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全球森林资源与中国森林资源.ppt.Convertor

第3章 全球森林资源与中国森林资源.ppt.Convertor

第三章全球森林资源与

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

一、森林的概念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森林动物和微生物等),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森林不是树木的简单集合,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庞大的生态系统。

二、森林的特点

1、寿命长,生长周期长

2、成分复杂,产品种类繁多

3、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样

4、具有天然更新能力

5、具有巨大的生产能力

6、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三、森林资源的评价指标

◆森林资源数量评价

1、森林面积

2、森林资源禀赋系数

◆森林资源质量评价

1、单位面积森林生产量

2、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

3、原始森林资源比重

◆森林资源禀赋系数

资源禀赋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算指标。◆森林资源禀赋系数=(V/Vw)/(Y/Yw )

◆其中:V为某国拥有的森林资源;Vw为世界拥有的森林资源;Y为某一国国内生产总值;Yw为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如果系数大于1,则某国的森林资源在俄林——赫克歇尔模型意义上是丰富的;如果系数小于1,则说明某国的森林资源在模型意义上是贫乏的。

第二节全球森林资源的分布与变化

一、全球森林资源的概况

◆森林覆盖地球土地面积的31%。

◆世界森林总面积仅略超过40亿公顷,相当于人均0.6公顷。

◆世界森林总蓄积量为5270亿立方米。

◆世界范围内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

◆世界森林面积逐年减少。

◆森林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俄罗斯联邦、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苏丹、印度

世界森林的国别分布

◆在国家层面,仅俄罗斯联邦一国就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0%。

◆分别拥有1亿公顷以上森林的国家有7个,森林资源最丰富的10个国家(俄罗斯联邦、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澳大利亚、印尼、苏丹和印度)占森林总面积的67%。

◆其余的33%则分布在213个国家和地区。有10个国家和地区(摩纳哥、卡塔尔等)报告没有符合2010年森林资源评估中定义的森林。

◆在有些国家,森林砍伐(主要将热带森林转变为农业用地)出现下降迹象,但在另一些国家,速度仍很高。过去十年中,每年有大约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转作其他用途或因自然原因消失,而20世纪90年代则每年为大约1600万公顷。在上世纪90年代森林净损失率最高的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损失率已明显降低,而在澳大利亚,自2000年以来严重的干旱和森林火灾致使森林损失情况恶化。

大规模植树使全球森林面积净损失明显减少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植树造林和森林的自然扩展已使全球森林面积的净损失大大减少。◆2000-2010年期间森林面积的净变化估计为每年–520万公顷(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面积),低于1990-2000年期间每年–830万公顷的数字。

南美洲和非洲仍是森林净损失最大的地区

◆大洋洲亦报告了森林净损失情况,而北美和中美洲2010年的森林面积与2000年的数字几乎相同。欧洲的森林面积持续扩大,尽管速度低于90年代的水平。

◆亚洲在90年代显示为净损失,而在2000-2010年期间,尽管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净损失率依然很高,但森林面积出现净增长,主要原因是中国报告的大规模植树造林。

森林的碳储量极为丰富

◆根据FRA 2010的估计,仅世界森林生物质中就储存了2890亿吨(Gt)的碳。虽然可持续的管理,植树和森林恢复等措施能够保持或增加森林碳储量,但是森林砍伐、退化和管理不善则导致碳储量减少。

◆从整个世界来看,2005–2010年期间森林生物质中的碳储量每年减少约5亿吨,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森林面积减少。

世界森林特征

◆原生林占森林面积的36%,但是自2000年以来已经缩减了4000多万公顷

◆从全球平均来看,所有森林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原生林,即没有明显人类活动迹象及生态进程未受到重大干扰的本地树种的森林。原生林,特别是热带湿润林,包括了物种最为丰富的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原生林面积在10年期间下降了0.4%,主要原因是出于对选择性砍伐和其他人类干预情况的考虑,将原生林重新分类为“其他天然再生林”。

◆原生林36%,其他天然再生林57%,人工林7%。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占森林总面积的7%

◆为了满足多种需要而人工培育的森林和树木,其面积估计为2.64亿公顷,即占森林总面积的7%。

◆在2005–2010期间,人工林面积每年增加约500万公顷,主要依靠植树造林,即在近年来没有森林覆盖的土地上种植树木,尤其是在中国。人工林的四分之三由本地树种构成,四分之一为引入种。

世界森林所有制情况

◆尽管森林所有权和使用权在一些区域已发生变化,但世界大部分森林仍为公有。区域之间的差别相当大。

◆北美洲和中美洲、欧洲(俄罗斯联邦除外)、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私有林的比例高于其他区域。在有些地区,吸收社区、个人和私营公司参与公有林管理的趋势不断增加。

二、森林资源的生产功能

◆全球30%的森林主要用于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生产

◆将近12亿公顷的森林以生产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另外9.49亿公顷(24%)则指定用于多种用途- 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自1990年以来,主要用于生产目的的森林面积估计减少了5000多万公顷,其原因是森林被指定用于其他用途。同期指定用于多种用途的森林面积增加了1000万公顷。

木材采伐量的变化

◆木材采伐量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下降之后开始增加

◆在全球一级,报告的年木材采伐量达到34亿立方米,与1990年的记录相同,为立木蓄积总量的0.7%。考虑到非正式和非法砍伐的木材(特别是薪材)通常没有记录的情况,木材采伐量的实际数字肯定会更高。从全球来看,薪材约占木材采伐量的一半。

2005年木材采伐量百分比最高的10个国家:美国、印度、巴西、加拿大、俄罗斯联邦、中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

三、森林资源的防护功能

◆世界8%的森林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

◆大约3.3亿公顷的森林被指定用于水土保持、雪崩控制、沙丘固定、荒漠化防治或海岸保护等防护功能。从1990年到2010年期间,指定用于防护目的的森林面积增加了5900万公顷,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为防治荒漠化、水土保持和其他保护目的而开展的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

四、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功能

◆用来提供社会和文化功能的森林不断增加,但很难对其面积进行量化

◆东亚和欧洲是唯一能够就指定用于休闲、旅游和教育或文化精神遗产保护功能的森林提供较详细信息的分区域和区域。根据其报告,将提供社会服务作为主要管理目标的面积分别占这两个地区森林总面积的3%和2%。巴西指定用于保护林区人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面积超过该国森林面积的五分之一。就全球而言,世界4%的森林用来提供社会服务。

木材采伐价值高而不稳

◆在2003-2007年期间,木材的年采伐价值略超过1000亿美元,主要为工业原木。据报告,从1990年到2000年,全球采伐价值保持未变,但在2000-2005年期间则每年增加约5%,这表明原木价格自1990-2000年下降(以实际价值计算)以来有所恢复。但自那时以来,价格大幅下降。

非木材林产品的价值仍然被低估

◆据报告,2005年非木材林产品的采伐价值约为185亿美元。其中食品所占比例最大。非木材林产品在许多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相关信息依然缺失,而且很少能了解生计用途的真正价值。因此,报告的统计数据可能只包括已采伐的非木材林产品总价值的很小一部分。

大约1000万人在森林管理和保护岗位就业

但更多人则直接靠森林为生

◆据报告,可能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90年至2005年森林建设、管理和利用领域的就业人数下降了约10%。欧洲、东亚和北美下降幅度极大(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为15%至40%),而在其他区域,就业率有所增加,可能是因为原木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大多数国家报告,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就业人数出现增长。鉴于林业的就业率大部分来自非正规林业部门,因此对于农村生计和国民经济而言,森林工作无疑要比报告数据所显示的更为重要。

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支出通常超过所征得的税收

◆平均而言,森林总税收大约为每公顷4.5美元,从非洲每公顷不足1美元到欧洲每公顷略高于6美元。

◆林业的公共开支平均在每公顷7.5美元左右。亚洲的平均开支最大(每公顷超过20美元)。与此相反,在南美洲和大洋洲每公顷的平均开支不足1美元。

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与变化

1、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

◆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

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4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历时5年。这次清查参与技术人员2万余人,采用国际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数理统计抽样调查为理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调查。全国共实测固定样地41.50万个,判读遥感样地284.44万个,获取清查数据1.6亿组。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约束性指标

时间森林覆盖率

(%)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十一

20.36137

十二五21.66143

两个指标的对比

◆森林覆盖率——森林的数量

◆森林蓄积量——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

◆森林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森林碳储量的基本指标,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状况优劣的重要依据。

院士的观点

◆森林蓄积量的增加意味着固碳能力在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蓄积量增加,森林其他生态效益也会增加,包括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功能,以及旅游景观价值也得到提高。

森林覆盖率如何计算?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χ100%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大片灌木林面积+“四旁”树与农田防护林带折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森林资源的权属结构

◆有林地面积18 138.09万hm2。

◆按土地权属分,国有7 246.77万hm2 , 占39.95%;集体10 891.32万hm2 ,占60.05%;

◆按林木权属分,国有7 143.58万hm2 ,占39.38%;集体5 176.99万hm2 ,占81.54%;个体

5 817.52万hm2,占32.08%。

◆在现有未成林造林地中个体比例达68.51%。非公有制林业成效突显,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

中国森林的林种结构

有林地面积中,公益林和商品林各占52.41%和47.59%。

其中,防护林8 308.38万hm2,特用林

1 197.82万hm2,用材林6 416.16万hm2,薪炭林174.73万hm2,经济林

2 041.00万hm2。中国森林的林龄结构

乔木林面积15 558.99万hm2。

按龄组分,幼龄林面积5 261.86万hm2,蓄积148 777.11万m3;中龄林面积5 201.47万hm2,蓄积386 141.65万m3;近熟林面积2 305.37万hm2,蓄积264 983.39万m3;成熟林面积1

871.25万hm2,蓄积315 872.22万m3;过熟林面积919.04万hm2,蓄积220 485.09万m3。乔木林面积中,幼中龄林比例较大,占67.25%

中国森林的主要优势树种

乔木林按优势树种(组)统计,面积比重排名前10位的有:栎类、马尾松、杉木、桦木、落叶松、杨树、云南松、云杉、柏木、冷杉。

面积合计8 620.69万hm2,占全国的55.40%; 蓄积合计760 345.78万m3,占全国的56.90% 中国乔木林主要优势树种(组)面积和蓄积

年份有林地面积

(万hm2)总蓄积(亿

m3)

平均每公顷

蓄积(m3)

森林覆盖率

1962854970.275.78.90% 19761218695.379.012.70% 198111528102.088.012.00% 198812465105.784.712.98% 199313370117.988.013.92% 200515894124.978.618.21%

中国森林资源变动有哪些特点?

总趋势——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大幅增加;森林生产力(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

但是,1981年的情况例外。

为什么呢?

林业三定。农户毁林。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从1981年6月起,进行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

2、中国的森林资源分布

特点?

我国森林资源地理分布又极不平衡,400毫米等降雨量线以东地区森林分布较多,400毫米等雨量线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较少。

400mm等降水量线是沿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一线,其中中段大致与我国古长城一线吻合。

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

是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是古代农业与牧业的分界线。

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主要江河流域和山地丘陵地带。

森林资源分布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400毫米等降雨量线以东地区森林分布较多,400毫米等雨量线以西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较少。

在东北、西南边远省(区、市)及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分布多,而辽阔的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西藏大部,以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森林资源

分布较少。

中国森林资源的流域分布

按流域分布,我国十大流域中,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黑龙江、珠江、黄河、辽河、海河、淮河等七大流域。

七大流域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近一半,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占全国的69164%和64122%。

中国森林资源的林区分布

我国林区主要有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高山林区、东南低山丘陵林区、西北高山林区和热带林区五大林区。

五大林区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四成,森林面积占全国的七成以上,森林蓄积占全国的九成以上。

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西北高山林区的天然林比重大,东南低山丘陵林区和热带林区的人工林比重较大。

中国传统的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最大的天然林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3)

西南林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缺林地区

广大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

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开发利用困难

南方集体林区的范围

10个省份

沿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内地: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贵州

中国木材供应安全的问题?

2009年11月17日(星期二)10:0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贾局长,早上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这次清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木材供给能力有所增强,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有差距,今后我们如何采取措施保障木材安全?

解决办法

目前我们一方面自己供应,一方面通过进口解决。但从长远来看,要立足国内,靠自己解决。第一,通过改革,要使林业的经营战略方针从根本上有一个转变。

第二,战略布局上要有调整。一是充分利用南方水热资源的优势,将南方集体林区作为我国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实现我国木材生产从过去的北方国有林区,向南方集体林区的战略转移。二是由过去主要靠天然林采伐来供应商品材,转移到主要靠人工林采伐供应解决商品林的问题。

3、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

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

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

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

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

森林质量有所提高

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

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

中国森林资源的可喜变化一

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

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

中国森林资源的可喜变化二

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

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其中乔木树种面积637.01万公顷,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

中国森林资源的可喜变化三

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

林木蓄积年净生长量5.72亿立方米,年采伐消耗量3.79亿立方米,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长消盈余进一步扩大。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

中国森林资源的可喜变化四

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1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立方米,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有林地中公益林所占比例上升15.64个百分点,达到52.41%。随着森林总量的增加、森林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

中国森林资源的可喜变化五

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2

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

中国森林资源的可喜变化六

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现

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个百分点,达到32.08%。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分别占全国的59.21%和68.51%。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4、中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

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主要国家森林覆盖率比较

中国22%世界31%美国33% 加拿大34%日本69% 韩国63%

德国32% 法国29% 俄罗斯49% 印度23% 巴西6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

森林可采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资源的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

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

清查间隔五年内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

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四节福建森林资源分布与变化

一、福建森林资源的概况

重要的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丰富。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36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29%。有林地面积1.15亿亩,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一。活立木蓄积量5.3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

在森林资源中,生态公益林422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0.7%;竹林面积1490万亩,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竹林面积的五分之一。

森林资源物种丰富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全省有高等植物4703种,脊椎野生动物1600多种,种类占全国三分之一。

为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21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66%,居华东地区首位。

森林所有制构成

福建省是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林地所有权国有的占10%,集体的占90%。

林木所有权国有的占15%,共有国有林场106个、国有林业采育场94个。

二、福建省森林资源分布——2007年福建各地区的有林地面积

三、福建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以杉、松、毛竹、桉树为主的人工纯林

树种结构单一

林分结构简单

生物多样性程度低

自然抵御林业有害生物能力差

第五节森林资源与林业生产布局

森林产业的分类

森林资源与森林产业的布局

森林产业的分类

全球森林资源分布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植物资源分地理分布规律

我国植物资源分地理分布规律 讲述要点 我国植物资源分区概况: 东北区(重点) 华北区(重点) 华中区 华南区 西南(云贵高原)区(重点) 西北区(重点) 青藏高原(重点) 根据我国气候、土壤和植物类型以及资源植物分布等特点,把我国资源植物分布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黄土高原、西北、云桂高原、青藏高原等八个区。 中国植物资源分区 一、东北区 范围: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气候:该区是我国最冷的地区,大部分属于寒温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年降水量在350~700mm,海拔高度从松辽平原的120m到长白山白云峰为2 691m。本区水湿条件较好,资源植物非常丰富,可分几种类型: (一)木材用植物 本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保存着大片森林。据统计全区林地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0%,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3.7%,每年上调国家的木材占全国各地上调总量的72%,是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 大兴安岭以耐寒针叶林为主,主要的有兴安落叶松(Larixgemelinii)、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长白山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为红松(Pinuskoraiensis)(图6-8) 、云杉(Piceakoraiensis)、冷杉(Abiesnephrolepis)、华山松(图6-7) 、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二)药用植物 本区药用植物约有500余种,我国道地药材“关药”多产于本区:如升麻(Cimicifugadahurica)、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细辛(Asarumhel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马兜铃(Aristolochiacontorta)、木通(A. mandshuriensis)、野罂粟(Papaxernudicaule)、 芍药(Paeonialactiflora)、西伯利亚小檗(Berberissibirica)、龙牙草(Agrimoniapilosa)、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 (Astragqlusmembranaceus)、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人参(Panax ginseng)、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huricum)、杜香(Ledumpalustre)、兴安薄荷(Menthadahurica)、大叶龙胆(Gentianamacrophylla)、党参(Codonopsispilosula)、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等。 人参 (三)农作物

中国生物资源

Ref :CA01018200日期 : Dear Sir/Madam, Date The subjected meeting of the captioned company will be held on 24 May 2011. Kindly advise us of your voting instruction by signing and returning the following instruction letter to our Settlement Department by mail or by fax (852) 2537 7647 NO LATER THAN 20 May 2011. If we do not receive your duly completed instruction, we will assume you to abstain from voting. 根據上述公司宣佈,有關會議將於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舉行。請填妥下列指示函件, 並必須於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前寄回本公司交收部或傳真至(852) 25377647。如屆時未接獲閣下回覆, 或指示未填寫清楚, 則本公司將不會就閣下之股份實益代為投票。 Yours faithfully, Hait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 海通國際證券有限公司謹啟 Ref :CA01018200 Date 日期 :To : Hait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 For voting and resolution details of the meeting, please visit the HKEx web site at https://www.doczj.com/doc/8915056452.html, under Investment Service Centre "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Search" . Alternatively, you can contact your Account Executive or call our Customer Services Hotline at (852) 3583 3388. 有關會議及投票議案內容, 請瀏覽香港交易所網頁 https://www.doczj.com/doc/8915056452.html, 之投資服務中心 "上市公司訊息搜尋", 或聯絡閣下之經紀及可致電本行客戶服務熱線 : (852)3583 3388。 In respect of my/our shareholding of the captioned company registered in your nominee's name, I/we wish to vote: 據本人/吾等持有之股份實益, 請貴公司代投: (08129)CHINA BIO CASSAVA HOLDINGS LIMITED 中國生物資源 Annual General Meeting 股東週年大會 (08129) CHINA BIO CASSAVA HOLDINGS LIMITED 中國生物資源 Annual General Meeting 股東週年大會 棄權Abstain 反對Against 贊成For 議案Resolutions 1 ( )( )( )2 ( )( )( )3 ( )( )( )4( )( )( )2011-05-09 2011-05-09A/C No.帳號 :註 : 請在適當的方格內填上勾號。A/C Name 戶名 :A/C No.帳號 :Remark : Please tick in the appropriate box. Signature 簽名 :

中国森林资源(2004-2008年)

中国森林资源(2004-2008年)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4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历时5年。这次清查参与技术人员2万余人,采用国际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数理统计抽样调查为理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调查。全国共实测固定样地41.50万个,判读遥感样地284.44万个,获取清查数据1.6亿组。 二、清查结果 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五年内,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资源变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

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 三是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其中乔木树种面积637.01万公顷,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 四是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林木蓄积年净生长量5.72亿立方米,年采伐消耗量3.79亿立方米,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长消盈余进一步扩大。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 五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立方米,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有林地中公益林所占比例上升15.64个百分点,达到52.41%。随着森林总量的增加、森林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有的学者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资源。 特征 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1)生物资源的再生性 再生性: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再生性是生物资源的基本属性。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各种产品。 (2)生物资源的可解体性 可解体性:生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生物种类减少以至灭绝的特性。每种生物 都有自身独特的遗传基因,并且存在于该种生物的种群之中,任何其他的生物个体都不能代表其种的基因库。生物资源破坏后难以自然恢复,从这个意义上看,生物资源是有限的。 (3)生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 生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 (4)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人类进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 (5)生物资源的未知性 表现在:很多生物还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价值;即使已经认识、开发的生物资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价值,如银杏。 (6)生物资源获取的时间性图 不同生物种类,获取有用物质的时间不一样。“三月茵陈四月篙,五月六月当柴烧” 。(7)生物资源的可引种驯化性 野生生物资源可以通过人为的引种驯化而成为家养生物。生物的引种驯化,不仅可以解决野生生物资源获取的困难,而且可以拯救、保护濒危物种,扩大分布区,提高产量。 (8)生物资源的不可逆性 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自然资源,在天然或人工维护下可不断更新、繁衍和增殖;反之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9)生物资源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相对稳定的生物资源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并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使之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但当干扰超过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时,资源系统即会崩溃。不同的资源系统的稳定性不同。通常,资源系统的组成种类和结构越复杂,抗干扰能力越强,稳定性也越大。反之亦然。 组成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弄潮儿- 绿缘思潮专业驿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通过联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结果,全面分析了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 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 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引种

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植物的引种驯化植物的引种驯化 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植物的引种驯化植物的引种驯化 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一、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一、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一、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自然条件概况 ..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统计:中国的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约2200种(世界约23000种),蕨类植物2600种(共约12000种),裸子植物200种(世界约750 种),被子植物25000种(共约250000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药用植物6000多种,食用植物500多种,香料植物350多种,油脂植物800多种,另外还有大量的观赏植物,工业用植物和其他用途植物. ..将我国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华中区,云贵高原区和华南区等8个区域. 自然条件概况 ..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统计:中国的高等植 物中,苔藓植物约2200种(世界约23000种),蕨类植物 2600种(共约12000种),裸子植物200种(世界约750种),被子植物25000种(共约250000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药用植物6000多种,食用植物500多种, 香料植物350多种,油脂植物800多种,另外还有大量的观赏植物,工业用植物和其他用途植物.

中国林业概况共16页word资料

1.2中国林业概况 1.2.1、中国林业的资源现状 (1)森林资源概况 在当今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林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政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林业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全国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9-2019年),全国林业用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5.5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33.63亿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2%。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hm2,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 m3。 现将我国除台湾、香港和西藏控制线外的森林资源状况介绍如下: 1.林业用地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25 704.7万hm2,其中: 有林地面积15 363.2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0%;疏林地719.5万hm2,占3%;无林地5 703.7万hm2,占22%。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12 919.9万hm2,经济林面积2 022.2万hm2,竹林面积421.1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 活立木总蓄积量113.1亿m3。其中森林蓄积量100.9亿m3,占89%;疏林蓄积量1.4m3,占1%;7.0 亿m3,占6%;四旁树蓄积量3.8亿m3,占4%。 3.天然林、人工林资源 天然林面积10 696.5万hm2,占有林地的70%,其中林分面积10 005.5万hm2,占天然林面积的94%;天然林蓄积量90.7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90%。

中国森林资源市场研究报告

2011-2015年中国森林资源市场评估与发展前 景预测报告 报告简介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森林资源市场评估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森林资源相关概述、中国森林资源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森林资源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森林资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森林资源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森林资源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目录 第一章森林资源经营相关概述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阐述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资源经营 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类型划分 一、商品林经营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二、一般生态保护区的经营类型划分 三、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产业链分析 一、林业产业 二、林业生物产业 三、森林碳汇市场 四、森林旅游业 第二章世界林业运行形势透析 第一节世界林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1、全世界森林覆盖率 2、世界森林区域分布 3、森林资源的消长 二、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演变趋势 三、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启示第二节世界森林状况热点聚焦 一、第13届世界林业大会热点追踪分析 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 三、经济危机对森林管理造成压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概况

第一章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概况 第一节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分区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从北至南包括寒温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四个气候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域,使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分布的规律性。现按自然地理分区,扼要介绍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 一、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东北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部分地区,气候寒冷,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降水量适中,土壤肥沃,冻土多,沼泽多,适于耐寒性较强的野生植物生长。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山葡萄、越橘、山楂、山杏、猕猴桃、刺梨、刺玫、蔷薇、秋子梨、五味子、山定子、悬钩子、紫草、乌拉草、人参、细辛、甘草、玫瑰、狭叶杜香、霍香、五肋百里香、铃兰、文冠果、月见草、苍耳、胡枝子、龙须草、马商、蕨菜、橡子、芡实、茜草、红花、金莲花、薇菜、刺龙牙、山芹菜等。 二、华北区 华北以河北、山西两省为主,包括山东省的全部,陕西、甘肃、河南、辽宁等省的大部分地区。本区属暖温带,气候特点为夏热多雨,冬季晴燥,春季多风沙,秋季短促。土壤在平原和高原多为原生或次生的褐色土,弱碱性,富含钙质;海滨和较干旱地区常有盐碱土;山地和丘陵地为棕色森林土,中性至微酸性、耕垦历史悠久,自然生物群落改变极大。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酸枣、君迁子、山楂、山桃、山杏、山葡萄、猕猴桃、树莓、枸杞、桔梗、党参、河北知母、苍术、防风、玫瑰、紫穗槐、霍香、香紫苏、五肋百里香、黄花蒿、铃兰、文冠果、苍耳、胡枝子、蒲草、马蔺、王不留行、芡实、菱角、野葛、百合、拳蓼、金樱子、紫草、茜草、金莲花、黄花乌头、紫珠、京山梅花、薇菜等。 三、黄土高原区 黄土高原区位于黄河中游,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界长城,南抵秦岭,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枸杞、酸枣、黄蔷薇、野古草、甘草、知母、山丹、沙参、败酱草、飞燕草、苦参、细叶柴胡、山荆子、湖北海棠、山楂、西伯利亚杏、猕猴桃、沙棘、掌叶大黄、文冠果、皱叶酸模、天目琼花等。 四、西北区 西北区指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和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包括宁夏和新疆全部,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内蒙古、甘肃大部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本区干旱少雨.风大,沙大,士壤盐渍化强烈,东部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精)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我国拥有4.7×106km2的海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是主要的生物资源。 鱼类资源据《全国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统计,我国海洋鱼类有1 694种,其中硬骨鱼类有1 519种,占89.7%;软骨鱼类有175种,占10.3%。 在我国整个海域,鱼类种数的分布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南海种类最多,黄、渤海种类最少。 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其中常见的鱼类15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鲅鱼、鲐鱼、鲳鱼、棱鱼、鳀鱼、鲆鱼、鲽鱼、鲱鱼、鳕鱼、真鲷、白姑鱼、黄姑鱼、东方鲀、鲈鱼、鳐鱼、鲻鱼等。 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近百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马面鲀、银鲳、鲐鱼、鳀鱼、海鳗、鲍鱼、鲽鱼、鲻鱼、灯笼鱼、石斑鱼、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125种,如大黄鱼、带鱼、蓝圆鲹、竹荚鱼、金线鱼、鳗鱼、鲱鲤、蛇鲻、鲐鱼、石斑鱼、金枪鱼等。 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5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3种。主要种类有短鳍拟飞鱼、鲣鱼、鲔鱼、旗鱼、金枪鱼、箭鱼、鲨鱼以及众多的珊瑚礁鱼类。 头足类资源我国海域的头足类有91种。头足类资源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约占全国海洋渔业产量的2.2%。主要种类有针乌贼、太平洋丛柔鱼、短蛸、长蛸、日本枪乌贼、长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等。

虾、蟹类资源我国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磷虾类有42种,蟹类有600 多种。我国海域中虾和蟹的种数从北向南依次增加。 渤海和黄海的主要虾、蟹类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泥足隆背蟹等。 东海的虾类有100多种,主要经济虾类有中国毛虾、须赤虾、鹰爪糙对虾、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等。东海的蟹类以梭子蟹数量最多。 南海北部的虾类有200多种,主要种类有刀额新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等。南海北部海域仅梭子蟹就有40多种,如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珠脊梭子蟹等。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生态学1101班赵蓉蓉A03110210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也就是说,森林资源是一定区域内生物资源的综合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贮藏在生物体及周围土壤里的碳释放了出来。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我国森林资源 中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熊大桐,1989)经历了漫长的传统经济,森林面积随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缩减,森林消耗和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焚林狩猎、毁林开荒、燃料消耗、战争破坏及其他掠夺性质的开发(樊宝敏,2001)。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2.5%(原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1997),是当时少林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我国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以满足工业发展的能源需求和资源需求。在1981~1995年之间,木材产量为90180万m3,而在1849~1980年之间,木材产量只有106908万m3。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消耗与日加剧,森林资源开始缩减。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和政策格局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紧跟世界步伐的同时,不断的自我调整。林业发展从以前的“以经济产业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之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有力的促进资源的保护(如退耕还林)。自此森林资源的消耗有了一些好转。 第七次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其中以台湾省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我国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由南往北递减,这种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格局。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历史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林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一)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贵、稀有树木繁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北到南跨越的五大气候带,适生着不同种类的森林植物,形成了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特色,在世界植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多种森林类型。据统计,世界上有木本植物约两万余种,中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乔木树种即达两千余种。 (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森林资源,中国,概念]对中国森林资源评估相关概念的分析

对中国森林资源评估相关概念的分析 在我国,森林资源评估近些年已成为一个热门领域,林业宣传、林地流转和绩效考评等,都很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这意味着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必定要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开展的相关评估,以至于相关的论文、讲话、标准等,普遍地存在着常识性错误。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概念定义混乱、评估对象紊乱、评估方法杂乱,这将必然导致我国森林价值评估的不科学、不可比、不可信。 在国外,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森林价值评估相关探索,其中尤以联合国环境署推出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为权威。总体来讲,迄今关于森林资源的评估,已经形成了主流的知识体系。在我国林业行业也有几支力量比较严谨,其研究案例甚至得到了国际好评。但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评估业务膨胀太快,尤其是出现过几个误导因素,导致了目前的乱局,以下从 5个方面分别探讨。 1 森林的资产价值和服务价值的区别 笔者认为,我国大部分森林评估案例混淆了森林资产和森林服务的区别,并错误地使用生态服务功能这个概念,把森林资产价值和服务价值相加以表达森林的价值,我认为是不妥的。举个案例,某市的林地价值是 X亿元,立木价值是 Y亿元,森林的某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Z亿元,那么该市的森林价值是(X+Y+Z)亿元。这是错误的,就好比把一处果园的价值与这处果园某年的产品价值相加,并称其为服务功能的价值。据《联合国生态系统千年评估报告(MA)》可知,服务与功能是两个概念:生态系统功能(E cosystemfunction)是指与生态系统维持其完整性的一系列状态和过程相关的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包括分解、生产、养分循环,以及养分和能量的通量变化等过程;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是指人类从各种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按照 MA的定义以及很多作者的界定,服务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最终产品,它有时间量纲(国际上为简洁表述,界定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两个表述内涵相同);而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这种自然资源的一种属性或过程。这类功能如果被利用,它就变为服务,也就产生了计量和计价的可能,人们可以对资源资产计量和计价,但无法对其属性或过程计量和计价。MA的综合报告和系列专题的原文(英、法)中没有出现过服务功能这个概念,MA是由来自95个国家的1360位学者完成的,我们不能忽视。 美国 RobertCostanza等 13位作者发表在《NA TURE》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一文,在中国被视为资源价值评估领域的圣经,但也曾被错译。错误译文把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译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个错误错在何处,打个比方就理解了。如一座宾馆,宾馆是资产,接待是服务,它开展接待,收入是服务收入,但不是资产的价值。尽管产生服务收入的前提是宾馆资产,但却是两回事,我们既不可以把宾馆的服务收入叫做服务功能价值,也不可以把宾馆的资产价值叫做服务功能价值,更不可以把宾馆的资产价值加上年度收入,并称其为服务功能价值。这也就是森林资产和服务的区别。当然,同样出自多个国际机构之手的诸如《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2003)》、《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让自然资源经济学成为主流(TEEB)》(2010)等文献,也都是秉持服务价值和资产价值,而不是服务功能价值这样的概念,这是不容置疑的。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演变趋势及启示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二)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全球84.4%的森林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的森林是私有林。《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的国家其公有其中47个国家的森林全部公有;24%的国家其私有林超过50%,其中纽埃岛、库克群岛和基里巴岛国和群岛森林全部私有。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俄罗斯、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森林全部公有,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澳大利亚的公有林分别占98.4%、92.1%、83.1%和72.0%,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大,为57.6%。 (三)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世界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大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超过200立方米,瑞士、奥地利地区高于300立方米,分别为368立方米、300立方米和350立方米。多数国家森林每公顷蓄积不水平,包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泰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在内的47个国家和地区森不足50立方米,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低于10立方米。森林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1,总体概况: 根据中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 按林种划分,中国现有林木面积16417.67万公顷,其中防护林(非商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分别占到33.36%、47.89%、13.03%、1.84%、3.8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分别为11576.20、5325.73万公顷,分别占68.49%和31.51%,人工林面积列世界第一位;全国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超过1.5万家,其中,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35个,重点营林局20个,国有林场4466个,乡村林场近8万个,国有苗圃2300多个。 2009年,中国新造林面积588.49万公顷,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新封山育林分别占66.14%、4.38%、29.30%,比2008年增长9.92%。而国家投资林业重点工程造林447.21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75.99%。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主要产品有:纸浆、木材、人造板、家具等。福建、广东、浙江的林业年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2008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进口方面:主要是纸浆和原木等生产原料,分别占51.3%和17.2%。出口方面:主要是木家具和纸制品等产品。分别占46.8%和22.4%。出口前5位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31.75%、日本23.48%、香港15.69%、韩国4.05%、英国3.68%。 2,中国林业的管理制度: 林权制度:林地所有权是国家或集体所有,出租或承包给林业企业或个人,然后林业企业或个人拥有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以及配套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2008年开始、计划5年内完成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

第七章 -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引种

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植物的引种驯化 中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

自然条件概况 z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 z根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统计:中国的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约2200种(世界约23000种),蕨类植物2600种(共约12000种),裸子植物200种(世界约750种),被子植物25000种(共约250000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药用植物6000多种,食用植物500多种,香料植物350多种,油脂植物800多种,另外还有大量 的观赏植物,工业用植物和其他用途植物. z将我国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华中区,云贵高原区和华南区等8个区域.

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z材用植物:是我国最大的材用植物基地.林地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0%,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3.7%,年生长量占全国总量的52%.主要为寒温带针叶林,植物种类较简单,维管植物仅800多种. z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约600多种.如人参,升麻等. z农作物: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高粱. z牧草资源:松辽平原,古代是丰茂的牧场,主要是羊草,乌拉草(东北三宝之一).

华北区 z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山东,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区.为中国第一大平原 z材用植物:落叶阔叶林,主要是栎林. z药用植物:为地道药材“北约”的产区,河北安国有药都之称. z果树资源:栽培和野生果树100多种. z农作物: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之一.油料作物:落花生、芝麻;纤维作物:棉花、麻类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32"~29°15′08"与东经 97°31′39"~106°11′47",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060公里,人口4300多万。境内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珠江六大水系,境内全长5632.1公里。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湖泊33个,集水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300亿立方米。丰富的渔业水域为云南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立体地形构成立体气候,气候资源多样,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带、温带、寒温带等七个气候带,气候降水充沛,干湿分明,但分布不均。光热条件较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孕育了云南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分化多样,鱼类品种丰富,各种冷水性、温水性和热带暖水性优质水生生物在云南都能找到最适宜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安家落户。截至1997年,云南省已有432种鱼类记录,分属于9目27科143属,种数占全国淡水鱼类总的物种数1023种的42.2%。其中,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有双孔鱼科(Gyrinocheilidae)等四个科;异鲴(Aspi-doparia)等45个属;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等290个种,分别占云南省总科数的14.8%,总种数的67.1%,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鼋。云南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水生生态的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构成绚丽纷繁的生态多样性,使云南省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 云南省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分,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到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种。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中草药2000 多种,香料植物69科,约400种,有21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植物1500种以上,不少是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供养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云南拥有脊椎动物1737种;昆虫1万我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鱼类中有5科40属249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二级保护动物。 在云南,各种珍贵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正在进行,烟草、药材、热带水果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花卉,咖啡、香料等产业正在兴起。 云南的珍禽异兽很多。在那浓密幽深不同类型的森林里,在那辽阔起伏的山野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有些珍禽异兽,在国内仅云南才有,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种类,云南的产量居全国之首。云南有脊椎动物达1638种,占全国的54.9%,其中哺乳类259种,占全国的55.1%;鸟类776种,占全国的65.4%;淡水鱼类366种,占全国的的。45.7%,两栖类92种,占全国的43.8%;爬行类145种, 占全国的45.6%;昆虫类,全国见于名录的有75000种,云南就有13000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林业科技情报2013Vol.45No.2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刁永凯 (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作用不可小觑。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质量普遍不高,且存在森林资源的产权不清、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现状。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PM.2.5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就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管理;现状;未来发展;分析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 Diao Yongkai (Wuying Forestry Bureau Of Heilongjiang) Abstract:Forestry plays main rol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as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Whereas,the quality of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poor and it also has current situation of unclear property right、mechanism fossilization and dumb mechanism.The problem causing by the re-duc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can`t be ignored and PM2.5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eople.The p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forestry resource;environment issue;resource management;orientation;future development;analysis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森林资源类型的多种多样。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山地季雨林、高山灌丛、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少部分热带雨林等。树种共达8000余种,银杏、银杉、水杉、、珙桐等珍贵的树种均为中国特有。森林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也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可达28% 38%;而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仅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更约为1.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就是林业。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增长缓慢,林业产业也处于较低层次。而由环境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旱灾,水灾等也变得不可忽视。其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为了促进东西部发展的步伐一致,国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而西部大开发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人们的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大量稀有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且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天然林多被用于耕地,砍伐。人工林面积也是为数不多,且分布不均,成活率较低。现如今森林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向前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患无穷。 2森林减少引起的问题 森林在地球上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1)水土流失,森林被砍伐后,裸露的地表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晴天时,由于太阳曝晒,随着气温的升高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雨天时,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把肥沃的地表土壤连同矿质元素直接带进江河。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亿吨土壤被冲进江河。(2)流沙淤积,堵塞水库和河道。诸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首,每当雨季来临,降雨增加,水位就会迅速上升,其中水、沙含量各占一半。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比堤外土地要高出很多,有的地方可达12m,甚至比开封市的城墙还高,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环境恶化,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如果高于30%, · 4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