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与分析赵树理先生的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与分析赵树理先生的作品

一、首先从取材谈起

赵树理自己说:“我的材料大部分是拾来的,而且往往是和材料走得碰了头,想不拾也躲不开。”(摘自《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选(下)》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比如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在太行上写的,那是一九四三年的上半年,新政权在太行上已经建立了四年,土改才开始了一年。当时农村有个几乎与土改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习惯,因为那时不但地主维护封建,就是一般的农民也如此。《小二黑结婚》里面小二黑和小芹的原型人物分别是岳冬至和智英祥,岳冬至的父亲给他养着九岁的童养媳,而智英祥的母亲又把她许给了有钱的四十多岁的商人,而书里的几个干部分别是书中的全旺、兴旺和全旺老婆的化身。

《李有才板话》里面的老字和小字辈的人物就是他的邻里,还有好多都是好朋

友,而他的叔父就是被《李家庄的变迁》中六老爷的“八当十”高利贷逼得破了产的人,所以这些都是赵树理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而所有的这些取材都取自于农村,取自于农民身上,所以有一股浓浓的那泥土的乡土气息,很朴实。用他自己的话说:“材料大部分都是拾来的,自然谈不到什么搜集的经验,要说也算经验的话,只能说在群众工作和在群众生活中,是两个取得材料的简易办法。”(摘自《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选》(下)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正是由于这些材料朴实的取材,才创出了新的通俗文体,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股朴实的民风,在文坛上也掀起了一股乡土息。

二、主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赵树理是做群众工作的,在这些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创作的主题。比如说有很多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实际情况,为这些表面上的工作成绩迷惑,于是就有了《李有才板话》,而农村里习惯上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是剥削,于是遍有了《地板》。

作品中的主题也往往是围绕农村生活,关于农民的一些自身体验的问题,又为浓浓的乡土息上添了一股人情味儿,于是就塑造了各类鲜活的人物,在他们的生活的点滴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农民生产生活的图景,或许可以看到田间劳作的人们,两两闲谈的村妇撒野的村霸,落后的“仙姑”……一些场景,一些人物形象。

三、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

(一)人物有两种形象,正面的,反面的。他写了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和工作干部,他们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创造积极人物的典型,是文学创作的伟大而困难的任务。一是因为许多作品都只写了农民消极的落后的方面,二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新的人物、新的个性还在产生和成长中,我们从赵树理创造的那些“小字号”的人物们可是看作新的农民的集体形象,更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人物夸大化,理想化,作品中的他们仍然朴实、热情。例如《小二黑结婚》中对小二黑形象的描绘,“小二黑,是诸葛的二小子,有一次反“扫荡”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说道他的漂亮,那不止在刘家皎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瞪着他转。”(摘自《赵树理文集(一)》作者同样出色的描写了地主恶霸和他们的“狗腿”。他把重点放在了他们和农民的对立和新政权对立的关系上。他们对农民的的要求减租与组织农会,改组村政权等等活动,进行了顽强的坚决的抵抗,这种抵抗在不能使用公开暴力的时候就凭借狡猾的手腕,“他们一肚子的肮脏计”,他们充分的利用了农民的自私,落后和工作干部的没有经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如《李有才板话》中的《丈地》中的一段歌:“丈地的,真奇怪,七个人,不一块;

小林去割柴,桂英去拔菜,老范得贵地垒堰,家祥一旁乱指派,只有恒元与广聚核桃树底趁凉快……”这段歌中把每个人的形象简略的勾画了出来,既简单明了又像“打油诗”。(二)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

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关于人物,他很少做长篇大论的叙述,很少以作者身份出面来介绍他们也没有做多少添枝加叶的描写。他还每个人物以本来面目,他写的农民就像农民,动作是农民的动作,语言是农民的语言。一切都是自然的,简单明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地方。如《李家庄的变迁》有这么一段:李如珍用嘴指了一下铁锁:“张铁锁!你说吧!你为什么砍人家的树?”铁锁道:“怎么你也说是他的树?”李如珍道:“我还没有问你你就先要问我了是不是?你们这些外路人实在没有规矩!来了两三辈了还是不服教化!”…

(三)作者在处理人物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明确的表示了作者自己和他的人物的一定关系。他没有站在斗争之外,而是站在斗争之中,站在斗争的一方面,农民的方面,他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他没有以旁观者的态度,或高高在上的态度来观察与描写农民。

四、他在他的作品中熟练而丰富地运用了群众的语言,显示了他的口语化的卓越化的才能他很少用方言、土语、歇后语,他尽量用普通的,平常的话语,但求每句话都能适合每个人物的特殊身份、状态和心理。而且他在做叙述描写时也同样是用的群众的语言,他在语言上下足了功夫,把艺术性与大众性相当高度的结合起来了。这也是赵树理乡土情结表现的重点,因为语言是激起读者心灵开放的窗口,只有精炼的语言才能引起读者的浓厚的兴趣。而赵树理作品中生活化的语言能完全开启读者的心灵。他使用了很多农民口语,因为口语有新鲜、活泼、风趣的情调,而绝无堆砌词藻所造成的干瘪、僵硬、凝固的书呆子气。

如《李有才板话》里面“阎家山这地方有点古怪,村西头是砖楼房,中间是平房,东头的老槐树下是一排二三十孔土窑,地势看来也还平,可是从房顶上看起,从西到东确实一道斜坡。”这里面没有风景画,然而从西到东一道斜坡不正是农村中阶级的明显区分吗?

以上四个方面我从赵树理的选材、主题、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几方面谈起,从这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赵树理,他把自己与农村、农民、农民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给正处于商业创作品的些许吹来了一股清新的乡土风。赵树理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乡土观念小说仍然在产生巨大的能量,有很大一批作家继承和发展了他这条朴实的乡村路。他的一些作品也有了续篇。他故乡沁水青年潘保安,写了《老二黑结婚》,老作家王希坚,也写了《李有才之死》。继承了他乡土风格的作家也有很多,如高晓声的作品《李顺大造屋》等。正是他的乡土情结,开辟了一条新的文学之路,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位农民作家,不然他也可能就淹没在众多作家之中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