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斗一号定位原理与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定位原理与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定位原理与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定位原理与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定位原理与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采用三球交会测量原理进行定位(如图所示):

图“北斗一号”的“三球交会”定位原理

(1)分别以两颗同步卫星为球心,以卫星到用户接收天线距离为半径,构成两个球面;

(2)两球面相交得一圆,该圆垂直于赤道平面;

(3)在地球不规则球面的基础上增加用户高程,获得一个“加大”的不规则球面;

(4)圆与不规则球面相交,得两个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取北半球的点即为用户机的位置。

地面中心站存有全国的地面数字高程库,上述定位解算在地面中心站完成。

●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采用集中式信号处理,定位、通信和双向定时都必须通过中心站进行,由中心站判断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定位的工作流程是:

(1)中心站持续不断地以特定的频率发射具有超帧、分帧结构的伪码扩频的连续波信号,此信号经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向各自天线波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广播。

(2)用户机接收出站信号,以出站信号的某一帧时标为起始时刻向卫星发射入站信号,卫星转发至中心站。这一过程可视为将出站信号反射回中心站。对非地面用户,入站信息中同时包含用户机高程信息。

(3)中心站测得信号往返时间,除于2,扣除卫星到中心站这一已知时延,再经必要的电离层修正、对流层修正和设备时延修正,即可求出卫星到用户机距离。中心站同时解调出用户高程信息,利用三球交会原理计算用户位置。

(4)中心站将用户位置信息加密后加入出站广播电文中,通过卫星发送给用户。

(5)用户接收出站信号,解调出定位信息。

从以上流程可以知道,用户机从发射定位申请到收到定位结果,必须至少等待信号经用户机-卫星-地面中心站-卫星-用户机所需的

约0.5秒的传输延迟。因此,“北斗一号”用户机主要应用于中、低动态用户的定位。同时,受系统容量限制,用户申请定位的频度最高为1秒1次。

微机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 1、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 D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C、算术、逻辑运算 D、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 2、Pentium I属于()位CPU C A、16 B、8 C、32 D、64 3、Intel 8086属于()位CPU A A、16 B、8 C、32 D、64 4、CPU与I/O设备间传送的信号通常有( ) D A、控制信息 B、状态信息 C、数据信息 D、以上三种都有 5、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系统工作时所需要的信息,即( )。 D A、程序 B、数据 C、技术资料 D、程序和数据 6、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 )。 D A、加法器 B、累加寄存器 C、多路开关 D、算逻运算单元 二、填空 1、内存可分为2大类:随机存储器RAM 和 2、数据总线是向的,地址总线是向的。 3、计算机的五大部件是:、、、、输出设备 4、总线可分为三类:、、 5、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最先由提出 6、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送都是以形式进行的。 1、只读存储器ROM 2、双、单 3、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 4、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5、冯·诺依曼 6、二进制 三、简答 1、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1).以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 (2).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从存储器中取指令并执行 (3).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 一、选择 1、在机器数______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BD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2、计算机内部表示带符号整数通常采用()。C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移码

来电显示电话机原理(图解)

来电显示电话机 1、什么是来电显示电话机: 来电显示电话机俗称“千里眼”,能够显示来电号码、姓名、时间及日期等信息,并自动存储起来,以供用户查阅或电话回拨。 来电显示全名为Calling Identity Delivery(呼叫识别信息传送与显示功能),英文缩写为Caller-ID(简称CID)。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最先采用语音频带数据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利用连续的移频键控(即FSK)方式传送主叫用户的姓名、呼叫日期和时间等信息。后来部分欧洲国家则采用双音多频(即DTMF)方式传送。从而形成了目前来电显示的FSK和DTMF 两种制式。 (1)FSK制式采用相位连续二进制移频键控的编码方法,将呼叫识别信息转换成FSK编码传输。其特点是传输格式较复杂,但传送信息多,除电话号码外,还能传送时间、日期及姓名等信息。 (2)DTMF制式利用双音多频信号传送电话号码。其特点是传输格式简单,传送信息少,只能传送电话号码。 1.来电显示电话机的组成 来电显示电话机的组成与普通电话机基本相同,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仅增加了FSK 和DTMF解码电路。该电路既可以集成在微电脑电路中,也可以另用两块集成电路单独来完成,还可以将FSK解码功能集成在主控微电脑电路中,另用一块单独的集成电路来完成DTMF解码功能。但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其来电显示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2.来电显示电话机的原理

程控交换机接收到主叫用户的呼叫信号,经判断处理后将其号码、姓名、呼叫日期及时间等信息,通过信息指令系统传送到终端的程控交换机,终端程控交换机经判断处理后将来电显示信息以移频键控或双音多频的方式传送到被叫用户的电话机中。 (1)FSK制式。若市话外线送人的来电显示信号为FSK制式,则送人FSK解调器,解调后送人微电脑电路中,经内部译码后将来电显示信号送人液晶屏显示;同时送人存储器存储起来,供查询用。 (2)DTMF制式。若来电显示信号为DTMF制式,则送人DTMF解调器,解调后送人中央处理器,经内部译码后将来电信息传送到液晶屏显示;同时传送到存储器存储起来,供机主查询用。 3、普通电话机电路组成: 普通电话机电路组成框图如图1—2所示。其他电话机的电路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因此该电路是检修电话机故障的样板。只要了解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信号流程,学会各种单元电路故障的检修技巧,则检修这类电话机的故障就不成问题了;再进一步弄懂各种特殊(辅助)电路的功用,就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他各种电话机的故障检修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1.极性保护电路 极性保护电路也称为“极性转换”或“极性校正”电路。其作用主要是将市话线上极性不确定的电压转变成极性固定的电压,以确保拨号和通话电路所要求的电源极性。 2.启动电路. 启动电路通常以一只晶体三极管为主构成,受叉簧开关的控制。该电路的作用是保证拨号电路正确地工作在挂机或摘机状态,在挂机状态使拨号电路处于休眠状态,不允许键盘信号输入(即键盘输入无效);在摘机状态使拨号电路解除休眠并进人工作状态,允许键盘信号输入,此时即可进行拨号。 3.拨号电路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91905112.html,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哪家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八杰科技为您解答。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91905112.html, 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doc

二、施工测量的工作划分 1、控制测量包括: (1)开工前的交桩和接桩; (2)控制网建立,导线点加密,基线的铺设和测量; (3)控制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定位测量包括: (1)测放样路线中桩、路线用地界桩、路堤坡脚桩和控制桩等; (2)测放构造物的轴线点位,桩与柱的中心定位; (3)墩台的中轴线位等。 3、现场放样:包括测放构造物的轴线和轮廓线,路线中线和边线等。 4、工程计算的测量。 5、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测量。 三、测量工作的管理 1、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组织。 (1)施工单位必须有一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并有固定的专业测工从事测量工作。 (2)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定期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标定,证明精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监理测量工作的组织 监理组设测量监理工程师一人,工程师助理2人,配置经过标定的测量仪器,负责所管工程范围内全部测量的监理工作。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巡视和检查全站测量工作的情况,指导和检查全路线的测量工作。 3、工作关系 施工单位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在工作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细则的监理程序执行,全面接受监理组的监理。监理组对本段的测量放样负有全面监理责任,并严格按本细则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放样的成果进行复核和签证。 四、监理程序及工作内容 1、交接桩的监理工作程序 (1)由设计单位按图纸到现场交桩和提交桩点坐标,包括导线桩、水准点等。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14天内对全路线导线进行复测,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经平差计算,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单位复测后,认为各桩点坐标高程值符合精度要求,即可书面表示接受并负责保护直至竣工。若有错误桩点的编号和经复测量计算的坐标或高程值报测量监理工程师。(4)施工单位在复测结束后,应向监理组提交一份桩位复测报告,交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告应包括: a、全部复测的记录(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测距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b、坐标、高程平差计算书,及计算结果 (5)监理组审核了复测报告之后,认为测量无误,桩位准确,即可批准按原设计提供的导线桩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进行测量控制;若有错误,则请设计单位复测并对有错误的桩位坐标进行更正。 2、控制测量的监理程序 (1)导线点加密的监理程序 a、由施工单位负责埋桩和测量,并计算桩位坐标。 b、施工单位将测量的全部记录和计算书上报驻地办。

测量工作程序

测量工作程序 1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1业主交接桩点后,项目上测量人员需对桩点保护,并保存好桩点资料及交接单。需进行加密控制的应仔细勘察地形选点,选用视野良好地方牢固,施工中不易被破坏地点为加密点。 2 控制点复核 首前项目上测量人员对控制点进行复核。然后由分公司组织对控制点进行二次复核。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项目部编辑复核成果报送监理单位。经监理签字方可使用。 3 施工前,应制定控制点复测周期。施工期间控制点如遇到较大的荷载或周围大量积水浸泡后。应立即进行控制网复测。根据,日期、方法、观测路线三个规定。 4测设复核标准和精度误差要求要统一。 5复测控制点时,应切入相邻标段控制点进行联测。 ▲!2图纸审核 1项目部接到图纸后,应立即会同分公司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核。审核后,双方签字确认。项目部将问题报送设计单位。 2对桥梁中心线定位及线形相关曲线要素审核。 3对分跨中心线里程的审核。 4对桥梁中心线与分跨中心线交点坐标及方位角的审核。 5对桥梁设计中线与桥梁结构中线偏位参数的审核。 6对桥梁中心线设计高程及两侧坡度、超高的审核。 7对自桥面以下--桥面铺装层、梁顶、梁底、垫石顶、墩柱顶、墩柱底、承台顶、承台底、垫层顶、灌注桩顶、灌注桩底、桥台处各部位设计高程的审核。 8 对桥梁各细部构造尺寸及预埋位置的审核。 9对桥梁外加工预制构件图纸尺寸的审核。 10对相关道路图纸的审核 3编写测量方案 3.1工程概况 3.2编制依据 3.3测量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3.4测量复核程序 3.6测量人员组成结构 3.7测量仪器设备名称及效验日期 3.8施工中各部位测量控制 3.9测量人员安全措施 ▲!4图纸测量放样数据计算与复核 4.1图纸审核后,分公司和项目部测量人员分别对图纸重要部位 样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后,共同复核。无误双方签字 项目部将结果报送监理,经签字方可用于施工放样。 4.2 计算数据应采用计算机程序与手工验算相结合。

微机原理加法器课程设计1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255,加法器设计2 本实验是对加法器的输入、运算、输出而进行的编程,利用了8255芯片,通过8255的A,B端口输入两个八位二进制数,经CPU运算后,由C端口输出. 通过编写相应程序用8086/8088的“OUT”指令可将8255的控制字送入其控制字寄存器所对应的地址,以达到将控制字送入8255的目的,以此来控制8255的工作方式以及A、B、C三个端口的输入,输出状态,格式化8255。本实验8255工作在方式0,即基本输入输出状态,A、B端口是输入状态,C端口是输入状态。再用相同方法可将8255的A、B两个端口的内容送入A、B两个端口。 通过A,B端口输入的两个二进制数经编程运算,然后在C口输出,通过循环语句实现两个二进制数求和的连续运算、输出. 关键字: 循环、工作方式、编程、运算、格式化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描述 1.1 设计目的 1.2 设计的要求 1.3对设计说明书撰写内容、格式、字数的要求 1.4设计完成后应提交成果的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1.5时间进度安排 2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3 设计思路 (3) 4 设计原理流程图.............………..….……..….………………….…..….…...…4~5 4.1主程序 4.2键盘扫描子程序 5 实际硬件接线图 (6) 6 源程序清单及注释…………..………..….….……………………….…………7~9 7主要元器件介绍………………………………………………………………10~12 7.1键盘 7.1.1键盘的工作原理 7.1.2键盘输入信息的过程 7.1.3键盘扫描(识别键)的过程 7.2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7.2.1 8255简介 7.2.2 8255的控制字 参考文献 (13) 设计总结 (14)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一种,他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北斗卫星行为系统的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 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 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

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见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 工作原理1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可接收到可用于授时的准确至纳秒级的时间信息;用于预报未来几个月内卫星所处概略位置的预报星历;用于计算定位时所需卫星坐标的广播星历,精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各个卫星不同,随时变化);以及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如卫星状况等。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伪距。对0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UA码伪距,精

测量工作流程

测量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图纸审核领取图之后三日之内完成以下内容: (1)复印图纸,熟悉平面位置,查看、验算控制点坐标是否齐全,复核纵断面、坡度、高程、横坡、变坡点及结构层厚度并复核图纸之间是否有冲突。 (2)根据图纸确定所需测量工具,仪器的种类,数量,仪器自检。 (3)根据图纸选定应使用的图集并复印图集,确定检查井、管道、基础的类型,确定规范偏差,做好图纸会审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图纸是否存在问题。 (4)问题汇总,项目部总工参加图纸会审。 2、交桩:记录交桩时间、地点、接桩人(导线点至少3个点、水准点至少2个点) 并填写复印交桩记录供自己使用,原件当日交资料员保存。 3、导线点及水准点闭合,复核后发现导线点有误报项目经理,联系甲方解决,联 系建设单位、交桩人重新确定。如有两个以上标段同时交桩,复核完后及时沟通,两标段在交叉处相互复核水准点,导线点。 施工所需完成工作: (1)定中线控制桩 (2)中心桩保护 (3)确定拴桩方式,对中线控制桩进行拴桩 (4)保护拴桩点 (5)做中心桩、拴桩点标记,其保护措施可以采用砖砌、混凝土砌筑等方法。 (6)水准点闭合,导线点闭合,填写复核记录。

(7)选择合适的位置加密闭合水准点、导线点(满足通视条件),做好水准点、导线点标记并保护。 (8)根据控制桩放道路中心线、边线、红线。 (9)测量仪器及控制点每周至少复核一次并记录备查。 4、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统计现场障碍物等情况,布设里程桩。 5、复测现状高程,一般10-20米横断面复测一组数据,若现状情况较复杂,则适 当加密测量断面与复测点,保留原始记录,整理数据,绘制断面图,计算填挖方,做出结果并与施工图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上报项目经理。 6、挖探沟,标识障碍物(种类、规格、深度,位置,所属单位,联系电话)制成 表格,绘制平面图,分发资料(项目经理、施工处长、总工、测量人员、资料员)。 二、排水施工测量 1、复核水准点、导线点。准备所用图纸、图集。根据每段沟槽底槽宽、挖深、放 坡计算上口线宽度,按以上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放线。 2、开槽时控制中线、槽底宽、高程。中线随开槽进度钉桩放线,下口宽用尺做 栉子控制,遇井位时定出井位,配合施工处长指挥机械按检查井尺寸挖出井位。 3、管道安装前测定管道基础高程,整平、夯实后复测,将复测结果上报施工处 长。 4、定井位桩并在桩上标明井位。 5、管道安装:管道中心线放线,控制管顶高程(需计算顶面高程),根据检查井 尺寸预留管口净距。

手机通信原理

手机通信原理 一、设备介绍 BTS 基站:一般为我们看到的信号塔下的小房子里面的设备 BSC为基站控制器:一般在运营商机房中摆放,通常控制多个BTS工作。 以上两个为BSS系统,也就是无线接入系统。顾名思义为与我们手机信号等相关信息有关。 MSC为程控交换机:就是一般在市局机房里面,我们电话完成线路交换的重要设备。 HLR 为归属位置寄存器:存放号码资源,我们用户的信息等以及一些智能业务、电话费用等均在里面存放,是一个大型数据库。 VLR位置寄存器:现在的交换机设备已经将VLR功能包括了也就是说VLR与MSC是一个设备了,他的功能是临时存放用户号码资源以及控制电话接续资源等相关功能。 二、通话工作原理 1,首先为手机A拨打手机B 在这里A的号码为MSISDN 35860220001,这个号码可以理解为平时我们使用的8613XXXXXXXXX,那么现在就清晰了。当我们的手机通过信号塔呼叫B的号码060220002,这个时候BTS、BSC将呼叫信号透明传输给MSC进行分析。 2、MSC收到下面传来的信号,并且进行分析(中间还根据情况判断主叫和被叫的权限等),分析到被叫号码为我们正常用的MSISDN手

机号码 060220002(在中国为13XXXXXXXXX) 3、通过这个号码060220002(在中国为13XXXXXXXXX)的前几位就能判断出这个号码归属在哪个HLR下面,并且同时向HLR发出所有该号码的信息资源,以便下一步电话接续之用。 4、消息到达HLR后,HLR通过被叫的号码MSISDN查询本身的数据库,在数据库对应的表中找到相关的信息,这里我们看到IMSI号码,其实这个号码才是为我们手号码的真是身份,里面包含的信息较多,我们可以不去理会。只关注下面信息即可如:B号码的当前归属在哪个MSC下 5、查询完毕之后,注意这个时候使用的为B的IMSI号码而不是MSISDN,然后根据上步找到了MSC2,并且询问MSC2在其归属下的B 号码当前情况(例如是否当前具备呼叫条件),这步以及下部中在查询B号码情况的时候都用到了VLR的功能。 6、通过查询VLR看现在用户的位置信息,属于哪个小区下面,并且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有VLR临时分配一个能体现出自己位置信息的号码MSRN漫游号码(注意这个不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漫游)3856077XXX,将该号码反馈给HLR。 7、HLR又将改号码发给主叫号码所在的MSC,由主叫的MSC进行分析当前所有的号码信息(主要还是看被叫号码的MSRN) 8、通过分析被叫号码的MSRN 知道原来B手机在MSC2下面,于是直接选择一条线路想MSC2发出呼叫。(在这之前我们是听不到任何回铃音或者彩铃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1、控制测量包括: (1)开工前的交桩和接桩; (2)控制网建立,导线点加密,基线的铺设和测量; (3)控制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定位测量包括: (1)测放样路线中桩、路线用地界桩、路堤坡脚桩和控制桩等;(2)测放构造物的轴线点位,桩与柱的中心定位; (3)墩台的中轴线位等。 3、现场放样:包括测放构造物的轴线和轮廓线,路线中线和边线等。 4、工程计算的测量。 5、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测量。 三、测量工作的管理 1、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组织。 (1)施工单位必须有一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并有固定的专业测工从事测量工作。 (2)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定期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标定,证明精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监理测量工作的组织 监理组设测量监理工程师一人,工程师助理2人,配置经过标定的测量仪器,负责所管工程范围内全部测量的监理工作。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巡

视和检查全站测量工作的情况,指导和检查全路线的测量工作。 3、工作关系 施工单位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在工作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细则的监理程序执行,全面接受监理组的监理。监理组对本段的测量放样负有全面监理责任,并严格按本细则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放样的成果进行复核和签证。 四、监理程序及工作内容 1、交接桩的监理工作程序 (1)由设计单位按图纸到现场交桩和提交桩点坐标,包括导线桩、水准点等。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14天内对全路线导线进行复测,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经平差计算,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单位复测后,认为各桩点坐标高程值符合精度要求,即可书面表示接受并负责保护直至竣工。若有错误桩点的编号和经复测量计算的坐标或高程值报测量监理工程师。 (4)施工单位在复测结束后,应向监理组提交一份桩位复测报告,交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告应包括: a、全部复测的记录(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测距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b、坐标、高程平差计算书,及计算结果 (5)监理组审核了复测报告之后,认为测量无误,桩位准确,即可批

voip技术原理及呼叫流程

VoIP是建立在IP技术上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IP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IP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IP电话系统把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联入因特网传送的IP数据包,同时也将收到的IP数据包转换成声音的模拟电信号。经过IP电话系统的转换及压缩处理,每个普通电话传输速率约占用8~11kbit/s带宽,因此在与普通电信网同样使用传输速率为64kbit/s的带宽时,IP电话数是原来的5~8倍。 VoIP的核心与关键设备是IP电话网关。IP电话网关具有路由管理功能,它把各地区电话区号映射为相应的地区网关IP地址。这些信息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有关处理软件完成呼叫处理、数字语音打包、路由管理等功能。在用户拨打IP电话时,IP电话网关根据电话区号数据库资料,确定相应网关的IP地址,并将此IP地址加入IP数据包中,同时选择最佳路由,以减少传输时延,IP数据包经因特网到达目的地IP电话网关。对于因特网未延伸到或暂时未设立网关的地区,可设置路由,由最近的网关通过长途电话网转接,实现通信业务。 目前VoIP系统一般由IP电话终端、网关(Gateway)、网(关)守(Gatekeeper)、网管系统、计费系统等几部分组成。IP电话终端包括传统的语音电话机、PC、IP电话机,也可以是集语音、数据和图象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终端。由于不同种类的终端产生的数据源结构是不同的,要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这就要由网关或者是通过一个适配器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统一的IP数据包。IP电话网关提供IP网络和电话网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PSTN本地环路连接到IP网络的网关,网关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打包,成为可以在因特网上传输的IP分组语音信号,然后通过因特网传送到被叫用户的网关端,由被叫端的网关对IP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压和解码,还原为可被识别的模拟语音信号,再通过PSTN传到被叫方的终端。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话到电话的IP电话的通信过程。关守实际上是IP电话网的智能集线器,是整个系统的服务平台,负责系统的管理、配置和维护。关守提供的功能有拨号方案管理、安全性管理、集中帐务管理、数据库管理和备份、网络管理等等。网管系统的功能是管理整个IP电话系统,包括设备的控制及配置,数据配给,拨号方案管理及负载均衡、远程监控等。计费系统的功能是对用户的呼叫进行费用计算,并提供相应的单据和统计报表。计费系统可以由IP电话系统制造商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制作,但此时需IP电话系统制造商提供其软件数据接口。 在实现方式上,VoIP有电话机到电话机、电话机到PC、PC到电话机和PC到PC等4种方式。最初VoIP方式主要是PC到PC,利用IP地址进行呼叫,通过语音压缩、打包传送方式,实现因特网上PC机间的实时话音传送,话音压缩、编解码和打包均通过PC上的处理器、声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完成,这种方式和公用电话通信有很大的差异,且限定在因特网内,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电话到电话即普通电话经过电话交换机连到IP电话网关,用电话号码穿过IP网进行呼叫,发送端网关鉴别主叫用户,翻译电话号码/网关IP地址,发起IP电话呼叫,连接到最靠近被叫的网关,并完成话音编码和打包,接收端网关实现拆包、解码和连接被叫。对于电话到PC或是PC到电话的情况,是由网关来完成IP地址和电话号码的对应和翻译,以及话音编解码和打包。 二、VoIP的关键技术 传统的IP网络主要是用来传输数据业务,采用的是尽力而为的、无连接的技术,因此没有服务质量保证,存在分组丢失、失序到达和时延抖动等情况。数据

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测量工作,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测量方面的问题,配合并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为了明确各方职责,保证测量工作满足施工要求,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确保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及动车组对线路高稳定性和高平顺性的要求,贯彻”三网合一”的理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程测量工作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的标准、规范以及有关设计方案。 二、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组织机构 工区按照两级对工程测量进行管理,在工区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工程部负责本标段工程测量管理工作。 工区成立测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负责本标段工程测量管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工程部、安质部等部门成员及各架子队长 工程部为归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工区工程部主要职责: 1、负责对施工范围内各架子队测量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2、负责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持证上岗; 3、参加工区组织的各自管段测量设计交底,复核设计测量方案,点收设计移交的精密控制点,签署交接桩纪要; 4、负责在设计精密控制网基础上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施工控制点。 (1)加密点的选点要求 加密点应选埋在便于施工放样和保存的地方,应在设计单位的CPI或者CPII控制点间进行加密,两加密点的距离应不短于300米;相邻点之间要求通视,应用GPS测量时,加密点应埋设在开阔地带,并远离高压线、发射塔架以及树木等遮盖物。 (2)加密点的埋设要求 加密点的埋设应参照铁四院《际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成果表》中的埋设深度进行埋设。际铁路施工工期较长,为保证控制点长期保存,避免锈蚀,加密点标心应采用不锈钢桩头,十字丝刻划,标石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标石面规格为40cm×40cm。埋石应低于地面,四周采用方砖砌保护墙进行围护,建议顶面加盖水泥板进行防护。 (3)加密点命名原则 为防止加密点点名命名重复,在使用时造成混淆,以距离设计单位CPI、CPII点最近的地点名为基础,点名加后缀,如在某个设计控制点附近加密两个点,第一个点名后缀为“-1”,第二个点名后缀为“-2”,依次类推,点名应标识清楚,便于识别和保存。 (4)加密点控制点的施测 加密点应采用导线测量或GPS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采用导线法进行加密测量时,应参照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采用附合导线或者导线网的形式布网;采用GPS测量进行加密时,应参照C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提纲

1、简述中断源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优先顺序如何?并分别简述CPU响应各类中断源的条件? 答:按中断源与CPU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外部中断和内部中断两大类: 外部中断是指有外部设备通过硬件触发请求的方式产生的中断,又称为硬件中断,外部中断有分为非屏蔽中断和可屏蔽中断 内部中断是由CPU运行程序错误或执行内部程序调用引起的一种中断,亦称软件中断。 它们之间的优先顺序是内部中断、非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和单步(跟踪)中断。 CPU响应内部中断、非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和单步(跟踪)中断等四类中断的相同条件是:(1)必须要有中断请求,(2)CPU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必须结束,而对于可屏蔽中断,还必须满足IF=1,即CPU处于开中断状态的条件。 2、简述动态存储器(DRAM)的特点? 答; (1) CPU对RAM中的每一单元能读出又能写入。 (2) 读/写过程先寻找存储单元的地址再读/写内容。 (3) 读/写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无关。 (4) 失电后信息丢失。现已开发出带电池芯片的RAM,称为非易失性RAM(NVRAM),做到失电后信息不丢失。(5) 作Cache和主存用 3、8086 CPU中地址加法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答:地址加法器是8086 CPU的总线接口单元中的一个器件,在8086存储器分段组织方式中它是实现存储器寻址的一个关键器件,地址加法器将两个16位寄存器中的逻辑地址移位相加,得到一个20位的实际地址,把存储器寻址空间从64K扩大到1M,极大地扩大了微型计算机的程序存储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运行效率。 4、8086 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分组说明用途。哪些寄存器用来指示存储器单元的偏移地址? 答:8086 CPU中有8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SP、BP、SI、DI;两个控制寄存器IP、FL;四个段寄存器CS、DS、SS、ES。8个通用寄存器都可以用来暂存参加运算的数据或中间结果,但又有各自的专门用途。例如,AX专用做累加器,某些指令指定用它存放操作数和运算结果;CX为计数寄存器,在某些指令中做计数器使用;DX为数据寄存器;BX为基址寄存器,BP为基址指针,SI为源变址寄存器,DI为目的变址寄存器,这4个寄存器在数据寻址中用来存放段内偏移地址(有效地址)或段内偏移地址的一部分;SP为堆栈指示器,用来存放栈顶有效地址。两个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有关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例如,标志寄存器FL用来存放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而指令指针用来存放下一条要取指令的有效地址。四个段寄存器用来存放段地址。例如,CS寄存器用来存放代码段的段地址;DS寄存器用来存放数据段的段地址;SS寄存器用来存放堆栈段的段地址;ES寄存器用来存放扩展段的段地址。 5、DRAM为什么要刷新,存储系统如何进行刷新? DRAM以单个MOS管为基本存储单元,以极间电容充放电表示两种逻辑状态。由于极间电容的容量很小,充电电荷自然泄漏会很快导致信息丢失,所以要不断对它进行刷新操作、即读取原内容、放大再写入。 存储系统的刷新控制电路提供刷新行地址,将存储DRAM芯片中的某一行选中刷新。实际上,刷新控制电路是将刷新行地址同时送达存储系统中所有DRAM芯片,所有DRAM芯片都在同时进行一行的刷新操作。 刷新控制电路设置每次行地址增量,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启动一次刷新操作,就能够保证所有DRAM芯片的所有存储单元得到及时刷新。 6、计算机I/O接口有何用途?试列出8个I/O接口。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原理与应用

第六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卫星定位技术简介 一、概述 具有全球导航定位能力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全称为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为GNSS。目前已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正在发展研究的有欧盟的GALILEO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广域增强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众多卫星导航系统之一,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物探测量工作中广泛普及及应用。对于物理点的放样已经不再仅仅是采用测角和量距,而是借助GPS导航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点的准确位置。 随着GLONASS系统、GALILEO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逐步组网运营,综合各大导航系统的多星系统接收机逐步替代了先前的GPS定位的单一系统,其作业效率、定位精度、定位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二、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人们就开始利用卫星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研究,人类的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世界各国争相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为军事、经济和科学文化服务。同时,卫星定位技术在大地测量学的应用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迅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是指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确定测站点位置的技术。卫星大地测量就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为大地测量服务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地面上观测人造地球卫星,通过测定卫星位置的方法,来解决大地测量任务,例如测定地面点的相对位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 早期,人造地球卫星仅仅作为一种空间观测目标,由地面上的观测站对卫星的瞬间位置进行摄影测量,测定测站点至卫星的方向,建立卫星三角网。同时也可利用激光技术测定观测站至卫星的距离,建立卫星测距三角网。通过这两种观测方法,均可以实现地面点的定位,也能进行大陆同海岛的联测定位,解决了常规大地测量难以实现的远距离联测定位问题,这是常规定位技术望尘莫及的。 1966至1972年期间,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在英国和联邦德国测绘部门的协作下,用卫星三角测量方法测设了一个具有45个测站点的全球三角网,获得了±5m的点位精度。然而,

微机原理(第三版)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1 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硬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C A.运算器 B.主存储器 C.CPU D.输入/输出设备 2.微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 A (B——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A.CPU B.主存储器 C.硬盘 D.显示器 3.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通常采用( )。C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BCD码 4.采用补码表示的8位二进制数真值范围是( )。C A.-127~+127 B.-1 27~+128 C.-128~+127 D.-128~+128 5.大写字母“B”的ASCII码是( )。B A.41H B.42H C.61H D.62H 6.某数在计算机中用压缩BCD码表示为10010011,其真值为( )。C A.10010011B B.93H C.93 D.147 二、填空题 1.微处理器是指_CPU_;微型计算机以_CPU_为核心,配置_内存和I/O接口_构成;其特点是_(1)功能强 (2)可靠性高 (3)价格低 (4)适应性强 (5)体积小 (6)维护方便_。P8 P5 2.主存容量是指_RAM和ROM总和_;它是衡量微型计算机_计算机数据处理_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构成主存的器件通常采用_DRAM和PROM半导体器件_。P5 P9 3.系统总线是_CPU与其他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_的公共通道;根据传送内容的不同可分成_数据、地址、控制_3种总线。P9 4.计算机中的数据可分为_数值型和非数值型_两类,前者的作用是_表示数值大小,进行算术运算等处理操作_;后者的作用是_表示字符编码,在计算机中描述某种特定的信息_。P12 5.机器数是指_数及其符号在机器中加以表示的数值化_;机器数的表示应考虑_机器数的范围、机器数的符号、机器数中小数点位置_3个因素。P15 P16 6.ASCII码可以表示_128_种字符,其中起控制作用的称为_功能码_;供书写程序和描述命令使用的称为_信息码_。P18 P19 三、判断题 1.计算机中带符号数采用补码表示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机器数的运算。( )√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范围不受计算机字长的限制。( )× 3.计算机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内存容量的大小。( )√ 4.计算机键盘输入的各类符号在计算机内部均表示为ASCII码。( )× (键盘与计算机通信采用ASCII码) 2 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EU中起数据加工与处理作用的功能部件是( )。A A.ALU B.数据暂存器 C.数据寄存器 D.EU控制电路 2.以下不属于BIU中的功能部件是( )。 B A.地址加法器 B.地址寄存器 C.段寄存器 D.指令队列缓冲器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QB/CJJ-JS-09-2004)

1.总则 1.1 工程测量是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支持测量工作。公司成立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公司、项目经理部均应设专职测量人员,坚持持证上岗,明确职责,严格岗位责任制,搞好工程测量工作。 1.2 工程测量工作在各级技术主管的领导下,实行公司、项目经理部二级管理。对测量人员的使用及调配必须征得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批准。 1.3 各级工程测量人员必须坚持测量工作程序,遵循施工测量工作流程(流程图见附页)。施工准备阶段,要认真熟悉图纸,根据移交的测量资料做好复测、方案编制等工作;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并做好记录;工程竣工阶段,做好竣工测量,及时准确地提出测量成果,以满足施工和竣工验交的需要。 1.4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工程测量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应妥善归档保管,装订成册。 1.5对大包工程要象对待自己的工程一样,纳入正常管理。首先大包工程队伍的测量人员必须经过测量专业委员会的考评,如上岗证、操作能力等,合格后方可从事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同时对外包队的合格测量工纳入公司测量系统,统一管理。 1.6建立测量日志制度。工程测量是先导,测量工作必须有序,为此特意要求现场测量人员养成记测量日志习惯。一天一总结,一天一计划,有利于安排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今后公司测量专业委员会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测量人员的测量日志,对优秀和不合格者按公司的管理规定分别给与奖罚。 2.机构及人员设置 2.1公司成立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委员等,对公司在编测量人员建立测量人才库,主要突出学历、职称、业绩(经验)、态度等。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隶属于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微机原理 复习笔记

1.辨析三个概念: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MP是指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中央处理器部件,又称为微处理机。 微型计算机: MC,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又称主机或微电脑)。 微型计算机系统(主机+外设+软件配置)MCS,是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 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统称硬件)以及指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2.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四代:①电子管计算机②晶体管计算机③集成 电路计算机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① 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 Intel 4004或8008CPU ②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 Intel 8080 CPU③ 16位高档微处理器 Intel 8086、80286 ④ 32位高档微处理器 Intel 80386、80486⑤ 64位高档微处理器 Intel 80586(Pentium)、Power PC 4.总线分为三种:①地址总线 AD:单向,由CPU发出到存储器或I/O端口。② 数据总线 DB:双向,由CPU送出或送往CPU。③控制总线 CB:整体双向,个体单向,传送方向固定。 5.微处理器由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器(CU)、和寄存器阵列(RA) 三部分组成 6.控制器包括:①指令寄存器IR ②指令译码器ID ③可编程逻辑阵列 PLA 7.内部寄存器:①程序计数器PC ②地址寄存器AR ③数据缓冲寄存器DR ④ 指令寄存器IR ⑤累加器A ⑥标志寄存器FLAGS 8.冯·诺依曼首计算机基本设计思想为①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指令和数据。(电子 数字计算机)②程序和数据事先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地、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③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