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囊对虾图片及简介

日本囊对虾图片及简介

日本囊对虾图片及简介
日本囊对虾图片及简介

日本囊对虾图片及简介

日本囊对虾外貌特征

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1~2齿。**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长圆柱形。成熟虾雌大于雄。

体长8-10 cm。额角齿式8-10/1-2。具额胃脊,后端双叉型。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于头胸甲长的1/2。尾节具3对活动刺。雌性交接器囊状,前端开口,有一圆突;雄性交接器中叶突出,并向腹面弯折。体表具土黄色和蓝色相间的鲜明横斑,尾肢具棕色横带。

日本囊对虾种群分布

日本对虾分布极广,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国沿海、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摆息。我国沿海1~3月份及9~10月份均可捕到亲虾,产卵盛期为每年12月~翌年3月份。虾汛旺季为l~3月份。常与斑节对虾、宽沟对虾混栖。

日本囊对虾生活习性

1、栖息与活动:日本对虾栖息于水深10-40m的海域,喜欢栖息于沙泥底,具有较强的潜沙特性,白天潜伏在深度3cm左右的沙底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觅食时常缓游于水的下层,有时也游向中上层。在虾塘的高密度养殖中,饥饿时呈巡游状态。但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现其游动,尤其是养殖前期较难观察到。

2、对环境的适应性

①对盐度的适应:日本对虾为广盐性虾类。对盐度的适宜范围是15-30‰,但高密度养殖时适应低盐度能力较差,一般不能低于7‰。

②对温度的适应:日本对虾属亚热带种类,**适温范围为25-30℃,在8-10℃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高于32℃生活不正常。

③对水中溶解氧(DO)的要求:日本对虾在池养中忍受溶氧的临界点是2mg/l(27℃时)低于这一临界点即开始死亡。耐干能力强,是较易长

途运输的种类。

④对海水pH值的适应:海水pH值较稳定,一般在8.2左右,但虾塘pH值多数变化较大。日本对虾对pH值适应值为7.8-9之间。

日本囊对虾经济价值

日本对虾是日本**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在日本养到25克左右出售价格**,主要销售活虾。我国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近几年来也已开始养殖。养殖180天体重可达20~25克。产卵群体体长为12~20厘米,

体重为20~95克。该虾甲壳较厚,耐干露,适于活体运销,利润较高。营养价值与其他主要虾类相近。

日本囊对虾养殖技术

1.水质管理。养殖初期以肥水为主,视水质肥度情况和水色的变化,逐日向池内添水,每日添加3厘米~5厘米或3日~4日加水15厘米~20厘米,保持池内生态平衡。到虾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时,将池水添到1米以上,养殖中期由前期的“肥水”转为“活水”,一般日换水量15%~20%。养殖后期视水质污染情况,可适当加大换水量。

2.投饵。虾苗前期生长主要靠池内的天然饵料来维持,中、后期投料以人工颗料饵料为主,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的饵料,其蛋白质含量均应高于中国对虾用配合饵料,**好在50%以上,以确保日本对虾正常生长。投饵时间应在晚上,以每晚8时和凌晨1时为**。一般情况下可在晚上8时投日投饵量的70%,凌晨投30%。

养殖前期可用小吊网,中、后期可用旋网定量法测定池中虾的总重量,然后确定日投饵量。一般情况下,虾体重1克~5克时投饵量为体重的7%~10%;5克10克时为4%~7%;10克~20克时为3%~4%。

3.日常观测。日常观测是日本对虾养成过程中的基本工作,应重点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对虾摄食情况:摄食情况反映饵料是否适当,底质和水质是否正

常,将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与健康。

(2)对虾生长情况:生长情况的观测主要有成活率和平均体重的估

测、体重测定和蜕壳情况等。

(3)对虾活动情况:根据日本对虾生活习性观察其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如对虾不潜沙,活动力下降,反应迟钝,浮头或在水面打转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虾池底质和水质情况:包括池底颜色和气味,水质指标和日常

检测等。

4.防病。日本对虾养成中后期,每10天~15天用生石灰化水全池

泼洒1次,改善池水的理化因子。预防病害发生,生石灰用量为15ppm~20ppm。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制成药饵,可预防细菌病,添加量一般为配饵的1‰。近几年来,在日本对虾的养成过程中病毒性白斑病也时有发生,对病毒性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预防的手段来减缓发生,如投喂优质饵料,增强对虾体质,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人参皂苷等免疫增强物质,提高对虾的免疫能力。

5、收获:虾长到80尾/公斤~100尾/公斤时,可以出虾。收获的方法采用插陷网的方法收虾,陷网插入池内后,应及时检查陷网内虾的密度,防止虾密度过大造成死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