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文化差异及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

中日文化差异及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

中日文化差异及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
中日文化差异及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

毕业论文

题目中日文化差异及对双边贸易

沟通的影响

英文题目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On

The Bilateral Trade And 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A0311班

本文以客观的角度,从研究的前提出发,分析了中国和日本的价值观、艺术创作差异和商业文化差异,并且着重从学术上、思想上及经济民族特性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还从事实出发得出了两国文化差异对两国相关经济贸易沟通问题影响的具体表现。最后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提出了建议,希望中日两国能达到双赢,中国经济能早日实现腾飞。

【关键词】经济贸易发展中日文化差异借鉴和帮助双赢

ABSTRACT

Based on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from a research standpoint,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values, artistic creation and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focus on academic, ideological and economic nationalism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and synthesis. The paper also drawn from the fact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ed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ffecting specific performance. Finally, Chin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made proposals in the hope that China and Japan can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China's economic takeoff will be realized soon.

【KEYWORDS】The Economic Trade Develop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ese Draw Lessons From With The Help The Both Sides Make A Profit

引言 (1)

第一章中日文化差异的概况 (2)

1.1中日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2)

1.1.1价值观差异 (2)

1.1.2文化艺术创作的差异 (2)

1.1.3商业文化上的差异 (3)

1.2中日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3)

1.2.1民族特性的差异 (3)

1.2.2对信息理解的差异 (3)

1.2.3对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理解的差异 (4)

1.2.4民族个性的差异 (4)

1.2.5行为方式的差异 (4)

1.2.6法政意识的差异 (4)

第二章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 (4)

2.1文化差异中各个具体因素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5)

2.1.1文化差异中语言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5)

2.1.2文化差异中交流方式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5)

2.1.3文化差异中价值观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5)

2.1.4文化差异中管理方式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6)

2.2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中商务谈判的影响 (6)

2.2.1合同的建立眼光长远 (6)

2.2.2亲戚关系影响我方报价 (7)

2.2.3谈判开局阶段故意用沉默及磨蹭等方式让你紧张 (7)

2.2.4充分利用我方企业之间的竞争进行压价 (7)

2.2.5合同订立前最后的讨价还价 (7)

2.3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中的市场营销的影响 (8)

2.3.1消费习惯方面的影响 (8)

2.3.2广告信息传播的影响 (8)

2.3.3产品设计的影响 (9)

第三章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影响下中国所采取的措施 (9)

3.1加强文化沟通 (9)

3.1.1加强相互之间的文化认识,倡导相互尊重 (9)

3.1.2正视历史问题 (9)

3.1.3多渠道地推动中日文化交流 (10)

3.1.4舆论应负起责任来 (10)

3.1.5保持民间外交的良好传统 (10)

3.2促进双边贸易沟通 (11)

3.2.1为中日贸易双方建立合理的工作目标 (11)

3.2.2对双方贸易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 (11)

3.3学习借鉴,为经济发展做积累 (12)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中日之间在文化、历史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国之间的文化亲和力,对改善中日关系起着极大的作用。然而近代,文化差异日趋明显,两国文化贸易摩擦频繁,问题增多。文化差异对中日双边贸易沟通问题影响极大。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大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应该抓住一切有可能和日本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向日本学习并借鉴其经济轨迹与经验。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更要理解文化差异对中日双边贸易沟通问题的影响。在文化差异对中日双边贸易影响巨大的大前提下,如何克服和缓和文化差异,加强沟通,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也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章中日文化差异的概况

中国和日本经济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文化因素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不仅发展得比中国快,而且经济增长非常明显。能够有力地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是文化因素。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导致了两国不同的经济道路,影响了两国的双边贸易。

1.1中日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1.1.1价值观差异

中国的价值观取向有自己本身的深厚积淀,在这基础上,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很深。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和深入,一方面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指数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导致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丢失,诞生出一种融合性的混合价值取向。致使中国人的性格中同时掺杂着传统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造成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不稳定和易动摇,容易给人带来无主见的危害。

日本人的价值取向比较容易让人理解也演变得比较彻底。一方面,二战后日本百废待举,美国对日本灌输其认可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样的文化清洗使日本的文化脱胎换骨,使其在本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另一方面,日本以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1.1.2文化艺术创作的差异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艺术底蕴极其深厚。但是近代表现在中国的艺术创作比较大一统,鲜有灵气的作品。在如今的一些先锋艺术领域里,Web 视觉,多媒体视觉领域里也尚未有大建树。

日本在文化底蕴上比不上中国深厚,在先锋艺术领域也处在懵懂阶段,但是在动画领域一直保持其花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之所以成功,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现代两国只有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而无绝对的好坏差距[1]。

1.1.3商业文化上的差异

表1-1 中日商业文化差异[2]

1.2中日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1.2.1民族特性的差异

与中国民族特性里固有的谦虚观念相比,日本民族特性则认定自己种族优越于其他种族,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比其他文化价值体系优越。

1.2.2对信息理解的差异

沟通是指人与群体相互之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信息理解是其中最大的沟通障碍。中国和日本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信息的理解有很大差异,经常形成沟通误会。例如,人们对于时间、空间、事物、友谊、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的不同认识和思考方法,造成了信息理解的差异,出现了沟通误会,进而演变为文化冲突。

[1] 戴季陶.日本论[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2]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3对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理解的差异

文化意义中最显著的表达方式是文字符号,符号是文化意义表达的一种,它具有功能性的表达价值,是典型的文化表达标志。不同的文化采用不同的符号表达不同的意义;即使有时候符号虽然相同,表达的意义却迥然不同[3]。

1.2.4民族个性的差异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底层积淀,也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文化背景的大前提下,它融入到民族性格之中,使各民族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民族间个性与个性的冲突,往往造成文化沟通的困难。

1.2.5行为方式的差异

行为方式是文化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总是伴随语言或符号出现。它以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出现在相同相似的场合并为人们广泛采用,成为群体表达认同的直接沟通方式。不同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这种不同的行为模式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最终造成文化冲突。

1.2.6法政意识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的政治体系各有其特殊性质,信奉各自的价值观。在双边贸易中,企业产品有时会因为无意中冒犯某种政治价值观而受到抨击和抵制。另外由于对政治、经济和法律,尤其是对社会文化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上文化敏感性差,双方贸易人员往往从自身的文化出发,对来自对方的信息作出主观分析和判断,从而产生文化差异和冲突。

第二章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中国和日本双边贸易要进行,并且要准备长期地顺利进行下去。弄懂文化差异是怎样影响双边贸易沟通是很必要的。

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务谈判上,而商务谈判需要通过面谈或者函电的方式在交易双方或合作伙伴之间进行联系,文化

[3]赵英.细微处的日本[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上的交流与沟通就开始了。商务谈判涉及谋略习惯,谈判风格,程序及礼仪等方面的碰撞;商务合同涉及不同的法律法规以及对合同内容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协调。

2.1文化差异中各个具体因素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2.1.1文化差异中语言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即使同是一种语言,也有各自国家自己的方言及特殊用语。我们现在的解决方法大都是用翻译,可是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即使是翻译也未必能够把双方的意思表达得很贴切,中间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致使产生沟通障碍。

例如,在一项交易进行的时候,日本商务人员对某个条款表示可以“考虑”。他选择的那个词既可以解释为“考虑”,也可以解释为“注意到”,虽然日语的意思很明显,翻译员有时候会选择“注意到”这一词义译成中文。于是,中方的商务人员就会理解为有拒绝的意思,生意就很难谈下去,如果当时在翻译中选择了另一词义,那么,生意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2.1.2文化差异中交流方式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们习惯于不同的交流方式,如:中国人是很含蓄的,所以在表达时喜欢用比较晦涩的语言。所以人们总结出中国属于高语境国家,即人们在说话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语言当中,于是产生了中国人语言表达中似是而非的特点[4];而日本则属于低语境国家,即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语言当中,只要理解说话者语言中所表达的层面就可以了。

2.1.3文化差异中价值观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价值观上是有差异的。持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又构成了文化的统一体。所以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各个群体间文化的差异。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价值观又是他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影响其行为准则的最直接原因。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行为准则方面也

[4]刘昌黎.中日贸易的新发展与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大连.(2006)

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所以在沟通上面就会有很大的不和谐。

2.1.4文化差异中管理方式对沟通问题的影响

在中日合资企业中,日方管理人员经常采取察议制的决策方法,即集体决策。而中方管理人员经常采取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疏导,民主参与管理等。显然,由于各国文化不同,对待决策的原则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5]。

2.2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中商务谈判的影响

商务谈判的实质是为了获得利益和解决矛盾。因此,谈判双方都要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态度,从解决矛盾的角度出发,弄清楚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及矛盾的焦点在何处。聪明的谈判者不仅要了解对方的优势和弱点,还要了解对方的谈判习惯,因此必须先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

2.2.1合同的建立眼光长远

日本人一直以精明著称。由于日本的法律政策对保护合同利益的要求不一样。日本人在签订合同时,他们认为只要签约时的条件没有改变,合同就有约束力,但是当他们认为条件变化后就会坚持要求重新谈判和修改合同。大部分情况下,别国公司同日本公司的协议是建立在相互长期受益的这个不确定的概念之上的。由于缺乏对合同的法律保障,日本公司的领导人往往需要借助长期建立的私人关系来深入了解对方。与日本人谈判时,双方主要人员要花更多时间去交流和参加社交活动,这些都是值得的。因为日本公司一般只对他们非常了解的公司建立业务联系,但是一旦顺利建立,就会有长久的合作。

通常日本公司派业务员到异地或者异国去做事的时候。公司领导给业务员的任务很明确,首先要了解当地人民,学习当地语言,然后再开展业务。日本公司并不是马上要求派出人员第一年内就回收投资。长远观点持续贯彻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在日本公司的内部思想上,这样有利于日本公司获得长远利益。

2.2.2亲戚关系影响我方报价

日本人行业内亲戚关系非常普遍,往往兄弟、父子、叔侄在一个行业内从事贸易活动的情况特别常见。我方与他们中的任何一家公司签订合同的价格,会被告知其他的亲戚公司,而这家公司还会亲自引见和介绍这些亲戚公司来你处订货,但是这些亲戚公司又会要求按同样价格与我方成交。虽然是增多了公司的业务量但是同样价格成交也会给公司盈利带来一定的缩减。这也算是利弊并存吧。

2.2.3谈判开局阶段故意用沉默及磨蹭等方式让你紧张

日本人非常善于利用谈判开局阶段营造一种我方紧张对方的气氛,以达到本次谈判压价的目的。有些日本人多年进口中国产品,了解中国产品的特性,如价廉、质量一般,有时会出现一些小问题等。在谈判开局时,或彼此寒暄阶段,他们马上进入沉默,安静聆听的状态。若我方谈判人员是新手,就容易造成心理的紧张,在报价时无意识地降价我方的报价。

2.2.4充分利用我方企业之间的竞争进行压价

日本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都是有备而来的。他们非常精于运用卖方竞争来达到压价目的。日本人会逐一询价,进行价格比较,然后与部分供货商签订合同,要求供货商接受汇付和信用证相结合的付款方式,表面上是替这家供货商着想,预付部分货款,可以让这家供货商放心生产,而实际上,买方也受益,因为可以减少信用证的开证费用。这种付款方式,供应商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因为它有利于这家供货商安全收汇,而买方要求合同仅显示信用证付款的价格,然后用此价格故意透露给其他供货商,如果其他供货商没有谈判经验的话,就会上当受骗,误认为其他公司在降价销售,买方谓用心良苦,一举两得。

2.2.5合同订立前最后的讨价还价

日本人喜欢后发制人,尤其喜欢抓住最后机会讨价还价。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卖方认为谈判已进入尾声,交易的主要条件买卖双方已达成一致,在

起草合同时,买方会突然提出在价格上最后再给5%的折扣或者几百美元的让步;或者直接提出下次交易的优惠条件。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盈利率。

2.3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中的市场营销的影响

营销组合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沟通战略,它是用来确定企业如何把产品的特征传达给潜在的消费者,沟通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消费习惯方面的影响

市场营销学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两个不同企业的推销员到了一个小岛推销鞋子,他们看到的情形是这个岛的居民不穿鞋。因此,甲推销员拍了一封电报回业,说明这里没有市场,然后启程回去了。乙推销员也拍了一封电报回企业,说这里的人们不穿鞋,所以有一个很大的潜在的需求,他留下来开发市场。人们讲述这个故事时,都是否定甲推销员的保守观念而称赞乙推销员的市场眼光和开拓精神。但是,了解文化人类学观点的人对此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解释:甲推销员对市场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由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时空观念等的文化构成要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而这些习惯并不是轻易改变的。另一个相似的一个故事是,100多年前,一个日本商人来到中国推销商品,他对中国市场作了一些了解,发现中国人通常是不戴睡帽的,市场上也没有这种商品,所以他很乐观地说:只要一个中国人买我一顶睡帽,我就成为百万富翁了。但是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还是没有戴帽睡觉的习惯。可见,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在沟通的过程中,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听或去看信息,解码的时候,消费者还会把自己的兴趣和期望带进信息之中。

2.3.2广告信息传播的影响

广告传达的信息与消费者的期望产生共鸣,才是有效的,否则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全球标准化告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相同的广告信息明显有着成本上的优势,但是,这类广告不能在所有国家或地区有效地传播信息。因为在一个国家反应良好的广告,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受冷落。

2.3.3产品设计的影响

产品设计要重视文化心理特征,以适应不同文化的消费者群体的偏爱。因为当文化不同时,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品味上。任何产品都有一些与物理特征同等重要的心理学特征,而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看重的心理学特征。例如汽车的样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日本人的汽车习惯放在一幅墙的前面展示,因为日本的街道狭小。所以,大多数日本人是习惯于从特写的部分的角度观察汽车,汽车的可见组成部分对眼睛很有吸引力。日本人讨厌他们的汽车内装修有动物的特征,他们无法接受西方人对皮革的偏爱,当日本人迫于市场压力在车内装潢中采用皮革时,他们首先除去了它的气味[6]。

第三章中日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沟通影响下中国所采取的措施

在已知的中日文化差异影响下,双边贸易沟通一直都深受其影响,对于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怎么避免并尽量减少差异,增强两国文化交流,减少沟通误会,促进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推动两国经济的增长是很重要的问题。

3.1加强文化沟通

从目前来看,加强中日文化交流,减少沟通误会,大致需要完成几个方面的工作:

3.1.1加强相互之间的文化认识,倡导相互尊重

如果中日两国对彼此的国家都能有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双方对对方的期望值或估价就会越来越合理。这对双方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可惜的是,正如前面提到的,而对于日本人而言,近代中国的经济状况使得日本转变了古代以中国为模板的文化心态,近代中日两国地位的更替给予日本人以新的优越感,甚至在偏颇的历史文化教育中,在年轻一代的日本人眼里,中华文

明成了腐朽落后的代表而遭到厌恶。这种相互轻视的文化态度是中日两国开展文化交流的最大绊脚石,必须首先清除[7]。

3.1.2正视历史问题

对历史妥协并不是说要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意味着我们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中日关系要面向未来,就必须以史为鉴。这就要求中日两国都能正视历史,对历史的定位达成有共识的评价并基于现实和长远的发展作出必要的可接受的妥协。日本必须改正其文化观和历史观中错误的一面,充分认识到其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历史伤害,理解中国人民对于历史问题的感情痛苦,进行应有的忏悔以及相应的物质和精神赔偿。应该说,历史问题的纠纷不仅仅是两国对历史恩怨的静态评价,更会影响到两国对彼此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只有中日两国对历史问题都形成某种程度的谅解,才能使彼此更为安心宽容地对待对方的强大,消解极端民族主义的蔓延,让彼此都可以从各自的文化传统中去探清各自发展的思路,减少对安全困境不必要的过度担忧,防止由此引发的误判性冲突[8]。

3.1.3多渠道地推动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关系的僵局发展至今已经陷入一个极其困难的境地,两国的相互仇视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某些民间友好力量来作为挽救中日关系的中坚力量显然不太现实有效。这就需要掌控权力资源的政治精英有足够的远见卓识来排除草根民族主义思潮的干扰,保持政策制定上的理性。诚然,民意的偏好对于政治精英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众往往是短视的、容易被操控的。过分迎合民意只会导致中日关系的全面扭曲和情绪化。加强中日文化交流,政府理应成为有力的推动者。双方可以通过建立类似于“文化年”等形式的良性互动,相互释放出善意的信号。为两国各个阶层开展文化交流做出示范,并引导民意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3.1.4舆论应该负起责任来

近几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波澜不断,中日两国学界和媒体对彼此的报

[7]张小萍,付文斌.浅析近年中日双边贸易的变化及特征[D].江西理工大学,南昌.(2003)

[8]张名艳.中日贸易关系的问题和前景[D].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2004)

导都急速转向。作为社会的喉舌,学界和媒体是大众摄取日常信息的主要来源,其对大众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连本应具有更高理性和公正品质的学界和媒体都“一边倒”,放弃了客观理性的中立立场,那么这不仅不能对中日关系的改善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反而会成为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者。因此,纠正充斥在当前两国学界和媒体中故意丑化对方的偏颇风气,是畅通和扩展中日文化交流渠道的必要措施。

3.1.5保持民间外交的良好传统

尽管当前两国民间的敌意不断地升温,但这并没有埋没中日两国部分民间友好人士对改善中日关系所做的努力。1972年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根深蒂固的民间联系。“中日友好协会”以及“廖高贸易”等中日民间外交渠道一直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两国政府都应该鼓励和保护这种良性的互动途径继续保持下去,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3.2促进双边贸易沟通

3.2.1为中日贸易双方建立合理的工作目标

此目标要兼顾中日双方的利益,为双方着想,即在中方与日方之间达成平衡,使双方都能够认可、接受,并会为这个企业目标达成中日双方的协作。这样,双方都会为这个目标愿意进行融合,为此,双方才会想办法达成融合。有了这个意愿,融合才算有了基础。有了融合的准备,才有合作的前景与可能[9]。

3.2.2对双方贸易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

在中日合资企业中,中日双方有了一致的目标,有了共同协作的意愿,我们就要使双方对文化差异的问题有明确深刻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想办法去解决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这要通过跨文化培训来实现。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对对方民族文化加强认识和了解

通过研讨会、课程、语言培训、书籍、网站、讨论和模拟演练等等方式来加深对对方民族文化加强认识和了解。有些情况下还可以聘用文化顾问,指导员工跨越不熟悉的文化领域。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这样可以缩小可能遇到的文化距离,使之迅速适应环境。

2.文化的敏感性培训

较为完善的文化敏感性培训能使员工更好地应付不同文化的冲击,减轻他们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苦恼、不适应或挫败感,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避免他们对当地文化形成偏见。训练员工对当地文化特征的分析能力,弄清楚当地文化是如何决定当地人的行为的,掌握当地文化的精髓。使之理性的认识到日方不同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准则等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使他们养成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习惯。

3.进行适应性训练

将员工们派到日本工作或者出差,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冲击,或者把他们留在国内,与日籍员工相处,员工可以通过实践经历和海外出差获取应对其它文化的技能。

4.进行沟通培训

对员工们进行培训后,争取最终达到个体间的直接沟通,而不用翻译等其他途经来完成沟通过程。建立各种正式非正式的、有形无形的跨文化沟通组织与渠道。通过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建立工作和生活关系,促使不同文化的更快适应。

3.3学习借鉴,为经济发展做积累

适当的战略选择和产业政策是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当时的思想文化特征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然而仅仅得出结论是远远不够的,分析别人成功的经验是要对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启示。闭门造

车,盲目排外是不可取的[10]。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好的经验都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别人的经验对我们不一定完全适用,以前的经验现在也不一定完全适用。况且日本经济曾经的高速增长也远非完美,在奇迹光环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开始走向衰退,金融危机,消费不旺直至目前日元大幅贬值而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一切的一切都和高速增长时期存留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既借鉴其经验又吸取其教训,这样才能避免日本犯下的错误,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的良性发展。国际化的企业如何应对文化障碍,不同国度的国际化企业显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到中国的外企招募会讲外语的中国人、在企业内用外文文件和标识、训练中国员工按照外国方式工作和举止;而到了外国的中国企业却注定要派去会讲外语的干部、遵从当地的民俗习惯、录用不愿按照中国方式工作的当地劳工。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遵循了比较优势战略的结果,这和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有极其相似之处。日本的成功还在于处理好了宏观政策环境和微观经营机制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协调,而且我们迄今为止的改革虽然在微观经营机制上进行得比较彻底且行之有效,但在相应的宏观之策环境上则显得有些滞后,而且二者之间的协调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因此如何改革宏观政策环境使之与微观改革相协调就成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日本产业政策选择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是顺利进行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和两国贸易往来的一个障碍,所以懂得文化差异,缩小和避免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适应多元文化的经营环境,是极其重要与迫切的问题。

文化利益并不是一国的核心利益,作为中日关系僵局解冻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不难发现,文化上的互不理解是中日关系始终无法迈开脚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文化上的互不理解导致两国社会大众彼此仇视,成为制约中日

[10] Robert W.Fogel.The Distinction Economic Of Asia[J].World Economic.第10期,14-26.(2004)

双边贸易的民意障碍。

因为双边贸易带来的是一种利益,这种以利益为基础的国家关系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在文化差异显著和明显的情况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世界体系内,中日之间的双边贸易绝大部分由市场主导,因而其被动合作的成分不少。

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虽然中日文化摩擦不断,但是中日双边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极为密切的状态,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非常强。中日两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特别是近些年日本对中国出口贸易密集度和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密集度一直呈上升的态势,这说明,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长已经成为其经济迅速复苏并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两国的贸易一直都有潜力,爆发力也是极大的。两国产业间合作交流本来就极具互补性,又分属不同性质的国家类型,在中日文化差异重点解决后,相信中日贸易也会突破历史记录,创造新的辉煌。

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大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应该抓住一切可能和日本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向日本学习和借鉴其经济轨道与经验。如果中日之间能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沟通,减少文化摩擦,主动合作的中日双边贸易将飞速增多,两国最终同时获利,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戴季陶.日本论[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2]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赵英.细微处的日本[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刘昌黎.中日贸易的新发展与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大连.(2006)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周雪晴.要重视和解决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J].China Ecconom-

ist.第9期,4-5.(2001)

[7]张小萍,付文斌.浅析近年中日双边贸易的变化及特征[D].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2003)

[8]张名艳.中日贸易关系的问题和前景[D].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

锡.(2004)

[9]廉小梅.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D].吉林大学,长春.(2005)

[10] Robert W.Fogel.The Distinction Economic Of Asia[J].World Economic.

第10期,14-26.(2004)

浅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同源异派”——浅析中日茶文化的不同 一、茶文化的起源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二、茶文化的发展 1、1茶的传播途径不同 在中国是先有庶民茶文化, 后来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 形成宫廷贵族茶文化。而日本在这一点则截然相反。茶引入日本之后是作为一种高级文化形态首先在皇室贵族之间流传, 长期为统治阶级所专享, 后来才逐渐传播到民间, 上行下效, 原已成熟定型的饮茶方式和清规戒律也为民间所全盘接受, 形成社会共识。 1、2茶文化的精髓不同 中国的茶文化是“美的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中国茶文化以最初的药用到饮用最后发展成为人的精神活动,强调崇尚自然美,但是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并且只有广泛性和大众性。它的精神理念是“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文化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文化修行的过程,是“释道”精神的统一;“怡”是愉悦的精神与情感的表现,在饮茶的过程中,养成谦恭的行为习惯;“真”是茶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日本的“和、敬、清、寂”之四谛始创于村田珠光,400 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日本的久松真一先生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日本茶道的精髓在于“和、敬、清、寂”。“和”,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清即清洁,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如前所述,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

中日教育文化差异和启示

论中日教育文化的差异 对于教育,每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视的,教育往往是一个国家的立国发展之本。当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对于先天不足、资源贫乏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中秘密在于重视教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基础教育最普及的国家,也是最重视教育的国家,日本实行的是九年一贯制完全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 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97% 左右,大学已经进入“全入时代”,就是说想上大学的人都可以上大学,尽管如此,仍有40% 的大学招不满名额,日本没有文盲,每年每人平均看34 本书和杂志,人均日订阅1.2 份报纸,这是全世界也少有的,因此日本的国民素质很高。日本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一是做人诚实,二是吃苦、认真,三是有教养,懂礼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注重“术”的教育,日本注重“道”的教育。无论是日本的武士道、剑道还是茶道,都讲究一个“道”,也就是说日本在教育方面讲究的是道德与精神。而中国一直讲究的是术业有专攻,“术”一他在中国的武术、体术中就有体现。 一、中日教育近代化的差异性 近代中日两国的教育都面临共同的命运,具有共同的课题,并且两国变革者的初衷都想通过教育变革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从而达到强兵富国的目的。但是由于采取的途径、决策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差异,促使中日两国在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景,从而使两国的变革结果迥异。 (一)教育思想的差异性首先,思想载体不同。知识分子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其文化素质、自身修养以及成员的构成,是近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以及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中国知识分子的改革行动同政治活动一直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大都为建立自己的政治团体而忙碌,很少有时间进行理论研究; 也有像曾国藩一样依附于旧 政治制度而吸取新知识的人。中国的知识分子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颇深,以“学而优则仕”为荣,有强烈的参政意识。他们不可能形成一支脱离政治的独立力量。日本的知识分子则不同,如福泽渝吉,他走的是一条从学生到知识分子再到思想家的道路,自身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日本的知识分子积极地进行思想、言论活动,但始终与政治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了一支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另外,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很少并且英语底子比较薄,许多知识分子有关海外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缺乏实际经验,而日本则不同,大部分知识分子就算没留过学英语底子也好,这样就不仅仅能从译本书上得到关于海外的知识,还可以从英文版的书上直接得到海外知识。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第 19卷第 4期 现代商贸工业 Mode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07年 4月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李莜丁琳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 , 文化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商务时间观、空间观、几方面对文化差异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做了探讨 , , 的措施。 关键词 :商务沟通 ; 文化差异 ; 影响 ; 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 WTO , 各种层次、 判、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 , 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 , 甚至有时引 , 直接。因此 , 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研究正确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1主要的商务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 , 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 , 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影响 , 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 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 , 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 , 习相远” ,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主要的文化差异有 : (1 商务时间观 :文化不同 , 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爱德华‘ T ‘ 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 专时专用” 和“速度” , 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

亚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 , 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在商务谈判中 , 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 , 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 , 两个采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 , 就需要调整 , 以便建立和谐的关系。 (2 商务空间观 :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 , 如美国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 , 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 , 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益据为己有 , 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协作。对各自空间保留的需求不同。西欧人喜欢保持距离 , 而阿拉伯国家则倾向于近距离的身体接触表示友好。 (3 商务价值观和道德观 :西方的伦理体系重视竞争 , 鼓励个人奋斗 , 倡导民众不断开拓进取 , 通常在取得成就后会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体现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东方文化鼓励民众遵规守纪 , 流行中庸主义 , 主张含蓄的表达和谦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 过度的谦虚是不受国际主。在道德方面 , 东方强调奉献和助人 , 而西方人注重独立平等和自我意识 , 鼓励个人能力 , 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在国际商务沟通中 , 我方人员应尽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 在别人没有主动提出时不轻易施助于人。 (4 人际交流 :商务礼仪虽不是沟通活动中最主要的差别 , 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寒暄方式上 , 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等个人情况 , 而西方人忌讳陌生人问及个人私事 , 因此在见面的寒暄环节应注意方式和内容 , 以免礼貌的问候和善意的关心被外方误会为干涉私事。在致谢方式上 , 通常中国人对于赞美都会谦虚回敬 , 而西方人推崇自身价值的肯定 , 总是得意的致谢。在交流上 , 性格直爽的美国人总是直接简洁 , 而谨慎又重礼仪的日本人通常不明确说不 , 尽可能含蓄的推委。在招待方式上 , 西方人主张自便、自取所需 , 而中方对待来客热情周到 , 有时过度的热情被西方人视为不文明。因此 , 了解不同的文化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风俗 , 从而在商务沟通中事半功倍。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班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132 姓名:薛珂珂 引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在习俗方面,如,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其次就是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最后是两国在节日上的异同。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有“一衣带水,两襦咫尺”之称。但是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日本的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也成不了日本的文化.假如非要说什么日本的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恐怕不仅是不尊重中国文化,也是对日本人的极端不尊重.所谓大化改新前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唐朝文化,并利用汉字造日文,大规模吸收中国的技术和制度,由此得出中日文化同宗同源,是极不负责的想法,既对中国不负责,也对日本不负责。日本曾吸收中国文化这不错,但理智的来说,中日的文化只是略有历史遗留下的少许相似之处,不能相提并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日文化的异同之处。 一.中日习俗中“见面礼”比较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让我们看看两国在这方面的异同: 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都是以握手为礼。这样既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基本礼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礼仪来化解一些矛盾,使大家可以和平相处。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 二.中日“饮食”比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异同之处。 相同方面 1,中日两国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大米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均认为大米是理想的主食。中国是农业大国,南北方人都喜欢吃大米,特别是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且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北方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制,虽以小麦、小米、大豆等杂粮为主,但如有大米也很爱吃。而日本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加之气候土壤适宜稻米生长,所以整个大和民族一直食用大米,并把大米品种改良得好吃、好存,使日本民族以大米为主食,并钟情日本大米。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双方在商务沟通中难免出现误解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非语言文化、价值观念、思 维差异、道德规范差异等方面应对由文化差异引发的商务沟通障碍,化解文化冲突,应采取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原则、加强人员的跨文化培训等措施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商务沟通;合资企业 跨文化视阈中的商务沟LO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跨文化商务沟通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之间展开的,因此文化之间的差异会构成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阻碍。本文从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文化属性人手,对商务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途径进行分析。 1.作为文化现象的商务沟通 跨文化商务沟通具有双重属性。经济属性,是指为了完成某一项商务活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通过交流、洽谈以实现预定利益的经济行为。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业务也在迅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各个企业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必须走出国门,大力发展涉外商务活动。可见,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背景,还是从微观企业行为上,都必须提高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能力。文化属性,是指在商务沟通中各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与融合。在商务沟通中,由于各方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交际特征等各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各方的企业文化也存在很大区别,由于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增加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风险与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一种文化现象,充斥着文化的碰撞与交汇,必然会遇到非经济业务方面的文化障碍的消除问题。人们总是习惯基于自身传统形成的文化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自身的文化背景作为参照物参与到商务沟通中去。这样一来,会把商务沟通引向一种深层的文化层面,而不再单单是经济行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商务沟通是跨文化的。 社会群体总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承载着各自的传统观念、风俗习惯与行为方式。在商务沟通中,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汇集在一起进行商务活动,自然会产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每次商务沟通活动都被赋予了文化属性。商务沟通各方彼此文化的认同是社会心理认同的前提,这是开展商务沟通的保障,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做到了顺畅的文化沟通,才能实现成功的商务活动。商务沟通的文化视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商务沟通的文化属性体现为价值观念的差异与认同。文化是价值观念的体现,文化的冲突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人们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交际能力在商务沟通中会表现为一种商务活动能力,而这种能力与人的价值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在商务沟通中实现价值观念的融合,必须超越各自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价值观念,通过交流、体验来认知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以保证商务沟通的顺畅进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第一个外交经贸使团来到中国。英国人认为这是开展正常外交活动的使团,而中国认为这是“万邦来朝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有着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人也曾经那么热情深入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经过几千年日本的发展,他们有了自己不同于中国的独特的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礼仪文化、饮食习惯和文字上。 关键字:文化差异、礼仪文化、饮食习惯、语音文字差异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同个国家南北地区的文化尚且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更别说两个不同的国家了。即使日本的文化都是源于中国,如今,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在文化上绝对会有差异。现在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日文化差异。 1、中日礼仪文化比较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都是以握手为礼。这样既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基本礼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礼仪来化解一些矛盾,使大家可以和平相处。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还有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带回来的土特产,通常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礼不在厚,礼物的包装就很花心思,为的是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心意。 中国人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并且日本人很忌讳“9”和“4”。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礼物忌送手帕、梳子、荷花等;探病的时候不能送带根的植物。 中国人也注重礼仪规范,在正式场合也要正装,要求并不太严格,而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服装。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服装,特别是男性,必须穿一套正规的西装。在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参加婚礼和葬礼的时候,男性都是穿一套的黑西装。怎样分辨才知道是参加婚礼还是葬礼呢?要从男士所佩戴的领带来区分。参加葬礼的都必须系黑色的领带;参加的婚礼的就会系一个蝴蝶结领带,或其他颜色的领带。 2、中日饮食习惯比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和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原因和历史交流,两国的在饮食习惯方面有许多共同语音,但是不同点也有很多。中国饮食与日本饮食,同属东方文明的产物,具有含蓄,优雅的特点。在日本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承袭自中华文明,饮食也不例外。然而,大和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思维的民族,特定的地缘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独树一帜,这都源于大和民族对自然,对人的独特领悟。 日本料理尊重的是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就是最好的选择,比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

重庆科技学院 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姓名:曹俊 班级:国贸11-03 学号:2011443913 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题目: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商务沟通,也就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往沟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在交往沟通过程中,由于种种文化差异的原因,经常会产生冲突,阻碍了双方的经济交往。如何在交往沟通中避免冲突,就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因此了解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否则将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可能直接影响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实际效果。这就意味着如何化解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国际商务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 一、主要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的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主要的 文化差异有: (1)商务时间观: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两个采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就需 (2)商务空间观: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如美国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益据为己有,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

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学习中日文化比较课程之后,以及联系自身对此方面的了解,我主要对其中的三大部分很有感触,分别是:中日茶道的差异、中日饮食的差异以及中日婚礼的差异。 一、中日茶道的差异 中国茶,是文人异士会面必不可缺的一种东西。这些人能在茶中喝出友谊、喝出交情。中国人,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品茶之四大特色是: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中国茶是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点之一。 茶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唐代茶文化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茶文化作为大唐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并成为日本的国粹,饮誉世界。茶也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来说,—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

感情之功能。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现在,冷冷的天气,然后就应该捧杯茶,虽然普通人不是很懂品茗,但是喝着茶很舒适,喝茶还能醒神,工作学习之余,喝杯茶,舒坦。 日本承袭我国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响最深。唐时佛学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风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茶道,又称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为必需藉假炼真,所以对于环境的布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准极高,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主客态度必须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日人认为这种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 我觉得,中国是喝茶懂道,日本人是喝茶说道,懂和说是最大的区别,说我偏心自己的国家也好,说我实话实说也罢,我仅仅是通过茶道来诉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中国为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优秀大国,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日本是中国边上的小国,茶文化本来自中国,又有什么资格可以比较呢?换句话说就是,日本是支流,中国是源头

文化毕业论文浅谈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论文

浅谈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论文 摘要:在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商务时间观、空间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人际关系等几 方面对文化差异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做了探讨,分析了文化差异 在商务沟通中造成的障碍,提出了改善跨文化沟通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商务沟通;文化差异;影响;对策お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跨文化谈判、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这使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 显得尤为重要。在跨国界的商务沟通中,往往由于彼此文化的差 异而导致商务信息传递不畅,甚至有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严重时还会造成分歧和矛盾,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办事效率。因此,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研究正确的跨文化商务沟 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1 主要的商务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 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 反的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了 这个道理。主要的文化差异有: (1)商务时间观: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 则也不同。爱德华`T`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 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

和“速度”,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 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 特点。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而阿拉伯、南美和 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两个采 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就需要调整,以便建 立和谐的关系。 (2)商务空间观: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如美国 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 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 益据为己有,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协作。对各 自空间保留的需求不同。西欧人喜欢保持距离,而阿拉伯国家则 倾向于近距离的身体接触表示友好。 (3)商务价值观和道德观:西方的伦理体系重视竞争, 鼓励个人奋斗,倡导民众不断开拓进取,通常在取得成就后会充 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体现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东方文化鼓励民众 遵规守纪,流行中庸主义,主张含蓄的表达和谦虚的态度。在经 济全球化时代,过度的谦虚是不受国际主流文化欣赏的。在道德 方面,东方强调奉献和助人,而西方人注重独立平等和自我意识,鼓励个人能力,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在国际商务沟通中,我方人员应尽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别人没 有主动提出时不轻易施助于人。 (4)人际交流:商务礼仪虽不是沟通活动中最主要的差别,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寒暄方式上,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 姓名、职业等个人情况,而西方人忌讳陌生人问及个人私事,因 此在见面的寒暄环节应注意方式和内容,以免礼貌的问候和善意 的关心被外方误会为干涉私事。在致谢方式上,通常中国人对于 赞美都会谦虚回敬,而西方人推崇自身价值的肯定,总是得意的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1

中日饮食观对比 系部:中文系班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姓名:黄桢敏学号: 中日两国地饮食观存在较大差别, 这一点自古有之, 尤其在古代,两者地地位便截然不同. 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自古以来一贯重视饮食.孔子就曾在《论语·乡党》中说过“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这句话迄今为止仍是众所周知,是中国典型地饮食观点之一.在三千多年以前地周朝地书籍中就已有了关于烹饪方法地记载, 还有诸如“周礼, 天官冢宰”这样地饮食疗法地记述.在周朝时就已设有负责管理宫中饮食地专门职员.前汉淮南王刘安虽贵为一国之君, 仍时常亲自烹调膳食, 有时还向部下传授烹饪技术.传说豆腐就是由他发明地.在《诗经》、《书经》等书籍中, 有关于酒、醋、酱油等食品, 甚至还有关于营养师以及食物医生地相关记载.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地丝绸料上有一篇约两千年前地帛书《养生方》, 上面记载着古代君臣地饮食及性生活等去病延命地方法等地问答, 称为《十问》.此外, 从“吃”这一汉字在汉语中所使用地范围之广便可看出中国人对吃地重视.除了“吃”地本义之外, 常见地如“秀色可餐、吃官司、吃亏、吃苦等.可见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便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地内容之一.b5E2R。 日本人对饮食地观点, 尤其在古代时, 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关于饮食地古代文献资料很少, 从这点可以看出历史上日本并未将饮食文化放在一个重要地位置上.以前地日本人是通过一个人地穿着、交通工具、住宅等来判断一个人地地位、教养、甚至是人品, 而至于对方吃什么, 日本人根本就不想了解或者说根本就不关心, 更甚地是, 很多人还将谈论关于饮食地话题认为是可耻地事.在武士掌权地德川时代,他们所受地教育便是“快吃、快排便、快走.男人, 不应过多考虑吃地东西! ”.这种情况直至近代才逐渐发生改变.近代以来, 日本人也慢慢从营养地角度来思考关于饮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商务沟通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2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 3 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4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 5 The Greatness of Jay Gatsby—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of The Great Gatsby 6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9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10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1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14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15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6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7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 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8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9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20 《傲慢与偏见》书名误译分析 21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 22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对比研究 23 解读《喜福会》中吴夙愿与吴精美母女之间被误解的爱 24 An Analysis on the Flexibility of Gulliver’s Personality 25 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26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27 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 28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29 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 30 论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商务谈判策略 31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 32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33 简奥斯丁《爱玛》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34 论东西方文化中的体态语差异 3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 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7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38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39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0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 41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一直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得益于这优势,两国的交流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日本人称“中国は日本の文化の母国である。”但是中日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所以两国之间还是存在很多的差异,现在就其文化方面的差异浅谈一二。 语言 问候:在很多日剧中可以发现,日本人问候的方式是不同的。上午10点之前是”おはよう”,10点之后到晚上是”こんにちは”,晚上是”こんばんは”,过年的问候要分年前(どうぞよいお年をお迎えください)和年后(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面对不同的人还要分敬体和简体,尊敬和简化的程度也有不同。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而中国则不一样,问好的话一般“你好”“新年好“就足够了。这源于两国对礼文化的不同继承与发展。相比中国,日本宁愿麻烦一些也不要删减,这和日本人的严谨是分不开的。 脏话:不得不说,日本语言的干净程度在所有语言中是名列前茅的。据我所看的日剧和日本动漫来看,日语骂人最狠的是できそこない----废物,ちくしょう---畜生,大多数是ちほう---白痴。这些和中国的各种骂是完全无法相比的。这大概也和日本对传统礼文化的推崇有关。

拒绝:相对中国人的直接,日本人则是十分的含蓄和暧昧的。一般日本人是不会直接说“不”,而是说”这个~”“有点~”“让我想想~”之类,他们认为当面拒绝别人是不礼貌的,采用这种含蓄和暧昧,给对方留了面子,也为自己留了后路。但是有好处的同时,也有麻烦,在和外国人交流时,这种暧昧带来了一些沟通上的障碍。 道歉:日本人很习惯与说对不起,一遇到事,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错,都会不住的说”すみません”,这似乎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但是中国人把错误分的很清楚,一般在确定是自己的错后,才会道歉。 聊天:在中国,一般聊天的内容不会涉及性,因为中国人在这方面还是很保守的。但是日本的性观念很开放,从聊天中就可以看出来。在聊天,特别是男性之间聊天时,他们的话题很容易就牵扯到男女方面,一点都不避讳,在中国人眼中,这实在是不能接受。 日常生活习惯 ただいま:这也许是最常听见的日语之一了。日本人回家的第一句话是“ただいま”,即使家里没有人,他们还是会说这句话。但是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我觉得ただいま这个习惯是很好的。《弟子规》中有“出必告,反必面”的教导,一句“ただいま”算是“反必面”了,让家人安心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让自己安心呢?---“我回来了”

中日文化的异同

中日文化的异同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两襦咫尺”,自古交往密切。日本文化秉承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起步发展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面,中日两国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大米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人都喜欢品茶,都把喝茶当作一门艺术;中日两国都喜爱书法并在书法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很努力发奋,自强不息,还有,两国都很重视文明礼仪,都是“礼仪之邦”,但是,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又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中国文化属于辩白文化,而日本属于道歉文化。日本人喜欢表达歉意,比如受到别人帮助就习惯说“对不起”,这种“道歉”并不仅仅是狭义的道歉,更重要的是对他人帮助自己而给他人带来麻烦而表达的歉意,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谢谢”,然而日本人所“对不起”的频率却远远高于说“谢谢”的频率,这种情况就是由日本的“道歉文化”而致。中国人喜欢“解释”,尤其在犯了错误之后,通常情况下会首先解释原因。这种解释原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说明自己所犯错误对他人造成不便的无意性,并不是刻意的不尊重,因而也相当于道歉。但是,众所周知,中国人好“面子”,所以“作解释”也有为自己开脱,寻找借口的成分,而这种情况是由中国的“辩白文化”所致。总体而言,文化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也不同。比如一个学生迟到,在走进课堂里的时候,中国

学生会首先向老师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而日本学生会首先向道歉同时要鞠躬,两种不同的表现本质上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性质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第二点是从中日文化背景下人的成长与社会方面进行比较。在社会大背景下,日本崇尚“自由合理”,而中国崇尚“奋发图强”。首先是少儿时期两国国民与社会的关系。日本总体呈现少子化趋势并面临保育院超员现象;日本的专业主妇减少,政府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这些是日本现如今的社会形式。在教育方面,日本实行轻松教育,重视社会规范的引导崇尚的是团队化的生活方式。日本孩子注重就培养团队化生活方式和观念,讲究合作和团结,“重在参与,不强调争第一”。中国不同于日本,中国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政府鼓励计划生育政策。由于少儿多,相应的幼儿园数量庞大,因而并不存在超员现象。同时,中国的幼儿教育方式也不同于日本,中国讲究以“个人”为单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幼儿园中个人评比活动很多,喜欢强调优秀个人,因此经常出现“不争第一我们干什么”等口号。所以,日本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观念很强,而中国孩子的个性突出而且个人能力和素质很强。 其次是青年时期两国国民与社会的关系。日本崇尚自由重视个性,而中国崇尚出类拔萃。第一点,两国的校园生活不同。日本的校园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的,课后的社团活动很多,课外的自我空间充足,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途径对自己的课余生活进行安排和规划,学生进行海外旅游的现象很普遍,但是在校学习的时间过短和教学内容

浅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的影响

浅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的影响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使得跨文化交际如潮如涌。在这之中,不难发现,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价值观也不一样。一种文化下的人满怀好意的一句话,另一种文化的人听来也许就是讽刺或侮辱。正因为文化是有差异的,要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来加深对其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等人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性的成果。无论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文化的价值观、准则和信仰等必须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人们所共同接受和遵循,即它具有共享性,才能成为文化。文化的共享性意味着,尽管任何文化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非总是相同的,但文化在大多数情况下使行为可以预期。因而一种文化的人们可以试着去了解另一种文化。文化的内容是不能遗传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来。正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本民族文化熏陶下习得的交往准则、行为规范与模式、价值观念,所以当人们看待外国文化现象时,便总是不自觉地把自身文化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去理解、评价或选择吸收他人的文化。这就形成了文化的差异和冲突。这种差异和冲突也极大地妨碍了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沟通与交往。 二、谈判风格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谈判风格。中美双方在谈判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却是不同的,这种风格上的差异深深地根植于各自的文化之中。因此,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选取最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和最具西方文化特征的美国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人的谈判风格 中国历史悠久,儒家文化根深蒂固。中国人表现出, 1.注重礼节: 中国人接待客人非常殷勤和慷慨。在谈判时,习惯以礼相待,经常给对方留有余地,很少直截了当拒绝对方的建议。中国人认为,谈判代表代表的是一个集体,一定意义上还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所以也要求对方给予礼遇。 2含蓄内敛: 在谈判中,中国人表现得十分正统和客气,尽量避免正面摩擦。如果利益上有分歧,一般不会直接拒绝对方,认为这样会有损对方的面子,僵化关系。 3注重关系: 在中国,建立关系是寻求信任和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在商业领域和社会交往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关系”。中国商人往往通过一些社交活动来达到相互的沟通与理解。 4时间观念不强 :谈判中,中国往往派出为数众多的洽谈人员,但常常会延长谈判时间。信奉欲速则不达,如果时机不成熟,他们会按兵不动。 5善于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 : 注重利益均衡,当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商人往往会要求首先以意向书的形式达成一个原则框架,然后才洽谈具体细节。中国商人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表现得非常固执。在具体事务上,他们则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二)美国人的谈判风格 美国谈判人员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优越感, 喜欢在双方接触的初始就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推出自己的方案, 以争取主动。在双方的洽谈中充满自信, 语言明确肯定,计算也科学精确。因此, 美国人倾向于使用原则性谈判战略;讲究办事效率, 干脆利落, 当意见不一致时直接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总是开门见山, 采用积极的态度, 注重利益, 不在小问题上浪费时间, 经常运用各种策略;美国人的法律意识根深蒂固, 一切事务都可以诉诸法律。他们认为, 交易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看重合同, 十分认真地讨论合同条款, 而且特别重视合同违约的赔偿条款, 一旦双方执行合同条款中出现意外情况, 就按双方事先同意的责任条款处理;美国人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 在节假日和下班时间是不谈公事的。在美国人心中, 时间就是金钱, 如果在谈判中一些形式化的礼仪占用了很多的时间, 会使得他们丧失耐心。 三小结 在我看来,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沟通的影响很大,一国文化也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因此,在与不同国家进行沟通谈判时,我们应该重视他国文化,尊重别国习惯,在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谈判,我相信这会使商务谈判更加顺利。

浅淡中日的文化差异与禁忌

浅淡中日文化差异与禁忌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文化在世界大舞台上同台竞技,历史的沉淀是优势,创造革新亦是优势。本文从礼仪、文字、饮食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文化差异和禁忌,意在让我们去粗取精,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发挥传统文化的深度与潜力。 关键字:中国;日本;礼仪;文字;饮食;差异;忌讳 每每提到日本,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学习的历史知识太过于根生蒂固,以至于现在一提到日本这个国家,就有了深深的敌意。直到现在,当我以一种辩证的眼光的去看待中日文化时,才发现我们应该摘掉有色眼镜,去更多的发现这个民族优点,去更多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去更多的发扬和传承我们的华夏文明。日本文化是传承于汉唐宋明的汉民族古典文化,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优秀文化。历史上日本曾经毫无保留地学习和沿用了中国的语言和习俗,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如此以来,似乎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当其冲便是中日礼仪差异。中国的礼仪深受儒家学派的影响。儒家思想的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而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日本人强调和,这种思想的本质与中国儒家思想相一致,人人安守本分的说法更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人说,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太过于根深蒂固,以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五个吉祥物全是食草性动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缺少了一种勇敢与拼搏。或许这样的说法是人云亦云,可是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需要弘扬更加强悍的民族精神。俄罗斯有谚语:“你要变成绵羊,狼是不会反对的”。人类的发展史上也反复证明,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秩序中,一个没有强大力量,没有英雄气概的民族不但不会受到尊重,反而招致欺凌和侮辱。 中日两国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中国,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人与人的初次见面,熟人的阔别重逢,告辞或送别都以握手来表达。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地位低的人要首先鞠躬,并且要鞠的最深。鞠躬鞠的越深,鞠的越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悔悟等情感就越强烈。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还有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归来都要送点小礼物,礼不在重。中国人送礼喜欢成双成对,偏爱2、4、6等数字,表示吉利。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等,并且日本人很忌讳数字9和4。按照日本人的习俗,向个人送礼必须在私下完成,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在送礼时,多采取这样的做法:对于送出去毫无用途的礼品,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在接送礼物时要用双手,不要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要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礼物忌送荷花和梳子。他们认为荷花是丧花,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菊花或菊花图案的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探病的时候也不能带带根的植物。 其次便是中日文字差异。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经过夏商西周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