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信息

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信息

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信息

作者:暂无

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5期

甘建和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科主任。

专业专长:肝病抗病毒及免疫调控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人物简介: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在重肝、慢性病毒性肝炎,各种肝病、肝硬化诊治方面有

丰富的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各型人工肝技术结合综合基础疗法治疗重肝的临床研究并获得

两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研究并负责两项子课题研究,获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50余篇,现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林大力

主任医师,现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人工肝室科主任。

专业专长:1.感染病;2.人工肝

咨询电话:0451-********/136********

人物简介: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

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黑龙江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

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啥尔滨市血液净化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科

技成果鉴定专家。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9篇,参与编写4部学术论著,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新技

术应用奖5项,哈尔滨市新技术应用奖13项。多项治疗措施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传统肝病治疗的单一性,从临床治疗学的多方面解决了许多基础与临床难点问题,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

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承担黑龙江省卫生厅课题2项,2011年被选为哈尔滨市市级领军人才梯

队后备带头人,并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局的考核验收。

潘业

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专业专长:1.传染病、人工肝:2.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咨询电话:1 3906033026

咨询邮箱:comceal@126.com

人物简介:兼任第二、三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

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四届委

员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

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对肝脏穿刺活检术、血浆置换等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指导和应用,1 0年内共完成1 000多例的肝脏穿刺活检术和1 00多例次的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操作。工作以来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与肝脏疾病、艾滋病相关的论文10多篇。

张文华

主任医师,现任武威肝病研究所所长、武威肿瘤医院副院长。

专业专长:1.肝病内科;2.传染病

咨询电话:18993531 188

咨询邮箱:18993531-188@189.cn

人物简介:兼任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国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甘肃省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武威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会员。近年来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无肝素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应用研究”、“博尔泰力与维拉克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人工肝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及预后分析”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武威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项目治疗专家组负责人之一。

郭雅玲

主任医师,现任西安市第八医院副院长。

专业专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治

咨询电话:151********

人物简介:兼任西安医学会感染症分会主任委员;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肝病康复学会委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能独立处理常见传染病及疑难危重症患者,尤其对重型肝炎的诊断、处理有独到的见解。参与、设计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自己主持完成两项市级科研课题和省级科研课题一项。

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解读(5)——中医治疗及随访

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解读(5)——中医治疗及随访 转自《大众医学》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 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 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以及 《大众医学》编辑部共同编制的全球首部“科 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曾于2015年3月 “全国爱肝日”前后正式发布。 为帮助大家充分认识脂肪肝的“真相”, 提高脂肪肝防治意识,维护自身健康,《大众 医学》曾特邀《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 版)》指南主编庄辉院士和范建高教授,就 “科普版指南”中的关键点,作详细解读。本 头条号将予以连载。 关键词13:中医治疗 专家解读:脂肪肝是一种复杂的、整体性的代谢性疾病,中药治疗的整体观念与脂肪肝发病的复杂机制相吻合,可在改善脂肪肝的同时,部分改善其相关疾病。中医药在脂肪肝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脂肪肝在祖国医学中涉及“痰症”“湿阻”“胀满”“积

症”“胁痛”等病证。总体认为,脂肪肝的发病与饮食失章,损伤脾胃;情志内伤,肝脾不调;久病失调,精血亏损等有关。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蕴;肾精亏损,阴伤气弱,痰瘀凝滞。病理基础为痰凝、气滞、血瘀。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肝(胆)、脾、肾。证候特征为本虚(脾气虚、肝肾亏损)、标实(痰、气、血瘀结)。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不同的脂肪肝患者有不同的证型类别,需要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方药是根据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以及功效决定的。因此,很难说哪些中药对某一类型的脂肪肝患者有益。也就是说,对某一证型有益的中药,在另一证型中,可能无效,甚至适得其反。比如,湿热内蕴证者,常表现为胁肋胀痛、恶心、便秘或秽而不爽、小便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茵陈、大黄、桅子、虎杖、黄芩、姜半夏、黄连、枳壳、泽泻、决明子等。而肝郁脾虚证者,常表现为胁肋隐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差、脘腹痞闷、便溏、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或沉细,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消导,方用柴胡、白芍、白术、茯苓、陈皮、党参、郁金、山楂、薏苡仁、薄荷等。由此可见,证型不同,用药差异很大。 除遵循辩证论治的原则外,服用中药尚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量,脂肪肝为慢性疾病,治疗宜细水长流,尽量少用大剂量的药物,不能急于求成;二是质,要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毒性的中药,慎用近年来的发现存在肝肾毒性的中药。 特别提醒: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疗效确切或可使各种脂肪肝都能逆转的中药方剂。某些广告上介绍的所谓治疗肥胖和脂肪肝的特效中成药是不可靠的,这些药方均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同时,长期大剂量服用多种中药也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药源性疾病,“中药无毒”是一种误解。中药治疗应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买药或私自配制中药煎服。 关键词14:随访 专家解读:对于影像学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或不明原因性

关于肝病的科普知识

关于肝病的科普知识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参与了人体的消化、能量代谢、毒素清除等多个重要功能。然而,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肝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有关肝病的科普知识。 一、肝病分类 1. 炎症性肝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 2. 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主要是饮食不当、久坐不动、高油高糖饮食、长期酗酒等。 3.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这些疾病通常发生在炎症性肝病进展到晚期时,肝脏组织因炎症和纤维化活跃度变高而受到破坏。 二、肝病的症状 肝病在早期通常没有特别的症状,当病情进展到晚期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乏力、疲劳、虚弱感。 2. 黄疸,皮肤和眼睛出现黄色。 3. 胃肠道问题,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部不适。 4. 腹水,出现腹部水肿。 5. 肝性脑病,可能会导致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问题。 三、预防肝病的方法 1. 饮食要健康: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营养但低脂低糖的食物,减少油炸食品、糖果、碳酸饮料等人工添加剂食品的摄入。 2. 少喝酒或戒酒:聚会或应酬时多喝水或茶,减少或戒断饮酒。 3. 注重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包括牙刷、梳子、毛巾等。 4. 防止和治疗病毒感染: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积极治疗感染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问题。 四、肝病的治疗

治疗肝病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维持治疗。药物常常用于对症处理和控制疾病发展。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妊娠肝病、良性肿瘤等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维持治疗是指增强肝脏的健康状况,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恶化。 综上所述,肝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疾病,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只有我们都了解肝病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患病的风险,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

白平昌

白平昌简介白平昌男58岁1978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 1978--1981年工作于国营一四五厂职工医院内科。 1981――2002年工作于吕梁地区医院传染科。 2002年7月调山西省中医院肝病科。 1984――2002年任吕梁地区医院传染科主任。 2004——2012山西省中医院肝病科副主任。 2012——山西省中医院胜利分院院长 1987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199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0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目前兼任: 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山西分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山西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常务委员。

全国首届肝病科普咨询专家。 在职学习情况 1984、10-1985、10于北京市第一传染病院临床进修一年。 1986年于山西省结核病防治所学习结核病一月。 1992年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学习肝病半月。 1993年于北京市中医院肝病科随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陈增潭、关幼波学习中医肝病半年。 1998年参加全国传染病专题学习半月。 2000、10-2001、4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ICU临床进修6月。 2006 、7 参加全国传染病专题学习半月。 1997年于吕梁地委党校青年后备干部学习班学习三月。 1999年于山西省委统战党外民主人士培训班学习。 专业技术能力 在工作中我一贯遵循“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除能熟练诊治临床常见传染病外,兼可处理常见消化系、呼吸系疾病。 擅长于各种临床急救,如感染中毒性休克,出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各种感染性脑病,暴发性流脑,结合性脑膜炎,重型乙型脑炎及中毒性脑病。急性肾衰,急性、亚急性、

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信息

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信息 作者:暂无 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5期 甘建和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科主任。 专业专长:肝病抗病毒及免疫调控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人物简介: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在重肝、慢性病毒性肝炎,各种肝病、肝硬化诊治方面有 丰富的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各型人工肝技术结合综合基础疗法治疗重肝的临床研究并获得 两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研究并负责两项子课题研究,获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50余篇,现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林大力 主任医师,现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人工肝室科主任。 专业专长:1.感染病;2.人工肝 咨询电话:0451-********/136******** 人物简介: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 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黑龙江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 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啥尔滨市血液净化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科 技成果鉴定专家。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9篇,参与编写4部学术论著,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新技 术应用奖5项,哈尔滨市新技术应用奖13项。多项治疗措施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传统肝病治疗的单一性,从临床治疗学的多方面解决了许多基础与临床难点问题,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 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承担黑龙江省卫生厅课题2项,2011年被选为哈尔滨市市级领军人才梯 队后备带头人,并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局的考核验收。 潘业 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专业专长:1.传染病、人工肝:2.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咨询电话:1 3906033026 咨询邮箱:comceal@126.com 人物简介:兼任第二、三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 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四届委 员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

肝脏健康知识科普,保护好你的“小心肝”

肝脏健康知识科普,保护好你的“小心肝”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脏不仅参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物质的代 谢过程,而且还负责解毒、合成胆汁、储存糖原等重要功能。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肝脏疾 病。因此,了解肝脏健康知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当务 之急。本文将为您提供肝脏健康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肝脏的基本功能、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从而保护好您的“小心肝”。 一、肝脏的基本功能及重要性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至 关重要。肝脏主要参与人体代谢活动,负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物 质的代谢过程,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此外,肝脏还具有储存糖原、脂肪、维 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能力,为人体提供能量和保证正常生理功能。肝 脏的解毒功能也不容忽视,它可以分解和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如酒精、药物、 环境污染物等。通过多种酶的作用,肝细胞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进而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肝脏还负责合成胆汁,胆汁作为重要的消 化液,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参与排泄体内废物。肝脏还是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肝内的免疫细胞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维持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由于肝脏在人体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一旦肝功能出现问题,就可 能影响到人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因此,保护肝脏,维护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肝脏的基本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肝脏健康,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肝 脏疾病的发生。 二、肝脏疾病的常见类型 1、肝炎

肝病健康科普

肝病健康科普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的病变,包括炎症、肿瘤、肝硬化等。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排泄毒素等。因此,肝脏的健康对人体健 康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不均衡、病毒感染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肝病。 一、肝病的分类 1.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性炎症。常见的病原体有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急性肝炎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2.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常见的病原 体有丙型肝炎病毒、酒精等。慢性肝炎如果得不到治疗,会逐渐发展 为肝硬化。 3.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增加,而导致肝脏功能 受损的疾病。脂肪肝的原因多为肥胖、酗酒、糖尿病等。 4. 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严重纤维组织增生,造成肝脏功 能受损,甚至发生继发性肝癌。

5. 肝癌: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内的恶性肿瘤。肝癌的发病率逐年 递增,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和慢性肝炎。 二、肝病的预防 1. 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尤其要注意减少摄 入高糖高脂食物,避免肥胖和脂肪肝。 2. 合理饮酒:过量饮酒是导致肝炎和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应 饮酒适度,不得酗酒。 3. 预防传染病: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肝炎病毒是通过血液或 性接触等途径传播的,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4. 定期体检: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及时发现患病,进行早期 治疗。 5. 心理健康:情绪波动大、压力大是导致肝病的诱因之一,要保 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 三、肝病的治疗 1. 药物治疗:对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症状、恢复肝功能。 2. 手术治疗:对于肝硬化和肝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肝移植、切除肿瘤等。

金义生

金义生 【基本信息】 专家职称: 郑州中大肝病医院院长 郑州中大肝病医院综合肝病专家组组长 国际病毒性肝炎学会中国专家组成员 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主任委员 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研究会专员 河南省肝病诊疗研究学科带头人、高级顾问 从医经历: 金义生,原解放军97医院院长,徐州医学院副教授,现任郑州中大肝病医院院长,从事肝病临床40余年,在各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方面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了解及掌握国内外肝病最新学术动态及发展趋势, 擅长领域: 擅长治疗各种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特别擅长抗病毒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病,在全国率先倡导“三氧+低频”综合治疗体系,在乙肝、丙肝的抗病毒、避免耐药、恢复创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均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学术专著: 金义生教授多年来承担和参加国家多项肝病课题的临床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并主编或参与撰写3部专业著作和2部教学参考书籍;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肝病防治、肝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在全国许多报纸发表。 医学成就: 承担或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专项中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项目、“863”乙肝项目等多项肝病课题研究,其组织开展的“三氧+低频”综合治疗体系,不仅使病毒抑制效果提高了3—5倍,还有效的解决了耐药、免疫系统受损等乙肝治疗过程中的难题。该研究成果还成为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美国肝病年会等国际会议的讨论课题,并已在国内部分省区进行推广。【单张图】 【会诊图】

肝病科普知识

肝病科普知识 肝病是指肝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病变的一类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类型。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方,具有重要的代谢、排毒、合成等功能,因此肝病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肝病的基本知识。 1. 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途径传染,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肝炎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预防肝炎的关键是注射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由肝细胞受损、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肝脏结构改变所导致。常见的病因有长期酗酒、慢性肝炎等。肝硬化患者表现为腹水、黄疸、蜘蛛痣、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门脉高压、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预防肝硬化的关键是戒酒、积极治疗肝炎等病因,并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3. 肝癌 肝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上腹痛、黄疸等。预防肝癌的关键是预防和控制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正常肝脏功能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有酗酒、肥胖、高血脂等。脂肪肝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严重时可导致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并发症。预防脂肪肝的关键是控制体重、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运动和避免酗酒。 5.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使用引起的肝脏功能异常的疾病。常见的药物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是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 肝病是一类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了解肝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及早诊断肝病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以上介绍的肝病类型外,还有其他一些罕见但严重的肝病,如肝血管瘤、肝囊肿等。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及时就医、积极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重要的。同时,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是预防肝病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关注肝病,保护肝脏健康。

国内研究肝纤维化 的团队及主要成果

一、国内研究肝纤维化的团队介绍 近年来,国内对于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一些团队在 该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首先要介绍的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京大学 肝病研究所肝纤维化研究团队。该团队由一批资深的肝脏病专家组成,包括医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和研究人员,他们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的肝脏病研究团队也是国内研究肝纤维化的领军团队之一,他们在肝纤维化病因、肝纤维化相关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 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国内研究肝纤维化的主要成果 1.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国内研究肝纤维化的团队在肝脏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 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标本进行免疫 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他们发现了一系列参与肝纤维化发 生发展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标志物。这些发现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新型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发

国内研究肝纤维化的团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发方面取得了重 要成果。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方面,他们利用多种影像学和血清学 检测技术,研发了一系列新型肝纤维化诊断方法,使临床医生能够更 准确地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和评估。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他们针 对不同的肝病病因,研发了一系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肝移植等,为肝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3. 与国际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内研究肝纤维化的团队还与国际知名的肝脏病研究机构展开了广泛 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们与国外专家共同开展 了多中心临床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人裙肝纤维化的特点 和发病机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们还与 国外科研团队共同开展了肝纤维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揭示了一 系列新的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靶点,为肝纤维化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 了重要的支撑。 4. 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 国内研究肝纤维化的团队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工作,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共享了他们在肝纤维化 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他们还利用各种评台和媒体进行肝纤维化的科

肝病泰斗田庚善-规范抗病毒,肝病都可康复

肝病泰斗田庚善:规范抗病毒,肝病都 可康复

世界肝炎日的由来 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以“与你同行(YouHaveCompany)”作为主题,目的为了向社会各界、医务界以及政府部门进行宣传,如何预防、筛查和治疗肝炎等方面的知识。 为纪念乙肝病毒发现者————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他的诞辰纪念日7月28日。 世界肝炎日的意义 乙型和丙型肝炎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全世界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大约有20 亿人,患有慢性感染的达到3.5亿人,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约50-70 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约有 1.3-1.7 亿人,每年约有35 万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 患病毒性肝炎的群体庞大,还有更多的人有被感染的可能。大多数病毒携带者本身意识不到,他们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因此,这类人的肝炎有极高的风险发展成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向其他人传播了病毒。 世界卫生大会就病毒性肝炎首次通过一项决议,在审视疾病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项既有时间也有目标限定的全方位战略,从而加强对疾病的监测、提高预防疾病的手段,能扩大筛查范围的同时也能给感染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而且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得到实际的帮助。 世界肝炎日创造机会,使某些具体的预防、治疗、宣传等行动能够得到人们的重视,如: 1、加强各界人士对于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的意识; 2、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覆盖率,促进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 3、协调全球各国各界对肝炎的应对措施。 国内的治肝行动 中国是乙肝大国,国内医务界也一直关注国民的肝病情况,

肝病科普,任重道远

肝病科普,任重道远 作者:暂无 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3期 文·庄辉 庄辉: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美国和中国专利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卫生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三项等。 我和《肝博士》杂志渊源流长,2002年《肝博士》创刊号将我作为封面人物;2005年该杂志从季刊变为双月刊,在改版的第一期上,再次将我作为封面人物。13年来,在任红教授的领导下,我看到《肝博士》杂志从季刊到双月刊,从黑白到彩色,一步一个脚印,茁壮成长,在医生和患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杂志的名誉总编辑,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近年来,我国在肝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已与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并驾齐驱,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但对公众和患者的肝病健康教育方面仍显不足。例如对乙肝患者的歧视,近年来虽有所好转,但仍时有发生;公众对肝病的预防知识还比较欠缺;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仍不十分清楚;对如伺有效预防脂肪肝、酒精肝也不甚了解;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有上升趋势,也与对公众教育不到位密切相关。 对患者的教育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数量的脂肪肝患者基本不把脂肪肝当回事;近半数慢性乙肝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疾病状态,不能正确认识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同时由于经济等原因,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仅1/5的患者能坚持3年以上抗病毒治疗;不少患者自行停药、加药或不规范治疗:还有许多患者因轻信虚假广告而损财折病。 因此,肝病科普,任重而道远1希望《肝搏士》杂志在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意识,以及肝炎患者全程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服务于患者、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健康中国梦!

肝炎知识讲座总结

肝炎知识讲座总结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用文、活动总结、合同范本、讲话致辞、小学作文、实习总结、申请书、心得体会、笔记、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practical text, activity summary, contract template, speech speech,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internship summary, application, experience, notes,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王贵强:乙型肝炎治疗的热点和难点(特殊人群)

王贵强:乙型肝炎治疗的热点和难点(特殊人群) 作者:陈词 来源:《肝博士》 2016年第5期 陈词 王贵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任肝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和肝病中心共同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卫生部合理应用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感染科医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和免疫分会常委等。担任美国《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临床肝胆病学》共同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肝脏病杂志》等10余种核心期刊编委。 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2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医师奖“,主持修订了国家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参加《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编写并执笔治疗部分。 致力于病毒性肝炎和肝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发热待查鉴别诊断,各种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记者:王教授,您好!特殊人群是2015年版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新版指南更新了很多内容,大家也很关心这些内容,其中存在的争议也很大,还请您给我们详细讲解一下。 王贵强:新版指南提到了很重要的4个特殊人群的应对策略。 1、第一个是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人群的抗病毒治疗预防乙肝再发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前两部指南也提到过,新版指南基本变化不大,也就是强调所有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群在开始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治疗之前的一周,建议用上抗病毒药物来预防乙肝再发。 前两版主要推荐的是拉米夫定等比较早期的药物,新版则强调了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药物的使用。这是从药物的可及性以及耐药风险来考虑的,也就是强调强效低耐药。第二个重要的新变化就是对于表面抗原阴性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上一版指南只是说要对这一人群密切监测,新版指南明确对于表面抗原阴性、核心抗体阳性(即HBsAg(一)、抗HBc(+)者),不管其表面抗体是否为阳性,如果使用B细胞单抗,需要预防性的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再发。因为目前有很多证据证明这类人群如淋巴瘤使用B细胞单抗,会出现乙肝的再发。并且这一乙肝再发会导致肝衰竭。 对于患者朋友来说,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就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对于表面抗原阴性、核心抗体阳性的人群,这就要求我们医生对其进行关注。此外,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群,表面抗原阴性、核心抗体阳性也是乙肝再发高的人群,也应该关注。当然我们指南没有明确推荐,因为这个从概率来讲是相对低下的,但是仍然有。

他的双眼一直盯着脂肪肝——记著名肝病专家施军平教授

他的双眼一直盯着脂肪肝——记著名肝病专家施军平教授 作者:陈仁德 来源:《肝博士》 2013年第6期 陈仁德 施军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杭州师范大学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脂肪性肝病以及病毒性肝炎诊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尤其是在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诊断和治疗上有较深的造诣。现任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 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与酒精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 与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秘书;浙江省脂肪肝与酒精肝协作组副组长;浙江省“151”优秀中青年人才和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第一层次),杭州市成绩突 出科技工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工作二十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项目等的18项课题,在SCI 收录、国家级以及AASLD、EASL等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7本。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 脂肪肝蔓延使他忧虑不安 采访施军平教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门诊、会议、教学、出差连 轴转,仿佛整个人生都不是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肝病事业的。他实在挤不出时间接受采访,预 约的时间一再推迟。在电话里,我能够感受到他的忙碌与疲惫。这让我很感动,也为广大的肝 病患者庆幸——有这样一位好医生。 施军平教授对于肝病患者的关爱,主要体现在对脂肪肝的研究上。15年前,他开始关注我 国脂肪肝事业,根据欧美发达经验,预测脂肪肝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肝病,事实也证明了这 一点,当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的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超过25%,在肥胖人群中更高达50%以上,并出现年轻化趋势。但脂肪肝患者实际就诊率不到20%,接受规范治疗的则更低。仅就 他所在的浙江省而言,2005年的脂肪肝发病率在15%左右,到2011年就升高到20%左右。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对16000多人的体检报告进行统计,发现脂肪肝患者比例高达33%,相比2005年翻了一倍多。这个惊人的数字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他为之忧虑不安。 施军平教授说,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膳食不均衡、经常吃夜宵,都是导致脂肪肝发生 的危险因素。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即使有症状,如肝区胀痛、乏力等,也没有特 异性,因此通常在肝功能或肝脏影像检查时才被发现。若任其发展,还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 化甚至肝癌。 脂肪肝是很多慢性病的危险信号 其实早在2011年5月,施军平教授就在医院开设了“脂肪肝诊疗中心”,在“脂肪肝诊疗中心挂牌仪式”上,身为中心负责人的施军平教授对前去采访的记者直言不讳地说:“开出新 门诊,最直接的原因,是门诊里脂肪肝病人越来越多,但患者的健康意识却跟不上,医疗需求 很大。”

科普专家介绍

科普专家介绍 作者:暂无 来源:《肝博士》 2015年第1期 孟庆华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主任。 专业专长:1.肝病相关诊疗;2.常见感染性疾病诊疗 咨询方式: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人物简介: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肠外内 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 务委员、北京分会副会长;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传染病防治分委会委员;北京市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央保健局、北京市保健委员会特聘保健会诊专家;全国疑难及 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首都公共卫生》《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感染病学杂志》等编委。对各种常见传染病及各型病毒性肝炎、酒 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与肝病相关的疑难病例有较强的诊疗能力;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治疗方面突出体现个体化;各型肝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处于国内 领先水平。参编传染病教材,参与和主持国家级及市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 陈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专业专长:1.各类肝病;2.传染病 咨询电话:189******** 咨询邮箱:chenhong1956@126.com 人物简介:兼任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八届感染病学分 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第二届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第七 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中国肝脏病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甘肃省传染病学会委员。侧重慢性乙、丙肝 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提供肝移植有关内容、重症肝炎的特色治疗、肝 硬化失代偿的特殊治疗咨询和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 赵彩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 专业专长:1.传染病学:2.肝脏病学 咨询电话:133******** 咨询邮箱:zhaocy2005@163.com

肝病健康科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肝病健康科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肝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主要是由于肝脏遭受病理损害导致功能受损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在体内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代谢物质的合成、储存和分解、解毒和排毒、免疫调节、胆汁的分泌等等。因此,当肝脏受到疾病的侵害时,会对整个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肝病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肝病,它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如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与之相对的是脂肪肝,它主要由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引起,导致肝脏脂肪积累过多,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肝病的症状和影响也是多样化的,常见的表现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在肝病发展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衰竭、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循环系统问题等,并且长期的肝病可能还会引发肝癌等恶性疾病。 因此,预防肝病对于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

动、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方式,我们可以减少肝病的发病风险。此外,对于已经患有肝病的患者,及时的医疗干预和规范的治疗也非常关键,同时,我们也要给予肝病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更好地应对肝病的挑战。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肝病的类型和特点,探讨肝病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肝病的重要性。我们也将提供一些保护肝脏健康的实用建议,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肝病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支持。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科普,能够增加广大读者对肝病的了解,提高对肝脏健康的重视程度,为构建一个健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1.2文章结构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肝病健康科普的相关内容: 1. 引言:对肝病健康科普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组织结构。 2. 正文: 2.1 什么是肝病:介绍肝病的定义和基本知识,解释肝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肝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