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变电站规范

智能变电站规范

智能变电站规范
智能变电站规范

智能变电站相关标准和规范汇总

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394-2009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11145-2014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标准化现场调试规范》

Q/GDW 11024-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导则》

Q/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Q/GDW 11024-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导则》

Q/GDW 1809-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规程》

Q/GDW 1810-201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测试规范》Q/GDW 11050-2013 《智能变电站动态记录装置应用技术规范》

Q/GDW 11051-2013 《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性能测试规范》

Q/GDW 11052-2013 《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Q/GDW 11053-2013 《站域保护控制系统检验规范》

Q/GDW 11054-2013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相位核准技术规范》

Q/GDW 11055-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Q/GDW 414-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 422-2010《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GDW 426-2010《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

Q/GDW 428-2010《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 580-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

Q/GDW 640-2011《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641-2011《22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642-2011《330千伏-75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689-2012 《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

Q/GDW 690-2011《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691-2011《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测试规范》

Q/GDW 715-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技术条件》

Q/GDW 750-2012《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Q/GDW 1161-2013《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1175-2013《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1429-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GDW 678-2011《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Q/GDW 1875-2013《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测试及验收规范》

Q/GDW 1396-2012《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Q/GDW 733-2014《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验规范》

Q/GDW 1976-2013《智能变电站动态记录装置技术规范》Q/GDW 11010-2013《继电保护信息规范》

Q/GDW 1914-201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Q/GDW 11361-2017 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在线监视与诊断装置技术规范

Q/GDW 10131-2017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Q/GDW 10422-2017《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

Q/GDW 10427-2017 变电站测控装置技术规范

Q/GDW 11354-2017 调度控制远方操作技术规范

Q/GDW 11661-2017 1000kV继电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 11662-2017 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技术规范

Q/GDW 11663-2017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平台与整定计算软件数据交互接口标准

Q/GDW 11765-2017 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建模及编码技术规范

Q/GDW 11766-2017 电力监控系统本体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Q/GDW 11794-2017 智能变电站二次光纤回路及虚回路设计软件技术规范

图黄色可以删除,有更新,

涂红色的为新增的

图绿色的11050、1976已经停用由10976替代

智能变电站状态图元的规范与设计

智能变电站状态图元的规范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6-07-19T15:46:42.5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8期作者:杜鹏侯丹贺思亮张亮 [导读] 智能电网建设是全国电网建设的大趋势,最终要实现电网的无人化、智能化是电网建设的最终目的。 杜鹏侯丹贺思亮张亮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按照“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梳理调控业务需求、更新信号类型、建立新型图元、制定专属监控信号,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遵照“异常上光字、变位不告警”技术原则,提出新增空挂断路器、保护图元、状态图元等新概念并根据智能站新需求与主站监控界面新增重合闸状态监视界面,避免因信号告警方式错误,图元制作不规范等原因影响运行及监控人员对故障的准确判断,提高调度、运行人员的日常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效率,确保调控一体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关键字:智能变电站信息图元分类规范 一、研究背景 智能电网建设是全国电网建设的大趋势,最终要实现电网的无人化、智能化是电网建设的最终目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和 “大运行”体系改革、电网智能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唐山电网对于新投的110kV以上变电站要求全部按照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新的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在信号及监控界面方面发现了若干问题,影响了调度、运行人员的日常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效率,影响了自动化维护人员对故障的及时排查。对智能站特有的信息及监控界面的优化规范与梳理已成为必要之举。 二、现状调查 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步伐的加快,智能变电站与常规站信号的差异日渐突显,由于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与传统变电站由较大区别,导致主站调控一体化监视系统新增了许多以前没有的信号,例如:重合闸充电指示、重合闸投入软压板、智能终端就地操作、开关机构就地操作等等,而且智能变电站很多信号长期处于触发状态,老的图形绘制原则将导致监控人员监控复杂、操作不变,给调度与监控工作带来的极大不便,从而致使电网事故判断与处理效率下降。 三、存在的问题 1.新信号的图形制作问题 新投智能站把开关取消并加入智能终端,因此需要对相应的远方就地进行划分,同时对于属于保护信号并同时为变位信息的信号图元重新制作。对于新增信号图形制作问题,首先听取监控员意见,由于有些信号长时间为触发状态,小组人员讨论决定变位信息不上光字牌,这样不会触发间隔的光字牌,从而降低了对监控员的干扰。 2.保护信号的遥控问题 智能站中新增重合闸软压板、备自投软压板等压板类保护信号且这些信号需要主站监控员进行遥控,对于着这种情况需要在图形上进行重新制作。 3.重合闸信号是否异常问题 智能站中新增的重合闸充电指示、重合闸压板投入信号,这就为监控员根据充电指示、压板投入情况和开关位置判断信号是否异常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导致监控员需要检查多幅间隔图中信号,并根据计算才能判断信号情况,根据这种情况需要增加新的监控信号并根据三种信号的情况制作公式判定。 四、状态图元的规范与设计 4.1对于智能站新增和改进信号进行系统分类 为便于调度监控人员更简便、准确的掌握信息,将保护信号中的变位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1)仅状态变化的变位信息:主要反映相关设备“二次把手‘远方/就地’”的相关变位信息,仅用于监控员观察其状态以判断其是否属于异常,信号主要包括智能终端就地操作、刀闸及接地刀闸就地操作、开关就地操作、开关机构就地操作、主变有载调压机构就地操作。 2)不可遥控的变位信息:主要反映重合闸设备是否充电开关是否具备重合闸功能的变位信号。信号主要包括重合闸充电指示、备自投充电指示、备自投方式XX充电指示。 3)可遥控的变位信息:主要是智能站独有的相关软压板投入退出的变位信号,该信号可有主站监控员进行远程遥控操作。信号主要包括智能终端置远方压板投入、备自投软压板投入、自投闭锁压板投入、重合闸软压板投入。 4.2规范图元模型对应信息制作不同图元 根据上面对智能站变位信息的分类对每类信息制作专门类型的图元,同时我们为了使图形更整齐划一,我们对所有图元的绘制采用相同的参数。 1)对于“远方/就地”仅状态变化这类信息制作成状态图元。 2)对于充电指示这种不需遥控的变位信息制作成保护图元。 3)对于软压板投入这种需要遥控的变位信息必须使用设备图元代替最终使用空挂断路器来实现。 五、实时效果 通过对上述信息的详细分类,并根据分类采用标准化参数制作对应图元,极大地规范了间隔图内容,防止信息出现混乱从而产生光字时常动作的情况发生,减少了监控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今后所有新投变电站的信息分类、图形绘制过程中,均需严格按照对应原则对信息进行分类并使用标准图元模板进行一次图和间隔图的绘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勇于创新,持续改进不足,保障调控一体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调控一体化系统信号与监控界面优化分析》,《电工技术》,2013(1):28-30 作者简介: 杜鹏,男,高级技师,从事调控一体化运维工作,侯丹,女,高级工,从事电力系统营销工作,贺思亮,女,工程师,从事调控一体化运

智能变电站功率振荡解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功率振荡解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智能变电站功率振荡解列装置采购标准 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1、本标准技术规范(范本)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范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条款及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

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中“ 1 标准技术参数表”、“ 2 项目需求部分”和“ 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 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基于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探讨

基于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17T15:36:08.9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作者:温治超 [导读] 摘要:随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在智能电网规划的推动下,智能变电站建设已逐渐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随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在智能电网规划的推动下,智能变电站建设已逐渐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因此,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以及相关调试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其中的难点。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方法 一、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组成。其中站控层的作用是对全站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告警和交换信息,并即时完成数据的采集监控、操作闭锁、保护管理;间隔层的作用是对间隔层的所有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对一次设备提供保护和控制;过程层则用于电气数据的检测、设备运行参数的在线检测与统计以及操作控制的执行等。 这三层结构通过以太网、光缆等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使得信息的采集、处理、执行等更加迅速便捷。由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图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在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2.1变电站调试流程简述 变电站调试流程可分为设备出厂验收、现场调试两大部分。出厂验收是对即将出售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调试工作是对现场安装的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按照流程可分为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调试。 2.2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按照《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执行,职能变电站的调试可按照一下流程:组态配置→系统测试→系统动模(可选)→现场调试→投产试验。 2.2.1组态配置。组态配置是智能变电站系统设计的一个步奏,是在设计图纸或意图下,进行实例化变电站内各IED设备的ICD文件,并设置为SCD文件。这项工作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完成后由用户确认,这里的“用户”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也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制定的设计调试单位。 2.2.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为了确保设备主要功能的正确性和设备性能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的调试实验,调试包括装置单体调试和变电站各分系统调试。 2.2.3系统动模。系统动模是为了验证继电保护等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的变电站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动模是在国家认定的实验机构或者具备相应实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工作。动模试验的一次接线方式尽可能的与实际工程相一致,实验系统规模较大是,可以减少规模,但应保证能完成各类型保护的所有故障类型的测试。 2.2.4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是为了确保系统和设备现场安装连接和功能的正确性而进行的实验。现场调试实验包括回路、通信链路检验及传动试验。同时,设备辅助系统的调试也在现场调试阶段进行。 2.2.5投产试验。投产实验是设备在安装投入使用中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检验和判定的试验。投产试验包括一次设备启动试验、核相与带负荷检查。 2.3现阶段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2.3.1出厂调试。出厂调试阶段是相对应于标准调试工作流程中的系统测试、组态配置、动模试验阶段,主要在设备即将出厂强在厂区或者设备使用商制定的地点进行。在这个阶段,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验证和完善SCD文件,确保二次系统构造正确,以及完成构建全站网络配置工作。这些工作由设计单位、调试单位和系统集成商共同完成。出厂调试时应该建设与现场安装调试相一致的二次系统网络,所有设备的调试流程与现场安装调试相一致。 2.3.2现场调试。现场调试阶段是标准调试流程中的调试与投产实验阶段,一般在变电站安装现场进行。调试工作在现场进行,主要是与设备安装相结合,这样可以检查设备是否完整的到达安装现场,完成出出厂阶段遗留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对设备安装的二次光纤、电气回路进行检查,并进行传动试验、网络性能测试等难以在出厂调试阶段进行的项目。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全站网络配置和检查、单间隔和跨间隔传动试验、现场SCD文件配置和下装、站域控制保护功能检查、网络记录和故障录波系统检查、一次通流通压检查直至带负荷检查。因此现场调试是调试工作最密集的阶段。 三、智能变电站调试方法及工具 3.1智能变电站调试方法 在智能变电站中,一个间隔只有在保控装置、智能终端和合并单元同时接入的时候才能实现其完整的保护控制功能,因此调试应当把组成“间隔”的二次设备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试验:(1)采用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保护设备和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之间采用光纤点对点连接,通过光纤传送采样值和跳合闸信号;(2)针对采用常规互感器的整间隔调试,采用传统继电保护测试仪进行继电保护设备的检验。保护设备通过点对点光纤连接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通过电缆连接传统继电保护测试仪。 3.2智能变电站调试工具 根据具体的测试内容,按照在智能变电站调试中的重要性,建议配置以下仪器仪表:①基本配置:常规继保测试仪、光数字式继电保护测试仪、光电转换器。②调试合并单元应配置:电子式互感器综合校验仪。③建议配置:便携式录波及网络记录分析仪、模拟断路器、光源和光功率计。 四、智能变电站调试的技术难点 4.1虚端子联接检查 设计院根据各智能设备的ICD文件编制了虚端子表,规定了虚端子的联接,系统集成商根据虚端子表的描述来编译SCD文件。虚端子联接表相当于常规站的二次回路图纸,尤其是保护IED之间的虚端子联接十分重要,如果连错,正常的保护配合关系有可能不能实现,或者

(完整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doc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 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管理职责 4.1 管理部门职责 4.2 运检单位职责 5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3 倒闸操作管理 5.4 防误管理 5.5 异常及事故处理 6设备管理 6.1 设备分界 6.2 验收管理 6.3 缺陷管理 6.4 台账管理 7智能系统管理 7.1 站端自动化系统 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7.3 智能辅助系统 8资料管理 8.1 管理要求 8.2 应具备的规程 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 9培训管理 9.1 管理要求 9.2 培训内容及要求 1总则 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 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 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 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

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Q/GDW 383-2010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10 《 110( 66) kV ~ 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 《 330kV ~ 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24-2010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5-2010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6-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7-2010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8-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29-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0-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Q/GDW 431-201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 Q/GDW 441-20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 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Q/GDW640 《 110( 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11 《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642 《 330kV 及以上 330~ 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 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安监 [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生 [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科 [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安监 [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国家电网生 [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 [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3 术语 3.1 智能变电站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 电站。 3.2 智能电子设备 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外部源的数据,或向外部发送数据,或进行控制的装 置,例如:电子多功能仪表、数字保护、控制器等,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环境中特定逻辑 接点行为且受制于其接口的装置。 3.3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 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3.4 智能终端 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

关于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调试与检修 牛振华

关于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调试与检修牛振华 发表时间:2019-10-16T14:52:44.5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1期作者:牛振华姚俊[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国网朔州供电公司山西省朔州市 036002)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电气设备进入了不断更新的重要阶段,逐渐向智能化、网络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智能变电站具有自我监控、信息共享、传感监测的功能,可以使各种基础设施形成一个庞大的电网系统,时刻监测这些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降低成本投入,减少检修养护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另外,智能变电站 具有继电保护作用,确保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益。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检修引言电已经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智能化变电站在硬件方面具有设备功能集成化、扩展方便、接口规范和安装模块化的特点,软件方面具有通信可靠、信息共享、控制灵活和网络一体化等特点。在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中,要加强对主变压器、断路器、室外高压隔离开关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在电气设备调试环节中,要重视对保护装置、启动调试、断路器的调试。 1研究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与检修的现实意义智能变电站就就是通过继承、环保、稳定、可靠的各项智能设备的应用,她难过一次设备掺量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等各项信息平台,自主的完成对各项信息内容的筹集、测量、计算、调控等各项工作。从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智能变电站近几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该背景下,为了使智能变电站的作用能够得到合理发挥,应当做好二次设备的调试与检修作业。做好对二次设备的调试与检修,可以确保智能变电站中应用的各项二次设备的性能都可以满足应用标准,进而实现对一次设备的合理检查,测量,控制,保护,调节,从而保证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电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2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调试对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其主要具有很强的系统集成化、信息交换标准化特色,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十分紧凑,站内与控制中心可以进行无缝通信,在采集设备状态特征时,没有盲区,能保证系统维护、配置的简单。同时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还具有控制自动化与保护控制协同化的特点,其电流、电压的采集可以通过数字化完成,能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高度集成,整合优化了以往的分散二次系统,实现了通信、数据共享。在实际中,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调试时,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智能二次设备测试仪,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中,保护测控装置的输入数据接口转变成新的数据化接口,所以,在进行调试时,要利用数字化光电测试仪进行。就目前而言,常用的数字式光电测试仪有omicron公司提供的数字信号新型测试设备、模拟信号测试设备、模拟信号联合数字信号转换的设备检测方式。(2)继电保护装置功能测试,其测试内容主要有采样功能、精度、各种保护逻辑、动作时间、定值、动作报告标准化、软硬压板、对时功能等。(3)测控装置功能测试,其测试的主要内容有收发GOOSE报文、采样功能及精度、同期合闸功能、间隔五防闭锁逻辑功能、记录程序版本等。(4)合并单元功能测试,其测试内容主要有采样精度、合并单元输出幅值及角度误差、同步精度、守时精度、采样值输出、报文实时、电压切换功能、电压并列功能、检修试验、合并单元自诊断功能等。(5)智能终端功能测试,其主要测试内容有动作时间、智能终端执行控制、智能终端发送开关量、智能终端上送遥测量测试、功率消耗、验证报警、GOOSE开关量延时等。 3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问题 3.1人为因素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使用寿命,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安装前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全面了解电气设备的安装事项,做好安全指导工作,保证智能化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其他因素一是施工材料问题。材料在购买和入库时没有经过严格的监测和审核,导致一些使用性能不合格的材料运用到智能化变电站系统中。二是设计图纸和安装程序问些问题都会导致智能化变电站出现运行故障。 4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检修在实际中,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活动时,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运行程序进行,避免因为程序出现漏洞从而造成了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检修工作质量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进行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工作时,要结合设备的当前状态,实施故障分类,要针对存在故障、潜存故障、正常运行设备采用不同的检修方式,从而保证检修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在进行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工作时,还需要结合设备的工作性质,分类进行设备故障修理工作,如将需要停电修理的故障划分成一类,将需要更换零件的设备划分成一类,实现高效率维修活动。在进行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处理时,对于保护装置故障,需要及时找出故障原因,并退出保护出口软压板,将检修压板装入装置中,重新启动,如果保护装置恢复正常,则保护装置是跳至跳闸状态,如果重新启动后,装置没有恢复,需要结合检修单位的指令进行保护装置运行方式调整、维护。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工作:(1)从有关MU合并器装置的检修角度看,变电站交流信号源输出的模拟电流、电压信号指标会表现出一致性相位状态,在此条件下,MU合并器可以接受电子互感器装置正常运行下的电流、电压信号,同时这些电流、电压信号会通过汇通GPS信号方式,进行信号同步传递。在实际中,可以立足于信号同步的角度,比较信号相位,从而判断出信号同步执行情况的可靠性。(2)从有关电子互感器采集器装置检修角度看,智能变电站在正常运行下,采样器获取的采样值数据很容易受到电子互感器装置差动保护性能的影响,由于一般情况下的电流互感器装置对应的变比指标、极性指标处于既定状态,对于其互感器装置的检修,可以利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试。在智能变电站中,电子互感器装置的电力极性指标十分灵活,可以在MU合并器装置中进行灵活调整,需要注意的是,MU合并器装置对互感器电流极性调整必然会对后期的二次设备检修作业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在事前必须事先制定相应的调整规范。同时在二次设备停电检修工作中,还可以利用一次加流的方法,对电子式互感器装置变比指标进行有效检查,当二次电流的方向和潮流方向表现出相互一致,那么就代表了极性端为线路侧位置。 结语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一、了解智能变电站 1、背景 伴随着工业控制信息交换标准化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国外提出了以“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种标准”为理念的新的信息交换标准:IEC61850标准。在国内,现有信息交换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体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生产管理新技术的提高,因此,采用IEC61850实现信息交换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自动化业界的一致共识,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又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的战略方针,如何提高变电站及其他电网节点的数字化程度成为打造信息化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数字化变电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及电网发展的结果。 如今,我国微机保护在原理和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常规变电站发

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电缆老化接地造成误动、CT特性恶化和特性不一致引起故障、季节性切换压板易出错等。这些问题在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中都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另外,微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有的成熟技术也促成了数字化技术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进程。这几年国内智能化一次设备产品质量提升非常快,从一些试运行站的近期反馈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一次设备已经从初期的不稳定达到了基本满足现场应用的水平。工业以太网是随着微机保护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更是成为近几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流通信方式。在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以太网通信的可靠性不存在任何问题。而间隔层与过程层的通信对实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这一难点问题也已经解决。可以说原来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因素目前已经得到逐一排除。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和保护三大功能提出了变电站内功能分层的概念:无论从逻辑概念上还是从物理概念上都可将变电站的功能分为三层,即站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作为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主要解决现有变电站可能存在的以下问题:传统互感器的绝缘、饱和、谐振等;长距离电缆、屏间电缆;通信标准等。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主要需对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进行升级,将一次系统的模拟量和开关量就地数字化,用光纤代替现有的电缆连接,实现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清晰版)讲解(汇编)

Q / GDW 212 — 2008 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6 — 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rging unit in Smart Substation 2010-××-××发布 20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 Q / GDW 426 — 2010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基本技术条件··············································································································································1 4 主要性能要求·········································································································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综述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综述 发表时间:2016-10-14T14:59:40.4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作者:夏磊 [导读] 近年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泰州供电公司) 摘要:近年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的缺陷及不足,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流程、试验重点及难点等多个角度与环节,就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 1前言 二次系统作为智能变电站应用中的重要方面,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方法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电网运行的合理性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支持,在研究智能变电站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二次系统的分析,加强对二次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二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网络通信平台的支持下,智能变电站通过先进的智能设备对一次设备进信息采集、保护、监测、控制。同时,依据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具体情况,丰富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功能。例如,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动态决策等 [1]。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其中二次系统在对数据的采集、传输、集成等多个方面在本质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增加了检修难度,而且在对系统进行扩建过程中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不再全部通过二次电缆进行功能控制,而是运用光纤通讯手段来实现相应功能,其信息化强,数字化明显,拥有传统变电站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新技术的产生,致使传统的试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研制新的试验设备、开辟新的试验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本文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流程、试验重点和难点,为科学学者进一步进行试验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并希望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技术早日完善。 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流程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出厂验收,主要针对设备的硬件、功能、可靠性和性能进行检查试验,验收的过程通常在集成商处进行,验收之前设备要符合相应的验收标准:设备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都是在工厂环境下完成的,符合配置要求;集成商提供被测试的设备并模拟出测试环境,其中相关资料的编写工作也有集成商完成。如果是二次设备供应商,其技术规范要达到对应标准。第二步是现场对所有二次设备进行性能和功能测试,其中包括交换机收发功率测试、测控装置的同期功能测试以及保护装置的定值校验等。值得注意的是,调试过程需在所有二次电缆完成接线及光缆熔接后进行。第三步是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通过系统联调实现数据的共享,在调试过程中还需进行远动通信系统调试和站级监控系统调试。最后一步是启动调试,经过上述功能调试后,整组传动正确,开始进行实际工作的检验,主要测试带电工作情况,但是,碍于条件限制,一般对保护装置在二次侧进行加量试验,以确认相量的准确性[2]。 4试验重点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范畴很广,所以本文主要涉及一些重点试验来介绍,其中包括出场验收、二次设备功能调试、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以及启动调试的试验手段和相关内容,重点分析一些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试验内容。 4.1出厂验收 集成后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二次系统出厂验收试验的对象,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监测一体化装置、网络设备、远动通信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等,出场验收包括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稳定性、硬件质量、功能测试和性能指标等一系列标准。 4.2二次设备功能调试 二次设备功能调试之前,要对二次电缆的连接以及通信网络情况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正确性。然后进行整组传动、通流及升压,以确保二次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行保护装置的动作模拟,对设备的智能终端和保护出口进行检验;二次设备功能调试还包括远动通信单元相关功能测试以及站级监控系统相关功能,并与调度主站进行联调。 4.3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 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对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意义重大,所以对其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全站二次系统功能调试能够最大程度的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所以其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检测的内容有:遥信变位传送时间、遥控命令传输执行时间、遥测超越定值传输时间、保护整组动作时间、采样延时及同步性和主备机切换时间等。 4.4启动调试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启动调试进行的是相量检测,一般通过保护装置本身的测量模块,以确认相量的准确性。 5试验的难点 5.1采样同步性测试 由于智能变电站对数据源同步精度很高,所以对于一些变电站内的方向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以及测控装置来说,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进行试验。为保证数据精度,智能变电站对于不同装置采用区域采样点插值同步法和全站时钟源同步法。所以,进行采样同步性测试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场同步性测试得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二次设备数据采集的同步性[3]。 5.2网络性能测试 网络性能测试是智能变电站最重要的测试内容之一,其检验标标准有丢包率、时延、以及吞吐量。吞吐量反映了交换设备的数据包转

关于加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的通知

浙电调字…2011?180号 关于加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管理的通知 各市电力(业)局,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建设分公司,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一大批智能变电站即将于近期在我省陆续投运。为保证这些工程的顺利投运,确保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现根据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结合新技术和新设备特点,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规范如下: 一、工程管理 (一)继电保护工程设计应遵循标准化、通用化设计原 —1—

则;保护配置、设备规范应符合继电保护技术规程、反事故措施和工程要求。 (二)智能变电站以系统配置文件(SCD文件)描述二次回路的联接和功能配合,成为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核心。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设计单位负责SCD文件的设计和最终确认,工程调试单位负责SCD文件的验证,运行维护单位负责验收和归口管理,并报送相关调度部门备案。 (三)继电保护设计联络会、装置出厂验收工作应有调度、运行、设计、调试试验单位参加,有关各方共同确定保护设计方案,审核设备出厂试验报告,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 (四)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继电保护的工程设计和安 装调试、工程验收及设备投运工作。设备安装施工图纸应预先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工程设计单位、安装调试单位应密切配合,及时跟踪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工程建设、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工程隐患。 (五)工程调试应做到项目齐全、试验完整,全面验证保护定值、逻辑功能和动作特性的正确性,调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核对微机保护软件版本,并报送相关调度部门确认。运行维护单位应充分考虑工程调试与维护检验的衔接,提前准备,及早介入相关工作。 (六)全面执行工程的三级验收把关制度,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工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管理单位进行工程验 —2—

浙江电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技术要求(试行)

浙江电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技术要求 (试行) 1基本要求 1.1本规范根据《浙江电网继电保护验收规范》、《浙江电网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规范》的要求,结合目前新建、扩建、技改工程验收工作的实际情况,规范统一全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首检式验收项目和要求。 1.2首检式验收包含原验收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增加首次检验必需的重要项目,重点验收继电保护系统的隐蔽工程及在运行过程中不能通过装置自检所反映的问题,含资料检查、公用部分检查、直流电源检查、过程层设备检查、间隔层设备检查、站控层设备检查、网络设备及辅助设备七部分内容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等项目。 1.3验收前,验收人员应根据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对本规范规定的验收报告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1.4验收时,验收人员应根据验收报告认真验收、记录,并与施工单位试验报告数据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1.5验收结束,各验收小组应将首检式验收报告整理装订,做好移交准备工作。验收组应汇总填写变电站验收报告(格式见附录M),在验收报告中应明确存在的问题、整改要求、验收结论等。验收报告应在工程投产前上报投产启动委员会。 1.6被验收工程如存在不满足本验收规范及反措要求、影响到保护安全运行的项目,在整改完成前不允许投入运行。 2首检式验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1所有二次接线安装结束,二次回路检查调试工作完成。 2.2保护装置的调试工作已结束,调试整定单已经执行并完成校验。 2.3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分析仪的调试工作已结束。 2.4保护整组传动试验已结束,相应的现场一次设备具备联动试验条件。继电保护故障及录波信息子站调试完成,与各级调度主站调试完成。 2.5施工单位自验收、整改工作已完成。 2.6备品备件、专用工器具移交完成。 2.7设备命名牌和熔丝、空开、压板等正式标签挂设完成。 2.8典型操作票及运行规程编写完成,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3资料验收 3.1验收时建设单位应提供的资料 3.1.1完工报告。 3.1.2监理报告。 3.1.3齐全的继电保护试验报告。 3.1.4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试验报告。 3.1.5保护整定单(正式或调试整定单)。 3.1.6全所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极性、变比的实际接线示意图。 3.1.7设计变更通知单。 3.1.8符合实际的继电保护技术资料,包括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设备屏图,集中集成测试报告、说明书。 3.1.9型式试验和出厂验收试验报告(含在集成商厂家所进行的互操作性试验报告)齐全,相关试验数据和功能验收结果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协议要求。 3.1.10符合实际的继电保护竣工图纸。 3.1.11最终版本的各种配置文件及注明修改日期的清单,包括全站SCD文件、各装置CID文件;MMS网、GOOSE网、SV网交换机端口分配表;全站设备MAC地址表、IP地址分配表。 3.2配置文件检查 3.2.1SCD文件应视同常规变电站竣工图纸,统一由现场调试单位提供,SCD文件以图纸质料要求管理。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

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流程及方法 一、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组成。其中站控层的作用是对全站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告警和交换信息,并即时完成数据的采集监控、操作闭锁、保护管理;间隔层的作用是对间隔层的所有实时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对一次设备提供保护和控制;过程层则用于电气数据的检测、设备运行参数的在线检测与统计以及操作控制的执行等。 这三层结构通过以太网、光缆等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使得信息的采集、处理、执行等更加迅速便捷。由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图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在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2.1变电站调试流程简述 变电站调试流程可分为设备出厂验收、现场调试两大部分。出厂验收是对即将出售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调试工作是对现场安装的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按照流程可分为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系统调试。 2.2智能变电站调试流程 按照《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执行,职能变电站的调试可按照一下流程:组态配置→系统测试→系统动模(可选)→现

场调试→投产试验。 2.2.1组态配置。组态配置是智能变电站系统设计的一个步奏,是在设计图纸或意图下,进行实例化变电站内各IED设备的ICD文件,并设置为SCD文件。这项工作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完成后由用户确认,这里的“用户”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也可以是设备使用单位制定的设计调试单位。 2.2.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为了确保设备主要功能的正确性和设备性能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的调试实验,调试包括装置单体调试和变电站各分系统调试。 2.2.3系统动模。系统动模是为了验证继电保护等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的变电站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动模是在国家认定的实验机构或者具备相应实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工作。动模试验的一次接线方式尽可能的与实际工程相一致,实验系统规模较大是,可以减少规模,但应保证能完成各类型保护的所有故障类型的测试。 2.2.4现场调试。现场调试是为了确保系统和设备现场安装连接和功能的正确性而进行的实验。现场调试实验包括回路、通信链路检验及传动试验。同时,设备辅助系统的调试也在现场调试阶段进行。 2.2.5投产试验。投产实验是设备在安装投入使用中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检验和判定的试验。投产试验包括一次设备启动试验、核相与带负荷检查。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XX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ICS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XXX-20XX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on (报批稿)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原则 3 5 体系结构 3 6 设备层功能要求 4 7 系统层功能要求 5

8 辅助设施功能要求7 9 变电站设计7 10 调试与验收8 11 运行维护8 12 检测评估8 附录A 10 前言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在本导则的编写过程中,积极创新变电站建设理念,着力推广新技术,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模式,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科研等多方意见,力求充分展现智能变电站技术前瞻、经济合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先进理念,引领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 本导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应在参考本导则的基础上,另行制定新建智能变电站相关设计规范,及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指导原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条件及功能要求应参照已颁发的与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导则描述的内容如与已颁发的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相抵触,应尽可能考虑采用本导则的可能性。 本导则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 本导则主要参加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结构,提出了设备层、系统层及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环节作出了规定。本导则适用于110 kV(包括66 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5 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 2900.50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 GB/T 2900.57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和配电运行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