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要则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要则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要则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要则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要则

北京市交管局推出《与要则》

为推进事故处理岗位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调查取证工作,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研究制定了《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要则》,并于200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要则明确了的勘查步骤、勘查重点以及调查访证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为民警日常学习提供了培训教材,又便于在实战中对照执行,进一步规范民警的现场勘查和调查工作。现将该要则转载,供各地学习借鉴。

为加强交通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防止遗漏重要证据,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保护的合法权益,根据《程序规定》、《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北京交通事故处理实践和《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标准(试行)》,制定《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要则》。

第一章通则

事故处理人员在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时,应当全面、及时地收集相关证据。现场勘查与调查内容及方法如下:

1.1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

依下列途径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准确至年、月、日、时、分:

1.1.1现场或附近监控设备的记录;

1.1.2勘验车辆、人体上停摆的钟表;

1.1.3询问当事人、证明人;

1.1.4按报警时间推定;

1.1.5按调查事故地点周围人员所见所闻情况推定;

1.1.6按现场遗留物客观状况判定;

1.1.7按当事人出发地至事故地点路程所需时间推定;

1.1.8特殊情况通过法医鉴定,推断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

1.2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

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选择下列格式之一:

1.2.1公路:区(县)-公路-里程(公里+米,或某处);

1.2.2公路路口:区(县)-公路-路口;

1.2.3城镇道路:区(县)-街道(胡同、里巷)-建筑物(门牌、单位、灯杆或者其他不易变动的标志物);

1.2.4城镇道路路口:区(县)-街道(胡同、里巷)-路口。

1.3当事人及

对当事人及证人应当勘查或调查下列事项:

1.3.1到达现场后首先应寻找和询问目击证人;

1.3.2询问当事人;

1.3.3当事人的伤情及特征;

1.3.4确认当事人的交通方式;

1.3.5确认驾、乘人员;

1.3.6核查驾、乘人员的自然情况;

1.3.7对驾驶员进行酒精检验;

1.3.8核查驾驶人员的驾驶资格;

1.3.9核查驾驶人员与车辆所有人和管理人的关系。

1.4车辆

对车辆应当勘查下列事项并确定痕迹对应关系:

1.4.1车体痕迹的部位、形态特征;

1.4.2车体内部痕迹、位置、特征及车体内表面的位置、类别;

1.4.3车体与车体、车体与人体的刮撞部位痕迹对应情况; 1.4.4痕迹的高度、痕迹的宽度或面积及痕迹突出点的特征;

1.4.5车体间微量物质相互转移(油漆、塑料等);

1.4.6风挡玻璃破碎位置、类别、特征,痕迹形成方向、凹陷痕迹形成的角度;;

1.4.7车内遗留物位置、类别;

1.4.8核查车辆手续;

1.5道路、交通环境及交通设施

对道路、交通环境及交通设施应根据现场需要调查下列事项:

1.5.1道路线型、路面性质、路面状况;

1.5.2弯路、桥梁、窄路、坡路;

1.5.3视距、天气状况;

1.5.4、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路灯、监控设备;

1.5.5车道的设置情况;

1.5.6车道通行状况;

1.5.7车道内障碍物的状况;

1.5.8人行横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道的设置;

1.5.9人行横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道通行状况;

1.5.10人行横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道障碍物的状况。

1.6车辆和人员行进方向

依下列途径确定车辆、人员行进方向:

1.6.1地面轮胎痕迹、挫划痕迹方向;

1.6.2接触点与散落物的位置关系;

1.6.3被撞物体在路面上的划痕方向;

1.6.4散落物的抛撒方向;

1.6.5人体与车辆接触形成的伤痕及对应的衣着痕迹;

1.6.6行人鞋底痕迹方向。

1.7路面接触点

依下列途径确定路面接触点:

1.7.1路面轮胎痕迹种类、特征;

1.7.2轮胎滚印、轧印、拖印、侧滑印的突变点相对于道路中心线的位置;

1.7.3路面挫划印的特征、形成方向;

1.7.4路面挫划痕的起点;

1.7.5路面散落物、抛撒方向、特征,与接触点的位置关系;

1.7.6散落物相对于道路中心线的位置。

1.8路面接触区域

无法查清接触点时,依下列途径确定路面接触区域:1.8.1地面轮胎痕迹;

1.8.2地面挫划痕迹;

1.8.3人体倒地挫痕;

1.8.4散落物的位置及抛撒的方向。

1.9车辆的灯光使用情况

依下列途径确定灯光使用情况:1.9.1灯光的开启情况;

1.9.2灯光的开关档位;

1.9.3各种灯的破损情况;

1.9.4电源线路的连接状况。

1.10车辆的装载情况

依下列途径确定车辆装载情况:

1.10.1装载物品的名称,是否属于运输危险运输品;

1.10.2车辆的载质量;

1.10.3车辆的实际载人数量;

1.10.4载物的长度、宽度、高度;

1.10.5车辆人货混装情况;

1.10.6货物捆扎、固定情况。

1.11驾、乘人员在车内、外的位置

依下列途径确定驾、乘人员在车内、外的位置:

1.11.1照相固定驾、乘人员在车内、外的位置;

1.11.2勘查、记录人体表所有损伤,测量身高、坐高;

1.11.3固定车内前排座椅纵向位置;

1.11.4车体内、外部和人体衣着痕迹物证定位及提取,(包括:血迹、毛发、鞋等);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到达事故现场后,对现场进行拍摄、收集证据的过程。交通警察调查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客观、全面、及时、合法地收集证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中颇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现场勘查粗枝大叶,不全面、不细致、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案件的质量,出现案件定性错误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冤案,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身心上的伤害。 如何提高办案民警在交通的勘查质量,避免案件定性错误现象发生? 一、接警问清案由。民警在接到报警,问明报警人身份的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大致经过,在脑海中隐约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明确现场勘查的重点和细节。比如:接到一辆小轿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轿车沿国道直行,摩托车由小道驶入国道左转。对这样一个警情,民警在接到后去现场途中就会考虑到,要勘查小道的宽度及摩托车轮胎行驶的轨迹等重点。当然,报警人叙述的事故经过还需要到现场勘查后来确定真伪。 二、环视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不要急着用尺子丈量、绘图、照相,而是要在现场及周边仔细查看,确认勘查范围。首先要查看车辆是什么部位接触的,即车辆的痕迹。车辆互相接触的,比对两车痕迹,明确受力方向,并看是否相对应,车辆与行人接触的,还要在现场结束后,立即派员到医院提取伤者外衣、检查受伤部位。其次,辨别路面印痕及散落物等,要分清路面轮胎印迹、路面划痕、散落物等是那辆车那个轮胎或那个部位遗留在路面上的,走向是什么,是否相关联?最后,明确痕迹的起、末点或折变点,确定接触点。当然,在现场环视完后,还要结合现场初查情况。 三、现场初查与分析。这要求民警到现场后首先确定驾驶人、当事人,查验有关证件,寻找证人,问明案情,了解事故大致经过,并与现场环视情况综合分析事故成因,作出合乎实际的推理判断,揭示现场上各种元素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有在现场初查情况与现场情形相符情况下,方能着手进行现场勘查。那么在现

交通事故分析报告

交通事故分析报告 导读:本文交通事故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交通事故分析报告 一、水上交通事故概况 2010年,温州瓯江海事处辖区共受理海事案件3件,无人员伤亡,沉船3艘,直接经济损失349.67万元(估计)。与2009年相比,事故件数下降了75%,死亡人数下降100%,沉船艘数下降6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632%。事故四项指标呈现三降一升的态势,辖区安全形势相对稳定。 其中,运输船舶达到一般以上等级上报的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件,无人员伤亡,沉船2艘,直接经济损失346.27万元,与2009年相比,事故件数下降了60%,死亡人数下降100%,沉船艘数下降60%,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302%,一般以上等级事故四项指标呈现三降一升的态势。 二、水上交通事故特点 (一)沿海货船事故多 辖区今年发生的3起事故中,与沿海货船相关的事故就有2起,占事故总数的67%。按事故船舶和沉船艘数统计,沿海货船共发生事故2艘,沉船2艘,各占事故船舶的67%。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沿海货船的管理。

(二)事故水域分布 今年辖区港区水域、瓯江干流、楠溪江水域各发生事故1起,各占事故总件数的33%,水域分布相对均匀。 (三)触损事故多 全年共发生触损事故2起,占事故总数的67%;碰撞事故1件,占事故总数的33%。 (四)事故发生时间相对集中 按月份统计,8月份事故件数最多,共2件,占全年事故件数的67%;10月份1件,占全年事故件数的33%;其他月份无事故。 (五)等级以上的事故比率明显增加 今年辖区发生的3起事故中,重大事故2起,占事故总件数的67%,小事故1起,占事故总件数的33%,等级以上的事故比率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加。 三、水上交通事故分布情况(运输船) 四、事故原因分析 从辖区今年发生的事故来看,主要是船员主观方面失误造成的,但也有部分事故的发生与辖区通航环境方面存在着缺陷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从“人、船舶、环境”等因素来看,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和综合的。但针对辖区2010年度所发生的事故,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主观原因 船员文化素质较低,驾驶技能差,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树立“我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

前言 GA 49—2014 本标准的第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 49~2009《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与GA 49 2009相比,除逻辑性修改外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现场记录图的定义(见3.1,2009年版的3.1); ——增加了现场实景记录图的定义(见3.2): ——删除了现场摄影测量的定义(见2009年版的3.6); ——删除了现场三维激光扫描的定义(见2009年版的3.7); ——修改了现场图种类。增加了现场实景记录图(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现场图图纸规格和材质(见5.1,2009年版的4.1); ——修改了现场图图纸页边与图文区尺寸(见5.2,2009年版的4.2); ——修改了现场图绘制的一般要求(见6.1.1,2009年版的6.L1); ——修改了事故现场信息采集的方法(见6.1.8,2009年版的6.1.8); ——修改了现场图绘制要求(见6.7.3、6.7.6,2009年版的6.7.3、6.7.6); ——增加了现场实景记录图的制作要求(见6.8); ——修改了现场比例图的绘制要求(见6.9.1,2009年版的6.8.1); ——增加了附录A中的C型图(见附录A); ——修改了B.2图形符号(见附录B中B.2,2009年版的附录B中B.2); ——修改了C.3极坐标定位法(见附录C中C.3,2009年版的附录C中C.3); ——删除了附录D现场信息采集的数字化方法(见2009年版的附录D)。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云南省交通警察总队、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 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心一、梅冰松、黎晓波、邱忠、张雷、张晓云、应朝阳、陆建光、金先龙、王宏雁、 陈建国、李丽莉、孙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 49—1993、GA 49—2009。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体会文档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体会文档 Trai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of on-the-spot investigat ion drill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carried out by traffic pol ice team 编订:JinTai College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体会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培训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为进一步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提高事故处理工作水平,深化推进“大练兵”活动,10月8日下午,xx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xx年度第6次事故现场勘查大练兵活动。此次演练由大队长xx主持,事故处理民警、协警参与了演练。 演练中,模拟现场设置了一起轿车车与自行车相撞,造成1人受伤的交通事故,演练内容包括警容风貌、接出警、现场处置、现场勘查、现场绘图、现场撤离等环节。当指挥员打电话报警时,参与演练民警携带必备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器材迅速出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次完成对整个模拟事故现场的现场警戒、绘制现场图、现场照相、现场调查取证、现场疏导交通和现场撤离等规定演练项目。

演练结束后,大队长xx组织召开了点评会议,考评组对参与演练民警制作的事故认定书、现场处置情况、现场安全防护、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察笔录、现场痕迹等按照执法质量个案评判标准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各组在演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不足。对于下一步工作,xx大队长要求:一是要规范接处警。接警要规范,处警要迅速,确保接处警“零失误”,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要规范执法。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程序办案,做到文明规范用语、执法程序规范、案卷文书填写规范,切实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融入到事故处理工作中去;三是要抓好调查取证。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对事故现场的遗留物、散落物、刹车痕迹必须进行细致认定,做好详细记录。 通过这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战演练培训,强化了民警对事故现场勘查处理相关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达到每位处理事故民警都能独立、快速、准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进一步检验民警现场处理协调组织水平,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现场实战应变能力,促进民警事故处理业务技能基本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行政执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及范文

行政执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通治理部门办案人员接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运用科学办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检查后,将结果完整、准确地加以记录并用以反映现场勘查事情的文字材料,称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它既是现场调查工作的纪实,又是记录肇事事实,分析事故原因,甄别当事人供述,认定事故责任的依据,并为事故伤害赔偿和依法处理肇事人提供证据。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办法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基本事情栏要写明事故发生的时刻、地方、天气、路面性质、开始勘查时刻、结束勘查时刻。 (二)正文 正文包括简要案情、勘查事情、附记三个层次。1.简要案情 要紧简洁记录当事人驾驶的车辆(车型、车号)在什么事情下发生了交通事故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物品损失等事情。 2.勘查事情 是现场勘查记录的中心部分。应具体记录下列勘查内容: (1)现场的具体地方和位置、身边环境、路段地形地物、肇事车辆与现场其他物体、痕迹的相互位置。 (2)现场道路状况。如路形、路质、路宽、视线等。 (3)肇事车辆痕迹。如车辆碰撞、挫划印痕、油漆脱降印迹、车内头发、皮屑、血迹、手印等退迹的部位、形状、特征及位置。 (4)现场路面痕迹。如轮胎印迹、制动拖印长度、车辆停止位置及状态等。 (5)车辆检查自查事情。如车辆转向制动、传动、仪表、灯光、发动机效能状况等。 (6)伤亡检查事情。如伤者的受伤部位、血迹部位、尸体位置与车辆的距离等。 关于变动现场,记录时应将变动原因(人为的或自然的、伪造的或逃逸的)及现场上所见的反常现象叙述清晰,便于辨别事故的发生过程,正确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3.附记 要紧写明: (1)提取物证事情。 (2)采取痕迹的名称和数量。 (3)拍照、录相的内容和数量。 (4)绘制现场图的种类和数量。 (三)结尾 由现场勘查指挥员、勘查员、绘图员签名,并注明此现场勘查记录共几项。 三、几种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的重点 1.机动车碰撞行人事故现场勘查记录的重点 (1)现场上人、车、物及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体的方位及其相互关系。 (2)人行横道前所在位置、横道路线、车与人相撞时接触的部位及各自所在的位置。 (3)机动车内的毛发、头屑、血迹、手印、人体组织及其他附属物的部位及距离,车与人损伤部位距离地面高度是否相符。 (4)轮胎印痕、制动拖印长度和始点、终点至基准点的距离(制动拖印呈弧形状的还应测量凸凹处距路边的距离)。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顺序是怎样

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顺序是怎样 沿车辆行驶路线寻找现场痕迹 法证之父罗卡曾经说过“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以在勘查现场时,我们需要注重对现场痕迹的发现与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更真切的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以便划分责任。那么我们需要寻找哪些痕迹呢? (1)刹车印迹。车辆遇情况采取紧急制动后与地面磨擦会出现炭黑拖印。 (2)碰撞、碾压、刮、擦、挤等痕迹。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车辆与牲畜、车辆与其他物体接触后双方留下的痕迹。 (3)现场遗留物。车辆发生碰撞后所剥落的漆皮、玻璃碎片、脱落破碎的汽车零件。 确定肇事接触部位 接触点是形成事故的焦点,又是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确定肇事接触点,对处理事故起关键作用。接触部位是多种多样的,要经过深思熟虑,全面细致地进行分析。 判断与分析

收集好各种证据以后,对这些证据进行整理、判断和分析。判断哪些证据是可以用来认定该起事故责任的,哪些证据似乎与该事故无太大关联的。 通常,现场查勘人员经过现场拍照、测量以及收集物证、人证后应首先判断分析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其次,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需要,还应对肇事车辆的车速、碰撞接触点,以及现场的痕迹进行的分析。 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程序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应当做好报案记录。据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属于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的,应及时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报告。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将案件移送至主管部门,且及时通知报案的相关当事人。 经现场勘查,案件确属交通事故的,应填写《交通事故立案登记表》。不属于交通事故的案件,经负责人批准,应书面通知当事人。 以上事故的现场勘查,一般不得少于两人数人。 属于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的案件,地区、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派员到现场指导勘查,必要时应当商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到现场。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其认为必要时也可派员到现场指导勘查。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由管理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派员进行。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形符号标准

附件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形符号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形符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图形符号。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图、现场平面图等图纸的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17.4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信息代码第4部分:道路路面类型代码 GA17.5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信息代码第5部分:道路路面情况代码 GA24.4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4部分:机动车类型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 the scen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地点及其相关的空间范围。 3.2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图 the rough drawing for the scen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时,按标准图形符号绘制的记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情况的图形记录。 3.3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平面图the ichnography for the scen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按标准图形符号、比例绘制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情况的平面图形记录。

4 交通元素图形符号 3.4机动车图形符号 机动车图形符号见表1。 表1 机动车图形符号

3.5非机动车图形符号 非机动车图形符号见表2。 表2 非机动车图形符号

行政执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案人员接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检查后,将结果完整、准确地加以记录并用以反映现场勘查情况的文字材料,称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它既是现场调查工作的纪实,又是记录肇事事实,分析事故原因,甄别当事人供述,认定事故责任的依据,并为事故损害赔偿和依法处理肇事人提供证据。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记录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基本情况栏要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路面性质、开始勘查时间、结束勘查时间。 (二)正文 正文包括简要案情、勘查情况、附记三个层次。1.简要案情 主要简洁记录当事人驾驶的车辆(车型、车号)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交通事故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物品损失等情况。 2.勘查情况 是现场勘查记录的中心部分。应具体记录下列勘查内容: (1)现场的具体地点和位置、周围环境、路段地形地物、肇事车辆与现场其他物体、痕迹的相互位置。 (2)现场道路状况。如路形、路质、路宽、视线等。 (3)肇事车辆痕迹。如车辆碰撞、挫划印痕、油漆脱落印迹、车上头发、皮屑、血迹、手印等退迹的部位、形状、特征及位置。 (4)现场路面痕迹。如轮胎印迹、制动拖印长度、车辆停止位置及状态等。 (5)车辆检查自查情况。如车辆转向制动、传动、仪表、灯光、发动机效能状况等。 (6)伤亡检查情况。如伤者的受伤部位、血迹部位、尸体位置与车辆的距离等。 对于变动现场,记录时应将变动原因(人为的或自然的、伪造的或逃逸的)及现场上所见的反常现象叙述清楚,便于辨别事故的发生过程,正确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交通事故案例剖析材料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课题关于一起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 关于一起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2013年7月1日至9月8日,在xx县人民法院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期间我参与了一个交通事故现场清理引起的诉讼案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执法与处理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这一规定赋予了交通管理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现场的职权,也明确了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清理事故现场的原则是抢救伤者和财产、尽快恢复交通。 下面就交通执法工作中这一原则的适用和把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一、案情主要内容如下 2013年8月的一天,xx县广源贸易货栈(以下简称广源货栈)雇佣司机尹某驾驶载有文具、小百货、小电器等货物的东风牌大货车由南向北行驶至我县10国道时,由于该车右后轮螺丝断裂发生侧翻,占用了两条机动车道(该路有三条机动车道)和紧急停车带。xx县交通大队接报案后派事故科民警赶赴事故地点,清理现场,疏导交通。为保证道路畅通,需要迅速清理货物。现场民警紧急调来吊车和拖板车,试将事故车辆连同货物整体吊装到拖板车上,但试了几次均不成功,加之货车翻在桥上,从桥上整体吊装,货物一旦散落到桥下非常危险。只能先卸下货物,车、货分别吊装清运。尹某及随车装卸工将捆绑货物的绳子锯断卸下货物。由于现场系107国道主路,车流量大,并且以大型货车居多,故民警拒绝了尹某提出的人工清运方式。先后调集、拦截了1辆铲车、5辆自卸车,耗时4个多小时,清运7车次,至清晨8时30分将现场清理完毕,恢复交通。事故车及所载货物运至承安县事故停车场,由尹某及随车人员保管。在清运过程中,该车部分货物发生损坏,后由于尹某等人保管不善和天气下雨,存放在停车场的货物也有部分丢失、受损。3天以后,广源货栈在承安县公证处见证下,与6名货主共同对存放在停车场的货物进行清点,后将所有货物拉回其公司。2013年8月,广源货栈向xx县交通大队申请国家赔偿。承安交通大队于同年3月作出事故科行为不违法确认书。2013年8月,广源货栈向密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事故科的清理行为违法,赔偿损失38万余元。 二、争议焦点: 事故科民警在依法履行清理事故现场职责中有无滥用职权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原告提出,被告清理现场时,调来铲车和翻斗车象铲砂石一样将货物铲装到翻斗车上,翻卸到xx县事故停车场,致使货物绝大部分损坏,部分丢失,给原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万余元,被告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第八条、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属违法行为,请求法院依法确认被告的行为违法。交通大队事故科答辩认为,原告单位的车辆造成107国道一带主路和辅路严重堵塞;交通民警及时赶到现场,为保证勤务和交通畅通,采取措施清理了现场,履行了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不构成违法行为,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诉讼经过 xx县法院经开庭审理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不仅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明文规定,亦应符合法律原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这一规定赋予了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处理事故现场的职权,也明确了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清理事故现场的原则是抢救伤者和财产、尽快恢复交通。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及其工

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

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 交通事故现场图,是根据正投影原理绘制的,记录与事故有关的车辆、物体、痕迹等现场遗留物位置的现场反映图。绘制现场图是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事故处理人员运用制图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图形、符号线型固定和反映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及现场内事故诸元素所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勘测、丈量并绘制出现场图的全过程。现场图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可用来恢复现场,分析事故原因,补充现场笔录、现场照片所难以表达的事故现场的空间关系。现场图所反映出来的现场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映出事故发生后的状态,应该能使没有到过现场的人也能看懂现场图反映的现场状况。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GA49-93)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可以分为现场记录图、现场比例图、现场断面图、现场立面图和现场分析图等。 (1)现场记录图。它是将存在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有关要素和物体,用正投影的方式,绘制成平面图形。这是使用最广泛的图形。 (2)现场比例图。是将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要素和物体,严格按一定比例绘制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全部或局部的平面图形。 (3)现场断面图。也称剖面图,即将车辆、物体甚至道路按需要从某一部位、某一方向剖切开来,用正投影或侧投影的方式,绘制成平面图形,以剖面图来表达一般难以直接表现的内容。 (4)现场立面图。用侧投影的方式,将车辆或物体某一侧面上的痕迹位置、形状、大小绘制成平面图形。它对表现不同车辆、物体上的造型客体和承受客体之间的关系十分有用。 (5)现场分析图。是表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行人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时序及冲突点位置的平面视图。 通常,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绘制的是现场记录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手段的引入,由计算机现场绘制的现场比例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事故处理的活动中。现场图的绘制不仅是一个绘图过程,实际上还应包括现场测量的过程。只有准确地找到测量点,并精确地读出数据,才能绘制出正确的现场图。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中的内容包括: (1)现场地形。现场地形应包括路面、路肩、边沟、路树、电杆、交通标志、标线、标示、道路分隔带、信号灯、岗台、护栏、建筑物、桥梁、隧道、涵洞、纵坡、横坡、视距障碍物等。 (2)现场元素。现场元素包括车辆、人、畜、痕迹、物证。 (3)现场数据注记。包括:现场元素的定位数据;道路数据,即路宽、分道情况交通标志、指示的位置、人行横道的位置、视距等相关数据;痕迹的形状、长度、宽度、面积;机动车的轮距、轴距、前悬、后悬、全长、全宽、全高;参考坐标系原点与基准点的关系;车身、人体痕迹的定位数据,等等。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的绘制过程通常包括: (1)绘制现场概貌。首先在图上绘制出道路连线、路肩、边沟、路树、车道分道情况、交通标志、视距障碍物等现场地形信息。然后,绘制出车辆、人体、牲畜、痕迹、散落物等事故现场的主要元素。 (2)现场测量。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现场定位方法,选择基准点、基准线。在对现场进行测量的同时,将有关数据记录到现场图以及现场勘查笔录上。 (3)勘查现场的指挥员在现场勘查结束之前,必须按照勘查工作规范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标准对现场图进行讲起核对,对照现场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缺少勘查项目、内容的,应当补充勘查;发现勘查笔录对勘查工作记录有遗漏的,应当补充记录。现场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注意事项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中颇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现场勘查粗枝大叶,不全面、不细致、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案件的质量,出现案件定性错误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冤案,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身心上的伤害。 一、接警问清案由。民警在接到报警,问明报警人身份的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大致经过,在脑海中隐约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明确现场勘查的重点和细节。比如:接到一辆小轿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轿车沿国道直行,摩托车由小道驶入国道左转。对这样一个警情,民警在接到后去现场途中就会考虑到,要勘查小道的宽度及摩托车轮胎行驶的轨迹等重点。当然,报警人叙述的事故经过还需要到现场勘查后来确定真伪。 二、环视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不要急着用尺子丈量、绘图、照相,而是要在现场及周边仔细查看,确认勘查范围。首先要查看车辆是什么部位接触的,即车辆的痕迹。车辆互相接触的,比对两车痕迹,明确受力方向,并看是否相对应,车辆与行人接触的,还要在现场结束后,立即派员到医院提取伤者外衣、检查受伤部位。其次,辨别路面印痕及散落物等,要分清路面轮胎印迹、路面划痕、散落物等是那辆车那个轮胎或那个部位遗留在路面上的,走向是什么,是否相关联?最后,明确痕迹的起、末点或折变点,确定接触点。当然,在现场环视完后,还要结合现场初查情况。 三、现场初查与分析。这要求民警到现场后首先确定驾驶人、当事人,查验有关证件,寻找证人,问明案情,了解事故大致经过,并与现场环视情况综合分析事故成因,作出合乎实际的推理判断,揭示现场上各种元素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有在现场初查情况与现场情形相符情况下,方能着手进行现场勘查。那么在现场勘查之前就必须掌握或查明车辆的行驶方向、路线或轨迹,明确车辆接触的形态与接触点,明确各种痕迹、物证的关联性。 四、实地勘验。我们事故中队每次出现场,绘图、制作勘查记录、照相等工作均做好分工。在实地勘验中,我谈五点。一是全面,要对现场中与交通事故案件所有的元素,包含道路、建筑、设施、标志、标线、车辆及痕迹与附着物、路面痕迹、散落物等等,全面测量与记录,并且各元素之间必须有关联,即不能孤立,便于以后能恢复现场全貌。二是细致,表现在车辆及其他物体痕迹面积形状、离地高度要详细勘验,明确受力方向及痕迹专向;对路面轮胎痕迹,要分清滚印、压印、拖印、侧滑印痕;对路面挫划痕要查明车辆或物体,那个部位与路面所形成,对路面印痕的各种形态,起末点、变化点等均要细致勘验;对车辆及物体表面附着物的勘验;对人体伤情、衣着、鞋底等的勘验。同时确定接触点,并用粉笔标注,围绕接触点,确定基准点。三是测量,我们一般采取平原道路用直角坐标法测量;山区道路用三角定位法测量,测量时严格按照公安部05年颁布的《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标准进行。这些大家都很清楚。四是检查,现场检查档位、灯光装备、方向及制动应能等,有的雨天还要检查雨刷器等;有人员受伤的到医院检查受伤部位、外衣痕迹等。五是固定、提取、保全,对各种痕迹、物证全部采用先固定后提取方式,固定采用文字叙述与照像、摄影多种方法,提取用专用工具,并用无污染纸袋、塑料袋保存。有必要时,还要将肇事车辆扣留于室内停车场,常用的提取有物证如现场遗留的散落物、车内证件、鞋与衣服等,微量物证有血迹、毛发、人体组织、衣服纤维、漆皮等,当然手印、指纹、橡胶、沥青等较少提取,有的也不便提取。

交通事故现场图

交通事故现场图 交通事故现场图是使用规定的符号,以正投影原理绘制的现场示意图 交通事故现场图的作用 现场图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反映,是现场勘查 记录的方式之一,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证据。 为认定事故事实、分析事故原因、认定是故责任提供 重要依据。 必要时可根据现场图,恢复交通事故现场。 补充现场勘查笔录和事故照片不能完全展现的现场各 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交通事故现场图的分类 现场记录图:交通事故现场记录图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时,按标准图形符号绘制的记录交通事故现场情况的图形记录。 现场平面图:交通事故现场平面图是指按标准图形符号、比例绘制的交通事故事故现场情况的平面图形记录。 交通事故现场图的图纸 ?竖排图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通用的A4型纸的尺寸(即长 ×宽为297mm×210mm) ?横排图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通用的A3型纸的尺寸(即长 ?什么是交通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新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以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气囊弹出条件 ?20km/h以下下面撞墙时,气囊不点爆; ?30km/h以上正面撞墙时,气囊一定点爆; ?20-30km/h之间为点火的模糊区,气囊可点爆也可不点爆。

交通事故现场定位 确定交通事故现场的空间位置叫做现场定位。现场定位的内容包括:1、确定交通事故现场的方向;2、确定现场个物体的位置。 现场方向的确定 在现场图的右上角用方向标与道路中心线或中心线的切线的夹角来表示。 基准点的选择原则 基准点应是事故现场原来就有的固定物体 基准点距离肇事车辆和重要痕迹要近,便于丈量 基准点应是比较永久性的构筑物 基准点要小,保证测量准确 基准点应材质坚硬,不易被自然侵蚀或认为破 现场记录图的绘制 绘制现场记录图的要求 现场记录图应在事故现场绘制完成; 绘图速度要快、时间要短; 应全面、形象地表现事故现场的客观情况,反映出现 场全貌,现场范围较大的事故现场使用双折线压缩无 关道路的画面; 尺寸必须齐全、准确; 满足证据材料的要求; 图面力求简洁、美观、清晰。 现场记录图的内容 事故时间、地点、天气和路面性质 现场定位。现场记录图上应有基准点、定位尺寸和基准线 现场的地物、地貌、交通设施和道路环境 道路、道路结构和尺寸 车辆、人体、物体的位置、形态及相关尺寸 痕迹的位置及尺寸 接触点的位置 文字说明 现场记录图的绘图步骤 图面构思 道路定向 图面布局 选择基准 画尺寸线 测量 文字说明 复核签名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再现虚拟仿真实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仿真再现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交通事故三维全景测量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 2、学习交通事故三维全景测量分析软件对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碰撞事故的编辑和创建; 3、培养学生对事故过程的推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交通事故勘验精确度。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a、根据指导教师的介绍,了解“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全景测量分析演示系统”软件的环境和功能,学习使用“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全景测量分析演示系统”软件,并搭建城市道路环境模型; b、根据搭建好的城市道路环境模型和分析得出的交通事故过程,利用“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全景测量分析演示系统”软件实现交通事故仿真再现。 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和事故发生过程叙述: (1)某段城市道路,该道路为双车道; (2)道路为十字交叉口并带有红绿灯; (3)道路边有建筑物; (4)公交车闯红灯将左侧行驶来的载人摩托车撞倒; (5)载人摩托车被撞后,驾驶者有血迹留下; (6)公交车停到人行道上,有制动痕迹。 三、实验条件 1、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全景测量分析演示系统仿真软件 2、计算机、局域网 3、office办公软件 四、实验步骤 4.1事故现场模型的建立

根据现场拍摄的照片,建立正确的事故现场模型。 4.1.1建立路面模型 (1)双击应用程序“交通事故三维全景测量分析演示系统.exe”启动软件。 (2)点击工具栏的取消地图按钮“”,取消地图的显示; (3)单击工具栏中的“虚景”按钮,转换到虚景模式下; (4)单击工具栏中的“三维”按钮,转换到三维模式下; (5)单击左侧工具栏的“道路”按钮,打开“城市道路”文件夹,选择“or_city_intersection.jpg”十字交叉口道路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十字交叉口道路 (6)选择“or_city_road.jpg”直行道路模型,利用“编辑”功能,调节直行道路的位置和大小,使其与十字交叉口结合。 (7)与(6)操作相同,选择“or_city_road.jpg”直行道路模型,利用“编辑”功能,调节直行道路的位置和大小,将十字交叉口与直行道路结合完整,如图2所示。 图2 调整后的十字交叉口道路

最新交通事故分析报告

交通事故分析报告一、水上交通事故概况2010年,温州瓯江海事处辖区共受理海事案件3件,无人员伤亡,沉船3艘,直接经济损失34967万元估计。与2009年相比,事故件数下降了75,死亡人数下降100,沉船艘数下降6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632。事故四项指标呈现三降一升的态势,辖区安全形势相对稳定。其中,运输船舶达到一般以上等级上报的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件,无人员伤亡,沉船2艘,直接经济损失34627万元,与2009年相比,事故件数下降了60,死亡人数下降100,沉船艘数下降60,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302,一般以上等级事故四项指标呈现三降一升的态势。二、水上交通事故特点一沿海货船事故多辖区今年发生的3起事故中,与沿海货船相关的事故就有2起,占事故总数的67。按事故船舶和沉船艘数统计,沿海货船共发生事故2艘,沉船2艘,各占事故船舶的67。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沿海货船的管理。二事故水域分布今年辖区港区水域、瓯江干流、楠溪江水域各发生事故1起,各占事故总件数的33,水域分布相对均匀。三触损事故多全年共发生触损事故2起,占事故总数的67;碰撞事故1件,占事故总数的33。四事故发生时间相对集中按月份统计,8月份事故件数最多,共2件,占全年事故件数的67;10月份1件,占全年事故件数的33;其他月份无事故。

五等级以上的事故比率明显增加今年辖区发生的3起事故中,重大事故2起,占事故总件数的67,小事故1起,占事故总件数的33,等级以上的事故比率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加。三、水上交通事故分布情况运输船四、事故原因分析从辖区今年发生的事故来看,主要是船员主观方面失误造成的,但也有部分事故的发生与辖区通航环境方面存在着缺陷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从人、船舶、环境等因素来看,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和综合的。但针对辖区2010年度所发生的事故,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主观原因船员文化素质较低,驾驶技能差,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树立我要安全的安全观,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具体表现为1、船员值班疏忽,没有谨慎驾驶船员值班疏忽和没有谨慎驾驶,最容易造成事故,主要表现为船舶航行中瞭望疏忽,及发现船舶重要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继续冒险航行等。如8月4日,浙温货0171船与永渔5906船碰撞事故,主要原因就是浙温货0171船航行中,船员瞭望疏忽,在碰撞前一直没有发现对方船所导致的。8月23日,静涛16触礁沉没事故,其触礁的直接原因就是船长发现舵机存在安全隐患后,没有及时选择安全水域锚泊检查,而继续冒险航行所致的。2、船员缺乏基本的航海技能、操作不当船员缺乏基本航海技能,在实际操

(心得体会范文)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心得体会

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心得体 会 为进一步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提高事故处理工作水平,深化推进“大练兵”活动,10月8日下午,xx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____年度第6次事故现场勘查大练兵活动。此次演练由大队长xx主持,事故处理民警、协警参与了演练。 演练中,模拟现场设置了一起轿车车与自行车相撞,造成1人受伤的交通事故,演练内容包括警容风貌、接出警、现场处置、现场勘查、现场绘图、现场撤离等环节。当指挥员打电话报警时,参与演练民警携带必备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器材迅速出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次完成对整个模拟事故现场的现场警戒、绘制现场图、现场照相、现场调查取证、现场疏导交通和现场撤离等规定演练项目。 演练结束后,大队长xx组织召开了点评会议,考评组对参与演练民警制作的事故认定书、现场处置情况、现场安全防护、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察笔录、现场痕迹等按照执法质量个案评判标准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出了各组在演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不足。对于下一步工作,xx大队长要求:一是要规范接处警。接警要规范,处警要迅速,确保接处警“零失误”,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要规范执法。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程序办案,做到文明规范用语、执法程序规范、案卷文书填写规范,切实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融入到事故处理工作中去;三是要抓好调查取证。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对事故现场的遗留物、散落物、刹车痕迹必须进行细致认定,做好详细记录。

通过这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战演练培训,强化了民警对事故现场勘查处理相关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达到每位处理事故民警都能独立、快速、准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进一步检验民警现场处理协调组织水平,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现场实战应变能力,促进民警事故处理业务技能基本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结:交警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演练培训心得体会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勘查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

勘查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 为切实保证交通民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和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时的人身安全,杜绝意外伤亡事故,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高度重视交通民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和勘查交通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认真落实领导责任。 1、各级公安交通治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保证交通民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和勘查交通事故现场中的人身安全,把它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差不多职责,纳入领导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有关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 2、加大对交通民警安全防护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交警大、中队领导要做到:在交通民警执行勤务、出警任务前,要对执勤交通民警提出自身安全防护要求,检查是否带齐必需的安全防护装备;在检查交通民警执勤和勘查交通事故现场工作时,要把交通民警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形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觉咨询题,及时纠正;在完成任务后,要组织交通民警对安全防护情形进行总结,并及时通报存在的咨询题,提出整改措施。 3、严格报告制度,落实责任追究。交通民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和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时发生的伤亡事故,交警支、大队领导接报后要赶忙赶赴现场并及时向上一级公安交通治理部门报告。要及时分析事故缘故,认真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向上级公安交通治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对因交通民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处置不当或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时发生“二次事故”,造成交通民警死亡的,要逐一进行责任倒查,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凡发生上述事故的,交警支队、大队不得参加当年先进集体评选,省(区、市)交警总队要紧领导要到公安部交通治理局作检查。 4、加大交通民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和勘查交通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装备配备。各地要配齐、配足交通民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和勘查交通事故现场必需的反(发)光背心、锥筒、警示标志牌、现场戒备带等安全防护装备。要加大对交通民警的安全防护装备的检查,装备不足的要及时补充,

交通事故12个典型案例综合分析范文

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十二个典型案例综合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归根结底是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失去平衡所造成。一般情况下,汽车驾驶人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人违法负有直接责任的约占70%,而行人和乘车人的责任只占20%。下面结合事故案例,综合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一、违反机动车驾驶人规定的违法行为. 违反机动车驾驶人规定并导致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常见的有疲劳驾驶车辆;酒后或服用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驾驶车辆;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驾驶车辆时吸烟、接打手机、饮食、攀谈(精力不集中)或做其他有碍安全行车的动作;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等。 1.违法酒后驾驶 (1)酒后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首要因素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结果显示,约50%-60%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酒后驾驶造成的;有20%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人服用药物不当造成嗜睡引起的。 (2)酒后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生理及心理因素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而酒精对人体各种器官都有损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麻醉剂。它作用于高级神经中枢,当人脑及其他神经组织内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中枢神经活动便逐渐迟钝并延及脊髓神经,先使人的判断力发生障碍,而后四肢活动变得迟缓。具体影响如下: ①反应能力降低。驾驶人饮酒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例如,驾驶人在没饮酒的情况下发现前方出现危情况,从视觉感知(眼看到)到采取紧急制动的反应时间约为0.7s,饮酒后反应时间则要延制至1.4-2.1s,同速下的制动距离随之延长,肇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据报导,驾驶人醉酒状开车,则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 ②视觉机能降低。当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高于50mg/100mL时,其色觉和视野等视觉机能大幅度下降;当酒精浓度为200mg/l00mL时,颜色感觉能力降到不能正确发现和感知交通信号、标志与标线;同时由于视野范围减小,很多危险信息看不到,因而极易发生事故。 ③触觉和操作能力降低。驾驶人饮酒后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其手、脚的触觉能力降低,当血液中酒精浓度为30mg/100mL时,操作能力开始受影响,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特点有哪些

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特点有哪些 1、沿车辆行驶路线寻找现场痕迹 法证之父罗卡曾经说过“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以在勘查现场时,我们需要注重对现场痕迹的发现与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更真切的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以便划分责任。那么我们需要寻找哪些痕迹呢? (1)刹车印迹。车辆遇情况采取紧急制动后与地面磨擦会出现炭黑拖印。 (2)碰撞、碾压、刮、擦、挤等痕迹。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车辆与牲畜、车辆与其他物体接触后双方留下的痕迹。 (3)现场遗留物。车辆发生碰撞后所剥落的漆皮、玻璃碎片、脱落破碎的汽车零件。 2、确定肇事接触部位 接触点是形成事故的焦点,又是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确定肇事接触点,对处理事故起关键作用。接触部位是多种多样的,要经过深思熟虑,全面细致地进行分析。 3、判断与分析

收集好各种证据以后,对这些证据进行整理、判断和分析。判断哪些证据是可以用来认定该起事故责任的,哪些证据似乎与该事故无太大关联的。 通常,现场查勘人员经过现场拍照、测量以及收集物证、人证后应首先判断分析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其次,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需要,还应对肇事车辆的车速、碰撞接触点,以及现场的痕迹进行的分析。 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要点 1、现场的具体地点和位置、周围环境、路段地形地物、肇事车辆与现场其他物体、痕迹的相互位置。 2、现场道路状况。如路形、路质、路宽、视线等。 3、肇事车辆痕迹。如车辆碰撞、挫划印痕、油漆脱落印迹、车上头发、皮屑、血迹、手印等退迹的部位、形状、特征及位置。 4、现场路面痕迹。如轮胎印迹、制动拖印长度、车辆停止位置及状态等。 5、车辆检查鉴定情况。如车辆转向制动、传动、仪表、灯光、发动机效能状况等。 6、伤亡检查情况。如伤者的受伤部位、血迹部位、尸体位置与车辆的距离等。

交通事故12个典型案例综合分析分析

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十二个典型案例综合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归根结底是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失去平衡所造成。一般情况下,汽车驾驶人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人违法负有直接责任的约占70%,而行人和乘车人的责任只占20%。下面结合事故案例,综合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一、违反机动车驾驶人规定的违法行为. 违反机动车驾驶人规定并导致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常见的有疲劳驾驶车辆;酒后或服用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驾驶车辆;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驾驶车辆时吸烟、接打手机、饮食、攀谈(精力不集中)或做其他有碍安全行车的动作;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等。 1.违法酒后驾驶 (1)酒后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首要因素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结果显示,约50%-60%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酒后驾驶造成的;有20%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人服用药物不当造成嗜睡引起的。 (2)酒后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生理及心理因素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而酒精对人体各种器官都有损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麻醉剂。它作用于高级神经中枢,当人脑及其他神经组织内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中枢神经活动便逐渐迟钝并延及脊髓神经,先使人的判断力发生障碍,而后四肢活动变得迟缓。具体影响如下: ①反应能力降低。驾驶人饮酒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例如,驾驶人在没饮酒的情况下发现前方出现危情况,从视觉感知(眼看到)到采取紧急制动的反应时间约为0.7s,饮酒后反应时间则要延制至1.4-2.1s,同速下的制动距离随之延

长,肇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据报导,驾驶人醉酒状开车,则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 ②视觉机能降低。当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高于50mg/100mL时,其色觉和视野等视觉机能大幅度下降;当酒精浓度为200mg/l00mL时,颜色感觉能力降到不能正确发现和感知交通信号、标志与标线;同时由于视野范围减小,很多危险信息看不到,因而极易发生事故。 ③触觉和操作能力降低。驾驶人饮酒后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其手、脚的触觉能力降低,当血液中酒精浓度为30mg/100mL时,操作能力开始受影响,浓度增至80mg/100mL时,操作错误增加160o;如果酒精浓度继续增加,则出现转向“画龙”车辆忽左忽右,车速时快时慢。当驾驶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100mg/100mL以上时,则完全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④思维判断与情绪控制能力降低。当血液中酒精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驾驶人对车速、车距的思维判断能力减弱。同时,在行车中情绪难以控制,容易冲动,经常出现超速行车、强行超车、变更车道等违法行为。 ⑤注意力和记忆力降低。驾驶人饮酒后,注意力减弱,记忆力下降,容易出现幻觉或在行车中出现走错路线的现象。 【事故案例】 事故棍况:一中型载客汽车在城市道路以110km/h的速度行驶,与一轻型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后,驾驶人弃车逃离时被群众拦下。经鉴定,事发时中型客车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为135. 8mg/100mL, 事故原因:驾驶人违法醉酒驾驶和超速行驶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且驾驶人有爹事逃逸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