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实验》(二)答案

《土木工程实验》(二)答案

《土木工程实验》(二)答案
《土木工程实验》(二)答案

姓名:刘晓勇

院校学号:201403804923

学习中心:营口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土木工程

实验名称:混凝土实验

一、实验目的: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办法;掌握混凝土的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定方法;通过检验混凝土的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掌握有关强度的评定方法。

二、配合比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设计强度等级C30

(2)设计砼坍落度30-50mm

2.原材料

(1)水泥:种类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PC32.5

(2)砂子:种类河沙细度模数 2.6

(3)石子:种类碎石粒级5-31.5 连续级配

(4)水: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

3.配合比:(kg/m3)

材料水泥砂碎石水水灰比砂率1m3用量(kg) 475 600 1125 200 0.42 35%

称量精度±0.5% ±1% ±1% ±0.5% -- --

15L用量(kg) 7.125 9.0 16.875 3 0.42 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

1、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称、量筒、坍落度筒、拌铲、小铲、捣棒、拌合板、金属底板

2、实验数据及结果

工作性参数 测试结果 坍落度,mm 40mm 粘聚性 良好 保水性

良好

第2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1、实验仪器、设备: 标准试模150mm*150mm*150mm 、混凝土振动台、压

力试验机、标准养护室、

2、实验数据及结果

试件编号 1# 2# 3# 破坏荷载F ,kN 713.5

864.0

870.2

抗压强度cc f ,MPa 其中(A

F f cc 1000

?=

,A=22500mm 2) 31.7 38.4 38.7

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38.4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满足设计要求;本实验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30-50mm ,并且粘聚性、保水性良好,而本实验所测混凝土拌合物均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得出的结

论为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满足设计要求;本实验要求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8.2Mpa ,而本实验所测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为38.4Mpa 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得出的结论为

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1、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荷载挠度曲线;3、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 4、测定梁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150mm×200mm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钢筋强度等级H RB3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荷载

百分表读数

挠度支座1(f1)支座2(f2)跨中(f3)

0 0 kN 0.96 4.99 5.14 0

1 10KN 0.9 4.91 5.48 2.575

2 20KN 0.86 4.8

3 5.85 0.43

3 30KN 0.82 4.75 6.26 0.47

4 40KN 0.78 4.68 6.66 0.455

5 50KN 0.74 4.61 7.11 0.505

6 60KN 0.

7 4.56 7.52 0.455

7 70KN 0.67 4.52 8.02 0.535

8 80KN 0.63 4.48 8.5 0.52

9 90KN 0.6 4.43 9.06 0.6

10 100KN 0.57 4.39 9.65 0.625

起裂荷载40KN

破坏荷载138.3KN

第2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荷载

应变值

测点4读数测点5读数测点6读数测点7读数

1 10 kN 36 50 58 88

2 20 kN 99 168 109 174

3 30 kN 258 376 300 310

4 40 kN 44

5 760 497 448

5 50 kN 561 1095 652 570

6 60 kN 696 1425 832 731

7 70 kN 843 1725 1022 842

8 80 kN 953 2021 1156 957

9 90 kN 1068 2305 1306 1046

10 100 kN 1187 2593 1457 1170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得到该梁正截面能承受最大荷载为90.2kN,与实验实测值相比相差多少?

答:根据计算正截面的最大荷载为171.11KN。与实测值差距比较大。

实验名称:静定桁架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杆件应力-应变关系和桁架的受力特点; 2、通过对桁架节点位移、支座沉降和杆件内力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掌握静力非破坏试验基本过程;3、结合实验桁架,对桁架工作性能做出分析与评定;

二、实验数据记录:

桁架数据表格

外径(mm) 内径(mm) 截面积(mm) 杆长度(mm) 线密度 (kg/m)弹性模量(Mpa)

22 20 69.54 500 1.02 2.05*10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荷载(N)

上弦杆腹杆下弦杆

1点2点均值力1点2点均值力1点2点均值力

500 -34 -30 -32 435 27 26 26.5 360 18 19 18.5 251 1000 -68 -72 -70 951 53 51 52 706 34 37 35.5 482 1500 -100 -106 -103 1399 78 76 77 1046 52 55 53.5 727 2000 -133 -142 -137.5 1868 104 101 102.5 1392 69 73 71 964 1000 -67 -70 -68.5 930 51 50 50.5 686 35 37 36 48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第2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荷载(N)

挠度测量下弦杆表①累计表②累计表③累计表④累计②③

500 0 0 0.075 0.075 0.125 0.125 0 0 0.075 0.125 1000 0 0 0.145 0.22 0.253 0.378 0 0 0.145 0.253 1500 0 0 0.225 0.445 0.377 0.755 0 0 0.225 0.377 2000 0 0 0.285 0.73 0.502 1.257 0 0 0.285 0.502 1000 0 0 0.142 0.872 0.251 1.508 0 0 0.142 0.251

0 0 0 0.001 0.873 0.002 1.51 0 0 0.001 0.002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 将第一部分中内力结果与桁架理论值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主要是材料的刚性体的问题,以及内力分解。

2. 通过试验总结出桁架上、下弦杆与腹杆受力特点,若将实验桁架腹杆反向布

置,对比一下两者优劣。

答:通过内力分析可以看出,反向布置以后,腹杆由之前的受拉变为受压,但是受力的大小不变,为避免压杆失稳,上图所用的桁架形式比下图更优,受力更合理,更能发挥材料的作用

实验名称: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3、通过振动衰减波形求出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二、实验设备信息:

1、设备和仪器

名称型号和规格用途

拾振器 DH105 用来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输出 动态测试系统

DH5922

用来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传递给计算机

2、简支梁的基本数据

截面高度 (mm)

截面宽度 (mm)

长度 (mm) 跨度 (mm) 弹性模量 (GPa) 重量 (kg)

自振频率理论值 (Hz)

61 185 **** **** 10 12.7 34.35

三、实验内容:

根据相邻n 个周期的波峰和时间信息,并根据公式计算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次数

1 2 3 4 5 6 第i 个

波形 波峰 时间

1.5615

2.9255 1.5745 9.358 2.568 1.5615 幅值 500.73 518.79 490.20 424.32 436.28 500.73 波谷

时间

1.5751

2.938 1.588 9.3715 2.5818 1.5751 幅值 -512.45 -492.83 -474.27 -38

3.27 -436.95 -512.45

第i+n 个波形

波峰 时间

1.7505 3.1405 1.762 9.5445

2.781 1.7505 幅值

341.18 370.39 334.59 297.06 293.01 341.18 波谷 时间

1.7635 3.155 1.7745 9.559

2.7945 1.7635 幅值 -316.74 -350.98 -360.56 -279.24 -30

3.95 -316.74

间隔n 7 8 7 7 8 7 周期 / s 0.027 0.02688 0.0268 0.0266 0.02662 0.027 频率/ Hz 37.04 37.20 37.31 37.59 37.57 37.04 阻尼比ζ

0.0087

0.0067

0.0087

0.0081

0.0079

0.0087

根据公式:(1)1d f T =

、(2)1

2i i d A t n A t nT ζπ≈+()ln ()

计算上述表格中的频率和阻尼比,填写到上表中。

四、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拾振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 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1)灵敏度:土木工程和超大型机械结构的振动在1~100ms-2左右,可选300~30pC/ms-2的加速度传感器;(2)频率:土木工程一般是低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可选择0.2~1kHz ;

(3)传感器的横向比要小,以尽可能减小横向扰动对测量频率的影响。

2. 什么是自由振动法?

答:自由振动法就是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载或突加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本次实验采用手锤敲击的方法对简支梁进行激振,从而产生振动

北邮大金融学基础第二次阶段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充分就业就是( )。 1人人都有工作 1充分就业是指社会劳动力100%就业 1有排除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就不是充分就业 1非自愿失业,它主要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是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而得以实现 的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2 (错误)各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常是( )。 1充分就业 1稳定物价 1经济增长 1国际收支平衡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3 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 )。 1实施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1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1货币供给量过大 1经济过热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提示: 4 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 1货币供应过多 1货币贬值 1纸币流通 1物价上涨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5 凯恩斯认为,( )的货币需求随利率水平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动。 1交易动机 1谨慎动机 1预防动机 1投机动机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6 再贴现是指( )。 1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贴现 1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贴现 1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贴现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提示: 7 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 )。 1特殊企业 1一般企业 1中介机构 1国家机关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8 (错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 1支付中介 1信用中介 1信用创造 1金融服务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9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 1再贷款业务 1贷款业务 1存款业务 1货币发行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金融学基础作业答案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就是国家对货币得有关要素、货币流通得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得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得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得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得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得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得现象就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得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得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得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得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得信用。其典型形式就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得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得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就是指以国家为一方得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得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得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得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得用于生活消费得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x ) 2.我国货币层次中得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得库存现金,而就是指居民手中得现钞与企业单位得备用金。(√ ) 3.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得货币范围越小。(√) 4、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得货币都就是金铸币.( x ) 5、格雷欣法则就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得“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得现象。( √ ) 6、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得汇率制度就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得、可调整得固定汇率制。(√)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与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x ) 8、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得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得价格下跌。( x ) 9、信用关系就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得经济关系。(√) 10、银行信用就是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得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11.商业信用得工具就是银行承兑汇票.( x )

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潘店镇庙杨中心小学张景泉 20XX年3月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背诵学过的9篇古诗文,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本学期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诵读原创经典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设有齐鲁名人、诗歌诵读、名胜古迹、政治人物、宫殿园林五个单元教材选取的5篇古诗文都比较简短,琅琅上口,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

“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六、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上海财经大学810金融学基础考研资料及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810金融学基础 “金融学基础”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 微观金融(投资学与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占比1/3。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消费者行为: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斯勒茨基方程、消费者剩余 二、不确定性:期望(预期)效用函数、风险规避、风险性资产 三、生产者行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企业供给 四、竞争性市场:市场需求、行业供给、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租金、竞争性市场中的 税收与税负转嫁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定价、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产量竞争、产量合谋、产量领 导者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 六、博弈论基础:支付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七、一般均衡:交换经济均衡、帕累托有效、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 学第二定理) 八、外部性与公共品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恒等式 24 二、IS-LM 模型 1、收入与支出; 2、IS-LM 模型; 3、IS-LM 模型中的财政、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下IS-LM 模型政策效应分析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 1、总供给与总需求; 2、失业与通货膨胀 四、经济增长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五、消费 1、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 2、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 六、投资 1、基本投资理论; 2、投资的Q 理论 七、经济周期 1、价格错觉模型; 2、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3、粘性价格模型 八、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1、积极与消极政策; 2、政策时滞与政策效应; 3、规则与相机抉择 国际金融部分: 一、国际收支及宏观经济均衡 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 2、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国际收支性质上的不平衡及其成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3、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 4、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方法及其效能 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与外部均衡、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和政策分配原则、斯旺模型 和蒙代尔模型 6、中国的国际收支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新)

……………………………………………………………最新资料推荐…………………………………………………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金融学基础》课程平时作业

第一章货币制度 一、判断题 1.被当作交换媒介的商品不一定就是货币。对 2.现金是货币,银行存款也是货币。对 3.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错 4.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解决了在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价比较的难题。对5.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银币必然要取代金币。错 6.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对 7.货币作为交换手段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对 8.古代实物货币与现代信用货币在执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上没有区别。错9.与金属货币相比较,现代信用货币不是良好的储藏价值的手段。对 10.信用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信用。对 二、单项选择题 1.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a )。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2.国家纸币是指(b)。 A.由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B.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币 C.由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D.由国有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 3.本位货币是(a)。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C.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4.实物货币是指( d ) 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能分割的货币 C.专指贵金属货币 D.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价值 5.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6.信用货币是指(a) A.由有信用的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 B.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 C.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 D.在有黄金准备的基础上发行的货币 7.劣币是指实际价值(d)的货币。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金融学基础作业答案word精品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一一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 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 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 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 .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x ) 2 .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 位的备用金。(V ) 3 .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小。(V ) 4. 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x ) 5. 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V ) 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一一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V ) 7. 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x ) 8.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x ) 9?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V ) 10.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 V ) 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使用班级:2.1 2.2 2.3 2.4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金融学基础作业答案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就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就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就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x ) 2.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就是指居民手中的现钞与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 ) 3.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小。( √ ) 4、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就是金铸币。( x ) 5、格雷欣法则就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 ) 6、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就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 √ )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与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x ) 8、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 x ) 9、信用关系就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 10、银行信用就是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

二年级传统文化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二、诵读感悟。

鲁教版传统文化二年级期末试题

二年级传统文化 一、填空 1、孙武被人们尊称为(孙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 2、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4、(韩愈)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 5、(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 6、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读书的“四美”:多读、深思、虚心、实行。 9、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有“天下第一陵”的美称。 10、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 1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12 汉武帝先后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13、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多次下令求贤,并要求“唯才是举”。 14、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15、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16、春秋第一相是指(管仲)。 17、(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忠诚的典范,被封为“忠武侯”。 18、( 故宫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 19、( 颐和园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20、(秦始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最后一任君王和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皇帝。 21、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第六位皇帝。他为了统一思想,专门尊奉儒家学说,而罢黜其他学说,他在都城长安创建了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千字文》教学计划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南街二小陈丽娥 一、指导思想: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 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 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年启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我把《千字文》诵读与赏析定位二年

级学生课程超市的课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次:诵读“天地玄黄—辰宿列张”(课本) 第二次:诵读“寒来暑往——律吕调阳”(课本) 第三次:诵读“云腾致雨——玉出昆冈”(课本)

云南二年级传统文化考试题

其中单选题共50道,多选题共30道,判断题20道,合计100道。 一.单选题 1.补充句子:弟子事师,(),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A.终身为父 B.敬同于父 C.等同于父 D.修行在个人 【答案】B 2.孔子的弟子们将他和一些杰出弟子的言行,编辑成了() A.《论语》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答案】A 3.()主张无为而治,崇尚清静无为,回归自然。 A.老子 B.商鞅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A 4.孔子曾说:“三人行,()。”教育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A.必有我师焉(yān)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见贤思齐焉 D.终身为父 【答案】A 5.“剪桐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哪位帝王的身上?() A.周成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答案】A 6.“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资治通鉴》 C.《道德经》 D.《朱子家训》 【答案】B

7.每年的()是我国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A.农历四月初五 B.农历五月初五 C.农历六月初五 D.农历四月初四 【答案】B 8.傣族的泼水节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庆祝三天。第一天叫作(),相当于除夕。 A.空日 B.麦日 C.岁首 D.迎新 【答案】B 9.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虎臣”的是()A.郑成功B.戚继光C.文天祥D.胡宗宪 【答案】B 10.“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是指哪颗星?()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天狼星 【答案】A 11.()百姓会在歌圩(xū)上吃传统食物五色饭。 A.傣族 B.壮族 C.满族 D.苗族 【答案】B 12.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燕国 【答案】B 13.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朱子家训》中就有“饮食约而精,()”教育我们在生活当中应该养成简单朴素的好习惯。

【强烈推荐】二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

二年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 学校:乐峰完小年级:二年级时间:2018年11月11日 一.单选题 1.补充句子:弟子事师,(),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A.终身为父 B.敬同于父 C.等同于父 D.修行在个人 2.孔子的弟子们将他和一些杰出弟子的言行,编辑成了() A.《论语》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3.()主张无为而治,崇尚清静无为,回归自然。 A.老子 B.商鞅 C.孟子 D.韩非子 4.孔子曾说:“三人行,()。”教育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A. 必有我师焉(yān)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见贤思齐焉 D.终身为父 5.“剪桐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哪位帝王的身上?() A.周成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6.“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资治通鉴》 C.《道德经》 D.《朱子家训》 7.每年的()是我国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A.农历四月初五 B.农历五月初五 C.农历六月初五 D.农历四月初四 8.傣族的泼水节一般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庆祝三天。第一天叫作(),相当于除夕。 A.空日 B.麦日 C.岁首 D.迎新 9.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虎臣”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文天祥 D.胡宗宪 10.“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是指哪颗星?()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天狼星 11.()百姓会在歌圩(xū)上吃传统食物五色饭。 A.傣族 B.壮族 C.满族 D.苗族

12.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燕国 13.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朱子家训》中就有“饮食约而精,()”教育我们在生活当中应该养成简单朴素的好习惯。 A.园蔬愈珍馐(xiū) B.恒念物力维艰 C.器具质而洁 D.瓦缶(fǒu)胜金玉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身怀民族大义而写下的诗句。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岳飞 15.每年农历()的火把节是彝(yí)族、白族、拉祜(hù)族、纳西族、哈尼族、傈(lì)僳(sù)族等民族共同的节日。 A.四月 B.五月 C.六月 D.十一月 16.汉代时,匈奴最高首领被称为() A.酋长 B.皇帝 C.单于 D.将军 1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王维 B.卢纶 C.李白 D.杜甫 18.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称为“一候”。 A.三天 B.五天 C.七天 D.九天 19.既是《资治通鉴》的撰写者,也曾经砸破水缸(gāng)救出玩伴的古代人物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懿 D.司马昭 2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的是哪条河下游的吴越地区?()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澜沧江 21.“欲将轻骑逐”中“将”的意思是() A.率领 B.将军 C.将要 D.将来 2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 A.《勉谕儿辈》 B.《朱子家训》 C.《颜氏家训》 D.《章氏家训》 23.“瓦缶胜金玉”中“缶”指的是()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 《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 读故事《卞和献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知行合一: 学习要不怕苦,不怕累。 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懂得了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 上庄小学 房兴丽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单元目标: 1.通过朗读韵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课外积累。 2.扩大学生视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单元训练重点: 积累优美的韵文 三、单元训练难点: 理解韵文 1 《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重点: 生僻字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三、教学难点: 掌握韵文意思 四、教具学具: 韵文片段、对联的延伸知识 五、教学学法: 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课件出示韵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师生合作朗读韵文,激发兴趣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自由练读。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熟练。 2、利用工具书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对子歌。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挑战赛。 二、学习对子歌(节选一) 1、《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他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2、利用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还原韵文。 3、交流互补。 4、联系曾接触的古诗对仗特点,引导发现韵文对仗特点。 “来对往、密对稀”反义词。 “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相近的事物。“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相对的事物。 5、朗读品味韵文的韵律美,了解对仗特点。 三、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抄写《声律启蒙》(节选一)并背诵下来。 2、积累文中的句子、词语。 板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练习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二年级出 阅读闯关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天地玄黄,。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2.凡是人,,天同覆,地同载。 3.劝君莫惜金缕衣,。 4. 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又叫土影戏、灯影戏。 5.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诗人。 6.神话故事中,决心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亲尝百草。 7.鲍叔牙真诚对待自己的朋友管仲,他们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成语“”由此而来。 8.亲爱的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呀!唐代颜真卿在《劝学》一诗中写道: “,。” 你看,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发奋努力,等到头发白了,后悔也迟了。 9.从荷兰侵略者的手里收复了宝岛台湾,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10.是傣族的新年,时间一般在傣历六七月。 11.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12.《盘古开天辟地》《鲧窃息壤治洪水》《燧人氏钻木取火》.....这些神话故事真有趣呀!我知 道、也是神话故事。 二、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24分) 1.“读书法,有三到”,这“三到”是() A口、眼、手 B.心、眼、手 C.心、眼、口 D.口、眼、脑 2.传说( )创造了文字。 A.神农 B.女娲 C.大禹 D.仓颉 3.“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指杏花村。”横线上应填的节气是()。 A.谷雨 B.清明 C.春分 D.小满 4.《治家格言》中的( )一句教育我们做事要有个准备,不要事情到了急处,才想起要做准备。 A.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B.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C.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D.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5.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A.七夕节 B.重阳节 C.感恩节 D.端午节 6.( )把沿途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A.玄奘 B.班超 C.郑和 D.郑成功 7.下列名句与诗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贺知章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王安石 C.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谢灵运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刘邦进人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的原因是()。 A.秦国法律太严酷。 B.为了方便管理。 C.为了笼络人心。 D.以上说法都对。 9.为什么吴刚永远也砍不倒那棵桂树呢?() A.吴刚太笨了,找不到砍倒树的方法。 B.吴刚没耐心,总是砍一会儿歇一会儿。 C.桂树太粗太大,根本砍不倒。 D.神仙欺骗了昊刚。

金融学基础作业答案

《金融学基础》形考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18 浮动汇率:18 直接融资:30 间接融资:30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二、判断正错误 1.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x ) 2.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3.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小。 4. 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x ) √)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5.6.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7.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x ) 8.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 x )√)( 9.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10. ) x (.商业信用的工具是银行承兑汇票。11. √)( 12.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牙买加体系。13.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则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不会超过黄金输送点。√)( 1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的风险和收益是相匹配的。15.赊销是消费信用的独有形式。(×) 16.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品信用的局限性,它终将取代商业信用。(×) 17. 个人信用主要是指个人作为债权人的信用活动。( x ) 18.利率有多种分类,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以划分为官方利率、官定利率何市场利率。( x )√) 19. 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贷出者有利。(√) 20.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它以商品买卖活动为基础。( 三、单项选择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第17课孙武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孙武的战法,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3.能够阅读并背诵《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并大体上懂得意思。 4.通过学习,了解孙武其人其事,激发学生对孙武的敬佩之情。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 (一)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简单介绍了孙武“迂回奔袭”的战法和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孙子兵法》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师可借助参考资料给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 (二)教学活动 读一读

选取《孙子兵法》中的几句名言,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对于句子的意思,只做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这几句名言的解释是: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释义: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 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 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释义:出兵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 的时候采取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彼,对方。殆,危险。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 况都有透彻的了解,成百次打仗都会失败。 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战国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军事家——孙膑。这项活动的安排,在于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又可以在亲子活动中缩短与孩子的距离,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构建起学习型家庭。 第18课管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是个什么样 的人,他作出了哪些贡献? 3.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结交真正的朋 友。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教材分析 管仲出生在今安徽省的颍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供养老母亲,他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后来当兵来到齐国,经鲍叔牙大力推荐,当上了齐国的相国。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称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鲍叔牙的宽容、体贴、关心、理解,使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