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

浅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

浅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
浅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

(原载《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戴昭铭主编,人民2003年。14-24页)

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

丹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 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成就和制约因素

1979年《方言》杂志的创刊,是汉语方言学发展史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方言学在“文革”后的正式复兴,并且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杂志充当了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加速器。若以此为界,20世纪的汉语方言学事业正好分成前后两期。从语言要素看,方言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比较一下三大要素从前一期到后一期的发展,语音词汇研究的发展成绩骄人,而语法研究的进展尤为显著,因为它不但成果丰富,而且几乎是一种从无到有的飞跃,起点近零而蔚为大观,尤其是在方言事实的调查描写和材料积累方面。此一发展盛况,已有回顾性文章论及,兹不赘述。这里只想侧重分析一下方言语法描写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一些关键因素,同时探讨在深化方言调查研究方面所受到一些制约,以利于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在21世纪取得更加无愧于时代的进步。

1.1促进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成果的几个重要因素

毋庸置疑,方言语法描写的成绩得益于学者们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辛勤调查和深入发掘。但这似乎并非问题的全部答案,甚至未必是主要答案。不妨思考下面的题。几千年来,汉人一直在说汉语及其各地的方言,天天面对语言事实,中国学者对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方言也早已有了学术探究的兴趣。国人有意识的语音分析和方音特色观察,从最早的反切,及韵书作者们对南北音差异之类的关注算起,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对方言词汇的成规模调查记录,自扬雄《方言》算起,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之前的这两千年里,为什么看不到关方言语法的描写记录(直接记录方言语句不是语法描写,将个别虚词作为词汇单位来观察也不是语法分析)?历史告诉我们,面对语言事实,具有学术兴趣,并不能自然产生语法描写,特别是对汉语这种外部形态不明显、语法规则多隐性存在的语法系统来说。与语音和词汇相比,语法的存在更加隐蔽,更难被直接观察到。汉语语法研究的开端大大晚于语音和词汇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学兴起后,方言的语法研究之盛也晚于语音词汇研究,这都非常自然,是由语法规则尤其是分析性语言语法规则的隐密性造成的。语法学之立,语法描写之行,语法研究之盛,关键就是透过语法的隐密外表去发现其在的规律。因此,要了解方言语法调查研究凭什么发展,首要需要关注是哪些条件帮助人们逐步揭去语法的隐密外衣。

一、语法学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以1898年的《马氏文通》为标志,系统的汉语语法学正式建立,中国有了语法学概念系统的雏形。然后,在涵方面,汉语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后的当代语法”这几大发展阶段,在外延方面,实现了“文言语法-现代语法-近代语法及历史语法-方言语法”的扩展。语法学在中国实现以零为起点的飞跃,并迅速成为汉语研究中的首要显学。汉语方言语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繁荣,正是这一过程的翻版,只是在共同语和方言的研究之间有一个滞后效应而已。这充分显示了语法理论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对方言语法事实描写有决定性作用。理论和方法是揭去语法的隐密外表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今后深化方言语法描写的至关重要的工具。

二、方言语法调查项目的建立和逐步改进。

方言不像共同语那样为人共知,也不像共同语那样受人关注,这是方言语法研究有滞后效应的原因之一。方言语法需要调查(包括研究者对自己母语的调查)。每个方言的调查研究者人数有限,假如按千军万马研究共同语那样的投入产出比来研究方言语法,是难以指望方言语法研究能很快见效的。方言语法需要更加高效的调查方式。要在有限时间靠有限的人力获得取得有用的成果,必须依靠较好的方言语法调查方案。正是在这一方面,前辈学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些重要条件。以影响较大的丁声树《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19所附调查例句为例。虽然只有40多个例句,但它们已涵盖了一些重要的语法单位和语法组合的信息,是隐性地建立在语法理论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又突出了方言之间可能有差异的语法项目,是在对汉语方言语法已经有了相当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的问卷为后来的语法普查起了重要作用。随着调查研究在面上的铺开和点上的深入,人们也发现了更多值得调查的语法点,语法调查的问卷容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这从后来的一些方言著作中越来越大的语法章节可见一斑。

三、及时采纳普通话研究的成果深化对方言事实的调查和分析。

共同语由于为人共知、研究者众多,因此其语法研究深度整体上会领先于方言语法(方言学者往往要全面关注语音词汇语法问题,不像有些共同语语法学者那样专攻语法一端)。不满足于按既定问卷作有限调查记录的方言语法学者,多密切关注普通话语法研究的进展,了解其最新发现,吸收其最新的角度和思路(包括在普通话语法研究中反映出来的对世界上新的语法理论方法的借鉴),将其应用于方言语法研究,从而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方言语法事实和重要规律,有些还能反过来促进汉语语法理论的改进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有深度的方言语法研究专著和大量有质量的方言语法论文。不难看到,质量较高的方言语法论著,其作者往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前沿发展有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而且常常就置身于语法研究整体力量较强的学术群体中。这并非偶然。

1.2方言语法研究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上所述,20世纪的最后20年,汉语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成果丰硕可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国外语言学整体上在以较快速度发展,中国语言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在逐步走向世界。这对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许多方言出现了向普通话快速靠拢之势,方言特色消褪的速度相当惊人,方言语法出现了抢救性调查的紧迫需求。在新形势面前,我们借以获得现有成绩的那些条件已不完全敷用,目前的方言语法调查的框架,即调查项目构成的体系,已难以理想地胜任广泛深入调查方言语法事实的任务。尤可一提的是,对普通话语法体系的借鉴曾是促进方言语法研究快速起步的便捷路径,而现在,对普通话语法体系的过分依赖反而产生了制约方言语法调查研究深化的瓶颈效应,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受制于普通话语法研究的水平和体系。

普通话语法研究所通行的框架体系,特别是为方言工作者所熟悉的框架,有些已经落伍于语言学发展的大势。现代语言中被证明有利于揭示和刻画语法规则的许多语法概念,还没有广泛引进汉语语法的描写。如补足语(complement,即必有论元,不等于汉语语法学中的“补语”)和附加语(adjunct)之别、以及相关的及物不及物之别(比带不带宾语之别更重要,因为及物动词的受事论元可能出现在宾语以外的位置或干脆在表层不出现,但整个结构仍为某种及物性结构)、作为结构核心的虚词、词缀和作为核心附加语的成分之区别。很多对语法描写有用的概念还很少为人熟悉或没有在精确的意义上使用,如区别于受事的客体(theme)、区别于接受者的受益者(服务对象)、前置词、后置词、区别于单位量词的分类量词(classifier)、话题、焦点、有定、有指/专指、直指(deixis)、复数、集体、可数、不可数,等等。有时侯使用的是一些无法刻画语法规则的概念,如“补语”、“并列结构”等。从语法理论和跨语言比较看,甚至“定语”这样的概念都不无问题。形容词定语、领属定语、

关系从句等成分在其他语言中就常有很不相同的结构和语序,无法一概而论,不过他们基本上还能算定语这个大类。至于指示词、数量词及其他量化成分、冠词等,在一些主要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已不再看作定语(这些“定语”在汉语常不能带“的”也是一个显示),其句法表现与上述定语相比可能有天壤之别。“补语”是汉语语法学特有的或及受汉语语法学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句法性质很不相同的成分,在现代语言学中很难看作具有同一性的一种句法成分。如“拍了三下”的“三下”、“吃不下”的“(不)下”、“窦娥哭得六月天下起大雪”中的“六月天下起大雪”等等,这些成分无论是句法还是语义都很少共同之处。说某个成分可以作补语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句法或语义信息。再如有些语法书说某个成分“可以由并列短语充当”等等。“并列短语”只是个部结构的概念,它具有什么功能,由该短语的组成成分的句法性质决定,并列短语本身不具备句法性质。上述表述实际也没提供任何语法信息。当然,假如某个位置允许单个名词充当,不允许并列名词短语充当,这时并列短语作为一种句法单位才有一定意义。由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就是这些词类和短语成分、句法成分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对语法规律的描述。现有语法调查的另一大问题是受普通话语法项目的限制。例如,量词在北方方言中是一种句法功能相对较少的词类,而在粤语、吴语,以及徽语、湘语、闽语的部分方言中,量词的功能要发达和多样得多。目前的很多调查方案,很难反映量词在这些南方方言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南方方言语法著作的量词部分,受现有方案的制约,还是局限于像北方话那样描写量名之间的搭配特点,而忽略比量名搭配重要的量词的特殊句法及语义功能。再如闽语中的各种动词“貌”的形态,由于在普通话中缺乏相应的畴,因此也很难在调查中得到发掘。

二、许多重要的项目因为汉语语法研究总体上缺乏此类概念或没有清楚地界定,因而在调查中被忽略。如名词化手段、关系从句(下文将重点讨论此两项)及比较句、标句词等。

三、调查的角度和思路无法与其他语言的调查研究沟通,缺乏可比性,因而也难以与国际通行的理论体系沟通,难以用汉语方言的珍贵事实去丰富发展语言学理论,从而抑制了汉语方言语法学为建立更加完善的人类语言理论服务的巨大潜力。这在我们下面的分析中会看得更加清楚。

四、不了解方言语法现象中哪些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不知道“宝”在何处,为何是“宝”。例如,初步考察表明,汉语及其方言中的关系从句中有很多可以对语法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现象,但是由于国的普通话语法研究和方言语法调查都缺少这一角度,因此在现有的调查和描写中于此现象多半惜付阙如,查无可考。假如我们在调查框架中加入这一角度,将能发掘出更多有用的事实,大大加深方言语法描写研究的深度,并贡献于语法理论的发展。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简要的实例来说明语法调查框架的改进如何能帮助我们发掘出更多的事实,深化方言语法研究。

2. 方言语法调查薄弱环节举例分析

2.1名词化标记

名词化是所有语言都存在的一种语法机制,它使一个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或小句能够充当通常由名词充当的成分。因此,适用于小句名词化的手段往往也兼有标句词的作用——即介引一个由小句充当的句法成分。有些名词化同时还有改变词义或构成新词的重要作用,这主要是朱德熙所说的“转指”的功能。有些名词化没有明显的词义转变,主要是为了句法需要。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名词化手段,在汉语这种形态较少的语言中,“自指”型的名词化经常不带任何标记,如“学习是件愉快的事”、“小不及格不影响班级整体的成绩”。“转指”型名词化则大多会有一定的形式标记,例如古汉语的“-者”、现代汉语的“-的”、话的“-佬”(剃头~、扫街~、大~、小~、红~、绿~、甜~、漂亮~、圆透~、铁~、塑料~)、

丹阳方言的“过”[k?24](红~、新~、生~、熟~、木头~)等(一般的领属定语用“格”[kΘ/3],如“我格书”)(丹阳话引自蔡国璐1995)。

在基于普通话的现有语法学框架中,这些名词化标记被看成性质各异的不同成分,或助词、或词缀,甚或指示代词、量词,等等,即使词性相同也被认为功能各异,而其共同属性和相关性则往往被模糊甚至淹没。假如以名词化为一个重要的观测角度,则它们都有显著的共同点,可以进行比较,同时也能更清楚地显示彼此的差异。倘以普通话为基准,会觉得古汉语“者”与“之”不同(“红者”不能说“红之”),话“佬”与“”不同(“红佬”不说“红”),似乎分类颇有特色。其实,与人类语言的常规相比,更有特色的可能不是古汉语和话,而是普通话(“红的”和“红的东西”都用“的”)。“者”和“佬”是名词化标记,而“之”及话“个”是定语标记,两者不用同一成分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而普通话是用定语标记兼做名词化标记,它不是专用的名词化标记,而给人以省略中心名词的感觉。更值得注意的是,普通话的名词化标记由于兼作定语标记,因此名词化成分作定语时就会出现两“的”连用必删其一的限制,造成歧义的可能。而古汉语及话类型能区别这两种功能,就不存在这种歧义。如:

<普> 这两本书一本厚、一本薄,厚的(*的)封面比薄的漂亮。(歧义:书厚;封面厚)<古> 此二书一厚一薄,厚者之封面美于薄者。

<常> 介两本书一本厚、一本薄,厚佬封面比薄佬漂亮。

当然,方言中的名词化标记也有其特点。如话形容词作定语可以名词化后再加定语标记“”,也可以不经过名词话直接加定语标记“”,如“圆(佬)月亮方(佬)凳”。换言之,在形容词作定语时,定语标记是必用的,名词化标记是可用可不用的。

朱德熙(1982)认为普通话“形+的+名词”中的“形+的”是名词性的同位语,从话的情况看,这一说法值得怀疑。普通话定语标记和名词化标记同形,朱先生的同位语说,实际上认定形容词和中心语之间的“的”是名词化标记,而定语标记与名词化标记分用“”和“佬”的话只有定语标记才是必用的,因此普通话定中之间的“的”更应当相当于话的“”而非“佬”,“的”此时不是名词化标记,名词前的“形+的”不是名词性单位,不能看作同位语。

方言中不但存在转指性的名词化标记,还存在自指性的名词化标记,如方言及很多北部吴语的“头势”。“头势”主要用在感叹句中,其句法位置必须是名词性的:<> 小王个笨头势/聪明头势勿得了。~ <京> 小王那个笨/这个聪明可别提了。

(比较古汉语“甚矣,汝之不惠”)。

上句的口语翻译显示话的“这个/那个”除了指示作用外也有自指名词化的功能(若删除则句子难以成立)。话指示词“这”的其他一些有特定语用功能的用法从名词化的角度看也有名词化的功能。请看方梅(2002)所举的例子:

—我哭了,实在忍不住了。—(你)这一哭,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想。

(—你这哭太管用了。)

—……—至少过年这吃饺子这事儿得办到。

—您就拿我来说吧,过去净想发财……—提起这发财来有个笑话。

这些“这”方梅称为“弱化谓词标记”。我们认为,谓词性的弱化,同时就伴随着体词性的增强,因此它们不同程度都有名词化的功能。吴语中则可以用泛用量词“个”来起类似的作用(参阅丹青2002),如:

讲起个发财,有只笑话。

—搿种题目我穷熟悉。—个熟悉也有害处,做起来忒粗心。

至今对话和方言中的名词化现象的观察都是在偏重理论的语法研究中取得的,而在方言语法调查中还缺少名词化这样的观念,所以还很少触及这一类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很多方言还有其他名词化手段不为我们所知,南北方言在这方面也有相当的差异,这些都是非常值得

方言学关注的。

与名词化相对,语法学也要调查是否有名词的谓词化标记。如北部吴语的“腔”(伊又喇叭腔了——他有不像话了)、“式气”(搿个人神经病式气个——这个人好像有神经病似的)等都是形容词化标记。这些话后缀的详细用法参阅自力等1988)。

总之,以名词化、动词化、形容词化等条目为纲,能把很多看似无关的现象放在一起,可以增加方言间语法材料的可比性,也能增强汉语语法材料与其他语言相关现象的可比性。

2.2关系从句

关系从句是关系化操作的结果,就是将一个小句中的某个名词提取出来作被修饰的中心语,而将句子的其余部分作定语。关系化是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机制,也是集中体现人类语言创造性和高度智慧的结构,因为它将一个句子嵌入一个名词短语,即将一个结构上更复杂的单位嵌入一个结构上更简单的单位,而且这个名词短语的核心同时在嵌入从句和所在的主句中扮演语义角色,由此将两个句子联系起来(所以叫关系从句)。这是实现语言递归性和无限能产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如:

小刚刚认识的朋友走了。

“小刚刚认识”是关系从句,嵌入名词短语成为“朋友”的定语,而“朋友”在关系从句中充当宾语(朱德熙1978的“潜宾语”一说就由此功能而来),在主句中充当主语(严格地说是“主语的核心”),一身而兼两任。还有一种无核关系从句,即由关系代词或从句标记代替被省去的核心名词:

小刚买的是一本名著。~What Xiang Zhang just bought is a masterpiece.

关系从句是国际上语言调查的基本项目,但在汉语语法学中至今仍是个未被重视的观念,也是方言语法调查中的缺项。我们注意到,当代语言学的不同学派各自关心的课题有所不同,但关系化似乎是各个学派都高度重视的课题,因为它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都与一些重要的核心理论有关。

先看形式语法。生成语法的研究发现,关系从句是一种特殊的从句,其部成分是移位的孤岛,即其部成分无法进行常规的句法移法,而其他类型的从句可以移出其论元成分。比较:Do you think [he will win this game]?

~ Who i do you think [t i will win this game]?

Did you see the man [she likes]. ~ *Who i did you see the man [t i likes].

前一例,方括号中宾语从句中的主语he在特指问句中作为疑问代词who移位到句首;后一例用同样方法对方括号中宾语名词的关系从句中的主语she的移位发问,结果句子不合语法。由此证明关系从句在英语中(实际上也在很多其他语言中)是移位的孤岛,从而强化了生成语法的孤岛理论,证明句法移位受到一些重要规则的限制。

在功能语法中,关系从句按功能、结构及所在位置分有不同的类型,特别是前置和后置。这种现象,与多种话语功能有关。如信息的新和旧、是用来增加信息还是用来帮助辨识名词等,都会影响关系从句位置的选择(参看方梅,2003)。

关系从句在认知语法中也很重要。汉语的谓词+“的”结构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核关系从句,而什么样的名词可以被省略、名词核心在关系从句中充当什么语义角色,显然与认知语言学规则有关。据家煊(1999),被省略的核心名词的省略和角色辨认与被省略的核心名词的显著度这个认知畴有密切的关系。

关系从句在类型学中更是有着特殊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根据Keenan & Comrie(1977,简单介绍见科姆里著、家煊译1989)对50多种语言的考察,不同的语言能够被关系化的成分(即从小句中提取出来充当关系从句所修饰的核心名词)在不同语言中多寡各异,但不同语言共同遵循下列名词可及性等级序列:主语>直接宾语>旁格成分>领属定语。

这一序列是说,越靠左的成分越容易被关系化。一种语言只要在右的成分能被关系化,其左的成分肯定能关系化,反之则不然。比如,汉语直接宾语可以被关系化(老师教t i的学生i),其左边的主语也就可以被关系化(t i教学生的老师i),其右边的旁格成分却不能关系化(老师对t i很好的学生i,来自“老师对学生很好”)。有些语言(如Toba、Malagasy等马来-波里尼西亚语言)只有主语能被关系化,有些语言如英语上述四种成分都能关系化。但他们没有发现违背上述等级序列的语言,即右边的能关系化而左边的反而不能关系化。

二、在语序类型学中,关系从句是一个特殊的重要参项,它属于有优势语序的结构。在VO-前置词这类核心居前型语言中,关系从句几乎无例外地后置。在OV-后置词这类核心居后型语言中,除了关系从句前置的语言外,也有大量关系从句后置的语言。可见关系从句以后置为优势语序。(Dryer 1992, 1998, 1999)在各种定语相对于核心语序有前有后的语言中,关系从句总是最倾向于后置的成分,Hawkins(1983)用重成分后置的原则来解释这一现象,因为比较其他定语,关系从句是小句形式的定语,结构是最复杂的。

以语法理论和类型学成果为背景来研究汉语,可以发现关系从句在汉语语法学中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

一、汉语似乎表现出违背上述可及性序列的现象,有时似乎领属定语比旁格成分更容易关系化。如:

老师对那个学生很好。~ *老师对[t i]很好的那个学生i

那个学生的性格很活泼。~ [t i]性格很活泼的那个学生i

前一对例子,“那个学生”是前置词“对”介引的旁格成分,无法直接关系化(但可以用代词复指式关系化:老师对他i很好的那个学生i)。后一对例子,“那个学生”是领属定语,好像反而能关系化,违背了上述可及性等级序列。事实上,后一对例子并不真正匹配,右边的关系从句并不真来自左边的句子(所以“那个学生”和“性格”之间的“的”在关系从句中并没有出现),而来自有汉语特色的下列话题结构:

那个学生(,)性格很活泼。

“那个学生”并不是领属定语,而是全句的话题。话题的关系化与汉语话题优先的类型特点有关。汉语话题不仅是一个话语/语用成分,而且是一个基本的句法成分。能够话题化的成分也能够关系化,即使它在语义上是领属成分。因此,Keenan & Comrie的等级序列没有将话题作为考察对象,对话题优先语言来说是不够的,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将话题也纳入该等级序列的一定位置,其位置当与主语相似。而在汉语部,话题结构有许多类型(参看徐烈炯、丹青1998),不同类型话题的关系化能力不尽相同,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挖掘的大课题。

二、如前所述,关系从句有强烈的后置倾向。据Dryer(1992,1999)对900多种语言的考察,VO型语言全都是关系从句在后的,汉语成为这一点上的VO语言中的唯一例外:关系从句一律前置于核心名词(国的语法研究也都认可,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作定语只能前置于名词,亦即关系从句只能前置)。汉语为什么出现这种反常的格局?其原因和机制尚未得到深入研究。不过,对口语和方言的进一步的研究或许能显示情形并不这么单纯。方梅(2003)说明,口语中实际上存在大量可以分析为后置关系从句的现象。汉语似乎还不是只存在前置关系从句的语言,关系从句的普遍后置倾向在汉语中还是有所体现的。我们在方言描写中也发现了可以分析为关系从句后置的情况。据钱奠香(2002:84-89, 92-94),屯昌闽语的形容词重叠式做定语和象声词短语作定语都有前置和后置两种语序。如:砍[大大]许两丛树。‘砍比较大的那两棵树’

做宿欠砍两丛树[大大直直其]来做柱。‘盖房子必须砍两棵又大又直的树来当大柱子’

屯昌话能后置的形容词重叠式和象声词短语都是能做谓语的,因此它们做定语时都具有关系从句的性质、,这些后置关系从句比起口语中的关系从句更具有静态句法结构的性质,前面

无须停顿,是更加固定的句法现象。可见汉语并不完全是关系从句一律前置的语言。

古代汉语也被一些学者认为存在后置定语(既后置关系从句),它们指的是某些“NP+小句+者”结构。如:“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史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把佾》、“士卒堕指者什二三”《史记·高祖本纪》。这类结构的黑体部分,吕叔湘(1982[1942]:78)认为是“加语”(定语)移在“端语”(中心语)之后,周法高(1961)归入“后加的形容语”。也有人认为这类结构前面的名词是定语,后面的“者”字结构为中心语,如伯峻、何乐士(2001:775)。假如取吕、周之说,则后置关系从句古已有之。

可见,以语言共性为背景,古今汉语及方言的关系从句语序问题还是个大可挖掘的领域。

三、汉语动词、形容词都能做谓语,使关系从句和做定语的谓词性成分难有清晰界限,而且主语省略较自由,使论元不全的动词也能分析为给关系从句。如“买的书、深奥的书”,因为“书深奥”、“买书了”等能成句,因此“深奥”、“买”作定语时都能分析为关系从句。另一方面,由于关系从句必须用定语标记“的”或其他标记,因此带“的”与不带“的”的定语(红的衣服~红衣服)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差别,正好可以用关系从句和普通定语的对立来解释。这种角度的研究目前还完全是空白。

4、一方面汉语中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看作关系小句,使汉语关系从句的围较广,另一方面汉语关系从句又有一些不同于主句或其他从句的特点,受到一些特殊的限制。比如,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的”有排斥与体标记连用的倾向,但只要不与“的”连用,关系从句的谓语动词仍可带“了”,比较:

这个学生买了一本新书。~这个学生买(*了)的一本新书很好看。

~ 买(了)一本新书的这个学生很用功。

这种有汉语特点的限制原因何在?目前还缺少研究。还有其他尚未揭示的规律和限制,更是有待今后的研究。

最后让我们回到方言语法,看看关系从句在方言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上述汉语关系从句的重要课题,对方言来说也同样重要,而且各方言的表现未必跟话相同,值得深入研究,以获得对汉语关系从句的全面认识。如前所述,屯昌闽语有更为典型的后置关系从句,但进一步的情况有还待深入研究。再如,丹阳方言的关系从句标记不排斥完成体标记“则”与关系从句标记“格”的连用,相反对于过去的行为还要求体标记与关系从句标记连用(蔡国璐1995:291),如:

他炒则格菜好吃。(直译:他炒了的菜好吃。)

我说则格话你要记好则。(直译:我说了的话你要记住了)

在关系从句的标注方面,方言与话的差距更加明显。结构助词、指示词、量词甚至体标记都可能有关系化标记的功能,对标记的选用因方言而异。这种差异具有类型学意义和方言地理学背景,是划分方言语法类型的重要参项。在话中,指示词“这/那”插在关系从句和核心名词之间兼有关系从句标记作用,如果删除,就要加进“的”,如:

指示词:小刚买那书是一本名著。~小刚买的书是一本名著。

不过,“的”可以在无核关系从句中代替被省略的名词,如“小刚买的”,而指示词无此功能,除非加上量词,即不能说“小刚买那”,而要说“小刚买那本/那些”。

在吴语和粤语中,量词具有不依赖指示词的定指功能,而且这种定指量词也可以兼有关系从句标记的作用,还能像普通话“的”那样用在无核关系从句中,如:

<>:小刚刚买本书是一本名著。~小刚刚买本[ ]是一本名著。

‘小刚刚买的那本(书)是一本名著’

<> 佢写啲嘢有冇用咖?‘他写的那些东西有没有用?’

据众多的调查分析报告所揭示的吴粤方言与话的一系列差异(石汝杰、丹青1985,施其生1996,周小兵1997,丹青2000,2002),丹青(2002)建议把话划为“指示词优先”

类型,粤语、吴语等方言为“量词优先”类型。这一区别在关系从句上也有清楚表现。话可以用指示词代替“的”作关系从句标记,吴语可以用量词作关系从句标记,粤语通常用指示词加量词作关系化标记,也可以用复数量词“啲”(些)作关系化标记,而用定语标记“嘅”(的)作关系化标记是听起来较新较文的表达(Matthews 2000)。

在话中,除了量词、结构助词之外,由处所短语来的半虚化体标记“勒海”类词语也能用作关系从句标记,如:

我买仔饼干勒海。(直译:我买了饼干在那儿)

~ 我买勒海饼干(到啥地方去哉?)直译:‘我买了在那儿的饼干(到哪儿去了?)’自家养勒里儿子勿会赚钞票。‘自己生下的儿子不会挣钱。’

这时半虚化体标记“勒海”仍然保留了体的意义,但是它确实兼有关系化标记的作用,因为如果这时删去这种体标记,就必须补进相当于“的”的“”,如“我买饼干”(我买的饼干),否则关系从句就不能成立(“我买饼干”无法成为一个NP)。此外,用“勒海”类标记的关系从句不能省略被饰核心名词构成无核关系从句,这是不同于用量词和定语助词的一个重要限制。

南方方言关系从句还有很多有别于话而富有理论价值的现象值得研究,有些问题我们将另文讨论。

三、逐步实现方言语法描写的现代化的管见

上面的简要综论和少量具体例证都意在说明,语法调查框架的更新发展是当前深化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关键因素。接下来应当研究的就是如何来实现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这需要学者们共同的智慧来讨论推进并付诸实践。下面只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并介绍一下我们正在为此目的而所做的一些工作,期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过去的几十年是世界上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快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应当尽量熟悉国际语言学数十年来的重要进展和获得的共识。不过,对方言调查来说,最需要的可能不是直接搬用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那些理论模型,例如生成语法的最新版本,或功能学派中怀疑静态基本句法结构的现实性、只强调话语分析的做法。这些理论的稳定和普遍适用尚待时日,调查的速度赶不上理论发展的速度,而且用来作全面调查还缺乏操作性。当然这些理论模型可以用来做个别方言的深入研究,但不适宜用来做大面积跨方言调查和描写性报告的蓝本。最紧迫最现实的做法,是采纳语言类型学普遍采纳的调查框架,再根据汉语情况做适当增删,删去那些在汉语中很不可能存在的畴,增补和细化在汉语中较为发达的畴。

类型学的框架作为田野调查蓝本和描写性研究的依据有几项难以比拟的长处:

一、理论模型比较中性。它注重事实的发掘,而不是从某种理论出发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材料,这后一种出发点容易造成材料的不均衡和对待材料态度的不客观。由类型学框架得到的调查结果可以为各种理论框架的研究者所采用。Comrie在为“语言描写调查问卷”所写的导论(Comrie1977)中,就强调了语法调查方案的这种追求。他和N. Smith合编的这份问卷就是这种调查框架的例。欧洲类型学家团体LinCom多年来致力于调查描写出版世界各地的语法报告,虽然详略各异,但所依据的蓝本主要就是这份问卷,因此所获的描写材料能为各种学派和理论所用。

2、较少语种偏见。它设计的蓝本,主旨就包括要尽力排除印欧语偏见或印欧语局限,当然也不会有国调查蓝本很容易有的现代汉语偏见或普通话偏见。它是在近一两百年来语言学家们世界围数百上千种语言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研究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其调查项目突出人类语言最普遍最重要的那些语法畴(表达手段则各语言可能不同,这正是调查的对象),同时也最大限度地照顾语言间可能有的差异,能容纳各种可能出现的现象。因此,这是适合面

现代汉语习题

《现代汉语》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是方言。 2.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3.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 4.按汉字笔画规范,“乘”字的第四笔是。 5.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葡萄”属于。 6.成语有不同的来源,“愚公移山”源自。 7.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长沙话属于。 8.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9.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高、圆唇元音是。 10.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凸”字的第三笔是。 11.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和叠韵之分,“灿烂”属于。 12.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闻鸡起舞”源自。 13.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广州话属于。 14.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 15.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是。 16.按汉字的笔画规范,“母”字的第四笔是。 17.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词和叠韵词之分,“惆怅”属于。 18.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夜郎自大”源自。 1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京话属于 ________。 20.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______。 21.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_______。 22.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出”的第三笔是______ 。 23.“蜻蜓”属于联绵词中的 ______ 。 24.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图穷匕见”来源于________。 25.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昌话属于______。 26.音强是由发音体_______大小决定的。 27.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是_____。 28.按汉字的笔画规范“臼”的第三笔是______。 29.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哥哥”属于______。 30.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锲而不舍”来源于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音节,含有三个音素的是。 ①脚②修③古④羊 2.下列韵母属于中响复韵母的是。 ①ai ②uai ③ei ④ua 3.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其中上声的调值是。 ①35 ②55 ③214 ④51 4.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是。 ①雨②刃③森④河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 )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 )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 一、人的发音器官 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汉语

现代汉语题1

《现代汉语》练习题 一 一、填空题 1.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是方言。 2.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3.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 4.按汉字笔画规范,“乘”字的第四笔是。 5.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葡萄”属于。 6.成语有不同的来源,“愚公移山”源自。 7.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长沙话属于。 8.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9.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高、圆唇元音是。 10.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凸”字的第三笔是。 11.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和叠韵之分,“灿烂”属于。 12.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闻鸡起舞”源自。 13.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广州话属于。 14.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 15.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是。 16.按汉字的笔画规范,“母”字的第四笔是。 17.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词和叠韵词之分,“惆怅”属于。 18.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夜郎自大”源自。 1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京话属于 ________。 20.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______。 21.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_______。 22.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出”的第三笔是______ 。 23.“蜻蜓”属于联绵词中的 ______ 。 24.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图穷匕见”来源于________。 25.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昌话属于______。 26.音强是由发音体_______大小决定的。 27.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是_____。 28.按汉字的笔画规范“臼”的第三笔是______。 29.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哥哥”属于______。 30.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锲而不舍”来源于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音节,含有三个音素的是。 ①脚②修③古④羊 2.下列韵母属于中响复韵母的是。 ①ai ②uai ③ei ④ua 3.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其中上声的调值是。 ①35 ②55 ③214 ④51

方言调研报告范文

方言调研报告范文 伴随着即将进入大三的慌张,无数次的纠结毕业后就业还是考研。脑子里想的很多, 却对即将到来的学年论文毫无想法。抱着想为自己的学年论文寻找一点灵感和对方言变化 的好奇,想不断历练、挑战自己的想法,我报名参加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四天时间过去了,我收获的远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实践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在闷热的汽车里度过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临夏市。费尽周折找到住的地方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马上投入到调研工作之中。 我们首先将十四位队员分好小组,然后明确了我们展开调研的地点和主要调研对象。在调 研过程中,我们从拘谨到大方,从被路人拒绝时的失落到互相鼓励,重整旗鼓的坚持,从 开始时我们方法不得当而进展缓慢到在学姐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改进方法而收获颇丰。在调 研结束之后的总结会议上,每个小组都汇报着自己的收获,那一晚,我们尽管疲惫,但每 个人脸上都流露着我未曾见过的骄傲与坚韧。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还是依旧走街串巷进行调研,每晚开总结会议,认真总结每一天 的收获,发现、指出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第二天的任务。在这几天的走访中,给我印 象最深的还是去八坊街的那一次。八坊街是临夏市回族同胞的聚居地。在那里,我们每走 进一户人家,他们都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遇到我们听不懂的方 言他们会反复解释,甚至加上手势动作,直到我们理解。他们还拿出亲手做的油果子给我 们品尝,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特别的暖。那天我们还去了清真寺,还非常荣幸的见到了阿訇,跟阿訇进行了交谈。阿訇非常详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还仔细地为我们讲解当地的宗 教文化,婚俗文化、葬俗文化。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阿訇,了解宗教,这次走访对我 来说既是一次内心的震动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除了知识上的收获以外,这次实践最大的收获便是同行的十三位队员了。罗老师对每 位队员的照顾,对生病队员的牵挂。学姐为我们整理资料,讲解要点,我们十四个人一起 同甘共苦,相互鼓励、相互学习、一起努力。无法忘记那些我们一起吃泡面的日子,一 起在总结会议之后玩游戏的日子,一起敞开心扉聊心事的日子。分离的时候有不舍,有眼泪,但我们始终是对方特别的人,不会忘记我们嘹亮的口号:we are 伐木累!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习惯了图书馆沙沙的纸笔声, 看过了一摞摞的专业书籍,记住了一条条的知识概念,然而追根溯源,这些精简的一句话 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背后的夙夜不眠,背后的呕心沥血,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略 能窥得一二。 XX年7月9日,在学院的组织下,在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地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实践内容是搜集临夏方言语料,并和东干语做出比较。当天到达安顿好住宿后,我们实践小队迫不及待走上街头,开始着手完成我们认为很简单 的任务,第一天下午因为街上行人的配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并不觉得苦和累,然而, 第二天,第三天,持续的高温让我心中开始烦躁,行人的不配合让我感到沮丧,复杂的语

现代汉语绪论及答案

绪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____________,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我们这里讲述的是__________。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__________;从功能上说,它是___________。 3.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形式。___________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______________,从汉代起被称为___________,明代改称为_________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___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_______________。 7.共同语是_____________的语言,方言是____________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9.现代汉语七大主要方言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______________,有效地______________。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词汇方面(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语法方面(1)(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和______________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______________,主要是为了消除______________,以利社会交际。 16.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襄阳方言的调查报告

襄阳方言的调查报告 本文借助方言调查字表,调查了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的襄阳方言。在与普通话对比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分析了襄阳方言的特点。 一、襄阳简介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河南省的西南面,长江支流的汉江中游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是汉江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 襄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襄阳方言是北方方言中一个重要的方言点,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襄阳方言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 汉水以北语言受“中原官话”影响较大,“语言清轻略带秦”。襄阳(北部)、枣阳(北部)、老河口等与河南交界地方的语音豫音较重,汉水以南语言受“西南官话”影响较大。襄阳辖区其他地方方言声调基本一致。所以,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形成各方言区比较复杂的局面。 二、襄阳方言的声调 襄阳方言声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一样,也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 襄阳方言声调调类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在襄阳方言中没有入声调类,它与普通话的调类一致,只是各调类的调值发音高低不尽相同。普通话是“入派四声”,而襄阳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则是“入派一声”。其大概的对应的规律是:归入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中的入声字,汉水以南方言,全都归如方言的阳平。归入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中的入声字,汉水以北方言区全都归如方言的阴平,都读中升调。 在襄阳方言中,其基本的调值情况和代表字如下: 阴平:调值24;代表字:天多香方 阳平:调值35;代表字:麻羊国童 上声:调值33;代表字:马好懂导 去声:调值21;代表字:大会到动 三、襄阳方言的声母: 1、尖团不分:其中“精”组字和“见”组字读音相同,例如:精=经 2、鼻浊音n和l合流,多数情况下都发l[l]的音,例如:年=脸,男=蓝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6.粤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

现代汉语阅读书目汇总

现代汉语类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马庆株副主编 现代汉语(增订本)胡裕树主编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胡裕树主编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 新编汉语通论张斌主编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著 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邢公畹著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李荣编著 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著 汉语方言学李如龙著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编著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 汉语节律学吴洁敏、朱宏达著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 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著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著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著 词类问题考察胡明扬主编 词类辨难(修订本)邢福义著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汉语语法纲要王了一(王力)著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著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湘译 语语答问朱德熙著吕叔湘译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 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著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陆俭明、马真著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著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1914——2004)主编、马庆株(1942——)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本书除绪论外,分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四章,修辞知识分散到有关各编。内容既稳妥,又反映学科的新进展,不乏新意,有一定的学术性。这部教材既重视理论,又注意联系实际,贯彻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设专门章节讲汉字的整理、汉语拼音方案和正词法,讲语言知识的运用。为了便于教学,还注意了与中学汉语知识特别是中学语法教学系统的衔接。 现代汉语(增订本)胡裕树(1918——2001)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本书是高校统编教材,经过多次修订,吸收了语言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全书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六个部分,理论与实际并重,是影响较大的一部教材。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胡裕树(1918——2001)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这套资料是为了适应《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的教学需要编选的,收有多篇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全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为绪论和语音方面的文章,中册为文字、词汇和修辞方面的文章,下册为语法方面的文章。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1944——)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这是一本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学校文科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它首次给现代汉语课程定位为“语言素质教育”课,总结了近20年来现代汉语教学的经验教训,力求培养学生观察、搜集语言事实和分析、研究语言事实的能力。全书共分五章,其内容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等,每一章内容由学习要点、正文及练习题和思考题几部分构成。在总体构思、内容取舍、章节安排、练习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同时充分吸收了现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带有突破性的现代汉语教材。 新编汉语通论张斌(1920——)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以促进语言的规范化与适应新时期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的需要为宗旨,在吸收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说明。全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新颖,较好地反映了现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教学针对性。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刘丹青 唐正大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上) 说明 此《方言语法调查问卷》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唐正大以往所编的数个方言语法调查问卷基础上整合修改而成,是一个中等规模的调查问卷。浙江大学陈玉洁、复旦大学盛益民、上海外国语大学王芳参与了本版的修订加工工作。此问卷供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语法调查使用,目前已为国家语言保护工程项目所采用,也可用作方言参考语法编写的基础大纲。应广大田野调查者之需,特在正式发表前由本公众平台发布。欢迎在朋友圈转发,文章正式发表之前请勿转载。 调查者注意:调查中如果遇到虚词(包括介词、语气词、连词、代词等),请注音。表中“/”表示替换关系,除全句替换不一一标明外,替换的范围以下划线的形式注出。 一 1 构词法与形态 1.1 词内语序(如有多种说法,请按常用程度降序排列。) 1) 客人 2) 干菜 3) 生鱼 4) 生肉 5) 干肉 6) 拖鞋 7) 公鸡 8) 母鸡 9) 公牛 10) 母牛 11) 其他例子

1.2 名词小称(请给出如下词语的小称形式,后缀、儿化、变韵、变调、重叠等小称形式都需记音。如只有小称形式(即非小称的原形不成立),或小称有特别语义,请注明。) 12)车 13)房子 14)洞 15)雨点 16)花 17)姐 18)妹 19)弟 20)眼睛 21)脚 22)米 23)虾 24)猫 25)桔/桔子 26)桃/桃子 27)刀 28)碗 29)盘/盘子 30)袋/袋子 31)包 32)其他例子 1.3名词词缀 1.3.1“姓/名/排行”的形态形式(方言存在的说法请提供方言注音,不存在的说法打×或再提供同义的方言形式。)

33)老陈姓 34)小陈姓 35)阿陈姓 36)小强名 37)阿强名 38)老三排行 39)阿三排行 40)其他例子(如可说“强子/强儿(名+后缀)”、“强强(重叠)”等,请记出。) 1.3.2动词、形容词的名词化词缀(注意语义对应) 动词、形容词加后缀等构成转指行为者或属性拥有者的指人名词“的”字结构 44)卖菜的 45)开车的 46)弟弟的 47)吃的穿的 48)你拿来的 49)大的 50)胖的 51)三号的(这张票是~) 的字结构在属格中的形式:卖菜的的车 形态成分“头”等 41)没有吃头、有什么吃头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 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方话为甚 以北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 (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 (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一种社会现象。识记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三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 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最主 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 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第二节声母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从发 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 气音和不送气音。) 第三节韵母 单元音: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按照元音数量, 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的

汉语方言调查讲义

汉语方言调查讲义(实践部分) 第一章方言的调查、描写和分析 第一节:调查方法 1、间接调查 间接调查即是通过通讯调查。调查者(investigator)和发音人不见面。通过第三者(Intermediary)填写邮寄的问题表。德国方言学家Georg Wenker及其追随者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曾用这个方法为《德国语言地图集》收集语料。他的问题表上列有四十个句子,后来又补充一些单词。问题表寄到每一个乡村学校,请求教师协助在学生和本地人中间调查本地方言,填写表格。结果收集到欧洲德语地区五万个地点的方言材料。《苏洛兰语言调查》都用这种方法收集语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地点的语料,特别是对收集设点很密的语言地图集的语料,这种方法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过;由于所得语料的可靠性完全依赖于当地填写问题表的第三者的责任心和语言学修养,这种方法本身是有很大缺陷的。 设计一种有多种答案供选择的问题表(check-list),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在这种问题表上列出各种可能的答案,请第三者调查当地方言,选择答案。美国方言学家Atwood曾用这种方法调查得克萨斯州的方言词汇(见E.Bagby,The Regional V ocabulary of Texas,University of Texa Press,1962)。他请得克萨斯大学的学生调查家乡方言,填写问题表,结果得到得克萨斯州每个县、路易斯安那州和俄克拉荷马州部分县共273个地点的语料。这个方法可以很快地收集到大量语料,但是调查者必须事先掌握某一地区方言词汇差异的大量事实,才能制定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这似乎难以办到。 汉语方言学界迄今未用间接法调查方言。间接法不大适合汉语方言调查,因为请未经过训练的中间人记录方言,只能用汉字,而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能反映复杂的方言字音。所以这样的语料颇难用于研究工作。 2、直接调查法 汉语方言学界都采用直接调查法,即实地调查法或称为田野调查(field-work)法。这种方法要求调查者或田野工作者(field-worker)面对面地调查和记录发音合作人的方言。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发音人的家乡以外的地点进行调查,如历史语言研究所三四十年代调查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方言,就是在各省省会请各县在省会读书或工作的发音人调查的;二是在发音人的家乡进行调查。 到发音人的家乡进行实地调查有很多好处。 第一,有较大的选择理想发音人的余地。 第二,有利于了解本地方言和邻近方言的异同。在方言复杂的地方,甚至一县有两种或数种差别不大的方言并存,如果在外地记音,所记是哪一种方言不易辨明。 第三,有利于补充或核对记录的内容。有时候一个发音人不能提供所有调查项目的内容,或者调查者对某些调查结果有怀疑;可以找别的本地人(native speaker)补充和核对。 第四,便于了解一种方言的地方文化背景,在记录方言词汇时尤其重要。对有地方色彩的农具、器皿。房舍等的释义,如不见实物,难免不周,甚至错误。 第五,有利于获得对本地方言的感性认识。 3、字本位调查法 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的方法、习惯上都先记录某些事先选定的字的字音。求出声韵调系统,再调查记录词汇和语法。预先选定的字被安排在一本方言字音调查表俗里。这种表格最初是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制定的,后来经过增刊、修改,而成目前通用的《方言调查字表》。这个表格是按以《切韵》为代表的古音系统安排的,预先选定的字按它们的音韵地位填在表格的一定位置上。制作这个调查字表,用于调查汉语方言有两个基本的认识。一是切韵音系是现代汉语方言的总源头;二是语音演变是有规律的。所以现代方言和切韵音系存在语音对应关系,因此从切韵音系出发来调查整理和研究现代方言育系应该是合理而方便的。利用这个字表调查方言语音,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在较少的时间里大致了解方言语音系统的全编,例如一个受过训练的调查者可以在半小时之内了解一个方言单字调的调类和调值。但是这种凋查方法实际上是从文字出发来调查语言,调查所得的结果理论上只能算是某地方言中的汉字读音系统。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各地方层普遍有文白异读现象;而发育人一股的习惯是看着字,读文读音;有些字甚至是很普通的字,方言里根本不用,抓“坏”子温州口语不用,“洗”一字上海口语不用;有些字从来不单用,如“宵”字。上海只用于“元宵、宵夜”。对这些单字的读音的声调影响常常没有 把握;有些口语中常用的音节,向来没有汉字可写,或只有方言俗字可写。例如河北昌黎话罗□[luo3510](给人添麻烦)、口[tsou35]洗(特指洗纺织品等)。这些字不可能包括在调查字表之中。

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

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 第一部分词汇 (以下斜体为扩充选查项,视调查时间和条件而定,非必查项) 1.有无类似“中心语+定语”的构词法,词项见: 若不止一种语序,请在词条后穷尽之,如:拖鞋:拖鞋/鞋脱/…… 客人干菜生鱼生肉干肉 拖鞋公鸡母鸡公牛母牛 公马母马公狗母狗公猪(有生殖力的)公猪(有生殖力的)母猪公鸭子母鸭子公羊公猫公骡子母骡子雄虎幼虎 雌虎小鸡小牛/牛犊小马/马驹小驴子小骡子母驴子公兔子母兔子公马驹子 熟肉烤肉炸肉咸肉母马驹子 腌肉面团干桂圆干豆腐公驴子 公牛犊母牛犊公羊羔母羊羔 若有按“中心语+定语”构词的词不在上表之内,请另行列表。 2. 名词的小称用什么形式(如儿缀、儿化、子缀、子变韵、其他后缀、变音、变调、重叠), 下面名词以普通话的非小称的基本形式给出,请写出相应的小称形式(词表外的常用的小称形式可补在表后;若基式同普通话,不必另写;如不同于普通话请另写出基式;如无非小称形式,小称形式已取代基式,则请在基式上加星号﹡): 3.名词词缀 3.1加在排行、姓氏、名字构成称谓的前缀(小~、老~、啊~等),后缀(~子、~儿、~仔

等)和前后缀并用的形式(啊~仔等)(以“陈伟”、“欧阳伟平”为例,分别体现单、双音节的姓名的构成规则) 前缀+排行: 前缀+姓氏: 前缀+名字: 前缀+亲属称谓: 排行+后缀: 姓氏+后缀: 名字+后缀 亲属称谓+后缀: 前缀+排行+后缀; 前缀+姓氏+后缀: 前缀+名字+后缀: 前缀+亲属称谓+后缀: 其它: 3.2 用动词、形容词加后缀等构成转指行为者或属性拥有者的指人代词。 动词/形容词+的(或相当于“的”的成分,如吴语的“个”):卖菜的、开车的 “动词/形容词+的”在属格中:卖菜的(口才)、卖菜的的(口才) 动词/形容词+其它词缀:如普通话:参观者、胖子、作曲家;徽语:驼背佬、剃头佬;粤语:肥佬;吴语:“独头”(儍子)、滑头 3.3 以上词缀的其他用途(专指工具、构成抽象名词等) 如普通话:刨子、钻头、念头、甜头、苦头;关中话:看头(看的价值:有看头——值得一看);常州吴语:大佬(大的)、细佬(小的);苏州吴语:胖头势(胖的程度)、聪明头势(聪明的程度)。 1. 代词及名词的复数形式: 4.1代词的复数形式(配合“虚词”部分1.代词,特别注意以内部曲折来表复数的方式,若此, 4.2 名词的复数形式(如果复数形式可以与量词结构同现,则特别记出;如不可以,无须):人、学生、老师、演员、兵、解放军、医生、病人、裁缝、哥哥、大人、孩子、卖菜的、男人、女人、好人、坏人、说话者、傻子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一、填空题(本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和都可以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继续使用。 2.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语音为,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 现代汉语的方言中,以苏州话为代表的是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是方言。 4.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取决于。 5.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肌肉,声带。 6.普通话里的22个辅音有21个充当声母,其中还可以做韵尾。只能做韵尾但不能做声母的辅音是。 7.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也就是的意思。 8.发音部位为“舌根”,发音方法为“不送气、清、塞音”的声母是。 9.对一个单元音的发音,可以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三个方面来分析。 10.因为声母n、l 既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又能跟韵母相拼,所以n、l跟ü行韵母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 11.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例外的是词中用作后缀的“儿”字。 二、判断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文学语言既有书面语形式,也有口语形式。() 2.就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而言,吴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最大。() 3.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但是基础方言只有一种。() 4.汉语方言的形成,完全是因为地理分布上的原因。() 5.汉语方言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其中词汇的差异最大。() 6.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 7.男子声音和女子声音的差别主要是发音的音强不同。() 8.发元音是声带一定振动,发辅音时则声带不振动。() 9.音色在语音中的作用最重要,它是表达语义最重要的手段。() 10.zi、zhi、ri等音节中的韵母按四呼归类应该归入齐齿呼。() 11.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是“一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也遵循了这个原则。()

方言声韵调调查简表

方言调查字表 一声调 诗梯方——房刚知专尊丁边安 时题天——田开超初粗天偏 使矢体昏——魂昏商三飞 是士替胸——雄穷陈床才唐平 试世弟寒时详扶 事侍第碗——晚鹅娘人龙难麻文云识滴委——尾古展纸走短比袄石食笛隐——引口丑楚草体普 踢比:米好手死粉 九:有五女染老暖买武有衣移卷:远近柱是坐断倍 椅以厚社似父 倒—稻—盗盖帐正醉对变爱意异四—似—寺靠唱菜怕 一逸试—市—示汉世送放 见—件—健共阵助暂大备 灯棉救—舅—旧害树谢饭 等免汉—旱—汗岸闰漏怒帽望用凳面急竹职即得笔 得灭八——拔曲出七秃匹 发——罚黑识惜福 督——毒各桌责接百约 桌——浊却尺切铁拍 失——实歇说削法 湿——十岳入六纳麦物药 局宅食杂读白 合舌俗服 二声母 1 布—步别怕盘 2 门—闻飞—灰冯—红扶—胡 3 到—道夺太同 4 南—蓝怒—路女—吕莲—年—严 5 贵—跪杰开葵 6 岸—暗化—话围—危—微午—武 7 精—经节—结酒—九 8 秋—丘齐—旗修—休 9 全—拳旋—玄税—费

10 糟—招—焦仓—昌—枪 11 曹—巢—潮—桥散—扇—线 12 祖—主—举醋—处—去 13 从—虫苏—书—虚 14 增—争—蒸僧—生—声 15 粗—初锄—除思—师—施 16 认—硬扰—脑—袄 17 若—约闰—运而 18 延—言—然—缘—元软—远 三韵母 爬河蛇资—支—知耳架茄野第—地花过故靴 居—基辣舌色合割北—百直日夹铁—踢落—鹿—绿接急刮各—郭—国活出木确—缺月—欲—药盖—介倍妹饱—保桃斗—赌丑—母怪—挂帅条流烧—收短—胆—党酸—三—桑干—间含—衔根—庚讲—减—检—紧心—新—星良—廉—连—林—邻—灵 光—官—关魂—横温—翁权—船—床圆—云群—琼—穷勋—胸 四音系基础字 把麻马乏搭打拿纳杂擦插茶杀家瞎夏压雅抓刷瓜滑画瓦袜遮车若热歌格课刻客贺饿恶驳婆佛多拖脱骡左坐作捉说祸或窝卧灭解借切歇邪鞋写血夜绝雪字死织治迟尺诗湿儿二比笔皮米滴底泥你礼力鸡饥积欺席补亩符福付土奴卒足俗猪树古哭虎护乌屋五驴律橘锯句屈徐许鱼域白拍牌买麦戴耐来宰在菜摘窄柴晒改海矮艾爱外碑美肥肺类贼黑队腿嘴罪碎追垂水鬼毁位薄抱毛刀闹老草照告飘庙料角叫巧笑咬某浮透漏走抽熟瘦受肉口厚丢牛柳六救幼办满慢反饭淡贪烂惨斩展衫山敢汉汗变片点天念恋贱剑见牵欠先限烟眼验乱宽换晚劝选愿本分真枕沉衬深人肯恨恩贫近引印顿吞论寸孙准春顺滚困问训帮忙方汤浪葬厂赏让港娘两匠墙向羊壮筐狂谎网往烹朋猛丰奉等冷郑升绳兵饼病凭命定听领净轻请醒鹰营迎冻动通农笼送终荣贡熊永用

方言研究30年

汉语方言研究30年 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这八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发端期,即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这个时期以1924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方言调查会开始,以赵元任、罗常培等一批著名语言学家为代表,从汉语方言的实际出发,相继开展了包括两广、陕南、徽州、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区的方言调查,出版了《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重要著作,为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迈出了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步,为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累期,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到文革时期。1956年、1957年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分别发出了《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联合指示》和《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补充通知》,同时,在丁声树、李荣的带领下,自1955年至195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中央团校、张家口、昌黎等地对全国方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专门调查。调查成果《方言和普通话丛刊》、《昌黎方言志》,与丁声树、李荣编撰的《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调查词汇手册》、《汉语方言调查简表》、《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方言调查词汇表》等,对全国范围的方言普查工作起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这一时期,共调查了1800余个市县的方言材料,撰写调查报告近1200份、学习普通话手册320余种,出版了《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河北方言概况》、《四川方言音系》、《安徽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集刊》等著作或论集,为汉语方言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①(金有景、金欣欣:《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三是发展期,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到今天。这个时期以1979年2月汉语方言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方言》杂志创刊为标志,上承前两个时期老一辈学者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走上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快速发展之路。 下面,对1978年至2008年30年的汉语方言研究情况做个简述。 一、研究状况: (一)成果显著 根据《汉语方言研究文献目录》(聂建民、李琦,1994)、《国际汉语语言学文献索引》(潘海华、徐烈炯,2007)及有关材料统计,1978年至2008年共出版汉语方言著作一千余种,学术论文七千余篇。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内容丰富,涵盖了汉语方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 1、区点方言的基本面貌与特点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 随着方言调查的点面逐渐铺开,对方言区点的基本面貌与特点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大大增多,各个方言大区及代表区点都有成果问世。比如,由贺巍、张振兴主持的“汉语方言重点调查”,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研究成果,选择洛阳、武汉、博山、嘉定、舟山、黎川、福清、漳平、江永等12个有代表性的方言点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出版《漳平方言研究》(张振兴,1992)、《武汉方言研究》(朱建颂,1992)、《洛阳方言研究》(贺巍,1993)、《江永方言研究》(黄雪贞,1993)、《嘉定方言研究》(汤珍珠、陈忠敏,1993)、《博山方言研究》(钱曾怡,1993)、《福清方言研究》(冯爱珍,1993)、《舟山方言研究》(方松熹,1993)、《黎川方言研究》(颜森,1993),调查细致,内容丰富,考察深入,体例一致,又各具特色,是区点方言研究的优秀代表。由吴启主为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出版湖南东安、邵阳、祁阳、常宁、益阳、浏阳(1998)、溆浦、长沙、衡山、涟源、宜章、宁远、沅陵、常德(1999)等地方言研究,既反映了湖南方言的面貌,又着重突出了湘语研究特色。其它还有: 官话区:《浠水方言纪要》(詹伯慧,1981)、《烟台方言报告》(钱曾怡,1982)、《河南方言资料》(卢甲文,1984)、《四川方言调查报告》(杨时逢,1984)、《北京话初探》(胡明扬,1987)、《获嘉方言研究》(贺巍,1989)、《天门方言研究》(邵则遂,1991)、《荆楚方言研究》(刘海章,1992)、《河南方言研究》(张启焕,1993)、《偃师方言研究撷萃》(马克章,1993)、《宜昌方言研究》(刘兴策,1994)、《焉耆汉语方言研究》(刘俐李,1994)、《李实学术研讨会文集》(李行健、贺巍、张振兴,1996)、《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钱曾怡、李行杰,2000)、《山东方言研究》(钱曾怡,2001)、《户县方言研究》(孙立新,2001)、《宁夏方言研究论集》(李树俨、李倩,2001)、《鄂东方言研究》(汪化云,2004)、《同心方言研究》(张安生,2006)等。 晋语区:《山西方言研究》(侯精一、温端政,1989)、《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侯精一、温端政,1993)、《洪洞方言研究》(乔全生,1999)、《现代晋语的研究》(侯精一,1999)、《山西方言与普通话》(史秀菊,2005)等。 吴语区:《当代吴语研究》(钱乃荣,1992)承继和发展了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吴方言在音系、词汇、语法范畴、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吴语论丛》(1988)、《吴语概说》(颜逸明,1992)、《义乌方言研究》(方松熹,2000)、《绍兴方言》(杨葳、杨乃浚,2000)、《天台方言初探》(戴昭铭,2002)、《北部吴语研究》(钱乃荣,2003)、《绍兴方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