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含综合题习题)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含综合题习题)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含综合题习题)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含综合题习题)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

一、基础知识

(一)刻画直线与平面方向的向量

1、直线: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刻画直线的方向问题,而方向向量可由直线上的两个点来确定

例如:()()2,4,6,3,0,2A B ,则直线AB 的方向向量为()1,4,4AB =--

2、平面:用平面的法向量来刻画平面的倾斜程度,何为法向量?与平面α垂直的直线称为平面α的法线,法线的方向向量就是平面α的法向量,如何求出指定平面的法向量呢?

(1)所需条件:平面上的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2)求法:(先设再求)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若平面上所选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可列出方程组:

1112220

x y z x y x y z x y z z ++=??

++=? 解出,,x y z 的比值即可 例如:()()1,2,0,2,1,3a b ==,求,a b 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解:设(),,n x y z =,则有20230x y x y z +=??++=? ,解得:2x y

z y =-??=?

::2:1:1x y z ∴=- ()2,1,1n ∴=-

(二)空间向量可解决的立体几何问题(用,a b 表示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用,m n 表示平面,αβ的法向量) 1、判定类

(1)线面平行:a b a b ?∥∥ (2)线面垂直:a b a b ⊥?⊥

(3)面面平行:m n αβ?∥∥ (4)面面垂直:m n αβ⊥?⊥ 2、计算类:

(1)两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a b a b

θ?==

(2)线面角:cos ,sin a m a m a m θ?=

=

(3)二面角:cos cos ,m n m n m n

θ?==或cos cos ,m n m n m n

θ?=-=-

(视平面角与

法向量夹角关系而定)

(4)点到平面距离:设A 为平面α外一点,P 为平面α上任意一点,则A 到平面

α的距离为A AP n d n

α-?=

,即AP 在法向量n 上投影的绝对值。

(三)点的存在性问题:在立体几何解答题中,最后一问往往涉及点的存在性问题,即是否在某条线上存在一点,使之满足某个条件,本讲主要介绍使用空间向量解决该问题时的方法与技巧

1、理念:先设再求——先设出所求点的坐标(),,x y z ,再想办法利用条件求出坐标

2、解题关键:减少变量数量——(),,x y z 可表示空间中的任一点,但题目中所求点往往是确定在某条线或者某个平面上的,所以使用三个变量比较“浪费”(变量多,条件少,无法求解),要考虑减少变量的个数,最终所使用变量的个数可根据如下条件判断:

(1)直线(一维)上的点:用一个变量就可以表示出所求点的坐标 (2)平面(二维)上的点:用两个变量可以表示所求点坐标 规律:维度=所用变量个数 3、如何减少变量:

(1)直线上的点(重点):平面向量共线定理——若,a b R λ??∈∥使得a b λ= 例:已知()()1,3,4,0,2,1A P ,那么直线AP 上的某点(),,M x y z 坐标可用一个变量表示,方法如下:()()1,3,4,1,1,3AM x y z AP =---=---——三点中取两点构成两个向量

因为M 在AP 上,所以AM AP AM AP λ?=∥ ——共线定理的应用(关键)

11334343x x y y z z λλλλλλ-=-=-????

∴-=-?=-????-=-=-??

,即()1,3,43M λλλ---——仅用一个变量λ表示 (2)平面上的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若,a b 不共线,则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c ,均存在,R λβ∈,使得:c a b λβ=+

例:已知()()()1,3,4,0,2,1,2,4,0A P Q ,则平面APQ 上的某点(),,M x y z 坐标可用两个变量表示,方法如下:()()()1,3,4,1,1,3,2,2,1AM x y z AP PQ =---=---=-,

故AM AP PQ λβ=+,即121232324343x x y y z z λβλβ

λβλβλβλβ-=-+=-+????

∴-=-+?=-+????-=--=--??

二、典型例题

例1:(2010 天津)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棱1,BC CC 上的点,

(3)求二面角1A ED F --正弦值

解:由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得:1,,AA AB AD 两两垂直

∴ 以1,,AA AB AD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131,,0,1,2,1,0,0,4,0,2,02E F A D ??

???

()110,,1,0,2,42EF A D ??

∴==- ???

1113cos ,5

5

EF A D EF A D EF A D

?∴=

=

=-?

3cos 5

θ∴=

(2)()1,2,1AF =,设平面1A E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110,2,4,1,,02A D DE ?

?=-=- ??

?

240

::1:2:11

02

y z x y z x y -=??∴?=?-=?? ()1,2,1n ∴= AF n ∴∥ AF ∴⊥平面1A ED

(3)设平面EDF 的法向量(),,m x y z =

()11,,0,1,0,12DE DF ?

?=-= ??

?

()10::1:2:120

x y x y z x z ?

-=?∴?=-??+=? ()1,2,1m ∴=- ()1,2,1n

=42cos ,63

m n m n m n

?∴=

=

= sin 3

θ∴=

例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4PA AD ==,2AB =,

若MN 分别为棱,PD PC 上的点,O 为AC 中点,且22AC OM ON == (1)求证:平面ABM ⊥平面PCD

(2)求直线CD 与平面ACM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点N 到平面ACM 的距离 解:PA ⊥平面ABCD

,PA AB PA AD ∴⊥⊥ 矩形ABCD AB AD ∴⊥ 故,,PA AB AD 两两垂直

以,,PA AB AD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0,4,2,0,0,2,4,0,0,4,0,1,2,0P B C D O

22AC OM ON ==,且,OM ON 分别为,AMC ANC

,AN PC AM PD ∴⊥⊥

设点(),,M x y z ,因为,,P M D 三点共线

PM PD λ∴= 而()(),,4,0,4,4PM x y z PD =-=-

()0,4,4PD λλλ∴=- 0444x y z λ

λ=??

∴=??-=-?

()0,4,44M λλ∴- 而0AM PD AM PD ⊥??=

∴ ()11644402

λλλ--=?=

()0,2,2M ∴

同理,设点(),,N x y z ,因为,,P N C 三点共线

PN PC μ∴= 而()(),,4,2,4,4PN x y z PC =-=-

()2,4,4PD μμμμ∴=- 2444x y z μμ

μ=??

∴=??-=-?

()2,4,44N μμμ∴- 而0AN PC AN PC ⊥??=

∴ ()44+1644409

μμμμ--=?=

81620,,999N ??∴ ???

(1)设平面ABM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 ()()2,0,0,0,2,2AB AM ==

()1200,1,1220

x n y z =?∴?=-?+=?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2,,n x y z = ()()2,4,4,2,0,0PC DC =-=

()224400,1,120

x y z n x +-=?∴?=?=? 120n n ∴?= 12n n ∴⊥

∴ 平面ABM ⊥平面PCD

(2)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2,4,0,0,2,2AC AM == ()2402,1,1220x y n y z +=?∴?=-?+=?

而()2,0,0CD =-

设直线CD 与平

面A

C 所成角为θ,

sin cos ,3

2CD n CD n CD n

θ?==

==

??

(3)

829

N ACM

AN n d n

-??===平面 例3:已知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且2,1,AD AB PA ==⊥平面 ABCD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 (1)求证:PF FD ⊥

(2)在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G ,使得EG ∥平面PFD ,若存在,确定点G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A PD F --的余弦值

解:因为P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以,,PA AD AB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A h =

()()()()()10,0,,1,0,0,0,2,0,1,2,0,1,1,0,,0,02P h B D C F E ??

∴ ???

(1)()()1,1,,1,1,0PF h FD ∴=-=- 0P F F D ∴?=

PF FD ∴⊥

(2)设()0,0,G a 1,0,2E G a ??

∴=- ???

设平面PF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1,1,,1,1,

0P F h F D =-=- 002

x h

x y zh y h x y z =?+-=??∴?=??-+=??=?

(),,2n h h ∴=

EG ∥平面PFD E G n

∴⊥ 1202EG n h a ∴?=-+=解得1

4

a h =

∴ 存在点G ,为AP 的四等分点(靠近A )

(3)PA ⊥底面ABCD PB ∴在底面ABCD 的投影为BA

PBA ∴∠为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即45PBA ∠= PB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A P A B ∴==

即1h = ∴平面PFD 的法向量为()1,1,2n =

平面APD 为yOz 平面,所以平面APD 的法向量为()0,1,0m = 设二面角A PD F --的平面角为θ,可知θ为锐角

cos cos ,6m n θ∴=== 例

4: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B ⊥平面A B C ,

,90,3,AD BC ABC PA PB ∠===∥1,2,3,BC AB AD O ===是AB 中点

(1)求证:CD ⊥平面POC

(2)求二面角C PD O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3)在侧棱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

POD ,若存在,求出CM

P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过O 在平面ABCD 作AB 的垂线交CD 于Q

,PA PB O =为AB 中点

PO AB ∴⊥

平面PAB ⊥平面ABCD

PO ∴⊥平面ABCD

,PO OB PO OQ ∴⊥⊥ OQ AB ⊥

∴以,,PO OB OQ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PO ==

(()()()(),1,0,0,1,0,0,1,1,0,1,3,0P B A C D ∴--

(1)()2,2,0CD =- 设平面PO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

()0,0,22,1,1,0

OP OC ==

0000OP n x y OC n ???==??∴???+=??=??

? ()1,1,0

n ∴=- CD n ∴∥ ∴CD ⊥平面POC

(2)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

()

()1,1,22

,2,2,0PC CD =-=-

1100

2200PC n x y x y CD n ???=+-=??∴???-+=??=???

(

)

12,,1n ∴=

设平面PDO 的法向量为()2,,n x y z =

()

()0,0,2

2,1,3,0OP OD ==-

2200300OP n x y OD n ???==??∴???-+=??=???

()23,1,0n ∴= 121212

4

cos ,5

n n n n n n ?∴=

=? 所以二面角C PD O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4

5

(3)设(

),,M x y z C M C P λ=

()(

1,1,,1,

CM x y z CP =--=--

()

111,1x y M z λλλ

λ?-=-?

∴-=-?--??

=? ()

,1BM λλ∴=-- 而平面PDO 的法向量为()23,1,0n =

BM ∥平面POD 203

10B M n λλ∴?=?-+-= 14λ∴=

1

4

CM PC ∴= 例5: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120BAD ∠=,PA b =

(1)求证:平面PBD ⊥平面PAC

(2)设AC 与BD 交于点O ,M 为OC O PM D --的正切值是,求:a b 的值

建系思路一:由PA 与底面垂直,从而以PA 作为z 轴,以AB 为x 轴,由120的菱形性质可得取CD 中点T ,连结AT 则有AT AB ⊥,从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解:取CD 中点T ,连结AT ,可得AT CD ⊥

AB AT ∴⊥ PA ⊥平面ABCD

∴以,,PA AB AT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可得:()()11,0,0,,

,0,,,0,0,0,2222B a C a a D a P b ????- ? ?????

(1)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3,0,,,022PB a b BD a a ??=-=- ???

3022x b ax bz y ax z a

=?-=???

∴?=??-+

=??=?? ()

,m b a ∴= 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10,0,,,,022AP b AC a ??== ???

1100

22x z y ax ay z ?==???

∴?=??+

=??=?? ()

3,1,0n ∴=-

0m n ∴?= ∴ 平面PBD ⊥平面PAC

(2

)13,0,,048O a M a ???? ? ?????

设平面O P 的法向量为

()1,,n x y z =

131,,,,04

8OP a a b OM

a ????

=--= ? ?????

1044110

08

8x ax ay bz y z ax ay ??=--+=???∴?=????=+=??? ()

13,1,

n ∴=- 设平面PMD 的法向量为()

2,,n x y z =137,,,,0

28PD a a b

MD a ??

??=--=

- ? ?????

1

022

7708

8

x ax bz y b ax z

??=-+-=???∴?=?

???-+==???

(

)

23,73n b a ∴

=

设二面角O PM D

--的平面角为θ,则tan θ=1

cos 5

θ=

121cos cos ,5

n n θ∴==

= 222101005227b b b a =?=+

224816279a b ∴== 4:3a b

∴= 建系思路二:由思路一可发现尽管建系思路简单,但是所涉及的点的坐标过于复杂,而导致后面的计算繁杂。所以考虑结合图形特

点,建立坐标简单的坐标系,从而简化运算:利用菱形对角线垂直的特点,

以O 为坐标原

点。过O 作PA 的平行线,即可垂直底面,从而所建立的坐标系使得底面上的点均在轴上;另一方面,可考虑以OC 为单位长度,可得2a =,避免了坐标中出现过多的字母

解:过O 作OT PA ∥,

PA ⊥平面ABCD AT ∴⊥平面ABCD

因为ABCD 为菱形,所以OC OD ⊥

∴以,,OT OC OD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OC 为单位长度

()(

)(

)()

()1,0,0,1,0,0,0,,,1,0,A C B D P b ∴--

(1)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

1,3,,0,2PB b BD =-

-

=

000

1x b

x bz y z =??--=??∴?=??=???=?

(),0,1m b ∴= 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因为平面PAC 即为xOz 平面 ()0,1,0n ∴=

0m n ∴?= ∴ 平面PBD ⊥平面PAC (2)1,0,02M ?? ???

设平面OPM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

()11,0,,,0,02OP b OM ??

=-= ???

011002x x bz y x z =?-+=???∴?=??=??=??

()10,1,0n ∴=

设平面PMD 的法向量为()

2,,n x y z

=()

11,3,,2PD

b MD ??

=-=

- ??

?

0102x x bz y b

x z ?=?+-=??

∴?

=??-+

=???=? (2,3n b ∴=

设二面角O PM D --的平面角为θ

,则tan θ=1

cos 5

θ=

121cos cos ,5

n n θ∴==

=

2222795251327124

b b b b =?=+?== 3,22b a CD === 4:3

a

b

∴= 例6: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 中,60,BAD DE AB ∠=⊥于点E ,将ADE 沿DE 折起到1A DE 的位置,使得1A D DC ⊥ (1)求证:1A E ⊥平面BCDE (2)求二面角1E A B C --的余弦值

(3)判断在线段E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平面1A DP ⊥平面1A BC ,若存在,求出EP

P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1,CD ED CD A D ⊥⊥

CD ∴⊥ 平面1A ED

1CD A E ∴⊥

1A E D E ⊥

1A E ∴⊥ 平面BCDE

(2)11,A E ED A E BE ∴⊥⊥

DE BE ⊥ 1,,A E ED BE ∴两两垂直

以1,,A E ED BE 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计算可得:2,AE DE ==

()(

)(

)()

10,0,2,2,0,0,A B D C ∴

(2)平面1EA B 的法向量为()0,1,0m 设平面1A 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

1

2,23,0,4,22BC AC

==

-

{

10200

420BC n x x z AC n x z ???=+=??∴??==???=+-=????

(

3,n ∴=

-

设二面角1E A B C --的平面角为θ

cos cos ,717

m n m n m n

θ?==

=

=-??

(3)设(

),0,0P λ

设平面1A DP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

()

1

2A D =

- ()1,0,2A P λ=-

111120203200

x A D n z y x z A P n z λλ=?????=-=??

?∴??=???-=??=????=??

12,,3n λ

??∴=

???

平面1A DP ⊥平面1A BC

100n n ∴?=?+= 解得:3λ=- ()3,0,0P ∴-不在线段BE 上,故不存在该点

小炼有话说:(1)对待翻折问题要注意在翻折的过程中,哪些量和位置关系是不变的,要将平面图形的相关量与翻折后的几何体建立对应关系。

(2)在处理点的存在性问题时,求该点所在平面法向量的过程中会遇到所解方程含参的情况,此时可先从含参方程入手,算出满足方程的一组值,再代入另一方程计算会比较简便。

例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点,M N 分别为,

B C P A 的中点,

1,

2A B A C D =

=

(1)证明:MN ∥平面PCD ;

(2)设直线AC 与平面PBC 所成角为α,当α在

0,6π??

???

内变化时,求二面角P BC A --的取值范围. 解:

222AB AC AD += A B A C ∴⊥

PA ⊥平面ABCD ,P A A B P A A C

∴⊥⊥ 以,,PA AB AC 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A h =

()()()()111,0,0,0,1,0,1,1,0,0,0,,0,0,,,,0222h B C D P h N M ????- ? ?????

D

B

(1)11,,222h MN ??

=-- ???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1,0,0,0,1,CD PC h =-=-

000

0CD n x y zh PC n ??=-=??∴???-=?=??? ()0,,1n h ∴= 11

022

MN n h h ∴?=-+=

MN ∴∥平面PCD

(2)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1,1,0,1,0,BC PB h =-=-

00

00

BC m x y x zh PB m ??=-+=??∴???-=?=??? (),,1m h h ∴=

()0,1,0AC =

sin cos ,AC m α==

0,6

πα??

∈ ??

?

1sin 0,2α??

∴∈

???

即102

<

<

2210,2142h h h ?∴

平面BCA 的法向量为()10,0,1n = (),,1m h h ∴=

111

cos ,2

m n m n m n h ?∴=

=

?

由2h ??∈ ? ???可得()2

211,2h +∈ 12c o s ,,12

m n ??

∴∈ ? ??

?

设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为θ

则cos 2θ??∈ ? ???

0,4πθ??

∴∈ ???

例8: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EA ⊥平面,ABC DB ⊥平面ABC ,AC BC ⊥,且

22AC BC BD AE ====,M 是AB 中点 (1)求证:CM EM ⊥

(2)求平面EMC 与平面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3)在棱DC 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直线MN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指出点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过A 在平面ABC 上作BC 的平行线AN AC BC ⊥ A N A C

∴⊥ EA ⊥平面ABC ,A E A N A E A

C ∴⊥⊥ ,,AE AC AN ∴两两垂直 如图建系:

()()()()()2,2,0,0,2,0,2,2,2,1,1,0,0,0,1B C D M E (1)()()1,1,0,1,1,1CM EM ∴=-=-

0CM EM ∴?= C M E M ∴⊥

CM EM ∴⊥

(2)设平面EMC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

()()1,1,0,1,1,1CM EM =-=- ()101,1,20x y n x y z -=?∴?=?+-=?

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2,,n x y z =

()()0,0,2,2,0,0BD CB ==

A

E

()1200,1,020z n x =?∴?=?=?

设平面EMC 与平面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θ

则121212

cos cos ,6

n n n n n n θ?==

==

? (3)设(),,N x y z

N 在CD 上

CN CD λ∴= ()2,0,2CD = (),2,CN x y z =-

()2,0,2CD λλλ∴=

2220222x x y y z z λλλλ==????

∴-=?=????==??

()2,2,2N λλ∴ ()21,1,2MN λλ∴=-

111

sin cos ,6MN

n MN n MN n

θ?∴==

=

=

? =

解得:12λ=

1

2

CN CD ∴=

∴ 存在点N ,当N 为CD 中点时,直线MN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

例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

ABCD ,AD AB ^,//AB DC ,

2AD DC AP ===,1AB =,点E 为棱PC 的中点. (1)证明:BE DC ⊥

(2)求直线BE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F 为棱PC 上一点,满足BF AC ⊥,求二面角F AB P --的余弦值 解:PA ⊥底面ABCD

,PA AD PA AB ∴⊥⊥

,,PA AD AB ∴两两垂直,如图建系:

()()()()()0,0,2,1,0,0,0,2,0,2,2,0,1,1,1P B D C E

(1)()()0,1,1,2,0,0BE DC ==

0BE DC BE DC ∴?=?⊥

BE DC ∴⊥

(2)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1,0,2,1,2,0PB BD =-=- ()202,1,120

x z n x y -=?∴?=?-+=? 设直线BE 与平面PBD 所成角为θ

sin cos ,2BE n BE n BE n

θ?∴====

? (3)设(),,F x y z ()(),,2,2,2,2PF x y z PC ∴=-=-

,,P F C 三点共线 ()2,2,2P F P C λλλλ∴==-

2222x y z λλλ=??

∴=??-=-?

()2,2,22F λλλ∴- ()21,2,22BF λλλ∴=-- ()2,2,0

AC = BF AC ⊥ ()221220B F A C λλ∴?=-+?=解得:

14

λ= 113,,222F ??

∴ ???

设平面F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1131,0,0,,,222AB AF ??

== ???

()00,3,1113

0222x m x y z =??∴?=-?++=?? 平面ABP 的法向量为()0,1,0n =

cos ,10

m n m n m n

?∴=

=

=? ∴二面角F AB P --

例10: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H 是正方形11AA B B

的中心,1AA =1C H ⊥平面11AA B B ,且1C H =

(1)求异面直线AC 与11A B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111A AC B --的正弦值 (3)设N 为棱11B C 的中点,点M 在平面

11AA B B 内,且MN ⊥平面11A B C ,求线段BM

的长

解:连结11,A B AB ,因为H 是正方形11AA B B 的中心

11,A B AB ∴交于H ,且11HA HB ⊥ 1C

H ⊥平面11AA B B

∴如图建系:()()()()(1112,0,0,0,2,0,0,2,0,2,0,0,A B A B C --

设(),,C x y z

()112,2,0C C A A ∴==--

22

x y z ?=-?

∴=-??

-=? (2,5C ∴-- (1

)()

()112,0,5,2,2,0AC A B =-=-

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题(老师用)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 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 a b a b (2)求线面角 设l 是斜线 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α=arcsin |||||| l n l n (3)求二面角 法一、在α内a l ⊥,在β内b l ⊥,其方向如图,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α=arccos |||| a b a b

法二、设12,,n n 是二面角l αβ --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 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面角l α β --的平面角α=12 12arccos |||| n n n n 2 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法一、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α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 法二、设A O α ⊥于O,利用A O α ⊥和点O 在α内 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O 的位置,从而求出||A O . (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法一、找平面β使b β?且a β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β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β的距离. 法二、在a 上取一点A, 在b 上取一点B, 设a 、b 分别 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求n (n a ⊥ ,n b ⊥ ),则 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 (此方法移植 于点面距离的求法).

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 (1)求证:M为PB的中点; (2)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 (3)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1)设AC∩BD=O,则O为BD的中点,连接OM,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证明OM∥PD,再由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可得M为PB的中点; (2)取AD中点G,可得PG⊥AD,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PG⊥平面ABCD,则PG⊥AD,连接OG,则PG⊥OG,再证明OG⊥AD.以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D、GO、GP所在直线为x、y、z轴距离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BD与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大小可得二面角B﹣PD﹣A的大小;(3)求出的坐标,由与平面PBD的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可得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如图,设AC∩BD=O, ∵ABCD为正方形,∴O为BD的中点,连接OM, ∵PD∥平面MAC,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MC=OM, ∴PD∥OM,则,即M为PB的中点; (2)解:取AD中点G, ∵PA=PD,∴PG⊥AD, ∵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 ∴PG⊥平面ABCD,则PG⊥AD,连接OG,则PG⊥OG, 由G是AD的中点,O是AC的中点,可得OG∥DC,则OG⊥AD. 以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D、GO、GP所在直线为x、y、z轴距离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PA=PD=,AB=4,得D(2,0,0),A(﹣2,0,0),P(0,0,),C(2,

利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利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一、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角 向量法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θ,只要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各任取一个向量 ''AA BB 和,则角<','AA BB >=θ或π-θ,因为θ是锐角,所以cos θ= '''' AA BB AA BB ??, 不需 要用法向量。 1、运用法向量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1),则直线AB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 sin θ= cos( 2 π -θ) = |cos| = AB AB n n ?? 2、运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为12,n n ,则<12,n n >或π-<12,n n >是所求角。这时要借助图形来判断所求角为锐角还是钝角,来决定<12,n n >是所求,还是π-<12,n n >是所求角。 二、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 1、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设异面直线a 、b 的公共法向量为(,,)n x y z =,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d =AB ·cos ∠BAA ' = || || AB n n ? 略证:如图,EF 为a 、b 的公垂线段,a '为过F 与a 平行的直线, 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过A 作AA '// EF ,交a '于A ' , A

则?ˉ //AA n ,所以∠BAA ' =<,BA n >(或其补角) ∴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d =AB ·cos ∠BAA ' = || || AB n n ? * 其中,n 的坐标可利用a 、b 上的任一向量,a b (或图中的,AE BF ),及n 的定义得 0n a n a n b n b ??⊥?=?????⊥?=??? ? ① 解方程组可得n 。 2、求点到面的距离 求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α内任取一点B ,则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 d = || || AB n n ?,n 的坐标由n 与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垂直关系,得到方程组(类似于前面所述, 若方程组无解,则法向量与XOY 平面平行,此时可改设 (1,,0)n y =,下同)。 3、求直线到与直线平行的平面的距离 求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直线a 上任取一点A , 在平面α内任取一点B ,则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 d = || || AB n n ? 4、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设两个平行设平面α、β的公共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平面α、β内各任取一点A 、 B ,则平面α到平面β的距离 d = || || AB n n ? 三、证明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设平面外的直线a 和平面α、β,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为12,n n ,则 1a//a n α?⊥ 1a a//n α⊥? 12////n n αβ? 12n n αβ⊥?⊥

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题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前言: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 |||||a b a b (2)求线面角 设l 是斜线l 的方 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α所成的角α=arcsin ||||||l n l n 则斜线l 与平面 (3)求二面角 方法一:在α内a l ⊥,在β内b l ⊥,其方向如图,则二面角l αβ --的平面角α=arccos |||| a b a b 12,,n n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方法二:设 法向量,其方向 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的平面角α=1212arccos |||| n n n n 面角l αβ--2.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像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方法一: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

α的距离|||||cos ||| AB n d AB n θ== 方法二:设AO α⊥于O,利用AO α⊥和点O 在α内 的向量表示, 可确定点O 的位置,从而求出||AO . (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方法一:找平面β使b β?且a β,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 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β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β的距离. 方法二:在a 上取一点A, 在b 上 取一点B,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 线a 、b 的方向向量,求n (n a ⊥,n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cos |||AB n d AB n θ==(此方法移植于点面距离的求法). 例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 棱1111,A D A B 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1DE FC 与所成的角; (II )求1BC 和面EFBD 所成的角; (III )求1B 到面EFBD 的距离 解:(Ⅰ)记异面直线1DE FC 与所成的角为α, 则α等于向量1DE FC 与的夹角或其补角, 图建立空间坐标系D xyz -, (II )如1 1||||111111cos ||()()|||||| 222||,arccos DE FC DE FC DD D E FB B C DE FC αα∴=++=-==∴=

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题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前言: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r 、b r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a b a b r r g r r (2)求线面角 设l r 是斜线l 的方向向量,n r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α=arcsin |||||| l n l n r r g r r 则斜线l (3)求二面角

方法一:在α内a r l ⊥,在β内b r l ⊥,其方向如图,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α=arccos |||| a b a b r r g r r 方法二:设12,,n n u r u u r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α=1212arccos |||| n n n n u r u u r g u r u u r 2.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像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方法一:设n r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 α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u u u r r u u u r g r 方法二:设AO α⊥于O,利用AO α⊥和点O 在α内 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O 的位置,从而求出||AO uuu r . (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方法一:找平面β使b β?且a βP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β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β的距离. a r 、 b r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 法二:在a 上取一点A, 在b 上取一点B, 设

三角法与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题(正)

第27讲 三角法与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题 相关知识 在ABC ?中,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 a b c p ++=,则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2 2 2 2cos c a b ab C =+-. 3,射影定理:cos cos a b C c B =+,cos cos b a C c A =+,cos cos c a B b A =+. 4,面积:211sin 2sin sin sin 224a abc S ah ab C rp R A B C R = ==== = (sin sin sin )rR A B C ++ 2 221(cot cot cot )4 a A b B c C = ++. A 类例题 例1.在ΔABC 中,已知b =asinC ,c =asin (900 -B ),试判断ΔABC 的形状。 分析 条件中有边、角关系, 应利用正、余弦定理, 把条件统一转化为边或者是角的关系, 从而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解 由条件c = asin (900 - B ) = acosB = c b c a ac b c a a 222 22222-+=-+ 2 2222c b c a =-+? 是直角A b c a ?+=?2 22 1sin sin sin =?=A A C c A a 是直角?? ?C a c C c a sin sin =?=?. Q C a b sin =?=? c b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1)在△ABC 中,已知cosA =13 5,sinB =53 ,则cosC 的值为( ) A .6516 B .6556 C .65566516或 D . 65 16- 解 ∵C = π - (A + B ),∴cosC = - cos (A + B ),又∵A ∈(0, π),∴sinA = 13 12,而sinB =53 显然sinA > sinB ,∴A > B , ∵A 为锐角, ∴B 必为锐角, ∴ cosB = 5 4 ∴cosC = - cos (A + B ) = sinAsinB - cosAcosB =65 1654135531312=?-?.选A . 说明 △ABC 中,sinA > sinB ?A > B . 根据这一充要条件可判定B 必为锐角。 (2)在Rt △ABC 中,C =90°,A =θ,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

(精心整理)高中数学:向量法解立体几何总结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⑴.直线的方向向量: 若A 、B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则AB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⑵.平面的法向量: 若向量n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 n α⊥,如果n α⊥,那么向量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⑶.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 ③求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123123(,,),(,,)a a a a b b b b ==. ④根据法向量定义建立方程组0 n a n b ??=???=??. ⑤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得平面α的法向量. 2、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⑴线线平行。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l ∥2l ,只需证明a ∥b ,即()a kb k R =∈. ⑵线面平行。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 a u ⊥,即0a u ?=. ⑶面面平行。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u v λ=. 3、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的垂直关系 ⑴线线垂直。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 ,则要证明12l l ⊥,只需证明a b ⊥,即0a b ?=. ⑵线面垂直 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

a ∥u ,即a u λ=. ②(法二)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内的两个相交向量分别为m n 、 ,若0 ,.0 a m l a n α??=?⊥? ?=??则 ⑶面面垂直。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0u v ?=. 4、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a b 为两异面直线,A ,C 与B ,D 分别是,a b 上的任意两点,,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AC BD AC BD θ?= ⑵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 则θ为?的余角或?的补角 的余角.即有:cos s .in a u a u ?θ?== ⑶求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如图: 求法:设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 ,再设m n 、的夹角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二面角θ为m n 、 的夹角?或其补角.π?- 根据具体图形确定θ是锐角或是钝角: 如果θ是锐角,则cos cos m n m n θ??== , 即arccos m n m n θ?=; O A B O A B l

法向量解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法向量解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一、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角 1、向量法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θ,只要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各任取一个向量''AA BB 和,则角<','AA BB >=θ或π-θ,因为θ是锐角,所以cos θ= '''' AA BB AA BB ??, 不 需要用法向量。 2、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1),则直线AB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sin θ= cos( 2π -θ) = |cos| = AB AB n n ?? 3、 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为12,n n ,则<12,n n >或π-<12,n n >是所求角。这时要借助图形来判断所求角为锐角还是钝角,来决定<12,n n >是所求,还是π-<12,n n >是所求角。 二、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 1、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设异面直线a 、b 的公共法向量为(,,)n x y z =,在a 、b 上任取一点 A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d =AB ·cos ∠BAA '=|| || AB n n ? 2、求点到面的距离 求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α内任取一点B ,则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 || || AB n n ?,n 的坐标由n 与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垂直关系,得到方程组(类似于前面所述, 若方程组无解,则法向量与XOY 平面平行,此时可改设(1,,0)n y = 三、证明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设平面外的直线a 和平面α、β,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为12,n n ,则

1a//a n α?⊥ 1a a//n α⊥? 12////n n αβ? 12n n αβ⊥?⊥ 四、应用举例: 例1:如右下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B= 4, AD =3, AA 1= 2.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EB= FB=1. (1) 求二面角C —DE —C 1的正切值; (2) 求直线EC 1与FD 1所成的余弦值. 解:(I )以A 为原点,1,,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3,0)、D 1(0,3,2)、E(3,0,0)、F(4,1,0)、C 1(4,3,2) 于是,11(3,3,0),(1,3,2),(4,2,2)DE EC FD =-==- 设法向量(,,2)n x y =与平面C 1DE 垂直,则有 1330 1320n DE x y x y x y z n EC ⊥-=? ?==-++=⊥?? ???? ?? 11111(1,1,2), (0,0,2), cos 3 ||||1tan 2n AA CDE n AA C DE C n AA n AA θθθ∴=--=∴--?== = ?∴= 向量与平面垂直与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II )设EC 1与FD 1所成角为β,则 1111cos 14 |||| 1EC FD EC FD β?= = = ? 例2:(高考辽宁卷17)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DAB=600,PD ⊥平面ABCD ,PD=AD ,点E 为AB 中点,点F 为PD 中点。 (1)证明平面PED ⊥平面PAB ; (2)求二面角P-AB-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证明:(1)∵面ABCD 是菱形,∠DAB=600, ∴△ABD 是等边三角形,又E 是AB 中点,连结BD ∴∠EDB=300,∠BDC=600,∴∠EDC=900,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归纳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 平行垂直问题基础知识 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u =(a 3,b 3,c 3),v =(a 4,b 4,c 4) (1)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 (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 (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 (4)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 例1、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 A =AB =1,BC =2. (1)求证:EF ∥平面P AB ; (2)求证:平面P AD ⊥平面PDC . [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1,0,0),C (1,2,0),D (0,2,0),P (0,0,1),所以E ? ????1 2,1,12, F ? ????0,1,12,EF =? ?? ?? -12,0,0,PB =(1,0,-1),PD =(0,2,-1),AP =(0,0,1),AD =(0,2,0),DC =(1,0,0),AB =(1,0,0). (1)因为EF =-1 2AB ,所以EF ∥AB ,即EF ∥AB . 又AB ?平面P AB ,EF ?平面P AB ,所以EF ∥平面P AB . (2)因为AP ·DC =(0,0,1)·(1,0,0)=0,AD ·DC =(0,2,0)·(1,0,0)=0, 所以AP ⊥DC ,AD ⊥DC ,即AP ⊥DC ,AD ⊥DC . 又AP ∩AD =A ,AP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所以DC ⊥平面P AD .因为DC ?平面PDC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DC . 使用空间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时,既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也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既可以证明线线垂直,然后使用判定定理进行判定,也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例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 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 求证:(1)B 1D ⊥平面ABD ; (2)平面EGF ∥平面ABD .

立体几何(向量法)建系难

立体几何(向量法)—建系难 例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ABCD ⊥底面,2,4,3 BC CD AC ACB ACD π ===∠=∠=,F 为PC 的中 点,AF PB ⊥. (1)求PA 的长; (2)求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 【答案】 解:(1)如图,联结BD 交AC 于O ,因为BC =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又AC 平分∠BCD ,故AC ⊥BD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AP →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OC =CD cos π3=1,而AC =4,得AO =AC -OC =3.又OD =CD sin π 3=3,故A (0,-3,0),B (3,0,0),C (0,1,0),D (-3,0,0). 因P A ⊥底面ABCD ,可设P (0,-3,z ),由F 为PC 边中点,得F ????0,-1,z 2,又AF → =????0,2,z 2,PB →=(3,3,-z ),因AF ⊥PB ,故AF →·PB →=0,即6-z 2 2 =0,z =2 3(舍去-2 3),所以|P A → |=2 3. (2)由(1)知AD →=(-3,3,0),AB →=(3,3,0),AF → =(0,2,3).设平面F AD 的法

向量为1=(x 1,y 1,z 1),平面F AB 的法向量为2=(x 2,y 2,z 2). 由1·AD →=0,1·AF →=0,得 ?? ?-3x 1+3y 1=0, 2y 1+3z 1=0, 因此可取1=(3,3,-2). 由2·AB →=0,2·AF →=0,得 ?? ?3x 2+3y 2=0, 2y 2+3z 2=0, 故可取2=(3,-3,2). 从而向量1,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cos 〈1,2〉=n 1·n 2|n 1|·|n 2|=1 8 . 故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为3 7 8 . 例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如图,四 棱锥P ABCD -中,902,ABC BAD BC AD PAB ∠=∠==?o ,与PAD ?都是等边三角形. (I)证明:;PB CD ⊥ (II)求二面角A PD C --的大小. 【答案】解:(1)取BC 的中点E ,联结DE ,则四边形ABED 为正方形. 过P 作PO ⊥平面ABCD ,垂足为O . 联结OA ,OB ,OD ,OE . 由△P AB 和△P AD 都是等边三角形知P A =PB =PD , 所以OA =OB =OD ,即点O 为正方形ABED 对角线的交点, 故OE ⊥BD ,从而PB ⊥OE . 因为O 是BD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所以OE ∥CD .因此PB ⊥CD .

经典超级实用的解题方法之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第18讲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一、知识整合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 二、例题解析 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 F 2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解:F 1(-5,0)F 2(5,0),设P (3cos θ,2sin θ) 21PF F ∠Θ为钝角 ∴ 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 -?-u u u r u u u u r ( =9cos 2θ-5+4sin 2θ=5 cos 2θ-1<0 解得:55cos 55<<-θ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 53,553-)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P 是圆(x-3)2+(y-4)2=4上的一动点,求22 PA P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2,PA PB PO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故可利用向量把问题转化为求向量OP u u u r 的最值。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 ,由已知可得:{1,0},{1,0}OA OB =-=u u u r u u u r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含综合题习题)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 一、基础知识 (一)刻画直线与平面方向的向量 1、直线: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刻画直线的方向问题,而方向向量可由直线上的两个点来确定 例如:()()2,4,6,3,0,2A B ,则直线AB 的方向向量为()1,4,4AB =-- 2、平面:用平面的法向量来刻画平面的倾斜程度,何为法向量?与平面α垂直的直线称为平面α的法线,法线的方向向量就是平面α的法向量,如何求出指定平面的法向量呢? (1)所需条件:平面上的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2)求法:(先设再求)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若平面上所选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可列出方程组: 1112220 x y z x y x y z x y z z ++=?? ++=? 解出,,x y z 的比值即可 例如:()()1,2,0,2,1,3a b ==,求,a b 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解:设(),,n x y z =,则有20230x y x y z +=??++=? ,解得:2x y z y =-??=? ::2:1:1x y z ∴=- ()2,1,1n ∴=- (二)空间向量可解决的立体几何问题(用,a b 表示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用,m n 表示平面,αβ的法向量) 1、判定类 (1)线面平行:a b a b ?∥∥ (2)线面垂直:a b a b ⊥?⊥

(3)面面平行:m n αβ?∥∥ (4)面面垂直:m n αβ⊥?⊥ 2、计算类: (1)两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a b a b θ?== (2)线面角:cos ,sin a m a m a m θ?= = (3)二面角:cos cos ,m n m n m n θ?==或cos cos ,m n m n m n θ?=-=- (视平面角与 法向量夹角关系而定) (4)点到平面距离:设A 为平面α外一点,P 为平面α上任意一点,则A 到平面 α的距离为A AP n d n α-?= ,即AP 在法向量n 上投影的绝对值。 (三)点的存在性问题:在立体几何解答题中,最后一问往往涉及点的存在性问题,即是否在某条线上存在一点,使之满足某个条件,本讲主要介绍使用空间向量解决该问题时的方法与技巧 1、理念:先设再求——先设出所求点的坐标(),,x y z ,再想办法利用条件求出坐标 2、解题关键:减少变量数量——(),,x y z 可表示空间中的任一点,但题目中所求点往往是确定在某条线或者某个平面上的,所以使用三个变量比较“浪费”(变量多,条件少,无法求解),要考虑减少变量的个数,最终所使用变量的个数可根据如下条件判断:

用基底建模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用基底建模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空间向量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一项基本内容,它的引入有利于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有利于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的障碍和空间作图的困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结构,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解立体几何问题,可把抽 象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计算问题,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可操作性,而利 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需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有时要受到图形的制约,在立体几何问题中很难普遍使用,其实向量的坐标形式只是选取了特殊的基底,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在立体几何图形中选定一个基底,然后将所需的向量用此基底表示出来,再利用向量的运算进行求解或证明,这就是基底建模法.它是利用向量的非坐标形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基向量法在解决立体几何的证明、求解问题中有着很特殊的妙用。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 向量p存在惟一的有序实数组x、y、乙使p=x a+ y b+ z c. 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中, Z AOB Z BOC / AOC且OA=OB=OCM N分别是OA BC的中点,G是MN的中点. 求证:OGL BC 【解前点津】要证OGL BC只须证明OG?BC 0即可. 而要证OG?BC 0,必须把0G、BC用一组已知的空间基向量来表示 .又已知条件为Z AOB Z BOC Z AOC且OA=O母OC因此可选OA,OB,OC为已知的基向量.

【规范解答】连ON由线段中点公式得:

又 BC OC OB , 【解后归纳】 本题考查应用平面向量、空间向量和平面几何知识证线线垂直的能力 【例2】 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 —ABCD 中,求:异面直线 BA 与AC 所成的角. ■ 1 ■ 2 1 ■ 2 BB 1 ? BC 0,BA?AB =-a .所以 BA ^ ? AC =- a . OG OM ON) 彳 ] 彳 El I : 丄 OA 丄(OB OC) 2 2 O B O C ), 所以 O G ? O B 1(O A 4 OB OC)?(OC OB) 丄(OA ?O C 4 OB?OC OC 2 OA?OB OB 2 OC?OB ) 1 = 4(O A? OC OA ?OB 2 2 OC 2 OB 2 ). 因为O A ?O C OA ? OC ? cos AOC OA?OB OA ? OB ? cos AOB 且 OC OB OA ,/ AOB Z AOC 所以 OG ? BC =0,即 OGL BC 【解前点津】 利用BA 1?AC BA 1 ? AC cos B AH , A C ,求出向量BA 1与AC 的夹角〈BA 1 , AC >, 再根据异面直线 BA , AC 所成角的范围确定异面直线所成角 【规范解答】 因为 BA 1 BA BB 1, AC AB 所以BA ] ?AC (BA BB 1)?(AB BC)= BA? AB 因为ABL BC BB L AB BB L BC 又 BA ] ? AC BA 1 ? AC ?cos BA ,AC , cos BA, AC a 2 所以〈B A],A C > =120° . 所以异面直线BA 与AC 所成的角为60°. 【解后归纳】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求异面直 积,必须会把所求向量用空间的一组基向量来表示 线上两向量的数量积, 而要求两向量的数量 例 3: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 P-ABCD 中, / ABC=6(o,PA L 面 ABCD , PA=AC=a,PB=PD= 2a , 点E 在PD 上,且PE:PD=2:1.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 F ,使BF //平面AEC ?证明你的结论. uuu uuir uuu 解析:我们可选取AB,AD,AP 作为一组空间基底 D L C L BC , BA?BC BB 1 ?AB BB 1 ?BC 所以BA?BC 0,BB<| ?AB =0, D

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题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前言: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 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 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 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 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r r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arccos| $啤| |a||b| =arccos 1?唏 |n i ||n 21 ,n 是平面的法向量, =arcsin | r 1 那 | 在内b l ,其方向如图,则二 agb =arccos |a||b 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方向 ,则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平面角 a l ,

2. 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像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II )求BC i 和面EFBD 所成的角; (III )求B 到面EFBD 的距离 解:(I)记异面直线DE 与F?所成的角为 , uuu uuur 则等于向量DE 与FC 1的夹角或其补角, 方法一:设n 是平面 uur 的距离d |AB||cos 的法向量,在 uuu r | 冲| |n| 内取一点B,则A 到 和点0在 内 uuu 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 0的位置,从而求出|A0| . 方法二:设AO 于O,利用AO 方法一:找平面 使b 且a P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 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 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 的距离. 方法二:在a 上取一点A,在b 上 uuu r d | AB || cos | ft n a 取一点B,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 n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例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 棱AD i ,AB ,的中点. 移植于点面距离的求法). (I)求异面直线DE 与FC i 所成的角; a 线a 、b 的方向向量,求n (n a , B ABCD A 1B 1C 1D 1 中,E 、F 分别是 D . C 二 B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复习总结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一.知识梳理 1、 平行问题 (1) ////l m a b ?,其中,a b 为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 (2) //l a n α?⊥,其中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为面α的法向量 //=+l a xb yc α?,其中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b c 为面α内的两不共线向量 (3)12////n n αβ?,其中12,n n 分别为面α,β的法向量 2、垂直问题 (1)l m a b ⊥?⊥,其中,a b 为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 (2)//l a n α⊥?,其中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为面α的法向量 l a b a c α⊥?⊥⊥且,其中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b c 为面α内的两不共线向量 (3)12n n αβ⊥?⊥,其中12,n n 分别为面α,β的法向量 3、角度问题 (1)线线角:cos cos ,a b θ=<>,其中,a b 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 (2)线面角:sin cos ,a n θ=<>,其中a 为直线方向向量,n 为面的法向量 (3)二面角:12cos cos ,n n θ=<>,其符号由图像而定 4、距离问题 (1)点点距:(AB x = (2)点线距:利用向量共线转化为点点距处理 (3)点面距:PA n d n ?=,其中P 为面外某点,A 为面内任何一点,n 为面的法向量,所求d 为面 外某点P 到面的距离 另外,平行线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线面距和面面距都可化为点面距来处理 5、向量的坐标运算 (1)121212a b x x y y z z ?=++ (2)2a x = +(3)111222 //x y z a b x y z ? ==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习题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1、四川19.(本小题共l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延长A 1C 1至点P ,使C 1P =A 1C 1,连接AP 交棱CC 1于D . (Ⅰ)求证:PB 1∥平面BDA 1; (Ⅱ)求二面角A -A 1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 (全国大纲文)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AB ∥CD,BC CD ⊥,侧面SAB 为等边三角形, 2,1AB BC CD SD ====. (I )证明:SD ⊥平面SAB ; (II )求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3、重庆文.(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6分,(Ⅱ)小问6分) 如题(20)图,在四面体ABCD 中,平面ABC ⊥平面ACD , ,2,1AB BC AC AD BC CD ⊥==== (Ⅰ)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 (Ⅱ)求二面角C-AB-D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4、 . (湖北文)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 B C -111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 点E 在侧棱1A A 上,点F 在侧棱 1B B 上,且A E =,BF = (I ) 求证:1C F C E ⊥;(II ) 求二面角1E C F C --的大小。 5、、(2006年高考题)如图1,1l 、2l 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 N 是它们的公垂线,点A 、B 在1 l 上,C 在2l 上,MN MB AM ==。证明:NB AC ⊥。 6、如图,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D 、E 分别是BC 、A 1B 1的中点. (1)证明:BE//平面A 1DC 1; (2)若AB=BC=AA 1=1,∠ABC=90°求二面角B 1—BC 1—E 的正切值. 7、、如图,四棱锥ABCD P -的侧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090=∠=∠BCD ADC ,22====BC AD PD PA ,3=CD , M 在棱PC 上,N 是AD 的中点,二面角C BN M --为030。 (1)求 MC PM 的值;(2)求直线PB 与平面BMN 所成角的大小。 8、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SA ⊥平面ABCD ,2,1,AB AD ==SB =,120,BAD E ∠=在棱SD 上,且3SE ED =. (I )求证:SD ⊥平面;AEC (II )求直线AD 与平面SCD 所成角的大小 9、如图所示,三棱柱'''C B A ABC -中,四边形''B BCC 为菱形,o BC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面 ⊥ABC 面''B BCC ,F E 、分别为棱'CC AB 、的中点; (Ⅰ)求证://EF 面BC A '';(Ⅱ)求二面角B AA C --'的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