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真实姓名:徐永稷

用户名:hendouding

所属服务站:上海教学服务站

指导教师:未分配

说明:以上信息均填写本人的真实信息

提纲:

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及其成本的理论分析,就企业并购战略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强调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并购所占有的决定性地位,并给出企业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论,具体安排如下:

一. 提出企业并购战略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及其背景;

二. 根据S公司并购战略中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分析和决策工具,以实例来论述并购成本管理

的意义所在。

(一)S公司面临中国业务面临的困局以及以并购为突破口的战略转型

(二)价值链分析以及实际运用

(三)战略定位分析以及实际运用

(四)成本动因分析以及实际运用

(五)S公司并购战略分析小结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在现实中的意义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以企业并购战略中的成本管理理论中的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为理论工具,按其理论基础逐一对S公司中国发展战略中可能涉及到的并购战略进行分析,并通过这一分析,明确了S公司选择并购战略的现实意义,遴选了S公司选择并购战略后的并购目标并对并购后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出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强调企业并购战略中,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工具,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一历史阶段中,对我国企业发展壮大,走出国门所起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成本管理、价值链、战略定位、成本动因

【正文】: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逐渐与国际经济互相融合,呈现你终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这一国际化的浪潮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即跨国间的企业并购,值得我们关注。

何为企业并购?并购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即两种不同事物,因故合并成一体。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并购的本质是一种投资行为,是一种资本运营行为,是企业控制权的交易,其根本动机在于实现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注1)国际上企业并购的案例史自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波“企业横向并购”浪潮,后经历“纵向并购“浪潮,“多样化大企业并购”浪潮,“同类兼并,恶意收购,突袭式收购”浪潮,“跨界并购”浪潮直至进入现今的“股东推动,私募基金和杠杆收购”浪潮.

21世纪以来,中外企业之间的并购蓬勃发展,其中尤以以下两个案例令人鼓舞:2004年12月

8日,联想集团用12.5亿美元(其中8亿现金和4.5亿联想股份)并购IBM PC业务,以及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对沃尔沃18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然而,这些并购是否达到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国人们正拭目以待。面对这一国际化的挑战,企业如何实施并购战略中的优化策略选择日益成为众所关心的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对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确保稳定增长,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企业战略管理,尤其是企业并购中的战略成本管理,逐渐成为一种国内外推崇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提出企业战略管理,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及其背景:

企业战略管理,产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由法国管理显出这亨利·法约尔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作为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战略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注2)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界的先驱英国学者西蒙,迈克尔·波特教授等从20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笔者较为赞同由陈珂副教授在《企业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一书中提出的战略并购成本管理的内涵:如何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以及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成本管理至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来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注3).

由此可见,从战略成本管理的高度,对并购战略进行管理,能帮助企业明确并购战略的目标,分析各项并购选择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并购战略可行性及操作成本,使得最终选择的并购战略达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二.根据S公司并购战略中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分析和决策工具,进行并购战略的设计

笔者以自己工作的跨国企业S公司某产品部门中国战略的实例,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分析和决策以及,对计划中的并购战略进行方案设计,以期使得并购战略为公司的总体中国战略取得更好的成本收益。

(一)S公司面临中国业务面临的困局以及以并购为突破口的战略转型

S公司是建筑和车用玻璃PVB夹胶胶片世界第一大供应商,在世界范围内供应PVB胶片的历史已有80余年,并率先研究出第三代夹胶用PVB胶片树脂。作为业界领先者,S公司于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并在最早的10余年内在中国市场保持了其与世界范围内水平一直的领先地位。

然而,2005年其,国内建筑用PVB夹胶胶片市场群雄并起,从秦皇岛佳华开始的国内PVB生产企业逐步阐释了S公司的领先优势,国内竞争对手以每年5-10家的速度增长,而建筑用PVB夹胶胶片的价格则以每年10%-20%的速度逐步下降,价格从2005年的60元/平米逐步下跌至2010年的30元/平米。S公司在中国建筑用PVB夹胶胶片市场的占有率也从2005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10%对此困局,S公司决策层计划以并购国内生产厂商的方式,实现国产化经营战略,以期打破国产竞争对手对自身的成本优势,并力争夺回中国地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

(二)价值链分析

1.价值链分析的理论依据

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企业有许多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如果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又无法识别这些竞争优势,这就必须把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虑这些单个的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分析可分为如下几个项目以利于分析的进行:

(1)企业内部价值链:即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以及相关支持活动

(2)企业外部价值链:指与企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外部行为主体的价值活动

(3)企业所处行业价值链:即企业所处行业中上游企业(供应商)、经营企业以及主要竞争者、下游企业(购买商)三个主要链接

通过企业内外部价值链以及所处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厘清本身的甚于资源和竞争能力,为并购战略的定位、目标企业的选择等打下基础,并购战略的事实本身其实就是并购企业价值链整合、资源重新分配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同时,价值链的分析工具及其方法论,同时是并购过程中和并购后的企业资源整合重要的分析工具,成为整个并购项目的重要分析工具。

根据价值链分析的方法论,我们可以对S公司所处的价值链体系做一简单分析,以期能达到明确其在内外部价值链条上定位,为后续进一步的分析打下基础。

2.S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

S公司的内部价值链条以及其成本占比,如下图所示:

28% 35% 18% 8% 9% 2%

(注:成本占比为集团合并报表口径,即将关联交易成本撇除后的成本占比,四舍五入后数值)

我们可进行逐一研究:

(1)研发部门:技术研发部门掌握了PVB树脂原料和成品流延膜工艺全球领先的技术,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的第三代PVB薄膜为仍然为现今PVB薄膜市场的主流成本,

是S公司的核心优势,但是该研发部门经费占公司成本支出的28%,为集团第二的成

本中心,所以有一定节约成本以提高利润率的空间。

(2)树脂工厂:生产PVB树脂原料,S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薄膜用PVB树脂生产线(位于美国),为S公司薄膜工厂的主要供应商(历年占比均在90%以上),为集团最大的成

本中心。其70%的成本产生自生产PVB树脂的原料PVA,所以可以考虑向上整合PVA

原料供应商或者与其达成战略同盟,以节约成本。

(3)薄膜工厂:全球范围内有6家薄膜工厂,分别位于欧洲(2家),亚洲(1家,位于中国),北美洲(2家)以及南美洲(1家),其独立成本中60%为以内部转移结算价格为

基础的PVB原料价格,为内部结算成本,随树脂工厂的成本改变而波动。但其剩余的

其成本40%固定成本摊销和小部分可变成本造成了集团占比18%的成本总占比,应有可

下降空间。

(4)全球供应链:该部门的设定目标即整合树脂工厂和薄膜工厂资源,链接上下端原料供应和最终客户,以达到全球一体化供应链的目的,该部门由于拥有强大的物流能力和

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其成本占比已呈逐年下降趋势,故8%的成本占比下降空间不大。

(5)本地市场销售部门:S公司采取矩阵式管理模式,即产品线和区域共同负责制,因此本地销售部门具备了双重职能,即产品线负责和本地区销售指标负责,同时由于该项

目将本地的支持部门成本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仅具备有限的下降空间。

(6)终端客户:终端客户即PVB膜产品的最终使用者,由于PVB膜产品的特性,其生产过程中会导致一定的次品率并且相当部分情况会在最终客户使用时,甚至使用后才能发

现,该2%的成本主要产生于产品召回和损失赔偿部分,该部分成本的下降直接与研发

部门对产品特性改进和生产部门的产品质量把控有关,很难用商业手段弥补,故下降

空间有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S公司的后端,即从产品出厂到客户的部分已经做到了严格压缩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并且根据其绝对占比而言,即使能大幅下降对整个集团成本下降的空间并无特别突

出的贡献。同时,研发部门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虽然有较大成本下降空间,但是风险更大。所以,生产部门,即树脂工厂和薄膜工厂,的成本控制对集团总体成本下降和利润率的提高会有明显意义。尤其考虑中国地区战略,如果能将其生产基地更多地移至中国,则必然能利用中国地区劳动力相对欧美的比较优势,使其成本下降到能与中国国产产品具备成本优势的地步。

3.S公司外部价值链分析:

外部价值链分析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供应商价值链分析;购买方对手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对这些项目,我们一一为S公司来理顺思路,以期发现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1)供应商:

PVB膜的原料,即PVB树脂,根据上文对内部价值链分析我们已经知道S公司已进行了完善的向上整合,建立了全球最大的PVB树脂生产线。而对PVB树脂的原料,即PVA树脂,供应商主要为有长期合作的国际一线化工厂商如DOW化学,塞拉尼斯等,并按年度签订年度采购协议,该原料成本主要由石脑油价格按照一定公式匡算,所以该模式暂无可以改进方面。

就中国地区而言方面,国产PVA无薄膜级供应商,有若干较小规模薄膜用PVB树脂生产商。鉴于S公司仅在美国拥有PVB树脂生产线,所以通过在中国地区寻找合格的PVB树脂供应商进行原料采购或者并购,应能有效降低S公司中国地区工厂的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到是,中国地区存在另一主要PVB原料供应,也即是PVB膜回收料。由于中国地区PVB 膜客户的品质要求较低,中国PVB膜生产商在产品中添加高比例的回收料以降低成本。而在这一方面,几大进口PVB供应商至今仍坚持只添加低比例的,在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

(2)购买商:

PVB膜的产品主要供应建筑,汽车用夹层玻璃生产厂商。就汽车行业而言,由于准入门槛较高,汽车夹层玻璃生产厂商对PVB膜的供应商选择较为严苛,并有极其复杂的认证流程,S公司由于其先发优势,在该类客户中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商誉,一直为该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行业龙头的主要供应商。而在建筑行业,由于产品用途广泛,质量要求层次不齐,故而建筑用夹层玻璃生产商对PVB膜的要求较低,对各二三流PVB膜生产厂商的产品亦能接受。这成为S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地区遭遇中国本地生产商狙击的主要原因。

(3)竞争对手:

S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三个,即日本积水,美国杜邦和日本可乐丽,该四大主要供应商占据了全球PVB膜供应的前四把交椅。而在中国地区,由于上文所提及的原因,国产竞争对手数量达到20多家,这些竞争对手采取低价的竞争策略,在建筑市场上对S公司,乃至于其他国际竞争对手造成了重大压力。、

通过对外部价值链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见到,在中国以外地区,由于S公司强大的先发优势和良好资源整合,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前进势头,但是在中国地区,由于成本优势的弱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众多竞争对手的冲击,S公司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必须就症下药对这些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继续确立其竞争优势。

4.S公司所处行业价值链分析:

经过S公司的内外部价值链的分析,我们必须对其所处行业进行进一步价值链分析,以达到对该行业有清晰明了的把握,从而为后续的改变方向和并购战略的实施提供基础和必须的背景参考。

通过以下图表,我们从S公司所处行业中上游企业(供应商)、其经营企业以及主要竞争者、已经下游企业(购买商)三个主要方向,总括性的了解下该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和内部各环节的比较优势。

垄断市场。而在中国地区,尤其是建筑领域,全球四大主要供应商的表现都不如中国本地供应商如建滔,德斯泰等表现优秀,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中国供应商的各项成本优势

(2)国内客户的质量要求相对较低

(3)跨国公司在处理小规模客户时的水土不服

5.价值链分析部分小结:

通过对S公司的价值链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S公司在中国地区的战略意图为何无法跟上其全球层面的脚步,并且一些相对劣势无法通过短期的商业行为来改变。因此目前而言,必须通过一些战略层面上的“大动作”来改变这一现状。这也引出了本文第二步的分析,对S公司的战略定位分析。

(三)战略定位分析

1.战略定位分析的理论依据:

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管理与企业

战略结合的问题,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确定出企业的战略,才能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针对特定的战略而进行功能展开与创新运用,这也是战略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超越。

一般而言,常用的战略定位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1)波特的“五种力量分析法”,即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这的障碍、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的威胁。

(2)外部环境分析的PEST法,PEST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的英文缩写。

(3)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的SWOT法,SWOT即优势,弱点,机会,威胁的英文缩写。

顺着以上的分析,从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并购战略定位分析就是指企业通过企业内外并购环境分析,确定应采用的并购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并购战略想适应的成本管理。

根据S公司的实际情况,S公司在中国地区建筑用PVB膜市场的战略选择方向有二:

战略选择一:并购一家中国地区国产生产厂商,经过数月的整合,将其产品作为同一公司旗下的子品牌推出,抢占中端乃至低端的PVB膜市场,而原有产品继续将目标设定在高端市场战略选择二:对中国地区已投资的工厂进行扩产,从仅能生产汽车用PVB膜扩产为全产品线,即同时能生产建筑用PVB膜,通过统一品牌运作,在锁定高端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试水中端市场笔者选用了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的SWOT法对S公司在中国的可能实施的战略逐一进行分析,以其从战略定位分析的角度来探究这两种战略哪一项更适合S公司在中国区未来的发展。

2.对并购战略的SWOT分析

(1)S:优势:

①利用国产厂商已有渠道,迅速进入中端乃至部分低端市场,明显提升市场占有率利用

②分品牌运营,有效保护原有品牌的高端市场定位和客户忠诚度

③并购成本相对较低且整合投产速度较快,目前和各国产PVB厂商的接触,全资并购预

算将会落在3000万到5000万美元区间之内,投产进入商业化运作时间在半年之内

④利用国产厂商设备,进行整合和技术改进以后,投入市场运营周期较短,预估在半年以内能

将新产品投放市场

⑤能学习到国产厂商低成本运作的经验,并借鉴到到原品牌运作

⑥并购成功意味着消灭某一主要竞争对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助力

(2)W:弱点

①技术共享以后,可能会由于被并购厂商技术人员的流动而损失部分PVB膜的技术领先优势。

②存在一定的机会成本风险:如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对认可目标的收购,将丧失宝贵的抢

占市场的时间。

③并购的效果取决于实际操作团队对吧并购目标的选择和实际运作能力。

(3)O:机会:

①成功的参与中国市场爆发式的增长,并在此高速增长的市场中持续的保持。

②双品牌运营的模式的成功经验,能推广到汽车用PVB膜市场,促正在汽车膜市场领域的进

一步增长。

③本地化经营的模式会成为在中国市场对抗另三家国际巨头的一大杀手锏。

(4)T:威胁:

①双品牌运作仍然无法完全规避公司品牌价值一定程度的下降,会对高端市场造成一定程度上

的误解。

②S公司的领先技术和被并购公司的低成本运作模式,是否能完美结合,生产出能适合中国市

场特定细分市场的产品并实施商业化运营。

(5)并购战略SWOT分析的小结:

根据以上SWOT分析,能明显的发现,并购在成本、市场竞争力、渠道、速度等方面都具备了相

当优势,而且劣势如技术流失,双品牌运营风险,并购实施风险等,都可以通过人为因素,依靠项目管理来进行规避,因此,并购战略对S公司实施其中国地区的增长战略单独看来是一个优势选择。

3.对扩产战略的SWOT分析

(1)S:优势

①利用国内已有工厂的闲置场地扩产,降低成本。

②按照S公司全球规范建设的工厂,将对产品质量有绝对的保证。

③设计产能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而国产厂商最大产能仅为1200万平方米/年,将有足够的

规模效应和产能储备。

(2)W:弱点:

①一次性投资庞大,按照之前投资中国工厂一期的标准所做的预算,需要资金起码在1.5到1.8

亿美元之间,并因此造成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摊销过大,不具备在中国市场的成本优势

②目标市场仍然为高端市场,仅能稍微涉足中端市场,整体市场容量不大

③设计产能和目前销售实际有较大差距(3000万:300万),在投产后的1-2年之内,产能限

制成为必然。

④扩产的建设和试运行周期将会达到两年以上,战略周期较长。

(3)O:机会:

①成为中国地区最大的PVB生产厂商,若市场保持爆发式增长,则巨大的产能储备具备相当

优势

②中国地区具备全线产品生产能力,成为亚太的供应枢纽。

(4)T:威胁

①战略完成周期较长,在产能真空期原有竞争对手会加速增长。

②持续的高成本运营,无法融入中国本土化经营,将成为S公司中国战略最大的阻碍

③原材料仍旧完全依赖S公司原有内部渠道,即进口到中国后生产,海关政策的改变将成为一

个不确定因素

(5)扩产战略SWOT分析的小结:

扩产战略的主旨即保持S公司一直以来的高端品牌风格,规避了并购产生的对品牌附加值下降的风险,并具备了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产能优势的优点。但同时,由于仍然按照S集团原模式操作,则其可降低成本的空间极其有限,根据之前的分析,其薄膜工厂的非原材料成本占据了40%的成本,约合5.6%的可比公司总成本,而相对而言,供应链的总成本仅占公司总成本的的8%,而亚太地区更是仅占其中的25%,可比占比仅为2%的公司总成本,所以即使在中国地区扩展能下降从全球各地工厂供应至中国的成本,其比较并购战略对薄膜工厂非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并不具备优势。同时,由于子品牌将采用中国地区特有的回料加工模式,原材料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两者相较,扩展战略的优势较并购战略明显有所欠缺。

4.战略定位分析小结:

综合战略定位分析部分的分析,笔者认为,并购战略具备明显优势,是目前看来的优势选择,应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以考量其能否成为最后的战略选择。

(四)成本动因分析

1.成本动因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确定其应采用的战略成本管理战略,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还需要找出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以内,保证成本呢管理战略的有效性,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成本动因分析恰恰能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这一要求,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的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更好的为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服务,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同时,成本动因分析必须细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前者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事业来选择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经验,技术,多样性和厂址等,他针对的是如何通过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有利于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后者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事业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产品外观,联系等方面的作业程序安排,为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效率保障。

结合以上理论,对目前纳入S公司视线范围的三个并购目标:秦皇岛佳华,台州德斯泰和广东建滔,逐一对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成本动因做一些简单分析,以求得适合的并购目标和并购规划。

2.结构成本动因分析

笔者选取了企业规模,业务范围,技术实力,工人经验,产品性能和厂址这六个变量因素,按照25%,10%,10%,25%,10%,20%的权重,以表格的形式对三家目标并购企业作出对比,并按照最

一致。德斯泰在2009年和2010年均为中国建筑膜市场销售的领军企业,其产品也和S公司目标所指的市场中端一致。而其在技术实力和技术工人积累方面的劣势,如有S公司的参与,则不再成为问题,因此德斯泰无论从直观的感受和客观的分析,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并购对象。

3.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经过结构成本动因的分析,台州德斯泰成为了优势选择,因此笔者继续对其进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从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产品外观,联系等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其最后完成本文的分析。

(1)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

台州德斯泰作为台州民营企业,拥有500人的雇员,其中80%为工人和技术工人,剩余20%为管理,行政,销售,后勤和财务等后台人员。对比S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比例40%比60%以及在中国区工厂60%比40%,德斯泰一线工人的比例都具备明显优势,也即其后端支持部门的成本相对较低,在该项目上,如果采取并购,应基本保持这一结构比例,使得劳动力成本最大的转化为产能。

(2)全面质量管理

就目前所了解的信息而言,德斯泰并未采取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轨的AQL品质管理模式(即平均

质量水平品质管理模式),并且尚未取得BSI(英国标准学会)的质量体系认证,若并购则必须对其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至与S公司相当水平,以提升其产品质量水平

(3)生产能力利用率

德斯泰拥有7条生产线,共1000万平方米/年的设计生产能力,但是实际其2010年产量达到1200万平方米/年的水平,在该项目上,德斯泰优势明显。

(4)工厂布局

由于德斯泰过去3年产能扩展速度较快,生产线由3条扩张到7条,并且增加的4条中有三条是通过购买竞争对手二手生产线所得,因此工厂布局存在粗放式的特点。S公司具备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个薄膜工厂和1个树脂工厂,因此对德斯泰工厂布局的整合改变,具备应有的能力。

(5)产品外观

德斯泰的PVB膜产品拥有统一的外观,即木箱包装。但若S公司对其并购,由于需要执行子品牌运营的市场策略,需要对其产品外观做统一的设计,同时体现S公司,其子品牌标识,以及在过渡期间适当体现德斯泰原品牌,以其最大限度的维护和发展其客户群

(6)联系

作为民营企业,德斯泰的管理模式较为扁平化,从管理层到一线生产工人能做到基本沟通无阻,在日常生产中能保持较高效率。但是其过去的管理模式缺乏国际化的经历,因此并购后对该项目必须做详细的融合计划。

根据对以上六项目的分析,德斯泰企业处于良好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的确是良好的被并购目标。但若被S公司并购,需要对融合如跨国集团公司做相当程度的改变和适应,才能中西结合,洋为中用,更大发挥其进入S集团以后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

(五) S公司并购战略分析小结

经过上文循序渐进的分析,笔者从价值链分析开始,详细的梳理了S公司内外部和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其后经过战略定位分析明确了S公司的战略定位,选择了并购战略而非扩产战略作为其在中国地区未来发展的主题战略;最后通过成本动因分析,遴选出台州德斯泰公司为最佳并购目标,并对并购及其后续整合的过程提供规划也意见。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在现实中的意义

正如本文开宗明义的那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经济正处于迅猛的增长期间,而我国企业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走出国门,都需要与时俱进,适时的采取并购这一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做大做强,步入世界企业强国之林!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并购战略的过程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估和管理方式,对企业评估是否选择并购,并购何种企业以及并购以后的整合方向,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以及和方法论。

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所工作的公司所面临的并购选择,对企业并购战略成本管理这一课题作出了简单的理论和实际运用。希望能为企业并购这一研究课题添砖加瓦,作出自己微不足道的贡献!

引文注释:

(注1):陈轲著.《企业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P29页

(注2):石江华主编.《战略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 P10-12页

(注3):陈轲著.《企业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P25-26页

参考文献:

1.陈轲著.企业并购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

2.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主编,杜美杰译.战略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3. 乐艳芬著.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08月

4. 石江华主编.战略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

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 目录 1案例介绍 (1) 1.1 公司简介 (1) 1.2 小米手机 (1) 1.3 战略概况 (1) 2案例分析 (2) 2.1小米公司的产业链及竞争环节分析 (2) 2.1.1产业链分析 (2) 2.1.2 手机竞争环节分析 (5) 2.1.2.1 硬件竞争分析 (5) 2.1.2.2软件竞争分析 (6) 2.2小米公司价值链分析 (12) 2.2.1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的分析 (12) 2.2.1.1小米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 (12) 2.2.1.2解读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 (13) 2.2.1.3小米公司的创新与挑战 (15) 2.2.2小米手机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16) 2.2.2.1苹果手机 (16) 2.2.2.2华为手机 (17) 2.3 小米公司企业战略的三个基本命题 (18) 2.3.1 行业选择与业务定位 (18) 2.3.1.1 行业选择 (18) 2.3.1.2 业务定位 (19) 2.3.2 竞争战略的选择 (19) 2.3.2.1创新的低成本营销模式 (19) 2.3.2.2实施成本企划,精选方案,精简成本 (19) 2.3.3 如何依靠、培育、发展竞争所需的资源和能力 (20) 2.3.3.1优秀的团队 (20) 2.3.3.2客户与公司有效沟通的网络平台 (20) 2.3.3.3强大的关联公司后盾 (21) 2.4 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战略 (21) 2.4.1价值创新 (21) 2.4.1.1价值创新的概念 (21) 2.4.1.2价值创新的原则 (21) 2.4.1.3价值创新的实施途径 (22) 2.4.2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点 (22) 2.4.2.1销售方式不同 (22)

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下文通过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企业克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有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之间存在脱节。 有些企业领导只注重生产质量和销售情况,对销售定单、产品的设计研发、产品质量等非常重视,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仅局限于降低成本,却很少从效益角度来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节约方式。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成本管理观念,说起成本管理、挖潜增效,就只会想到对那些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表面的那些费用的控制,如采购环节的原材料价格、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而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降低途径,则很少考虑,如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等。

在成本管理上缺乏全局观念,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成本核算,只重视生产成本的降低,只重视财务和成本报表,利用报表中的数字去管理成本。这种做法虽然对降低成本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成本核算还是事后控制,对成本没有做到预先控制和发生过程中的控制。 从传统成本管理看来,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的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管理方式。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企业更多地应依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出更大的收益,也即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二、成本管理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有效的目标成本指标体系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但是有的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目标成本法在我国已得到较普遍的运用,企业根据市场价格及目标利润形成目标成本

探讨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理论中一个较新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成本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是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由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入手,初步探讨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了构成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为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特别是这其中成本动因分析对目前的企业经营最为重要。本文着重从结构性成本动因及执行性成本动因两个方面做了深入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成本决策。期望可以给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以一些启迪。 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是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构架的概括与总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展开,企业可以采取的基本战略有多种,不同的战略对成本和成本管理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目标和战略重点也不同,所要求的管理战略也不同,成本管理措施的构造与选择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成本是多种成本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战略措施对成本动因的影响各不相同,有可能引起不同方面的成本发生反向变动,为了避免战略措施之间的冲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战略措施之间要协调配合。 2、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 管理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管理措施的着力点也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发生的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从成本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发生的三大源流的交汇点,是企业可资利用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代表了成本管理的源流管理思想,它同时是现代管理“不断改进”思想在成本领域的综合体现。 3、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融入思想 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是那些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之中的方法措施,只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过程之中,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应用机制要优先于成本管理措施与方法本身。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要明确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必须注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与战术成本管理的区别,不应相互混淆。我认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2、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一、成本及其本质 (一)成本本质的一般理解 在会计研究领域,成本是一个发展变化最大的概念之一。财务会计学认为成本是取得资产的代价,或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支出。这一认识目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管理会计学则认为,成本是实现一定目标未来要付出或承担的价值牺牲,甚至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要放弃相应收益的代价。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准》的报告中给出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这一概念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内涵与外延,概括内容相当广泛,且十分抽象,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成本计算对象上,而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目的上。它强调成本是在特定目标下将要付出的价值牺牲,并以此认识为基础,重整企业的成本规程,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服务。同时,提醒我们在设计成本计算程序或为

成本管理提供服务时,必须紧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来展开。 我们注意到,这一定义给出的成本本质内涵是“价值牺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觉得这一说法过于抽象。价值是货币计量的结果和表现,此处的价值是货币计量什么事物的结果和表现呢?我们认为不管这一事物是什么,它才是成本的本质。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必须认清这一事物,才能使成本管理变得具体,其方法的运用才会可靠有效。 马克思指出:“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 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价值中减少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 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及资本家自身耗费用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成本价格”。这是我们一直信奉的关于成本本质内涵的经典论述。马克思从补偿角度论述了“资本耗费”这一成本范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目录 1 绪论 (1) 2 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3) 3 南京简爱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6) 4 南京简爱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5 南京简爱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改善措施 (15) 结论 (19)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各行各业的改革的也进行着,各种市场经济主体都实现了比较好的并且很飞速的发展。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企业是新生经济力量,所发挥的功效越来越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都存在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无时无刻的关注着企业生产成本高低问题。要求公司的管理者必要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公司的生存主导,要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是企业良好的运营,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故本研究的写作目的即在于以成本管理为立足点,以南京简爱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为例,探究企业的发展前景,寻找、分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葆活力。 【关键词】成本管理企业科学发展 1 绪论 1.1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资源和拓展市场的有效利用,赢得消费

者,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每个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故本研究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以成本控制为出发点探究企业的发展前景,寻找、分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葆活力。 1.2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2012)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关于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决策和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控制中的作用。凯瑟琳娜.斯腾詹认为,企业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好的成本管理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预警财务状况恶化,资源消耗的适用性,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1]。 德国历史学派李斯特(2012)提出了精神生产成本的概念,是他的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的“人力资本”概念;亚当斯密论证了商业操作程序的分工对于生产成本利用的合理性,其结果使生产效率会大大增加,利润也随之增加了[2]。 罗伯特.卡普蓝在(1984)将生产成本管理按照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传统生产成本管理和现代生产成本管理。通常人们将创立的作业成本法后的成本管理称为现代成本管理,以前成为传统成本管理[3]。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

?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j0期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 陈海军 (江苏省盐城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40003) 内容摘要:战略成本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战略管理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它们恰当的、有机的结合便构成 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以促进所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从而提升该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战略定位成本动因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8)10一0066—07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西蒙提出,其研究方向偏重于理论的探讨。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接受了这种观点后,融合了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的战略观点,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并因其方法的可操作性,成为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概述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定义 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管理在战略管理的需要上进行的适应性的变革。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其核心思想是如何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其战略管理目标是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地位。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框架体系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拓展而新兴的管理领域,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来源于战略管理的方法体系战略管理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即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 1、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的分析工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由于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 收穆日期:2008一08—19 —66—

战略方案成本管理方法

战略方案成本管理方法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试论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摘要: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实力,战 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兴起。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正确地做事”的思维范式,而立足于“做正确的事”。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本文将对战 略成本管理的涵义、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以及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 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内涵和特点方法现实意义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 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 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 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正如波特所讲的取得“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不难看出,“降低成本”与“成本优势”是两个有着不

同内涵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总 结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1.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 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而未从 长远的持续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属于战术性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 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宜从长远出发雇佣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2.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 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 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价值链不同于价值增值,它是更广阔的外在于 企业的价值系统链,企业不过是整个价值创造作业全部链节中的一部分,一个链节。因 此,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

浅析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目录 引言 1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1.1战略成本管理的涵义 (01) 1.1.1战略成本管理的界定 (01) 1.1.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01)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步骤 (02) 1.2.1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02) 1.2.2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 (03) 2我国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2.1我国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05) 2.2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06) 3我国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剖析 3.1我国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 (07) 3.2我国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08) 3.2.1战略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08) 3.2.2成本管理局限于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本管理 (09) 3.2.3成本管理人才专业性不强 (10) 3.2.4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10) 4加强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思考 4.1改善和加强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 (10) 4.2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前景展望 (12)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浅析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引言 作为企业中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和条件限制造成了管理上的种种局限性,多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弊端。要参与到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洪流之中,现存的成本管理体制亟待改善。战略成本管理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竞争性,以使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做到最优,中小企业引入战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将成本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从外部环境看来是跟上了行业价值链和竞争价值链发展,在竞争之中抢占一席之地;从内部要求来说,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紧密相连,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局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适应全局的需要,促进全局的重要策略。 归根结底,战略成本管理和中小企业管理体系是分支和总体的关系,具有战略性的成本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1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1.1战略成本管理的涵义 1.1.1战略成本管理的界定 战略成本管理即战略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在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下,企业为了获得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所作出的变革,变传统的节约成本为通过关注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制定战略计划进行根本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将成本计划提升到战略高度。 1.1.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性,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要求企业取得持久竞争优势,需要注重两点:○1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确立企业竞争战略;○2所选择的成本管理制度必须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配合。 (2)全局性,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必须结合其自身的内部条件和相关的外部环境,结合内外情况从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到行业价值链,再到竞争对手

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无疑成为企业领导和业界人士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拟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就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强化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就解决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究,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业界人士能够关心和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而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提升。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必要性措施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 要性。这些企业通过建立与完善成本管理规范制度、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内部对成本投入有效性的监督管理力度等方法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力度。这些措施的运用虽然让企业的绩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现阶段“成本领先”战略和“低成本竞争”战略已经深 入到各行各业,各企业为了大幅度降低自己的成本,采取从原材料购置、设备选用以及人员安排上进行调整等措施。这些措施的运用,从方向上看似乎是可行的,但实际运用中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首先,一些企业为了一味的降低成本而忽视了经营质量:如对产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者夸大产品效用等。其次,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落后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如企业内部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依旧是粗放型的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仅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分析成本的效用。 (二)成本管理缺乏针对性 成本管理缺乏针对性是现阶段企业成本管理中比较普 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首先,成本管理人员工作分配不到位,不能确保人尽其责,即一些企业存在垂直管理的现象,所以 在职责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牛鞭效应”,甚至出现人多职的现象。其次些企业缺乏独立的成本管理部 门,成本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可想而知,财务部门主要是重视数据整理、财务分析、会计核算等量化的工作,而成本管理工作则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或者纸上谈兵。 (三)成本考核和监控力度不够 据调查,现阶段一些企业在进行成本考核时随意性比较

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构成基础之一,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加多样化,不仅仅有企业内部的挑战,如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利润增长模式的转变,更有来自经济环境及整个行业的外部挑战。在面临同类企业的竞争时,企业就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保证自己能够在竞争之中不落人后,这就能够让企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成本管理转变为战略成本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与利润是一个企业运营中最为直观可见的两个因素,简单而言,提高企业的利润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无论是人力投入成本还是生产资料投入的成本,由此而产生了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初期,传统的成本管理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企业效益。然而企业在越加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单纯的降低成本虽然能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增加盈利,但是也非常容易导致企业失去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最终使得企业失去了长远的发展前景。

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高度,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過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成本分析工具和成本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成本管理,并为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成本信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1]战略成本管理正因站在企业的整个战略管理高度,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角度结合企业的现况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规划,在缜密的分析规划之后,适当调整企业成本投入,进而创造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成本优势”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的最低话并不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在竞争优势与成本降低中进行抉择,保障企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创造利润最大化才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传统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特征对比 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为站在战略高度进行全面分析的管理方式,不仅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更是考虑了行业的前景与其它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虑规划。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仅就降低成本方面进行考虑。两者相比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不同点。 1.持续性的不同。战略成本管理站在战略高度对企业进行成本行为以及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较长时间里,企业在竞争关系中的地位变化,通过合理的安排使企业持续的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在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成本,这就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

开题报告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探究

开题报告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探究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XX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 选题类型应用基础型课题来源自选课题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方向) 指导教师职称 姓名年级学号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市场。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成为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但是目前的存在的状况却是,企业虽然重视成本控制,可是控制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导致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对成本控制的目的,范围,方法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二是成本控制的方法落后,大多数企业目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却没有被推广。 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将成本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之下,拉开距离才能真正具备竞争优势。不降价竞争,着力提高产品单位利润率从而提高总利润水平和投资回报率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

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企业的竞争战略大体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战略,成本一旦失去控制,企业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推行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和实施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研究和实施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成本控制现状的分析,找出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措施,促进企业提升成本控制能力。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加强,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提升成本控制观 通过对本选题的研究,提高自己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在企业成本控制研究的学术水平。 2本领域研究综述 2.1 国外关于成本控制的研究 泰罗(F.W.Taylor),首次提到了标准成本法,它以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为基础,把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出成本差异,使差异成为向人们发出的一种“信号” ; 以此为线索,企业可以查明形成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据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期终,既可通过 定的方法将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结合起来,又可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以标准成本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在引入现代行为科学支柱之后,就形成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责任业绩的责任成本制度和与之相应的责任成本概念。在责任成本制度中,成本按

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有限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而言,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改善,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情况显得十分必要。在目前经济市场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者留有一席之地,继而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加大对公司成本管理工作建设以及开展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有限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成本管理理念有些许滞后;成本管理方法未及时;更新预算管理有所欠缺;员工素质问题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及时更新成本管理方法;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员工专业素养等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理念;方法 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位于。经营范围包括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对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燃气产业、车(船)用燃气行业、加气站、加油站的投资;从事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咨询服务。 **************有限公司目前采用的还是目标成本法,首先确定成本控制的标准,包括成本计划指标、费用开支标准、费用支出限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其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经常把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出现差额时,及时而准确地找出原因,为纠正偏差提供数据和信息。最后,定期总结成本控制工作,考核成本指标,分析成本产生偏差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并定期修订成本控制标准。不过**************有限公司仍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 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及人力等的耗费。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尽可能的提高收益,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是以成本为控制手段,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同时发现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素质,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对成本控制本身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停留在低级的阶段,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还存在着成本控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事前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考核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情况着手,结合相关案例,对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成本意识、从战略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等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价值链 Abstract Cost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 in the process of an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an enterprise, which also reflects

战略方案成本管理基本框架资料

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现代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引入了战略管理新理念。顺应于战略管理这一企业管理革命,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融合,无疑是传统成本管理会计顺应潮流的重大突破。本文侧重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辞海》(1979年版)对战略的定义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一词最初由美国学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所着《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其定义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近年来,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是在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典

型的战略管理过程包含企业环境分析、确立目标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等阶段。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与影响战略的相关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木管理的基本框架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1.价值链分析 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这种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从而形成竞争战略竞争上的价值链(Value—chain)。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日益加深,对许多企业而言,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信息已无法从传统的成本管理信息体系中获得,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空间,逐步在经营理念中由追求短期业绩目标转向长期持续发展目标,由提高专业化职能管理水平转向全局性战略管理,从而将管理活动提高到战略层次,以满足开发和探索适应新经济环境的成本管理方法,满足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界中迅速得到认可和应用。同时,战略成本管理成为理论界及实务界都较为关注一个的问题,许多学者都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研究,从企业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出发,提高了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的可行性。然而由于市场体制的落后、管理者观念的滞后以及技术开发动力不足等各种原因,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一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对我国企业应用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的现实意义。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高立娜,2007)从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出发,可以得出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在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下,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必然要向战略成本管理转变。然而,从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应用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还不是完全理论上的战略成本管理,只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种观念的运用,在具体运用的过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研究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对策显得

蓝海战略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某企业为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外向型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问题研究 2 集团化异地经营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3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4 某公司的外汇风险研究 5 某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研究 6 作业成本法在某公司的应用设计 7 某公司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8 基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0 工行某分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11 浙江东方光学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12 高管持股与企业业绩 13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14 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5 论企业筹资风险管理 16 某服饰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7 我国加工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8 企业存货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 19 某食品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敏感性因素的分析研究 20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分析 21 企业财务失败的预警模式研究 2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审计策略分析 2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及建议 24 某房地产公司筹资管理策略研究 2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26 关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7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和对策研究 28 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29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30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31 某煤炭公司体制研究 32 企业纳税筹划失败案例分析研究 33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 34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 35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虽取得长足进步,却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应执行采用全员成本管理,强化一线统计,并作好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同时还要坚决压缩行政开支,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估算机会成本,寻求满意决策方案,从根本上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与大型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虽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亦存在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带来的先天弱点,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技术进步、资金筹措诸多方面。由于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销售及管理费用又往往偏高,导致中小企业获利能力一般低于大企业。而中小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工艺、设备往往落后,高级专门人才不足,加之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 因此,中小企业更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和巩固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就成本管理层面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 一、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

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帐,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有的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之小事,很少过问;还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不值得搞成本统计。凡此种种,自然难以发现成本形成中的问题。 (二)未能及时收集原始成本数据。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或未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即不是由班组直接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仍然采用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微机。有的操作工和班组长不认真填报工时、材料消耗等表格,造成漏报数据和数据失真;有的未能及时随班填报,而是事后补填,由于时过境迁,单凭记忆凑数,很难保证准确;还有的字迹模糊,或将表格沾上油污,致使辨认困难。 (三)统计表格不够科学合理。有的企业印制的统计表格,要么名目繁多,要么容易产生歧义,且不能适应不同产品、不同工序的特点,填报费力,汇总困难,严重者能引起生产人员厌烦甚至反感,产生应付心理,自然影响填报质量。(四)产品设计的成本意识缺位。有的企业尽管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但效果有限,成本依然上升。其原因在于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统计工作,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 (五)市场营销费用过高。中小企业虽然营销渠道较短,但由于促销活动频繁,人员费用过大,单位产品营销费用一般偏高,产品档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前言 1.1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加强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节约和降低经济主体总成本。经济主体的员工会为经济主体完全尽职尽责、决然不浪费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他们会为了增加闲暇时间及自身利益而对成本费用节约方案产生敷衍、推脱心理,进而影响成本费用节约方案的推行与实施。如果想要成本费用节约方案顺利进行,那么就必须依靠制度上的约束机制来实现,这种制度上的约束机制在管理上就被称为“内部控制制度”。所以说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种成本节约制度,它为成本费用节约方案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通过对经济主体内员工工作情况构成的监督,自动形成了资源被节省和成本高效率运行的有效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内部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节约和降低经济主体总成本。 经济主体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达到成本节约的管理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主体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对于完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持有何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约制度的最终走向和变化。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成本与约束成本(加强内部控制投入成本)、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经济主体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课题。而一个以长远利益为主导的理性经济主体一定会实现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离开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节约方案是无法真正彻底实施的,它只能是表面性的阶段性的收益。而且该项成本节约方案的净增效益值是微小的,成本费用节约力度也将是微弱的,甚至得不偿失,最终会使成本费用节

约方案流于形式,成为一阵风。追求成本费用节约是经济主体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达到成本费用节约的管理方式是经济主体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成本费用控制研究动态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也逐步成为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我国政府对此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如《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把这一规定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财政部先后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之“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全国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文件,对加强我国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财务风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还不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内控规范。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还需要有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作指导。2008年6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经由财政部会签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先行实施。 一套完善而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与企业实现预定经营目标相关联,也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壮大的前提和保障。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当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