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李碧华作品

浅谈李碧华作品

浅谈李碧华作品
浅谈李碧华作品

引 言

悲悯,即慈悲和怜悯,它是基于人道主义伦理立场的一种主观情感倾向。在一般日常用语中,悲悯往往就是人类同情心的代名词,与怜悯含义极为接近。

什么是怜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13章说:“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1在《修辞学》第2卷第5章,他又给怜悯下了这样的定义:“怜悯可以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头上,并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自己的亲友头上;因为,很明显,一个可能发生怜悯之情的人,一定是一个认为自己或自己的亲友也会遭受某种灾祸或本定义中所说的这种灾祸,或与此类似的灾祸的人。”2这种观点合理指出了怜悯产生的最初情境是看到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身上。然而亚氏对“不应受难的人”的进一步界定却受到了质疑。他认为引起怜悯的人物必须是善良的,和我们相似或较我们为好。3陆一帆对这种观点不尽认同,在他看来,怜悯“是对于弱小者(即在觉悟上、道德上或力量上低于我们的人)而发的。”“对于弱小的人物我们觉得他可怜,表示怜悯;对于崇高伟大的人物所产生的不是怜悯,而是同情,我们并不觉得他可怜,而是觉得他伟大,表示敬仰。对于我们相似的人也是引起同情。”4然而我以为陆先生的看法也显得有些矛盾,他把怜悯看成有异于同情的一类情感,是优越的高高在上的姿态,而认为同情却可以既是平等的也是仰望的。如果按照他的逻辑继续推论,对于和我们相似之人产生的应该是同情,而对于崇高伟大之人产生的则应该是敬仰。尽管如此,陆氏对怜悯对象的界定及其所蕴藏的含义却足以代表一般中华民众的心理。而这实际上使得怜悯这种原本源自人性善良面的情感异化为道德上的不平等和一种无形暴力,其拯救弱者于不幸的美好愿望最终可能因为伤害弱者的自尊而走向反面。正是出于这种担心,现实生活中“怜悯”成为慎用的字眼,通常被“同情”或者更能表达善良意愿的“感同身受”来替代。

1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8.

2转引自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16.

3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8-40.

4陆一帆著.文艺心理学.苏州: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202.

在我看来,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陆一帆,他们对于怜悯对象的界定如果放诸到具体情境中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身份立场和特定的受难情境,都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如果试图以特定实例中得出的看法来阐释怜悯的普遍含义就可能偏离概念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和陆一帆一样。我认为倒是二者所给答案的参差互补性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因为无论谁都可能遭受厄运,无论谁也都不是注定应该“受难的人”。也就是说,怜悯是对于弱者、类我者和强者的一种如同亲受的情感。这与韦小坚等人从亚里士多德“认为灾祸会落到自己或他人头上”所引申出的“怜悯也是包含自己在内的对整个人世的同情”这一看法恰恰不谋而合。1本文所谈的悲悯就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怜悯情境中所抽象出来的普泛化的情感。

综上所述,我以为悲悯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的一种博大、宽容的情怀,是因领略到人生悖论性处境所产生的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和感叹,是对所有人的体恤和怜悯。悲剧性生存境遇是引起悲悯的外在条件,对悲剧处境中人物命运的关切、叹息以及救赎行动是悲悯精神的直接表现,而悲悯情怀萌生的前提则在于主体的爱心。

因为悲悯精神这种与生俱来的人文性和良善品格,它成为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甚至堪称永恒的命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作家的文学创作都具有悲悯精神。在曹文轩看来,“进入这个具有强烈现代性的时代之后,人们遗忘与反叛历史的心理日益加重,在每时每刻去亲近新东西的同时,将过去的一切几乎都要废弃掉了。”文学的“悲悯精神,就正在被废弃掉”。2此看法虽有些偏激,但的确指出了当今文学背弃社会道义责任,媚俗读者消费市场的不良现状。这种情况在现代性特征极为明显的香港表现尤为突出,但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创作却似乎呈现出一种驳杂纷呈的样貌。

李碧华因为《胭脂扣》、《霸王别姬》、《秦俑》、《生死桥》、《潘金莲之前世今生》、《诱僧》、《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等长篇小说及其改编电影,被公认为香港最令人瞩目的流行文化现象。“李碧华现象”自然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就我收集的资料看,对李碧华的研究首先表现出定位之难。目前研究香港文学较权威的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一面将她归为

1韦小坚,胡开祥,孙启君.悲剧心理学.海口:三环出版社,1989.197.

2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构筑良好的人性基础.文艺争鸣,2006(3).

“通俗类诡异言情小说家”,一面又自相矛盾地解释,“严格地说,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纯言情小说,它们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层面上给人思考。”1陈燕遐、陈丽芬、危令敦、毛尖等人则就李碧华创作究竟是严肃成分居多抑或是通俗成分居多进行了激烈争鸣,但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2后续研究继续在两方面左右摇摆,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李碧华创作中通俗因素的揭示有些止步不前,而对其深层文化心理内涵的探索却越来越深入。目前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的,在我看来,应该是潘秋枫对李碧华小说悲剧性,以及刘瑛对李碧华小说宿命观的揭示。另外朱崇科、李佩华等人也偶尔提及了李碧华对苦难民生的悲悯情怀,然而皆未成系统。本文拟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悲悯其实是李碧华于其创作中所灌注的系统而又相对稳定的创作精神。

1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6.

2参见陈国球编.文学香港与李碧华.台湾:麦田出版社,2000.

1悲悯精神烛照下的文学世界

一般而言,读作家的作品,也是在读作家本身。无论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什么,都能从这些“现象”背后,探查出作家创作的本质。正如仵埂所言,“如同遗传会将自己的生命体征无所不在的打入到下一代的身上,使人一眼就看出这是谁家的孩子。所有伟大作家的生命体征,也会鲜明地留存在他的作品里,注入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读者总是能在字里行间,嗅到作家的生命气息。”1悲悯作为作家一种博大、宽容的人文情怀,决定了作家观察人世的眼光,使作家总是深切地关注那些处于悲剧性情境中的原本不应受难的人;悲悯精神也深刻地影响着作品的表现方式,使作品往往烙印上浓郁的悲剧性特征;悲悯精神在作品中还可能进一步体现为作家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突围等自觉救赎行为。李碧华的绝大多数小说作品无疑都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1忧郁的文学眼光

李碧华的小说世界是黯淡、灰色而又悲凉的。在那里,进进出出、往来穿梭的主角都是不见容于主流权力话语的边缘人和夹缝人。这些为社会所耻的戏子和婊子、淫妇、变性人、二奶、妖孽、鬼魂、甚至异类在背叛和忠诚间上演人生的悲欢离合,演绎不为世人所知的人生隐情,漂浮在阴阳两界,挣扎在善恶两端。她们没有温暖的家庭记忆,甚至没有来路,只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如无根的浮萍一般,在万恶的社会网中单打独斗,艰难求存,呈现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悬空状态。《胭脂扣》里如花对十二少生死追随却换来失落。《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痴迷艺术意欲一心做虞姬而不成。《生死桥》中丹丹的不甘心也以自我的毁灭为终。在《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里,潘金莲转世复仇仍无法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在《秦俑》中,蒙天放对冬儿的爱情虽三生不渝亦屡次无法与爱人相依。《诱僧》中的石彦生纵使英雄盖世也不得不亡命天涯。《青蛇》中的白素贞死心塌地讨好许仙却无法得到他真心相待。这样一些“历史云烟”中的悲剧人物,总是呈现出辗转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痛苦与无奈。他们追求、受困、反抗,最后走向幻灭,使小说笼上了沉郁而又悲凉的基调。

1仵埂.人物命运与作家的宿命.小说评论,2008(4).

李碧华小说中这种沉郁的气质和悲凉的气息,显然是其悲悯精神的外化。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小说中体会到作家的悲悯情怀,有同情,有感叹,有讽刺,有幽默。每一个浪漫凄迷的故事后总隐藏着“一种华美的悲哀”,每一次轻松地戏谑里都附带着黑色幽默的沉重。有人认为,“对爱情的追求与幻灭”1是李碧华多部小说的共同主题,我以为“追求与幻灭”的主题不仅适用于爱情,也包括事业、青春、美貌、自由等人生的各个方面。如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的执著与幻灭,对人生自由的向往与失落(《霸王别姬》);艾菁菁对青春美貌的偏执与疯魔(《饺子》);秦始皇对长生的追求与落败。那么,为何李碧华要反反复复表现同一个主题?它反映了作家怎样的生命观?

李碧华曾坦言自己是个宿命论者,虽经过多番挣扎反击,仍一筹莫展。2而所谓“宿命论”,朱光潜认为,它是“对超人力量的迷信,认为这种力量预先注定了人的遭遇,人既不能控制它,也不能理解它。”3在它面前,所有的反抗都注定是无用的。由此可见,李碧华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性宿命“实际上就是作家生命观的外化形式”4,是李碧华站在苍茫的深处,对人类的宿命以及悲剧性历史的一种深刻洞察。这种洞察强烈地刺激李碧华纤细、敏感的心灵,使她对自己和同胞萌生了一腔深切的悲悯之情,并进而过滤着她的眼光,使她专注于那些身处底层、边缘处境中的被压抑、被贬损的生命,展现他们的悲哀和无奈。不仅如此,李碧华还带着她深刻真实的都市体验,展现了都市现代人在科技文明和高度发达的商业经济的双重异化和挤压下渐失乐园的痛苦,传达出她对于都市众生的普遍关怀。

1.2历史困囿中的呐喊与抗争:以《霸王别姬》为例

亚里士多德在考察古希腊悲剧的基础上推演出怜悯的定义,认为怜悯的产生通常以无辜之人的受难为前提,而且无辜之人遭受的苦难越是严重,正面力量遭遇的阻碍力量越是强大,便越能“唤起怜悯和恐惧”。5这表明怜悯这种情

1贾颖妮.魂归何处:论李碧华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探讨.当代文坛,2004(3).

2李碧华.三个梦.如痴如醉.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2.6.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11-212.

4仵埂.人物命运与作家的宿命.小说评论,2008(4).

5参见陆一帆著.文艺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213.

感与悲剧性密切相关。而按照潘秋枫的理解,悲剧性往往体现为“人强烈的需要与某种力量发生冲突而得不到满足”1,于是,人的意志越是坚韧不拔,对需要的追求越是强烈,对阻碍力量的反抗越是激昂,便越能展示人物命运之悲,也就越能引起叙事者和读者的悲悯。李碧华的小说(尤其长篇小说)几乎都是这样一些充满张力的作品。在她笔下,人物的追求和理想总是无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包括天灾、战争、动乱、强权,它们构成人物生活中的无常,以无比强大的力量限制并困囿着个体的发展。个体越是痛苦、越是抗争便失败得越早,如同深陷沼泽之人,无法自救,只能绝望的沉沦、窒息,最后归为寂灭,走向宿命的深渊。用李碧华自己的话说是“你无法战胜冥冥之中的安排。”2“冥冥之中的安排”即为命运。李碧华的绝大多数小说讲述的都是个体生命在强大命运面前的落败,以及他们的大声呐喊和奋力抗争,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性特征。这些人物“虽然往往披着‘传统’的外衣,却没有多少‘传统’的内涵。”大抵“对被指派的身份有抗拒”。如花是这样,冬儿、潘金莲、红萼公主等等也是这样,“在大环境里她们做不了主,但在‘小气候’中她们是自己真正的主人。”3而李碧华之所以苦心孤诣、孜孜不倦地架构这些类似的故事,除了隐含地传达其悲剧性的宿命观外,应该更在于表现人物在宿命前的抗争精神以及虽败犹荣的自我拯救过程。同时借着这种书写,李碧华也传达出她对人物的理解、同情和悲悯,并由此进而延伸为她对现世人的理解和悲悯。李碧华注重呐喊与抗争的小说精神可以说是她为现世人提供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我们可以从李碧华对《霸王别姬》的讲述中来进一步领略其小说精神以及她对现世人的悲悯情怀。

《霸王别姬》是个书写梨园弟子人生遭逢的故事,在我看来它也是李碧华所有小说中最给人震撼的一部。当中的家国迷梦,爱恨情仇在“霸王别姬”这个特定文化情境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感人至深。而人物对纯真爱情、美好理想的坚贞和执著,以及对于身陷困囿、无力自拔,只能随波逐流的处境的清醒自觉和痛苦,则每每令人揪心。程蝶衣(小豆子)无疑是作者极力塑造并用来体现其创作意图的一个人物。

1潘秋枫.沉醉不知归路:论李碧华长篇小说的悲剧性.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4.

2[新加坡]张曦娜.个体户李碧华.联合早报,1992.11.22(5版).

3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9.

作为从民国一直到新中国八十年代,经历过中国最为动乱的现代社会的一个京剧乾旦,程蝶衣的人生和他经常饰演的虞姬一样充满了悲怆。他的悲剧主要在于试图追求艺术理想和现实人生的统一。然而艺术与现实原本有很大差异,对于程蝶衣来说,这种差异更是难以消弭的:从现实身份来说他是一个男儿,而艺术却要求他变成女人,无论偏向任何一方都将导致另一方的失败,要是立在中间呢,则可能两头都做不好。所以,程蝶衣的人生自他开始入戏便具有了不可调和的悖论性。在二难的选择中,他一步步走进了京戏的世界无以回头,戏成了他生命的第一要义。不过,正如潘秋枫所说,程蝶衣对艺术的执著(强烈的自主性追求)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1而且,更不容忽视的是程蝶衣的艺术理想在成为他自觉的选择之前,完全是被他人安排和强行赋予的。

当年,为了儿子能出人头地,凭本事吃饭,不再像她那样艰辛屈辱地生活,小豆子做暗门子的娘将乖巧纤细的小豆子(程蝶衣)送入戏班,并下狠心剁去儿子多余的一根手指。母亲的这个安排奠定了他的一生,而她坚强的性格和决绝的态度也在小豆子的心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对他今后坚贞、执著个性的形成有潜在的影响。

如果说母亲的性格带给儿子的影响是潜在的,那么京剧艺术给他的影响则是显在的,程蝶衣自觉的生命意识也自唱戏开始。初到戏班,小豆子并不知道自己去做什么,只痛苦地感觉打进去以后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一件离去,包括他的娘,他那根多余的手指,还有他的头发。戏班生涯如樊笼,师傅严厉,训练艰辛,丝毫没有童年该有的轻松和快乐。师傅不仅教唱戏也教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总是和唱戏连在一起。对程蝶衣来说,戏就是人生,人生在戏中。“吃得苦!长本事!有出息!”既是他学戏成角的信念,也是他出人头地、追求幸福的人生信念。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也正是始于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由于天生俊俏,程蝶衣分行训练时被选为旦,整个戏班唯一的旦角。年幼孩子都以为他学艺最好,程蝶衣学戏也就更认真起来。渐渐眉眼、风流气度甚至心态,程蝶衣都在一步步异化为女人,终于痴情错付恋上了师哥段小楼(小石头),与菊仙展开了一生一世的争斗和纠葛。但可以肯定的是,程蝶衣的同性恋倾向并不是天生的。从他错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戏词念成

1潘秋枫.沉醉不知归路:论李碧华长篇小说的悲剧性.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4.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正常的性别认同。是师傅的责罚硬逼着他开了窍,他一头钻进自己的戏台角色中,不知人间何世,一辈子“只想当虞姬”。尽管如此,程蝶衣对自己的处境其实有着清醒地自觉和痛苦。他知道自己是不自由的,“空中飞过一只风筝,就是那数丈长的蜈蚣呀,它在蜉蝣俯瞰,自由自在”。对风筝的向往正反衬出程蝶衣在现实生活中所受的种种困囿。“想起自‘小豆子’摇身变了‘程蝶衣’,半点由不得自己做主:命运和伴儿。如果日子重头来过,他怎样挑拣?也许都是一样,因为除了古人的世界,他并没有接触过其他,……如果上学堂读了书,如果跟了一个制药师或是补鞋匠,如果……”程蝶衣没有如果,他只能学演戏。成为角儿被人喝彩、叫好是他唯一可以把握的,也是他通向自由、自我实现的唯一出路。因此,程蝶衣对唱戏逐渐陷入病态般的执著。他痛责师哥逛窑子,较真地强调“唱戏可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一辈子’”。他挣了钱就给自己买戏衣、置行头、置头面。师哥取笑他从小到大都念着这些,并说行头可以租,戏演完了又不陪人睡。程蝶衣坚决反驳:“不,虞姬也好,贵妃也好,是我的就是我的。”他一直把他所置办的一箱衣物当自己的血肉珍藏,即使在文革这场扫荡一切的荒诞运动中,程蝶衣依然我行我素,对于捐献衣物的号召听而不闻不识时务,在红卫兵来操家终于要保不住时,他关起门来亲自将它们撕裂焚烧。程蝶衣就这么不管不顾地活在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里,当他无法选择和掌控外部世界时,为了享受生命中这唯一可以自主的快感,他竟将生命本身置之度外。熊熊火光所映照的该是怎样一种摄人心魄的悲怆。

读者几乎很容易便能从《霸王别姬》这个故事中看出“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泥足深陷的爱情”,并且对这种陌生的同性情感充满好奇。但如同程蝶衣不是天生的同性恋者一样,我以为他后来对于师哥的一往情深也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同性恋者之间的情爱,而应该是程蝶衣人生理想的一种异化。唱戏是程蝶衣一辈子的理想,他唱得最好的是《霸王别姬》,而自幼便给他关爱和温暖的师哥恰是他唯一的搭档。他们已经在台上做了半辈子的夫妻,程蝶衣自然希望能够一直继续下去。但师哥是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斗蟋蟀、逛窑子样样都来,唱戏于他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随时都可以放弃。这就使得程蝶衣可能萌生一种愿望,希望可以将戏台生活延伸到现实中来,以便可以永远拥有师哥,陪他一起演绎人生戏梦。于是他的情感在人生理想的暗示下逐渐产生了变向。

菊仙的出现是对程蝶衣的致命打击,为了报复师哥,他豁出去陪袁四爷,结果从事实上异变为女人。他所报复的反而是他自己。他很清楚自己从此失去了现实中的唯一真实——男性性别。从袁四爷府中出来,程蝶衣出现了幻觉,他看到胡同尽处,小豆子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瞧不起程蝶衣。那是童年的自己。程蝶衣性别错乱了,他再也找不回自己。为了掩藏痛苦,程蝶衣孤独但却坚定地踏进梨园境地,不问乱世纷争,只想“找个借口沉迷下去,不愿自拔。”他成了“戏痴”,并且在自我心理上实现了现实和人生理想的完美契合。

但社会现实往往并不会因为个体的执著而对其理想加以成全,反而随时冒出来成为个体前进的羁绊。程蝶衣总是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受到政治的牵连和戏弄。为了救段小楼他只身赴青木大佐处演戏,他不赞同日本侵略中国,但欣赏日本人对京戏的感情。日本战败了,他和国人一同欢欣鼓舞,却出其不意地被国民党以“汉奸罪”逮捕。本来要判死刑了,又不了了之把他请去给领导唱戏。到新中国有了不菲的薪水待遇,似乎看到了希望,但不久后就受到了来自政治政策的冷落,那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程蝶衣唱一辈子戏的人生理想被彻底否定,因为身为戏子他已永失舞台。在文革中程蝶衣更因为自己的戏子身份备受迫害。当师哥抨击他,随从小四也揭发他,程蝶衣陷入李尔王一般的绝望,他站起来不断后退,以难以置信、近乎疯狂的声音狂喊:“骗我!骗我!你们全都骗我!”

小说在讲述程蝶衣的人生遭遇时,一直有一条隐含的线索,总在程蝶衣陷入困境的时候出现。这就是那只蜈蚣风筝的意象。在戏班暗无天日的训练时,它出现了。在熬过了艰苦的抗日战争却又迎来国共内战时,它又出现了,“蝶衣抬头,见天空又飞过一只风筝。是蜈蚣,足足数丈长呀,它仍在浮游俯瞰,自由自在。”后来,当菊仙、小楼和蝶衣被红卫兵活捉,蜈蚣意象再次出现:“小楼一瞥菊仙,蝶衣看住他,三个人脸色陡地苍白,在荒黯的夜晚,白得更白,如僵死的蚕,暴毙的蜈蚣,再多的肉足,都走不了。”在一个动乱的世界里,连一只原本自由自在的生灵都逃脱不了暴毙的厄运。乱世人生的受限程度和困囿状态可见多么触目惊心。在程蝶衣眼里,一切都是不自由的。他看到袁四爷卧室里的“一只景泰蓝大时钟,安坐在玻璃罩子内”,便感觉“连时间,也在困囿中,滴答地走,走得不安。”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程蝶衣的所见显然沾染了他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从另一面映射出他在乱世浮沉的辛酸和痛苦。他的命运就像袁四爷家宴上的那只蝙蝠。“他(袁四爷)取过小

刀,‘刷’一下划过它的脖子。蝙蝠发狂挣扎,口子更张。血、汩汩滴入锅中汤内,汤及时沸腾,嫣红化开了。一滴两滴……,直至血尽。”在程蝶衣看来,那只蝙蝠就是虞姬,因为虞姬也死于刎颈。而在读者眼中,程蝶衣就是虞姬。因此,蝙蝠的命运实际也是程蝶衣自身命运的一个隐喻——身陷困境,无力自拔,越挣扎越往下陷落。

众所周知,《霸王别姬》的故事题材其实非常古老,从《史记·项羽本纪》到京剧《千金记》,再到小说、话剧,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阐释着它。传统京剧手法表现的是英雄末路的悲壮和虞姬的忠贞;张爱玲《霸王别姬》则挖掘了虞姬的女性意识,这是她擅长的路数。在李碧华的小说中,霸王别姬只是一个文化情境,作家要表现的是作为戏子的命运,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我以为这种创新不仅是形式上的,更与李碧华对人物悲剧性命运的思考有关。换言之,当年霸王“天亡我楚,非战之罪”的失败归因正好暗合了李碧华“冥冥中自有安排”的悲剧命运观。鲁迅曾将悲剧通俗易懂地解释为“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程蝶衣一生执著于艺术理想和人生追求,时刻铭记“吃得苦,长本事,有出息”的师训,一丝不苟地演戏唱戏,从不欺场。这是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魅力人物,是我们所激赏和认同的。但在李碧华的书写中这样美好的人物却接二连三遭受厄运,而他所有激烈的反抗也以失败告终。故事浓郁的悲剧性特征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感伤,使我们对人物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悯。程蝶衣的不幸就直接原因而言,既有文化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李碧华展现程蝶衣的悲剧就不仅仅是为唤起“怜悯和同情”,还在于引导我们反思造成悲剧的战争、动乱等非理性因素,从而表达出呼唤和平、尊重人性,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而这无疑是李碧华对人世的更为博大深广的爱心和悲悯情怀。

综观李碧华所有小说,那些时光倒流中的传奇故事,往往都有一个鲜明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时代大多是乱世或末世。比如暴虐短命的秦代(《秦俑》),血腥政变的唐代(《诱僧》),战乱频仍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死桥》、《烟花三月》等),疯狂破坏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青蛇》等),香港人心惶惶的回归过渡期(《胭脂扣》)。这些时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礼坏乐崩”,传统打碎了,新的规范又还没有建立,反映在文化形态上,往往呈现出空前的嘈杂、不和谐、动荡不安。这样的时代通常正是悲剧大量发生的时期,渺小的个体生命很容易便被时代的洪流

所淹没,无论他们怎样反抗。“朋友啊,看天意是多么无情!哪有天恩扶助蜉蝣般的世人?君不见孱弱无助的人类,虚度这如梦的浮生,因为盲目不见光明而伤悲?啊,无论人有怎样的智慧,总逃不掉安排的命运。”1这段由埃斯库罗斯借奥西安尼德斯之歌道出的命运观,也正是李碧华对大时代环境下人物命运的理解。她的《霸王别姬》、《烟花三月》、《生死桥》等作品都明确发出了“乱世浮生如梦”的唏嘘感叹。而李碧华之所以将故事放置在战乱纷争的大时代背景中去展现,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爱情、嫉妒、情欲、理想等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最大程度地展现人物命运之悲,以引起读者强烈的悲悯,进而隐含地传达她希望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善良愿望。

1.3现实“失乐园”的痛苦与救赎

尽管李碧华书写了一个个历史云烟中的悲剧故事,展现了命运和大时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可怕,但是另一方面她笔下那些古典人物对爱情、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无奈人生和既定命运的激烈反抗又传达出人类值得永恒记取和褒扬的一套价值观。然而,这样一套敢于“豁出去”奉献、牺牲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在香港现代社会已不复存在。

科技文明曾经承载着人类关于幸福的梦想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了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现代。但它片面强调技术理性发展的弊端也造成了人类人格结构和心理结构的严重失衡。那些曾带给人类无限丰富、细腻、欢愉等情感体验的感性、灵性和诗性的东西被无形中扼杀,而对利益的驱逐、争夺、霸占以及背后所潜藏的邪恶却疯狂滋生蔓长,占据并控制了现代人的头脑和心灵,使他们沦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并在斤斤计较中相互摩擦、怀疑、诟病。每个人基于自己的欲望谴责和惩罚别人,没有真正的亲情、友情、爱情,父母、夫妻、姐妹、朋友概莫能外,似乎个人的存在就是他人备受折磨的理由,每一个他人都是个体存在的地狱。而在现代社会高度成熟的商业机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都市步调,喧嚣嘈杂的都市氛围,以及所有那些忙碌和重要的琐事,又将人类推向庞大的空虚。不仅如此,迅速的城市建设和都市变迁也在残酷地侵夺现代人赖以生存的生活家园,销蚀他们关于往昔的美好记忆。种种境遇逼迫下,今天的现代人痛失了曾经的“乐园”。

1 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1.

香港作为“亚洲最古老的现代城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即已成功实现工业化转型,并且短期内在经济方面创造了举世震惊的“香港奇迹”;但在香港的文化教育方面英国殖民者却采取消极不扶持的政策,这就必然造成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从而使得香港的都市病症较其他国家来得更为深重。作为长期生活于现代社会的香港人,李碧华对“失乐园”的痛苦深有所感;作为一个以笔书写人生反映社会民情的作家,李碧华理所应当地再现了香港人的心灵病痛,并深深地寄予着她的同情。如:如花五十年后重返故地,遍寻不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而惶恐不安(《胭脂扣》);潮州巷热烈活泼的美食天堂小巷风情因为拆除化作一堆泥尘,就好像从没存在过一样(《潮州巷——吃滷水鹅的女人》);都市人正当壮年却被迫面临早到的“黄昏”,孤独无奈地被都市滚滚向前的列车所抛弃(《夕阳杀手》、《有空上来坐》);朋友之间不动声色、毫无歉疚感的抢夺恋人,甚至不惜以死来取得永恒占有(《鸡蛋中的银指环》);父亲竟会强奸女儿,而母亲竟顺势把女儿驱逐出家(《耳朵变成邮票》)。在李碧华笔下,人生几无圆满可言,人物心灵总是充满与周遭环境无法和谐共处的孤独,自身欲望难以满足的焦虑。因为空虚寂寞,现代人开始无法自控地展览和玩味残酷,结果因此变得更为空虚(《自恋》),于是再次回归原点,不断重复昨日经验,在恶性循环中累积空虚和寂寞,“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1。而李碧华之所以在文本中阐释都市人失去乐园的痛苦,其意图在于寻求人类复归乐园的方法和途经。

刘登翰认为李碧华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常常把代表古典和现代的两套爱情观并置着、比较着,为其中进进出出的人物构置镜像,使他们在对彼此的观照中发现自己的另一个不被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一面。2赵稀方则认为李碧华是因为对现实早已绝望,所以她宁愿回到古代去寻找那一份情意,并以此来反讽现代香港。3两种观点稍有出入,但都注意到了李碧华试图以古典的爱情观对照和反讽现代生活的努力。可见以爱情为载体,探寻现代人复归幸福、快乐精神家园的出路,实际是李碧华在人道主义悲悯精神的指导下,出于对香港现代人的爱心的一种自觉救赎。

1叔本华.论尘世的苦难.范进等译,叔本华论说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13.

2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8.

3赵稀方著.小说香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29.

爱情作为人生最浪漫、甜蜜、温馨而又百转千回的一种情感,向来是个体人生幸福的一大要义。关于爱情,一个基本的共识为:它是人类精神的升华物,有着形而上的性质,要求男女双方的无私忘我,牺牲奉献,身体和灵魂的水乳交融。它还应该是“温情脉脉的古典人文家园,是人类最终的归依,是此岸最后的救赎”1。然而,前文已分析过,技术文明的片面发展使人逐渐沦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造成了精神世界的贫瘠荒芜。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即使爱情这种充满感性、灵性和诗性的情感,也不可避免地被异化了,它失去了崇高庄严的面目,沦为商品交换中的一环。现代人越来越远地背离爱情的精神和本质,不敢付出,只求索取并自保,在斤斤计较中物来物往,少有灵魂的碰撞和交流。因此在许多现代人看来,爱情不过是缥缈和因缘际会。在接受采访时,李碧华就明确表示过对爱情的怀疑和对真爱难求的唏嘘感叹:“我和许多现代人一样对感情比较疏离,觉得爱情只有今天,没有明天。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爱情是可以天长地久的。”2

李碧华的这种感受无疑建立在她对香港现代社会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由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步调,香港现代人整日奔波忙碌,无暇顾及其他。他们“都不懂得爱情,有时,世人且以为这是一种‘风俗’”。因此他们没有幻想,似乎只是到了恋爱的年龄,为了“互相方便”或者履行“置业成家安居,然后老死”的毕生宏愿,才与任何一个相遇并且有共同意愿的人组合在一起。爱情于他们显然已无多少优美和幸福可言(《胭脂扣》)。由于爱情丧失了它原有的本质,现代人对爱情的追求实际已演变为对金钱和利益的追逐。由冬儿转世而来的三流明星朱莉莉,追慕男主角李云飞几近疯狂,但面对前世恋人蒙天放“如果你俩两情相悦,你就嫁与他吧。一切随你作主,不过,你俩可是真心?”的嘱托和疑问却深表震惊。朱莉莉坦言,她不相信爱情,只有名利才重要、实在,因为人间少见真情,多半是游戏,而金子是最保险的,万一他什么也没有了,还有金子(《秦俑》)。单玉莲明明爱着武龙,却为了优裕安逸的生活嫁给丑陋幼稚的武汝大,并为了满足情欲与Simon疯狂做爱。她始终处于灵与肉的分裂状态,得不到真爱(《潘金莲之前世今生》)。许仙真正心动的,不是情投意合,而是白素贞的色相和钱财。他跟白

1刘瑛.爱恨痴缠的前世今生:论李碧华小说中的宿命观.当代文坛,2004(3).

2[新加坡]张曦娜.个体户李碧华.联合早报,1992.11.22(5版).

素贞、小青徒有身体的交合,却从来没有灵魂的对话(《青蛇》)。在现代城市,金钱确如康少邦等人指出的那样,“具有一种适用于世间万物的共性:它要求交换价值。它把所有的人格和品质都简化为一个问题:‘值多少钱?’”1于是,拜金主义思想盛嚣尘上。女人为了钱可以出卖肉体和灵魂,男人利用钱可以购买欲望和青春。金钱异化下的爱情早已丧失了古时的单纯明净,成为一张集平庸、苍白、欲望、丑陋于一身的令人伤心而又揪心的“画皮”。

但李碧华的意图似乎并不在于抨击香港现代社会的金钱罪恶,而在于揭示现代人情感生活的扭曲、变形,以及他们自觉或不自觉沉沦的痛苦与悲哀,从而表达对他们的同情。所以她笔下的艾菁菁、李世杰虽然丧失了最起码的良心和人伦道德,却没有受到诸如政治、法律的制裁,而是异变为恐怖的嗜血的兽(《饺子》);所以,她也没有简单指责婚姻出轨问题中的任何一方,而是从人性出发,在表面的性别、情欲下有力地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解析妻子、二奶、丈夫各自所承受的痛苦及伤害,“表现出俯瞰人生的悲悯。”2所以,她总是毫无倦意地引领我们去感受香港现代人的情感困境:《粉红色的面包》里,女人花尽心思亲手制作各式花样的面包来具象化自己的爱情,以为通过这样的“政治心血”可以拴住男人的感情。但是男人不爱女人了,同样不谈感情,还是以物为由,他说面包不能吃一辈子,即使里面的内容不一样,面包仍是面包。感情受挫的女人没有太多表示,只狠狠地咬破手指用滴出的血做一个“粉红色”的面包。客观冷静的叙述将现代人的坚忍表露无疑,但在这坚忍的外表下,是刻意伪装的冷漠以及更为严重的痛苦和内伤。《潮州巷——吃滷水鹅的女人》中,妻子因为不能忍受丈夫包二奶,谋杀了他并将尸体融于一大桶滷汁中,世代相传,不离不弃。阴冷的笔法写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然而这样一种不择手段的错误的深情,不免令人胆战心惊。

李碧华笔下的现代人似乎逐渐失去了爱的本心,也失去了爱的能力。在技术文明片面发展的物质异化和金钱异化中,他们即使面对人类最纯美的爱情也变得手足无措。更令人绝望的是技术文明虽然在自然面前曾经表现出无所不能的潜力,但在人的欲望和情感面前却显出懦弱和无能。

1转引自赵稀方著.小说香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98-199.

2柯云路.理想小说的五个要素.广州日报, 2007.2.5(C8).

《牙膏》便含讽带讥地讲述了人心与高科技之间的较量。小说以一对夫妇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他们是经“再婚介绍所”的电脑撮合而成的伴侣。夫妇二人都精于算计,他们此前各自婚姻的失败正在于无法容忍另一方的“浪费”。为了提高觅到合适伴侣的几率,这一次他们依靠了高科技,终于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一方。小说对此有一段十分幽默地叙述:

二十一世纪,高科技社会,人们要找一个共度终生的伴侣,再也不能倚仗那虚幻的feel了,一念之间,往往铸成大错。但电脑分析是清晰而精密的:他俩输入的资料,吻合到爆机还发出自信的口哨声。简直天衣无缝,人间仙侣。1

因为二人均有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他们相见恨晚,夫唱妇随的过起了日子;但遗憾的是,两人有天竟然为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利用所剩无几的牙膏而各持己见、大打出手,结果“终酿血案,倒身血泊”。小说最后留下一个惆怅的结尾:“人海茫茫,投缘相知的另一半在哪儿?算计得最精密的电脑,也会失手的。”2这不禁令人想起欧·亨利的小说,不同的是,欧·亨利通常在完成了对黯淡生活的叙述后于结尾处不忘做温情涂抹,示人以“含泪的微笑”。而李碧华的不少短篇却往往在轻松幽默的语言中悄悄裹挟着警醒,让人阅过捧腹的同时又多了份挥之不去的忧伤。

《神秘文具优惠券》和《“忘记他”》,也是李碧华发挥瑰奇想象,探讨以技术文明救赎现代人心灵创痛的作品。前一篇讲述“我”因收到神秘文具店优惠券而前去逛视购买,但发现它们并非普通文具,而是富商名媛们用以减少爱情创伤的工具。为了规避爱情中的种种陷阱,他们不惜以天价购买套装,比如“调节距离的‘拉尺’、量度心胸狭窄的‘量角器’、在大家脚下画一个圆的‘圆规’、计算准确的‘计算机’,还有‘间尺’、‘指南针’、‘地球仪’。”3小说藉由文具的功能表达了都市爱情的脆弱,同时也隐曲地讽刺了金钱万能论——越是有钱便越容易在情感上受伤。后一篇中,“忘记他”是一项

1李碧华.樱桃青衣.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2.6.

2李碧华.牙膏.樱桃青衣.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2.17.

3李碧华.凌迟.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1.46.

能清洗脑神经记忆的崭新电话技术,人们可以凭借它自由地选择记忆。诸如“爱人变心或遇人不淑”、“被朋友出卖”、“事业失败”、“天灾人祸意外伤亡生离死别”、“恐怖或恐惧”、“愤怒伤心失意”、“贫穷”、“一次或数次不愉快的性爱”、“忧国忧民悲天悯人”1等不愉快的记忆都可以被删除。“忘记他”在香港社会风行正折射出香港都市人心灵的创巨痛深。但正如《牙膏》中的电脑再精确也算计不到两个“情投意合”的夫妻会在小事上反目一样,现代人因文明附带的痛苦永远都无法依靠科技本身来治愈,因为即使科技再进步,也会输给人心,都市人计算利益的心态,在斤斤计较中磨损了感情,为此,李碧华眷恋旧时情感,常常带着现代人在作品中去怀旧,认为“古老一点的感情较原始、单纯、没机心。”2《胭脂扣》借五十年后重返香港的女鬼如花的视角,追寻香港人失落的历史和记忆。而《寻找蛋挞》则通篇洋溢着怀旧的感伤情绪:以手谋生的广告模特欧阳婉菁,在市面处处充斥着花样繁多、营养丰富、价格高低不等的各类蛋挞的情况下,一直在寻找当初最简单、最普通的葡式蛋挞。而实际上,她的蛋挞情结包含着对已故父亲的怀念,对虽然穷苦却一家人相亲相爱、彼此关心的生活方式的怀念,当然也包含了她对古典爱情的怀念。她寻找蛋挞,也寻找父亲一样的男人。但大学时候的男友迷恋可乐更胜于自己;后来的男友独自守着空空的豪宅整天与电脑游戏为伴,连家里的猫都寂寞难耐,婉菁不想寂寞;碰到儿时的伙伴,勾起童年的记忆和对父亲的回忆,开心地以为终于找到了父亲一样的男人,却发现他已是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失落之余,婉菁只能坚持而又无奈地继续寻找她想要的蛋挞和男人。

李碧华自己对古典情义向往不已,“啊,当我仍年少,总是痛恨自己未生于乱世,我曾幻想爱人忙着殉国,我为他殉情。”3然而,这么一种古典诗意的爱情已很难在现实中寻觅,因此现代人对爱情几乎已不再抱任何希望。但爱情作为人生幸福的一大要义应该始终深藏在人们的心底。李碧华对此洞察明晰,她说:“我想每个人向往天长地久的感情,也许因为得不到,就说算了。”4作为作家,李碧华显然比一般人更有办法。她的办法是堕入历史和传奇,编织一

1李碧华.凌迟.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1.154.

2李碧华.寻亲.蝴蝶十大罪状.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6.9(四版).

3艾哓明编.浮城志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5.(1),见赵稀方.小说香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31.

4[新加坡]张曦娜.个体户李碧华.联合早报,1992.11.22(5版).

系列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以古典的、传统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来满足自己关于爱情的幻想,以实现心底被压制或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同时也借“留恋于原始的丰富”来填补精神的空虚和荒芜。“对我来说,写小说也好,写剧本也好,都是将心中的梦想实现,于是我写了天长地久的感情,写了如花这样的女子。”1

正是出自于对现代社会的抗诘,李碧华常常将生死轮回、缘定三生等神秘因素融入古典故事,以瑰丽的想象和夸张,在时间的长河中巧妙地架构“男欢女爱,悲欢离合”,同时将人物的情怀推向极致,使得作品“充满着一种浪漫的凄迷,在一种古典情怀的滥觞中,抒发了一种华美的悲哀,渲染了一种魅惑的气氛,为现世提供了一种别具风格的浪漫想象”2。李碧华“太虚幻境”里的痴情男女,敢爱敢恨,展现出生命的飞扬和恣肆。他们相爱时,胜过辛弃疾笔端的抵死缠绵,比汉乐府《上邪》更为轰烈;无情后,则如《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般决绝。《胭脂扣》里的如花是个典型,为了爱情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死后还魂也要来找她尚在人世的爱人;《秦俑》中的蒙天放也不遑多让,三世之后仍无法忘怀他的冬儿,尽管后两世的冬儿已对他没有记忆和感情;《青蛇》里的白素贞无视许仙的欺骗和背叛,仍对这个凡夫俗子爱得不管不顾;《生死桥》中的丹丹陷在唐怀玉的爱情里任性妄为;……凭这些“借题发挥”、“借尸还魂”爱情故事,李碧华时时对照和反讽着现实的香港,希望现代人向古典学一点浪漫,以期以古典的激情救赎香港现代人情感生活的苍白和平庸。正是李碧华这种对香港人生存困境所做的主动救赎的努力,使她的写作顺理成章地“触及到现代都市人深深埋藏在心底的某个情结,他们从震惊到认同的过程,也是她成为畅销作家的过程。”3

1[新加坡]张曦娜.个体户李碧华.联合早报,1992.11.22(5版).

2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8.

3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9.

2戏仿:悲悯视阈下的叙事选择

2.1戏仿的概念、源流及其一般内涵

戏仿,即戏拟(Parody)和模仿(Pastiche)。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戏仿由来已久,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世纪。在《诗学》第二章中,亚里士多德称赫革蒙为“首创戏拟诗的塔索斯人”,并说他“写的人物却比一般人坏”。这里赫革蒙所戏拟的主要是古希腊史诗及其人物,可见戏仿从一开始就含有贬低之义。此风格在古罗马作家那里得以延续。

1516年,经斯卡利格尔描述,戏仿具有了滑稽之义。这一含义对后世英国批评家影响颇深,他们不约而同把嘲弄严肃主题或夸张琐碎小事的滑稽讽刺作品归入戏拟作品的范畴。1598年,撒缪尔·约翰逊的《牛津英语辞典》进一步将戏仿的概念丰富为:“模仿,使之变得比原来更荒谬。”由此戏仿已初步具备我们今天所说的含义——对传统文本以及传统创作原则的一种模仿或戏拟式改写,通过对严肃主题和崇高人物的嘲弄,对琐碎小事的夸张,使之比原来更荒谬,从而获取滑稽、轻松的效果。

但此时的戏仿仍以游戏精神为核心,少有其他功能诉求。戏仿真正从游戏精神中脱离出来,成为作家出于严肃目的而有意为之的叙事方法,应源于巴赫金在考察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和拉伯雷小说后,与狂欢理论结合所得出的理解。狂欢节是始于中世纪,盛行于文艺复兴时期,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平等的盛大的民间广场节日。这个节日充满了笑骂嘲讽,充满了“对一切神圣事物的亵渎和歪曲,充满了不敬和猥亵,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1它通过戏谑地为国王加冕脱冕等滑稽活动,将一切等级和权威置于可笑的相对性中,并在随便和亲昵的接触中重重地消解、颠覆旧规陈说、伦常秩序,把一切拉向平等。在巴赫金看来,狂欢节借助语言的形式物质化以后就是狂欢化。2具体来说,这种狂欢化主要体现为融高尚与卑俗,崇高与渺小,庄严与滑稽,村夫野语、方言、俗语、秽语,古典、现代等等于一体,形成了一种众语喧哗的语言狂欢奇景。而戏仿正是狂欢化语言最重要的话语策略,因此巴赫金指出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5).170.

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5).161.

狂欢化体裁“本能地蕴含着讽刺性模拟”。1这一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后来许多作家常常借助狂欢化的思维方式,通过指向性戏仿来隐曲地表达思想,以求在滑稽之余收获反讽效果。因此,可以说戏仿实际上包含着仿文对源文所传达意旨的一种对抗。琳达·哈琴就从戏仿的希腊词源parodia中找到了佐证,她认为odia部分为歌曲,前缀para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对抗”,所以“戏仿”即是文本间的对抗;第二层意思是“在旁边”,暗示着文本间的协议或亲密关系。2哈特在《讽刺论》中把戏仿阐述得更为具体:“讽刺家取用一部现成的作品——这部作品原是以严肃的目的创作出来的,……他把一些不一致不协调的观念掺和进作品,或者把它的美学技巧加以夸张,使这部作品和这种文学形式看起来滑稽可笑。或者通过把一些观念置入不相称的形式中,使这些观念看起来愚不可及。”3华莱士·马丁则认为,“戏仿本质上是一种文体现象——对一位作家或文类的种种形式特点的夸张性模仿,其标志是文字上、结构上、或者主题上的不符”。虽然学者们的阐述各有侧重,但都涉及了戏仿的重要因素,即戏仿通常是在一种隐秘动机的驱使下,通过仿文对源文的模仿、重写、夸张、嘲弄,最终达到戏弄、揶揄、讽刺、贬损、消解源文的目的,其本质是要表达对传统、历史、经典、权威的一种对抗和批判。

由此可以总结,戏仿就是一种用游戏、嘲讽的态度和精神去戏拟、模仿经典文本或权威成见的、具有明显意图的文学叙事手法。它通常有两套语码,在表层语码上以冷漠的方式依从、模仿统治性、权威性的风格和惯例,而在深层语码上却与之相忤逆,以颠覆性的潜在力量,突出被戏仿者的弱点,抓住其主要特征刻意扭曲变形,使其滑稽可笑,从而瓦解其尊贵地位、达到讽刺的目的,以表达对被戏仿对象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否定,进而批判、否定传统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学模式。它的愿望和出发点在于弥合高雅与通俗、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鸿沟,实现与历史、经典、权威的对话;通过对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及对抗,实现担纲社会心声的职能。因此,自觉以戏仿为叙事策略的作家通常代表底层的、民间的、大众的、自由的立场,从社会边缘的视角为那些备受压制和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弱流子民代言,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悲悯。

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181.

2转引自赵倩.戏仿理论:学位论文.宁波大学,2009. 3

3[美]吉尔伯特·哈特.讽刺论.万书元等译,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8.

李碧华写作的一个鲜明特色便是常常从历史和传奇中挖掘资源,然后从边缘话语中的女性视角出发,采用置换、夸张、戏弄等技巧对源文本进行改编,使新文本与源文本在互涉的过程中展开对话,从而传达出她消解权威、驱除宰制,创设一个容忍差异、暧昧、乃至冲突的社会空间的善良愿望。这种为边缘处境中的弱小人物请命、代言的文学创作基点正是李碧华悲悯精神的体现。

2.2历史与传说的个人补遗

最能体现李碧华创作精神的戏仿作品有《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青蛇》、《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诱僧》等。

在文学中,潘金莲的故事由来已久,俨然已成一个母题。在《水浒传》里,潘金莲是不耻的淫妇。李欧梵指出《水浒传》中通篇的暴力,再加上男性英雄的显赫雄风,加诸于女性的压力几乎是天罗地网一般。潘金莲、杨雄之妻等女性被杀、被唾的命运其实呈现了中国传统小说所暗示的憎女情节。1到《金瓶梅》,潘金莲由一个单面扁平的形象演变成一个极具个性和自我生命特征的圆形人物,但其结局仍然很悲惨。在欧阳予倩的戏剧中,潘金莲已经是一个自主反抗的新女性。魏明伦的《潘金莲》则注重从当时社会环境的角度来揭示潘金莲不幸遭遇的社会原因。以上改编和重写中潘金莲形象的发展嬗变表明,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潘金莲经历了一个从排斥到同情的过程。李碧华的改编沿着这条路继续朝前走。表面看,潘金莲的今生是“李在潘金莲《金瓶梅》的遭遇之外另外重构”的“近乎丝丝入扣对应的”香港版2,是作者重新检验人性、宿命的延伸空间。在文本方面,《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对《金瓶梅》也有很明显的戏仿痕迹——潘金莲今生命运的发展始终以源文本《金瓶梅》来对照,故事每到转折处,总有一股神秘力量冥冥中指引着她一步步重蹈前世覆辙。但从深层看,新编故事对旧故事的颠覆性却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与前世任人鱼肉的弱女子不同,今生潘金莲已是“一个经历过波折,练就了心志,可以保护自己的女人。”她高扬女性主义旗帜,决绝地投身于向男权社会复仇从而扭转命运的行动中。虽然最终生活在香港现代社会的潘金莲还是没法摆脱女性根深蒂固的依附性,故而再次堕入轮回的宿命,印证了李碧华一贯的

1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6-177.

2朱崇科著.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318.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一文体突破文体三文化哲

文体三文化哲理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历来被告知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与作家的个人苦难直接相关。也许歌德是个例外,歌德在美丽的小城魏玛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由这个例外又想起中国盛唐时期的大批好命诗人,以及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优裕的外国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如果一个文学规律能把这么多第一流的大师排除在外,那还叫什么规律呢? 今天到了魏玛才明白,歌德在这儿的住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豪华。 整个街角一长溜黄色的楼房,在闹市区占地之宽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重要国家机关或一所贵族学校,其实只是他个人的家。进门一看里边还有一栋,与前面一栋有几条甬道相连,中间隔了一个长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实是门内马车遭,车库里的马车一切如旧,只是马不在了。 车库设在内楼的底层,楼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区,卧室比较朴素,书库里的书据说完全按他生前的模样摆放,一本未动。至于前楼,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名画名雕,岁陈有序,重门叠户,装潢考究,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 脚下吱吱作响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楼板,那声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诞生的最早节拍。 我一间间看得很细很慢,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转。直转到每级楼梯都踏遍,每个角落都拐到,每个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来,慢慢向歌德档案馆走去。 档案馆是一个斜坡深处的坚固老楼。在二楼上,我看到了他们的笔迹。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潇洒,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羁的思想,手稿却板正、拘谨,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歌德到魏玛来是受到魏玛公国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德国在统一之前,分为很多小邦国,最多时达到二三百个。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风气的开化,但对文化却未必是祸害。有些邦国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纳贤达、树碑立传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获得一个安适的创作环境,留下佳绩。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 歌德在魏玛创造的文化业绩,远远超过魏玛公爵的预想,尤其是他与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主将,歌德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以《强盗》,还有他们的其他作品,对封建意识形态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扫荡气势。他们的精神前辈,应该是那位现实身份低微而历史地位崇高的莱辛。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特意让主人公自杀前还在读莱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相遇之时,“狂飙突进运动”的风头已经过去,而他们已在开创一个古典主义时代。历史将承认,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 这三个人,构成了我们对德国文学起点性的印象。他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不仅深思,而且宏观,有极高的学术素养。这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终极沉思的品格。这种品格有两个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峋的学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万汇的巨人化方向。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个方向;莱辛、席勒两者兼容,在后一个方向上却没有歌德那样圆满。当然,这与歌德的优裕和高寿有关。 无论如何,德国文学以后浓郁的哲理素质,就这么定下了。 荣格说,每一个德国人灵魂深处都有浮士德的影子。因此,当歌德他们定下了德国文学的素质,同时也定下了德国人的素质。 也许反过来,他们的素质原本就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产物,他们只是经过天才的吐纳,把它凝固住了。 那么还是荣格说得对: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其实,此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魏玛是重要的互创现场。 (选自余秋雨《谁能辨认》,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德国小城魏玛的一段经历,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辛等德国古典主义时代文学巨人的形象。 B.作者对“苦难出佳作”这个规律并不认同,他认为德国能够取得惊人的文化成就,是因为文化精英们都获得了安适的创作环境。 C.作者从历史和文学史的角度评述歌德,视野宽广,凸显了歌德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地位,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D.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饱含深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学的理性思考,意蕴丰富,表现了情理交融的行文风格。

经典语句人生感悟得意时要看淡

经典语句人生感悟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 1.倘若心中愿意,道路千千条。倘若心中不愿意,理由万万个。世上最欣慰的事,可能就是重逢了曾经走失的自己。人人都是过客,我是你的过客,你是我的过客,你我都是时间的过客。当你回头寻找时,那人早已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身边的人。 2.我能从一千个从我身边经过的人中听出你的脚步声,因为那九百九十九个人的脚步踏在地上,只有你的脚步踏在我的心上,所以无论你走的多么远,走到哪里,我都不会遗失你,但希望你哪里都不要去,请永远留在我身边,同我一起走过剩下的所有岁月。 3.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李碧华 4.或许我很久没有联系你了,不要觉得我无情,不要觉得我喜新,不要觉得我厌旧,我只是怕一开口,就变成了令人心酸的客套。 5.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胆怯。 6.生活的精彩,不只是轰轰烈烈,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以后很有可能永远也做不了。不是没时间,就是因为有时间,你才会一拖再拖,放心让它们搁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铺上厚厚的灰尘。而你终将遗忘曾经想要做的事、想要说的话、想要抓住的人。 7.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输掉微笑。有爱情,便全心对待,没有爱情,也一个人惬意。学会一个人生活,不论身边是否有人疼爱。做好自己该做的,有爱或无爱,都安然对待。缘份到了,伸手便去抓住,缘份未到,就去为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小世界。爱情,本就是件宁缺勿滥的事,急不得,急不得。 8.好的生活就是不瞎想,做得多,要得少。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 9.很多事情是你无能为力的:好端端的身体突然就生了重病,深信不疑的人突然就背叛了你,多年的友情突然就破裂了,刚还在微笑的自己突然就哭了,终于懂得了爱,那个很爱很爱的人突然就不再爱了;终于懂得了珍惜,那个把你当成宝贝的人已彻底从你的世界里离开了,绝望之际,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10.幸福,是经营出来的。别人摘给你的果子,只能甜你一次,自己有本事摘

汪曾祺经典散文精选摘抄

汪曾祺经典散文精选摘抄 【篇一:汪曾祺经典散文精选摘抄】 【 - 摘抄】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 小说的传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欢迎大家 阅读。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1. 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 交谈的。” 2.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3.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 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 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 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 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成论王羲之字,看来参 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有关。好的语言正当 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4. 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 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 枝头。 5. 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 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

6.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 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 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 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 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 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 车票,都叫做“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 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 个滑车。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7. 1948年3月,香港出了一本《大众文艺丛刊》,撰稿人为党内外 的理论家。其中有一篇郭沫若写的《斥反动文艺》,文中说沈从文“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这对沈先生是致命的一击。可以说,是郭沫若的这篇文章,把沈从文从一个作家骂成了一个文 物研究者。事隔30年,沈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却由前科学 院院长郭沫若写了序。人事变幻,云水悠悠,逝者如斯,谁能逆料 这也是历史。” 8. 国子监,现在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了。首都图书馆的老底 子是头发胡同的北京市图书馆,即原先的通俗图书馆--由于鲁迅先生 的倡议而成立,鲁迅先生曾经襄赞其事,并捐赠过书籍的图书馆;前 曾移到天坛,因为天坛地点逼仄,又挪到这里了。首都图书馆藏书 除原头发胡同的和建国后新买的以外,主要为原来孔德学校和法文 图书馆的藏书。就中最具特色,在国内搜藏较富的,是鼓词俗曲。 9. 新校舍大门东边的围墙是“民主墙”。墙上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壁报,左、中、右都有。有时也有激烈的论战。有一次三青团办的壁报有 一篇宣传gd党观点的文章,另一张群社编的壁报上很快就贴出一篇 反驳的文章,批评三青团壁报上的文章是“咬着尾巴兜圈子”。这批 评很尖刻,也很形象。“咬着尾巴兜圈子”是狗。

议论文散文阅读精选一

议论文散文阅读精选一 一、阅读《精神栖身于茅屋》回答问题。(11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③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

李碧华经典语录

李碧华经典语录 1这便是爱情:大概是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胭脂扣》 2看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要看它的公共厕所;看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袜子;看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好友……”--摘自《绿腰》 3快乐美满的人生: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 4人生似一场感冒,一阵寒一阵热,没治好的灵药,但也不致命。人人都经历过,不觉又完了。 5幸福的一方在展览爱情,必然有一方是在暗处舔伤口的。 6旧欢如豆腐,倒地难重拾。 7开心的时候要尽量笑,因为,可能一夜之间,你就不晓得笑了。 8谁说失恋后可以做朋友?连六亲不要认,路上遇见免尴尬,马上别过头。 9一个心理医生的提醒女人应该注意这些信号: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爱着你;他从容,那是他己厌倦你。 10“我爱你”三个字,男人通常事前说,要不她怎么肯?女人其实最想在事后听到,不过那时他太累了,到了翌日晨更懒得说了。 11女人所以红,因为男人捧;女人所以坏,因男人宠。--也许没了男人,女人才会平安。12有敌人的生涯比较好。譬如最快乐的时候,会想起敌人来---呀,如果这人在场便好了。13太爱一个人,怎会有尊严可言?——总是某人欠了某人。 14变心哪有对错?只是大家在迷梦中醒来的时间不一样。 15失恋头痛,暗恋是偏头痛。 16永不识破的假也就等于真了。 17钟情是几何,直线最短;思念是心算,曲线极长。 18有人疼惜,才有资格骄矜。 19旁若无人,不求甚解,坚持自保的快乐,就是真快乐。 20如果信,就别怀疑。 21再多高人指点,爱上一个人,仍是走投无路的。 22焰火像半空无心回头的短暂惊叹,人的生命也是。 23好男人离去留下寂寞;坏男人留下的是更寂寞。 24凉风吹过,你醒了。真正的“聪明”是在适当的时间离场。 25当初惊艳,只因为少见多怪”真是过来人话。 26看,火那么壮大,水却熄灭它。 水那么壮大,土却掩埋它。 土那么壮大,风却吹散它。 风那么壮大,山却阻挡它。 山那么壮大,人却铲移它。 人那么壮大,权位、生死、爱恨、名利......却动摇它。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消磨它。 ——时间最壮大么? 不,是“心”。 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27失恋了就努力工作,恋爱不如工作,因为工作不会辜负人,你付出就有回报。即

林清玄经典散文

林清玄经典散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享有盛名的作家。下面是美文網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林清玄经典散文,希望您喜欢! 林清玄经典散文一:生命的馅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 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 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 我们要买一条土司容易,但选择面包的馅儿就难;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难。 可以用钱买的面包都会难以选择,何况是那些无法用钱买的选择呢? 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种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种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种层次。 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物欲的追求与心灵的追求乃是天平的两端,一个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充饥又好吃的面包。 走出面包店,我想明天再买花生面包吧!然后我就边走边吃刚出炉的奶酥面包,热气腾腾的,滋味很好。 林清玄经典散文二:生命的意义 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使我怔住了。 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联。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没有开展,没有对世界有益,那么他就白活了吧? 我对计程车司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 当我这样说着,车于正好穿过有美丽行道树的仁爱路,我看到春天的木棉花是多么美呀! 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

精选初中的优美散文阅读-初中优美散文

精选初中的优美散文阅读:初中优美散文 阅读一些优美散文能令我们沉醉其中,或悲或喜,或叹息或沉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精选初中的优美散文阅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精选初中的优美散文阅读篇一:我的季节我做主 嗅一嗅花香,天下芳草尽眼前,雪融春到,鸟叫天地间。 青春二字,无处不露着春泥的气息,青春的我们不属于气傲的夏,不属于凄美的冬,我们就是我们,五彩的春天。 冰雪如烟,一消而散,没有怀念,没有不堪。举一举手,课堂上的我们是真正的英雄。抬一抬头,上学路上我们气高昂首。纯洁的校园春光万丈,没有功名没有忧愁,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扬帆起航,人生的路上我们不撞电线杆,决不回头!在文化的高峰,我们傲然挺首,在心灵的低谷,我们永不罢休,我们的青春豪情万丈,我们决不老气横秋。 漫游在春季,我们刚毅果断;飞翔在春季,也有梦般回眸。 闻一闻稻香,古词风韵吟一遍,春去秋来,笑闻夕阳边。 青春二字,有时也透露着秋叶的味道,我们不具备诗仙太白的伟岸雄风,也没有李清照的国恨家愁,我们依旧是我们,有着令人神往的秋韵。 烈焰消去,残阳依旧,没有悲伤,没有哀愁。摆一摆手,擦去委屈的眼泪我们更加成熟。摇一摇头,拭去凄凉放学路上我们依旧抬头。明亮的考场熟悉依旧,考砸后的我们不愿低头,凶恶的风浪之后我们重新出发,撞倒电线杆我们继续向前走!受到打击我们决不倒下,不见终点我们决不松手。我们的青春热情依旧,我们一定坚持不休。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秋,我们的季节我们做主,人生路上,我们永不低头。精选初中的优美散文阅读篇二:昭君出塞 黯黄的沙漠中,响起马蹄声阵阵,给这个原本荒凉的土地添了几丝惨淡。忽然,一位身着红色毡衣的女子拨出一曲佳音妙曲。似乎在细细地诉说她的愁苦。天上的大雁发出哀鸣,如箭一般掉落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那个女子叫昭君,而我,是她的一把琵琶。 几年前,我依偎在她的身旁,走进了那个原本不属于她的地方。从此,家乡的蓝天碧水与她无缘,宫外的花朵蝶群与她隔绝,她冰冷的面孔时常留下泪痕。 当一个画师让她拿出钱时,她沉默着,不吭一声。 “哼。”画师冷笑一声,脸一沉,寥寥几下粗糙的笔墨,便掩住了她的美丽。她不说话,只是紧紧地咬住下唇。 从此,她开始了漫长的孤寂生活,这不是她想要的。而我,也只能静静地陪着她,一起分担内心的忧愁。 光阴荏苒,一去就是几年。边关的烽火熊熊燃起,战争来了,灾难来了,可这次,朝廷的文武百官竟束手无策,情况十分紧急。这时,太监拿着皇帝的旨意来到后宫,大肆宣扬边疆的危急,皇帝的封赏,而宫女们一个个避之不及。她们心里清楚,边境的风沙有多么猛,光是千里迢迢的路程也会让人胆寒。 这时,她抱起我,从角落里毅然走了出来,拨动一根琴弦,奏起一段乐章。 当皇帝见到她的那一刻,已经明白了一切,他马上下令处斩那位画师,并答应另外派一名女子去和亲。 她又沉默了。 “不。”良久,她缓缓地吐出这个字,垂下了头,看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精选初中的优美散文阅读篇三:品味秋雨 秋雨下了一场又一场,枯叶落了一层又一层。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经典语录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经典语录 篇一:经典句子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经典句子: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经典句子: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1、改掉坏毛病,少丢东西,特别是重要的人。 2、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幸福。那么,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3、你爱他吗?爱就告诉他,何必把思念之苦藏在心底深处。怕样子、地位、身份不相配?别怕,爱一个人是美好的。 4、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5、其实,朋友也许就是这个样子:未必要什么天长地久,也未必时时见面联系。在一些时候,可以彼此温暖,彼此慰藉,彼此鼓舞,那就足够。 6、人生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这个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弱点。 7、我们可以度过美好时光,也可以虚度光阴,但我希望你活得精彩。我希望你能看到令你惊叹的事物,我希望你体会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遇见具有不同观点的人,我希望你的一生能让自己过得 自豪。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活并非如此,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来过。——《返老还童》 8、总是这样,会有一些人会让自己觉得再怎么惨淡的人生,也还是有一些闪光点的。 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显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0、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 11、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 12、我可以为你生,也可以为你死,只求你记住,我最爱的就是你。 13、被你爱着的时候,我变成舞者,可以在每一个圆点上旋转;想你的时候,我变成水手,想凭借两只船桨我就能穿越日夜;爱你的时候,我成为护林者,守着心里每一棵骄傲的树。 14、无论悲伤还是喜悦,希望你首先想到的,永远是我。 15、有一种思念,是淡淡的幸福;有一种幸福,是常常的牵挂;有一种牵挂,是远远地欣赏。不是所有的梦都能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不是所有的爱都有结果。请为爱珍重,等到你的发丝有了白雪的痕迹,还能记起曾有这么一段美好,还有这么一个让自己怀念的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16、一个人若是只为自己努力,毕竟太寂寞了。若是有一个你在乎 的人在看,那才不枉此生。 17、当 你真正爱上一个人,你会在心里默默向他保证,绝对不会离开他。你从来都不知道,

抒情散文_经典抒情散文精选

抒情散文_经典抒情散文精选 抒情散文_经典抒情散文精选抒情散文_经典抒情散文精选篇一美丽的选择十年前,出于对交警职业的热爱,出于对警服盾牌的向往,我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警营,圆了儿时的愿望,圆了青春的梦想。此后,我便成了车管所的一名女交警,负责全县机动车驾驶员管理工作。虽然我的阵地只是警营的一方小小窗口,但正是这个窗口,却牵连着千万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牵连着道路的平安与畅通,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团圆和幸福!春节前后的两个月,受民工返乡的影响,我县车管所的摩托车入户量已达历史最高记录,超出正常入户量的2—3倍。虽然车管所的每位民警都已作好了思想准备,但是每天繁重的工作量仍然让我们疲惫不堪,粗略统计一下,我们每位民警每天就要接待两百多人次,要回答两百多人的提问,要办两百多项业务。为了让车主、驾驶员尽快回家过年,我们还实行了延时服务:经过上午4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后,到了中午,看着等待的人群、看着群众期盼的眼神,我们只得边咀嚼着食堂送来的盒饭,边继续工作;下午到最后一项业务办完才离开岗位。经常下午六点多钟时,大厅的外面空无一人,而里面却有几位民警趴在桌子上,太累了,想歇息一下。疲劳还得工作,还得热情服务。我们每天都要最大限度地说话,说得嘴干了,说得噪子哑了,说得没声音了,干脆就写,写出来举着给人看。不少前来办业务的驾驶员都感动地说:“谢谢!你们真辛苦。”我常常想,我的工作岗位是平凡的,但“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神圣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一宗旨,它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催促着我无惧风雨,笑对寒暑,鞭策着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人民交警为人民”,这七个大字像七个活泼的音符,时常在我的心头跳跃,奏出一首首或平静、或激昂、或宏大的旋律,使我的心儿为之激动、为之呐喊。交警看似威武,实则面对的是日复一日的平凡、年复一年的劳累,看吧:交通指挥岗,迎接的是夏天的烈日和冬天的寒风;事故处理岗,迎接的是刺眼的鲜血和伤者的哀痛;车辆管理岗,迎接的是繁杂的程序和如水的人流。我们的青春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我们的激情却没有因为工作的单调而衰减,我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肩膀,扛起了交通安全的猎猎大旗,火热的青春年华因此而更加蓬勃,更加充实,更加饱满!巾帼不让须眉。在履行维护交通安全的神圣职责上,我们这些看似势单力薄的警花,却毫不逊色于那些生龙活虎的男警!练兵场上,我们争强好胜:对待工作,我们认真负责;对待群众,我们至诚服务!对待荣誉,我们平静如水,对待挫折,我们坦然面对!我们的一切行为,就象一支生命的交响曲,一幅怡人的风景画,一首动情的抒情诗。有时有金戈铁马般的悲壮,有时有高山流水般的激昂,有时有曲径通幽般的快乐!真的,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交警这个职业,我的岗位虽然很平凡,有辛酸、有疲惫,但更有我不屈不挠的执著。谁不想拥有壮丽的青春,谁不想怀有崇高的抱负,谁不想在事业的奋斗中建功立业?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其中职业的选择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因为它决定了你生命之舟的航向。那一次,我选择了你——交警,我知道从此我将与平凡为友;那一次,我选择了你,我知道从此我将与辛苦为伴;那一次,我选择了你,我更知道从此我将风雨兼程。十年的交警生涯里,我有过酸甜,也尝过苦辣,但我从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我的眼里,我的选择是美丽的,虽然几多辛苦、几多劳累,但劳动是光荣神圣的;在我的眼里,我的选择是美丽的,虽然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但我的经历是丰富完整的;在我的眼里,我的选择是美丽的,虽然岗位平凡、工作平淡,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平淡中色彩斑斓!点起一盏心灯,扛起肩头的金盾,为了那神圣的使命,为了那庄严的承诺,我愿意献上我一生的激情和热诚,用自己的青春之火,点燃金盾那永远欢腾、永远灿烂的熊熊火焰!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头上的警徽,只有国家的安定,只有人民的利益!我自豪,我是一名交警;我骄傲,我是人民的执法者,为我们交警叫好,交警向人民敬礼!抒情散文_经典抒情散文精选篇二野菊花的心事当我看到你时

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经典语句

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_经典语句 1、在职场中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2、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 3、现在你骂我,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以后了解了我,你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4、很多事都介于“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 5、那些人旳名字,有些我忘了,有些我却会永远记得。正如,有旳人曾经是无话不说,最后却无话可说。 6、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高兴了就乐,不高兴了就使劲乐! 7、一切问题最终都是时间问题,一切烦恼其实都是自寻烦恼。 8、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9、一食人族上班,经理再三交代不能吃同事,答应。过几天忍不住,偷吃一个清洁工人,当即被发现。其感悟是:千万别吃真正做事的人。 10、已经将整个青春都用来检讨青春,还要把整个生命都用来怀疑生命。 11、以你要爱护地球;地球上只有一个我,所以你也要爱护我! 12、永远年轻,永远装嫩,永远不知好歹,永远热泪盈眶。 13、有的人聪明得像天气,多变;有的人傻得像天气预报,变天它都看不出来。 14、在经年后,感叹,那两个少年: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15、曾以为你是那崖畔的一枝花,后来才知道,你不过是人海一粒渣。 16、这几天除了吵架什么都没干。一种架各种吵,是我不懂事还是把你当人看了? 17、你攒够四块五,我也攒够四块五,我们就可以去民政局结婚了。 18、如果你不是经常遇到挫折,这表明你做的事情没有很大的创新性。 19、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牛B,那你一定是傻 20、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

21、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22、唯一一个可以霸占男人回忆的方法就是:活的更好! 23、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 24、我是心眼小,但是不缺,我是脾气好,但不是没有! 25、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 26、我知道你不是随便的人,但更知道你随便起来不是人! 27、冷笑一下慢慢掉头走,不要回转头,他比死更难受。 28、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 29、不要吹牛B请把牛B还给牛因为牛也需要生活! 30、很多时候你只是某个人的练爱对象而非恋爱对象。 31、李碧华说过: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 32、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了对方,而是接受了,所以说包容呢,如果光想着改变,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33、马不停蹄的错过,轻而易举的辜负,不知不觉的陌路。 34、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18-阅读精选18-散文阅读-访兰

阅读精选18: 【散文阅读】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文章_短文学_经典文章_励志文章精选

文章_短文学_经典文章_励志文章精选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文章_短文学_经典文章_励志文章精选励志文章精选【我崇拜生命】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秘密。我崇拜这生命在降生、成长、战斗、伤残、牺牲时迸溅出的钢花焰火。我崇拜一个活灵灵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一陆上飘荡的自一由。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它飘荡无定,自一由自在,它使人类中总有一支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地追寻着自己的金牧场。【抉择】 人的一生常处于抉择之中,如:念哪一间大学?选哪一种职业?娶哪一种女子?……等等伤脑筋的事情。一个人抉择力的有无,可以显示其人格成熟与否。 倒是哪些胸无主见的人,不受抉择之苦。因为逢到需要决定的时候,他总是求询别人说:“嘿,你看怎么做?”

大凡能够成大功业的人,都是抉择力甚强的人。他知道事之成败,全在乎已没有人可以代劳,更没有人能代你决定。 在抉择的哪一刻,成败实已露出端倪。【生命】 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应当承认,生命就是希望。应当说,卑鄙和庸俗不该得意过早,不该误认为它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高尚和真纯。伪装也同样不能持久,因为时间像一条长河在滔滔冲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远戴着教育家、诗人和战士的桂冠。在他们畅行无阻的生涯尽头,他们的后人将长久地感到羞辱。 【拥有】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劝学素材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注】①兑:通“悦”。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野葛,可做毒药。④孔子畏于匡:畏,通“围”;公元前407年10月,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阳虎,围困了孔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疾:敏捷。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要:通“邀”,求,取。 11.下面句子中,表明尊师的一项是 A.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君主希望自己的臣子忠,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孝;每个人又希望自己能光荣显赫。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都不懂理义,而不懂理义是因为他们不学习。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文中举了曾点与曾参父子两人的故事,是用来说明尊师和尊父一样重要。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4分)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4分) (3)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3分) 参考答案 10.B (疾:奋力,用力,努力。) 11.D (D项的大意是: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说明颜回对待自己的老师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十分尊重。A项的意思是:“然而,做君主

华晨宇经典语录

华晨宇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华晨宇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最后我想跟我的歌迷说的是,这半年,我希望你们好好上学、好好上班、好好地谈恋爱、好好地带孩子,我会在网上关注你们,会看你们每天在干嘛,我们彼此照顾好自己。 2、任何外界给予我的,用他们的规矩来定义我的时候,或者来限制我的时候,对我而言是没有被限制的。就比如说,你要我按你的规定来让我去做什么,我一般都会去做,哪怕我不想去做,但我还是会去做,但是我在做的过程中,我一定会让自己开开心心的去做,我改变不了这个环境,那我就去改变我自己的心态。 3、不管在什么环境我都会努力找到让自己活的最轻松的方式,然后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4、感情若必须争夺,那你压根不曾停泊。挽留的小心斟酌,容不下笨拙。 5、我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纯粹是因为懒,我觉得好麻烦,我要是认识你的话,我还得去了解你,可是我有没兴趣。 6、我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天才只是能够做一些常人觉得做不到的事情,可是那不是奇迹,只是在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愿意下功夫而已,如果每个人足够自由,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创造奇迹。人人都是天才。

7、我觉得音乐就是让我好玩的,放松的,不一定要去学他,音乐本来就是抽象的,在我眼里,任何人做音乐都是好的,我觉得音乐就是一种影响人情绪的艺术。 8、我对很多东西,都有一个理念,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音乐我喜欢听,但并没有很喜欢唱歌。其实我也没有很喜欢音乐,就是当作一个爱好,没有它我一样活得很好。所以我不会说没有音乐我活不下去,不会说音乐就是我的生命,因为本来就不是这样的。 9、就让我是一道微光,能让你拥有灿烂的锋芒。 10、我不会讲故事,只会在你枕边,送你一个梦一样的,远方。 11、音乐,可以有一个舞台,但不一定要有擂台。 12、但我不会别的,那该怎么办? 13、我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没有颜色的人。 14、人们往往喜欢通过自己的认知来定义这个世界,也喜欢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辨别是非,比如;明星是什么?大多数明星是这样的,你也应该是这样,可是却忽略了,其实大家都是人生的,所以人没有定义,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15、我什么都不能给你,除了歌唱。 16、最痛苦的事情,可能对我来说就是父母离异吧。我的环境告诉我说,所有的小孩是有父母的。 17、如果一切都来不及,算了,随意点。 18、我的心里住着一个苍老的小孩。如果世界听不明白,对影子表白。

经典散文经典文章大全

携一份美好幽居禅意里 清晨醒来,打开窗帘,一抹慵懒的阳光照进来,暖暖的,柔柔的,时光瞬间变得温婉静美,打开音乐,沏一杯花茶,躺在床上,暖阳淼淼,茶香淡淡,音乐袅袅,闭上眼睛,嘴角轻轻上扬,算是对着光阴的镜子,和自己撒个娇。 时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的走着,毫无表情,不缓不急,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或许,有很多事情,我们会缅怀,会留恋,会铭刻,会珍藏,但那还是属于过去,还是被盖上了刻有“曾经”两字的印章,来不及细思量,来不及描绘,来不及逗留,转瞬即逝,洒下一地落英碎碎念,留下一串心语声声慢。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时刻,如果可以,不要等! 人生没有预定的轨迹,一切都在不确定中前行,你根本就无法预知明天会是什么样,好想把日子过成诗,爱为主题,幸福为背景,思考为主线,微笑为韵脚,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雨霜雪露为载体,经历和感受为表达方式,想象和幻想为延伸,时光温婉,岁月静好,让生活充满美妙旋律。至于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不爽就让沉默来掩埋,让雨雪去消融,不论怎样,都不能让灵魂发出惨淡苍白的声音,哪怕是孤独轻影茕茕孑立,也要播一曲梵音,在柔和典雅,清澈湛寂,明净清幽的音乐中,把寂寥坐穿,把浑浊驱散,在心间开出一朵莲。

向往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于心间修篱种菊,在一山一水间领悟悠幽禅意,滋养灵魂,静居幽谷,晨霭缭绕,晚霞轻舞,幽竹拔节,翠林窸窣,溪水潺潺,泉水叮咚,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青苔萋萋,煮一壶茶,揽一抹暖阳,铺一卷唐诗宋词,摊一纸素笺,于文字间追寻一份淡然优雅,不去考量对错好坏,不去思忖是非曲直,守望一个不老的传说,典藏一份徜徉在生命里的馈赠,静看烟火悠悠绕山腰,聆听雨声淅沥诉缠绵,悦赏白雪飘飘任逍遥,清风朗月,云卷云舒皆美画,花开花落,风吹叶落尽诗意,只要有爱,世界就不会一片荒凉,只要有情,满眼都是潋滟清波,一路风光旖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空灵的境界,不染世俗,不受困于贪念囹圄。一份真情,种在心田,汲取日月精华,沐浴甘甜雨露,根深叶茂,葱茏浓郁。历经岁月沧桑,风虐霜寒,一年又一年,收了又收,几度轮回,滤掉了浅薄,滤掉了浮华,滤掉了嗔痴,滤掉了怨恨,滤掉了冷漠,剩下的大概就是慈悲了吧!轻如云,重如山,浅如白,深如黑,柔如水,坚如石,如天对地,雨露对花朵,无声无息,无私无欲。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郑微在结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咋一听,觉得够矫情,细想锥心不已。爱就是爱了,一个人的事,无关他人,无需回应,无需复返,正如山川的静默不语,河流的奔流不息。需要经过多少沉淀,才会有如此厚重绵延的感悟?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无之间,一切在心。

[霸王别姬经典对白]霸王别姬经典台词对白

[霸王别姬经典对白]霸王别姬经典台词对白篇一 : 霸王别姬经典台词对白《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如果说人生如戏的话,那么程蝶衣的人生就是一场戏,戏里戏外已经分不清是真是假。 戏里他是虞姬,在英雄末路的项羽前面,唱一次诀别,跳一曲红裙舞,诉说千年的悲欢,抖落千年的风尘。戏外他亦是虞姬,为了能一辈子都守着师兄,不惜将《霸王别姬》这出带着几千年痛楚的生死之戏,唱段整个人生的风雨。 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戏散了,就是梦一场。然而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关于程蝶衣的传说,关于张国荣的传说,都在一直在流传。 1、雌雄同体,人戏不分。 2、我这一生就是想当虞姬~ 3、1个人有1个人的命。 4、娘,冷,水都结冰了…… 5、有个叫清木的,他是懂戏的。 6、人,得自个各儿成全自各儿。 7、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8、我是假霸王,你才是真虞姬。 9、老规矩了,多少年的老规矩了~ 10、春香,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 11、什么叫“盛代元音”,这他就是~ 12、怎么啦,眉毛这儿,汗一蛰,生疼~

13、那林黛玉她不焚稿她叫什么林黛玉啊, 14、虞姬跟霸王说话中间还得隔条乌江那, 15、清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 16、您说这虞姬她怎么演,她都有一死不是, 17、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 18、《贵妃醉酒》里唱的“人生在世如春梦。” 19、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 20、自古宝剑酬知己,程老板愿意做我的红尘知己吗, 21、京戏是什么,就是8个字“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22、自古宝剑酬知己,程老板愿意做我的红尘知己吗。 23、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属。 24、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啊,他主师爷不赏饭吃,谁也没辙。 25、我告诉你那窑姐永远是窑姐,你记住我这话,这就是你的命~ 26、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儿大了留不住这才来投奔您来的。 27、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时候能成角儿啊。 28、京戏讲究的是个情境,唱、念、做、打、都是在这个情景里面…… 29、你们都骗我……都骗我……我也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壁颓垣~ 30、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定得人后受罪,今儿个是破题,文章都还在后头呢~ 31、这条小蛇可是你把他给捂活的,如今人家修炼成龙了,这能不顺着他吗, 32、尘世间,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集两者之精于一身,无量欢乐呵~ 33、天下最好吃的,冰糖葫芦数第一,我要是成了角儿,天天得拿冰糖葫芦当饭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