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山羊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奶山羊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奶山羊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奶山羊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奶山羊疾病的综合防治措

羊病一般呈非典型性发作表现,且细菌血清型、病毒毒株型不断变异,导致疫苗抗病性差,给奶山羊生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对奶山羊病进行综合防控,确保奶山羊生产持续、健康。

01、Daily Management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合理组织四季放牧

奶山羊主要饲料是牧草,放牧是奶山羊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少跑路、多吃草、都吃饱”是放牧主要目的。根据四季农区、草场情况的不同,再结合奶山羊的品种、年龄、性别、生理阶段等差异,合理组织放牧,保持羊群合理膘情,才能使羊群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抗病能力。

四季放牧要注意:开春,牧草低矮,羊的膘情差,又不易吃饱,因此要尽量延长放牧时间,做到“人在前,羊在后”,压住头羊防“跑青”;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多、蚊虫也多,要做到早出晚归去山岗,

防暑降温找阴凉;秋天,草籽渐熟、天气凉爽,是放羊增膘的好季节;冬季,天寒地冻,牧草枯黄,放牧宜近、应重保暖。此外,应大力推行草场划区轮牧制度,要合理利用放牧草场,降低牧草浪费。

做好冬草贮备与补饲

冬季是母羊妊娠、产羔、哺乳比较集中的季节。幼龄羊也处于生长发育和迅速增重的阶段,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而越冬期间牧草枯萎,放牧时间短,单凭放牧难以满足各年龄段奶山羊的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必须重视越冬草料(特别是干草、多汁饲料)的贮备和补饲。牧草、杂草、农作物秸秆等是干草贮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牧草要适时收割以保证质量,一般禾本科牧草及作物,如黑麦草、苇状羊茅、大麦等,应在抽穗期至开花期收割;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三叶草、红豆草等,在始花期到盛花期收割。收割时要避开阴雨天气,避免晒制过程中被雨淋湿而损失营养物质。干草的颜色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依据,颜色越绿,质量越高。干草晒干后,要及时运到贮草场打垛堆贮,防止霉变。有冬季放牧条件的,成年公母羊可在放牧后每天补饲优质干草1.5~2kg,育成公羊1.5kg,育成母羊1kg,羔羊3个月哺乳期25~30kg。多汁饲料青贮、块根块茎及瓜菜等是解决冬季枯草期羊维生素饲料不足、提高羊群活力和生产性能的重要饲料。成年公母羊每天补饲1.5kg;育成公羊、育肥羊每天补充1kg左右;哺乳羔羊3个月哺乳期内每天补饲2.5kg。

做好羔羊护理

羔羊是从出生到断奶(哺乳期)的幼龄羊。羔羊出生后,因生存环境改变,体质较弱,抵抗力低,容易生病,加强羔羊护理是提高羔羊抗病力和成活率的关键。

做好产后护理

羔羊出生后,用3%双氧水清洗脐部,在离腹部5cm的地方用无菌线结扎,在母体一侧剪断,断端涂上3%碘酊。让母羊舔干羔羊全身,或擦干羔羊身上的黏液。注意产房保温,严防羔羊假死,一旦遇到假死的羔羊,应快速擦干口鼻内黏液后,倒提后肢吊挂,并轻轻拍打羔羊胸部。冬季可将羔羊放入40~42℃温水热浴30分钟,待有呼吸时将其拉出,快速擦干并放到暖和的地方。

尽早吃上初乳

保证羔羊在出生1.5小时内吃上初乳。当体弱的羔羊找不到母羊乳头时,应人工辅助吃上初乳。一般20日龄内的羔羊,每间隔1小时吃1次,随着日龄的增加,间隔时间拉长,吃奶次数渐少,每次吃奶持续时间相对延长。除此之外,要重点关注失去母羊、母羊无奶和奶不够吃的羔羊,以帮助其找到合适的保姆羊或进行人工喂乳。

早开食早补饲

羔羊从15日龄左右就会和母羊学习采食,只不过对采食尚未习惯。所以,从这时起就可以给羔羊进行补饲。在母羊栏一端设置补饲栏,每只羔羊占地0.5平方米,补饲栏内设饲槽、草架子、水槽,其大小、高度以羔羊够用、够得着为宜。开始补饲后,饲槽内应放置少量调配好的补饲料(推荐配方:玉米50%,糠麸15%,豆饼30%,食盐、石粉、骨粉、小苏打、羊用预混料各1%);草架子上放少量苜蓿等优质青干草;水槽内放适量清洁饮水。对补饲料采用少放勤添,保持清洁、卫生、新鲜的原则。每次采食后,应把羔羊赶到运动场进行适当活动。

02、Quarantine坚持自繁自养和强化引种检疫

坚持自繁自养、严进严出的原则

养羊场尽量不要从外地引种,尽量在本场内选择健康无病的良种公羊和母羊进行自繁自养,并做到全进全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引种带来传染病的风险,并可减少入场检疫的工作量。但如果因品种改良或生产规模扩大需要必须自外地引入羊只时,必须避开疫病区,并

经过严格检疫,保证场地检疫证、运输检疫证、运载工具消毒证三证齐全,经过45天(最少30 天)隔离饲养观察,确无传染病并经驱虫、消毒和疫苗免疫后方可混群饲养。

强化引种检疫

引进健康种羊是确保羊群健康,扩大养羊生产的需要。首先,要了解该羊场是否有畜牧部门签发的《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种羊合格证》《系谱耳号登记》,以及确定引进品种。其次,重点做好检疫。检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引种地检疫

确定引进的羊只在离开引种地前进行检疫。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在接到报检后即派出兽医卫生检疫员抵达现场进行检疫,并开具引种地检疫证明。如检出病羊或疑似病羊,禁止出售;运出县境的羊只,须开具运输检疫证明;经过预防注射的羊只,须开具预防注射证明,运输部门凭有效期内的运输检疫证明承运。

运输检疫

需调运羊只的检疫,在运输过程中以验证、查物为主。对检出的病羊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抵达检疫

引进的羊只在隔离观察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羊只传染病流行情况,定期或临时进行检疫。检出的病羊,特别是患有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慢性、隐性病羊,应对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传染其他健康羊只。

03、Expelling Parasite定期驱虫,妥善选择驱虫药物

定期驱虫是预防奶山羊寄生虫病的有效手段。预防性驱虫的时机及药物选择,要根据寄生虫病季节流行动态调查确定。预防羊体内寄生虫可选用丙硫咪唑(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吡喹酮等,预防体外寄生虫可选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敌百虫等。为确保驱虫安全,最好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待观察安全后再进行大群集中预防驱虫。

丙硫咪唑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如羊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和绦虫等。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是较理想的驱虫药物。用量为10~25mg/kg,1次内服即可。

左旋咪唑对多种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等均有高效,但对体表寄生虫无效。口服(拌料饲喂),按10mg/kg体重,1天1次,连服2天;肌内注射,按8mg/kg体重,10天后重复肌注1次。

吡喹酮对绦虫有效。用量60~80mg/kg体重,1次口服(拌料饲喂)即可。

伊维菌素可同时驱除羊体内线虫和体外虱、螨等,安全性能高,对孕羊可用。用量为0.2mg/kg体重,1次皮下注射即可。

阿维菌素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对羊线虫和体外寄生虫如皮蝇、鼻蝇、螨、虱等均有效。用量按0.2mg/kg体重,1次皮下注射即可。

敌百虫对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可口服或药浴。用量:绵羊按80~100mg/kg体重,每次最高剂量不超过5g;奶山羊按50~70mg/kg体重,隔3天重复用药1次,连用2次可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预防羊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病,可于每年春秋两季剪

毛之后5~7天,用0.5%敌百虫溶液对羊群进行药浴。

04、Sanitation 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环境卫生

疫病的发生、流行与环境卫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脏乱的羊场环境,给病原体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有利于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因此,要始终保持羊舍、运动场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干燥,勤打扫圈舍,清除羊舍周围的杂物、垃圾及乱草堆等;填平死水坑,认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勤清理场地内的粪便及污物,并集中堆积发酵进行生物热处理,以杀死大部分寄生虫卵和部分病原微生物。此外,饲草、饲料堆放要科学,堆放地点要高燥、不积水、不漏雨,通风透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发霉的饲草、腐烂的粮食或饲料喂羊;饮水要符合饮水标准,清洁卫生。

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灭源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消灭体外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传播蔓延。羊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粪污、皮毛等进行有效消毒。

环境消毒一般分三步:清水喷洒羊场环境地面(避免扬起尘土)、机械清扫、消毒液消毒。常用的消毒药为10%~20%的石灰乳、10%漂白粉溶液、0.5%过氧乙酸等。将消毒液盛于喷雾器内,直接喷洒地面、墙壁、天花板,然后打开门窗通风,用清水刷洗饲槽、用具等,将消毒药味除去。羊场大门要设置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新鲜的消毒液(4%氢氧化钠溶液或3%过氧乙酸等);羊舍内可定期用2%~4%氢氧化钠溶液或1:(1800~3000)百毒杀带羊消毒;产房、病羊舍、隔离舍的出

入口处应放置消毒垫(麻袋片或草垫),用消毒液(2%~4%氢氧化钠)泡透。

粪污消毒每天收集羊的粪便,在距羊场100~200米以外的地方设堆粪场,将羊粪集中堆积起来,上面覆盖10cm厚的沙土,再盖上一

层塑料薄膜,发酵30天左右,即可用作肥料。羊场污水引入污水处

理池,加入化学药品(如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药的用量视污水量而定,一般1升污水用2~5g漂白粉。

皮毛消毒对患炭疽、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羊痘、坏死杆菌病等的羊皮、羊毛均应消毒。特别需要注意,确诊为炭疽时,严禁从尸体上剥皮。皮毛消毒,目前广泛利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在密闭的专用消毒室或密闭良好的容器(常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制成的篷布)内进行。

05、Immunity免疫程序合理,确保有效免疫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群感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要根据羊群疫病流行情况、羊群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时间、次数、方法等。免疫程序是生产性计划,没有一个通用的程序可供所有羊场遵循,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正确实施,确保免疫有效。羊场要常备以下疫苗。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mL/头份,颈部皮

下注射1mL。预防羊小反刍兽疫,免疫保护期2年。

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1岁以上的羊,1mL/只;1岁以下的羊,0.5mL/只,肌内注射。预防羊O型口蹄疫,免疫保护期4 个月。

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干粉灭活疫苗

按瓶签注明的头份,临用时以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溶液(随疫苗配备)溶解成1mL/头份,充分摇匀,不分年龄大小,肌内或皮下注射1mL/只。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免疫保护期12个月。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

皮下或肌内注射,成年羊5mL/只,6月龄以下羔羊3mL/只。预防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保护期12个月。

布氏菌病活疫苗

布氏菌病活疫苗(S2株)口服,1头份/只,怀孕母羊口服后不受影响,每年口服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奶山羊0.25头份/只。但注射免疫不能用于孕羊和小尾寒羊。本品对人有一定的致病力,使用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预防羊布氏菌病,免疫保护期36个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