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_4_双_4_溴苯酰基_苯的合成工艺改进

1_4_双_4_溴苯酰基_苯的合成工艺改进

1_4_双_4_溴苯酰基_苯的合成工艺改进
1_4_双_4_溴苯酰基_苯的合成工艺改进

2007年第15卷合成化学

 Vol .15,2007 第5期,665~666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 m istry No .5,665~666 

 

?研究简报?

1,42双(4′2溴苯酰基)苯的合成工艺改进

3

常冠军1

,罗 炫2

,孙建勋1

,林润雄

1

(1.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42;

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绵阳 621900)

摘要:以对苯二甲酰氯和溴苯为原料,无水氯化铝粉末为催化剂,合成了1,42双(4′2溴苯酰基)苯,其结构经

1

H NMR,I R 和DSC 表征。

关 键 词:对苯二甲酰氯;溴苯;Friedel -Crafts 反应;工艺改进中图分类号:O6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1511(2007)0520665202

Process I mprove ment on the Synthsis of

1,42Bis 2(4′2bro mobenzoyl)benzene

CHANG Guan 2jun 1

, LUO Xuan 2

, S UN J ian 2xun 1

, L I N Run 2xi ong

1

(1.Key Laborat ory of Rubber 2p lastics of M inistry of Educati on,Q 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Q ingdao 266042,China;2.China Acade 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 ianyang 621900,China )

Abstract:1,42B is 2(4′2br omobenz oyl )benzene was synthesized fr om terephthal oyl chl oride and br o 2mobenzene using alu m inum chl oride as a catalyst .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1

H NMR,I R and DSC .

Keywords:terephthal oyl chl oride;br omobenzene;Friedel -Crafts reacti on;p r ocess i m p r ove ment

1,42双2(4′2溴苯酰基)苯(2)是合成众多高

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单体。2与含羟基的芳香化合物反应能得到聚醚酮酮、聚醚醚酮酮[1]

等高性能材料,还能与二胺反应得到既含羰基又含亚氨

基的复合材料(聚亚胺酮[2]

)。如果二胺中含有醚键,所得到的复合物同时含有羰基、亚氨基和醚键。

本文对文献[3]

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用去离子水代替NaHCO 3,实现了高产率,高纯度2的合成(Sche me 1),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各种耐高温性能材料的制备提供了高纯度的原料。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

B ruker AMX 500型核磁共振仪(DMS O 2d 6为

溶剂,T MS 为内标);岛津I R 2435型红外光谱仪

(K B r 压片);Perkin 2El m er DSC 27型示差扫描量热仪(氮气保护下进行DSC 测试,升温速10℃?

m in -1

,测定范围0℃~310℃。

)对苯二甲酰氯,上海金山亭化工试剂厂;溴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无水氯化铝,天津

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N ,N 2二甲基乙酰胺(D MAc,≥99.5%),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以上

3

收稿日期:2006207212

作者简介:常冠军(1981-),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通讯联系人:林润雄,博士,教授,E 2mail:qdlrx@qust .edu .cn

试剂均为分析纯。1.2 2的合成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对苯二甲酰氯(1)10.16g

(50mmol ),溴苯102.06g (652mmol ),搅拌下缓慢加入无水氯化铝粉末16g (120mmol )。放热反应使得体系的温度从17℃升高到23℃,搅拌反应12h 后再升温至95℃反应2h 。冷却至室温倒入去离子水中,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5次~6次,粗品于100℃干燥后用DMAc 重结晶,于50℃干燥得纯品2,收率99.5%%,m.p.266.99

℃;1

H NMR δ:7.89(s,4H,32H ),7.81(d,4H,22H ),7.75(d,4H,12H );I R ν:840,843(p 2disubstituted benzene ),1640(C =O )c m -1。2 结果与讨论

2.1 三氯化铝的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表1 n (A l Cl 3)∶n (1)对收率的影响

3

Table 1 Effect of n (A l Cl 3)∶n (1)on yield n (A l Cl 3)∶n (1)

0.51.01.52.02.53.0Yield /%

10

40

58

78

76

71

 3反应条件同1.2

在酰基化反应中,每1mol 卤烃仅需0.10

mol ~0.25mol 的无水三氯化铝,但由于三氯化铝可与羰基化合物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就需要加入

较多的三氯化铝。三氯化铝用量对收率的影响见

表1。由表1可见,随着n (A l Cl 3)∶n (1)的增大,收率随之提高;当n (A l Cl 3)∶n (1)在2.4附近时,收率达到最大值(99.5%)。三氯化铝用量以120mmol (150mmol )为宜。

2.2 n (溴苯)∶n (1)对收率的影响

按Sche me 1中的理论n (溴苯)∶n (1)为2∶1进行实验,收率较低(10%)。n (溴苯)∶n (1)对

收率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见,随着n (溴苯)∶n (1)的增大,收率也随之增大;当n (溴苯)∶n (1)增大到13以后,收率的变化不再明显。较佳的n (溴苯)∶n (1)=13。

表2 n (溴苯)∶n (1)对收率的影响

3

Table 2 Effect of n (br omobenzene )∶n (1)on yield n (B r omobenzene )∶n (1)2

468111315Yield /%8

20

40

45

80

81

84

 3反应条件同1.2

参考文献

[1] 苑晶.联苯聚醚醚酮酮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高

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5):763-766.

[2] 常冠军,罗炫,张林,等.钯催化合成新型聚合物聚

亚胺酮[J ].合成化学,2007,15(1):91-92.

[3] 秦丙昌.利用傅2克酰基化反应制备芳酮实验的改

进[J ].大学化学,2006,(2):44-48.

(上接第662页)

参考文献

[1] M artin I K,T wy man L J.Accelerati on of an a m inolysis

reacti on using a P AMAM dendri m er with 64ter m inal a 2m ine gr oup s[J ].Tetrahedr on Letters,2001,42:1123-1126.

[2] 崔光磊,李于飞.树状大分子研究在超分子化学领

域中的拓展[J ].大学化学,1999,14(3):29-38.

[3] 王俊,杨锦宗,陈红侠,等.发散法合成树枝状高分

子聚酰胺-胺[J ].合成化学,2001,9(1):62-64.

[4] T omalia D A.Dense star poly mers having t w o di m en 2

si onal molecular dia meter[P ].US 4558120,1985.[5] 谢晶曦.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66— 合成化学 Vol .15,2007

苯乙醇的制备实验报告

苯乙醇的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消旋体1-苯乙醇的合成 硼氢化钠还原苯乙酮合成外消旋体1-苯乙醇 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薄层色谱,柱色谱,外消旋体,手性HPLC的使用准备实验:用丙酮洗涤搅拌头和50 mL烧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硼氢化钠还原苯乙酮合成外消旋体1-苯乙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采用TLC(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过程的方法; 3. 进一步掌握柱色谱分离提纯方法; 4. 学会采用手性HPLC分析外消旋化合物。 二.反应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玻璃仪器:烧瓶,量筒,锥形瓶,分液漏斗,层析柱,层析缸 药品和试剂:苯乙酮,硼氢化钠,柱色谱硅胶(200-300目),乙醇 四.实验步骤 1. 在50 mL烧瓶中加入硼氢化钠(g, 10 mmol)和乙醇(10 mL),机械搅拌(中速搅拌)。将苯乙酮(g, 10 mmol)溶解于1 mL乙醇,在冰浴条件下缓慢加入至前悬浮溶液中(控制冰浴温度低于10 ℃)。滴加完毕后,移除冰浴,室温搅拌。 2. 室温反应小时后,采用薄层色谱板(TLC)监测反应体系中原料的反应程度(展开剂为V石油醚/V乙酸乙酯= 8/1)。当原料消失后,将大部分乙醇蒸干,然后 加入乙酸乙酯(20 mL)和10% HCl 水溶液(15 mL)萃取。有机相用10 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萃取后有机相中加入g无水硫酸钠干燥。

3. 过滤,浓缩,剩余物湿法上样过柱(20 g硅胶/1 g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 4/1)分离纯化。 4. 采用手性HPLC分析消旋化合物:分离条件-Chiracel OJ手性柱; 流动相正己烷/2-异丙醇= 95/5); 温度; 流速(mL/min); λ =254 nm。 思考题: 1. 请介绍其它制备外消旋1-苯乙醇的方法。 2. 苯乙酮和消旋体1-苯乙醇在TLC 板上的Rf值,本实验条件下消旋体1-苯乙醇在HPLC的保留时间? 3. 如果采用氘代硼氢化钠,还原产物应该是? 4. 推断1-苯乙醇的大概核磁共振氢谱谱图。 篇二:苯乙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苯乙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苯乙醇项目投资环境分析,苯乙醇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苯乙

苯甲酸的合成工艺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苯甲酸的合成工艺 办学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应用化工 姓名李功进 起讫日期2015-3-1 指导教师李淑丽 2015 年 3 月 1 日

摘要苯甲醛因有广泛的用途,年需求量较大、市场前景好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颖性的方法制备苯甲酸。本文根据反应原料的不同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苯甲醛;合成;KMnO4;甲苯 一、苯甲酸的概述 (一)苯甲酸分子结构的分析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分子式为C6H5COOH,羧基直接与苯环碳原子相连接的最简单的芳香酸,是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羧基(-COOH)取代形成的化合物。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熔点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15/4℃)。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松节油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苯甲酸一般常作为药物或防腐剂使用,有抑制真菌、细菌、霉菌生长的作用,药用时通常涂在皮肤上,用以治疗癣类的皮肤疾病。用于合成纤维、树脂、涂料、橡胶、烟草工业。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碱水水解制得,也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脱羧制得。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1] 苯甲酸是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学工业中重要的有机原料和产品之一,它广泛用于生产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及化工产品,如苯酚、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中。全世界苯甲酸产量在200 万吨/年以上,仅制造苯酚和己内酰胺就消耗苯甲酸80 万吨/年以上。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均可作为酸性食品防腐剂,目前其消费量居我国防腐剂用量之首。 (二)苯甲酸物理性质 表1-1列出了苯甲酸的一些物理性质。

合成麻黄素前提原料α-溴代苯丙酮的简单认识

一:α-溴代苯丙酮物化性质简介: 中文名称α-溴代苯丙酮 CAS NO. 2114-00-3 中文别名 2-溴苯丙酮;2-溴苯基丙酮;α-溴苯丙酮;Α-溴苯丙酮;Α-溴代苯丙酮 英文名称 2-Bromopropiophenone 英文别名 2-BROMO-1-PHENYL-1-PROPANONE; ALPHA-BROMOPROPIOPHENONE; BROMPROPIOPHENONE; LABOTEST-BB LT02085025; 1-Benzoyl-1-bromoethane; 1-Bromoethyl phenyl ketone; 2-bromo-1-phenyl-1-propanon; 2-bromo-propiophenon; alpha-Bromoethyl phenyl ketone; alpha-Methylphenacyl bromide; -Bromopropiophenone; Propiophenone, 2-bromo-; TL 336; tl336; A-BROMOPROPIOPHENONE 98%; 2-BROMOPROPIOPHENONE, TECH., 90%; 2-Bromopropiophenone, 90-95%; B-Bromopropiophenone EINECS 218-307-5 分子式 C9H9BRO 分子量 213.07 【外观性状】淡绿色液体。密度1.350-1.450。 【沸点】245-250 °C(lit.) 【密度】1.4 g/mL at 25 °C(lit.) 【折射率】n20/D 1.571(lit.)

消旋体1-苯乙醇的合成

硼氢化钠还原苯乙酮合成外消旋体1-苯乙醇 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薄层色谱,柱色谱,外消旋体,手性HPLC的使用 准备实验:用丙酮洗涤搅拌头和50 mL烧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硼氢化钠还原苯乙酮合成外消旋体1-苯乙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掌握采用TLC(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过程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柱色谱分离提纯方法; 4.学会采用手性HPLC分析外消旋化合物。 二.反应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玻璃仪器:烧瓶,量筒,锥形瓶,分液漏斗,层析柱,层析缸 药品和试剂:苯乙酮,硼氢化钠,柱色谱硅胶(200-300目),乙醇 四.实验步骤 1. 在50 mL烧瓶中加入硼氢化钠(0.38 g, 10 mmol)和乙醇(10 mL),机械搅拌(中速搅拌)。将苯乙酮(1.2 g, 10 mmol)溶解于1 mL乙醇,在冰浴条件下缓慢加入至前悬浮溶液中(控制冰浴温度低于10 ℃)。滴加完毕后,移除冰浴,室温搅拌。

2. 室温反应0.5小时后,采用薄层色谱板(TLC)监测反应体系中原料的反应程 度(展开剂为V 石油醚/V 乙酸乙酯 = 8/1)。当原料消失后,将大部分乙醇蒸干,然后 加入乙酸乙酯(20 mL)和10% HCl水溶液(15 mL)萃取。有机相用10 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萃取后有机相中加入4.0 g无水硫酸钠干燥。 3. 过滤,浓缩,剩余物湿法上样过柱(20 g硅胶/1 g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洗 脱剂:V 石油醚/V 乙酸乙酯 = 4/1)分离纯化。 4.采用手性HPLC分析消旋化合物:分离条件-Chiracel OJ手性柱; 流动相正己烷/2-异丙醇= 95/5); 温度(室温); 流速(0.5 mL/min); λ =254 nm。 思考题: 1.请介绍其它制备外消旋1-苯乙醇的方法。 2.苯乙酮和消旋体1-苯乙醇在TLC板上的Rf值(展开剂为V 石油醚/V 乙酸乙酯 = 8:1 和4:1),本实验条件下消旋体1-苯乙醇在HPLC的保留时间? 3.如果采用氘代硼氢化钠,还原产物应该是? 4.推断1-苯乙醇的大概核磁共振氢谱谱图。

综述: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综述: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摘要:本文从催化剂的分类来介绍苯甲酸的合成方法,总共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有机催化剂催化有机物合成苯甲酸,另一类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有机物合成苯甲酸。 关键字: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有机催化剂 无机催化剂 0.前言 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苯甲酸钠食品防腐剂、染料中 间体、农药、增塑剂、医药、香料等,还可用作钢铁设备的防锈剂。苯甲酸可以由甲苯的氧化,苯甲醇的氧化,苯甲醛的氧化制备。工业上苯甲酸的合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机催化剂催化有机物合成,另一类是用无机催化剂催化有机物合成。 1.有机催化剂催化 对于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李涛等人以不同钴基吡唑配合物为催化剂进行甲 苯氧气液相氧化反应,发现)5,3(,'二甲基吡唑二--N N 溴化钴在甲苯氧化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反应活性,比乙酸钴催化性能更好。[1] 对于苯甲醇,孙晓云等人用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和钨酸钠一步法合成甲基三辛 基季铵钨酸盐离子液体112231783])()[(O W H C n N CH -,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在无反应溶剂条件下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甲醇生成苯甲酸,并且确定优化条件:反应温度70℃,苯甲醇用量5 mmol ,催化剂用量是底物的0.4%(摩尔分数),30%过氧化氢用量2 mL ,苯甲醇的转化率可达99%,苯甲酸选择性为98%。[2]郭飞燕等人以质量分数为30%的22O H 作氧化剂,磷钨酸及磷钨酸盐作催化剂催化合成苯甲酸[3] 对于苯甲醛,李贵贤等人采用四丁基溴化铵和磷钼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 Keggin 型磷钼酸季铵盐催化剂,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催化荆具有典型的杂多阴离子结构。将其应用于冰乙酸作溶剂、30%过氧化氢作氧化刺催化氧化苯甲醛制苯甲酸的反应过程中,结果表明,催化荆中各组分在双氧水作用下催化活性较高,任一组分单独作用时催化活性较低,只有当催化剂中季铵盐与磷钼酸配比合适时,催化效果才会最优,其中40122494])[(O PMo H N H C 的催化活性

合成苯基丙酮多种路线的概述分析

方法1:苯乙腈合成反应是一个在有机碱性环境下,苯乙腈的α位置的精细化工反应,产量较高。通过加热醇钠离解成金属钠离子,拔掉苯乙腈的α氢形成苯乙腈α碳负离子,再和乙酸乙酯的羰基碳发生亲核加成,最后中间态的C-O键极化断裂生成α-苯乙酰乙腈和乙醇。α-苯乙酰乙腈因为β位是羰基,水解很快就成酰胺,然后加水稀释硫酸浓度,继续煮,变成羧酸,再煮,脱羧,机理是六元环过渡态。反应的关键是时间和反应程度上要控制好,及时保持主反应平衡向右,否则动力学上倾向于副产物。本工艺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成本低,操作简单,无苛刻反应要求,易于工业化,是最经济划算的方法。 方法2:丙酮烯酸酯合成反应: 如果丙酮与强碱反应,强碱能使酮中一个相对酸性的α质子脱质子,丙酮烯酸盐就会定量生成。这种强碱包括钠酰胺、锂二异丙胺和几种醇盐,例如叔丁醇钾。如果在二甲基亚砜中,在硬性无水条件下,丙酮的烯醇与卤代苯(最好是碘代苯,但溴代苯也应起作用)反应,两种物质将结合形成苯基-2-丙酮。在二甲基亚砜中使用丙酮和卤代苯的烯醇酯进行这种合成还没有实际的尝试(但它是在液氨中进行的),但是其他的酮烯醇酯,如片呐酮已经在这种介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

究。在理论上完全没有障碍,为什么它在苯基-2-丙酮的生产中不起作用。反应收率在50%~98%之间。这种反应可以被铁盐、氧气或紫外光催化。 醋酸锰催化丙酮与苯的自由基烷基化反应: 苯和丙酮之间的自由基反应可以一步合成苯基-2-丙酮。该反应依赖于醋酸锰(iii)的特殊氧化能力,后者是一种容易从高锰酸钾制备的化合物。产率相对较低,需要对反应物进行高稀释,但这是可以改进的,而且该反应也适用于其他取代苯。 方法3:苯乙酸合成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反应混合物中的醋酸酐以超过苯乙酸的大摩尔量存在。如果比例太小,苯基丙酮会与自身缩合形成无用的二苯甲酮。苯乙酸与乙酐在较高温度下反应,以水汽蒸馏法除去未反应的苯乙酸,由于反应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20h以上才能完成,能耗较高。

α-苯乙醇合成苯乙酮

α-苯乙醇合成苯乙酮 氧化醇类化合物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研究及工业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关于醇的氧化反应研究, 尤其是在催化剂方面, 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一钼钨催化体系 钼钨催化剂在醇的氧化反应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2009 年Hida 等[44]用Na2WO4-H2O2 催化氧化体系, 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 用Na2HPO4?12H2O 调节溶液pH 值, 中性条件下,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仲醇、伯醇为羰基化合物(Eq. 10). 中性的反应特点使此方法可应用于对酸敏感的醇的氧化. 虽然此方法具有催化剂和氧化剂均便宜、易得的优点, 但对于伯醇的氧化效果比较差. 例如2-乙基-1-己醇的氧化产物的产率仅为50%. 二钴催化体系 Iwahama 等[54]以无机钴盐Co(OAc)和配合物Co(acac)3为催化剂, 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近几年来被认为是在温和条件下氧化各种有机物质的有价值的催化剂)存在下, 分子氧为氧源, 可以在室温下氧化各种醇(Eq. 17). 但不足之处是, 在有些反应中, 需要加入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如MCBA, PMBA 作为共氧化剂. 产物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酸或过酸的存在, 这给产物的分离带来麻烦.

钴的席夫碱配合物已被证实可以有效地催化分子氧进行氧化反应, 而且席夫碱双氧-钴配合物作为催化剂、醛作为牺牲试剂已经引导了几种重要方法的发展, 如烯烃环氧化、硫醚氧化为亚砜等[55]. Sharma 等[56]合成了四种席夫碱钴配合物8~11 (Scheme 7), 并有效地催化分子氧氧化仲醇. 羟基的α位有羰基的底物更容易发生反应, 而且所需的时间短一些. 其中配合物8 的催化活性最好. 金属酞菁稳定、易得, 是一类可供选择的仿生氧化催化剂, 已经用来氧化很多有机物. 金属酞菁在普通有机溶剂中不溶, 容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循

间苯二胺产品指标及合成方法

间苯二胺产品指标及合成方法 间苯二胺是一种工业原料,其分子式为C6H8N2,CAS号是108-45-2。主要用作各类染料的中间体,如:红玉167#,酸性黑210#、蓝183#等,以及医药中间体和环氧树脂固化剂,是生产间位芳纶的主要原料。(注:以下产品指标摘自安诺化学,转载请标注) 产品指标: 纤维级间苯二胺 外观:白色粒状或熔铸体; 纯度:99.9%(最小值) 水分:0.1%(最大值) 结晶点:62.5℃(最小值) 高沸物:200mg/kg(最大值) 低沸物:100mg/kg(最大值) 一级品间苯二胺 外观:灰白至灰褐色粒状,储存时允许颜色变深; 纯度:99.8%(最小值); 水分:0.1%(最大值); 结晶点:62.5℃(最小值); 高沸物:1000mg/kg(最大值); 低沸物:200mg/kg(最大值) 工业级间苯二胺 外观:灰白至灰褐色粒状或熔铸体,存储时允许颜色变深; 纯度:99.5%(最小值); 水分:0.1%(最大值); 结晶点:62.0℃(最小值); 高沸物:1000mg/kg(最大值); 低沸物:500mg/kg(最大值) 另外,间苯二胺合成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产量、纯度等指标。常见的合成方法有,铁粉还原法、加氢还原法、混二胺生产法。 比如铁粉还原法,首先向还原釜中加入一定量的上一批的洗浓液,开动搅拌器,加入铁粉和盐酸,升温活化;滴加间二硝基苯进行还原反应,温度控制在98-102℃;经保温合格后加纯碱中和至PH值为9,过滤是在翻斗过滤机中真空抽滤,滤液抽出后,需用热水洗涤6遍,前茅遍并入还原液贮槽,后3遍洗液供还原之用。然后将还原液经高位槽加入蒸发器,在真空度0.03MPa和65℃条件下进行蒸发。芤液经蒸馏釜先驱水后蒸料,蒸馏时真空度为0.09-0.05MPa原,温度170-180℃。真空蒸发和蒸馏驱水产生的废水,经冷却塔降温供水喷射系统

盐酸西那卡塞的合成工艺研究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14, 2, 1-5 https://www.doczj.com/doc/894678837.html,/10.12677/hjmce.2014.21001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4 (https://www.doczj.com/doc/894678837.html,/journal/hjmce.html) Synthesis Process of Cinacalcet Hydrochloride Xueguo Bian1, Junwei Wang1,2, Qihua Zhu2, Yungen Xu2* 1Nanjing Industri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2Department of Medicinal Chemistr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Email: *xyg@https://www.doczj.com/doc/894678837.html, Received: Jan. 20th, 2014; revised: Feb. 20th, 2014; accepted: Feb. 27th, 2014 Copyright ? 2014 Xueguo Bian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Xueguo Bian et al.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get a suitable process of cinacalcet hydrochlorid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Cinacalcet hydrochloride was synthesized from 1-acetonaphthone via six steps, including Leuckart-Wallch reaction, hydrolysis, chiral resolution, condensation, reduction and finally salification. Results: Through improvement, we sim-plified the operations, improved the safety of the process and reduced the costs. The overall yield was 14.38% (The overall yield of this synthetic route was unreported) with a purity of 99.9%. Conclusion: This synthetic process is of mild conditions, easy operation, low cost and high yield, and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Keywords: Cinacalcet Hydrochloride; Synthesis; Process Research 盐酸西那卡塞的合成工艺研究 卞学国1,王均伟1,2,朱启华2,徐云根2* 1南京医工医药有限公司,南京 2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南京 Email: *xyg@https://www.doczj.com/doc/894678837.html, 收稿日期:2014年1月20日;修回日期:2014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14年2月27日 摘要:目的:确定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盐酸西那卡塞的合成工艺。方法:以1-萘乙酮为起始原料,经Leuckart- Wallch反应、水解、手性拆分、缩合、还原、成盐6步反应合成盐酸西那卡塞。结果:通过工艺改进,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总收率14.38%(此合成路线总收率未经文献报道),纯度99.9%。结论:本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低,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关键词:盐酸西那卡塞;合成;工艺研究 1. 引言 盐酸西那卡塞(Cinacalcet hydrochloride),化学名为N-[(1R)-1-(1-萘基)乙基]-3-[3-(三氟甲基)苯基]丙基胺盐酸盐,是由美国NPS 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研究的第二代拟钙剂,于2004年首次在美国上市。临床上用于治疗进行透析的慢性肾病(CKD)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高钙血症。本品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降低Ca2+调定点,提高钙敏感受体对细胞外钙的敏感性,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使血清Ca2+浓度降低,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治疗作用。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服用方便等特点[1]。 盐酸西那卡塞的合成方法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主要有以下七条合成路线:1) 以3-三氟甲基苯丙胺和 *通讯作者。

苯甲酸的制备实验

苯甲酸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原理 氧化反应是制备羧酸的常用方法。芳香族羧酸通常用氧化含有α-H的芳香烃的方法来制 备。芳香烃的苯环比较稳定,难于氧化,而环上的支链不论长短,在强裂氧化时,最终都氧化成羧基。 制备羧酸采用的都是比较强烈的氧化条件,而氧化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所以控制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反应失控,不但要破坏产物,使产率降低,有时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主反应: 二、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三、药品 四、实验装置图

图1 电动搅拌器图2回流搅拌装置图3抽滤装置 五、实验流程图 六、实验内容 在安装有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的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放入1.4ml甲苯和70ml水,加热至沸。从冷凝管上口分批加入4.3g高锰酸钾;粘附在冷凝管内壁的高锰酸钾最后用25ml 水冲洗入瓶内。继续煮沸并间歇摇动烧瓶,直到甲苯层几乎近于消失、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约需4-5h)。 将反应混合物趁热减压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MnO2)。合并滤液和洗涤液,于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刚果红试纸检验),至苯甲酸析出完全。将析出的苯甲酸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挤压去水分。把制得的苯甲酸放在沸水浴上干燥。产量:约1.0g。若要得到纯净产品,可在水中进行重结晶。 纯净的苯甲酸为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熔点mp=122.4℃。 (一)制备过程

1.安装制备装置:如图(1)(2),首先放置好电动搅拌器,然后由下往上安装各个仪器,即将控温电热套平放在桌面上,接着固定250ml三口圆底烧瓶(瓶底不能接触电热套),安装搅拌棒(要保证搅拌棒转动时不能接触瓶底)、并将搅拌棒与电动搅拌器电机连接固定、调节(用手转动搅拌棒观察有无摩擦现象,若有摩擦,需调整消除),一侧口连接回流冷凝管(万用夹夹在冷凝管的中部;冷凝管的上口应该是敞口的,不能用塞子),另一侧口安装温度计(水银球要插到液面以下)。 2.加药品:从连有温度计的侧口,依次加入1.4ml甲苯、70ml水和4.3g高锰酸钾(或加药品顺序为4.3g高锰酸钾、100ml水和1.4ml甲苯)(一次性加入高锰酸钾即可)。 3.加热:先打开电动搅拌器电源开关,慢慢旋转调速旋钮使电动搅拌器的搅拌棒逐渐转起来,由小变大,正常搅拌的时候,再开始加热,直至微微沸腾。控制加热速度,使蒸气体不超过冷凝管下面数第二个球部为宜,直到甲苯层几乎近于消失、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约1-2h)。【注:因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在制备反应的整个过程中,要保证电动搅拌器不能停止,否则可能会发生反应液喷出的现象。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调节搅拌器的话,必须先撤去电热套,同时用手转动搅拌棒进行搅拌才行。】 (二)后处理过程 1.加亚硫酸氢钠:因氧化剂高锰酸钾是过量的,反应完后反应液仍呈紫色,可从冷凝管上口分次加入少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直到使反应液紫色褪去为止。(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注:操作仍在上面的搅拌装置中进行,这时可以停止加热,撤去电热套,但搅拌不能停。在搅拌的同时,慢慢地从冷凝管上口分批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防止带入大量空气气体而引起爆沸、喷出反应液。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浓度为40%】 【在本实验中,亚硫酸氢钠的最小用量为与过量的高锰酸钾的mol量相当,即0.001mol,为0.10g;最大用量为与4.3g(0.027mol)高锰酸钾的mol量相当,即2.81g,故亚硫酸氢钠的用量范围为0.10-2.81g。亚硫酸氢钠用量不要过量太多,否则在后面的酸化时会与盐酸作用产生太多的亚硫酸而再分解为二氧化硫气体。】 2.趁热减压过滤:拆卸装置,将三口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趁热减压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MnO2)。(除去二氧化锰) 3.酸化: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倒入烧杯里,于冰水浴中冷却,然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盐酸进行酸化(刚果红试纸检验变蓝或pH=3),至苯甲酸析出完全。 4.减压过滤:将析出的苯甲酸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挤压去水分。 【注:减压过滤前要将烧杯里的溶液进行充分的冷却。】 5.产品干燥:把制得的苯甲酸放在沸水浴上干燥。 【注:因苯甲酸在100℃左右开始升华,故应特别注意:电热套加热温度不可太高、烧杯里水量应稍多些、干燥时间长短等操作,避免干燥时局部温度过高造成苯甲酸升华而损失或熔化变成液态状。】 6.称重:产量约1.0g。 7.纯化:若要得到纯净产品,可在水中进行重结晶。 纯净的苯甲酸为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熔点mp=122.4℃。 七、思考题 1、在氧化反应中,影响苯甲酸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答:反应温度、甲苯与氧化剂之间的充分混合等是影响苯甲酸产量的主要因素。 2、反应完毕后,如果滤液呈紫色,为什么要加亚硫酸氢钠? 答:紫色是由过剩的高锰酸钾所致,加入亚硫酸氢钠可使高锰酸钾还原为二价的无色锰盐。

对苯二胺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1,4-苯二胺 ; 1,4-二氨基苯;对苯二胺;乌尔丝D 化学品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 1,4-diaminobenzen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对苯二胺106-50-3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口服毒性剧烈,与苯胺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本品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 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 TLV-TWA(mg/m3): 0.1[皮]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药物中间体苯丙酮的制备药物中间体苯丙酮的制备

项目 项目4 4:药物中间体苯丙酮的制备 ( (preparation of preparation of medical intermediate propiophenone propiophenone ) 任务 任务1: 学生查阅资料、确定方案 学生查阅资料、确定方案

告知任务 告知任务(inform task) 研制 研制“ “苯丙酮 苯丙酮” ”产品1公斤 纯度 纯度: :≥ ≥90% 市场售价 市场售价: :27 27元 元/ /公斤 下达任务单 下达任务单

? ?布置调研报告,下达任务单 布置调研报告,下达任务单 任务 1、学生查阅资料、确定方案任务 2、特种溶剂苯丙酮的制备方案的的实施任务 3、药物中间体苯丙酮的制备的理化数据的检测、结果评价 进度安排 以工作组为单位学习该项目,以实验小组(2人/组)完成制备过程。产率 >65%。 能力要求:能查阅资料,找出苯丙酮的制备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筛选出芳酮类有机物的最佳实验室制备方案。能按确定的制备方案:选择实 验仪器,搭建实验装置,运用无水操作、带有搅拌器的回流、液态有机物的洗 涤与干燥、减压蒸馏等技术制得目标产品环已酮。 知识要求:了解醛酮的结构与分类;了解醛酮、单环芳烃苯等的物理性质 ;掌握醛酮、单环芳烃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理解无水操作、带有搅拌 器的回流、液态有机物的洗涤与干燥、减压蒸馏的基本原理。 项目要求 制备方法 承接单位(组) 10学时 完成时间 无色液体,纯度在90%以上,数量1kg。 产品要求 AAA贸易公司 项目来源 苯丙酮的制备 项目名称

n n 1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二部 第二部 M. M.北京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社, 社,2000 2000年, 年,367 – – 368 n n 2 2:苯丙酮生产技术简介,化工科技,第 :苯丙酮生产技术简介,化工科技,第8 8卷: 卷:74 n n 3 3:章思规主编 :章思规主编. .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有机卷 下 下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 社,1996 1996年, 年,2033 - 2034 n n 4 4:李瑞萍,李丽娥,蔡涛 :李瑞萍,李丽娥,蔡涛. 苯丙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苯丙酮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 . 湖北三峡学院学 报, 报,2000 , ,22 5 :50 - 52 n n 5 5:达世禄 :达世禄. 色谱学导论 色谱学导论 M. 武汉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999年, 年,1 – – 14 n n 6 6:武引文等,苯丙酮合成工艺改进 :武引文等,苯丙酮合成工艺改进J J ,河北化工, ,河北化工,1997 年第 年第4 期: 期:18 18- -19 n n 7 7.刘军,张文雯等主编,有机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刘军,张文雯等主编,有机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n n 8 8.丁敬敏 主编, 主编,《 《化学实验技术 化学实验技术Ⅰ》 Ⅰ》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002年 年7 7月 n n 9 9.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005。 n n 10 10.刘湘,刘士荣编,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刘湘,刘士荣编,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 ?撰写调研报告 撰写调研报告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槟榔碱的合成的工艺流程

槟榔碱的合成的工艺流程 主要成分: 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 脂肪14 %及槟榔红色素(Areca red)。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Arecoline),含量为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Arecaidine,即Arecaine)、去甲基槟榔次碱(Guvacine)、去甲基槟榔碱(Guvacoline)、槟榔副碱(Arecolidine)、高槟榔碱(Homoarecoline)等。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制品为高。 槟榔含脂肪油14%, 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Lauric acid)19.5%,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46.2%,棕榈酸(Palmitic acid)12.7%,硬脂酸(Stearic acid)1.6%,癸酸(Capric acid)0.3%,油酸(Oleic acid)6.2%,亚油酸(Linoleic acid)5.4%,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 acid)0.3%,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7.2%。 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Proline)超过15%,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精氨酸(Arginine)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槟榔内胚乳(Endosperm)含儿茶精(Cate- chin)、花白素(Leucoanthocyanidin)及其聚合物。 槟榔碱(Arecoline)化学名为“N-甲基-1,2,5,6-四氢烟酸甲酯”,它是一种M、N受体激动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抗胆碱作用,也可作为合成其它M受体激动剂的原料 理化性质 无色无臭油状液体。沸点209°。与水、乙醇及乙醚混溶,溶于氯仿。盐酸盐(C 8H 13 NO 2 2HCl)为针状结晶,溶 点158°,溶于水和乙醇。 药理作用

聚酰亚胺制备工艺

聚酰亚胺制备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聚酰亚胺制备 (1)实验原理 以均苯四甲酸酐和对苯二胺缩聚而成的聚酰亚胺最终的产物不溶不熔,分子量很低时就从反应介质中沉淀出来,无法加工和成膜。因此要分成预聚和终缩聚两个阶段来合成:第一步是在N'N二甲基乙酰肤、N'N二甲基甲酰胺、砒咯烷酮等极强溶剂中,于室温下,使二酐和对苯二胺进行预缩聚,形成可溶性高分子量聚酰胺;第二步才将该预聚物成型,如膜、纤维、涂层、层压材料等,然后加热到150℃以上,使残留的羧基和亚胺基继续反应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2)原科配比 理论上是二酐与二胺的配比为1:1时得到的聚酰胺酸的分子量最高,粘度最大。但由于反应体系有微量水存在,使过量的二酐转化为酸变得不活泼,所以就耍二酐稍过量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分子量和较高的粘度。一般二酐与二胺摩尔量之比在1.020—1.030比较合适。 (3)聚酰胺酸(PAA)固体含量的确定

在选择聚酰胺酸胶液的固体含量时,要考虑胶液的粘度不能太小,太小不利于成膜。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大量实验,胶液的固体含量为10%时最佳。各种胶液的固体含量配比见表 PAA-聚酰胺酸,PMDA-均苯四甲酸二酐, ODA-二氨基二苯基醚,NMP-毗咯烷酮。 (4)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动搅拌器、电热鼓风干燥箱、三口烧瓶、量简、研钵、烧杯等(其它需要的玻璃仪器可任选); 本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基醚(ODA); 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毗咯烷酮(NMP)任选一种。 (5)实验步骤 a.用研钵将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胺基二苯基醚(ODA)分别研细,然后放于干燥箱中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烘培1—2个小时,备用。 b.烘好的4'4-二氨基二苯基醚(ODA)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等溶剂中,高速搅拌至无颗粒状物质时,少量多次均匀加入均苯四甲酸二酐(注意药

实验-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酯化反应原理,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了解三元共沸除水原理。 2、复习分水器的使用及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 3、进一步练习蒸馏、萃取、干燥和折光率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与水。 反应机理: 由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较高,很难蒸出,所以本 实验采用加入环己烷的方法,使环己烷、乙醇和水形 成三元共沸物,其沸点为℃。三元共沸物经过冷却形 成两相,使环己烷在上层的比例大,再回反应瓶,而水在下层的比例大,放出下层即可除去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回流冷凝器、分液漏斗、锥形瓶、烧杯、温度计、球形冷凝管、分水器。 试剂:苯甲酸 4g 、无水乙醇10ml 、浓硫酸 3ml 、Na 2CO 3、环己烷8ml 、乙醚、无水MgSO 4、沸石。 装置图: 反应装置 蒸馏装置 四、实验步骤: 1、加料:于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4g 苯甲酸;10ml 乙醇;8ml 环己烷;3ml 浓硫酸,摇匀,加沸石。按照实验仪器左图组装好仪器(安装分水器),加热反应瓶,开始回流。 2、分水回流:开始时回流要慢,随着回流的进行,分水器中出现上下两层。当下层 试剂 d 420 ./℃ n D 20 乙醇 苯甲酸 249 环己烷 80 乙醚 苯甲酸乙酯 211~213

接近分水器支管时将下层液体放入量筒中。继续蒸馏,蒸出过量的乙醇和环己烷,至瓶内有白烟或回流下来液体无滴状(约2h ),停止加热。 3、中和:将反应液倒入盛有30mL 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至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无二氧化碳逸出,用PH 试纸检验。 4、分离萃取、干燥、蒸馏: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 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几层。用无水MgSO 4干燥,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当温度超过140℃时,用牛角管直接接收210~213℃的馏分。 5、检验鉴定: 物理方法:取少量样品,用手扇动其,在闻其气味,应该稍有水果气味。 化学方法:酯与羟胺反应生成一种氧酸。氧酸与铁离子形成牢固的品红色的络合物。在试管中加入两滴新制备的酯,再加入5滴溴水。有溴水的颜色不变或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将5滴新制备的酯滴入干燥的试管中,在加入7滴3%的盐酸羟胺的95%酒精溶液和3滴2%的NaOH 溶液,摇匀后滴入7滴5%HCl 溶液和1滴5% FeCl3溶液,试管内显示品红色,证明酯的存在。 色谱分析:查找相关苯甲酸乙酯的色谱图,在分析产品的色谱与之对照。可以证明苯甲酸乙酯存在与否。 五、实验记录及处理: 所加试剂的量: 收集到产品的量: 参考:苯甲酸质量m 1=4g 摩尔质量 M 1=122g/mol 产物苯甲酸乙酯摩尔质量 M 2=150g/mol 实验中乙醇原料过量,苯甲酸设为完全反应,则理论苯甲酸乙酯产物量为 m 产物=4 x 150/122 g=4.918g ρ产物=1.046g/ml V 理论= m 产物÷ρ产物=÷= V 实际= 产率= V 实际÷V 理论=÷=% 误差分析:①开始分流是没调节好温度,使蒸汽流至蒸馏烧瓶下端管内。②萃取是不慎将试液流出,使产物减少。 六、思考与讨论: 1、本实验采用何种措施提高酯的产率 2、为什么采用分水器除水 3、何种原料过量为什么为什么要加苯 4、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常用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有哪些 5、为什么用水浴加热回流 6、在萃取和分液时,两相之间有时出现絮状物或乳浊液,难以分层,如何解决 七、注意事项: 1、注意浓硫酸的取用安全。加入浓硫酸应慢加且混合均匀,防止炭化。 2、回流时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反应初期小火加热、反应终点的正确判断)。 3、分水回流开始要控制温度,控制先前一个小时保持回流蒸汽在分水器接圆底烧瓶内管处。 结果与讨论 1、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苯甲酸质量m1=8g 摩尔质量 M1=122g/mol 产物苯甲酸乙酯摩尔质量 M2=150g/mol 实得产物苯甲酸乙酯 ml 产物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实验中乙醇原料过量,苯甲酸设为完全反应,则理论苯甲酸乙酯产物量为 m 产物=8 x 150/122 g= ρ产物=ml V 理论= m 产物÷ρ产物=÷= V 实际= 产率= V 实际÷V 理论=÷=% 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产率算比较高。 2、造成产率降低的原因分析: ①开始分流时温度没调节好,温度

2-甲基对苯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

2-甲基对苯二胺合成工艺的研究 医药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生:陈骁国 摘要:在系统介绍2, 5-二氨基甲苯基本合成方法的基础上,以经济、环保和新型工业化作要求, 重点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研究中的技术进展以及实施商品化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邻甲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偶合、还原氢解是合成2, 5-二氨基甲苯及其系列产品优先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2, 5-二氨基甲苯;合成工艺; 1 前言 自20世纪纪初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物质的出现至80年代,由于受应用范围的限制需求量一直不大;90年代起,随着美容美发在全球范围的兴起,2-甲基对苯二胺可以作为染毛剂的有效低毒前体以及在高档化妆品中取代对苯二胺,针对2-甲基对苯二胺易分解之特性、依据不同的储存、运输及应用要求,相继研究并出现了稳定性良好的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2-甲基对苯二胺作为染毛剂具有的特殊氧化发色能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染发剂专用化学品的认识和技术精细化程度的不断上升。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物质的合成路线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而展开,其系列产品的商品化步伐逐渐加快。现今在化妆品染发剂上使用的高质量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仅一个产品全球需求量就达600t/a以上。 此外由于2,5-TDA结构中含有对位的两个氨基,首先可作为高性能聚酰亚胺和聚酰胺等高分子新单体使用;也可以在其甲基的对位上引入硝基、同时对甲基继续进行反应制得电子推.拉式的二苯乙烯类二胺新单体,用于制各二阶非线性光学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还可先制得二元的酰亚胺羧酸新单体,进行用于聚(酯-酰亚胺)和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的合成,因此,2-甲基对苯二胺系列产品的应用,在用于化妆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已开始瞄准高技术新材料及国防工业的特殊领域,且此方面需求量至少在每年千吨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