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大家对于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必考的两个科目,但也只是被当做两个科目来对待,这里所说的教育学心理学显然只是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和更风度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甚至延伸至科学的范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

学习信任阶段;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发展主动性阶段;

变得勤奋的阶段;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显示充沛感的阶段;

达到完善的阶段。

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1、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3、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作了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奖。

2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5、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

的操作。

26、逃避条件作用: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数嘈杂暂时离屋。

27、回避条件作用:如过马路是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违章骑车遇到警察时赶快下车。

28、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29、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3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31、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过程。

32、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3、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34、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他提出三种同化模式:下为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35、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36、加涅把学习分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

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3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38、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功能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9、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0、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1、归属学习又分为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

42、学习知识的过程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43、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的学习方法:顺序观察法、素描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操作观察法、比较观察法。

44、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45、知识应用其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基本环节。

46、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智力活动水平、课题的性质。

47、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48、根据动作的惊喜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操作型操作技能。

49、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50、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51、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52、常见的心智技能包括: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

53、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54、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接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5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5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57、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5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

阶段。

5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

6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63、学习动机对学生产生四方面的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

64、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6、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67、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68、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69、学习策略训练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自我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7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7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3、恐怖症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 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的特殊的形式? 因为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的健康心理培养。 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的规范的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刺激泛化与分化(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种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大家对于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必考的两个科目,但也只是被当做两个科目来对待,这里所说的教育学心理学显然只是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包扌舌更多的内容和更风度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甚至延伸至科学的范畴。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岀,〃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岀“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2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持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均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明发展;精准性提 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尽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均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2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一“最近发展区〃2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发展主动性阶段; 变得勤劳的阶段;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显示充足感的阶段; 达到完善的阶段。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而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阶段发展理论: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为前运算阶段,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 7.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8.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3岁为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4~5岁为主动感对内疚感,6~11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12~18岁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鲍姆宁将家庭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11.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12.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3.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联结学习理论包括: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5.认知学习理论包括: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四个方面: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3、心理发展的含义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5、健康人格的建构: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6、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地自我体验 3.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7、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8、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9、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10、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基本规律: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指刺激出现但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 2、泛化: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情景

2020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就是为大家带来的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请看下面: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0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0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0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0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0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0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0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0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0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 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 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 到20 世纪80 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 年~20世纪20 年代): 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 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 世纪30年代~50 年代): 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 世纪50 年代~80 年代): 发展显著, 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 《教育过程》, 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 《学习的条件》, 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 《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 的理论; ⑤安德森: 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 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 教和学的科学》 5. 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 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 通过其他有关材料, 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 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 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 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 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 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 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 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㈠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 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㈡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势: ①终身教育; ②自我教育 三、教学与课: ㈠什么是教学: 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㈡什么是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 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㈢有效教学的指标: ①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 ②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 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④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⑤师生均有方向感; 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 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一、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㈠学生及学生群体: 1. 正式的学生群体: 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学生班集体具有①育人的目的性; ②组织的指令性; ③成员发展的相近性; ④ 活动的整体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⑤伙伴关系的平等性; ⑥教师的影响性。 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组建、形核、形成、发展。 2.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 也无需批准, 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①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学习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2、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3、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4、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5、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6、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点?除了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服务性(2)研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众性(3)研究成果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7、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B] 8、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9、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10、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11、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14、《心理健康》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识记: 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领会: 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识记: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 第二章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识记: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领会: 1、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考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或者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士来说,掌握其必备考点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必备考点,并给出简单的解释。 教育学必备考点 1. 教育学基本特征:这一考点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关于教育学,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过程等。 2. 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因此,考生需要详细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关系。另外,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和影响。 3. 教育的教学过程:这一考点涉及到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策略、流程和方法。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效果检测和反馈。 4. 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教学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要了解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科体系、学科知识结构、学科方法和精神等。 5.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中必要的环节。它涉及到了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和能力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和判定。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目的、种类、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 6.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改革的常用策略和实践效果,定期了解教育改革的理念、新思路和新进展。 心理学必备考点 1. 心理学的定义:同时掌握分支学科的名称和原理,例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2. 心理学方法:心理学的核心是研究人的意识、行为和思维方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方法在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时的优劣和适用性。 3. 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对人的行为和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考生需要了解感知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机制和原理,并且掌握常用的感知和知觉实验方法。 4. 记忆:记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记忆的类型、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不同技巧和方法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5. 思维:思维是人的智力核心部分,直接反映人的智慧水平。考生需要掌握思维的类型和特征,了解思维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人舒明浩和霍林斯基,他们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上指三个方面: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上指学校教育;义是指思想道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久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书名号123、书名号123、书名号123、书名号123);“五经”(诗、书、礼、变、春秋)。贯穿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把符合条件的新生送到更高一级的学校。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想象、思维、记忆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2021考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1个知识点总结

2021考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1个知识点总结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为大家整理了心理学的知识点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教育行为、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儿童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等。 二、儿童发展 1. 儿童发展阶段 儿童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0-2岁)、幼儿期(2-6岁)、少儿期(6-12岁)和青春期(12-18岁)。 2.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其中,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运动反射期、感觉运动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3.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包括:依恋行为、自我概念和道德判断等方面。该领域的代表人物有爱默生,他提出了依恋行为的四个阶段:依恋行为未形成期、依恋行为初期、分离焦虑期和分离反应期。 三、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该理论的代表人物

是斯金纳,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两个概念。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提出了适应性平衡和发展阶段等概念。 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学习都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他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和内在化等概念。 四、教育评估 1. 教育评估类型 教育评估类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教与学过程中进行;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2. 教育评估方法 教育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和测试法等。其中,测试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成绩测试、能力测试和兴趣测试等。 五、教育心理学应用 1. 教育咨询 教育咨询是指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为个体或团体提供教育方面的咨询服务。该领域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他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咨询模式。 2. 学业指导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 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集锦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 0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02.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03.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0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0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0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0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08.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0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

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2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5.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2)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