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新教材内容(导游知识专题)

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新教材内容(导游知识专题)

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新教材内容(导游知识专题)
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新教材内容(导游知识专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核要点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文化是人类诞生之后发生的现象,“文”就是“人文”,文化就是人文化,是人类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与自然斗争中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在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

2.凡是文化都具有群体性或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3.作为传统文化,其传承性的特征尤其突出。

4.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有着鲜明的历史性、历时性)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中国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5.中国传统文化有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1.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1)距今约180多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猿人和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原始的渔猎生活,可能有了最初的用火熟食。

(2)北京猿人(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已被世界公认,已学会用火熟食,开始了人类饮食史和掌握自然力的一次革命。

(3)华夏族形成于夏时,至汉代形成稳固的、人口数量最大的汉族。

(4)中国文化已经有180万年的历史;以华夏族开始形成为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文明史也

有五千年之久。

(5)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惟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和结束过,是惟一传承连续而完整的文化序列。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合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魏晋以后)为主体的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体是不同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体。

(2)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在秦汉之后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结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3)儒家文化主要是政治、伦理道德文化(即一般所说的经世致用的“治世”文化);道家文化主要是哲学文化;佛家文化是纯粹的宗教文化。

(4)如果说儒家文化是“入世”文化的话,那么道、佛文化则是“出世”文化。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构成传统文化的主体。

(5)庄子提出保命全性学说,为个人自我解脱提供了一个武器。

(6)“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提出的人生价值观。

(7)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儒以修己为体,以治人为用;道以静为体,以柔为用;佛以定为体,以慈为用。”

4.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1)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文化为主体。

(2)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的最深层面,是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

(3)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深最集中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湛深邃上。

(4)“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由道家哲学思想演变而来。

5.中国传统文化是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心态:“以尊临卑”、“以华制夷”。

6.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西方的资本主义,不会有现在的世界。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一)中国古代思想流派简述

1.夏以前,尧舜的“禅让”制对后世儒家影响至深,是“公天下”的“圣世”典范。

2.夏、商、西周三代的“家天下”。

3.在尧舜至“三代”之时,产生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影响至今的哲学思想体系:“八卦易学体系”和“阴阳五行体系”。

(2)“三易”:夏代的“连山易”、殷代的“归藏易”、西周的“周易”。

“儒易”:春秋时期,主要是儒家学派继承了易学。

“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

研究的流派:探究易理的“学理易”和发展占筮之术的“术数易”。

(3)《易传》即解释《周易》之言,相传为孔子所作。它是《周易》之外反映易学流派思想最重要的资料。其中反映的朴素辩证观更为难得。

(4)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相克:金→木→土→水→火→金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5)“五行”一词早在夏代已出现。夏至商是阴阳五行说的萌芽时期,至春秋战国最终形成体系。

(6)“阴阳”与“五行”结合,构建了万事万物的结构框架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关系模式,可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及相互关系。

(7)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学派。

(8)儒家将阴阳五行学说神秘化,把“天人合一”神化为“天人感应”,创造出迷信的谶纬经学。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最为开放、流派创建最为众多的黄金时代,为此后中国古代学

术流派奠定了思想基础。

5.墨家学说:

(1)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春秋时期人)

(2)墨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同为当时的“显学”。

(3)墨家学说可归纳为“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非命、明鬼等。

(4)墨家学说代表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

(5)“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墨家的律法。

6.兵家学说:

(1)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的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战国时期的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

(2)日本学者称孙武的《孙子兵法》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7.法家学说:

(1)法家学派是继承春秋子产提出法治主张、战国初期魏国李悝主持变法、著《法经》之后,至战

国中期形成的学术流派。

(2)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是著名的变法者。

(3)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

(4)韩非子的“法治”理论是一个“法”、“术”、“势”三位为一体的体系。

(5)法家在秦代被作为实际上的官方学术而推崇。

8.

(二)儒家思想流派

1.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1)“仁”学;(2)“礼治”观;(3)认知、教育、修养观。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简介:

(1)生活于春秋末期,开私人讲学之先风,培养了弟子三千多人。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3)孔子被帝王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封为“文宣王”,被封建社会尊为“圣人”。

(4)儒家思想是2000多年来我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中的主流。

(5)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中。

(6)与孔子有关的典籍:《易传》、《仪礼》、《札记》、《春秋左传》及诸子著作。

(7)孔子的言论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修齐治平”。3.孔子的“仁”学

(1)孔子学说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仁学的提出,既关系到个人人格的修养,又关系到家庭伦理,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政治伦理。

(3)“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政治统治。(4)“仁学”是从宗法血亲关系出发,推广到社会的、由血统到政统到道统的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社会、政治学说基本框架的理论基础。

4.孔子的“礼治”观

(1)“礼”是孔子学说中又一个重要内容。“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2)“礼”是社会制度和礼节仪式。其功用是“整民”(治民),“政之舆”(推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3)儒家的“仁”和“礼”,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心理基础。

5.孔子的认知、教育、修养观

(1)认知观:“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

(2)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修养观:“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①“平天下”是“经世致用”的最高境界,也是封建社会里很多知识分子追求的理想目标。

②修身的具体方法:自讼、反省、慎独

③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尽心知性”、“养浩然之气”,宋明理学家的“主敬”、“存理去欲”、“致良知”等。

④“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的名言。

6.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

(1)孟子的“仁政”、“民本”、“性善”、“气节”说

①儒家发展到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代表是孟子。孟子对儒家思想做了全面、深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仁政”:把孔子的“仁政”学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倡导“以德行仁”。

“民本”: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以民为本思想。

“性善”: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论。内容是“仁、义、礼、智”。其根苗发端是人人都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气节”:提倡“善养浩然之气”,归结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养成以及具备“乐以天下,忧以在下”的抱负胸怀。

②唐以后,孟子的地位在儒家系统中不断提高,被称为“亚圣”。

(2)董仲舒的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的谶(chèn)纬说

①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了2000年以儒家之学为统治阶级之学的时代。

②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之说,将先秦儒家思想推上神学之途,同时孔子也从此被神化。(3)宋明理(心)学

①两宋“理学”:以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为代表。提出“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礼教。②北宋理学家张载主张气为宇宙本源,是理学中惟一的唯物论思想。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③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将心学发展到极致,是典型的主观唯心论。其“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体现了心学的主要思想。他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其“致良知”的一句名言。

④宋明理学援引道教、佛教理论解释儒家学说,融儒、释、道为一体。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摘自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内容)

(4)现代新儒学

①现代新儒学开始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

②最为著名的代表: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

③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学,尤其借助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所构建。(三)道家思想流派

道家是春秋时期产生的学术派别之一,创始人是老子。战国时发展成以庄子为代表的学派,至魏晋时出现了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形式。

1.老子的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存在于《老子》一书中)

(1)“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运行的规律;“德”是“道”的具体体现。

(2)在哲学上:主静、取弱、居柔,因条件的改变而制动、胜强、克刚,体现了老子强调正与反斗争转化的辩证思想。(名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藏”(出自《老子》))

(3)在社会治理上:老子主张回复到“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状态,甚至原始状态。主张“灭智弃圣”,“使民无知”,遵循“天道”,提出了“损不足而补有余”的救世案。老子的社会思想代表了对社会发展的恐惧心理。(4)在治国:提出“无为而治”,其“无为无不为”是其哲学上的思想方法。

2.庄子的思想

(1)庄子是战国中期继老子之后最著名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常以“老庄”连称。

(2)庄子思想的特点是:玄思奇想,旷达高越,追求个性,恣肆无羁。

(3)庄子仍以“道”为宇宙本原,但给予了更具体的说明。

(4)庄子的思想:“自恣适己”,“无用之用”之道,“庄生梦蝶”“超世”、“顺世”、“游世”。(5)庄子在哲学上是相对主义者。(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6)《庄子》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文学、美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3.魏晋玄学

(1)“玄学”以对《周易》、《老子》、《庄子》三书的注解为形式,在其中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

(2)“玄学”各门派

4.魏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家构成的主体格局。

(四)佛教思想流派

三、中国戏剧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剧(仅存并流传发展)、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与特点

1.中国戏剧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3.中国戏曲是中国300多个剧种的概括和总称,其剧种之多、剧目之浩繁,居世界第一位。

4.中国戏曲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于一身,是世界剧坛上构成要素最为复杂的古老戏剧样式。

5.中国戏曲最突出的特点:虚拟性原则和程式化的表现形式。

6.最能代表中国戏曲特点的剧种是号称“中国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

(二)京剧

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1)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

(2)京剧,原称皮黄、京调。

(3)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京演出。

(4)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的汉调艺人进京,与以唱二黄调为主的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了所谓的“徽汉合流”。

(5)道光十四年前后,湖北艺人余三胜、谭志道等人将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在一起,皮黄腔正式形成,京剧由此诞生。

(6)同治年间,北京三庆班的一些艺人到上海,使上海逐渐成为又一京剧中心,对南方京剧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7)“后三鼎甲”谭鑫培等,为京剧表演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8)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梅兰芳为代表的四大名旦的旦行艺术和以余叔岩、杨小楼为代表的生行艺术都达到了顶峰,代表着京剧艺术的鼎盛时期。

(9)京剧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

(10)京剧广为流传的剧目:《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打渔杀家》等。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剧目:《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

2.京剧的特点

(1)京剧的特点:

①表演形式上:程式化;

②表演体制上:根据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差异,将剧中人物以艺术概括的方式分成许多角色行当。

③面部化妆上:脸谱;

④表演功法上:讲究“四功五法”

(2)京剧在表演形式上的主要特征就是程式化。

①程式就是法式、规程的意思,其包含两层意思,即:规律性和规范性

②京剧表演中常见的程式化动作:起霸(出场动作)、趟马、走边(武功表演程式)、圆场(所走路线呈圆圈形)等。

(3)京剧是一门程式化的艺术。

(4)根据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差异,将剧中人物以艺术概括的方式分成许多角色行当,这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5)传统戏曲中常见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

(7)脸谱主要用于净角,一般认为是从唐代乐舞大面所戴面具以及参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8)中国戏曲表演讲究功法,有所谓的“四功五法”之说。

(9)“四功五法”是我国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

3.京剧的流派、名家与代表剧目

(1)根据地区和艺术风格不同,京剧分为“京派”和“海派”两大流派。

(2)以北京为基地的著名京剧演员有:

(3)以上海为基地的著名京剧演员有: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夏月润、冯子和、林树森、李春来、盖叫天、周信芳、金少山等人。

(1)欣赏京剧要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领略其歌诗舞乐,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

(2)欣赏京剧,就要从①高度综合性的艺术;②唱词、唱腔;③舞台表演动静结合;④化装和服装;⑤虚拟和程式的表演特征几个方面等去欣赏。

(3)京剧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4)京剧的唱词受唐诗宋词的影响很大,近于诗词体,语句精炼、紧凑,文学性很强。

(5)京剧唱腔的音乐,是在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6)京剧的念白是以北京话为基础。

(7)京剧舞台表演动静结合,表现最充分的就是激烈开打后的突然亮相。

(8)京剧的化装受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影响很大,借鉴了中国画的“传神”和“写意”两个方面。在脸谱中运用颜色表现人物性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又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

(9)京剧的服装基本上是以明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参照宋、元两代服装的式样,同时吸收了清代服装的某些特征,经过历代艺术家的美化形成。

(10)京剧以虚拟和程式为主要表演特征。(虚拟包括:时空、人物、道具的虚拟)

(三)其它剧种选介

中国戏曲是中国三百多个剧种的概括和总称。

1.黄梅戏

(1)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2)清乾隆末期由传入安徽安庆一带的湖北黄梅采茶调逐步发展而成。

(3)在剧目和音乐上,曾受青阳腔和徽调的影响。

(4)1926年进入城市舞台。

(5)以歌舞并重为特色。

(6)唱腔分花腔、彩腔、正腔三类。

(7)传统剧目:《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

(8)著名代表演员:严凤英。

2.豫剧

(1)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

(2)以梆子击节,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3)传统剧目近800个,新中国成立后整理了《穆桂英挂帅》,现代戏《朝阳沟》。

(4)著名演员:常香玉。

3.昆剧

(1)元末昆山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腔调,经顾坚等人整理加工,明初已有“昆山腔”之名。(2)昆剧曲调舒徐婉转,称“水磨调”。

(3)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表演上注重动作优美,舞蹈性强。在舞台艺术上创造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

(4)明万历年间以后,逐渐流传各地,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产生深远影响。

(5)明末至清前期是昆腔的鼎盛时期。清中叶以后,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新生。(6)传统剧目:《十五贯》

4.越剧

(1)流行于浙江、上海以及许多省区的大城市。

(2)清道光末年由浙江嵊州一带的曲艺“落地唱书调”为基础发展而成。

(3)初称“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称“绍兴文戏”。

(4)20世纪30年代中,形成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文戏”。

(5)1938年始称越剧。

(6)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

(7)著名演员:袁雪芬。

5.粤剧

(1)流行于广东、广西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

(2)以弋、昆、秦、徽诸腔为基础吸收广东民间音乐逐步发展而成。

(3)因唱腔以梆黄(西皮、二黄)为主,故曾称“广东梆黄”。

(4)现存传统曲目有1500多个,新中国成立后编演的《关汉卿》、《搜书院》等影响较广。(5)著名演员:千里驹、红线女。

6.秦腔

(1)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

(2)一般认为明代中叶以前在陕西、甘肃、山西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

(3)明末清初流传各地,为梆子腔系统中的代表剧种。

(4)传统剧目约有2700余种。

(5)抗日战争时期,创作演出《血泪仇》等现代戏,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传统剧目《赵氏孤儿》、《三滴血》。

7.吕剧

(1)流行于山东以及河南、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

(2)清光绪末年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成。初称“化装扬琴”、“驴戏”。1959年改为今名。(3)代表剧目:新中国成立后编演的《李二嫂改嫁》等现代戏。

8.川剧

(1)流传于四川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2)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清末统称“川剧”。

(3)传统剧目现存两千多个。新中国成立后整理编演的《柳荫记》、《夫妻桥》等剧目影响较广。

9.汉剧

(1)流行于湖北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

(2)清中叶已盛行。

(3)旧名“汉调”、“楚调”,1921年后改为今名。

(4)对南方许多剧种有深远的影响,道光年间与徽调合流,逐渐演变为京剧。

(5)代表剧目:新中国成立后整理的传统剧目《宇宙锋》影响较广。

10.沪剧

(1)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

(2)初名“上海滩簧”、“申曲”。1941年改名“沪剧”。

(3)代表剧目:新中国成立后编演了《罗汉钱》、《星星之火》、《红灯记》、《芦荡火种》等剧目。

11.晋剧

(1)流行于山西、内蒙古和冀北、陕北等地。

(2)清咸丰、同治年间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编演了《打金枝》、《三上桃峰》等剧目。

12.湖南花鼓戏

(1)流行于湖南、湖北、安徽、陕西、广东等省。

(2)由民间歌舞花鼓灯发展而成的戏曲剧种,大多形成于清末。

13.江西采茶戏

(1)由民间歌舞采茶灯发展而成的戏曲。

(2)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地区。大多形成于清末。

14.藏戏

(1)流行于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

(2)相传14世纪末、15世纪初僧人汤东杰布为化募修桥而创。

(3)演出分“顿”、“雄”、“扎西”三部分。伴奏以鼓、镲为主。

(4)过去多在广场演出,人物大多戴面具。

(5)剧目均有一定的神话和宗教色彩。

(6)1960年后成为舞台剧,并整理演出了《朗莎雯波》、《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剧目。

15.评剧

(1)流行于我国华北、东北一带。19世纪末在河北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2)有“蹦蹦戏”、“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3)1935年采纳名宿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4)代表剧目:《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小二黑结婚》等。

(5)著名演员: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

16.话剧

(1)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也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形式的戏剧。

(2)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于1907年,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

(3)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或“真新剧”,欧洲各国通称戏剧。

(4)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

(5)我国著名的话剧: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等。

▲其他剧种概况归纳总结:

四、中国书法

(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

1.汉字的起源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久的文字。

(2)汉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3)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地陶器上发现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4)汉字是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些“史官”加以整理和系统化,创造出最初的系统的文字。

2.汉字书体的演变

从汉字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古文字时期和今文字时期,古文字时期指自甲骨文至小篆,今文字时期指从隶书到楷书。

(1)古文字

注:(1)楷书由隶书发展而来;行书由楷书变化而来。楷书、草书、行书都兴起于汉代。

(2)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都是一定历史阶段正式使用的文字,草书、行书仅为辅助性的字体。

(二)中国书法的特色

1.汉字体势、意蕴是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

(1)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感官的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创造的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美。(2)书法塑造的是汉字的形象。

(3)早期的汉字不仅具有较浓的象形成分,同时也具有象征性的意蕴。

(4)汉字的创造,实质上就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和抽象的意蕴之间的巧妙结合。

(5)汉字自身的体势特点是书法艺术视觉形象的构成基础。

(8)汉字的章法美其实正是汉字体势美的拓展。汉字的艺术是一种奇妙的“形”的艺术,是一种汉字体势美的创造艺术。

2.笔墨、笔韵是书法视觉形象美的重要因素

(1)书法艺术的视觉形象美,和笔、墨等工具有着重要的关系。

(2)书法家历来重视笔法、墨法,强调多种运笔、用墨的技巧,目的在于增强书法的视觉形象美。

(3)所谓“笔韵”、“墨趣”是针对运笔、用墨而产生的审美效果而言的。

(4)书法的视觉形象,主要是由毛笔带墨运行的笔迹墨相而形成的。

(5)书法艺术是一种深邃的、写意性很强的造型艺术。

3.书法艺术的情感性和个性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1)所谓“书如其人”、“人正则书正”、“书为心画”等说法,即重视书法作品中精神美、性情美的创造。

(2)广博的文艺修养和全面的智能结构,独立的高尚的人格是书法家成功的基石。

(3)在各类艺术中,书法是最自由、最心灵化的艺术。

(三)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著名书法作品

1.篆书

(1)中国书法开端于商代。

(2)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作为大篆之典范,被称之为“书家第一法则”。

(3)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的小篆。小篆的代表作有李斯的《峄山碑》、《泰山刻石》。“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是对李斯书法的称誉。

(4)清代出现了许多金石文字学家兼篆书大家,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邓石如。其作品对当代和后世影响很大,被尊为碑学的典范。

(5)现代以写石鼓文著称的吴昌硕,是邓石如篆书的继承者。

2.隶书

(1)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

(2)代表作品:《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华山碑》、《石门颂》。

3.楷书

(1)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

(2)钟繇被后代奉为楷法之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3)王羲之:东晋人,字逸少,官至右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对楷书、行书、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历来奉为书家典范,传世楷书有《黄庭经》等。

(4)王献之:羲之第七子,传世楷书作品有刻本《洛神赋》,又称“玉版十三行”。

(5)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高峰时期。

(6)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都以楷书见长)

代表作: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

(7)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由薛稷书法演化而成。传世书迹有《杏冥君铭》、《信行禅师碑》。(8)颜真卿是唐朝后期最重要的书法大家,是“颜体”的开拓者,书坛革新领袖。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划时代人物。

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标志着“颜体”的诞生。

②颜真卿的《大字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自书告身》达到了颜字美的极致。

4.行书

(1)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4)元代赵孟頫的行书风格以秀雅见长。

(5)清代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的行书参以隶笔,纵横奇倔,顽强地表现了不拘传统,藐视时尚的精神。

5.草书

(1)唐文宗时,将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草书列为三绝。

(2)张旭,又号“张颠”,有《古诗四帖》传世。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对他的草书艺术推崇备至。

(3)怀素,创造了“狂草”,称“以狂继颠”。草书如暴风骤雨、雷霆万钧,给人以昂扬激越的美感,体现了盛唐社会的时代风貌。其笔法精妙,线条达到了“拆钗股”和“万岁枯藤”的艺术效果,故人称“藏真妙于瘦”。怀素的传世草书名作有《苦笋帖》、《食鱼帖》、《论书帖》、《自叙帖》等。以《自叙帖》最佳。

(4)怀素的草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如北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毛泽东的《娄山关》、《满江红》。

(四)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1.欣赏书法作品应把握三“性”

(1)书法作品的抒情性

①“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指的是书法作品的抒情性。

②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抒发的是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情。

③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抒写的是一种忠义愤发之气。

(2)欣赏进入的同步性

(3)书法感受的双重性

①书法的欣赏应包括形式美和文字内容美两个重要方面。

②书法的欣赏不单单是“字”的欣赏,更是“书法”加“文学”的欣赏。

2.欣赏中国书法应把握“五美”。

(1)书法作品的线条美

①线条是书法的基础,是书法的灵魂,是书法家赖以生存延续生命的唯一媒介。

②书法同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绘画所表现的是自然界实物的造型,书法所表现的则是抽象线条的造型。

③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线条造型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圆厚的立体感;笔力的力量感;起伏的节奏感。

(2)书法作品的结构美(和谐自然之美、流转变化之美)

①汉字结构受中华文化思想,人身与外物形状构成的影响,表现出对称、均衡、稳定、平正的造字法则。

②汉字结构美的产生,其核心是“平正”与“险绝”的对立统一。

③王羲之《兰亭序》20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形态――书法作品的结构美。

(3)书法的章法美(阴阳调和,血气贯通;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①所谓章法,即表现在一篇书作中字与字、行与行乃至通篇的相互关系的法则。

②在书法艺术中,线条美、结体美属于局部美,章法则是整体美。

③“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是后人对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书法赞誉。

④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即要求书家要有意识留心空白,精心留白。

(4)书法的墨法美

①中国书法的主要特征:笔情墨趣。

②“挥毫落纸如云烟”是杜甫对张旭书法的赞誉,其“云烟”二字最得墨韵之妙。

(5)书法作品的神韵美

①前人将书法作品的美分为三种境界,即“能品”、“妙品”、“神品”。

②要想进入书法的艺术境界,一须人品正;二须学养厚;三须悟性高;四须方法妙。

③了解书家本人的主要经历、学识、修养、性格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对书法作品的理解。

五、中国绘画

在世界画坛上,惟有中国画以国家名称命名。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

1.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

(1)中国绘画一般是以卷轴式的样式展现的。

(2)今天能看到的卷轴画一般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作品。

(3)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卷轴、册页等。

2.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

(1)中国绘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物化我,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2)中国绘画显著的艺术特征: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

(3)中国绘画借用宣纸、绫绢,通过笔墨点线进行艺术创作。

(4)中国绘画特有的基本技法:

①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

②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

③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④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

⑤中国绘画与诗、书、印的有机结合。

(5)笔墨是构成中国绘画的基本要素。

(6)中国画注重内涵,重灵性、尚神韵、求意趣,在构图上不受视野束缚,采取散点透视来布阵置势,部署构图。

(7)章法构图,广阔自由,以虚带实,以小见大,以大观小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

(8)中国绘画在创作构思中,追求“化景物为情思”、“览物得意”、“写物创意”,以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主题。

(9)诗、书、画、印结合,既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基本技法,又是欣赏中国绘画应掌握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

3.中国绘画的题画诗

(1)题画诗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构图章法,也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

(2)题画诗始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元代成为构图的组织部分,明清讲究艺术性,强调书画并工。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郑板桥《竹石》的题画诗。

(4)题画诗不但在传统绘画中具有艺术功用和欣赏价值,还具有以下价值:

①能够发掘画意,增加画趣;

②画龙点睛,具画外之效;

③能够因诗而知画,了解前人画迹;

④能丰富创作题材,能保存不少精到的艺术见解。

(5)题画诗是中国传统诗歌颇具特色的一支,又是中国绘画章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绘画的画款书

(1)中国绘画的画款书,一般包括作画的时间、地点、画家姓名(或字号)以及标题、诗文印章等。(摘自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内容)

(2)画家在画上开始落款是在两宋时期。

(3)款书的类型有:单款(最简单、最普遍)、双款、画意款、长款。

(4)绘画款书的成功范例: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作品上的画款书。

5.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主要是指二者在抒情表意上、骨法用笔上、线条的运行上都有相互影响。

6.诗情画意

(1)苏东坡曾云:“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2)北宋范宽《寒江钓雪》,马远《寒江独钓》是根据柳宗元的诗意而画的名作。

(二)中国绘画的分类

1.影响绘画门类与风格形成的因素: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绘画所使用的材料。

2.按绘画题材,中国画的基本画科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界画四大基本画科。

(1)道释画或称宗教绘画,其题材虽属人物画一科,但由于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道释画在中国绘画已成一独立画科。

(2)道释画在中国存量很大,其中以甘肃敦煌和山西永乐宫最为著名。

4.按照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中国绘画又可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画科。

5.唐代王维强调“画中有诗”、“意在笔先”,开创水墨山水画。

6.文人画

(1)文人画兴起于宋代,成熟于元代,至明清时,成为画坛主流。

(2)文人画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3)文人画的主要特征:作者必须是具有多方面文化修养之人,作画的目的主要用以抒发作者情趣,即为文人“墨戏之作”或“画不过意思而已”。作画题材主要是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很少画人物,多以物寓意。

(4)文人画的传统题材:林木窠(kē)石、梅、兰、竹、菊。

(5)古代文人士大夫将“梅、兰、竹、菊”奉之为植物中的清品。

(6)苏东坡画竹有时不分节,从根到顶一气而上。

(7)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强调诗书画印相结合,熔多种艺术为一炉,相互生辉。

7.院体画

(1)所谓院体画,也叫院画或宫廷画,由封建帝王设立于宫廷的画院。

(2)宫廷画院始于汉唐。从五代开始,宫廷设画院招募画家。宋代设置“翰林图画院”。(3)宋徽宗时,宫廷画院达到了鼎盛时期。

(4)院体画的代表作: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马远的《雪图》、《寒江独钓》;宋夏圭的《长江万里图》;清王翚(hui)等合制的《康熙南巡图》;清董诰的《御制诗意图》。

8.水墨画

(1)水墨画的基本要素: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2)唐代王维提出绘画“水墨为上”。

(3)水墨画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行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4)所谓“墨分五彩”就是指以水调节墨色,强调表现所描绘的对象,并突出在画面上的变化。

(5)在水墨画技法上,唐宋人画山水多用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6)中国水墨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根源。

9.泼墨画

(1)在中国绘画史上,以泼墨画山水始于唐代的王洽。

(2)泼彩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充分应用,应归功于近代的张大千。

10.壁画: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为考古发掘中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实物。

11.年画

(1)年画为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2)传统民间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

(3)我国年画的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福建泉州等。

(4)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场面热闹。

(5)年画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

(6)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清代中期尤其盛行。

(7)20世纪初上海兴起“月份牌”年画。

12.风俗画

(1)风俗画为中国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习俗为题材的人物画。

(2)风俗画始于汉代,绘制在墓室墙壁上或刻制于砖石上。

(3)风俗画的代表名作:唐代韩滉《田家风俗图》、五代李群《孟说举鼎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朱光普《村田乐事图》、苏汉臣《货郎图》等。

(4)南宋时在临安(今杭州)流行的一种“堂画”,亦称风俗画。

13.画像石与画像砖

(1)画像石和画像砖:古代在祠堂、墓室及石阙上的装饰性石刻和砖刻。始于西汉,风行于东汉。

(2)画像石以山东、四川等地最多;画像砖以四川最多且颇具特色。

(3)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雕刻技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平面浅浮雕”的方法,大多用于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态;另一种是线刻法,简单的鱼、虫、花、鸟或建筑物等大多用这种方法。

(三)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

1.历史上的著名画派

(2)中西融合派专注于“人以艺传”的美术家身份。其中写实派注重于美术展览,现代派则注重于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交流。

《导游实务》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导游实务》课程考试试题 适用班级:14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考试形式:闭卷 出卷人:教研室主任:教务科: 分院院长: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单项选择题( 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取得(),导游人员才有资格从事导游活动。 A.导游证 B.导游资格证 C.协议合同 D.接团任务书 2、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必须经()委派。 A.旅游者 B.旅行社 C.导服中心 D.旅游局 3、()为旅行社的骨干。 A.初级导游 B.中级导游 C.高级导游 D.特级导游 4、()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A.地陪 B全陪. C.领队 D.旅游者 5、导游服务的中心内容是()。 A.向导 B.讲解 C.宣传 D.安全保卫 6、导游要“五勤”,以勤动()为要。 A.眼 B.手 C.脚 D.脑 7、()体现的是导游人员文化修养。 A.言之有物 B.言之有理 C.言之有趣 D.言之有礼 8、以下属于虚实结合法中“虚”的是()。 A.史实 B.民间故事 C.实物特征 D.实物价值。 9、()人以上的旅游团可以发给团体签证。 A.9 B.8 C.7 D.6 10、中国银行在收兑旅行支票是收取()的贴息。 A. 6‰ B. 6.5‰ C. 7‰ D.7.5‰ 11、由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矛盾、疑难所引起的故障叫()。 A.技术性故障 B.问题性故障 C. 事故性故障 D. 单一性故障 12、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经济损失30万元,属于()。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13、旅游团抵达一地后,无导游人员迎接的现象属于()。 A.漏接 B.空接 C.错接 D.误接 14、旅游者丢失证件,导游员应协助其向有关部门报失,补办必要手续,所需费用由() 承担。A.旅行社 B. 导游 C.保险公司 D.旅游者15、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A.110 B.122 C.120 D.119 二、多项选择题( 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属于导游服务要素的是()。 A.语言 B.知识 C.技能 D.文化水平 2、个性化服务是为满足()的合理需求而提供的服务。 A.全体客人 B.部分客人 C.个别客人 D.以上都对 3、以下属于导游服务模式发展趋势的是()。 A.导游内容的高知识化 B.导游手段科技化 C.导游方式方法多样化 D.以上都对 4、导游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有()。 A.准确 B.通俗 C.生动 D.书面化 5、()体现的是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A.言之有神 B.言之有趣 C.言之有喻 D.言之有据 6、面对旅游者的苛求和挑剔,导游人员绝不能意气用事,正确态度是()。 A、认真倾听 B、微笑对待 C、耐心解释 D、不予理睬,继续服务 7、虚实结合法中的“虚”是指景观的()。 A、史实、艺术价值 B、史实、趣闻轶事 C、艺术价值、趣闻轶事 D、民间传说 8、以下属于导游服务特点的是()。 A、复杂多变 B、独立性强 C、脑体高度结合 D、文化性 9、导游服务是一种()服务。 A、简单的 B、高智能 C、高技能 D、高智商 10、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走失,导游人员应当()。 A、了解情况 B、做好善后工作 C、争取有关部门协助 D、由全陪、领队分头寻找,地陪带团继续游览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对导游服务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 2、导游讲解能力是导游人员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的核心能力。() 3、导游人员的素质是隐性的。() 4、导游人员可以穿怪异的服装,以体现个性化服务。() 5、礼貌礼节的核心内容是热情待人。() 6、在各种旅游类型中,休闲旅游和商务旅游增长最快。() 7、地陪做好接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向旅游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 8、交谈是导游人员同游客交往的主要环节。() 9、不明海关规定或不知道如何选择通道的旅客,应选择绿色通道。() 10、国内国际机票的有效期为1年。() 11、晕车的客人可服用乘晕宁、苯海拉明片等药品。() 12、中暑的客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可让其饮用含糖饮料。() 13、伸出小指,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子、情人。() 14、导游语言的特点主要是宽、活、美。() 《导游实务》课程试题第1 面共3面

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100题

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100题 一、单项选择专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 )文化的融合; A儒家和道家 B儒家和佛家 C道家和佛家 D儒家、道家和佛家 2、八卦中的离、艮、兑象征着自然事物和现象:( ) A泽、雷、山 B天、地、山 C天、地、风 D火、山、泽 3、五行中的相克,以下答案正确的是( ) A金→木→土→水→火→金B金→水→土→木→火→金C金→木→火→水→土→金D金→火→土→水→木→金 4、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的是( ) A禅宗 B律宗 C密宗 D净土宗 5、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 ) A禅宗 B律宗 C密宗 D净土宗 6、( )时期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A魏晋 B三国 C唐宋 D明清 7、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 )、和春班进京,就是“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A弋阳班 B春台班 C温州班 D四季班 8、民国初年,被称为京剧“四大须生”是( ) A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B王鸿寿、盖叫天、周信芳、汪桂芬C程长庚、谭鑫培、余三胜、孙菊仙D高庆奎、马连良、王鸿寿、盖叫天、 9、在京剧中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 A、生 B、旦 C、净 D、丑 10、话剧是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 )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引入国内,为中国话剧奠定基础。 A田汉 B欧阳予倩 C曹禺 D郭沫若 11、被称为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是( ) A田汉 B欧阳予倩 C曹禺 D郭沫若

12、指出以下不属于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 ) A选题、 B意境、 C格调 D构图 13、以下的藏传佛教中,宁玛派又称( ) A“红教” B “花教” C “白教” D “黄教” 14、佛教中有“四圣谛”,其中( )“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A苦谛 B集谛 C灭谛 D道谛 15、道教的产生和确立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C隋唐和北宋 D南宋金元 16、五斗米道创始人( ): A张角 B寇谦之 C张陵(东汉) D王重阳 17、创造麻沸散、五禽戏的是( ) A华佗 B葛洪 C陶弘景 D杨上善 18、《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 A华佗 B葛洪 C陶弘景 D杨上善 19、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是( ) A华佗 B葛洪 C陶弘景 D孙思邈 20、( )是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指导思想 A《古兰经》 B《圣训》 C《穆罕默德言行录》 D《华严经》 21、伊斯兰教于( )传入中国; A唐高宗永徽三年 B唐玄宗永徽二年 C唐高宗永徽二年D唐中宗永徽二年 22、基督教先后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其中第二次大规模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 A唐贞观九年(635年) B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元代C16世纪的明清之际 D1840年鸦片战争后23、( )开始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A周代 B商代 C唐五代 D宋代 24、( )官方颁布《营造法式》,内容与秩序有了官方规范。

2016年中级导游等级考试真题

2016年中级导游等级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应题号后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44分。) 1、我们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已有()多年历史。 A、3000 B、4000 C、5000 D、6000 2、在汉字的造字方法中,用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叫()。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会意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强令使用的文字是(),这是我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 A、石鼓文 B、金文 C、隶书 D、小篆 4、山东曲阜碑林以收藏()碑刻闻名。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5、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对联,上联表达的内容是()。 A、描绘昆明景观 B、描绘滇池历史 C、描绘滇池风光 D、描绘昆明历史 6、狭义大篆的代表字体有籀文和()。 A、甲骨文 B、金文 C、石鼓文 D、小篆 7、中级导游员要进一步提高()的语言艺术水平。 A、导游讲解 B、导游说明 C、导游用语 D、导游介绍 8、描绘我国著名的“五岳”形态时,要抓住个性化特点,运用不同的词语表现其风格,如:华山如立,衡山如()。 A、行 B、飞 C、卧 D、坐 9、对人文景观的讲解说明要注意描述性形容词与说明性()的结合。A、演讲词语B、比喻词语C、专业词语D、介绍词语10、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旅游文学产生的基础是()。 A、旅游日记 B、旅游景观 C、旅游活动 D、旅游传说

11、诗句“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霭烟光”出自爱新觉罗·弘历的()。 A、御花园花朝 B、琼岛春阴 C、颐和园仁寿殿联 D、避暑山庄后序 12、诗句“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中的“第一峰”指的是()。 A、居庸关 B、八达岭 C、嘉峪关 D、慕田峪 13、曹操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的“澹澹”是形容()的样子。 A、波涛汹涌 B、风平浪静 C、白浪滔天 D、水波荡漾 14、诗句“长自雄东北,嵯峨俯塞州”(《长白山》)的作者是()。 A、韩承训B吴兆骞C、鲁歌D、阮元 15、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作者是()。 A、李白 B、自居易 C、杜牧 D、杜甫 16、联语“胜地足流传,直博得一代芳名,千秋艳说”中的“胜地”指的是()。 A、玄武湖 B、洞庭湖 C、莫愁湖 D、鄱阳湖 17、白居易的诗句“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中的“湖’’指的是()。 A、杭州西湖 B、扬州瘦西湖 C、惠州西湖 D、南京莫愁湖 18、诗句“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出自清初诗人施闰章的()。A、《夜入瞿塘峡》B、《望庐山瀑布》C、《黄果树瀑布记》D、《钱塘观潮》 19、《衡山南天门牌坊联》上联“门可通天,仰望碧落星辰近”中“碧落”是指()。 A、碧空 B、碧山 C、绿树 D、蓝天 20、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作者是()。 A、刘禹锡, B、杜甫 C、杜牧 D、崔颗 21、《西湖三潭印月联》下联“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山房"中的“瀛洲”指的()。

2019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真题

2019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纸对应区域作答,每题1分,共 40 分)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城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旅游投诉举报处理,建立统一受理旅游投诉举报机制,积极运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 A.12301 B.12305 C.12306 D.123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到()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A.2020 B.2030 C.2040 D.2050 3.旅游者甲由于航空公司的原因未按时登机,因对赔偿方案不满拒绝搭乘航空公司安排的另一航班前往目的地,导致当晚预定酒店不能入住,由此产生的损失,甲()。 A.可以要求赔偿 B.不得要求赔偿 C.与航空公司协商后分担 D.与酒店协商后分担 4.导游带领旅游团前往某景区,门口排队等候入园的旅游者被一小狗咬伤,经查,该小狗因饲养人甲出国留学交由乙照看,后被乙遗弃流落景区附件多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由()承担侵权责任。 A.甲 B.乙 C.甲和乙 D.甲或乙 5.八卦中“巽”象征()。 A.风 B.泽 C.雷 D.火 6.在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中,提出“法”“术”“势”三位一体理论的是()。 A.李埋 B.吴起 C.商鞅 D.韩非子 7.下列京剧演员中,被称为京剧“后三鼎甲”的是()。 A.于三胜、谭鑫培、孙菊仙 B.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

C.谭鑫培、杨月楼、汪桂芬 D.谭鑫培、孙菊仙、杨小楼 8.下列古代著名书法家中,被书法界奉为“楷法之祖”的是()。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钟繇 D.颜真卿 9.汉地佛教八大教派形成的时间是()时期。 A.东汉 B.魏晋 C.隋唐 D.宋元 10.在道教各派中,倡导“识心见性”的教派是()。 A.正一派 B.全真派 C.灵宝派 D.上清派 11.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时间最早始于()。 A.公元三世纪 B.公元五世纪 C.公元八世纪 D.公元十四世纪 12.华人习惯把()称为天主教。 A.基督教 B.耶稣教 C.罗马公教 D.正教 13.土楼主要分布在()。 A.云南、广西和贵州东部地区 B.广东、广西和江西西北地区 C.浙江、福建和广东西部地区 D.福建、广东和江西西南地区 14.中国古代最早由官方建造的佛寺是()。 A.杭州灵隐寺 B.洛阳白马寺 C.晋中双林寺 D.忻州佛光寺 15.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是()。 A.敦煌莫高窟 B.大同云冈石窟 C.天水麦积山石窟 D.克孜尔千佛洞 16.下列著名公观中,纪念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是()。 A.青城山古常道观 B.水济县永乐宫

2019年导游证考试《导游业务》教材章节精华:导游员

2019年导游证考试《导游业务》教材章节精华:导游 员 导游员 1.未受旅行社委派的,不能私自接待旅游者。导游人员的主要业 务是旅游者的接待。 2.取得导游资格证书者,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在导游服务 公司登记,可持所订立的或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 3.按业务范围划分,导游员分为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人员、 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和景点景区导游人员。 4.海外领队和全程陪同导游人员的主要业务是实行旅游活动的组 织和协调。 5.按职业性质划分,导游人员分为专职导游人员和兼职导游人员。 6.按导游使用的语言划分,导游人员分为中文导游人员和外语导 游人员。 7.按技术等级划分,导游人员分为初级导游人员、中级导游人员、高级导游人员和特级导游人员。 8.导游人员必须心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平衡、沉着冷静、思想健康四个方面。 9.带团旅游期间,导游人员不随身携带内部文件,不向游客谈国 家及商业机密和秘密,不谈及旅行社内部事务及旅游费用。 10.导游人员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成者中止旅游活动。 11.导游员有权拒绝游客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是违反其职 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12.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导游证持有人需要在有效期满后 继续从事导游活动的,理应在有效期限届满3个月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换发导游手续。临时导游 证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不得展期。 13.导游员良好思想品德表现在爱国敬业、道德优良、敬业爱企、情操高尚、遵纪守法。 14.在导游人员的条件中,丰富的知识是搞好导游工作的前提, 预言书导游人员服务的工具,政策法规是导游人员工作的指针,仪容 仪表是导游人员的外在表现。 15.导游人员不得游而不导,不擅离职守不懒散松懈,不本位主义,不推诿责任。 16.导游人员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游客索要小费,不准因 游客不给小费而决绝提供服务。 17.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合格导游员的首要任务。 18.有一种导游员是以导游工资为主要职业,但又不是旅行社的 正式员工,一般挂靠在导游管理中心(或翻译导游公司)等单位,同时 为若干家旅行社服务。这种导游员既不是专职导游员,又不是兼职导 游员,其称为“自由职业导游员”,这种类型导游的数量在近几年呈 明显的上升趋势。 19.在履行游览中,遇到可能危机游客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下, 经征得多数游客同意,能够调整或者变更接待计划,但理应立即报告 旅行社。 20.导游员纪律和守则中规定,导游员饮酒量不要超过自身酒量 的三分之一。

2016年导游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6年导游资历证考试真题卷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 1.“江城树挂”这种自然景观是哪个城市的独特现象____ A:吉林市 B:长春市 C:牡丹江市 D:佳木斯市 参考答案:A 2.“古”、“大”、“重”、“绿”是南京导游在解说 市容时常用的四个字,此刻他们运用了何种导游办法____ A:引人入胜法 B:画龙点晴法 C:触景生情法 D:要点介绍法 参考答案:B

3.禅宗创始人是____ A:菩提达摩 B:慧可 C:弘忍 D:法藏 参考答案:A 4.我国重要的鸟类自然维护区“鸟岛”坐落____西北部。A:日月潭 B:千岛湖 C:洱海 D:青海湖 参考答案:D 5.自1982年国务院发布榜首批国家级景色名胜区以来,到2006年年末,先后六次共赞同____个国家级景色名胜区。A:145 B:137 C:187 D:96 参考答案:C

6.____是近代旅行业发生的重要条件。 A:导游作业的呈现 B:交通工具的改善 C:旅行酒店的遍及 D:旅行服务的完善 参考答案:B 7.老子哲学上的思维办法是____ A: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B:小过寡民 C:无为无不为 D:灭智弃圣 参考答案:C 8.建立外商投资旅行社,由投资者向国务院旅行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请求。国务院旅行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请求之日起____对请求查看结束,做出赞同或许不赞同的决议。 A:30个作业日 B:60日 C:60个作业日 D:30日

参考答案:A 9.下列园林归于私家园林的是____ A:拙政园 B:北海公园 C:南京中山陵 D:颐和园 参考答案:A 10.“佛跳墙”归于____菜。 A:浙 B:川 C:闽 D:徽 参考答案:C 11.需求出售、收买国家二级维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应当经__或其授权单位赞同。 A: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B: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C: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D: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章节考点知识归纳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提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文化是人类诞生之后发生的现象,“文”就是“人文”,文化就是人文化,是人类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与自然斗争中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在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 2.凡是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3.作为传统文化,其传承性的特征尤其突出。 4.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这一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我们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6.社会意识文化也可以称为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7.中国传统文化的划分: (1)从形态角度分: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 (2)从层次角度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属于主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属于亚文化。(3)从历史演变角度分:原始社会文化、奴隶制社会文化、封建制社会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4)从学科角度分:哲学文化、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教育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 (5)从地域角度分: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等。 (6)从功用角度分: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健美文化等。 (7)从文化主体所在范围角度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寺庙文化、政府文化、城市文化、农村文化等。 (8)其他角度分:官方文化、民间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1.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1)距今约180多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猿人和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原始的渔猎生活,可能有了最初的用火熟食。 (2)北京猿人(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已被世界公认,确认已学会用火熟食,开始了人类饮食史和掌握自然力的一次革命。(节选自: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 (3)北京猿人被认为是蒙古人种的祖先,是华夏民族的先祖。 (4)距今约五千年左右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中心,开始形成了华夏族的前身,至夏时形成华夏族。 (5)中国文化已经有180万年的历史;以华夏族开始形成为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文明史也有五千年之久。

中级导游考试大纲

中级导游员《导游知识专题》考试大纲(试行)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 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 4 项选 1)50 题(每题 1分)、多选( 5项选 2、3或 4)20题(每题 1分)、判断 15题(每题 1分)、简述 3题(每 题5 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试目的: 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 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 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 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 一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 "的概念,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六大特色。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了解夏代之前 "公天下 "的"禅让"思想, "三易"之名及"儒易" 、"道易"和"学理易" 、"术数易"的区别, " 五行" 、 "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 " 为我"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流派, 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 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 贵有 "理论的 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熟悉 "八卦 "的创造者,墨家、兵家、法家的创派时间、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要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姓 名、记录其理论的有关典籍、孔子的认知、教育观和 "仁学"的"仁"所包涵的内容、 " 礼治"的功用、孟子的 " 民本"、"性善" 说和儒家学派在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四种形式, 证思想、庄子 "自恣,适己 "、" 大智"、" 物化" 、"游世" 的思想要 义以及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主要经典; 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五行" 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 "苦劳饿空乱 " 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代表人物 及理论的核心 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有关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 宗的要义以 及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三、中国戏剧 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京剧产生、发展情况和现存的地方主要剧种以及中国话剧的基本情 况; 熟悉不同阶段出现的戏剧的不同形式、京剧 "四大徽班进京 " 、"徽汉合流 "、"老三鼎甲 "(" 老生三杰 ")、" 后三鼎甲 "("老生新三杰 " )、 "四大须生 " 及" 海派" 著名演员、京剧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以及昆剧、黄梅 戏、豫剧、越剧、粤剧、秦腔、川剧、汉剧、晋剧、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藏戏、评剧等地方剧种的 腔调特点与田汉、曹禺及其话剧代表作; 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 "四大名旦 "的有关知识、京剧角色种类、 脸谱的象征意义、 "四功五法 "概念、 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产生的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四、中国书法 了解汉字的起源、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和钟繇、卫夫人、王羲之、 王献之等人的成就以及欣赏书法的三个 "性"及五个 "美"; 熟悉广义和狭义大篆的概念,笔墨、笔韵对书法视觉形象美和书法艺术的意义和书法作品神韵美的内 容; 掌握大、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的产生时代和其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人物、 著名书法作品。 五、中国绘画 了解历史上对中国画的不同分类、中国绘画流派和中国绘画的评价以及西方油画的简单历史; 熟悉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技法的特点,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的概 况,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在写意与写实、点线与块面、层墨与色彩、构图虚与实、画面组合(诗、书、画、 印、签名)复杂与简单、技法的笔墨有无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如何欣赏中国画的笔墨、画法,如何欣赏画面 上诗、书、画、印的组合和 "留虚 " ,以及如何评价中国画的气韵和意境; " 贵无 " 、" " 道 " 的本质及道家以柔克刚、 奇正互变的辩 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的“三不能”、

中级英语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和英语)-来自中国旅游网

中级导游员《外语》考试大纲(试行) 为使中级导游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外语考试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特编写此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此项考试旨在通过对中级导游员外语语言知识和相关旅游文化知识与能力的测试,提高外语导游员的语言能力,丰富其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外语导游讲解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考试要求 此项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不使用任何形式的辞(字)典,独立用所报考种语完成相关考题。 三、考试内容、方式 考试内容包括外语语言水平、中国文化知识、导游实践应用。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四、试题结构 1、命题原则: 考试命题以本大纲为依据,检验导游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2、试题结构: (1)能力结构 试题主要检验导游员进行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能力(包括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等)。 (2)难度结构 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层次。适中试题主要是检查导游员对所报考语种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从事导游翻译的基本能力;试题较难部分测试导游员对相关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整套试题较易、适中和较难的比例为3:5:2。 (3) 题型结构 试题类型分为:词汇翻译、段落翻译、旅游应用文写作、文化专题讲解词写作四部分。(具体要求见下表) 中级导游员外语考试水平要求及试题结构

中级导游员《导游知识专题》考试大纲(试行)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精选试题(汉语言文学知识)

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精选试题(汉语言文学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诗句“彩燕缤纷先社日,青旛摇曳引韶阳”中的“韶阳”是指() A.重阳 B.朝阳 C.云气 D.春光 2. 爱新觉罗·弘历《御花园花朝》一诗中,()化用了苏轼的诗句。 A.彩燕缤纷先社日 B.通闰应知春倍长 C.试暖文禽绕鱼堂 D.负冰锦鬣游文沼 3.诗句“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出自() A.爱新觉罗·弘历《御花园花朝》 B.刘大櫆《西山》 C.爱新觉罗·溥杰《颐和园》 D.戴梓《天坛松月》 4.位于琼华岛之顶的白塔是北海公园内最突出的建筑,该塔建于() A.辽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5.文徵明的诗句“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描写的景点是() A.北戴河 B.颐和园昆明湖 C.济南大明湖 D.河南嵩山 6.诗句“放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出自() A.爱新觉罗?弘历《琼岛春阴》 B.爱新觉罗?溥杰《颐和园》 C.文徵明《西湖》 D.刘大櫆《西山》 7.诗句“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中的“第一峰”位于今()境内。 A.河北省 B.甘肃省 C.辽宁省 D.北京市 8. 《故宫太和门联》的下联是“(),人从阊阖觐龙光”。 A.珠联璧合 B.日丽丹山 C.星朗紫宸 D.祥开紫禁 9.“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是()的对联。 A.故宫太和殿 B.故宫太和门 C.颐和园仁寿殿 D.颐和园排云殿排云门 10.爱新觉罗·弘历《北京孔庙大成殿联》中的言词大多来自于() A.《礼记·论语》 B.《礼记·大学》 C.《礼记·中庸》 D.《礼记·孟子》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对联“星朗紫宸,明辉腾北斗;日临黄道,暖景测南荣。”的正确分析有() A.该联题写于颐和园排云殿排云门 B.该联的作者是爱新觉罗·弘历 C.该联题写于颐和园仁寿殿 D.该联的作者是叶赫那拉氏(慈禧) E.上联写夜景,仙宫吉祥;下联写昼景,具有生活情趣 2.联语“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出自《颐和园排云殿排云门联》;下列关于此联的正确分析有() A.该联的作者是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B.该联的作者是叶赫那拉氏(慈禧) C.联中的“复旦”是指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 D.珠联璧合:比喻天象 E.此联意在歌颂升平,帝王治国有方 3.下列诗句联语中,描写北京颐和园的有() A.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 B.日临黄道,暖景测南荣 C.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D.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E.岚光叠翠巍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 4.在龚自珍的游记《说天寿山》一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2015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试题导游知识专题真题

2015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 《导游知识专题》试卷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上做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应题号后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文化内容属于物质文化形态的一组是()。 A.万里长城、都江堰、秦始皇陵、上海外滩建筑群 B.十三陵、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插茱萸 C.分封制、科举制、金瓶掣签、半坡遗址的瓮棺 D.五经四书、知恩图报、邓小平理论、郡县制 2、孔予认识观的核心是()。 A.生而知之B.学而知之C.识在本心D.识不可知 3、佛教教义认为,只有坚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这样一些正确的行为,才可以积极地实践一切善行。这种行为叫()。 A.正念B.正业C.正语B.正命 4、藏传佛教中萨迦派、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的俗称依次为()。 A.黄教、白教、花教、红教B.红教、花教、白教、黄教 C.白教、黄教、红教、花教D.花教、红教、白教、黄教 5、佛教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也产生过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的引进。 A.石狮子B.莲花纹C.须弥座D.塔 6、道教服食修炼方法中的“服食”主要是指()。 A.服食五牙B.服食空气C.服食美馔D.月漫食丹药 7、伊斯兰教徒宗教指导思想的依据是()。 A.《古兰经》B.《圣训》 C.《穆罕默德言行录》D.《圣训》和《穆罕默德言行录》 8、在中国建筑史上,秦-汉建筑、隋-宋建筑、元-清建筑的主要特点可以依次概括为()。 A.雄浑壮丽、豪放朴拙、精细富缛 B.豪放朴拙、雄浑壮丽、精细富缛 C.雄浑壮丽、精细富缛、豪放朴拙 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试卷1 / 9

最新 2017年导游证等级分类-精品

导游员等级考试进行初级考评,中级考试和高级考试,就跟随应届毕业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正式导游证,亦即导游证。它是指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颁发的导游证。持有正式导游证的人员,可以是专职的导游人员,也可以是兼职的导游人员;可以是旅行社的正式员工,也可以是某旅行社聘用人员。但是,持有正式导游证的人员,都必须是经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 临时导游证。所谓临时导游证,是指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未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因旅行社需要聘请其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的导游证。由此可见,领取临时导游证的条件一是具有某种特定语种语言能力;二是旅行社需要聘请其临时从事导游活动。 等级考试 1.导游员等级考试进行初级考评,中级考试和高级考试 2.凡符合《导游员职业等级标准》者均可直接或由所在旅行社统一组织到旅游局导考办报名,已取得《导游资格证书》一年以上者可报初级导游员;已取得《初级导游证》两年以上者可报中级导游员;《高级导游证》考试不定期进行。 考试组织 1、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由省导游资格考评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笔试和口试全省设14个考点,各市旅游局负责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省导考办将对各考点的笔试和口试全过程进行监督巡查。 2、考前培训工作由各市具体组织实施,考生可与所在市旅游局联系,到指定培训单位参加培训。 导游分类 (一)按业务范围划分,导游人员分为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人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和景点景区导游人员 海外领队是指经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的委派,全权代表该旅行社带领旅游团从事旅游活动的工作人员。 全程陪同导游人员(简称全陪)是指受组团旅行社委派,作为组团社的代表,在领队和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的配合下实施接待计划,为旅游团(者)提供全程陪同服务的工作人员。这里的组团社或组团旅行社是指接受旅游团(者)或海外旅行社预订,制定和下达接待计划,并可提供全程陪同导游服务的旅行社。

中级导游证考试试题

中级导游证考试试题 中级导游证考试试题 1.以下所列城市哪些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 A 、南京苏州 B 、扬州镇江 C 、扬州无锡 D 、徐州淮安 E 、常熟ABDE 2.江苏省有中山陵、灵谷寺、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拙政园、淮安周恩来故居等许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请你指出下列各景点 A 、苏州环秀山庄 B 、南京堂子街壁画 C 、扬州何园 D 、泰州梅兰芳故园 E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ABCE 3.城市与美称: 镇江一一城市山林扬州--淮左名都泰州--凤凰连云港--东海名郡4.宗教与命题 ( 用连线表示各宗教所要回答的命题 ) 道教一一人如何不死 ?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一人死后如何 ? 5.中国佛塔的样式很多 , 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式等 , 但其中体制最庞大、艺术水平最高、营造最普遍的一种造型是:楼阁式塔6.中国玉雕图案内容非常丰富 , 传统玉雕是以一些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构图来表达人们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请问中国传统玉雕的图案有哪些类? 吉祥如意类、长寿多福类、多子多孙类、安宁和平类7.官式建筑的总体

布局都是按封建礼制来加以约束的 , 因而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和肃穆的阴阳术数。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称、层层进深的布局 , 秩序井然 , 气氛庄重。对于如此庞大的建筑群 , 欣赏还是从单体建筑开始 , 体现其高低等级之分的差别在于建筑体的基座、开间、斗拱、屋顶形式和装饰彩绘等。其中的屋顶形式给人的直面感觉是比较突出的 , 请按其高低贵贱之分排列出以下屋顶式样的顺序 ? A 、重檐歇山顶 B 、重檐庇殿顶 C 、单檐歇山顶 D 、硬山顶 E 、单檐庇殿顶 F 、悬山顶(BAECFD ) 8.汉传佛教区寺院的布局是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布置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等建筑 , 有的在大雄宝殿前方的左右两侧还有钟鼓楼 , 大致采用规则式分布。藏传佛教寺院的布局也很有特色 , 请问: 藏传佛教区寺院布局采取何种形式 ? 自由式9.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 但在隋朝时并不是直接连接两地的直通运河 , 而以当时首都洛阳为中心 , 绕道不少 , 当然这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 , 运河的弯道己使进入京城的潜粮运输的距离拉长 ,加之运河的年久失修 , 裁弯取直成为历史的必然。请问完成这项工作是在哪个朝代? 元朝10.现存泰山岱庙天贶殿的巨幅壁画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其主要内容是以皇家宫廷生活为典型 , 描摹泰山神东岳大帝出

《上海市导游考试一本通》(导游基础知识-下册)

第一章上海概况 【本章考点提要】 第一节上海的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1、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东临东海,南接杭州湾,西与苏浙两省接壤,北界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 2、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和亚欧大陆的东沿。 3、上海地底是沙石结构,即使地震波来袭,也大多被缓冲掉,因而上海地震极少。 二、地形特点 1、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其余为坦荡低平的平原,平均海拔为4米左右。 2、大金山为上海最高点,海拔仅103.4米。 三、水系和气候 1、上海河湖众多,联结成网。全市陆域水面积达近533平方公里,陆地中水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1%。 2、上海的主要湖泊集中在与江苏、浙江交界的西部洼地。 3、上海最大的湖泊: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4、上海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面积人口 1、上海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 2、上海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 3、上海市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 五、行政区划 现上海设有16个区和1个县(崇明县)。 六、市标和市花 1、上海市市标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2、上海市市标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 3、上海市市花:白玉兰。(1986年10月25日通过) 4、选择白玉兰作为上海市市花的原因: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二节上海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的上海 1、大约4000年至6000年前,上海先民已在上海区域繁衍生息。 2、上海市区大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成陆。 3、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 4、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6、上海简称“沪”,沪是一种捕鱼的工具。 7、上海别称“申”,与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有关。 8、明中期,倭寇活动猖獗,频频犯境。在参将俞大猷等率领下,上海军民终于在1565年基本平定倭寇骚扰。 9、明朝,松江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纺织业的中心。 10、明清时期,上海逐渐形成以黄浦江为母亲河的港口格局,清代,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商船队——上海沙船队。 11、明代松江府有“江南赋税甲天下,苏松赋税甲江南”之称。 二、近代的上海 1、1842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口通商”。 2、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一)上海的抵御外侮和反清斗争 1、1842年6月,英军攻打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力战而牺牲。 2、太平天国李秀成攻打上海,把“洋枪队”和英、法驻军打得狼狈不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列强在上海的统治。 3、1905年同盟会上海分会成立,蔡元培任会长。1911年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即中部同盟会。 4、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5、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二)屈辱的上海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大纲(试行)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大纲(试行)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中级)考试大纲(试行) 《导游知识专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型包括单选、多选、简述三种题型。单选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4个)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 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 人物和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 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水准,以提升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 国绘画的识别、欣赏水平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六大特色。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了解夏代之前“公天下”的“禅让”思想;“三易”之名及“儒易”、“道易”和“学理易”、“术数易”的区别;“五行”、“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为我”等流派;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老庄思想的 主要内容、“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贵无”、“贵有”理论的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熟悉“八卦”的创造者,墨家、兵家、法家的创派时间、代表人 物及其思想要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名、记录其理论的相关典籍、孔 子的认知、教育观和“仁学”的“仁”所包涵的内容、“礼治”的功用、孟子的“民本”、“性善”说和儒家学派在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 四种形式,“道”的本质及道家以柔克刚、奇正互变的辩证思想、庄 子“自恣,适己”、“大智”、“物化”、“游世”的思想要义以及 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主要经典。 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 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 的“三不能”、“苦劳饿空乱”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 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相关 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宗的要义以及魏晋时儒、道、佛三 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三、中国戏剧 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京剧的产生、发展情况和现存的 地方主要剧种以及中国话剧的基本情况。 熟悉不同阶段出现的戏剧的不同形式,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老三鼎甲”(“老生三杰”)、“后三鼎甲”(“老生 新三杰”)、“四大须生”及“海派” 演员、京剧虚拟性的程式化特 点以及昆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粤剧、秦腔、川剧、汉剧、晋剧、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藏戏、评剧等地方剧种的腔调特点与田汉、曹禺及其话剧代表作。 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四大名旦”的相关知识、京剧角色种类、脸谱的象征意义、“四功五法”概念、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产生的 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和演员。 四、中国书法

2008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真题及答案

2008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41分。) 1、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盛行于() A、西周 B、东周 C、春秋 D、战国 2、李斯的《泰山刻石》是汉字史上第一次使用()。 A、小篆 B、楷书 C、隶书 D、草书 3、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应解释为()。 A、座位 B、因为 C、闲坐 D、作为 4.“姑苏城外寒山寺”,其中寒山寺这一名称与______有关。 A.人名 B.地名 C.桥名 D.山名 5.《枫桥夜泊》这首诗中的“眼”和“魂”是__________ A.江枫 B.月落 C.乌啼 D.钟声 6.“赏心多乐事,且看此半湖烟水,十顷荷花”这一楹联中的半湖指__________ A.西湖 B.大明湖 C.莫愁湖 D.昆明湖 7、当代学者吴文蜀《访莫高窟》中“千姿百态人抟佛,姹紫嫣红彩绘垣”的“抟佛”指的是()。 A、人们观赏佛像时的千姿百态 B、人们争相看佛像 C、佛像如同人具有千姿百态 D、佛像是由人塑造的 8、下列诗句中,出自张固的《独秀峰》的是()。 A、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B、翠微峭拔倚天表,半轮月照桂江小 C、撑天凌日月,插地震山河 D、一览无余,独占山势 9、“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写的是__________景色

A.莫高窟 B.鸣沙山 C.麦积山石窟 D.月牙泉 10、“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这是《瑶池》诗中的句子,作者是__________ A.王维 B.李商隐 C.刘禹锡 D.崔灏 11、台湾郑仁功庙联所在地位于__________ A.台北市 B.台中市 C.台南市 D.高雄市 12、被明代大旅行家徐弘祖称为“天下巨观”的是__________ A.悬空寺 B.兵马俑 C.黄鹤楼 D.龙门石窟 13、香港青山禅院的楹联:“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里云水绕青山”在结构上属__________ A.正对 B.反对 C.串对 D.龙门对 14、“夏无酷暑,冬不祁寒,四季得中和景象”为《天水麦积山石窟连》的上联,该联作者是()。 A、叶昌炽 B、宋学义 C、严长明 D、姜国宪 15、魏建国《题长江三峡联》:“三峡不锁蛟龙出,天险瀛寰傲峙;九派无穷银汉来,神州物态易新”中的“瀛寰”是对()的总称。 A、地球陆地 B、整个宇宙 C、地球水陆 D、地球水面 16、诗句“山水若从奇处香,西湖终是小家容”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郁达夫 C、杨朔 D、曹学俭 17、旅游文学中有许多的文学作品,被人称誉为“古今纪游第一”的人是__________ A.徐霞客 B.李白 C.钱谦益 D.陆游 18、“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此句出于__________ A.唐.王勃 B.宋.王安石 C.元.赵孟 D.明.蒋一葵 19、“极目雄关环帝阙,可知奇奥在屏幽”此句是明代__________的《盘山道》中的诗句。 A.朱之藩 B.胡富 C.常安 D.徐弘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