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计算机之间交换大容量数据,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因为采用硬盘为存储介质,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截至2009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动硬盘的读取速度约为15-25MB/s,写入速度约为8-15MB/s。 移动硬盘特点:1.容量大2.体积小3.速度较快4.使用方便,就像一个超级U盘5.携带方便 这是移动硬盘图例 看了移动硬盘与机械硬盘有什么区别文章内容的人还看:

DELL,服务器,RAID5,磁盘阵列,配置图解

DELL服务器RAID5磁盘阵列配置图解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 RAID) ● 硬件RAID (硬件 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

金万维异速联服务器配置说明

金万维异速联服务器配置说明 一、安装 系统要求 (1) 服务器 硬件:PIII 800M / 512M / 20G 以上 操作系统:Win XP、Win2000 Server、Win2003 server、Win2008 server 等 (2) 客户端 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 全系列等多种客户端操作系统 浏览器:IE 5.0 以上或firefox等多种浏览器 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 平台6.0 及以上版本 (3) 网络 协议:TCP/IP、SSL、HTTP/HTTPS 接入方式:拨号、DSL、Cable Modem、LAN、GPRS、Wi-Fi、卫星 手机网络:CDMA 1X/GPRS/EDGE/TD-SCDMA/CDMA2000/WiFi 最低带宽:每一个客户端3KBps 服务器端 服务端的安装 (1) 双击金万维异速联安装图标。 (2) 安装程序后,选择你想要的语言,在这里我们选择“简体中文”,然后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3) 来到“安装向导”界面,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4.1) 安装选择有两种,第一种典型安装是将文件放在程序默认的目录底下,一般默认的路径是 C:\Program Files\E-SoonLink Server,我们在这里选择典型安装,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4.2)第二种是自定义安装,你可以选择虚拟打印驱动,一般选择“打印驱动1”,这是默认选项(注:在 客户端下载异速联驱动时,请将打印驱动选择为与服务器端一致。),点击“下一步”,来到自定义安装目录,你可以 点击“浏览”选择异速联的存放地址,然后点击“安装”,如下图:

磁盘阵列详解

磁盘阵列详解 RAID:是一种将多块磁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能够在硬盘故障时提供数据保护的技术. RAID分级取决于三个因素: 分条Striping: 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物理硬盘上,使读写数据时可以同时访问多块硬盘! 数据镜像Mirroring: 将同一数据写在两块不同硬盘上,从而产生该数据两个副本! 奇偶校验Parity (Error Correction ): 通过数学方法而不是单纯重复写同样数据来实现数据保护. 注:独立磁盘奇偶校验:校验信息单独存在磁盘上,一旦出现磁盘损坏,用校验值减去其它磁盘上对应位臵的值,就能找回数据! RAID 0 单纯依靠分条提高I/O性能,无数据保护! 适用:I/O量大但不需要数据保护的应用 e.g.图像处理! RAID 1 通过数据镜像提升容错性!同一数据写在不同硬盘上!可以承受一块甚至几块硬盘同时坏掉,但不优化读取性能! 适用:数据安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应用 e.g. 人事会计系统! RAID 2 带海明码的RAID! RAID 3 通过分条提高性能,利用奇偶校验提升容错性。在存储普通的信息的硬盘以外,用一块专门的硬盘存储校验信息! RAID 4 通过分条提高性能,利用奇偶校验提升容错性!在存储普通的信息的硬盘以外,用一块专门的硬盘存储校验信息。但允许某一数据单元(block)可以从单块磁盘中读写,而无需访问整个条带,所以数据读取的速度高! RAID 5 通过分条提高性能,利用奇偶校验提升容错性。允许某一数据单元(block)可以从单块磁盘中读写,而无需访问整个条带。校验信息分布在所有磁盘上!比RAID4写性能好,容易恢复!

RAID 6 基本与RAID5一样,但引入第二校验元素应对两块磁盘同时失效的情况。写代价也因此比RAID5高,恢复也比RAID5耗时长! RAID 1+0分条的镜像 数据先被镜像,再分条,数据恢复简单,迅速。 RAID 0+1镜像的分条 数据先被分条,再镜像,一旦一块硬盘坏掉,级数下降成RAID0,恢复起来较RAID1+0麻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