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音频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四、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译文: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译文: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译文: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译文: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

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五、总结

1、内容述评: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月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2、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3)研究材料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3、教师评价总结。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附板书: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 相思离别之情, 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小编收集了 春江花月夜诗句 赏析,供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 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习目标、说学习重难点、说学习方法、说学习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是一节欣赏为主的课程,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夕阳西下,江上的美好景色。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内向,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气氛不活跃,逆反心理严重,因此我将在教学中运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要求和我对本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掌握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2.通过乐曲欣赏,有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 3.通过乐曲欣赏,感受体验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说学习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学习目标的分析,我将掌握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感受体验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学习方法 为了落实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中我将运用情境导入法、欣赏法、模唱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对我的学习过程进行展示; 六、说学习过程 1.激趣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江南民间丝竹乐的基本知识,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由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著名古曲《春江花月夜》, 这首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江面船上演 奏箫鼓的情景,最早出现在清朝,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成为一 首民乐合奏曲,正式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共十段音乐,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春江花月夜》彭修文先生以古曲《春江花月夜》为蓝本,删节成八段音乐。分别是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唉乃归舟和尾声。 2.整体聆听:下面请同学们整体聆听这首乐曲,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谈谈听完这首乐曲,给人带来怎样的意境?(2)从乐曲中你都能听到哪些民族 乐器?好请欣赏请王莎莎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好请坐,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委婉,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一、导语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 二、作家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2、思考:(1)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一)写景(1-8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美景。 一层(1-4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 二层(5-8句):写月夜、花林的景色。 (二)说理(9-16句):写面对江水月色产生的感慨。 (三)抒情(17-36句):写花月春宵的离愁别恨。 一层(17-28句):写思妇相思之情。 二层(29-36句):写游子想家的心情。 四、品读探究 (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

四、赏析题(20’)《春江花月夜》中的一部分诗句没答案版_百(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答题要点: 一.诗歌的线索、层次与内容: 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全诗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写景,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第二层仍写月,当一轮明月独照大地,作者不由得不感叹宇宙和大自然的永恒,以及人生的短暂,于是由写景转入抒情,因景生情,由此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第三层转入写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景物变为烘托, 但仍然与月有关,因为正是月光引发了游子、闺妇之间的相思之情。 二.艺术特点: 1.用词造句的复叠和回环往复:全诗的句子整齐中又显自由,不拘一格;用词上,题目中的五个字在诗中不断重复,但由这几个字所组成的词却千变万化,如“江”便有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等,由此形成回环返复而又错综变化的语句,从而营造出一个融景、情、理于一体的优美意境。 2.音韵优美婉转: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诗的押韵、转韵的平仄交错上。如……,正是这种押韵、转韵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音韵和谐,加强了诗歌的优美。 ●阅读《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并回答问题: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①“可怜”和“玉户”在诗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可怜:怜惜,同情爱护

玉户:闺房的美称 ②这段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借代:“(可怜楼上月徘徊” 通过外部细节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用典:“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③写出以上诗句中含有典故的 句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④为什么说“月光”是这首诗的灵魂? 因为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诗中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也都因“月”而起。 春江花月夜》赏析 第一韵 (首四句诗人就题生发 , 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静谧的画图 :江潮连海 , 月共潮生 . 这里的 " 海 " 是虚指 , 泛指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江面 . 江海浩瀚无垠 ,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 气势雄伟 . 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 景象壮观 . 滚滚春江处处都在明月朗照之中 , 这美景不禁触动了诗人情思 , 不禁发出了 " 何处春江无月明 " 的感慨 , 为下面的写景 , 抒情开拓了广阔的境界 , 可说是下文的伏笔 . 春 , 江 , 月 , 夜四字被这四句点了出来 . 第二韵 (5— 8句 , 以月为凝聚点 , 对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进行了特写 :江水弯弯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 皎洁的月光照在花林上面 , 看上去就象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 .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 , 却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 , 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 . 一句写天上 , 一句写地上 , 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 , 仿佛被净化了似的 . 以上八句 ,

中国古代文学史 5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上隋高帝革文华书》的作者是隋唐诗人李谔。 2、“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的作者是初唐诗人刘希夷。 4、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 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诗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6、有“词中老杜”之称的大晟词人是周邦彦。 7、赵冀《瓯北诗话》:“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此继李杜之后一大评论家对苏轼的评论。 8、《断肠词》全集(25首),是南宋朱淑真作。 9、词在唐,五代时统称为曲子词。 10、裴铏,唐,著有《传奇》三卷,有“传奇之词”之称。 11、《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 12、与“诗俊”陈与义并称为“洛阳八俊”的“词俊”是周敦儒。 13、《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源自于元稹的《莺莺传》,元代时王实甫发展到第三阶段。 14、“上官体”的特色是绮错婉媚。 15、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的初唐诗人是刘长卿。 1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作者是崔颢。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于林逋的《山园小梅》。 19、柳永字耆卿,周邦彦字清真。 20、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的诗人是贺铸。 21、陆游的诗集题做《剑南诗稿》。 22、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出自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24、《扬州慢》的作者是姜夔。 25、耶律倍是辽朝诗人。 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阅读翻译题。(翻译,标点,繁化简)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原文】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仆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译文:东方公足下: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

新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639.doc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1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原因主要有:1、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2、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3、文字雅俗共赏。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抒情特点: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

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2、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a《诗经》侧重于写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的诗歌侧重于抒情,善于表现理想,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b《诗经》多用重章叠句,赋比兴手法。屈原的诗歌多用想象和象征手法,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张若虚是唐代诗人, 生平留下的资料非常少, 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 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 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 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春江花月夜” 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音: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音:偏)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音:霞)。 斜(音:协)月沉沉藏海雾,碣(音“结”)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读完这首诗,这时只觉得馀韵袅袅,美不胜收。诗的一开场,就壮丽的描绘 出整个天地间,春江月夜的场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 连海,一望无际,分不清是冮还是海,皎洁的明月,也随着汹涌拍打的潮水从海 面升起,此时真是气象万千。光是这个“生”字,就让整个“春江月夜”的画面 鲜活起来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是月光在水面 闪动的样子。江水映着月色,波光点点,流过了万里的江山,天下有哪一处的春 江, 没有明月的照耀呢?“江流宛转遶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曲曲折折地流过了遍地花草的汀洲,月色洒在花树上, 就像是缀满了雪珠一样, 一片晶莹剔透。 这时天地间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了, 连汀上的白沙,和空中的流霜都看不清楚了,月光洗净了世间万物的颜色,将整
1/6

最新版精选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模拟考试题库1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测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典型的 (C)诗。 A、思乡 B、送别 C、边塞 D、哲理 2.《登高》一诗的结尾体现出了 (B )的感受。 A、发泄 B、气竭 C、无限 D、幻想 3.《登高》一诗总共有 (D )个对句。 A、一 B、二 C、三 D、四 4.《过故人庄》一诗将 (A )三者很好地融合起来。 A、景、情、理 B、情、景、物 C、景、事、情 D、人、景、事 5.“故人具鸡黍”中“具”的意思(是B)。 A、有 B、准备 C、酒席 D、饭食 6.五言律诗的中间必须有 (A)对仗。 A、两联 B、四联 C、奇句

7.从五律的结构上来说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属于事件的 (D )。 A、结果 B、高潮 C、延伸 D、经过 8.“诗的内容都不在字面上”是(C )的最大特点。 A、七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律诗 9.《寻隐者不遇》是唐代 (D)贾岛的作品。 A、诗仙 B、诗圣 C、诗鬼 D、诗僧 10.晏几道的词作重点是 (B )。 A、描绘女子的柔媚 B、借词表现自己的放荡高傲 C、借词表现家道中落的无奈 D、借词再现当时的奢靡生活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表D)的意思。 A、转折 B、祈使 C、感叹 D、假设 1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引用 (C )的写作手法。 A、联想 B、借代 C、典故 D、象征 13.七言绝句一般是由 (A )句诗构成。

B、六 C、八 D、十 14.齐言的七言古诗流行于中国的 (B )时期。 A、陈 B、齐梁 C、唐 D、宋 15.《春江花月夜》中 (D)是由抽象的哲理转向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的过渡句。 A、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B、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C、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D、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6.诗体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 A、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为了丰富史诗 C、地域的局限性 D、统治阶级的倡导 17.近体诗歌中标准的律诗应该是有 (C)诗。 A、四句 B、六句 C、八句 D、十句 18.“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该句诗运用了 (B )的对仗手法。 A、邻对 B、流水对 C、借对 D、工对 19.中国散文文体在古文运动之后的变化是 (C)。 A、以散体为主 B、以骈偶句为主 C、骈散交织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 创造了一个深 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小编与读者分享古诗 的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春江花月夜赏析 1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 《宫体诗的自赎》 ) 的 《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 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 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 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 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 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 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 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 轻轻挥洒一笔, 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 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 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 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 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 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 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 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 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 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 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 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 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

一篇深刻的古诗赏析——《春江花月夜》(一)

古诗赏析《春江花月夜》(一) 这一首诗,好多朋友讲,时过二十年,至今还能背,由此可见它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同样,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它也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的人说这是一首情诗,也有的人说这是一首风景诗,各人有各人的说法,这个我们不争论。我打算乱讲这首诗,或者说还是按过去的风格,来一个大串讲,来一个大乱讲,讲到哪是哪。 各个时期、各家各派对这首诗的点评、赏析非常多,所以,如果我们再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讲也就没有意思了。有朋友认为这首诗写得太缠绵悱恻了——但这不是我认为的风格,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讲得不那么缠绵悱恻;也有朋友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讲得不那么爱情。总而言之,我们就是一个乱说,没有对错,不搞成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在这一首重要的诗面前,在众多的诗评面前,我们还要分个你对我错、你错我对,那就是笑话了。所以,不管怎么讲,大家不要评什么对错,不要讲:你说的和那个名家说的不一样。因为我们讲的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要是一样的话我们就不讲了,大家去百度就可以了。 春江花月夜 作者: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大一上学期语文课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山鬼》 1 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 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 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 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既真实生动,又浪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 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 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 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 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 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 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的诗境。 3 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 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圆圆曲》 1 作者对主人公陈圆圆抱着怎样的态度? 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

箜篌曲《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填表说明:本表包括十个部分,请根据课题填写完整。灰色的单元格是提示语,请勿更改或删除。学员根据提示语,填写在对应的空格内。本表自动根据填写的文字内容,扩大表格范围。 本次研修自选小课题(请根据本次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自定一个研修小课题,在下面的单元格中说明所选小课题的内容以及对这个课题的思考) 小课题: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古老民族乐器的认识 思考:1.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丰富教学内容,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 3.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变难为易,删繁为简,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4.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接下来,请自选所任教学科学段的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按表格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要求能够体现出以上所选的小课题方向,重点思考教师如何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箜篌曲《春江花月夜》欣赏教学设计章节名称 ——走进音乐世界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学科音乐授课班级601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陈全勇任教的学校金涛小学 一、本课学习内容概述(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本课为广东省花城出版社“走进音乐世界”教材第十一册第七课“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中第二节教学内容《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在音乐课本上只有一般的乐器图片和简单的分析,采用PPT 及网站了解各种乐器的结构色彩以及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效果。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首先复习第一节课中播放几种弹拨乐器音乐:如古筝、古琴等。再通过实物直观介绍它们的结构、音色和演奏技巧,再次通过欣赏各自的代表曲目听辨其音色说出各自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对乐器进行比较,然后总结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直观教学方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多媒体植入模式更适合学生的需求,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依据标准(摘录最新版《课程标准》的目标语句) 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还指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包括了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选用《春江花月夜》作为本课教材,能使学生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热 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2、《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二、授新课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欣赏琵琶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 三、总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春江花月夜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归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全是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情,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的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诗的内在感情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平和,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的扬抑回旋。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使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诗情与文情丝丝相扣,宛转谐美 诗略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状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七律,格律严谨,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与各句第五字的锤炼。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也是终究;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这两个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合肥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卷

合肥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 .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微斯人,吾谁与归 C . 视为止,行为迟/左,乃陷大泽中 D .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2. (2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宝玉不愿会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B . 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C . 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刚刚搁笔,宝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黛玉笑他这身打扮像个渔翁。 D . 李纨带领众人在芦雪庭里依题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句开了个好头。随后大家争先恐后,大展其才。其中,尤以湘云、黛玉、宝琴三个表现突出。而怡红公子再次落第,李纨于是罚他到栊翠庵求一枝梅花。宝玉果不负众望,取来一大枝梅花。 3.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 . 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 . 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汇总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二、《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

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独的心田。《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二、赏析全诗: (一)、整体感受: 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听读:请大家聆听此诗的朗诵,聆听时注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 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齐读:朗读时请注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 明确:乡愁 朗读点评(略) 整体概说: 《春江花月夜》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互相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 (二)、分片段欣赏:

A、景致: 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 明确:前八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注意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简评(略) 描述: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描绘下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 展示:师生皆可。 如:烟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腾,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体,雄伟壮阔。一轮明月伴随着滔滔江水一同生长,绵延的江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哪处的春江不在月光的朗照之下!江水蜿蜒曲折地绕过芳草遍布的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夜空中飘飞的微霜在月光的清辉中也似乎迷失了踪迹,江边小块陆地上的白沙也看不清楚了。 诗人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描绘了一幅浩淼壮阔、明丽清幽的春江花月夜图。 集体朗诵:在刚才我们描述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八句诗。教学设想:学生从有感情的朗读到用优美的语句描述诗句,让自身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