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4节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4节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4节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4节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4节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

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

B.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鱼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3.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最先出现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D.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4.目前的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的祖先是()

A.现代类人猿

B.南方古猿

C.北京猿人

D.山顶洞人

5.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中的相关事件,常涉及事实和观点的区分,观点无确凿证据可以证明。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化石证据显示,在绝灭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蛋壳变得很薄

B.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C.鱼类的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爬行类在更晚的地层中出现

D.有人发现,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胚胎

6.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伦敦桦尺蠖黑化现象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C.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细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和前肢都很长

7.如图所示,有关研究表明,人和黑猩猩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盲肠也相似,都有蚓突,胚胎在五个月以前也是完全一样的……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黑猩猩进化来的

B.人和黑猩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比黑猩猩高等

D.现代的黑猩猩也能进化成人

8.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9.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它生活在中。

(2)A由于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__ __。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B] 进化来的。

(4)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10.有一个老鼠的种群(如图所示),最初都生活在同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生活的地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A、B两种群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

A.最初A比B慢

B.最初A比B快

C.A与B相同

D.开始A比B慢,后来比B快

11.如图所示是森林环境的树干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了1000只白飞蛾和1000只黑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飞蛾和135只黑飞蛾。

(1)该城市附近森林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

A.Ⅰ

B.Ⅱ

C.Ⅲ

D.Ⅳ

(2)如果100年后重做这个实验,捕捉到950只黑飞蛾和55只白飞蛾,那么,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A.捕食飞蛾的消费者减少了

B.捕食飞蛾的消费者增加了

C.大气中悬浮颗粒状的污染物增加了

D.飞蛾的进化速率降低了

12.如图所示,甲图表示1940~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乙图表示在同一时间里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雪地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长期的结果。若降雪推迟,则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数量,白色老鼠所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后。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环境变化对老鼠的毛色起作用。

13.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

乙。下列叙述不合理

...的是()

A.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

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B

6.A

7.B

8.D

9.(1) 原始生命原始海洋 (2)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 界(3)古代爬行类 (4) C用种子繁殖,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5)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

10.B 11.(1) B (2) C

12.(1)适应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2)增多定向选择

13.C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作业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一、选择题 1.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运动特点的科学家是() A.哈勃 B.伽利略 C.霍金 D.哥白尼 2.右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宇宙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你可以看出()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 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③宇宙在不断膨胀 ④宇宙在不断收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有关宇宙起源的说法,得不到科学支持的是() A.大约在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部分宇宙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B.宇宙是在这个火球的大爆炸中诞生的 C.大爆炸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宇宙在原始火球之前到底存在什么东西 D.宇宙是在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17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 4.大爆炸宇宙学说认为() A.宇宙是由一块星云收缩而成的。 B.宇宙经历了从冷到热的演化史。 C.宇宙物质密度经历了从稀到密的演化。 D.宇宙物质密度经历了从密到稀的演化。 5.下列实验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膨胀论的观点的是() ①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 ②掺有葡萄干的面包在烤箱中烘烤 ③将一只画着白点的气球吹起 ④将几十只氢气球同时从同一地点放飞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 6.天文观测给出宇宙的基本特征是:宇宙是均匀的、、。 7.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论。它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发现整个宇宙处于不断的之中。 8.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在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部分宇宙全部以的形式、极高的和,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火球的中形成的。 9.霍金提出了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为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预言宇宙有两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要点 一、自然科学概述 1、自然科学:人类在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反 映自然界的现象、物质形态、结枸、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技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科 学知识相结合的改造自然的各种技能、工具和规则体糸。 3、自然科学的性质 (1)、自然科学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没有国界、没有阶级性。 (2)、自然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自然科学的作用: (1)、自然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能推动杜会生产力的发展; (2)、自然科学能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5、自然科学的来源: (1)、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来源; (2)、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来源。

6、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1)、客观事实和理论间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历史上主要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公元前384—322年,希腊: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等知识大成的博学家,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其中,形式逻辑学和物理学对后世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较大。 2、公元前90—168年,希腊:托勒密:集地球中心论之大成,建立完整的“地心说”。 3、公元前300年,希腊:欧几里德:著《几何原本》与公理法。 4、公元前287—212年,希腊:阿基米德:著《论平面的平衡》及“浮体定律”,称物理学之父。 5、公元129—200年,希腊:盖伦著《人体各部分的功用》,并提出“灵气说”。 6、中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明。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演化的自然 练习

第一章演化的自然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中,不属于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的认识的是 A.盘古开天辟地 B.上帝创造了天地和万物 C.张衡的浑天说 D.“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宇”()2、目前,下列说法中能够被大部分人认同的是 A、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大地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所以的物质都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C、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不一致的 D、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等行星()3、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遭到教会势力的镇压,付出了血的代价的是A.哥白尼与他的“日心说” B.哥白尼与他的“地心说” C.托勒密与他的“地心说” D.托勒密与他的“日心说” ()4、下列选项中是属于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是 A.红巨星 B.超新星 C.黑洞. D.以上选项都是 ()5、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的外部是A.岩浆 B.固体岩壳 C.海洋 D.大气 ()6、化石是指保留在地层中的(1)古代生物的遗体(2)现代生物的遗物和遗迹(3)古代生物的遗物和遗迹(4)近代生物的遗物和遗迹(5)近代生物的遗体 A.1.4 B.1.2 C.1.3 D.4.5 ()7、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宇宙射线和紫外线伤害要靠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喷射的火山 D.原始的陆地 ()8、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A.水生到陆地 B.简单到复杂 C.低等到高等 D.动物到植物 ()9、人类起源于A.猿类 B.猴 C. 黑猩猩 D.森林古猿 ()10、可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A.地层分布 B.生物结构 C.化石 D.器官比较解剖 ()11、始祖马前肢的特点是 A.中趾发达成蹄 B.有发达的四趾 C.两趾发达,其余退化 D.有三趾,中趾发达着地 ()12、对化石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生物发展方向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 D.包括以上三项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是生物进化论最有力的证据 B、现代生物都有各自的原始祖先 C、原始爬行类是现代鸟类和现代爬行类的共同祖先 D、恐龙灭绝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典型例子 ()14、生物体够有自己的遗传物质,下面所列的不能称为遗传物质的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人的DNA C.水稻基因 D.病毒核酸 ()15、1.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3.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4.变异和自然选择都是定向 5.有利的变异经过一代一代的积累而形成新的生物类型A.1.4.5 B.1.3.5 C.1.2.4 D.2.3.5 ()16、下列关系属于直系血亲的是A.姐姐与妹妹 B.哥哥与弟弟C.阿姨与外甥D.外公与外孙 ()17、下列关于某种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发生变化时,该生物就灭绝了 B、生物能影响环境,但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改造环境,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D、生物可影响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适应环境的变化()18、下列哪种植物最简单、最低等?A.苔藓植物 B.澡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19、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最早出现的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20、小明经常用小儿感冒灵来治疗感冒,开始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最可能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定向变异B、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隔离 C、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息的选择 D、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二、填空题 21、“星云说”是由德国哲学家和法国数学家提出的,个学说描述了太阳系的过程。 22、根据科学推算:地球的形成约在亿年前,原始生命约在亿年前形成。它形成的最初场所可能是。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一碱 1.定义: 2.常见的碱 3.碱的通性 二酸 1.定义 2.常见的酸 3.酸的通性 三.盐 1.定义 2.常见的盐 3盐的化学性质 四.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氢气的反应 (3)与水的反应 五、氟 剧毒最活泼的非金属 + 2 + Q 2 + 2 = 4 + 六、溴、碘 溴液态与氯气相似化学性质 碘紫黑色固体 升华:这种固体不经加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现 七、硫 1.物理性质俗称“硫磺”,浅黄色,黑火药主要成分,密度 2.078g/cm3 非金属性比较活 2.化学性质 (1)、硫与非金属反应 + (无色刺激性气味) 2+ 2 +=(酸雨) +(毒臭鸡蛋气味) (2)、硫与金属反应

+ 2+ +=(硫粉处理散落贡滴) 八、氮气 1.物理物性 气态占空气78% 无色无味气体 降温---液体、固体 2、氮气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3 +(灰色) (2)、与氧气反应 +2(无色) +2=2(空气中很容易) 2+=2+ (3)、与氢气反应 +32 九、氨气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气----氨水---铵肥 2、氨气易液化 -33.35℃,常压---液态+大量热 十、金属通性 80%金属元素,常温下汞为液态,其余为固态,绝大多数是银白色,只有金为

黄色,铜紫红色。电、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1、铝 比较活泼显+3价 (1)、与氧成致密氧化膜(常温) 4+3=2 (2)、与水受热 2+62+3 (3)、与酸反应 (4)、与碱反应 (5)、铝盐 水解 净水,灭火器原料 2、铁 分布最广元素之一,合金性质优良,光亮银白色金属,7.8 g/cm3熔点153℃,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坚韧性 比较活泼,常显+3价或+2价 (1)、铁与非金属反应 3 +2 2 +32 + (2)、铁与水反应 3+4+4 (3)、炼钢、炼铁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引言不断创新的自然科学 (1) 试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和工作(不少于3位)。 答:哥白尼是一位波兰天文学家,在1543年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这本著作事他科学思考、实际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杰作,使对神学和宗教迷信的第一次庄严挑战,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先声。 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建立了进化论,书中不但提出了生物的“自然选择学说”,而且彻底粉碎了物种不变论和上帝创造万物论。 牛顿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在1687年出版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及他所建立的力学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元素周期表可知道哪些信息? 答: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它的直行叫做族,共有16族,主族为A,副族为B;横列叫做周期,目前有7个周期;行与列的交界处叫做位。在位(也叫格)中列出了一种元素的主要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的构型,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提示该元素所在的族和周期。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和力 (3)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 参考系,又称参照物,物理学名词,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这一点,可把参考系分为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两类。 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①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②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如1 s)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它是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什么叫力的三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 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图示。具体的作法是: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①牛顿第一定律: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②惯性: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7)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质量m和它的重量G建立起G=mg的密切联系。由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都相同,故不同的物体的重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比较它们的质量。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练习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见B本67页) 1.地球的诞生距今约有__46亿____岩浆__构成的炽热的球。 2.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__海洋__中诞生。 3.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__氨基酸__、有机酸和尿素等。由此人们意识到,原始生命物质可以在没有生命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出来,并推论生命是在此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4.生物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__无机小分子__生成有机小分子;②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__蛋白质和核酸;③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有界膜的多分子体系; ④多分子体系演变成__原始生命__。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在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原始生命的物质可能是( B ) A. 氨气和氢气 B.原始蛋白质和原始核酸 C.葡萄糖和氨基酸 D.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科学家提出原始生命的诞生,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 B ) A. 实验 B.假说 C.观察 D.推理 3.地球上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区别是( D ) A. 没有氮气 B.没有臭氧 C.没有氧气 D.以上三项都有 4.大多数人认为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B ) A. 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 D.原始土壤 5.目前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是( A ) A. 化学起源说 B.自然发生说 C.宇生说 D.神创论 6.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下列生物最早参与土壤形成的是( A ) A. 原始苔藓类 B.原始蕨类 C.原始两栖类 D.原始人类 7.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 ) ①原始大气②宇宙大气③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④原始海洋⑤湖泊、海洋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8.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D ) A. 原始海洋、陆地 B.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9.下列叙述符合生命起源过程的是( B ) A. 高温、紫外线、雷电等条件下,水蒸气、氢气、甲烷等气体合成了原始生命 B.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2020高一必修1思想政治作业本答案

2020高一必修1思想政治作业本答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B 2.D 3.C 4.B 5.C 6.D 7.B 8.A 9.D10.B11.D12.B13.C14.(1)货币是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 等价物。(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职能体现出来的,即通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体现出来的。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D 2.A 3.A 4.A 5.B 6.A 7.B 8.B 9.B10.A11.B12.C13.D14.D15.B16.(1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 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 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大,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 量的影响较大。③与某种商品相关的商品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消费 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2)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 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A 2.A 3.A 4.B 5.A 6.B 7.B 8.B 9.D10.D11.B12.C13.B14.(1)甲为贷 款消费,乙为钱货两清的消费。(2)①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 入持乐观态度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②对于 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 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这种情况还是适合攒钱消费。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6.(1)从众心理、攀比心理。(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 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B 2.A 3.C 4.C 5.A 6.B 7.C 8.A 9.D10.B11.B12.C13.A1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 着生产。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A 2.C 3.D 4.A 5.C 6.C 7.B 8.D 9.A10.D11.(1)某君的劳动技能不高,就业观念落后,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 和再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和再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 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和再 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唯一的 答案。做朋友的思想工作时,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介绍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告诉某君想要实现就业必须提高自 身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某君从主观上改变就业旧观念,树立 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择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 就业观。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九年级科学演化的自然

《演化的自然》基础专训 一、选择题 l、下列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中,不属于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的认识的是 ( ) A、盘古开天辟地 B、上帝创造了天地和万物 C、张衡的浑天说 D、“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 2、提出黑洞理论和无边界设想的科学家是 ( ) A、哈勃 B、霍金 C、伽利略 D、哥白尼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B、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 C、哺乳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 D、裸子植物由藻类植物进化而来 4、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 ( ) A、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暗矮星 B、太阳一超红巨星一超新星一黑洞 C、太阳一红巨星一超新星一-中子星 D、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黑洞 5、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 A、自然选择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6、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染色体有DNA与蛋白质组成 B、.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C、DNA分子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 D、DNA分子是基因的某些片段 7、遗传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 ( ) A、食物中有毒物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感染了病原体 D、生理性病变 8、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 ( ) A、生物的内因 B、自然选择 C、生物的数量 D、气候条件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矮星是体积、亮度很小的恒星 B、太阳的热和能是太阳内部的氢发生热核反应产生的 C、太阳的热和能是太阳内部的氦发生热核反应产生的 D、太阳慢慢熄灭,形成白矮星

10、小明经常用小儿感冒灵来治疗感冒,开始时效果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隔离 C、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1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 ( ) A、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从水里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C、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改变了原始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大气中产生了O2 1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3、近亲结婚的危害在于() A、近亲结婚的夫妻不能生育 B、近亲结婚的夫妻所生子女体质较差 C、近亲结婚的夫妻所生子女遗传病发病率高 D、亲近结婚的夫妻不能生育身体正常的后代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15、DNA主要存在于( ) A、基因中 B、染色体中 C、细胞膜上 D、细胞质中 16、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冬天,槐树的叶子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 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 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当时十分有益于陆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整个地球都被陆生植物所覆盖,侏罗纪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公园,所以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成煤期之一。晚期,出现了。 15、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真正的鸟类,著名的就生活在白垩纪,它是当时最强悍的食肉动物;也是全球发生大陆漂移,又一次出现生物大绝灭的时期。在,恐龙、菊石、箭石类等完全绝灭。 16、植物在第三纪占据主要地位并获得了迅速演化,植物退居次要地位。 动物就显示出它们的竞争优势。其中,的进化速度更快,除陆地外,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海洋(如鲸类)和向空中(如蝙蝠类)的辐射发展。无胎盘类在等地也获得了生存空间,有袋类成了那里的主人。 17、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身体,具有(单孔类除外),,发达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18、世界大陆架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平均宽度约为75公里。大约%的渔业资源来自陆架浅海。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约占海洋总面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 学分:2分 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对象:三年制初教专业 开课学期:每周2节课 三年制初教专业第一学期 一、课程的目标:在于认识自然本质和演变规律,从宏观上把握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以及自然科学对人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摆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是文、理、英、音、体、美所有方向学生的通识类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力求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在职小学教师的特点出发,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设置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有利于现代生活及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员开阔眼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同学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我

国许多地区小学教师文理兼教的实际需要。 四、本课程的要求是:课程内容按照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认知到应用,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了解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的发展规律,从认知到应用,以兼容性强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课题使学员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树立自然界的物质观,逐步建立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辨证观点。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认识到要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一定要更快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质,使教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第一次形考任务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1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各章作业,并于完成第二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引言不断创新的自然科学 (1) 试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和工作(不少于3位). 答:哥白尼是一位波兰天文学家,在1543年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这本著作事他科学思考、实际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杰作,使对神学和宗教迷信的第一次庄严挑战,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先声。 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建立了进化论,书中不但提出了生物的“自然选择学说”,而且彻底粉碎了物种不变论和上帝创造万物论。 诺贝尔是一位瑞典科学家,是著名的化学家、实业家,以研发安全炸药出名。他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的创立者。 牛顿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在1687年出版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及他所建立的力学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元素周期表可知道哪些信息? 答: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它的直行叫做族,共有16族,主族为A,副族为B;横列叫做周期,目前有7个周期;行与列的交界处叫做位。在位(也叫格)中列出了一种元素的主要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的构型,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提示该元素所在的族和周期。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和力

(3)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 答: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假定为静止)另外的物体。质点即具有一定的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运动形式,而使问题简化,这就是把物体看作一个质点。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答:有时简单易行乐为匀速运动。这时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如1S)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它是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什么叫力的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 答: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合称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一种用画图的形式把力的要素简洁、直观地表示的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末端带箭头的险段,线段的长短按规定的自行选择的比例表示力的大小。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答: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案——演化的自然 【知识点1】宇宙的起源 1、星系的运动特点: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了关于宇宙起源的证据,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的扩大。 用星系运动特点作为证据,可以了解实际上宇宙时不断膨胀的。 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 【例题精讲】 【例1】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 A.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中 B.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D.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死亡 【例2】关于气球充气胀大过程的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这一实验证明了大爆炸宇宙论 B、这一实验可以作为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 C、这一过程是模拟星系运动现象,不能作为大爆炸宇宙轮的依据 D、气球具有中心,说明宇宙是有一个中心的 【例3】下列关于“日心说”宇宙体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C、月亮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行星都是绕月亮转动的 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是绕太阳转动的 【例4】恒星的热能主要来自() A、内部核裂变反应 B、内部核聚变反应 C、星云的收缩 D、超新星爆炸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一、填空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 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 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加速度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3、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4、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5、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6、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才和作用力成正比;同样地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够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的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7、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事项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总结 刘宾 通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感触颇深。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科学兴趣是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顺利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形成学生个性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有限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的方法很多,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也可以在观察中探究、在动手实验中探究、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中探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探究要求。但探究只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充分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定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知识再学习的基础,也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也是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今很多人把科学素养的培养理解为能力的培养或科学精神的培养,那是片面的。离开了科学知识这个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空谈。 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取,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很多,如听教师讲授,自己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家庭科技活动等。 四、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负责、勇于探究、实事求是、善于思考、乐于合作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020年自然科学基础期末考核大作业答案3: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考核-大作业答案题目根据关键词“科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重要科学家”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科学的理解。不少于8字。 参考答案1 浅谈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利用科学思维从事科学研究,从而得出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科学思维是首要前提。一般来说,在心理学中科学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决定论决定论是指,任何事件都有其原因。对心理学研究而言,决定论意味着所有人类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例如,儿童说谎这种行为背后,就有着来自儿童自身、家庭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2)可揭示性可揭示性是指,使用科学的方法能够揭示事件的原因。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这意味着人类行为的规律性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揭示出来。找到行为的原因之后,心理学家可以预测人类的行为。 (3)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的影响。与客观性密不可分的就是可重复性,其含义是别人可以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重复研究结果。 (4)数据驱动数据驱动是指,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结论能够有客观数据的支持,而这些数据是采用系统的程序所收集的。 (5)经验主义的问题经验主义是指,通过直接观察或经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区别于基于逻辑推理而非直接经验的理性思考。 参考答案2 科学方法的特点及层次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主体性,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2)充分的合乎规律性,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 (3)高度的保真性,以观察和实验以及他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4)系统的观察和经验科学方法是人们为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它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和必要条件,可分为三个层次 (1)单学科方法,也称专门科学方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练习: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3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见B 本67页) 1.地球的诞生距今约有__46亿__年,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__岩浆__构成的炽热的球。 2.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__海洋__中诞生。 3.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__氨基酸__、有机酸和尿素等。由此人们意识到,原始生命物质可以在没有生命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出来,并推论生命是在此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4.生物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__无机小分子__生成有机小分子;①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__蛋白质和核酸;①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有界膜的多分子体系; ①多分子体系演变成__原始生命__。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在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原始生命的物质可能是(B) A. 氨气和氢气 B.原始蛋白质和原始核酸 C.葡萄糖和氨基酸 D.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科学家提出原始生命的诞生,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B) A. 实验B.假说C.观察D.推理 3.地球上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区别是(D) A. 没有氮气B.没有臭氧 C.没有氧气D.以上三项都有 4.大多数人认为原始生命的摇篮是(B) A. 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D.原始土壤 5.目前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是(A) A. 化学起源说B.自然发生说 C.宇生说D.神创论 6.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下列生物最早参与土壤形成的是(A) A. 原始苔藓类B.原始蕨类 C.原始两栖类D.原始人类 7.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 ①原始大气①宇宙大气①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④原始海洋⑤湖泊、海洋 A. 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8.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D) A. 原始海洋、陆地B.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D.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9.下列叙述符合生命起源过程的是(B) A. 高温、紫外线、雷电等条件下,水蒸气、氢气、甲烷等气体合成了原始生命 B.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期中测试题

宕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在描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_________,一般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运动,时常取______作参照物。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 叫做______________运动,简称为__________运动;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____________运动,简称__________运动。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_运动或______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惯性,一般可以说,______是物体惯性的量度,______越大,惯性越大。4、不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______有关外,还跟物体内______的分 布有关。 5、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度 成正比。 6、摩擦力可以分为______摩擦力、______摩擦力和_____摩擦力。 7、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______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8、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________成正比,跟物体的_______成反比,加速度的 方向跟____的方向相同。 9、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上。 10、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_____定理。 11、10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在受到一个恒力作用4s后,速度变为2m/s。则物体在受力前的动量是_______;在受力后的动量是_______;物体受到的冲量为_______;恒力的大小为_______,方向是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所说的“旭日东升”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A、太阳 B、月亮 C、地面 D、云 2、.一同学沿跑道跑了400m又回到原处,他跑的位移是() A、400m B、200m C 、0m D、100m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速度 B、加速度 C 、位移D、路程 4、炮弹以850m/s的速度从炮口射出,这个速度指() A、平均速度 B、即时速度 C 、线速度D、末速度 5、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一般取() A、9.8 m/s2 B、8.9 m/s2 C、10 m/s2 D、0 m/s2 6、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物体的速度() A、一定很大 B、速度变化一定很大C 、速度变化一定很快D、无法判断 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 8、如果摩擦阻力忽略不计,玻璃球沿斜槽向下滚动,是什么运动?()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 9、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A、超重 B、失重 C、完全失重 D、完全超重 10、哪一种平衡物体的重心不变?() A、稳定平衡 B、不稳定平衡 C、随遇平衡 D、无法判断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由落体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