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

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快的音乐。

五、作业的欣赏。

(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2)将最有意思的作业在橱窗中展示,互相学习。

第2课三百六十行(二)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三百六十行(二)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评价。

教后小记;

第3课能干的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的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3.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各种脚的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脚的特征,并能用绘画和泥塑的方法表现它们。

教学难点;

人的脚步是较难表现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视频,思考;你们能猜出它们是什么动物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播放一段踩在雪地上的猫和鸭的脚印的动画和活动情景。)

2.讨论交流,小结导入。

二新授指导。

(一)了解、学画动物的脚。

1.观察不同类型的动物的脚,总结类型。

2.巩固分类。

3.教师示范;用概括和简化的方法来画一画动物的脚。

(1)爪形——鸭子的脚(在黑板上示范)

第一步;画出一个爪形脚脚趾的分布走向和大概的长短,(先猜后出示图片)

第二步;把脚趾画完整,注意每一根脚趾的起伏,然后画出鸭蹼。

第三步;画出鸭子脚上的花纹

第四步;涂色(课件出示最后的完成图)

(2)指导学画其它动物的脚。如掌形脚;豹子的脚(课件出示步骤讲解)

4.讲故事懂道理。

根据画面内容,说说两个小动物之间的联系和给我们的启示。

(二)了解、学画人类的脚。

1.讨论交流;人的脚有什么用?人的脚和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

人的脚和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游戏;用脚拿笔写字。

4.教学画脚。

(1)脚的大致外形,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2)比例相对准确。

(3)线条大胆,流畅。

5.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

三、本课小结提示;多观察,多画速写。

四、作业。

独立创作;xx的脚。

第4课漂亮的鞋(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鞋的各部位特征进行联想并通过模仿图纸设计,构思并制作心目中新奇、漂亮或者功能独特的鞋。

2.通过联想和互助合作,尝试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制作立体的、独特的漂亮的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对鞋的联想和创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感受自己的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鞋、示范制作用品用具等。

准备;各种鞋、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鞋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

临摹鞋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些鞋的图片,你能联系自己的鞋说一说鞋有什么作用吗?

二、教学新课。

1.欣赏分析。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

2.讨论交流。

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鞋的样式,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3.分析表现。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鞋的造型,了解它的功能以及装饰的特点,

分析不同鞋的共同的特点及不同的设计风格。

4.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三、作品展评。

采用自评、互评、点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评。

第5课漂亮的鞋(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美、观察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法写生鞋或记忆画鞋,提高表现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和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鞋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

临摹鞋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教学过程;

一、经验回顾,导入课题

1. 回忆上节课知识点。

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授,设计创作

1. 学画设计草图。

(1)引导学生关注设计图纸。

(2)让学生欣赏PPT展示的设计师的鞋样图片。

(可以先夸张鞋子的某一部位,然后进行联想,最后添加)

(3)看鞋样图,引发学生对鞋样的直观认识。

(4)学生画设计草图,老师也一起画,虎头鞋样。

(5)相互交流,欣赏草图。

2. 分析制作材料,根据肌理特征来选择。

3. 解决制作技巧问题。

回顾制作技法,重点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法问题。

4. 示范制作虎头鞋。

三、学生操作。

四、评价小结

1. 展示作品。

2. 学生评价。

五、拓展活动。

1. PPT图片欣赏。

2. 欣赏鞋的制作过程视频。

六、作业。

1. 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鞋;

2. 要能根据材料的不同肌理特征和色彩效果进行制作;

3. 制作的鞋要具有独特的功能或者漂亮的色彩或新奇有趣的外形。

第6课向动物朋友学习

教学目标;

1.接触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人类向动物学习的发明创造。

2.以人类向动物学习为题材,大胆想象,创作有趣而奇特的画面。

3.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究它们,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科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对仿生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观察、认识和利用动物的习性及特殊能力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用绘画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画面表现的动物和受到启发联想、设计的形象之间的联系要合理、贴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飞鹰和滑翔机的图片,请学生寻找两者有哪些地方相似。

2.引出“仿生学”一词,让学生自己来给它下一个“定义”。

二、教学新授;

(一)理解基本常识。

1.打开书本,看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各种发明创造的启示来源。

2.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其了解的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

3.分组讨论未来人类所要解决的诸如交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把问题板放到讲台上供各小组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

5.各小组可提出异议、方案进行答辩。

(二)学习创作。

1.作业画法提示;

(1)淡彩法;可用铅笔、水彩笔描绘。

(2)综合法;也可用蜡笔、彩色铅笔结合水彩、水粉颜料进行作业。

(3)还可以用综合法,即把绘画和各种废旧材料粘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业。

2.每位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发明方案画出来。

3.作业展示评价;

(1)能否为讨论提供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

(2)是否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

(3)小组合作是否能集思广益,完成作业。

(4)画面表示的动物和发明设计的形象是否有关系?

(5)画画是否新奇、有趣?

(6)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和同学分别授予“发明奖”和“小小设计奖”。

(三)作品欣赏。

据说古人钻木取火,是受啄木鸟啄出火启示,人类向青蛙学游泳,向鸟儿学习飞翔,向螳螂学做锯子……还能模仿动物发明什么?

三、本课小结;

播放以仿生学为资料的录像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四、作业要求;

1.以人类向动物学习为题材,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创作一幅画。

2.既可以画已有的发明创造也可以画自己想象的发明创造。

五、课后拓展;可以到网上搜索更多的仿生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外园林艺术的美。

2.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园林的形式特点,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园林艺术,培养创造美的人居环境的意识及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体会中外园林建造审美观和设计手法的异同,了解中外园林的外观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园林艺术对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二、新授理解。

(一)了解我国的园林。

1.观看短片(苏州园林),思考;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2.讨论交流;

(1)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2)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3)欣赏;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

(4)思考、讨论;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

(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3.引导小结;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4.园林的景的欣赏: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动观。

(二)欣赏、了解外国的园林特色。

三、作业设计要求;

1.通过欣赏和讨论,说说中外园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说说它们对美的不同追求。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应得到充分的珍视、保护和发扬。请说说你的看法。

3.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和园林农村,这是体现了当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谈谈各自对把园林艺术融入城市建设,使城市变得风景如画的观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水墨游戏的趣味,尝试对园林的水墨画法。

2.练习把园林写生稿提炼成意象集中的水墨画。

3.对水墨园林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在水墨游戏中尝试对园林的表现,理解“提炼”。

教学难点是;①村景写生时画面的组织;②水墨表现时意象的提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评铅笔写生作业一一园林[或校园一角]。

2.游览家乡的园林,谈谈你的感受。

二、新授教学。

1.尝试练习;

如果大家把各自的园林写生画用水墨表现会怎样呢?

(学生尝试水墨游戏,体现园林特点。)

2.示范提示;

充分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点、跛、檫,画出园林景物的丰富和美丽。

评述笔墨,落脚于提炼。

3.欣赏评析;

由学生水墨园林想起著名画家李町染的两幅画,出示对比图《皆趣园》。

先让学生自由评述两幅《谐趣园》,再引导学生欣赏,懂得提炼。

对景写生图显得细腻、真切;创作图气氛浓郁,更有水墨韵味。

4.创作表现;

运用提炼方法表现水墨园林,体验提炼乐趣。教师巡视辅导。

5.评析作业。

三、本课小结。

教学目标;

1.情意;欣赏中外园林,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园林的布局、结构和外貌特征。

2.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家乡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3.技能;了解制作立体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合理布局、美化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制作立体园林的相关技法,并学会选取和利用各种材料为自己的创作目标;服务,根据观察、写生和想像,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家乡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 师生拿出自己在园林游玩的照片共同欣赏,讲述照片的故事;

在哪里拍的?喜欢林中的什么?园林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欣赏一组园林的照片,学生比较园林的异同。

3. 学生分析寻找林中都有哪些元素,及他们的风格式样。

二、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设计要求;

(1)根据观察、写生和想像,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也可以吸取欧洲古典园林的样式,用各种材料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家乡造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以参考例图和中外园林的图片制作。

[2] 可以独立设计制作,也可以集体合作。

2. 学生设计制作。

三、赏析评价。

四、本课小结。

教后小记;

第10课头饰和帽子

教学目标;

1.情意;欣赏古今中外的头饰和帽子,让学生对服饰有所认识与了解,提高生活情趣。

2.认知;搜集、观察生活中的头饰和帽子,比较它们的风格。

3.技能;学会头饰和帽子设计创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头饰和帽子,感受它们的形式美感和装饰风格。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谜语切入。

2.欣赏同学带来的帽子和头饰。

3.用摸材质、看颜色、说外形等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帽子和头饰。

4.试着画一画自己带来的帽子和头饰。

5.教师进行讲解。

二、创作与表现。

1.欣赏影视剧、戏剧、少数民族中的帽子及头饰的形象,比较他们的风格。

2.了解帽子的结构;帽檐、帽身、帽带三个部分组成。

3.欣赏课本图片,说一说;你喜欢哪一顶?它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它由几个部分组成?

4.老师写生示范;

画一顶自己喜欢的宽边草帽,注意画出立体感觉,并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帽子的材质。

5.学生创作实践。

三、评价与反思。

1. 欣赏讨论中外各种有趣的帽子和头饰,说说它们美在哪里,所用的材料、形状和色彩

是怎样搭配的。

2. 画出最感兴趣的帽子和头饰,也可以将你设计的头饰和帽子画出来。

教后小记;

第11课迁想妙得

教学目标;

情意;培养学生对服饰文化认识和高格调的审美情趣。

认知;搜集、观察影视作品、服装设计展示以及各类图片,比较它们的风格。

技能;能够初步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立体制作的基本方法。根据观察、写生和想像,用各种材料做漂亮的头饰和帽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1.趣味改照片。

(1)出示90后照片的创意剪贴添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并感受其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2)让学生说说添加后的照片的感觉;(幽默、有个性)

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

二、新授指导。

(一)欣赏生活中的创意作品。(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1)生活用品的创意添画。(引导生说出——添加。)

(2)街头墙壁、地面的创意添画。

(渗透添加的用途;变丑为美。美术与生活的一种息息相关的联系。)

(二)与画家同题异构。

1. 请生拿出师发给大家图片进行联想并添画,使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片。

2. 每组推荐一个最佳创意作品,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师生互动交流。

3. 欣赏法国艺术家的“都市留白系列作品”。

(三)学习创作技巧。

1.探讨如何进行图片的再次创意。

(1)在原稿上直接添画或粘贴。(添加法)

(2)将所需形象逐一剪下,重新组合后再进行添画或剪贴。

2.出示几张图片,请生联想可以怎样添画?

3.学生尝试创作练习。

三、评价与反馈。

学生按照小组的创作主题进行展示,六名学生一张展板,由生自己进行一句话介绍,自己请同学点评,并给点评同学打分。

四、作业设计要求。

1. 学生尝试改画自己的照片。

2. 对指定的图片进行创意添画,使之成为一个有趣的画面。

第12课看新闻画新闻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画面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3.色彩配全了新闻的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谐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录象

教学过程;

一、看新闻,说新闻

1.观看新闻;新闻联播

2.说新闻

师;我们一年年更加懂事,越来越关注这个世界。讨论一下,近来的重大新闻。(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二、欣赏范画,以供欣赏

1.出示各种范画,以供欣赏

(1)《抗洪救灾》

(2)《买彩票》

(3)《冬季奥运会》

2.评论

(1)画面是否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2)色彩配合了新闻的内容。

(3)画面精彩。

三、学生作画

1.选一些重大新闻来表现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第13课成长变化(一)

教学目标;

情意;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的成长变化的关注,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感。

认知;通过对人外貌变化的观察,了解生命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技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以平面描绘或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成长变化的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用平面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变化。难点;在创作中学会合理选择并能综合利用材料。

1. 议论一下;人在成长过程中,相貌、身材、神态会发生哪些变化?

2. 画出或用其他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3. 既要注意各年龄段的外貌特征,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录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观察人的成长变化。

1.人由出生到年老的过程演示,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二、启发学生思维。

1.说一说儿时的模样。可参照儿时的照片,以及家人的描述。

2.画一画现在的自已。

3.想像一下自已未来的模样。

4.讨论;人在成长变化中,身材、相貌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欣赏范作。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以供欣赏

2.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创作的?用了哪些作画工具,用了哪些作画方法?

(1)适当地进行夸张,大胆想象

(2)多种材料的运用;

彩纸、水彩笔、蜡笔……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照片,以及想象,画出成长过程的系列图画。

五、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个别讲解自已的作品。

第14课成长变化(二)

教学目标;

1.情意;回忆自己的过去,认识现在的自己,想像自己的未来,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

艺术形式展示自己所憧憬的未来。

2.认知;认识到人在成长变化中各个年龄段的外貌变化特征,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

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

3.技能;用黏土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用黏土和泥工的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准备;电教、教具、学具准备;陶艺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陶艺。

2.赏析交流。

3.揭示新课。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

1.欣赏几组范作,讲解陶艺历史。

2.了解陶艺的制作工具;竹刀、拍子、修饰和塑削工具

3.了解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手捏法

三、学习用黏土创作。

1.明确创作内容;根据想像,用黏土表现自已的成长变化。

2.明确创作要求;

用黏土表现自已的过去、现在和想像中未来的模样,既要注意各年龄段外貌的变化,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注意点;制作时水分不可太多,以防开裂。)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

1.明确评析要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成长过程各个时段的特征,用黏土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变化。

2.作品展示,学生讲解自已的作品创意。

3.指导完善作品。

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江苏古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和艺术

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了解古代石刻艺术的选材、画石、雕刻的制作过程,并用黑水彩笔作画石练习。

产生对石刻作品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及特色,学习画石的方法

教学难点;画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块普通的石头,这块石头有生命吗你听过石头中有生命吗?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个答案肯定会“水落石出”。

二、自主学习。

1.简单介绍陵墓石刻;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把都城建立在南京。

2.学生欣赏。

(1)人;武将、文臣;你看武将和文臣从着装、动作、神态方面来分析有什么不同?(2)神兽;麒麟,辟邪。

神兽,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左边的一只叫麒麟,右边的一只叫辟邪。

麒麟是皇帝陵墓前的神兽,辟邪是王侯墓前的神兽。

石虎、石象;明朝的石虎少了些气势和动感,但多了几分温驯和可爱。

(3)神柱;

南朝陵墓神道石柱由柱头、柱身、柱座三部分构成。

南朝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呈圆形,碑身呈长方形,碑座龟趺形。

3.检查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

(1)右图中的石兽叫什么?

(2)石碑底下压着的是什么动物?

(3)下面哪种动物有翅膀?

(4)看了刚才的资料,你觉得石头中有生命吗?

4.讲评刚才的习题,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灵活讲解。

三、作业练习;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进行石头联想绘画创作。

1. 欣赏几幅石头联想绘画作品。

2. 教师示范;拿起一块石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进行因石想象?

(1)正、反看,倒、正看,斜、侧看,从各个角度对石头进行观察、想象,结合石头的形状、肌理、色彩和质地,找到最佳的绘画角度,最符合你的形象设计构思,才算找到最佳的点子。

(2)教师提示;可在石头上铅笔画出草图,选择一个满意的上色。先勾线再涂色,也可以先涂色再勾线,还可以直接涂色不勾线,都可以。

3. 学生练习;和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想象一下,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可以把你手中的石头变成什么呢?

四、作业展评,活动总结;

1.展示作品,学生点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2. 讨论交流;石头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第16课奇妙的图形

教学目标;1)了解奇怪的图形的特征2)学会设计奇怪的图形3)通过学习能创作一个独特的奇怪的图形4)设计的图形简练、幽默,使人一目了然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奇怪的图形。能设计一个独特的奇怪的图形

教学准备;范画、水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奇怪的图形,思考;你最欣赏哪个图形?为什么欣赏?

2.讨论交流,导入本课。

二、欣赏、讨论。

1.导入;奇怪的图形被广泛使用于广告、招贴和插图,针对具体的图形。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吗?

2.学生欣赏画作,思考问题。

(1)这些画奇在什么地方?(2)它的新意何在?(3)它的设计特点及作者思路的探讨。

3.学生交流,欣赏讨论。

三、实践练习,巡回指导。

1.要求;设计一小图形,要求简练、幽默。

2.提供一定的图形给学生参考,以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一部分作业。

四、赏析评价,完善作品。

1.评价建议;

(1)你觉得你的作品称得上是奇妙的图形吗?

(2)你的作品画得是否简练,构思是否巧妙?表现出新奇的创意了吗?

(3)你能否用简单的语言或文字来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五、拓展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一个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奇妙图形,也可以用奇妙的图形为自己或他人做名片。

要求;简练、巧妙。

1. 先构思画一些草图,和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2. 选自己满意的草图,加工成正式作品;

3. 可以画黑白稿,也可以用色彩来表现。

第17课画汗衫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绘画、拼贴、拼画等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设计活动,

体验再造过程。

2.运用视觉、听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教学难点;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观看教师事前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师生共同收集的汗衫。

2.说一说;如果让你选购一件汗衫,你准备选哪一件?为什么选购这件汗衫?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汗衫的基本特点。

1.出示汗衫样品,了解基本特点。

2.启发学生了解汗衫图案设计的立意。

(二)学习再造汗衫。

1.学习图案设计;

(1)非四边形。设计时要注意图形面积的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既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

(2)四边形的图案。

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显要的位置。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

[3]欣赏课本上的几幅作品,了解表现手法。

2. 学习再造汗衫。

设疑;要对旧汗衫进行装饰,你有几种方法?能说说吗?(学生说方法)

三、实践总结,课后延伸;

1.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2.每一片空白,都是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等同学们的能力再提高些的时候,还可以用刺绣、丙稀颜料画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花布装饰(展示衣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

第18课玩偶

教学目标;

情意;欣赏玩偶,感受它们的妙趣横生,体验玩偶带来的乐趣。

认知;学习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偶。

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象创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材料本身的形状、色彩和性质,根据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玩偶形象。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播放木偶剧。

2.讨论;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它的颜色和表情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

3.交流;学生说说看过以后的感受,谈谈自己以前看过的木偶剧

4.观看;教师带来一个箱子,学生猜里面是什么?从中取出玩偶范作,学生欣赏。

5.观察;这些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6.欣赏讨论;

各种费旧材料适合做什么?如瓶子、纸盒适合做身体,毛巾小袜子等适合做玩偶的衣服。

7.教师示范;重点讲解制作方法和小技巧。

8.学生制作;

(1)明确作业设计要求;

①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小玩偶。

②巧利用妙材料的形状、色彩和性质,进行有趣的联想,为创作服务。

③用做好的小玩偶来表演节目。

9.展评完善。

第19课偶戏(一)

教学目标;

情意;

通过学习,了解偶戏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保护和继承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和责任感。

认知;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技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并熟悉偶戏这门传统艺术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教学过程;

1.通过影象资料的欣赏导入。

2.出示示范作品赏析;

(1)提线偶

(2)杖头偶

(3)布袋偶

(4)皮影

让学生对偶戏产生探究的兴趣。

3.通过讨论分析自己带来的材料,学习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偶戏人物形象。

4.学生进行制作。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制作的偶戏人物,自编自导一出偶戏。

作业设计要求 1. 欣赏偶戏图片,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偶戏的种类。 2. 讨论、分析偶戏的种类和制作特点并动手制作一两个偶戏角色

6.师生共同交流评价。

第20课偶戏(二)

教学目标;

1.情意;组织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2.认知;学习用各种方法创作偶戏中的角色。

3.技能;引导学生自编偶戏故事, 设计偶戏角色造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根据剧本的角色,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创作偶戏中的角色。

难点;在学会做布袋偶的基础上,怎样做提线偶人。

教学过程

1.欣赏提线偶戏资料;《三个和尚》动画片。

(1)找三个和尚的形象特点。

(2)环境特点

2.启发学生新编《三个和尚》的故事

(1)你能利用三个和尚的形象特点发挥想象力,新编一个故事吗?

(2)讲故事并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表演提线纸偶。

3.分析制作方法和要点。

(1)为什么叫“提线纸偶”?

(2)提线控制偶戏形象的哪些部位?

4.艺术实践

(1)学生设计制作三个和尚的形象。

(2)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作业设计要求 1. 写个小剧本,也可以挑选一个现成的童话剧本。根据剧本的角色制作戏偶。 2. 排演偶戏。用不同声音为角色配音。在排演中体验戏中人悲欢离合的情感。 3. 绘制偶戏演出的招贴画、戏票、说明书。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要求,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对美术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从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活动作业的认识态度有所偏颇,对于回家进行作业的投入度不高。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对于自己准备各类身边常见材料的投入度很低。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9课,选修课2节。其中造型·表现14节,设计应用2节,欣赏评述3节,综合探索2节,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上不好六年级的课的。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汇总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江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江西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 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 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 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 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 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 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术无处不在,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 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研究“教”和“学”的方法, 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新授 1、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小结: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资料

明与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铅画纸、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二)新授: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

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总结: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四)主动参与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欣赏讲评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完整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年级美术教案 (上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题 1.凝固的音乐一一建筑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 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 乐--- 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一一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十二册美术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5、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可根据教学情况调整): 明与暗(造型表现)1课时 寻找美的足迹(造型表现) 1课时 泥浮雕(造型表现) 1课时 画扇面(造型表现) 2课时

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 1课时 图文并茂(造型表现) 2课时 奇思妙想(设计应用) 1课时我的成长变化(造型表现)2课时 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 2课时 课时我们即将毕业(综合探索) 1 电脑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课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2课时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2 课时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走向明天

《走向明天》 教学目标: 1、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 2、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 3、体验即将毕业时与母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4、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集体制作班级留言板。 教学难点:能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表现出独到的创意。教学准备:手工树、胶水、剪刀、水粉、教师名字设计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感想讨论方案 二、1.播放歌曲《上学歌》、《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谈谈即将毕业的想法、感触。 2.讨论: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呢? 3.小结:可以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提供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二、欣赏评述探究方法 1.欣赏各种美术字。 2.欣赏设计独到、美观的签名。 3.小组讨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创意? 4.学生以“留言板”为例,尝试设计。教师点评反馈。创意:是否有新意。字体:是否美观。字形:大小是否合适。色彩装饰:是否具有艺术性。 三、延伸应用设计制作

1.思考: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关于自己的名字,你有什么样好的设计构想? 2.比较欣赏:同一名字的几个不同效果的名字设计。 3.活动安排: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4.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 四、展示交流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名字剪贴在留言板上,组成一块班级留言板: 1.谈谈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2.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3.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18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017年最新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 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2课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2015年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 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媒体各种风格的范画(或图片)石膏体 学生准备:绘画铅笔素描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调试媒体及课件、物品准备; 2、检查学生用具; 3、组织教学。 二、导入目标: 1、范画、名画欣赏(媒体播放课件) (让学生欣赏与感受) 2、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 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 3、明暗变化的规律: A、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B、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的色调不同; C、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受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D、物体本身的色彩、肌理、质感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E、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 三大面:即亮面(明部)、灰面(半明部)、暗面(暗部) 五调子:即在三大面的基础上,细分为亮面(明部,包括高光)、 灰面(半明部或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面(暗部)、 反光和投影。 5、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整体-------------------局部----------------整体 6、素描使用的媒材: A、固体材料:笔、纸 B、液体材料:水墨、水彩 C、辅助材料:画架、画板 7、明暗素描的表现技法: A、基本技法:竖排线、横排线、对角线、随意线、交叉线、斑点、块面。(教师示范)

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追寻xx的足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xx的xx。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xx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xx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1课追寻xx的足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 古风xx的xx。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1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品美术教案

第1 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目标: 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欣赏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课教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遗失的古迹,它已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成为了一个迹,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 第2 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遗产。遗产。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二、新课教授: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资料

美术第十二册教案 作者:王国强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摘自:嘉兴小学教师网 美术第十二册授课计划 第一周准备课教材分析介绍、思想教育、学习准备 第二周画画自己的手 第三周人物速写 第四周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第五周我熟悉的人 第六周单元学习小结、机动 第七周桌子、椅子设计 第八周 * 泥塑彩罐(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人物速写) 第九周 * 彩塑——鸟(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我熟悉的人) 第十周彩色纸筒人 第十一周邮票设计(一) 第十二周 * 邮票设计(二) 第十三周古诗配画 第十四周美好的童年(记忆、创作) 第十五周版报设计(一) 第十六周 * 版报设计(二)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设计、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第十八周中国、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测评、总结 机动:* 标记 美术第十二册备课 准备课: 1、分析介绍第十二册美术课本,布置学习用品的准备: 水粉颜料、上色用品、2B铅笔、铅画纸、彩泥等。 2、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规范和要求提示。 3、课本重点内容和要点提示。 一、画画自己的手(一教时)投影叫上男女几个同学做手的投影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手,指导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左手的一个造型。 2、从写生手的结构、手的不同造型,提高学生写真、造型能力,理解手在表现不同人物的气质与神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启发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双手,用灵巧的双手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l 重点:研究、了解手的特证、结构,级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l 难点: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态;从所描绘的手表现人的神态和气质、年龄。l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课中不同形态的手,结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手,讲讲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的人的手。 2、板书:握、抓、推、举、挡、托 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反对、抗议 (1)让学生用手把板书的字义正确地表现出来。 (2)让学生在表现的同时,进一步仔细观察手的形态及皱纹、细节(少年、儿童的手表现不清晰)。 3、示范手的写生方法,步骤。学生跟画。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备课笔记(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六年级 科目:美术 教师:方芳 2018年9月1日

坡坝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5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贴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

【教案】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案】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他们更多地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缺少童趣。但他们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这学期是他们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地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知识要点: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9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

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课时建议】1课时【教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叫文化遗产,能说出7-10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六年级 美术(电子备课) 于颖 目录: 六年级下册: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第2课探访自然的器官 第3课装饰色彩 第4课装饰画 第5课彩球的设计 第6课城市雕塑 第7课各种材料来制版 第8课装饰柱 第9课精彩的戏曲 第10课戏曲人物 第11课画故事 第12课动画片的今夕 第13课拟人化的动漫形象 第14课留给母校的纪念 第15课我的成长记录 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第17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第18课复制与传播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他们更多地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缺少童趣。但他们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这学期是他们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地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知识要点: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9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