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 教学要求]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计算;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种类与用途;研究对象选择的方式与特点;匹配的目的、

实施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主要偏倚及其控制;病例对照

研究的优缺点。

掌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重点难点]

第一节、病例对照研究概述

一、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指以现在患有某病的病人为一组(称为病例组) ,以未患该病但其它条件与病人雷同的人为另一组(称为对照组) ,通过询问、体检化验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对各种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判为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间存在着统计学关联,在估计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

二、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以任何干预,而只是客观地收集对象的暴露情况。这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的共有特征。

2.设立对照。有专门设立的对照组,由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组成,供与病例组比较之用。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研究之始,是先有结果,即已知对象患某病或不患某病,再追溯其可能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纵向的、回顾性的。

4.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本方法受到回顾性观察方法的限制,不能观察到由“因” 到“果”的发展过程并证实其因果关系,故只能推测判断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

第二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首先是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作好调查研究的设计,其中主要是选择对象,确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设计好调查表。然后是访问对象,填写调查表。随后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结果作讨论,最后写出报告。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对象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病例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的病人,对照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总体。

1、病例的选择

(1)病例内外部特征的限定:当明确了进行何种疾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之后,所选择的病例必须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而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标准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否则,病例中可能混入非病人或不同型别的病人,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2)病例类型:有三类病例可供选择,即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3)病例的来源:一种是来源于某一或若干所医院及门诊部在一定时期内诊断的全部病例或随机样本。另一种来源是某一特定时间和地区,通过普查、疾病统计或医院汇总得到病例,然后选择所有的病例或其中的一个随机样本。

2、对照的选择

(1)对照选择的原则:对照的选择往往比病例更为困难和复杂。一方面要保证对照的代表性,即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一般人群,另一方面还必须使对照与病例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即除研究因素外,可能影响发病的其他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要尽量保持均衡。而且,对照应经过与病例相同的诊断确定不患所研究的疾病。

(2)对照的类型;设置的对照按是否与病例在某些因素上进行匹配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进行匹配的对照,称为成组对照,即当对照来源确定后,用抽样的方法从该人群中随机选择足够的人数,没有任何其它限制与规定。另一类是进行匹配的对照称为配比对照。

配比对照按其匹配的方法分为群体匹配和个体匹配两类。

① 群体匹配也叫成组匹配 ( category matching )或频数匹配 ( frequency matching )。在选对

照组时,使所要求匹配的因素在比例上与病例组中的一致。

②个体匹配从对象人群中选择一个或以上的对照配给每一个病例,使对照在规定的特征上与病例相同。这个特征叫匹配变量。

一个病例配一个对照叫做1: 1配对,配两个以上的对照叫做 1 : M配比。就统计效率而言,超过1: 4 就难使统计效率再提高,故配比一般不超过1:4。

(3)对照的来源:第一来源是从一地的全人口中选择。第二个来源是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第三个来源是利用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事或邻居作对照,但要注意研究遗传因素为主的疾病时不宜选同胞、亲戚作对照,研究环境因素为主的疾病时,不宜选同事 (工作环境)或邻居(居住环境)作对照。

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第三个重要步骤是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 、描述性分析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首先对数据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诊断方法、居住地等进行描述,即计算出各种特征的构成比重,从而对资料的一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均衡性检验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除欲研究因素以外的各特征是否近似或齐同,来鉴定两组资料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推断性分析: 主要是分析暴露与疾病有无统计学关联, 以及关联强度的大小。

3、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某因素与某疾病如存在联系,则可以进一步估计其联系的强度。联系的强度可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简称RR来说明。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之比。它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概率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病例对照研究一般无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观察人数,故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亦不能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只能计算比值比( odds ratio 简称OR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比值(odd)是指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

4、相对危险度数值的意义相对危险度数值为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RR>1说

明疾病的危险度增加,叫做“正”关联,RR<1 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不同数值范围表明不同程度的危险性。

第三节、病例对照研究中的主要偏倚及控制方法

一、主要偏倚

1、选择偏倚这是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有问题或缺点,导致人选者与未人选者的某些特征有系统差别而产生的误差。由于病例对照研究中常常未能随机抽样,故易产生选择偏倚。特别在医院选择病例与对照时更易产生偏倚。医院收治病人有不同的选择,同时,病人到哪个医院也有选择,不同病种也有不同的入院条件,这使研究的病例或对照不能代表有关人群。由于不同的进入率,使病例组与对照组缺乏可比性。由于诊断标准不明确,或标准不够详细,使病例组内构成不一致

2、信息偏倚在调查时对两组的暴露史采取了不同的标准或收集手段可引起信息偏倚。观察者在调查或测量时收集的资料在两组间准确性不一致或者被调查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都会产生信息偏倚,例如吸烟者说他不吸烟等。

3、混杂偏倚是由于混杂因子所造成的偏倚。混杂因子是指既和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即这个因子必须是一个危险因子)又和研究的暴露有联系的因子。年龄、性别和许多疾病与许多暴露都有联系,所

以是最常见的混杂因子。

二、偏倚的控制1、加强科学设计,在选择对象时,尽可能采取随机抽样原则;进行检查或调查时尽可能采取盲法;调查的变量尽可能采取客观性强的指标。并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如果在医院选

择病例,则尽可能多选几所医院进行。对无应答的对象,要设法补救并在分析时对无应答的影响作出特别分析。

2、对混杂因子的作用,在研究设计阶段可采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进行控制。在分析阶段可采用分层分析方法,标准化处理或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有许多的优点,它较容易进行,所需调查的样本数比队列研究少得多,所以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有时也是唯一可行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比较节省人力物力,收集资料后可较快得到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明显的,调查暴露史经常是通过回忆得到的,其可靠程度往往不等,易产生偏倚。病例常不能代表全部病例,对照常也不能代表其对象人群。因此亦易产生选择偏倚。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也不能证实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

第七章队列研究

[ 教学要求] 了解:样本大小的具体计算;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悉: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设计类型;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资料收集的种类与方法;主要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掌握: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重点难点]

第一节、概述

队列研究也叫队列研究或定群研究,有人称之为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与病例对照研究一样,也是用来检验病因假设的,但是二者有所不同。队列研究可以直接观察到人群暴露于某种因素的情况及其结局,从而确定该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系。在验证病因假说上,是一种介于病例对照与人群实验之间的一种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在开始的时候,结局尚未出现,是从可疑的暴露因素入手,观察此后一段时期内这个因素是否引出结局,是从因到果的观察。而病例对照研究的起点是从已发病的病人入手,调查过去可疑的致病因素,是从果推因的研究。从时间顺序上看,队列研究能肯定果来自因。所以,一般认为,在检验病因假设时,队列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有说服力。

队列研究的特点:

1?属于观察法暴露因素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客观存在;

2?设立对照组同病例对照研究一样,队列研究中要设立对照组用于比较,这是分析性流行

病学的共同特征之一;

3?由“因”及“果”在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先后关系上,先确知其因,再纵向前瞻观察

而究其果;

4?能确证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由于观察者能切实知道暴露的作用和疾病的发生,且

疾病是发生在确切数目的人群中,所以能准确计算出发病率,即人群发病的危险度。

第二节、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研究对象

㈠暴露因素的规定

在设计阶段就应对暴露做出明确的规定,如暴露的定型标准和定量标准,也可将暴露水平分级,如轻度、中度、重度等,可看成是半定量的测量。除暴露的定性定量外,有时还需了解暴露的不同形式。

㈡基本资料的收集

在现场实施开始的之前,要进行一次基础调查,以获得各有关变量的本底数据,为今后的追踪随访及结局资料分析奠定基础。。

资料来源:

⑴从调查对象中获得;

⑵从有关记录或档案中获得;

⑶经测量获得。

㈢研究队列的选择

队列研究中最基本的工作是选择好暴露组和非暴露的对照组,其前提是确定暴露。

1?暴露人群的选择

通常选择暴露人群有下列几种方式:

⑴特殊暴露人群职业人群常为队列研究的首选对象,因为在某些职业中常存在特殊暴

露因子。

⑵一般人群即某地区的全体人群,选择其中暴露于欲研究因素的人做暴露组,其余为

对照组。

⑶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为了便于有效率地收集随访资料,往往选择一个团体,它有自己的组织系统,能够协助我们工作,而且该组织内成员的职业与经历往往是相同的,可使对照

组与暴露组增加可比性。

2?对照组的选择

⑴内对照如果调查对象是一个整体人群,人群内暴露于某因素的作为暴露组,非暴露

的或暴露最少的人们就作为对照组。

⑵外对照另选择一组非暴露人群作为对照组。选择非暴露组的原则是要与暴露组除研究因素不同外在其它方面都保持齐同。

⑶人群对照有时,不另设对照,而是以人群为对照,这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⑷多种对照为了增强判断依据,可将上述方法综合起来,设立多种对照,进行多重比较。

二、资料收集

(一)资料收集中的偏倚

??失访偏倚由于研究对象移居外地、死亡于非结局的其它疾病、意外死亡、外出或不

合作等原因而使随访中断的,包括研究者因种种原因未能随访的案例,都作为失访。

失访偏倚影响研究的真实性。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失访人群的质。失访人

群在所研究的主要方面如果与研究人群区别不大,无显著性差异,那么偏倚影响不大;二是

失访人群的量。如果失访量小于观察人群总数的5%,可认为所产生的偏倚不大,若失访率

大于20%,解释结果宜慎重。

2?选择性偏倚对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错分,即将暴露人群错划入非暴露组,或反之,均可造成选择性偏倚,这往往导致高或低估了联系的强度。

3.测量偏倚由于对疾病的诊断缺乏严格的、客观的标准,或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或

测量手段粗糙、测量仪器精确性差等可导致漏诊及误诊,可导致测量的系统误差。

(二)资料收集过程的质量控制队列研究样本量大,时间长,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就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整个研究实施过程中强调并采取措施保证设计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1?培训调查员在实施开始前,要选择和培训调查员。调查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有敬业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通过培训调查员使之掌握获得可靠资料的调查方法和技巧。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调查质量,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分工、职责。同时,应确定相应工作的工作程序。定期检查、考核调查质量,如重复调查,考核其一致性。

.盲法为了避免和减少偏倚,特别是由于人们主观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偏倚,最好采用盲法,即不使观察对象知道自己被分配在那一组,或不使调查员知道观察对象属于那一组,这叫单盲法,如果双方互相不知道,则称为双盲法。这样,可以增强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三、资料分析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步骤:??计算各组的发病(或死亡)率;2?对组间率的差异进行统

计学显著性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的进一步计算关联程度。

㈠计算率队列研究中的发病(或死亡)率计算由于数据资料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累积发病率在观察人群比较固定且稳定地维持在一个较长的观察期内,可以用累积发病(或死亡)率,也就是我们常用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分析指标,比较简单,分母为此队列人数,分子为此队列内观察历年间发病(或死亡)人数之和。它可以进行常规的统计学检验。

?发病密度若整个研究持续了较长时间,其间观察人群人数产生了较大变动,例如因迁移、死于非研究疾病、退出等,造成观察人数减少,此时,不能以稳定的观察人群作为分母计算率,而需将变动的人群转变为人时数为单位代替以人数为单位作为分母来计算率。这种率称为发病密度。人时就是将人与时间因素结合起来作为率的分母的单位,常用的单位是人年。

㈡组间率的差异的统计学检验

当观察样本量较大时,样本量的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可采用U检验来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如果率比较低,可能不符合正态分布,则可改用二项分布或泊松分布进行检验。具体的检验方法可查阅统计学书籍。

㈢暴露因素与结局事件的关联强度的计算队列研究资料的整理形式基本上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一样,

可以计算出两组的发病率,这

是关键的指标。

队列研究可计算的关联强度的流行病学指标有:

?相对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又称危险比

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的比值。它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至于相对危险性数值的大小反映关联的强弱并无统一的标准。一般地讲:

当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负相关,暴露越多,疾病越少,具有保护意义。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正相关,暴露越多,疾病越多,可能是致病因素。

2?特异危险度

它也叫归因危险度,或率差。暴露组发病率通常总是高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高低之差推理应特异地归因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因此,特异危险度表示单独由某因素所致的发病(或死亡)危险。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 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完整版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教学要求]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计算;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种类与用途;研究对象选择的方式与特点;匹配的目的、实施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主要偏倚及其控制;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掌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病例对照研究概述 一、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指以现在患有某病的病人为一组(称为病例组),以未患该病但其它条件与病人雷同的人为另一组(称为对照组),通过询问、体检化验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对各种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判为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间存在着统计学关联,在估计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 二、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以任何干预,而只是客观地收集对象的暴露情况。这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的共有特征。 2.设立对照。有专门设立的对照组,由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组成,供与病例组比较之用。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研究之始,是先有结果,即已知对象患某病或不患某病,再追溯其可能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纵向的、回顾性的。 4.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本方法受到回顾性观察方法的限制,不能观察到由“因”到“果”的发展过程并证实其因果关系,故只能推测判断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 第二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首先是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作好调查研究的设计,其中主要是选择对象,确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设计好调查表。然后是访问对象,填写调查表。随后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结果作讨论,最后写出报告。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对象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病例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的病人,对照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总体。 1、病例的选择 (1)病例内外部特征的限定:当明确了进行何种疾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之后,所选择的病例必须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而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标准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否则,病例中可能混入非病人或不同型别的病人,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2)病例类型:有三类病例可供选择,即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3)病例的来源:一种是来源于某一或若干所医院及门诊部在一定时期内诊断的全部病例或随机样本。另一种来源是某一特定时间和地区,通过普查、疾病统计或医院汇总得到病例,然后选择所有的病例或其中的一个随机样本。 2、对照的选择 (1)对照选择的原则:对照的选择往往比病例更为困难和复杂。一方面要保证对照的代表性,即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一般人群,另一方面还必须使对照与病例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即除研究因素外,可能影响发病的其他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要尽量保持均衡。而且,对照应经过与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作业答案

案例一 1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2 基本原理: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座位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的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假说的目的。 3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频数匹配、个体匹配○3衍生类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病例研究 4 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检验病因假说 案例二(续1) 1 ○1研究对象可及性好○2研究对象更易合作○3比较容易从医疗记 1

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2 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或医院和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记载的既往病人,称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以社区为基础的。 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该病病人或健康人○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案例二(续2) 1 不能代表患有肺癌的全部人群,只能代表源人群。 2 可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的的暴露水平。 3 前者会使结果增大偏倚,后者会减少偏倚 案例三 1 增加可比性,减少偏倚 2 192.86 21.25 9.07 3 吸烟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患肺癌的概率大9倍 4 0.11 0.80 1.09 1.87 1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总结研究资料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 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 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实习病例一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倒一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结构模式,设计特点。 2.熟悉非配对资料和配对资料的分析方法。 二、预习提要 1.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设计要点。 2.非配比资料分析(两组暴露比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计算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3.配对资料的分析及比值比计算。 4.病例一对照研究的常见偏倚。 三、实习内容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长,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的死亡率增长更高。 问题1:有人认为这种增加不一定是真的增加,而是老年人口增加或诊断技术标准有所改进所致,你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你能完全摒除这种可能性吗? 许多学者针对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与吸烟、吸入污染的空气以及职业性因子有关。 问题2:请考虑如何区分以上因素对肺癌的作用。 作者针对上述问题,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现将其方法、设计及结果综述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首先选定病例组,病人要诊断明确有代表性,要设立相应对照组。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用同样的方法回顾有无暴露于某因素,以及暴露的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可疑病因与疾病联系的线索,从结果探索可能的病因。 1. 选定病人,作者在20家医院选了确诊肺癌的病人。 问题3: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在病人入院时即通知派专职调查员前往访视病人,并进行调查。 2. 选择对照,选择同时入同一医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4:请考虑此项工作的必要性。 对照者的年龄应与病人在相同的年龄组内(上下在5岁之内),性别与肺癌患者相同。一个病人配一个对照。注意不将病因可能相同的疾病作为对照,作者还选择胃癌、肠癌、肝癌等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5:请考虑这样做的意义。 3. 确定研究的病因,拟定调查表:在确定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能因吸烟习惯有改变而发生困难,如吸烟少的可以变成重度吸烟者,而重度吸烟者又可以减少吸烟或戒烟后可再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

1.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目的是 A. 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 B. 是进行病例组与组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C. 为了控制年龄因素 D. 不了增加分析时的统计学检验能力 E. 为了控制选择性贪偏依 2. 在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空研究中,如果没有系统误差,且样本大小一定,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时相对危险度(比值 )的大烛取决于下列哪个条件 A. 定群研究中暴露组发病的频率或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驵暴露的比例 B. 规定的显著性水平(人) C. 规定的把握度水平(1- ) D. B和C E. A.B和C 3. 发生混杂偏依的可能原因是 A. 没有考虑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B. 除感兴趣的暴露因素或疾病外,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和疾病有关 C. 除暴露因素和疾病外,还存在第三个因素,该因素被说明既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与疾病的分布有关. D. 第三个因素与暴露因素分布有关,并是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E. 以上都不对 4. 某研究者决定把每个病例的配比对照数从3个增加到6个来提高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效力,对此做法你的观点是 A. 建议使用一个对照,因为多设对照的价值很小 B. 由于对照数如此之多,可利用这些对照进行定群研究,以得到RR值 C. 如有可能,适当增加病例数而不是对照数 D. 如果只是研究近期诊断的病例则同意其决定 E. 如果用6个对照劝其进行非配比分析 5. 信息偏倚指的是 A. 同时存在几个变量的效应,而结其中某个效应的估计不准确 B. 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随机误差 C. 对自变量或因变量进行测量或分类时,由于随机变异而使精密度降低 D. 自变量或因变量测量或分类中的系统误差 E. 上述答案均不是 6. McNeyman Bas也称 A. 住院偏性 B. 选择性转诊偏性 C. 检诊造成的偏性 D. 存活病例偏性 E. 无应答偏性 7. Berksorv偏性也叫 A. 存活病例偏性

实验4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案例一 人们在英国和威尔士的死亡登记中发现,由肺癌导致的死亡例数显著增多。如,1922-1947年间死亡数从612例上升到9287例,增长了15倍。45岁及以上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40-1944年,仅5年的时间与1921-1930年相比,肺癌的死亡率就增加了6倍,女性肺癌死亡率增加了3倍,且呈上升趋势。除英国和威尔士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瑞士、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日本等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此现象引起了世界上很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当时提出的能够导致肺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汽车尾气的排放、焦油路表面的灰尘及煤气厂和工厂中煤的燃烧而导致的大气污染;②吸烟。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是依据医务工作人员的临床观察而得出的,即在临床诊疗中发现的肺癌患者有很多人吸烟,为搞清楚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研究者们于1930年到196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包括Richard Doll和英国的Austin Bradford Hill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患肺癌者与非肺癌者 在吸烟习惯方面或其他如大气污染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1

问题: 1. 何谓病例对照研究? 2.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类型? 4.病例对照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案例二(续1) Doll和Hill 在1984年4月至1952年2月间,在伦敦及附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选择被确诊为肺癌的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与病例同性别,年龄±5岁,且尽量选择与病例在同一家医院或同期住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家庭住址、家庭取暖方式、呼吸系统病史、吸烟习惯,鉴于其他的目的,还包括饮食习惯和腹泻药的使用等。 问题: 1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之欧阳光明创编

第四、五章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 究的比较 欧阳光明(2021.03.07)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 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 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 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 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 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 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 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第二十四章病例对照研究答案: 一、单选题: 1.E 2.E 3.E 4.E 5.C 6.B 7.C 8.A 9.E 10.E 11.E 12.C 13.C 14.D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21.D 22.A 23.E 24.E 25.B 26.E 27.A 28.D 29.E 30.D 31.B 32.D 33.B 34.C 35.A 36.B 37.D 38.A 39.B 40.E 41.D 42.B 二、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 3.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4.匹配过度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 5.分层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和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等。 6.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 7.回忆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过去的事件或经历回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例如病人因曾经受疾病的折磨,故能较准确地回忆过去的暴露

病例对照(自答答案)

病例对照研究 案例1 问题1 问题2 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问题3 病例对照研究;P70 问题4 P70-71 问题5 1)病例来源于伦敦及其附近20所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原则是病例有代表性、诊断明确。2)对照来源于这些医院中的其他肿瘤病人,原则是1.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即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必须是经过相同的诊断方法确认不患所研究的疾病,且不处于亚临床期或潜伏期的人。 问题6 选用住院的肺癌病人作为调查对象代表性不是很好。容易发生选择偏倚,但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完整准确。病例的选取以社区来源为优,代表性较强,但实施难度大。问题7 1)考虑如上配对条件是为了使病例组和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排除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经济生活条件、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干扰。 2)进行匹配时应注意:欲作为病因探索的因素不可匹配,且不能“匹配过头” 问题8 问题9 问题10 问题11

问题11. 1)表2.5 OR=9.08 Miettinen氏95%CI (4.73,17.42)Woolf氏95%CI (4.14,19.92)2)表2.6 OR=8.71 Miettinen氏95%CI (4.50,16.86) 问题12 问题13 表明每日吸烟支数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随着每日吸烟支数的增加,OR值亦逐渐增大,显示出剂量反应关系,更增强了吸烟与肺癌之间因果联系的说服力。 问题14 吸烟与肺癌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问题15 还可进一步做队列研究,以判断因果关系。 案例2 问题1 1)X2=5.84 OR=1.68 Miettinen氏95%CI (1.10,2.57)Woolf氏95%CI (1.10,2.58)2)意义:说明口服避孕药与女性心肌梗死有关,是个危险因素 案例3 问题1 病例对照研究 问题2 X2=65.94 OR=8.73 Miettinen氏95%CI (5.17,14.72)Woolf氏95%CI (2.73,27.89) 意义:说明使用动静脉插管与医院内菌血症有关,是危险因素 案例4 问题1 现况调查 问题2 ?选择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诊断出发生了医院感染者。 问题3 应该考虑年龄、性别、民族、经济生活条件等。 从该三甲医院儿科病房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癫痫患儿中非医院感染者进行随机选择。 问题4 P75 公式得,样本含量为200 问题5 因素可能有:住院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鼻饲、介入性诊疗、活动受限 问题6 P83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casereference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病例对照研究教学大纲及精要和典型试题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2.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 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病例对照研究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作业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 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最可能发生 A. 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B. 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C. 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 D. 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 E. 不饮酒者谎报饮酒 22.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 示:χ=12.36,P<0.05, OR=3.3,正确的结论为 A. 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 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 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M匹配,但M的3.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 取值一般不超过 A. 2 B. 3 C. 4 D. 5 E. 6 4. 病例对照研究中,能较好地回忆和确定病因因素的病例应首选 A. 现患病例 B. 新发病例 C. 死亡病例

D. 重病例 E. 轻病例 5.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 A. 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 B. 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 C.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 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 E. 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 6. 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适用的研究方法是 A. 临床试验 B. 历史性队列研究 C. 前瞻性队列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横断面研究 7. 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 相对经济 B. 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 C. 可计算发病率 D. 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 E. 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 8.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 A. 信息偏倚 B. 选择偏倚 C. 观察偏倚 D. 混杂偏倚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复习过程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 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 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 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 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主要内容 ?基本原理 ?研究类型 ?一般实施步骤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优点与局限性 ?第一节概述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也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患者组成病例组,以未患有该 疾病者(或未发生某种临床事件者)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史,通过比较两组暴露史的有无或暴露的剂量,研究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 ?一种常用于广泛探索或初步验证病因假设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人群是自然生病的,无人为干预) ?必须设立对照组(★可比,未患某病) ?时间顺序:从“果”→“因” ?一般不能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但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 思考: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两种研究设计本质的不同是分组依据不同、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不同。病例对照研究按是否患病分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暴露情况;历史性队列研究尽管是“回顾”过去的暴露和疾病发生资料,但分组是按暴露与否,前瞻性追踪结局-疾病发生与否。前者是回归性的研究设计,后者是前瞻性的研究设计(从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来说),只不过是过去的资料,有点“回顾”成分而已,容易使人混淆两者。

适用情况 ?疾病比较罕见,如恶性肿瘤的研究 ?潜伏期较长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研究 ?深入检验病因假说 ?对疾病的发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可初步探讨病因 ?研究人群流动性特别大,不适合队列研究 ?第二节研究类型 一、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和对照之间的关系不作限制和规定 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1、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 或称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 某些特征或因素在不同组的比例一致 2、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以个体为单位,对某些特征或因素进行匹配(最多做到1:4) 1)病例与对照匹配的因素 confounding factor(已知+可疑)(所谓混杂因素就是要与暴露因素相关且与疾病结局相关)(比如研究吸烟与肺癌,性别就是一个混杂因素) 常见因素:年龄+性别 ?不能匹配的因素 - - 只与可疑暴露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变量 如是否服用避孕药与宗教信仰有关,但宗教信仰与所研究的疾病无关,则不应作为匹配因素 2)病例与对照匹配的目的(◎优点) ?提高研究效率 研究效率=2R/(R+1) ?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作用 3)匹配带来的问题 ?增加工作难度(费用、时间) ?限制样本量 ?匹配因素将无法再进行分析 ?把与结局变量关联性很强的独立变量作为匹配条件,从而 低估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 - 损害统计效率 - 损害真实性 - 损害费用效益 ?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 基本步骤 ?复习文献,提出假设 ?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 ?选择病例及适宜的对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