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福建师范大学钟跃康

学什么?

回顾

1.1 数据库设计步骤

1.2数据库概念模型E-R图画法

1.3E-R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的原则

1.4数据库设计案例

1.6 项目计划及其优化

1.6.1 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

1.6.2 信息系统项目经理的责任

1.6.3 制定项目的进度表

1.6.4 项目计划的优化

知识回顾

1. 2数据库设计步骤

分析现实世界中的数据需求

建立E-R图

从E-R图导出数据模型

1.3数据库概念模型E-R图画法

E-R图画法:

实体:

属性:

联系:

一对一联系

一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

实体(Entity):

实体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人物等。)

实体也可以抽象的(事、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属性(Attribute)

实体的特性,它描述了实体的一个部分。

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

主关键字(Key):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

如:学号为学生的主关键字。

E—R图例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种:

一对一联系(1∶1)

一对多联系(1∶m)

多对多联系(m∶n)

E-R图画图步骤:

建立分E-R图;

识别出实体,并画出每个实体;

识别出每个实体的属性,并画出;

识别实体之间的联系,并画出;

识别联系的属性,并画出。

综合产生总E-R图。

ERD练习1

设某工厂的物资管理系统包含如下的实体:

仓库:仓库号、仓库面积、电话号码

零件: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

供应商:供应商号、名称、地址、电话号码、账号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多个仓库中。用库存量来描述某种零件在某个仓库中的数量。

一个仓库有多个职工当仓库保管员,一个职工只能在一个仓库中工作。

每个仓库由一位仓库主任来领导若干保管员。

一个供应商可以供应多种零件,反之,一种零件也可以由不同的供应商供应。

问题:根据以上描述,构造E-R模型

练习2

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有3个实体集:

一是”商店“实体集,属性有商店编号、商店名、地址等;

二是”商品”实体集,属性有商品号、商品名、规格、单价等;

三是“职工”实体集,属性有职工编号、姓名、性别、业绩等。

商店与商品间存在“销售”联系,每个商店可销售多种商品,每种商品也可存放在多个商店销售,每个商店销售的每一种商品用月销售量描述;商店与职工之间存在“聘用”联系,每个商店有许多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商店工作,商店聘用职工有聘期和月薪。

问题:

根据以上描述,构造E-R模型;

将上述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要求注明主键)。

何为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名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表名即关系名

记录关系的一行即为一个记录

属性关系的一列(字段)称为属性

主码在一个关系的若干属性中指定一个属性,这个属性我们称之为主码,它应能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记录。

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数据模型,一般表示为: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3…属性n)

如;职工表(职工号,职工,职务,工资)

E—R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转换过程示意图

转换举例一

转换举例二

转换举例三

转换举例四

1.4E—R图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的原则

1、E—R图中每个实体,相应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数据项,实体的主关键字就是关系的主关键字。

2、对于联系集,根据联系方式不同,或将联系反映在其它关系中,或将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

一对多一方到多方

多对多主键联合

1.5数据库设计案例:

学校教学管理数据库模型的设计P185 (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薛华成)

课堂作业1:教学管理数据库基于ACCESS的实现

1.6 项目计划及其优化

学习目的:

掌握项目、项目管理的定义,了解信息系统项目经理的责任,了解信息系统项目计划的任务及项目管理软件的初步应用.

教学内容:

1. 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

2. 信息系统项目计划的任务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

那么如何组织和管理这一开发过程呢?

概要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路径方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甘特图(Gantt chart)的提出,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1.6.1 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的定义及其特征

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的定义,所谓项目,就是为创造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

项目具有如下特征:

项目具有目标性

项目具有生命周期

项目必须有委托人

项目具有一次性

项目管理

1.概念:

项目管理就是组织和管理他人在预先确定的进度表和预算内实现计划的结果。

如果从管理的基本职能角度看,项目管理就是对项目的任务、资源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的过程,以期达到其既定的目标。

项目管理是指为了满足或超过相关者对项目的需要和期望而对有关知识、技能、工具和手段的运用。

2.项目管理三要素

1.6.2 信息系统项目经理的责任

项目的计划和组织

项目队伍的组织和管理

成本估算和项目开发预算

项目进度的监督和控制

确保最终结果的质量

1.6.3 制定项目的进度表

三个术语:阶段、活动、任务

阶段由一组相关的活动组

活动由一组相关的任务组成

任务是可以识别、命名和安排的最小工作单元

何时可以出门?

某人早晨6:00起床,按其生活习惯,他在出门工作前,必须完成下列活动:5分钟时间穿衣服、5分钟洗脸,5分钟取牛奶、5分钟热牛奶,10分钟煮开一壶开水、10分钟吃饭。假定只有一个炉灶,问此人最早何时可以出门上班?

列出任务

列出工期

排出先后

指定时间

1.制定项目进度表的四个步骤:

为每个活动确定所有的单个任务

估算完成每个任务所需工作需的大小单人工期、所需人力资源数目、其他资源的数目、每个任务的工期估计(或工时估计)

确定已定义任务的先后完成顺序

主要是定义每个任务的直接的先行任务

先行任务是指其结果被已定义的任务需要或与已定义的任务需要相同的人员等资源的任务。

除第一个任务外,每个任务都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直接的先行任务。

对每一任务作时间进度的安排

几个概念:

最早开工日期

最迟开工日期

松驰时间

处在关键路径上的任务

有些任务最早开工日期与最迟开工日期相同,即松驰时间为0,具有这种特征的任务被认为

是处在关键路径上的任务

1.缩减项目工期

如果要缩短项目的周期,就要首先找到影响项目工期的任务,也就是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和关键任务

所有的项目都是由一系列任务组成的,在这些任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链接关系和任务约束。其中有些任务在执行时,如果延误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工期。在项目中总存在这样一类直接影响项目工期变化的任务,这些任务就是关键任务。

所谓关键任务,是指为了准时完成项目而必须按时完成的任务。如果关键任务的进度落后了,那么项目的完成时间就会落后。

由关键任务组成的一系列日程称之为关键路径,也就是说关键路径上的每一项任务都是关键任务。

显示关键路径

项目日程控制的重点是追踪关键任务。在Project 2003中要显示关键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使用“甘特图”视图

使用“网络图”视图

使用表格

使用任务筛选器

非关键任务与时差(松驰时间)

相对于关键任务来说,非关键任务是指在保证不影响项目进度或完成时间的前提下具有一定可调整的浮动时间的任务;或者在多重关键路径概念下,不会影响任务群进度的任务。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这些任务具有弹性,可以用来调整资源的任务分配,但这种任务的延迟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在这一定的限度范围内,延迟某些非关键任务的开始或结束时间才是允许的。这一允许的延迟时间,称之为“时差”。

时差有两种类型,分别为“自由时差”和“总时差”。其中:

自由时差:指的是一个任务在不影响后继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延迟的时间。

总时差:指的是一个任务在不影响项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延迟的时间。

由此可见,“自由时差”是以是否影响后续任务为标准,而“总时差”是根据整个项目完成的时间来决定的。

何时可以出门?

某人早晨6:00起床,按其生活习惯,他在出门工作前,必须完成下列活动:5分钟时间穿衣服、5分钟洗脸,5分钟取牛奶、5分钟热牛奶,10分钟煮开一壶开水、10分钟吃饭。假定只有一个炉灶,问此人最早何时可以出门上班?

思考:

假设有一座陈旧的木板房需要生新油漆。这间木板房有四个房间。其中有两间房墙面面积是另两间的两倍。这项工作必须分3步完成,铲去旧油漆,然后刷上新油漆,最后刮平窗框上多余的油漆。假定上级一共分配了15名工人去完成这项工作,每个人可胜任任一工种,但

是工具只有5把铲刀、5把油漆刷和5把刮刀。5个工人铲去小房间旧油漆的时间是2天,5个工人刷小房间新油漆的时间是3天,5个工人刮平小房间窗框上多余的油漆的时间是1天。每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工资50元,加班工资每小时60元。请制定项目进度表并以PROJECT画出项目进度表。算出项目总工期及人力成本。尝试优化项目计划,以最少的工人数量及最少工人空闲时间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可适当增加工具。

分解关键任务

对于关键路径上能够再分解的任务一定要继续进行分解,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具有可同步性的子任务,从而缩短了关键任务的工期,整个项目的工期缩短。

注意:通过分解关键任务可以缩短任务工期,但有时候,受资源量的限制,有些任务是不能同步进行的,所以这时任务分拆也无助于缩短项目周期。

缩减项目工期

给任务增加资源

增加任务的资源也可以缩短工期。因此如果想缩短项目的工期,可以为关键任务分配更多的资源来实现(相应地会增加成本)。但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增加的资源数量不能大于资源的最大可用量。

增加资源必须是在主导项目工期的关键路径上。

关键任务的缩短可能会变成非关键任务,因此,此时增加过多的资源仍无法达到继续缩短总工期的目的。

缩减项目工期

缩减关键任务的工期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缩短关键任务的工期,意味着相应缩短了整个项目的工期。

如果要缩短任务的工期,只需要在“甘特图”视图的“工期”域中,重新设置任务的工期即可。

注意:在任务已分配了资源的情况下,缩短任务工期意味着增加资源的工作量,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分配。

缩减项目工期

重叠或延迟链接任务

将关键任务的日程重叠,使其可以同时进行,这样也缩短了关键路径。

使用日程重叠的方法有两种:

改变任务的链接类型

在链接任务之间增加负延迟

缩减项目工期

设置日历以增加工作时间

在资源导向的日程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改变资源的日历来调整工期,比如将资源原来的休息时间改变成工作时间来实现。这是一种通过增加资源的工作时间来达到缩短任务工期的途径。

缩减项目工期

通过分配加班工时来缩短关键任务

通过增加资源的工作时间可以缩短工期,但有时在实际运作中并不可行,因为这要以增加成本为基础,即员工加班要付相应的加班费率。但有时为了赶工期,需要在关键任务

上为资源设置加班时间,以缩短任务工期。

2.减少项目的费用

项目的总成本来自于每个任务的成本,每项任务的成本又分为两部分。

分配在任务上的资源的工资率;

任务本身的固定成本。

一般来讲,任务的成本是:

任务的成本=任务的固定成本

+工时×工资率×数量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任务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工时、工资率、资源数量、固定成本等。分析项目成本

分析项目成本既可以从任务的角度分析每个任务的成本、从资源的角度分析每个资源的成本,还可以分析整个项目及子项目的成本。

从任务视图分析成本信息

使用资源类视图分析成本信息

分析整个项目的成本信息

降低项目成本

1.降低资源的费率

降低资源的费率可以说是最直接的方法,但这往往不是用于对人力资源的,因为这将会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可以通过降低其他资源的费率来实现,比如降低能源消耗、设备费用等。

2.减少任务的工时

只有为任务分配了资源,任务才会有工时,而且工时等于任务的工期乘以资源每日的工时。

适当地减少工时,可以降低任务的费用。但减少工时同时也影响项目的工期。

降低项目成本

3.减少资源的分配单位

分配资源的数量与任务成本也是成正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减少资源的分配单位等于加大剩余资源的工作量。因此,采用此方案应从实际工作考虑,剩余的资源能否胜任此项工作。

4.减少加班

加班需要支付加班费率,这通常要高于资源费率,所以减少加班可以有效的减少任务成本。

降低项目成本

5.替换资源

替换资源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案,因为它可以高效、合理地使用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替换资源,即用廉价的资源替换比较高价的资源,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替换的资源同样能胜任这项任务。

6.

减少任务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就是任务本身所需要的成本。

例如在“环境监控中心建设”项目为了使系统能够顺利地交付给客户,需要首先为客户

进行培训,其中就包含固定成本,比如印制培训资料费、租借培训场地费用等。降低这些费用也可以降低成本。比如,选择费用较低的培训场地,或者借用公司的会议室暂时作为培训场地,以节省租借场地费用等措施。

降低项目成本

7.删除任务

删除任务的同时,也取消了该任务的费用。但删除任务的方案一般是不可取的,除非是对一些与项目确实关系不大的任务,并且要确认删除该任务对项目没有影响或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才可采用。

小结

一般来说,分析和调整项目应尽早进行,在日程的计划阶段进行效率最高,理想的情况是在项目开始之前。不过,如果需要,项目开始之后也可以检查和调整项目。项目的评估取决于日程中的信息和项目管理的详细程度。本章介绍的内容对项目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讲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主要内容

3.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57

3.2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P59

3.3基于开发技术的开发方法P64

3.4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P68

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

系统开发的准备工作

选择开发方式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3.5信息系统开发工具(CASE工具)P7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57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等的组合。

3.2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P59

3.2.1 瀑布开发方法

瀑布法的基本原理

原理一:用户的积极参与

原理二: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

原理三:文档的标准化

原理四:检查点的设立

原理五:分而治之的思想

特点

不足和局限性

17.1 概述-系统开发方法的演变

70年代:生命周期法(瀑布模型)

原型方法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第四代开发语言(4GL)和各种可视化开发环境的支持下提出的一种开发方法

17.3 续

原型法工作流程

1、用户提出系统要求

2、识别、归纳上述要求

3、开发一个模型/原型

4、评价模型

5、模型不可行处理

6、模型不满意处理

7、修改模型

8、确定模型后的处理

N、实际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等

17.3 续

原型法的特点

优点:

1、开发工具先进,开发效率高;

2、增进沟通,与用户交流直观;

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4、降低开发风险,能及早暴露潜在的一些问题;

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缺点:

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

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

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

增量模型

融合了线性顺序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的迭代特征。

是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

与原型不一样的地方是强调每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

演化软件过程模型

问题提出

业务和产品需求常常改变。

紧迫的市场期限使得难于完成完善的产品。

演化模型

是利用迭代的方法,特征是使软件工程师渐进的开发,逐步完善软件。

迭代方法的益处

与传统的瀑布式方法相比,迭代过程具有以下的优点:

减小了风险

快速

更容易对变更进行控制

高度的重用性

项目小组可以在开发中学习

并行作业

较佳的总体质量

17.1 续

3.2.4螺旋开发方法

需求、设计、实现、测试、循环进行,递增开发

3.2.5统一过程

统一过程(Unified Process,Up)是一种现代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967的Ericsson方法。

统一过程是一个软件开发过程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而是一个通用的过程框架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是30多年来经验的总结,是软件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可用于

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

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

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

各种不同的功能级别以及不同项目规模

几种系统开发过程模型

开发过程用二维结构沿着两个坐标轴来表达

横轴代表了

制订开发过程时的时间体现了过程的动态结构它以术语周期、阶段、迭代、和里程碑来表达;

纵轴表现了

过程的静态结构如何用术语活动、产物、角色和工作流来描述

几种系统开发过程模型

统一过程

迭代工作流

在每个迭代中,有5个核心工作流,说明需要作什么以及需要什么工作技能。

?需求—捕获系统应该作什么;

?分析—细化和结构化需求;

?设计—在系统构架内实现需求;

?实现—构造软件;

?测试—验证实现是否如期望那样工作。

里程碑

3.3基于开发技术的开发方法P64

17.2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地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SSA&D方法的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

按用户至上的原则;

结构化、模块化;

自顶向下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

17.2 续

MIS工程工作流

17.1 续

结构化开发的目标:

使开发工作标准化,减少随意性

做到有序、高效和减少错误

建立标准的文档

17.2 续

SSA&D方法的特点

(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ies)

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预料可能的变化;

开发过程工程化。

17.2 续

SSA&D的优缺点

优点:

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

整体性与全局性好,自顶向下观点。

缺点:

开发周期长;

开发过程繁琐、复杂;

开发工具落后;

与用户交流不直观;

系统的升级较困难。

17.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对象

客观世界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17.4 续

OO方法可以概括为:

现实世界由对象组成,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

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

属性反映了对象的状态

方法定义了改变属性状态的操作

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

对象可按其属性进行归类(class)

对象是一个被严格模块化了的实体,具有封装的特性。

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

整理问题

程序实现

OO方法总结

优点:

OO方法直接完成了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化方法中可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的不一致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也利于软件的重用和维护。

缺点:

OO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对分析设计人员要求也较高。

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P67

例子

3.4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P68

3.5信息系统开发工具(CASE)

利用CASE工具进行开发

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必须和其他方法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减少必要但是很琐碎的一些过程。

第三讲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主要内容

3.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57

3.2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P59

3.3基于开发技术的开发方法P64

3.4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P68

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

系统开发的准备工作

选择开发方式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3.5信息系统开发工具(CASE工具)P7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57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等的组合。

3.2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P59

3.2.1 瀑布开发方法

瀑布法的基本原理

原理一:用户的积极参与

原理二:严格按划分的阶段和活动进行系统开发

原理三:文档的标准化

原理四:检查点的设立

原理五:分而治之的思想

特点

不足和局限性

17.1 概述-系统开发方法的演变

70年代:生命周期法(瀑布模型)

原型方法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第四代开发语言(4GL)和各种可视化开发环境的支持下提出的一种开发方法

原型法工作流程

1、用户提出系统要求

2、识别、归纳上述要求

3、开发一个模型/原型

4、评价模型

5、模型不可行处理

6、模型不满意处理

7、修改模型

8、确定模型后的处理

N、实际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等

17.3 续

原型法的特点

优点:

1、开发工具先进,开发效率高;

2、增进沟通,与用户交流直观;

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4、降低开发风险,能及早暴露潜在的一些问题;

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缺点:

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

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

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

增量模型

融合了线性顺序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的迭代特征。

是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

与原型不一样的地方是强调每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

演化软件过程模型

问题提出

业务和产品需求常常改变。

紧迫的市场期限使得难于完成完善的产品。

演化模型

是利用迭代的方法,特征是使软件工程师渐进的开发,逐步完善软件。

迭代方法的益处

与传统的瀑布式方法相比,迭代过程具有以下的优点:

快速

更容易对变更进行控制

高度的重用性

项目小组可以在开发中学习

并行作业

较佳的总体质量

17.1 续

3.2.4螺旋开发方法

需求、设计、实现、测试、循环进行,递增开发

3.2.5统一过程

统一过程(Unified Process,Up)是一种现代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967的Ericsson方法。

统一过程是一个软件开发过程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而是一个通用的过程框架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是30多年来经验的总结,是软件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可用于

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

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

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

各种不同的功能级别以及不同项目规模

几种系统开发过程模型

开发过程用二维结构沿着两个坐标轴来表达

横轴代表了

制订开发过程时的时间体现了过程的动态结构它以术语周期、阶段、迭代、和里程碑来表达;

纵轴表现了

过程的静态结构如何用术语活动、产物、角色和工作流来描述

几种系统开发过程模型

统一过程

迭代工作流

在每个迭代中,有5个核心工作流,说明需要作什么以及需要什么工作技能。

?需求—捕获系统应该作什么;

?分析—细化和结构化需求;

?设计—在系统构架内实现需求;

?实现—构造软件;

?测试—验证实现是否如期望那样工作。

里程碑

3.3基于开发技术的开发方法P64

17.2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地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SSA&D方法的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

按用户至上的原则;

结构化、模块化;

自顶向下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

17.2 续

MIS工程工作流

17.1 续

结构化开发的目标:

使开发工作标准化,减少随意性

做到有序、高效和减少错误

建立标准的文档

17.2 续

SSA&D方法的特点

(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ies)

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预料可能的变化;

开发过程工程化。

17.2 续

SSA&D的优缺点

优点:

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

整体性与全局性好,自顶向下观点。

缺点:

开发周期长;

开发过程繁琐、复杂;

开发工具落后;

与用户交流不直观;

系统的升级较困难。

17.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对象

客观世界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17.4 续

OO方法可以概括为:

现实世界由对象组成,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

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

属性反映了对象的状态

方法定义了改变属性状态的操作

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

对象可按其属性进行归类(class)

对象是一个被严格模块化了的实体,具有封装的特性。

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

整理问题

程序实现

OO方法总结

优点:

OO方法直接完成了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化方法中可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的不一致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也利于软件的重用和维护。

缺点:

OO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对分析设计人员要求也较高。

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P67

例子

3.4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P68

3.5信息系统开发工具(CASE)

CASE

利用CASE工具进行开发

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必须和其他方法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减少必要但是很琐碎的一些过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四讲信息系统规划

学习目的:掌握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理解BPR的概念及其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知识点:早期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演进、BSP方法、基于BPR 的信息系统规划、目标优先权和项目优先序

教学内容:

4.1 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4.2 早期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4.3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演进

4.4 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

4.5 目标优先权和项目优先序

4.1 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4.1.1 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4.1.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

4.1.3 进行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

4.1.4 总体规划时机(诺兰(Nolan)模型)

4.1.5 总体规划的组织

4.1 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的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4.1.1 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在建造一艘战舰时,如果没有整个船体的总体设计,就着手各个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将是一件十分荒唐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只有总体设计完成之后,各个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才可以按照战舰总体设计的要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去完成。

一项完整的信息工程,其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建造一艘战舰。

—James Martin

信息系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系统,它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还在于

需要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

形成“信息孤岛”

解决“信息孤岛”的根本的方法是,在开发各子系统前进行总体规划

需要对各子系统的功能分工进行统一规划。

公用的数据尽量做到由一个部门(子系统)产生,被多个部门(子系统)多次使用。

(3) 系统开发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关开发进度的安排、人员的调配、所需设备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要由总体规划来解决。

4.1.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

A 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

B 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

C 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

D 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和实施计划等。

4.1.3 进行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

规划步骤P91

1.企业调查和分析

2.信息系统调查和分析

3.制定方向

4.评审及方案建议

系统规划的原则

支持企业的总目标

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

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使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

便于实施

4.1.4 总体规划时机(诺兰(Nolan)模型)

4.1.5 总体规划的组织

规划队伍核心小组成员由高层管理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系统分析负责人等组成

高层领导参与的必要性

4.2 早期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4.2.1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指的是某一期间在企业或组织内影响企业战略成功实现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示例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出发点认为:企业的信息系统需求是由少数CSF所决定的。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工作包括:

从管理人员处收集CSF;

逐个分析每个CSF;

对整个企业的CSF达成一致;

确定企业的CSF;

使用CSF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的优先级。由关键成功因素总结出企业的关键业务过程,然后确定子系统开发优先级。

4.2.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库和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 一、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10题10分) 101. 信息按照()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答案:B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3.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A. 计算机系统 B. 手工管理系统 C. 人机系统 D. 计算机网络系统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4. DSS解决的是()。 A. 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 B. 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 C. 非结构化问题 D. 结构化问题 答案:C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5. 在任一组织同时存在着三个不同的计划控制层是()。 A. 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B. 战略计划层,战术计划层,管理层 C. 战略计划层,业务计划层,操作层 D. 战术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 答案:A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1 106. 购物超市收银台终端系统是一个典型的()。 A. 战略支持系统 B. 决策支持系统 C. 知识工作系统 D. 事务处理系统 答案:D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7. 企业信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业务复杂性和技术复杂性的大系统,针对其建设,系统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A. 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B.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日逻辑模型 C.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D. 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答案:A 章节号:1-2 难易系数:0.1

(完整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试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最终压题 一、选择题(15*2=30分) 1.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A )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2. 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B ) A.业务流程图 B.数据流程图 C.处理流程图 D.层次结构图 3.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4.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A. 用户的决策方针 B. 用户的分析方案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6.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C ). A. 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 系统开发时间短 C. 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能做出迅速响应 D. 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7. 最高层数据流图又称为(C ) A.组织结构图B.功能分解图C.关联图D.系统流程图 8、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 A ) A、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B、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C、实在的新系统 D、系统设计报告 9.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10. 模块聚合中,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功能的是( C )。 A. 逻辑聚合 B. 数据聚合 C. 功能聚合 D. 时间聚合 11.(D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耦合形式。 A.内容耦合 B.公共耦合 C.控制耦合 D.数据耦合 12、在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过程中,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的工作属于(C) A.系统规划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实施 13.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 14.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15. 系统测试中应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测试工作应该由以下人员来承担(B )。 A. 原程序作者 B. 专门的测试人员 C. 系统设计人员 D. 用户 16. 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 C. 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 D. 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鱼夭 第一章系统思想 (6) 1系统的概念 (6) 2系统的模型,概念的抽象级别 (7) 3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 (8) 4系统思想的发展 (9) 5系统工程方法 (10) 6软系统方法论 (10) 7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SR (11) 第二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1)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11) 2信息处理器 (12) 3信息与决策、信息与管理的关系 (12) 4.信息管理 (13) 5.信息系统是什么?有哪些功能? (14) 6.信息系统的结构 (15) 7.C/S和B/S软件结构 (17) 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7) 1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 (17) 2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17)

3围绕生命周期有哪些开发过程模型?各自 特点(瀑布、原型、迭代) (19) 4信息系统为什么要建模?有哪些模型?对 软件结构进行建模有什么方法,主要思想是 什么? (23) 5有哪些开发方式?各自利弊 (24) 第四章系统规划 (24) 1系统规划的特点、任务 (24) 2规划方法 (25) 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25) 4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三个方面? (26) 5资源的生命周期 (26) 第五章系统分析概述 (26) 1系统分析的任务 (26) 2分析阶段有哪些系统调查方法,调查什么 (27) 3两种方法: (27) 4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28) 第六章结构化系统分析 (29) 1数据流图描述了什么?绘制数据流图要注 意的事项,应能绘制 (29)

为什么需要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应该包含 哪些条目?应能书写数据流、数据存储及处 理条目 (29) 对于复杂逻辑有几种表述方式(决策树、决 策表,考题)?优缺点 (29) 第七章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30) 1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有关概念. 30 2UML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图?(UML1.X)每种图的用途是什么? (31) 3用例图,参与者和用例的概念,用例与用 例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绘 制用例图 (31) 4用例规格说明(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主 事件流、备选事件流) (32) 5类图中包含哪四种关系(耦合),具体什 么含义,如何表示,绘制类图 (33) 6对象关联的要素(名称、角色、多重性、 方向) (34) 7泛化和实现的使用和绘制 (35) 第八章系统设计概述 (35) 1系统设计的任务 (35) 2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的区分

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学科研设计: 2、金标准: 3、临床试验: 4、操作定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3、简述医学科研设计的四大原则。 4、简述误差控制的6种基本方法。 三、实践题(40分) 结合你所从事的专业和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一份简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案。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科研设计是运用科学的、专业的和艺术的思维方法对医学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决策、规划的过程。 2、金标准:即同行公认的专业标准,如疾病诊断的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解剖学标准。 3、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4、操作定义: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可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提出假设有以下4种基本方法: (1)差异法。一种疾病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发病明显不同,那么,在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因素在另一种情况下没有出现,则这种因素的存在或缺少应可能是该疾病的病因(如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癌发病的差异)。 (2)一致法。如果一种因素的存在与否都与一系列不同场合中某病的出现与否有联系,那么这种因素的存在与否就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如甲肝的发生与接触病人、拥挤、卫生条件差有关,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肝炎病毒的传播)。 (3)伴随变异法或剂量反应效应。如饮食中含碘减少,则地方性甲状腺病增加;放射线暴露增加,则白血病发病率增加;不洁性行为越多,爱滋病的感染机会越大。这些都是伴随变异的具体例子。 (4)相似法。一种疾病或某种结果的分布和频率可能与另一种疾病十分相似,就说明其发病原因相似,如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在医学研究中,经过统计学检验成立的假设还不能成为科学理论,而只能形成一种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假说。假说要转化为理论需要具备如下3个基本条件: (1)假说与客观事实相符。即科学假说运用于实践时,有越来越多的事实与这个假说的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六章

精品资料 第六早、结构化系统分析 6.1、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什么?它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 力? 答:职责:与各类人员打交道,是用户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桥梁和 “翻译”,并为管理者提供控制开发的手段。还必须考虑系统的硬 件设备。数据输入、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 知识和能力:坚实的信息系统知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还 必须具备管理科学的知识。有较强的系统观点和较好的逻辑分析能 力,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人共 事。 6.2、用作业流程图表示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从查目录、填索书条 开始)。 不 给 办 理

精品资料 不合格的卡,现金 6.4、结合本校学籍管理的实际情况,画出“奖惩管理”的数据流图 答:异动管理: 招生办 录取信息P1. 1 入学 D2临时学籍表级名单 答: 储户仁现金 P 审 核 ------------------- i ! 现金库“异动管理”, 现金 账目

精品资料 奖惩管理: 数据结构条目

精品资料 名称:学生登记卡姓名曾用名入学时期 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是否华侨籍贯本人简历 开始时间 结束年月 在何地 家庭主要成员 姓名 关系 年龄 职务 工作单位 6.6、对所在学校的图书馆出纳台业务进行系统分析: (1 )画出数据流图; 答:总编号 编号 有关的数据流、数据存储

第0层: 图书借阅信息表第一层:

P1.3 拒绝借 阅图书 图书借阅信 读者归还要求 P2.1 未归还图书 P2.2 丢失记录单 检杳图书 是否归还 L 图书未归还管 理 1 丿 --------------------- ? 图书借阅信息表P2.3 检查图 书损坏I 情 况 J 厂 P2.1未归还图书 破坏情况 赔偿信息 图书 P2.2.2 图书库 限定所丢 图书的价 读者赔 偿图书 并登记 ^息 ----------- 丿图书丢失记录单 D1 图书借阅信息表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

科研论文 一.最佳选择题 1、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科研工作的关键是:---(A) A.课题选题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开题报告 2、科研选题的意义在于:---(E) A.科研选题关系到整个科研工作的成败 B.科研选题关系到科研人员的个人成才 C.科研选题关系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D.科研选题关系到科研管理活动的效能 E.以上都正确 3、科研选题范围要有利于:---(E) A.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重大疾病的防治 B.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某些研究形成“拳头”课题 C.有利于利用现有的人力、设备、集中投资,解决有可能突破的问题 D.有利于贯彻“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开发研究 E.以上都正确 4、不属于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的是:---(D) A.群体预防研究 B.检测诊断方法及检测试剂研究 C.预防疫苗的研究 D.个体预防研究 E.治疗AIDS的药物研究 5、科研设计的作用为:----(E) A.可以减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B.可以取得较为可靠的资料 C.可对实验数据的误差大小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 D.提高实验效率 E.以上都是 6、在整个调查设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C) A.整理资料的计划 B.分析资料的计划 C.搜集资料的计划 D.研究计划 E.选择调查方法 7、医学科研设计中对照的意义:----(E)

A.排除或控制自然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B.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C.可找出综合因素中的主要有效因素 D.通过对照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E.以上都是 8、搜集资料时要遵循的3个原则为(B) A.对照、随机、重复 B.准确、完整、及时 C.细心、耐心、及时 D.随机、准确、及时 E.检查、核对、仔细 9、以下检验方法除下列哪一种外,其余均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D) A.Friedman,sM检验 B.H检验 C.配对设计符合秩和检验 D.t检验 E.查r s界值表法 10、总体分布类型不清小样本资料的均数比较可采用: (A) A. t 检验 B. 秩和检验 C. χ2检验 D. u 检验 E. 查r界值表法 11、在假设检验中,当t0.05 B.P<0.05 C.P>0.01 D.P<0.01 E. 0.0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A.有机整体 B.部件 C.构件 D.结构 正确答案:A 2、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等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A.服务器 B.数据 C.文档 D.程序 正确答案:B 3、信息系统物理结构可以分为()和分布式系统两大类。 A.路由式 B.分散式 C.镜像式 D.集中式 正确答案:D 4、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集成的人-机系统,面向(中层)管理人员,主要用来解决()决策问题,同时产生各种管理报告,主要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微观 正确答案:A 5、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正确答案:A 6、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 A.系统设计的依据 B.系统规划的依据 C.系统评价的依据 D.系统实施的依据 正确答案:A 7、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用户的分析方案 B.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C.用户的决策方针 D.系统设计报告 正确答案:D 8、不同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基于生命周期出现了很多变种,下面给出的四种开发模型中,()不属于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模型。 A.结构化开发模型 B.螺旋开发模型

C.原型开发模型 D.瀑布开发模型 正确答案:A 解析:结构化开发模型属于开发技术模型 9、不同的开发技术和软件结构形成了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下面几种方法中,()不属于基于开发技术的系统开发方法。 A.原型开发方法 B.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C.结构化开发方法 D.面向服务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A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系统规划 B.信息系统 C.管理功能 D.数据类 正确答案:B 11、关键成功因素的选择力求精简,通常控制在()个因素以内。 A.3~4 B.7~8 C.9~10 D.5~6 正确答案:D 1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的是()。 A.价值链分析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1. 信息按照(C )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 B. 加工顺序 C. 管理的层次 D. 反映形式 2.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B )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 作业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情报处理系统 3.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 D ) 的支持。 A. 计划 B. 组织 C. 控制 D. 决策 4. 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C ) A. 明确企业目标 B. 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 进行数据分析 D. 确定信息结构 5. 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B )。 A. 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B. 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 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6. 下面哪一项不是信息系统局部开发层次的优势:( D )。 A. 相对简单的IT开发 B. 帮助理论的证明 C. 组织变化的阻力最小 D. 优化组织过程 7.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A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 8. 在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中,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这属于( C )。 A. 功能内的BPR B. 组织间的BPR C. 功能间的BPR D. 功能内的BPR 9. 数据存贮设计则根据数据资源分布具体确定了数据存贮的( A )。 A. 逻辑方式 B. 物理方式 10.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D )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11. 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 C )的关系即可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A. 第一范式 B. 第二范式 C. 第三范式 D. BC范式 12.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C ) A. 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 C. 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 B. 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 D. 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 13.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指( D )。 A. 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规模与效益不断增长的过程 B. 社会上进行交换的信息量不断增长的过程 C. 计算机硬件产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D. 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致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总结

1.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描述是否正确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 3.系统的特性(选择):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 4.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 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5.信息系统功能(5个)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提供 6.信息系统与软件区别: 信息系统一定是面向企业的,即使是同类型的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也有很大的差别;软件则可能面向一类企业或者一类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工程与软件工程的差异。 7.评价信息系统标准(5个):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效率 信息服务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是否易于改动 8.常见的CASE工具:ERwin、PlayCASE、Rose2000、Visio2003、Power Designer 9.诺兰模型 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 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10.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由IBM公司在20世纪 70年代提出,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它将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规划。 11.BSP方法的特点:采用了企业过程的概念,将任何一种企业从逻辑上定义出 一组过程。 过程只与产品和服务有关,与企业机构和组织结构无关。从而使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强有力的适应性。 1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分析企业过程并建立 数据类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确定各子系统的优先级制定开发进度 13.资源的生命周期:是指一项资源由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划分为四 个阶段: (1)产生阶段对资源的请求、计划等活动。 (2)获得阶段指资源的开发活动,即获得资源的活动。如产品的生产、 学生的入学、人员的聘用等。 (3)服务阶段指资源的存储和服务的延续活动,如库存控制。 (4)归宿阶段指终止资源或服务的活动或决策,如产品的销售。 14.原型法: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 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八章

第八章面向对象设计 8.1 面向对象设计和结构化方法有什么不同?它具有哪些优势? 答:不同点:出发的角度不一样:结构化方法从系统角度出发,而面向对象从对象出发。 优点: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条理,可重用性好。 8.2解释继承、封装、消息和多态性的概念。他们分别带来什么好处? 答: 继承: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好处:(1)可以简化系统的描述和实现(2)直接实现了软件重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封装:是软件模块化思想的体现,也是面向对象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好处:(1)实现了信息隐藏(2)简化了接口,降低了系统耦合度 消息: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好处:(1)更接近人们日常所采用的术语,对象间课可通过消息实现交互,体现了对象的自治性和独立性,更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2)其涵义更具有一般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函数或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好处:(1)当给不同子类的

对象发送相同的消息时,消息的发送者可以不用关心具体的对象类型,而由对象自身做出不同的响应处理(2)需要扩充一种新类型时,只需要从父类中在派生一个子类,覆盖父类的某些业务,而不需要改的其他外部程序。 8.3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关系有哪些关系?试举例说明。 答: 类关系: 继承:例如银行值班经理完全可以充当收银员这一角色。 实现:对接口的实现 对象关系: 关联:如学生和课程的选修关系 依赖:一个对象A在执行事务过程中向另一个对象B发送消息,请求某种服务,那么就说A依赖于B 8.4什么是UML?它定义了哪几种视图?每个视图描述了什么? 答: UML:是由单一模型支持的一组图示法。 视图:

2015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A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 沈阳师范大学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试卷 命题单位:软件学院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A)卷课程代码:16200140 适用范围: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化)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静态视图() A、状态图 B、用例图 C、对象图 D、类图 2、在一个“订单输入子系统”中,创建新订单和更新订单都要核查用户账号是否正确,则用例“创建新订单”、“更新订单”与 用例“核查用户账号”之间的关系是( ) A 、包含B、实现C、扩展D、泛化 3、模块内部聚合程度最高的形式是:() A、机械聚合 B、逻辑聚合 C、功能聚合 D、过程聚合 4、实际上,系统分析的结果就是要给出系统的() A、物理设计 B、总体设计 C、逻辑设计 D、系统设计 5、U/C矩阵的作用是() A、确定子系统 B、确定系统边界 C、确定功能类 D、确定数据类 6、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弱点和基础知识,以最适当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的专家系统是:() A、解释专家系统 B、调试专家系统 C、监视专家系统 D、教学专家系统 7、数据字典是用于定义和说明数据流程图上的各种( ) A、处理 B、数据流 C、实体 D、成分 8、BPR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组织结构 B、组织人员 C、信息技术 D、业务流程 9、评价模块质量的标准是( ) A、耦合小,内聚大 B、耦合小,内聚小 C、耦合大,内聚大 D、耦合大,内聚小 10、组件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建模,这种视图主要支持系统部件的配置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四种方式来完成,下面哪种不是其中之一() A、对源代码建模 B、对事物建模 C、对物理数据库建模 D、对可适应的系统建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相关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 4. 业务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 A. 明确企业目标 B. 定义(识别)业务过程 C. 进行数据分析 D. 确定信息结构答案:C 5. 下面哪一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是错误的:()。 A. 少量的易于识别的可操作的目标 B. 可确保企业的成功 C. 由企业的所有CSF决定组织的信息需求答案:B 7. 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 B. 逻辑阶段 C. 总体设计 D. 详细设计答案:A 10.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 B. 管理功能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答案:D 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自顶向下原则 B. 自底向上原则 C. 分步实施原则 D. 重点突破原则答案:A 16. 一般来说,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 A. 纠错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答案:C 19.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答案:A 20.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 用户的决策方针 B. 用户的分析方案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答案:C 21. 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 A. 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 B. 系统分析工作 C. 系统设计工作 D. 系统实施工作答案:A 2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A. 系统开发周期长 B. 缺乏标准、规范 C. 用户参与程度低 D. 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答案:A 23. MIS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A. MIS战略规划,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系统目标 B. 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系统目标,资源分配 C. MIS战略规划,资源分配,系统目标 D. MIS战略规划,组织信息需要分析,资源分配答案:A 28.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 A. 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 B. 系统开发时间短 C. 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不能做出迅速响应 D. 适合大型复杂系统答案:C 29. 系统测试中应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测试工作应该由以下人员来承担()。 A. 原程序作者 B. 专门的测试人员 C. 系统设计人员 D. 用户答案:B 30. 系统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A. 系统分析阶段 B. 系统设计阶段 C. 系统实施阶段 D. 三者都包括答案:D 31. 在原型法中,原型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 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 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

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4.3 详细调查 详细了解以下情况并绘制组织结构图和业务流程图: (1)现行系统的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能和人员分工; (2)各项管理业务的主要处理过程、模型和算法; (3)各项管理信息的分类、分层和定义; (4)管理信息的收集、输入、传递、存储以及输出的形式;

复习题(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复习题 ?医学科学研究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答:一个周密而完善的研究设计,能合理地安排各种研究因素,严格地控制误差,从而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资料,减少误差,达到高效、快速和经济的目的。 ?从统计学角度来讲,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1.建立研究假说,明确研究目标, 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单位和总体(population)、样本(sample), 3.对研究对象是否施加干预和如何施加干预, 4.确定研究设计类型, 5.确定研究指标及获得指标值的方法, 6.制订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计划, 7.预计会得到什么结果,资料的可靠性及质量控制, 8.需要多少经费与时间等。 ?随机分组的目的是什么? 答:按照严格正规的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在分组之前均不能预知分组情况,以便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保证两组具备充分的可比性。这是设置理想的均衡对照的方法,理论上可使已知和未知的影响疗效的因素在两组间均衡分布,减少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均衡与分层的关系? 答: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抽样了解总体的情况,但是样本常常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例如研究药物对高血压的疗效,因为高血压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如果任意把一些高血压病人分组治疗,即使完全随机也不合理。因为有的组重度多,有的组轻度多。故应该先把轻、中、重度的高血压分层(stratification),再随机分组才能做到均衡(balance),称为分层随机。在分层的基础上,在层内随机抽样进行样本分配。这样可使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衡,从而增大可比性。 ?采用临床盲法实验的意义 答: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一项治疗措施的疗效,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而在试验中,若研究对象知道自己的治疗情况,研究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则会由于主观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信息偏倚,采用盲法(blinding 或masking)可有效地避免这种偏倚。这项原则的具体方法是研究对象、观察检查者和试验设计者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都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接受治疗措施的情况。 ?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种分组方式? 答:1.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 2.分别从不同总体中进行随机抽样,获取代表各不同总体的随机样本 ?配对设计 答:配对设计(paired design)是将受试对象按既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1章 一、填空题 1. 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相关性 2. 整体性 二、选择题 1. A 2. C 三、问答题 1.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 统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以及相关性。举例略。 3. 略。 第2章 一、填空题 1. 信源信宿载体 2. 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3. 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 二、选择题 1. C 2. A 3. B 三、问答题 1. 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时滞性、共享性。 2. 信息系统的开发经历了以处理为中心、数据为中心、以对象为中心和以模型为中心的四个阶段。 以处理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是一体的,没有独立的数据库,主要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数据各自孤立,无法共享。这个阶段出现了结构化设计方法和模块化技术。 以数据为中心的阶段,数据与程序分离,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应用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各种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这一阶段主要解决数据的可重要问题。 以对象为中心的阶段,它把信息系统中所有要素看作对象,对象由数据(属性)和处理(方法)构成,持久性对象的数据存贮在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影射(Mapping)转换为软件对象。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本阶段强调软件的可重用。以模型为中心的阶段,基于信息模型开发软件产品。UML作为一种标准的建模语言,用于建立软件及信息系统的信息模型,并利用软件工具实现软件开发的正向工程(Forward Engineering)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乃至知识库的管理。这一阶段强调模型和解决方案(模式)的可重用。 3.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系统科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容: (1)系统概念,即关于系统的一般思想和理论。 (2)一般系统理论,即用数学的形式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的纯数学理论。 (3)系统理论分论,指为了解决各种特点的系统结构和行为的一些专门学科,如图论、博弈论、排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4)系统方法,即为了对系统对象进行分析、计划、设计和运用所采用的具体应用理论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 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管专业使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 经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经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 (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

(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 (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3.主要内容 (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 4.1 初步调查 (1)调查方法:询问、发调查表、开会、实习、查资料等。 (2)调查内容: 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 4.2 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各章要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各章要点 第一章系统思想 1.系统的概念,特性。 第二章管理系统 1.管理系统的概念、构成、特点 第三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信息的定义? 2.什么是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 3.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 4.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包括哪些典型系统?各自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第四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图。 3.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 4.信息系统开发中有哪些方法?各自的基本思想、优缺点、一些主要原则。5.什么是信息系统的诺兰模型?各阶段的特点?模型的作用。 6.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第五章系统规划 1.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第六章结构化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数据流程图的定义、基本成分、绘制方法。 3.数据字典的构成?作用? 4.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哪些?特点?绘制方法?比较。 第七章结构化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目标、设计内容? 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各自的定义。 3.如何由数据流图导出结构图? 4.代码的定义?种类?校检码的设计? 5.输入设计的原则?常用的输入数据的校检方法有哪些? 6.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中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7.如何由ER图导出关系型数据模型?三种范式的定义?如何进行关系的规范化? 第十章系统实施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 2.好程序的标准是什么? 3.系统测试的定义?检验软件的方法有哪些?

4.软件测试的目的、类型? 5.测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如何用黑盒法、白盒法设计测试用例?7.系统的转换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 第十一章系统维护与管理 1.系统维护的类型? 2.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3.系统监理、系统审计的定义。 第八章面向对象分析 1。什么是UML? 2。UML的构成,及各种图的含义。 3。什么是用例? 4。用例图的绘制方法? 5。类图的基本图素。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

1.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C ) A.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 B.输入设计 C.程序设计 D.输出设计 6. 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包括( D)。 A.编码.系统测试 B.系统安装 C.新旧系统转换 D.以上都是 8. 用户使用Internet Explorer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模式是(D ) A.主从结构 B. 文件服务器/工作站 C.客户机/服务器 D. 浏览器/WeB服务器 9. 数据字典产生在哪个阶段( B )。 A 系统规划 B 系统分析 C 系统设计 D 系统实施 1. 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理实体的抽象,也可以是人为的概念。Y 2. 软件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Y 4. 可行性分析不仅要分析其可能性,还要分析其必要性。Y 5. 封闭系统主要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系统运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比如学校X。 6. 程序调试时应当用正常数据进行调试,不应用错误数据去调试。X 7. C/S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和中间件三个部分组成。Y 9. 信息技术是促使组织结构变革的催化剂,组织的扁平化从激励和结构两个方面解决了人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效能。Y 1.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 (B ) A.字节 B.数据项 C.记录 D.字符 2. 系统分析阶段,图1中的四种符号用于绘制( A ) 图 1 四种符号 A. 数据流程图 B. 处理流程图 C. 信息系统流程图 D. 表格分配图 4. 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 A.客户/服务器模式 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7. 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D) A 可行性报告 B 数据词典 C 系统说明书 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 10. 关于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区别,在于( C )。 A. 系统分析研究系统的数据模型,系统设计侧重于系统的业务模型 B. 系统分析研究系统的实现技术,系统设计侧重于系统的功能需求 C. 系统分析研究系统功能需求与数据结构,系统设计侧重于系统的实现技术 D. 系统分析研究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设计侧重于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 2. 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是指本系统的单位或人员。X 3. 一般来讲,对企业贡献大的、需求迫切的、容易开发的子系统应该优先开发Y 5. 业务流程分析中应顺着原系统信息流动的过程逐步进行。Y 7.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主要包括Web网络协议、Web网页技术和数据库连接技术。Y 8. 没有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支持,BPR的实施是非常困难的。Y 9. 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CIO与西方公司的CIO一样,在企业决策层中身据重要位置。X 10. 信息系统规划书是规划的最终结果,也是规划活动的终止。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