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医学复习题.doc

康复医学复习题.doc

康复医学复习题.doc
康复医学复习题.doc

成人教育《康复医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全面康复包括 :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2.现代医学的组成 :预防、保健、治疗、康复。

3.我国五类残疾分类 :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4.康复治疗的原则: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5.肌肉的分型: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

6.肌肉收缩形式: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收缩。

7.残疾分为 :伤病、残疾、残障。

8.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注意事项(掌握好适应证、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个别对待、及时调整。)

9.常用物理因子包括电、光、声、冷、磁、热等。

10.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检查、简单器械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定。

二、名词解释

1.康复 :旨在通过综合 ,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 ,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这身心 ,社会功能障碍 ,达到和把持生理 ,感官 ,智力精神和 (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 ,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 ,改变其生活 ,增强自理能力 ,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提高生存质量。

2.康复医学 :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3.残疾 :是指因为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

碍,一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种状态。冠以的残疾包括

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4.康复评定: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水平进行客观定

性和(或)定量的描述,并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又称为功能评定。康

复评定包括躯体功能、言语功能、心理精神功能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

5.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缩的力量。

6.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和脑干发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

常增高的症候群。

7.日常生活运动(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需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8.作业疗法 (0T):是指导患者参与选择性活动的科学和艺术。采用生活、工

作或工具/设备、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来进行作业训练,以增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使患者达到最大的生活自理。恢复工作学习和适应社

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9.运动处方:根据病情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内容、运动量及运

动方式,并提出实施的注意事项的处方,称为运动厨房。一个完整的厨房应包

括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的内容。

10.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FES:是用低频脉冲电流,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刺激已丧失功能的器官和肢体,以所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器官或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

11.脑卒中 :又称脑血管意外 .是指突然发生 ,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甚至伴发意识障碍。

12.脊髓损伤 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害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特征:脊髓休克、运动和感觉

障碍、体温控制障碍、痉挛、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13.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

变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见于中老

年人,好发部位为 C5-6。

14.运动疗法:使用器械、徒手方法或依靠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方式 (主动或被动运动等 )的运动,获得全身或局部的运动、感觉等功能得以恢复的训练方法。

15.联合反应: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休息状态

下的肢体所产生的不随意运动。除用力时出现外,如患者打哈欠、咳嗽或喷嚏时也能出现。

三、简答题

1.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卧床休息、腰椎牵引、物理因子疗法、经皮阻滞

疗法、推拿疗法、手术治疗、康复训练。

2.颈椎病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不同病理阶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①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载,有利于椎间关节创伤性炎症的消退,可以减轻

或消除症状。②物理治疗:可镇痛、消炎,减轻组织水肿、松解粘连、松弛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治疗项目可选择:高频电疗、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石蜡疗法、红外线、磁疗、颈椎牵引、手法治疗、中医疗法:推拿、正骨疗法,针灸疗法。③药物疗法④注射疗法:颈段硬膜外腔封闭疗法适用于神经根型、交感

性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症⑤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 A 枕头与睡眠的姿势 B 工作姿势 c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过劳。

3.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目标: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

细运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时应用辅助器具,补偿患肢的功能;重视心理、社会及家庭环境改造,使患者重返社会。

4.矫形器作用:1. 用于人体躯干和四肢的外固定装置。以治疗、改善或代偿

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机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与支持:通过限制肢体或躯干的异常运动来保持关节的稳定

性,恢复承重或运动能力。

(2)固定与矫正:对已出现畸形的肢体或躯干,通过固定病变部位来矫正畸形或防止畸形加重。

(3)保护与免负荷:通过固定病变的肢体或关节,限制其异常活动,保持肢体、关节的正常对线关系,对下肢承重关节可以减轻或免除长轴承重。

(4)代偿与助动:通过某些装置如橡皮筋、弹簧等来提供动力或储能,代偿已经失去的肌肉功能,或对肌力较弱部分给予一定的助力来辅助肢体活动或使瘫痪的肢体产生运动。

5.残疾分类:伤病、残疾、残障。

残损 :指心理上、生理上活解剖结构上的任何丧失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残疾 :又称为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和范围内进行活动。残障 :改称为参与受限,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6.紫外线的治疗作用:杀菌、消炎;镇痛;脱敏;加速组织再生;促进维生素

D 生成、防治佝偻病和软骨病;光敏反应。紫外线生物剂量:一个生物剂量

即最小红斑量 MED,是指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垂直照射下引起机体最弱红斑反应所需的照射时间。

7.徒手肌力检查 MMT 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名称标准相当正常肌力

的 %

0 零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0

1 微缩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10

2 差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25

3 尚可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50

4 良好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75

5 正常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100

8.Brunnstrom 六阶段理论特点

9.答: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映,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着,随着

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四、论述题

1.简述脊髓损伤 ASIA 分级的评定内容

损伤程度临床表现

A 完全性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 不完全性损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任何

伤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损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

伤∠ 3 级

D 不完全性损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

伤≥ 3 级

E 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区别是什么

项目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核心理念以疾病为中心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中心

行为模式生物学模式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

治疗对象各类病人功能障碍和残疾者

评估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躯体心理生活社会功能

强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

强调去除病因 ,挽救生命 ,逆

治疗目的径提高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 转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

回归社会

治疗手段药物手术非药物治疗 ,患者主动参与

工作模式专业化分工模式团队模式

家属介入不需要家属介入需要家属直接介入

3.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康复治疗主要手段

答:

( 1)床上翻身训练 :最基本的躯干功能训练之一。

(2)桥式运动 :可训练腰背部肌群和伸髋的臀大肌,为站立作准备,也可促进下肢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的移动。

(3)坐位训练 :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站立、行走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需的。

(4)站立训练 :一般在进行自动态坐位平衡训练的同时开始。

(5)步行训练 :一般在患者达到自动态站位平衡、患腿持重达身体一般以上,并可向前迈步时才开始。

(6)作业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