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学术诚信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均真实可靠。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

国际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危机的举措;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界人士提出: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救市的手段之一就是要修改目前会计核算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与金融危机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成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相关性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society are looking for measures to respond to the crises; the other hand, the society also are looking for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In this process, the financial sector put forward: accounting measurement principles - fair value, is one of the culprits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save the city one of the means is to modify the current accounting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Wheth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crisis,

there exists a natural correlation with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become the financial rescue in a crisis in a topic of debate

Keyword: Fair value; financial crisis; correlation

目录

引言 (5)

一.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 (6)

(一)按照规范对象的不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 6(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6)

1 公允价值是一项单独计量属性 (6)

2 公允价值是一项复合计量属性 (7)

3 公允价值不应作为计量属性 (7)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应用及意义 (7)

1 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7)

2 公允价值被引入会计准则并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8)

二.公允价值原则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9)

三.金融危机后对原有公允价值的反思和改革 (11)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11)

1 信用消费监管失灵 (11)

2 衍生金融工具的 (8)

(二)公允价值的改革前景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会计因此饱受指责。国际金融协会(IIF)在2008年4月份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进行游说,要求允许银行中止使用公允价值会计,但那时次贷风暴还未完全肆虐,这一说法未得到认可和支持。随着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等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到来,公允价值会计受到的指责陡然升级,由60多名议员组成的两党联立团体在9月下旬写信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敦促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当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也呼吁认真检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9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针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会计》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能简单依赖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价格,而应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与此相对应,美国众议院在2008年10月3日通过的第二份救市方案中,专门授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权利,允许其在极端情况下,将金融产品的分类从公允价值计价、影响损益表的方式,转变到持有至到期、用摊余成本计价,并做减值测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被要求在90天内就以市场为计量(mark-to-market)的会计准则向国会提交相关调查报告,国会有权据此投票决定是否中止该会计准则。

随着美国的行动,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在2008年10月15日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必再按当前市价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而是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对其资本进行估值。当年10月16日,日本企业会计标准委员会(ASJB)也决定,放宽金融资产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标准,并计划在2008财政年度内提出修正案。

然而,舆论并未一边倒。以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为首的一派坚持认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公允价值才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他们反驳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危机更快地暴露出来了,让投资者尽快看清了真

相。⑴

那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以下简称SFASl57)所提到的“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呢? “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将何去何从?

一.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

(一)按照规范对象的不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从资产角度上的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FASB)在SFASl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

二是从资产和负债角度上的定义。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以下简称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定义公允价值为“在自愿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IASB)在第32号准则《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一种计量属性,但对于公允价值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计量属性,却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1 公允价值是一项单独计量属性

葛家澎⑵(2001)提出判断一项计量属性是否是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其标

准在于必须能够用于初始计量,公允价值能够用来进行初始计量,因此,公允价值完全有资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

2 公允价值是一项复合计量属性

FASB在SFAC7(2000)《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中指出:若无反证,历史成本可以是(过去的)公允价值,但在原始交易时日,交易成本总是按当时市价计量的,在会计报表时日(或入账后的任何时日),公允价值不再是原始交易价格,而是按报表时日的市价重新计量。常勋⑶(2004)认为,“公允价值决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对把公允价值视为计量属性并不是持有异议,而是认为,它不会与各种计量属性不相联系,或者说,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谢诗芬和戴子礼(2005)、陈矜(2003)、王建成和胡振国(2007)等国内大部分学者也持相同观点。

3 公允价值不应作为计量属性

陈炳辉、任世弛(2005)⑷认为,从计量属性必须内在于资产、是资产自身的某种特征这一要求看,如果公允价值要作为一种资产计量属性而存在,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指一种评判标准;如果公允价值指的是一种评判标准,那么它就不能成为资产计量属性。陈敏⑸(2005)指出,由于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定义、定位上的矛盾,能否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体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应用及意义

1 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对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对相关性的论证上,研究以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出台为分水岭。在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出台之后,大量的公允价值相关性文献开始集中于金融工具。为去除截面样本差异的影响,研究多选取银行为样本。银行在经营上具有同质性,且具有大致类似的投资行为。Mary E.Barth⑹(1994)以银行为样本选取了1971年至199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

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而历史成本相对于公允价值不具备增量的解释能力。Barth、Beaver和Landsman⑺(1995)检验了美国银行统计年鉴中1992年和1993年银行的数据,样本银行占到了美国所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存款的90%。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股价确实会反映银行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商业银行的健康状况越差,投资者对银行贷款定的权重越低;在披露公允价值的五种主要资产和负债中的三种,尤其是贷款,公允价值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显著优于历史成本。Eccher et al⑻(1996)选择了美国136家银行1992年和1993年的数据,考查了证券投资、贷款、长期债务、存款和表外项目的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发现前三者的公允价值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均具有增量的解释能力。加入法定资本作为亚变量,发现对于法定资本比较低的银行,贷款的公允价值与账面值之差的解释能力较低,表明财务状况越差,市场越不信任其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

2 公允价值被引入会计准则并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预防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金融工具总是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其价值也往往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投资者只有准确地认识市场价值的走势,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例如,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会计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掩盖问题贷款。由于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的判断失误,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引发金融危机。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使得投资工具价值得到公允的体现,合理的反映金融市场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在吸取那次危机经验,为了预防金融市场风险而引入的。

(2)提高财务信息真实性、相关性和有用性

财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进行会计计量时只能依据已经发生的交易成本,入账后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而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从合约的签订到实施,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合约不经

履行,成本就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历史成本入账(按照某一时点上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入账),而且入账价值保持不变,就不符合金融工具价值变动的特征,违背了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原则,无法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二.公允价值原则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157)的规定,金融产品被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报价确定;第二层为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采用有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为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此外,它还规定金融产品“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适用优先级原则—首先看其是否适用第一层的标准,若不适用再逐级按第二层、第三层的标准进行判断。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美国抵押支持债券、债务抵押证券)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准备。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欧美数家大型银行平均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达到总资产的一半。⑼减计资产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的运转,如信用等级下降、借贷成本抬升、担保金不够充足等。因此,每当财报公布巨额减计前后,金融机构都会传出以各种形式融资的消息。

实际上,此次危机中的一些资产已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花旗、瑞银等投资银行之前发售的标售利率型证券(ARS)就是一例。ARS市场在2008年2月之前的总市值约为3 300亿美元,而2月后的市场已根本不具备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抵押类证券从SFAS157准则适用的第一层直跌到第三层,而且即使是第三层的估值也缺乏公认性。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计提了巨额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使投资者陷入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中。美国国际集团(AIG)

持有的信用违约互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AIG前总裁罗伯特威勒姆斯塔德称,根据AIG内部的估值模型,这类金融衍生产品的损失约9亿美元,但在普华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其对信用违约互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AIG不得不确认了110亿美元的损失。⑽由此陷入了“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守环,亏损、撇账、评级下调、更多坏账等接踵而来,致使金融机构无以为继并最终破产。资产规模巨大的金融机构的破产牵连甚广,其自身的直接损失尚属其次,它所引发的互不信任乃至信贷紧缩使一连串的美国大型金融机构陷入破产危机,其后更席卷欧洲和全球金融业。在这种情况下,众多金融产品的交易市场全面冰封,“以市值计价”甚至已经没有市场可言,故只有将资产价值降至零,由此形成了又一波恶浪。⑾于是,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纷纷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

从银行家们的视角来分析,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布时,金融机构是否执行并如何按市价来计量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资产,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命运走向。无疑,若按原来的会计准则,他们将继续减计资产,步入恶性守环。而如按非公允价值的传统会计准则,即使市场情况不乐观,银行持有的某些资产价值已大打折扣,在财务报表上也不会迅速及时地反映出来。因此,为避免厄运,美国银行家们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提出应更改会计准则。

从国会议员的视角来分析,一方面雷曼、美林、AIG等金融巨头纷纷告急,而金融巨头和美国政界的紧密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损失虽在金融界,但痛在美国政界。于是,市场中的一切都成为政客们攻击的目标,会计准则也不能幸免。但这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议员们热衷于更改会计准则的另一方面原因是,让纳税人感觉救援方案实际上不会花费那么高昂的代价,以获得其支持。

暂且不谈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是真实反映市场信息还是推波助澜。倘如公允价值真的如质疑者们所说的存在放大效应,那又为何在经济繁荣时,却不提公允价值非真实反映市场信息呢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那些反对者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及命运寻找出路,而公允价值只不过是华尔街银行家们选择

的一只代罪羔羊。

三.金融危机后对原有公允价值的反思和改革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1 信用消费监管失灵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美国的房贷市场爆发危机所引起的。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超市购物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信用消费在美国非常普遍。特别是一些大宗商品交易,消费者都是分期付款,例如房地产消费。但是,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人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当他们通过信用消费买房时,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到危机爆发前,大约有超过900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大约20%的家庭借助于次级贷款。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房贷金融机构放松了对购房贷款业务的监管,一些负面因素逐渐浮现。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通过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很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大量涉及到次级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倒闭,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2 衍生金融工具的滥用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失控也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近十多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规避金融市场所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创造了大量的衍生性金融工具来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在美国次级贷款业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次贷机构为转移次贷业务所带来的风险,通过“风险转移”的方法,将次贷业务转化为证券再卖给投资者。次级贷款机构大约将超过6000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债权转化为证券后,卖给了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与此同时,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放松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评估与监控,使得“AAA”的信用等级的次贷债券泛滥成灾;以及投资机构的监管手段远远滞后于次贷投资业务的发展进程,使得投资机构也失去了对次贷业务风险的敏感性。但是,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只是被拆来拆去、换来换去卖到了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在这过程中,不但没有使得社会实际财富增加,反而使得本来只是存在于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伴随着次贷债券的投资行为,被传导到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引发次贷风险被无限扩大。所以,当次贷危机爆发后,在危机四伏的金融世界里,“蝴蝶效应”引发毁灭性的全球性金融灾难。

(二)公允价值的改革前景

金融界人士提出,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但是,从二者关系上看,公允价值只是金融工具价值的计量手段。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危机更快暴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到了真实情况。公允价值只是“温度计”,而金融工具价值好比人体温度,前者只能“如实反映”后者的高低,而不能决定其高低。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真实的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做到信息透明性。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认识目前的问题。所以,如果因此次金融危机而改变会计准则,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一个人发烧,我们藏起体温计,而不去服药,不能自动退烧一样”。通过放松会计计量的规则而“创造”的利益是一种幻觉,只能延迟问题的解决;改变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会剥夺投资者在最需要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这种虚假“健康”信息,最终会导致资本市场的崩溃,使经济陷入长时期的衰退。危机往往蕴涵变革的机会,公允价值会计甚至整个会计框架体系是否能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实现蜕变,尚有待时日证明。根据以上论述,作出对公允价值改革前景的以下认识:

1 美国金融体系的问题长期存在,由于美国长期使用历史成本原则,这些问题并没有浮出水面。公允价值的应用加大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将银行长期存在的问题客观的反应出来。所以,不是金融危机不是公允价值的错误,而是

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将美国金融体系的弊病公诸于天下。

2 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削弱。因此,通过重新分类金融资产或其他方式停止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在危机得到缓解后,必然会遭到投资者的反对。

3 金融危机是消费者过度债务化、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资本市场过度证券化和金融监管过度自由化等原因造成的,会计准则不是罪魁祸首,但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效应,改进公允价值会计不应否定其科学内涵,而是应建立有效机制,以调整非正常、非有效市场下确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方式。

4 当前针对非活跃市场、非理性市场调整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相关、可靠、可比将是需要关注的新问题,也需要考虑市场回归活跃、有秩序后,如何再次将公允价值确定方式调整为按市场报价。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这时,一种抛弃了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虽然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直充满重重阻力,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却在不断扩大,即从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项目的计量上。从国际上看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己是大势所趋。因此在新准则加大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靖中,“华尔街‘计量门’” [N].《中国会计报》,2008-10-23

[2].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J].《上海会计》,2001(1):3-6

[3].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J].《财会月刊》,2004(AI):3-4

[4].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72-76

[5].陈敏,“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探” [J].《财会月刊》.2005(10):5-6

[6].Barth, M.E., Fair 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 The Accounting Reviews, Vol.69, No.1, 1994(1).

[7].Barth, M. E. ,W. R. Landsman and J. M. Wahlen. 1995.Fair value accounting:effects on b anks’ 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 Journa l of Banking&Finance 19: 577-605.

[8].Eeeher, E. Ramesh, K, and s.Thiagarajan, Fair Value Disclosures by Bank Holding Compa n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Vol.22, P79-117, 1996

[9].旷野,“华尔街‘会计门’直指公允价值计价标准” [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0-15

[10].陈正红,“公允价值:危机的罪魁祸首还是代罪羔羊?”[N].《中国日报》,2008-9-23

[11].戴道华,“‘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将何去何从?” [N].《第一财经日报》,2008-10-20

致谢

感谢黎熙元老师,无论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给予我悉心指导和热情的帮助,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其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令人钦佩和感动。同时向我的家人、老师、同学表示真挚的谢意!感谢他们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国际会计

客户反馈感谢安越老师的二天培训,使我从不懂新准则到能运用新准则进行分析。老师深入浅出,尤其是抓住要点的方法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需关于新准则的知识。另外,安越老师对我们的问题也回答的井井有条,详实充分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蒋女士通过本次的培训,对新的会计准则有了很深刻的认识,非常有助于后期的日常工作。非常感谢安越公司给我提供这次培训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楚先生通过两天的学习,有重点的掌握了新准则的制作依据及新旧准则重大差别点及处理方法,相信对工作会大有帮助镇海炼化碧辟(宁波)液化气有限公司赵女士安越老师讲课细心,内容具有指导性,回答问题全面、细致,两天的课充实而丰富,受益非浅安易施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谭女士有助于很好地理解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应该如何去做加深了认识。常州特密高石墨有限公司杨女士通过本次学习从把握了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时间虽短,但亦能体会主旨,即引入“公允价值”德领数据处理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吴女士很好!北京金远见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朴女士很实用,谢谢!卡特彼勒中国有限公司杜先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新旧会计准则变化的内容,对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艾利(昆山)有限公司陈女士此次培训内容充实,实用性很强扬州太平洋重工有限公司张先生收益很大,拓宽视野,实际工作中帮助很大扬州太平洋重工有限公司陈女士深入浅出,不枯燥卡特彼勒中国有限公司罗先生收益匪浅!(美国)福禄克国际公司北京办事处麻晓玲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将成为新的里程碑。新准则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包括公允价值的充分应用、所得税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等方面。对于我们财务会计人员而言,要想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掌握新准则的内容、特点以及与现行准则的差异,将是一个重大挑战。我们将结合新准则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新准则在实务当中的应用结合例题进行详细地阐释。培训收益参加本次课程,将使您系统学习新会计准则的体系框架,掌握其核心要点、与现行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以及对税收的影响。通过学习,将使您预先评估新旧准则的衔接对企业会计制度、财务报表、经营利润和其它重要指标的影响,进而帮助您在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方面能够充分、合理地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同时通过学习,将使您进一步提高会计知识、扩充财务视野,为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培训对象会计、财务、税务、内控和审计经理或主管,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及其他财务高层管理人员课程大纲一、新企业会计准则概述中国财务会计法规架构新准则的内容体系新准则的特点二、新旧准则的比较与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概念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会计处理特殊方法取得存货的入账价值新旧准则中可允许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新旧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的差异及影响取得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融资费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何谓预定可使用状态处置费用的初始计量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何谓资产减值、资产减值的意义判断是否发生资产减值时应考虑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来源什么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NRV)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VIU)计算VIU时贴现率的选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其对资产折旧/摊销的影响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回资产组与总部资产的的概念及其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或有负债、预计负债、亏损合同、重组的概念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收入的确认条件-风险和报酬的实质性转移收入的计量-按公允价值采用递延方式收款的会计处理-实际利率法的介绍各种折扣、折让及退货的会计处理及对税收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涵义及确认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意义及其与利润表债务法/递延法的差异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区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概念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所得税的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什么是功能货币及功能货币的确定方法外币交易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外币报表的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新旧准则下利润表项目的异同股东权益变动表的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编报范围

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答案

考试项目: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1.(判断题)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2.(判断题)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正式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a、正确 b、错误 3.(多选题)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的情况的有。(多选) a、市场状况发生变化 b、无法取得新的信息 c、改进了估值技术 d、无法再取得以前使用的信息 4.(判断题)收益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a、正确 b、错误 5.(判断题)《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a、正确 b、错误 6.(单选题)( )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a、2014年1月26日 b、2014年1月16日 c、2014年1月17日 d、2014年2月27日

7.(单选题)当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其产生的差额计入()。 a、管理费用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交易性金融资产 8.(判断题)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a、正确 b、错误 9.(单选题)关于公允价值,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手价格是取得一项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项负债所收到的价格 b、公允价值是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c、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 d、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10.(判断题)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a、正确 b、错误 11.(判断题)2002年,美国颁布的《2002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又称为萨班斯法案。 a、正确 b、错误 12.(判断题)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购买一项资产所需支付或者获得一项负债取得的的价格。 a、正确 b、错误 13.(单选题)乙公司于20X4年10月20日,以每股25元的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50万股,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28元。20X4年12月31日该交易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公允价值(FairValueAccounting)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其核心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首先是会计计量的必然结果。一、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一)会计目标的变迁 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多年来,会计目标一直是各国会计学界的焦点,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为突出。美国会计界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两个代表 性的会计目标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就受托责任学派讲,受托责任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与之相应的决策有用学派的理论不仅要求两权的分离,更重要的是,还要求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也就是说,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起来的,其涉及的利益主体更趋于多元化。可以说,它们并不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学派。从根本上说,两者都强调会计要为所有者的委托负责,只是在具体上各有侧重。受托责任学派更加强调受托人的经管责任,将重点放在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上;而决策有用学派则强调会计信息对以外的各利益主体的重要性,即会计信息要为其决策提供依据。由于现实的会计工作多以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为目标,成本便成为会计计量的主导模式。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2000多家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模式上的财务报 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良好”的金融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究其原因,因为在现有的会计理论中,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反映了资产或负债在实际交易中的历史记录,是以反映受托责任为会计目标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时,只能反映己发生的成本,而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然而,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时,由于其初始投资很少或者为零,且在未来结算,其签约时的初始投资(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其价值和风险情况。并且在持有期间,由于其价格的波动较大,历史成本难以追踪市场价值的变动情况,使相关性和可靠性受到很大。此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如何使会计计量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其投资、信贷等活动更为有用的信息,会计目标开始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这种转变,是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二)会计计量理论两大部分的变迁从表现形式上看,会计计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资产计价(assetscaluation)和收益决定(incomedetermination)。会计计量两大部分在现实环境 中的不断发展完善,也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重要原因。 1.资产计价模式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倾向于从成本的角度理解、界定资产,因而当时资产一 般都是指企业通过实际交换行为所取得的实际资产,或是通过一定簿记规则形成的账户借方余额(CAP,1953)。但随着各个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会计学界在此后的理论研究中,也开始逐渐接受经济学中关于资产的概念。这体现在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57年的 一份报告中,该报告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个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用于未 来经营的服务潜力总量。”该定义强调了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企业为取得该资产所实际耗

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_周明春

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 与历史成本的思考 周明春 刘西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00007) 摘要 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备受关注,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此,本文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决策有用观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历史成本适用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缺乏相关性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经济发展的特定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会计信息,结合补充公允价值的信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优点 缺点 一、引言: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面临巨大压力 在围绕着金融危机的种种分析和指责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为可能加剧金融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而背负罪名的会计界则认为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因而反对修改规则。2008年9、10月份随着美国金融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这场原被认为是隔靴搔痒的会计准则之争迅速升级,部分国会议员将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提升到政治高度,联名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强烈要求监管者立即暂停公允价值计量。随后在布什总统签署的 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 中,也有两条专门针对公允价值,要求对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 公允价值计量 和公允价值会计进行调查,并在极端、必要的情况下停止执行该准则。 在政界和金融界的强大压力下,会计界虽然仍然坚持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但也不得不改变一向强硬的不妥协立场。10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出台一些调整措施,欧盟、日本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相继变革,放宽了金融资产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标准。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交会向提交国会了调查报告 市值会计研究 ,认为公允价值不是导致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公允价值计量有待改进。2009年5月12日,英国下院发布金融危机系列报告之二 银行业危机:改革公司治理和金融城薪酬 ,也认为 公允价值不应成为傲慢无知的风险管理和糟糕的银行业决策的替罪羊 。2009年7月28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 SB)联合成立的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发布报告,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仅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甚至也不是推波助澜的因素,如果大型金融机构更早更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金融危机可能不会爆发得如此集中和剧烈。 随着有关机构的一系列表态,这场公允价值之争暂时告一段落,但还远远没有画上句号。为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 应用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长春工业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王忠涛 指导教师 成绩 2009 年 6 月 2 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一、公允价值的产生及发展 (1) (一)公允价值的产生 (1) (二)公允价值的发展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3)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3) (二)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3)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 (4) 1.允价值计量衣据的确定 (4) 2.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4) 3.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 (4) 三、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6)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应用 (6) (二)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 (6) (三)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7) (四)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 (7) 四、推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8) (一)加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 (8) (二)加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信息化建设 (8)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8) 结论 (10)

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指出公允价值不 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但作为会计界不能因此而置 身于危机之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市场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 valu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pointed out fair value is not prime criminal of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accountant should not pay attention to crisis,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bring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perfect it. key word:financial crisisfair valuemarket 2008年9月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 世界各大银行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寻找危机爆发的主因,以便更好地化解金 融危机成为当务之急。 一、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会计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反映,事实在前、反映在后这是无法颠倒的,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等活动具有防范于未然的能力,而最多只有亡羊补牢的本领。公允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 的运用 【摘要】本文就国际会计准则和新 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热点及难 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提出了可操作性意见。 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到公允价值的领 域十分广泛,最常用的领域是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领域。同时,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物业、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方面的公允价值也有广泛的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 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 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得在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会计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更大的用途,更广阔的前景。但公允价值如何运用,国内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下面笔者就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对公允价值的运用等方面,提出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公允价值的几 点意见。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运用范畴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对公 允价值的定义 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买卖双方均自 愿地在对被交易资产相关情况拥有合理理 解的情况下进行公平交易而成交的金额。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定义是指市场参与 者在相关市场中进行现时交易而获得的出 售资产的金额或支付的转移负债的金额。这里面要强调的是marketplace participants,即市场参与者这个定义。“市场参与者”指相关市场中非关联的买方和卖方,他们有能力并且愿意参与交易,同时对于被出售资产/被转移负债及交易本身因素有充分了解。 当我们判断公允价值的时候,都要从市场参与者这个角度去看,而不是从个别企业的角度去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笔者认为,我国会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一、对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界的主要观点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会计所以饱受指责。随着雷 曼兄弟申请破产等新一轮金融风暴的到来,公允价值会计受到的指责 陡然升级。面对飞流直下的股价,很多银行抱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 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 相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水准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当 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美国联邦 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 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 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动。在危机中倍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指 责它是危机加剧的重要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此次金融 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 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绝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产品金 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所以,他们呼吁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 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使用。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与意义及其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实行资产交 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应的是历史成本会计准则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则 强调,资产和负债理应以当时实际发生的成本和金额实行计量。例如,2007年1月,甲企业用暂时闲置的资金以30元/股的价格,购入中信 证券100万股股票,若不考虑相关费用,甲公司共计支付3000万元。 假定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仍然持有这些100万股 股票,而在2007年末,中信证券的市价已经升值为89.27元/股。那 么甲公司理应怎样在会计报表上对报表使用者报送公司拥有的该项股 票资产?两种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对该项股票 的列示则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甲公司资产负债

会计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石乐 专业班级: 统本会计1105 学 号:117350010513 1、引言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原来在不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多弊端,例如:会导致账面反映的数据失真等。所以本文将从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做出研究。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国外: 1967年12 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5号准则—对某些债务性及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第133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第133号准则要求实体将所有衍生工具作为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可行的“公允价值可以在市场上查到或者参考市场上相似的工具来估计。如果没有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期权或其它定价模型等其它计量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同时,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将何去何从 编者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先受到指责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银行家和政界人士纷纷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此次危机的“帮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对此会计界却断然加以否认。美国证监会(SEC)就此开展了专门的调查,并向国会提交了长达200多页的报告。此文对公允价值的有关争议进行了梳理,对美国证监会报告要点进行了摘译,现予编发,供参考。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产生的特殊背景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时达成的交易金额。其中,以市价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被称做“市值计价”(mark to market)。如果市场不够活跃,缺少可参照的市价,则采用估值模型等技术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叫“估值计价”(mark to model)。首次对公允价值作出详细规定的是2006年9月FASB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贷协会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 二、公允价值“打压派”的主要观点 (一)美国银行家协会(ABA)。认为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市价能够动态而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然而,当市场情况演变成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危机时,这一估值方法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危机中的甩卖价格无法客观反映资产价值,如果以此为基础计算价值和减值准备,将给公司报表“火上浇油”,进一步影响业绩表现和投资者信心。为此,应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改回以成本计价的方法以稳定人心。美国银行家协会甚至在2008年10月14日发表题为《ABA支持稳定计划,但应当纳入公允价值会计变动》的强硬声明。 (二)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会计处理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面对急剧下跌的股价,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目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荡。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认为,只要有一家金融机构因为财务问题折价出售了某类流动性不佳的资产,市场上的所有机构,就都可能必须按这一低价调整所持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 (三)美国部分政治集团。(1)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帮助纳税人减少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成本,从而将会计准则的变动提升到减少纳税人损失的高度。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博波纳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机会。2012年,是充满风险的一年,危机与衰退将伴随经济的运行 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

财务会计公允价值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财务会计公允价值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公允价值计量 1.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规定 在2005 年11月,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为注解准则发表了一个讨论意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公允价值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由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全体职员编写。虽然意见包含了对于公允价值的讨论,但它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哪些计量属性适合初始确认。意见是不断更新的概念框架项目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框架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为财务报表服务的计量概念。因为意见范围和意图的不同,它不在此论文中讨论。然而,关于那篇讨论意见的评论将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草案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概念框架计划的第1号第157条以及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这篇讨论意见是关于公允价值

计量的。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某些资产、负债和权益性工具应该在某些情况下用公允价值计量。然而,指南在公允价值方面的要求通常被准则稀释了,并且准则在这方面的说明也并不是前后一致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单一来源的那些准则中有关于公允价值方面的指南将会简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且改善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一个简明的公允价值的定义和一个适用于所有公允价值计量的前后一致的指南将会更清晰地表达公允价值的对象并且消除公众对于通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传播的指南方面的顾虑。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强调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并不是一种用来延伸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应用的手段。此外,项目的目标在于重新编写、明晰、简化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广泛应用的现有指南。然而,为了构建一个按准则要求对于所有公允价值的计量都能统一指南的单一标准,必须对现有的指南做出修改。这些修改意见在第2号准则中做了进一步的讨论,这可能会使公允价值在某些标准下的计量和在准则要求下进行的解释和应用都做出调整。 在某些准则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或其前身)有意识地纳入了一些计量指南。这些指南会导致尽管它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客体上并不是前后一致,但在这些客体的计量上仍被视为公允价值计量。例如,关于第3号准则第16段企业合并的指南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客体就与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项目如税项资产、税项负债和特定收益计划中的员工福利经资产或负债不一致。此外,一些准则包含了计量的可靠性的标准。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固定资产中只有在公允价值能可靠确定时才可以使用公允模式计量。此项规定一点也不会改变指南中的相关部分。并且指南将会被逐项地探讨。然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打算用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对于目前没有定义的项目编写指南。如第17号准则租赁协议,同时也是把指南中没有清晰表述的计量客体进行统一。 由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单一来源的指南和单一的主体,而这个主体适用于所有公允价值的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就最初的观点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不同指南的进行了改进。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公允价值定义方面的不同之处 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第5段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发生日一项合理交易中参与者能接受的卖出资产或转移负债的价格。”通过比较,在美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通常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本科生学期论文 题目名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 学生姓名:杨文娟 学号:420613405038 指导教师:王彦卓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发展,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与国际大趋势相适应。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会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允价值尤其固有的优势能弥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不足。虽然现今公允价值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显示出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是在新会计准则的条件下阐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和应用情况,对公允价值的利弊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一、公允价值相关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的一般定义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 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1]原来的会计准则也采用此说法。而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有了新的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的价格计量。”由此可以看出第39号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加的详细、全面、完善、具体。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8年6月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其后《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均涉及公允价值的运用。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在当时作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促进我国会计准则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准则中应用以后,出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2] 2001年,为避免对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情况,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量出现,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等进行了修订,要求相对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扩大各种资产减值计提范围的方式来体现公允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允价值的作用也日益突出,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主要选择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生物资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14年新增公允价值为第39条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序交易”和“市场”的理解都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时依据能从市场上取得输入值的直接程度为标准把公允价值明确的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使得公允价值又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为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2014年发布新会计准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增加到39项具体准则,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与改进。我国此项新准则是以IFSR13《公允价值计量》为参考的。它主要从公允价值相关概念、计量框架和披露要求方面对公允价值予以界定。[3]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