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及答案—精心整理适合考试目前最新最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及答案—精心整理适合考试目前最新最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及答案—精心整理适合考试目前最新最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及答案—精心整理适合考试目前最新最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是达到正确地认识社会各类现象与本质的方法之一,它是专门研究搜集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等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调查过程中运用定量方法时,要从定性出发,通过量化过程,返回到定性。在社会调查中,如果采用个案材料说明观点,要考虑个案材料在总体中的代表性。

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

5.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立场、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6.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7.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之一,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家庭、邻里、非正式组织。

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定义、内容、状况三方面来分析的。

9.概念是构成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区别是用概念来表述的。

10.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是给出定义。

11.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是自变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间变量。

12.变量值只有类别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是定类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属性之分,还有等级或次序之别的是定序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分外,还有类别之间、序列之间的标准化距离的变量是定距变量;变量值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值中还有一个真正的零的变量即为定比变量。

13.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相应增加,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有减少的趋势,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

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14.信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手段的信度,一是取得资料的信度。

15.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是,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16.调查中所用手段是否真正测定了要研究的命题和命题本身的类型,决定了调查的表面效度的高低17.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即课题的提出。

18.课题的选择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19.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上的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

20.在分解调查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调查目的的明确程度,调查目的的范围,构成调查目的的结构,以及调查目的的因素等。

21.以调查目的为依据可将调查研究类型分为描述型调查、比较型调查、因果解释型调查、评价型调查。

22.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有:条件式陈述形式,差异式陈述形式,因果式陈述形式。

23.普查的具体方式有逐级上报普查和快速普查。

24.经常性调查是通过各种统计报表来进行的,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5.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不是代表单位。

26.典型调查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关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原理。

27.典型调查的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选样调查;从选择数量上看,它是一种小型调查;从调查具体方法上看,它是一种解剖麻雀的方法;从调查结果上看,它是一种侧重于定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28.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29.整群抽样中,群的抽选可以采用随机方式,可以采用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定距方式来确定。

30.多阶段抽样是先抽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中单位,中单位中再抽小单位。

31.非随机抽样是以人的主观经验来抽取样本,这种抽样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

32.个案调查的步骤有:立案资料搜集判断建议。

33.各种调查研究方法综合比较起来,就调查内容的深度讲,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研究问题深刻;就可行性来看,全面调查要求条件最高;就定量研究来看,抽样调查最为严密科学。

34.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宽和利于定量统计分析。

35.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设计问卷。

36.调查问卷的总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

37.问卷语句的类型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三种。

38.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访问提纲,访谈人只需照顺序提问和记录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39.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新的重要因素,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40.访谈方案的内容包括:访谈目的、步骤、准备提出的问题、提问顺序和选择访谈对象。

41.社会观察是指有目的地用感官或辅助工具搜集人们各种行为数据资料的方法。

42.为了搜集到真实可信的资料,采用观察法时应遵循全方位原则和求实原则。

43.结构性观察是指预先设计出观察指标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作为局外人,通过观察来收集所需的资料。

44.无结构观察有两种主要形式,即无结构参与观察和无结构非参与观察。

45.无结构非参与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对情境环境、对人物、对事物动因、对社会行为、对出现频率和出现次数的观察。

46.无结构参与观察的最大特点是不会引起被观察者的心理障碍,作为“局外人”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真实的资料。

47.有结构观察的内容大概有物质表征、动作行为、态度行为。

48.有结构观察的程序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验阶段。

49.文献研究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有结构的文献研究,或叫定量的文献研究,一是无结构的文献研究,也叫定性的文献研究。

50.文献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把研究对象由直接方式转变为间接方式。

51.文献研究的具有深度回顾和纵向剖析的功能。

52.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的不同,试点调查法可分为平行和连续试点;根据试点环境不同,试点调查可分为实验室和实地试点。

53.试点假设的建立实际上是选择一个试点课题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加以控制的过程。

54.试点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对试点激发和对非试点因素的控制。

55.试点效果的检测必须具有科学性、统一性和可重复性。

56.对试点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试点结果的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作出科学评价。

57.会议调查根据调查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列席旁听型、专门举行型和附带进行型;根据会议内容与任务的不同可分为:收集资料型和研究问题型。

58.选择会议调查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必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最佳性原则。应用会议调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是:慎密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59.会议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会议调查总体方案的拟定,会议议题、议程的确定,会议的组织工作。

60.会议记录要求必须客观、具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议的情况。

61.会议记录的三种方法是简单记录方法、摘要记录方法、详细记录方法。

62.资料整理的合格标准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必须符合调查目的、是有效度的资料。

63.资料整理的可靠标准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必须具有可信度。

64.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包括对文字资料的审核、分类和汇编三个步骤。

65.整理数字资料的一般程序包括方案设计、审核、分组、汇总以及结果的显示五个步骤。

66.文字资料的审核包括:可靠性审核、合格性审核、文字资料的校正。

67.文字资料的分类原则是穷举和相斥。

68.汇编后的文字资料应达到的标准是:完整和系统;简明和集中。

69.集中量数具有代表性,能说明一组数据的特征,表示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70.中位数是把调查数据按标志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央位置的标志值。它主要用于分析定序变量。

71.在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它一般多用于分析定类变量,也可用于定序变量的分析。它是较常用的集中量数,用以说明某种现象的普遍水平。

72.离中量数在经济领域中,主要用于评价产品生产的稳定程度和质量可靠性。其作用在于对集中量数作补充说明,它是评价集中量数代表性的依据。

73.最常用的离中量数的计算方法有:极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

74.方差和标准差是用来补充说明平均值对某组数据的代表性的。

75.异众比率是用来测定众数的代表性的。

76.异众比率偏高,资料集中程度低,即众数的代表性较差。

77.四分位差是用来评价中位数的代表性的。四分位差越大,中位数的代表性越小。

78.定距变量与定序变量的相关系数取值在—1到+1之间,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定类变量的相关系数的取值在0到1之间,值越大表明相关程度越高。

79.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是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的分析。

80.理论分析的目的和任务是揭示事物的本质进而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而定性分析的目的和任务仅在于区别事物、分析划类。

81.理论分析的基本原则是,理论分析必须坚持用正确理论作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要保持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82.进行理论分析的一般规律是: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和由简单到复杂。

83.撰写调查报告的目的是反映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提供书面依据。

84.依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分,调查报告的种类有:理论型调查报告、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和关系,调查报告可分为概况报告、专题报告。

85.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有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86.调查报告中的双行标题,正标题是报告的中心思想,重在“务虚”,副标题在时间范围和内容上对正标题加以限制,重在“务实”。

87.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的结构有三种形式:横式结构、纵式结构、交叉结构。

88.调查报告是一种陈述性和说明性相结合的文体。

89.调查报告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包括背景说明、情况说明、建议说明。

90.调查报告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它的语言应该严谨、简明和通俗。

二、选择题(包括单项与多项选择):

1.资料收集时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有(ABCDE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个案调查

F.问卷调查

2.社会调查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有(ABCDEFG )。

A.文献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E.访谈法

F.试点调查法

G.会议调查法

3.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BDE )。

A.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无序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相关性原则

4.在社会调查中,从具体情况出发与充分占有材料,所遵循的原则是(B )。

A.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5.调查结论与调查资料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是(C )原则的基本要求。

A.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6.调查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指的是(A )。

A.调查资料及结论不搀杂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B.只承认“实证”的事实,不反映客观规律

C.把人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D.把社会现象看作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7.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BC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定性研究 E.定量研究

8.描述性研究是指(B )。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9.纵向调查研究的形式有( BCD)。

A.预测性研究

B.趋势研究

C.同期群研究

D.追踪研究

10.按调查对象的多少,社会调查研究可划分为(ABC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会议调查

E.试点调查

11.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12.下面属于因变量的是(BC )

A.工龄

B.工作效率

C.经济效益

D.性别

13.下面因素中,因变量有(ABDE )。

A.男、女

B.人事行政

C.教育水平

D.经济行政

E.教育行政

14.命题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表现在( BDE)。

A.它说明了一种函数关系

B.它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

C.它说明了一种相关关系

D.它规定了搜集资料的范围

E.它表述了主要观点或概念

15.评价、检验所得资料信度的方法有(ABC )。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准则效度

E.结构效度

16.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有几种形式(BCD )。

A.再测方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方法

17.用同一种调查手段或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调查两次,第一次调查所得结果与第二次调查所得结果的相关程度,即为(A )。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表面有效性

E.准则效度

F.结构效度

18.检查所用手段是否真正测定了要研究的命题和命题本身的类型,是对调查手段的( D)进行检验与评价。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表面有效性

E.准则效度

F.结构效度

19.使用第二种调查方法对同一命题进行调查,判定这一调查方法本身是否有效的这种方式,是检验调查方法的(F )。

A.再测方法

B.复本方法

C.对分法

D.表面有效性

E.准则效度

F.结构效度

20.在命题的假设阶段上,概念的界定不清,操作化设计的不精确,会引起( A )缺乏。

A.表面有效性 B.准则效度 C.结构效度 D信度

21.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研究几个启发性的实例 D.分析文献 E.整理文献22.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BC)。

A.课题的选择、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B.探索性研究

B.调查方案设计 D.实地调查 E.资料的审核与校正

A.问答题:类型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E配额抽样

23.抽样调查得一般步骤有(ABCDE )。

A.确定总体 B.制定抽样框 C.决定样本容量 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评估样本24.简单随机抽样是指总体单位( A)。

A.不加任何处理任意抽取样本 B.按其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抽取样本

C.按一定标志编序按间隔抽取样本

D.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抽取样本

25.多阶段抽样是指将(D )抽取样本。

A.总体单位不加任何处理任意抽取样本

B.总体单位按其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抽取样本

C.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编序按间隔抽取样本

D.抽取样本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26.偶遇抽样是指( D)。

A.将总体单位不加任何处理任意抽取样本

B.将总体单位按其某种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抽取样本

B.将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编序按间隔抽取样本

C.向碰巧遇见的行人或其他人进行调查

27.抽样调查中的单阶段抽样的基本形式有( ABCD)。

B.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E.配额抽样

28.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DE )。

A.类型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配额抽样 E.偶遇抽样

29.封闭式问卷答案设计的类别有(BCDE )。

A.自由回答 B定类性问题的答案设计

C定序性问题的答案设计 D定距问题的答案设计 E定比问题的答案设计

30.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ABCD )。

A.调查问卷的题目 B调查与填表说明信 C问卷的主要内容

C.调查实施情况记录 E调查问卷的结论

31.访谈法的优点有( ABCD)。

A.灵活性强 B回复率高 C适用范围广 D控制性较强 E常受环境因素影响32.个别访谈的一般程序有(ABDE )。

A.进见 B建立融洽关系 C发现被访人的缺点 D正式访谈 E告别

33.集体访谈要注意的问题有( ABDE)。

A.应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代表 B参加人数不宜过多 C参加人数较多为好

D.控制被访者相互影响 E要注意造成访谈气氛

34.观察法是指通过(C )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A.问卷形式 B面谈口问的形式 C人们的感觉器官形式 D搜集文献

35.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AC )。

A.全方位原则 B局部观察代替全面调查 C求实原则 D真伪不分地去观察

E.消极的观看

36.从研究者的观察方式来划分,观察法可分为( B)。

A.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 B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D.隐藏观察和非隐藏观察

37.文献定性研究的一般步骤是(CDE )。

A.确立假设命题 B抽样调查搜集资料 C文献摘录 D分析文献资料与研究主题的关系 E说明主题

38.试点调查法的程序是( ABE)。

A.试点前的准备 B试点过程中的控制 C资料的搜集 D资料的判断

E试点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39.试点调查法的特征有( ABCD)。

A.实践性 B代表性 C动态性 D综合性 E静止性

40.会议调查方法的特点有( BCDE)。

A.实践性强 B灵活性强 C有效程度高 D综合性强 E可控性强

41.资料整理的合格性标准是指( B)。

A.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客观事实 B符合调查目的有效度的资料

B.资料必须具有可比性 D是条理化系统化的资料

42.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A )。

A.信度审核 B效度审核 C资料校正 D资料分类

43.资料整理的标准有( ABCDE)。

A.合格 B真实 C可靠 D准确 E完整

44.资料整理的真实性标准是指(A )。

A.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客观事实 B符合调查目的的有效资料

B.资料必须具有可比性 D条理化系统化的资料

45.资料整理完整性原则是指(D )。

A.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客观事实 B符合调查目的、有效的资料

C.具有可比性的资料 D能反映客观事实全貌的资料

46.文字资料分类整理的原则是( D)。

A.前分类法和后分类法 B确定客观情况的逻辑关系

B.汇编后的资料的完整与系统 D穷举与相斥,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47.资料整理的步骤有( ABCDE)。

A.设计和编制资料的汇总方案 B对资料进行审核 C对资料进行分类

C.对分类后的资料汇总 E资料整理的结果的显示

48.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ABC)。

A.识别属性 B归类 C要素分析 D集中量数 E离中量数

49.资料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AB )。

A.集中量数 B离中量数 C相关分析 D回归分析 E理论分析

50.集中量数的计算方法有(ABC )。

A.平均值 B众数 C中位数 D异众比率 E四分位差

51.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是(BCD )。

A.获得资料 B了解整体资料,进行总体思考 C发掘个体资料,展开分类资料

D.运用全部资料论证中心问题假设 E资料整理结果显示

52.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ABCDE)。

A.因果分析法 B归纳法 C辩证分析法 D比较分析法 E演绎法

53.调查资料分析的类别主要有(CDE )。

A.优点分析 B缺点分析 C定性分析 D定量分析 E理论分析

54.集中量数是指(A )。

A.体现数据的集中趋势 B体现数据的离散程度

B.体现事物之间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D体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55.离中量数是指(B )。

A.体现数据的集中趋势 B体现数据的离散程度

C.体现事物之间不严格的依存关系 D体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56.调查报告的种类有(BCDE )。

A.搜集资料型 B.概况调查报告 C.专题调查报告 D.理论研究型报告

D.实际建议型报告

57.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ABCDE )。

A.确定调查报告主题 B.取舍资料 C.拟定提纲 D.撰写报告 E.修改报告

三、名词简释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以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和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它是一种观点,表达了一种哲学,或者就是表达丁一种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第三,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2.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全貌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也就是说,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了解社会现象实际是什么样的。它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种基本类型和基础性研究。

3.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不仅要了解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更主要的是要研究分析和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也就是说,解释性研究是对产生某种社会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是通过理论抽象而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它是对社会现象产生原因本质的研究和认识。

4.预测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的一种调查研究。预测性研究主要关心事物未来怎样。这种研究类型难度较大,它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预测未来。它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必经的—个先期调查研究阶段。预测性研究结果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一种事物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

5.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横向研究类型也有多种形式。比如时点调查,即在同一时间对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序调查也可以在一段较短时间间

隔内进行横向调查。

6.纵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这种研究类型至少要了解在该段时间内两个以上或多个时点的情况。纵向研究在了解第一个时点情况之后,仍需对第二个或第三个时点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也就是说,纵向研究是从较长时间内来研究某一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

7.趋势研究: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的了解,预示或测示将来的情况如何。趋势研究多用于发展规划、制定方针等方面的事实根据。

8.同期群研究: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期群研究多用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种事物或某种人员的成长变化历程。

9.追踪研究:纵向研究的形式之一。即对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调查研究。这种调查研究类型多用于对某种社会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或地位或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

10.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定性研究类型主要运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或者定量困难的对象研究,或者研究某些处于初级阶段的问题。

11.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定量研究类型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通过量的研究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通过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2.变量:所谓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所运用的变量值与数学中变量不同的地方是:变量值可以用程度来表示。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和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

13.命题: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是一种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或观点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结论是由一些观点所组成,这些观点在逻辑学上称为判断,从调查研究角度讲则;是一个一个的命题。经过大量的调查,取得丰富的资料;经过研究分析之后,概括出的主要观点,这种观点的表述就是命题。

14.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在调查研究中,假设也叫做假定、设想或估计。它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初始阶段,调查者对调查要能得到的结论所作的一种初步的假定、或是设想或是估计。假设的主要作用是:使调查者根据假设的结论去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清楚地明确应该搜集什么样的资料,怎样去分析资料,明确调查研究从何处开始,到何处结束。

15.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16.信度:所谓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这种可靠性或真实性的程度用信度来表示。一般来说,信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调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的资料的信度。调查手段或工具的信度是指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观点、方法、技巧等是否可靠。所得资料的信度,则是指资料本身的可靠性问题。

17.效度:效度就是调查方法、手段和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也可以说,效度是指用调查方法及其所得资料的正确程度,即准确性。效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指调查方法、手段的效度,也就是运用某种调查方法能够较充分地调查出所需要的资料,那么这就是调查手段的有效度,否则,就是无效度。另一方面是指资料的效度。资料可靠,足以说明某一现象、某一观点,这是资料的有效度,否则,资料是无效度或效度低。

18.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次性的调查,其目的是把握某时点上或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全面调查的优点在于它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为了搞清国情、国力、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现象的总量而进行的全面调查,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9.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以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

20.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个案调查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访问、座谈、观察等方式。由于个案调查的对象较少,因而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深入的接触,对于被调查对象的历史、现状、社会文化背景、内部关系等可以进行综合的、分层次的了解。个案调查对于认识总体来讲是一种定性研究。这种定性研究由于对象较少,典型性程度的大小不一,所以,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得不到保证。

21.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上的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有:进—步明确调查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所涉及到的知识结构;阐明调查研究领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即说明调查,研究的对象是

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及所处的外部环境;关系到研究方式的选择。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活动和研究几个启发性的实例。

22.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它是为了搜集比较全面的精确的调查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样本进行一个一个的无遗漏的专门调查。

23.普查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手段。普查只用于宏观调查。如一个国家、一个省市,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行业的调查。普查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在弄清一定时点状态上的范围较广的社会现象的总量,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4.经常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算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这种调查不必专门组织调查机构,而是利用原有的机构和力量,通过层层上报和汇总资料取得全面资料。在全面调查中,经常调查是一种重要的,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各种调查形式中居主干地位。 25.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专门调查与普查都是一次性调查,二者的区别是:普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是多方面的,而专门调查只限于某一方面事实的调查,比较单一。专门调查目的明确,内容单一,针对性强,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少,便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调查方法。 26.重点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重点调查就是指对那些在工作中列为重点单位的调查。

27.典型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的甚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的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这是社会调查中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式,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8.抽样调查

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出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通过所选样本的情况来推论总体状况。

29.简单随机抽样

又称为纯随机抽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这就是简单随机抽样。将所有总体单位事先不加任何选择或处理,任其自然位置(或者拌和均匀)从中任意抽取预定的单位个数作为样本,这就是简单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式因为是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它是严格地遵从了使每个单位都有同等被抽中机会的随机原则,所以被认为是最符合抽样的随机原则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

30.类型抽样

又称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所谓类型抽样是先把总体包含的单位,按其数量特征分为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各类或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总合起来组成样本。类型抽样需要事先进行人为的分类工作。从理论上似不太符合随机原则,但由于这样分类之后更易于从差异程度较近的单位中选取样本单位,所形成的样本代表性更高。同时由于方法简便,实际应用较广。特别适用于总体复杂、差异大、单位多的情况。 31.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所谓系统抽样是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一定标志排队编号,然后按规定的间隔距离,每隔若干单位顺序抽取每个样本单位组成样本。等距抽样组织简便,特别是有关标志等距抽样还具有代表性强误差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总体单位数较多,而又较为分散的总体的调查。

32.整群抽样

为了便于组织调查,有时可以利用总体单位现成的群,以群为单位进行抽选。每抽一次就是一群,群内所有单位都是样本单位。最后利用所抽各群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群的抽选可以采用随机方式,可以采用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等距方式来确定。而群内的调查,则采用普查方式进行。由于调查的对象相对集中,所以调查起来方便、快捷、节省人力物力。

33.多阶段抽样

在社会经济调查中,抽取调查单位往往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采用多阶段的办法。所谓多阶段抽样就是把抽取样本单位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即先抽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中单位,中单位中再抽小单位。在进行多阶段抽样时,一般在上面抽取大单位时采用类型抽样形式或等距抽样形式,下面抽小单位时用整群抽样形式或简单随机抽样形式。多阶段抽样组织过程较为复杂,推算也较麻烦,但为抽取样本提供了便利条件,一般适用于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情况抽样调查。

34.配额抽样

一种非随机抽样,是事先规定一定的样本容量,并规定一些与研究内容有关的标准。然后把样本容量数按不同标准加以分配。最后由调查者从符合标准的调查单位中主观随意地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配额抽样简便易行,快速灵活,在民意调查,市场调查等方面中经常使用。但进行调查时应注意,被调查者虽然是由主观挑选,但为调查全面,减少误差,还应尽量考虑周全。

35.偶遇抽样

狭意的讲是调查者向碰巧遇见的行人进行调查。这种方法简便灵活,同时也使被调查对象感到亲切,使被

调查对象有参与感,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民意测验的方法。

36.个案调查

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的类型。个案调查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调查方式多样化,适用于对事件、人物和个别问题的深入研究。

问卷调查法:是采用邮节、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目的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有两个特点: (1)适用范围宽, (2)有利于定量统计分析。为此,问卷调查法在国内外有普遍的应用,我国政府机关也把这种方法作为与民众沟通的主要手段,来捕捉人民内部的各种信息,以利于更有效地决策和管理,发挥各级政府的功能。

37.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通过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提供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在所有社会调查方法中是运用的最广泛和普及的一种方法,几乎在所有深入实际调查时都要用到。对于国家公务人员这是基本功。由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访谈所采取的形式也不同。

38.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新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不是用表面的观察和普通的访问就能获得的。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探索性研究。访谈中并不拘泥于形式的规范或严格与否,而是由某一始点出发,将所调研的问题逐步深化。深度访谈既有感情立场问题,也有访谈技巧把握程度的问题。

39.观察法: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目的用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观察仪器和观察技术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从调查行为的不同变量出发,观察可以分为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40.文献:社会调查中的所谓文献是指与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社会中的有关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它们分为直接文献(第一手资料)和间接文献(第二手资料),其来源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私人性的文件,包括日记、书信、遗书,自传和供词,第二是公务性的文件,包括会议记录、洽谈决议、备忘录、各类报表、政府文件等等,第三是宣传性读物,如报纸、杂志、期刊、通讯稿和文艺作品等等。

41.文献法:在社会调查研究时,除要深入到实际之中,从与调查对象的接触直接搜集可供研究的素材之外,也常采用从各类报告、报表等文字材料中寻找值得研究的资料,这就是文献法。

42.试点调查法:所谓试点调查法,就是为了取得实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经验,固守一个有代表性的基点,进行一个时期的持续调查,系统地搜集和积累第二手资料,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试点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借以指导全面工作的调查方法。试点调查法是获取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是领导机关和公务人员摸清实际情况,据以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方法。

43.会议调查法:会议调查方法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利用会议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利用会议形式来进行社会调查,能够使调查者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大量地和直接有效地对一些有关自己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材料进行集中、灵活、细致地搜集和补充。同时,通过这一过程中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被调查对象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使有关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讨论和明确,使调查内容得到更进一步的充实。

44.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是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对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组,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资料整理为分析研究资料准备集中的、系统的、反映总体的资料。资料的整理是社会调查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45.定性资料:是指文字资料。一般包括各种文献调查的资料,历史资料,汇报材料,总结报告,访谈记录,观察记录,问卷答案等。这些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性分析的依据。

46.定量资料:是指数字资料。一般包括各种调查方法取得的数字资料、各种报表资料以及查阅文献,历史的数字资料。这些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据。

47.历史资料:指过去积累下来的资料。从调查时间上看,有远期的,有近期的,从调查地域来看有我国的,有外国的,从调查组织来看有官方组织的,有民间组织的,从调查方法看有的较为科学,有的则不十分科学。历史资料的质量受当时时代背景、调查目的、调查组织者的观点立场、调查方法的影响。历史资料不能一概否认,更不能拿来就用。现代社会调查涉及到历史资料时,必须区别上述几种情况,对历史资料进行甄选和改造,然后再利用。这是现代社会调查得出正确结论的保证,在社会调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8.定性分析:是对事物质的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因而是最主要的分析。定性分析的墓本内容主要有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三种。

49.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是用数学知识对调查资料进行量化的过程,也叫统计分析。定量分析是从量的方面认识事物的特点,它以定性分析为基础,根据调查的数据资料,依据一定的数学公式,这些公式的选择又依赖于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经验,因此,定量分析有其一套独特的方法和技术50.集中量数:集中量数表现的是调查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组数据找出一个代表值,这个代表值就是集中量数。它是通过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简化和抽象过程而得到的,因此,它能帮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这组数据。它具有代表性,能说明这纫数据的特征,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51.离中量数:任何调查资料除有集中趋势的特征外,又具有离散趋势的特征。为揭示资料的离散程度的代表值,就叫离中量数。离中量数在经济领域中主要用于评价产品生产的稳定程度和质量可靠性。:

52.理论分析: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是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的分析,就是借助于概念,判断筝思维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理论分析的目的和任务是揭示事物的本

质,进而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在理论分析中不但应该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以说明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且要进行充分的定量分析,以准确地说明事物变化的程度和趋势。把定量、定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理论分析工作。

53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54.回归分析

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数量变化规律进行测定,并确定一个与之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以据此对因变量进行估计和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个数学表达式称为回归方程或回归模型。

55.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在对大量的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而撰写的报告。它是经过深加工的准确的信息,是调查分析结果的书面表现形式。是各个部门中常用的应用文。

四、简答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即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其中包括,调查研究课题的确定,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化等。

(2)资料收集方法与手段,资料收集包括,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理论和方法,即如何科学地确定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二,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等。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理论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应用等几个环节,这就是研究过程。

2.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新特点?

答:这些特点是:

(1)关于社会凋查研究及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这种理论研究,不仅仅使社会调查研究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使社会调查研究本身的理论更加科学。,

(2)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结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社会凋查的具体方法也更加完备和科学,使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提高。

(4)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成分增加,不仅使方法容易操作,而且使认识社会现象的结论更加准确。

(5)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如电子计算机等,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3.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

答: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哲学理论基础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奠定认识社会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的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具体科学原理是社会调查研究一般方法、具体方法和技术的理论根据,包括统计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社会调查研究是认识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二、社会调查研究为正确地制定政

策提供客观依据。三、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5.社会有哪些基本要素?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有哪些类别?

社会的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调查研究的单位: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类别:

(1)社会中的个人。人是社会中的主体。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调查研究,不仅调查研究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化问题,而且还研究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2)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邻里、非正式组织等。

(3)社会组织。它是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是有效地和科学地管理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4)阶级、阶层。阶级、阶层及其变化也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之一。

(5)民族。一方面要研究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如何转移到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过程,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研究这些因素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同时要研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6)社区。它是由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们结合的社会共同体。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象,是对社区的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究,它要对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特点和功能、社区的历史与变化、社区的地位,以及社区的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社区的具体目标,发展策略,具体政策等,以促进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6.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涵义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的?

答: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涵义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概念的定义,二是概念的内容,三是概念的状况。概念的定义是说明某种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表述。概念的内容则是指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因

素。概念状况则是表明社会现象的发展程度。

7.什么是变量?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变量中的相关关系如何?

答:所谓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具有

变量和变量值。变量是指概念本身是可变动的,变量值即取值,是指用数值表现的变量。

对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区分:

(1)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自变量是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

量。因变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

(2)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定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定序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定距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类别之间、序列之间的标准化距离的变量。定比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即变量值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真正的零的变量即为定比变量。

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关系,而是一种相关关系。主要特征是某一现象与另外一种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但是这种依存关系不是确定的和严格存在的。相互联系的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事物之间的还有非因果关系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事物之间有一定关系、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类型主要有:(1)正相关与负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相应增加,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有减少的趋势,这种关系就是一种负相关。(2)直线相关与曲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时(增加或减少),因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社会调查研究中,运用相关这一概念,其目的是在调查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这种研究是一种相关分析。

8.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

答: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

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

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步骤:

(1)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

(2)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3)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所谓分解就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将复杂的事物或命题分解为简单的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4)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就是指在设计操作化框架中,确定各部分或各因素在整体框架中所占的地位或权重,也就是把命题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因素之后还须确定每一部分或因素在整体中所占的地位。9.如何选择课题?影响课题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课题的选择均是根据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这种需要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从理论方面提出课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2)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3)证明某一理论的适用范围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4)对原有理论产生了怀疑,为了否定或部分否定这个理论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5)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回答。

从实际应用方面选择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是大量的、普遍的。为了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调查研究,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者的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选择应用性的调查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制定政策进行调查研究。

(2)为了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而进行调查研究。

(3)为了制定规划和计划进行调查研究。

(4)为了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行调查研究。

课题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题的确定取决于需要,“需要”与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紧密相连。

其次,课题的确定还需考虑课题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课题的确定还应注意到课题的范围。

第四,课题的确定要考虑课题成果的大小。

10.为什么要进行探索性研究?谈谈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答:进行探索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步明确调查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所涉及到的知识结构。

(2)阐明调查研究领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即说明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及所处的外部环境。

(3) 探索性研究关系到研究方式的选择。

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

(1)查阅文献,即查阅和收集已经做过的同类课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方案、调查计划、调查工作总结等。通过查阅文献,以便了解这类课题是否进行过研究,使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范围、结果如何、尚存在哪些问题等。查阅文献还需要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论文、专著、政策性文献等,以便了解哪些理论可以借鉴,哪些理论可以作为提出新的理论的依据。

(2)咨询活动。除查阅有关文献外,还要注意到实践经验的收集与了解,向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及实际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和咨询。通过咨询进一步了解课题的意义、作用、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以及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和可参阅的经验资料。

(3)研究几个启发性的实例。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团体的实例,在比较小的范围内,作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这种实例研究,受到启发,从而为课题的进行作好充分准备。

11.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认识,调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1)社会调查研究目的的操作化,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调查研究目的的分解,就是把目的分解为若干部分、若干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其结果综合,达到完成调查的目的。如果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目的进行第一次分解,还达不到目的的操作化或具体化,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分解。在分解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调查目的的明确程度,调查目的所囊括的范围,构成调查的的结构因素,以及调查目的的层次性等。

第二,确定实现调查目的的研究类型。调查研究类型,基本上反映了人们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特征的类别。在进行调查目的的操作化或具体化过程中j必然要选择调查研究的类型。究竟选择哪一种调查研究类型,其主要根据是调查研目的认识深度。一般来说,在认识深度上,描述型和比较型调查类型不如因果解释型和评价型调查类型。

第三,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通常用三种形式陈述:条件式陈述形式,是先描述先决条件,而后得出结果。其基本特征是前一个条件成立或存在,则后一个条件也得存在;差异式陈述形式,基本特征是二个或二个以上被调查对象的某一状况不同,则决定了另一状况不同;因果式陈述形式,是一种函数式表述形式,由于某种状况必然导致另一种状况。

(2)调查方式方法的选择。在考虑研究方式方法时需要明确或作出选择的问题有:研究的类型;研究的时序性;分析的单位;研究对象的范围;搜集资料的方法;研究分析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要选取最切合课题要求的和最有效的搜集资料方法。分析单位的选择涉及研究者在研究中将采用哪些概念和在哪一层次上展开研究。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抽样方法的确定关系到研究成果有多大普遍意义及其代表性和误差大小问题。选择研究方法还应当包括对研究方法的具体考虑。

(3)调查时间与步骤的安排。从根本上说,调查的内容要求与时间要求是统一的。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调查的时间性很强,错过一定的时机,就会降低调查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本身就是调查任务的要求。遇到这种情况,调查内容就要考虑到时间的要求,甚至服从时间的要求。调查的具体时间确定之后,应根据调查研究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不同要求,制定出调查研究的进度表,控制调查计划的均衡完成。

(4)调查研究的组织领导问题。社会调查研究,特别是大规模的时间较长的社会调查研究,强有力的高效能的组织领导系统是完成调查任务的组织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有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设立调查设计、调查指导、调查宣传等组织形式。调查组织的人选应视课题性质、目的、内容而定。

(5)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由于课题性质不同,每一个人在课题调查研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选拔条件也应该不同。在选定调查研究之后,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应该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模拟调查训练等。

(6)实验性调查。为了使调查方案的计划正确,必须经过实验性调查这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方案和计划。

12.简述普查的特点、作用和适用条件。

答:普查的特点:

(1)时间性极强。由于普查适用于宏观调查,调查单位极多,所以必须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时间包括二方面含义,一是调查对象所处的时间,二是调查登记的时间。对此都应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2)调查的资料全面,但不深入细致。普查方法还应与其它调查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认识深化。

(3)人力、物力、资金耗费大。由于普查范围广,对象多,致使普查工作量很大,投入的人力、物力、

资金当然也会很大。

普查应用条件:

由于普查规模大,耗资大,费时费力、参加人员众多,组织困难,因而其应用受到局限。

(1)普查只适用于宏观调查,如国情国力调查,或某一行、某一部门的全面调查。

(2)只有调查目的十分明确,调查项目非常简单,方可采用普查方式。

(3)需有一个有权威的高度统一、集中的领导班子,并且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的客观条件,

方可实施普查。

(4)需有政府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o

(5)需有群众基础,国民支持。

13.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即机会均等。就是在抽取样本时,使被调查对象的所有个体单位都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

(2)根据样本资料估算总体的数量特征。抽样调查是一种目的在于了解全面情况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按照科学的方法取得样本,样本对总体有充分代表性。

(3)抽样估算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抽样调查广泛应用于自然界、技术领域以及复杂的社会经济领域,从实际应用来看,它主要适合于下面五个方面:

(1)适合于对大量现象的调查。

(2)适合于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但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经常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

(3)适用于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调查。

(4)适用于要求资料信息及时性很强的现象。

(5)适用于对全面资料进行核实。

14.如何用抽样方法来确定调查对象?

答: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总体,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总体一经确定,就能从总体范围内进行样本单位的抽取。

(2)制定抽样框。抽样框指总体的名单。抽样之前,必须编制总体名单,或编号。如果是整群抽样或多阶段抽样第一阶段中,则只需对单位的群编制抽样框,到第二阶段再对抽中的群内编制名单。

(3)决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就是所要抽取的样本应包括的单位数。应兼顾误差小,费用低这两个方面,在人力物力时间允许范围内抽取尽量大一点的样本。

(4)决定抽样组织形式并抽取样本。

(5)评估样本,即检查样本对于总体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5.如何进行个案调查?

答:个案调查的步骤一般可分立案、资料搜集、诊断、治疗四个阶段。

调查个案的确定: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应前来请求调查者的要求立案。二是根据研究者或实际工作者的需要而主动立案。立案时凋查者应为每个案主建立单独的档案,对资料进行登记、编号、制作摘录卡片和归档各项工作。在档案的首页上应写明要求立案的个人或组织,立案的理由、有待调查的问题或事件的清单。

资料的搜集:有访谈和搜集证据两个阶段。访谈的第一个对象应当是案主,访淡的第二对象应当是案主的亲朋、同事、邻居、老师、父母等,从侧面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个案的证据有主体的和客体的两种。证据的搜集应兼顾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证据搜集后必须仔细核实。

判断:通过对个案调查资料的评价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作出判断。

建议:在进行了判断之后,对个案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或方案。建议有两种方式;一是以调查报告形式提出建议或方案,送交有关部门参考,影响决策部门的决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常用的一种形式,二是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调查的结果(例如通过广播、电视、展览、论文等),制造舆论,促成问题的解决。这是现代社会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16.如何设计问卷的总框架?

总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一般由简单文字或符号和连接线组成,这便于调研者采用直观的形式来寻找问题与主题,问题与主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框架设计的程序是从研究的主题出发,主要根据研究的方向,找出中心概念(主要变量),再将这些概念由抽象转变为可操作。也就是把抽象的概念通过分解,一层层的转变为直接可以提问的语句。可以说,设计调查问题的总体框架过程也就是对所研究主题内容操作的过程。

17.问卷语句设计中应注意什么?

A必须围绕调查主题设计,脱离了主题就失去调查意义。

B语句中所运用的概念要明确,特别要具体,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或一词多义的概念。

C必须杜绝造成调查者与被调查对象之间产生岐义的概念,以免造成同一概念不同的理解。

18.如何设计问卷的答案?

问卷问题的回答方式有两种形式,即开放式的回答和封闭式的回答。所谓开放式是指设计者不提供具体答案让回答者选择,而是回答者没有范围控制的自由回答。所谓封闭式是指问卷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再提供一定范围的若干可供回答人选择的答案。

具体说封闭式的问题的设计分为:定类性问题的答案设计,定序问题的答案设计、定距问题的答案设计和定比问题的答案设计。

19.问卷编排应遵守什么原则

A先问容易回答的问题。

B敏感性的问题应放在问卷的较后部分。

C开放性问题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D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E有时为了帮助回答者问题的形式、长度、回答的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使回答者摆脱过于严肃的枯燥感。

20.访谈中应掌握哪些技巧?

答:技巧一:选择合适的访谈环境,制造愉快的访谈气氛。

技巧二;复述的运用。

技巧三;正确运用记录。

技巧四;对涉及个人隐私和羞于开口问题的处理。

技巧五:对被访者的回答进一步探索。

21.简述文献的涵义、特点、类型。

答:文献:社会调查中的所谓文献是指与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社会中的有关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它们分为直接文献(第一手资料)和间接文献(第二手资料),其来源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私人性的文件,包括日记、书信、遗书,自传和供词,第二是公务性的文件,包括会议记录、洽谈决议、备忘录、各类报表、政府文件等等,第三是宣传性读物,如报纸、杂志、期刊、通讯稿和文艺作品等等。

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第一,数量急剧增加。第二,类型日益丰富。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第四,内容重复交叉第五,质量良莠不齐。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22.简述文献定性研究的涵义、特点及步骤。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文献定性分析的步骤是:第一步,整理资料。主要就是将所摘录的文献资料按问题的不同分别归类,排出大致的顺序,并加以编号。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继续鉴别文献资料的真伪,进一步保证其可靠性。第二步,分析和确定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对于初步整理好的文献资料,先要仔细地、反复地推敲,理清文献资料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中归纳出一个个精准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概念演绎成推理,即形成基本观点。然后,要认真思考这些基本观点及其所反映的内容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明确其说明主题的要义所在及其逻辑层次和逻辑顺序,形成课题的理论架构。第三步,初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课题的理论架构,对原定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通过反复比较,判断其应用价值的大小,最终确定其中必用的成分,舍弃无用部分,形成课题的内容框架,然后结合理论架构,形成课题的基本框架。

23.文献研究有什么作用和优缺点?

答:文献研究的作用:

(1)文献研究具有深度回顾的功能。这种功能是指它可以研究不可能接触的研究对象。

(2)文献研究具有纵向剖析的功能。这种功能是指只要有足够大的样本,就可以做大

跨度的趋势研究。

文献研究的优点:

(1)文献研究可以避免研究者对调查对象本人带来任何影响。

(2)文献研究与实验法、观察法等相比较,可以采用较大的样本。

(3)文献研究还具有所得资料质量高、费用低的优点。

另外,文献研究既不必控制调研环境,也不必很大范围地奔波去搜集资料,这样相对来讲消耗经费就比较小,所以说它也是比较经济的研究方法。

局限和不足:

(1)由于文献包含着撰写人的个人倾向性内容,这就增加了研究者从文献中选择客观资料的难度,尤其是第二手文献,如果作者带有比较偏执的倾向,就无法辨别原事物的真像,而且其描述水平愈高就愈增大研究的困难。

(2)文献的不完全性,也是造成研究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指历史性文献。

(3)文献研究就局限在文字语言,图表等无再反映的范围之内,无法通过再询问等方式得到进一步的补充资料。

24.简述试点调查法的类型及作用。

答:类型:

(1)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试点调查分为平行试点和连续试点。

平行试点,也叫对照试点,是指既有试点组又有控制组或对照组的一种试点方法。试点组是指施加自变量影响的组,即试点单位。控制组是指与试点组在范围特征煞方面基本相同,但不施加自变量影响的组,即与之对比的单位。

连续试点,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观察或测量,以检验假设的一种试点方法。在这种试点中,不存在与试点组平行的控制组。同一组在采用白变量之前是试点中的控制组,在采用自变量之后则是试点中的试点组。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的检验要依据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问里的四种状况(或两种值)的比较。

(2)根据试点的环境,试点可分为实验室试点和实地试点。

实验室试点,是在人工的,“纯化了”的环境下进行的试点,试点者对试点环境可进行严格的有效控制。实验室试点的最大特点是环境的人为性,这种特点使它的观察或测量值十分精确,但又使得试点环境与现实环境差距很大,从而使观察或测量值缺乏现实性。

实地试点,则是在自然的,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试点。这种试点又分为两种,控制试点和自然试点。控制试点就是对试点的对象增加试点变量即自变量,或者改变原有的变量以检验其假设。自然试点是指研究人员不用自变量去影响试点组的一种试点。

(3)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试点调查可分为单一试点组试点、试点组对照组试点和多试点组试点。

作用:

(1)试点调查法是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重要方法。

(2)试点调查法是验证方针政策的重要方法。

25.试述会议调查法的实施程序及其内容。

答:社会调查的实施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具体调查阶段和后期总结、研究阶段。会议调查方法的实施,大体上也遵循这一基本步骤。

(1)会议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会议调查总体方案的拟定;会议议题、议程的确定;会议的组织工作。

(2)会议调查的具体进行有以下内容:会议的开始;会议的主持;会议记录。

(3)会议调查的后期总结、研究工作有:调查材料的概括与整理;调查材料的分析与解释。

26.简述资料整理的步骤和内容。

答:资料的整理工作大体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设计和编制资料的汇总方案。汇总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设计,即一套综合表,包括一系列分类分组所构成的分组体系;填表说明,包括汇总的范围、程序、分组方法,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分类目录。

(2)对资料进行审核,包括对原始调查资料的审查和核实,也包括对次级资料如历史资料或其它已经加工过的资料的再一次审核。

(3)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或分组,包括确定分类或分组的标志,分组的具体方法,分布数列的编制等。

(4)对分类或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编或汇总,包括一系列的编辑和运算过程。

(5)对资料整理结果的显示。资料整理的结果一般以汇编资料或以统计表的形式显示。

27.简述调查报告的种类及其特点。

(一)按调查的范围、内容分,调查报告可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

(二)按作用分,调查报告可分为: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2.介绍新思想、新作风、新事物的调查报告。3.典型经验调查报告。4.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5.考查历史事实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

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

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28.简述调查报告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

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

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

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

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

据需要而定。

29.简述访谈的类型及访谈的特点。

? ①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②访谈法的特点: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回复率高、控制性较强。

③个别访谈的技巧:选择合适的访谈环境、制造愉快的访谈气氛;?复述的运用;正确运用记录;对涉

及个人隐私和羞于开口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对被访者的回答进一步探索。

30.集体访谈有哪些优缺点?集体访谈时应注意什么?

进行集体访谈搜集资料时应该注意(1)要对参加访谈的人进行选择,参加者应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代表性。(2)参加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7-8人为宜。(3)要注意造成访谈气氛,让被访者由轻松的漫谈逐

步地转入正题。(4)要注意控制访谈人的相互影响及方向。

31.如何进行个别访谈?

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

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

响。

32.简述无结构观察的分类及其内涵。

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也称无结构观察、无控制观察或简单观察,是没有先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

类型。它一般只要求观察者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是并没有很明

确的研究假设和具体的观察内容与要求;也不是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与现象,而是到观察现场去根据

当时环境和条件变化随时进行观察内容和观察角度的调整。无结构观察比较灵活,适应性较强,而且简便

易行,因此最为常用。但非结构式观察所得的材料分散在许多方面,也没有制定适于量化的观察结构,故

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和严格的对比研究。它主要用于对观察对象的定性分析。

33.简述有结构观察的内容和程序。

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也称有结构观察、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进行观察的类型。它要求事先对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标准化,明确研究假设,规定要观察的

内容和记录方法,并统一制定观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确列出各种观察范畴和分类,观察者只须在相应

的格内标记,而不做出自己的评价。在实际观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观察,并作详细的观察

记录。结构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卷调查,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也近似于对问卷资料的处理分析,即可

进行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但它缺乏弹性,而且比较费时。

34.简述资料整理的意义和标准。

资料整理的意义

①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和进一步深化;

②资料整理是对社会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开始;

③资料整理是社会调查积累资料的需要

35.简述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及功能。

答: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准备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已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资料分析阶段的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对此前定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确认、更新和补充。其主要任务是:

第一,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我们已经规范了所用的概念和变量。但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问卷调查中,会发现对个别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些概念,需要结合调查资料,再做斟酌或修订。

第二,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以便求得更准确的定性分析。

第三,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五、问答题:

1.试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伦理道德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具体来讲,在调查研究中坚持客观性原则,应当做到:

1.从具体情况出发。2.应注意观察,认识事物的差别和变化,把握事物所处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其它条件,及时调整调查设计,在调查中将事物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来。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科学就是建立在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正确的逻辑推理之上的。具体来讲,怎样才能将科学性原则贯彻到具体的社会调查中呢?

1.如果社会调查的范围较大,调查对象的差异较大,又要对总体做出认知,调查者必须采取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如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必须严格地按照科学的原则抽取样本。

2.如果用个案材料来说明观点,要考虑个案材料在总体中的代表性,在对结论论证时,必须说明选择这样的个案材料的理由,不选择其他材料的原因。

3.如果用定量资料可以说明观点时,要考虑尽量采用定量材料。运用定量方法时,要从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返回到定性。

(三)系统性原则

社会调查研究在坚持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也要适应社会现象具有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贯彻系统性原则,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社会调查研究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践的需要提出了社会调查的任务,促使人们去进行社会调查,调查所形成的理论又需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指导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社会调查,才能真正达到发现事物本质,正确预测和提出对策的目

具体而言,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防止只重现象或只重理论这两种倾向。

(五)伦理道德原则

伦理道德原则是社会调查研究中非常重要而又经常被很多研究者忽略的原则。社会中的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特有的,从业者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原则,社会调查研究也不例外。社会调查需要涉及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商谈与交往,有些调查课题本身就存在着涉及人身性的问题,有时还会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冲突,社会调查研究的伦理道德规则往往就是从这些矛盾性中产生的。伦理道德原则的贯彻,不仅可以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还能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社会调查研究的伦理道德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

调查者要作到:

⑴被调查者自愿参与。⑵不伤害参与者。

2.社会调查者本身的职业操守

社会调查者本身应当具备一些必备的素质,除高度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理性、客观、实证的精神、掌握高超的调查研究技术之外,还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诚实、守信、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等道德修养。这种素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贯穿调查过程始终的过程。只有具备了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

2.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社会调查研究由于目的、性质、范围、时序等各种因素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应范围和实施条件。

一、按照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划分,调查类型可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全貌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调查研究,是按照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任何一种社会调查研究首先要了解事件或事物或问题的基本情况,所以描述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连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不仅要了解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更主要的是要研究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或那样,也就是说,解释性研究是对产生某种社会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是通过理论抽象而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它较之描述性研究更进一步,它是对社会现象产生原因本质的研究和认识。这种研究类型在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测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的一种调查研究。预测性研究主要关心事物未来怎样。这种研究类型难度较大,它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预测未来。它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必经的—个先期调查研究阶段。预测性研究结果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一种事物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社会调查依时序划分可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两种类型。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纵向调查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这种研究类型至少要了解在该段时间内两个以上或多个时点的情况。纵向研究有以下几种形式:

(1)趋势研究,即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的了解,预示或测示将来的情况如何。趋势研究多用于发展规划、制定方针等方面的事实根据。

(2)同期群研究,即对同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期群研究

多用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种事物或某种人员的成长变化历程。

(3)追踪研究,即对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调查

研究。这种调查研究类型多用于对某种社会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或地位或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

三、按着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

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定性研究有以下特点:

(1)定性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多运用典型调查方法来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获得结论。’

(2)定性研究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寻其本质特征和要素,从个别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结论。

(3)定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定性研究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缺点:

(1)定性研究只研究了某些典型事物,忽视了同类性质事物数量上的差异,以典型概括一般,其结果往往是对同类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定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受调查研究者主观成分的影响,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查,甚至不同的人选择同—对象进行调查,但其结论也会出现不同的、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

(3)用定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推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如

果据以推导的大前提失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很大的失误,而且不易觉察。

正因为定性研究有上述的特点和缺陷,所以定性研究类型主要运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或者定量困难的对象研究,或者研究某些处于初级阶段的问题。

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定量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在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

(2)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中,定量研究系’运用变量、操作化、假设、检验等概念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

(3)定量研究类型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通过量的研究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通过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

定量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现象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社会调查研究类型的发展趋势将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再返回到定性,以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目的。

四、社会调查研究按调查对象的多少,可划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次性的调查,其目的是把握某时点上或某一时期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情况。

全面调查的优点在于它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为了搞清国情、国力、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现象的总量而进行的全面调查,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类型。

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个案调查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访问、座谈、观察等方式。由于个案调查的对象较少,因而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深入的接触,对于被调查对象的历史、现状、社会文化背景、内部关系等可以进行综合的、分层次的了解。

个案调查对于认识总体来讲是一种定性研究。这种定性研究由于对象较少,典型性程度

的大小不一,所以,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得不到保证。

3.社会调查研究中命题与假设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建立假设命题?假设运用的范围。

答:命题在调查研究中至关重要。一是命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调查研究的方向。二是它规定了收集资料的范围,甚至决定了资料的收集方法,三是它科学地准确地表述了调查研究的主要观点或概念。

假设的主要作用是:使调查者根据假设的结论去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清楚地明确应该搜集什么样的资料,怎样去分析资料,明确调查研究从何处开始,到何处结束。如果调查研究缺少假设这一阶段,则会产生漫无边际的、无目的去搜集资料,得到资料之后也无从下手进行分析,也不知道从中会得出什么结论。没有经过假设这一命题阶段,什么资料都搜集,资料的有效程度也不清楚,结果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假设是在调查者掌握一些初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或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提出来的,或是根据某些理论提出米的。建立假设命题的大致过程是:从研究目的出发,经过探索性研究,取得有关初步资料,最后形成假设或是研究假设。

假设的运用:一般来说,在以下的调查研究中必须进行初步假设:一是调查研究的范围比较窄,调查研究的问题较为深入的专门问题;二是在一些解释性调查研究和预测性调查研究中,应进行假设,三是所调查的内容极其复杂、现有的资料和现象模糊不清时,也应首先提出假设。至于研究某些范围较大的以描述事实为目的的调查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假设。

命题假设的目的,只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调查研究,为了便于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对于假设应防止犯的一个错误是;一旦建立假设之后,就只搜集能够证明原假设正确的资料而忽视甚至摒弃证明假设错误的资料。事实表明,调查者最初.立的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是不完善的。因此,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哪些资料与假设观点不同。对假设不能采取证明的方法,而只能采取检验的方法。所谓检验就是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的过程。通过对假设行检验有三种结果:一是肯定原假设,说明假设是正确的,此时的假设,已经变成科学的结论,二是否定原假设,三是部分肯定原假设,部分否定原假设。对假设进行检验时应该注意的是;原假设被否定,这并不表明建立假设是没有用处的,或者说调查研究失败了,其实这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正常的现象,是对社会现象进一步的认识。

4.什么是信度和效度?检验与评价它们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资料、调查手段的信度与效度的情况有哪些?

答:所谓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这种可靠性或真实性的程度用信度来表示。一般来说,信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调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的资料的信度。调查手段或工具的信度是指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观点、方法、技巧等是否可靠。所得资料的信度,则是指资料本身的可靠性问题。

评价、检验所得资料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再测方法。所谓再测方法是指用同一种调查手段或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调查两次,第一次调查所得结果与第二次调查所得结果的相关程度,即为再测信度。

(2)复本方法。所谓复本方法是指对同一对象的调查,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的两个以上的调查表或两组题目所得结果的相关程度。

(3)对分法,即调查者用同一调查方法,根据需要,每一条目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用这两组问题对某一命题或概念进行调查。

总之,检验、评价资料的可靠性是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调查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而不是两种交互调查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因此,为了获得可靠资料,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同一方法反复运用来检验资料的可靠性。

效度就是调查方法、手段和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也可以说,效度是指用调查方法及其所得资料的正确程度,即准确性。

效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指调查方法、手段的效度,也就是运用某种调查方法能够较充分地调查出所需要的资料,那么这就是调查手段的有效度,否则,就是无效度。另一方面是指资料的效度。资料可靠,足以说明某一现象、某一观点,这是资料的有效度,否则,资料是无效度或效度低。

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结果的效度有三种形式:

(1)表面有效性,或称表面效度。表面有效性是指判断调查手段在形式上的有效程度。一般来讲,判断调查手段的有效程度需考虑:第一,所用的手段是否真正测定了要研究的命题和命题本身的类型。第二,调查样本是否足以说明命题。

(2)准则效度,也称实证效度。这种效度是指用几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或是用不同的调查指标对同一概念或命题进行调查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相比较,如果其他方式或指标与准则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其他方式或指标也具有准则效度。

(3)结构效度,或称结构有效性,是指用第二种调查方法对同一命题进行调查,判定这一调查方法本身是否有效,如果第二种方法调查的结果,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则说明第二种调查方法具有结构效度。

效度的三种形式,从表面效度到准则效度再到结构效度可以看作是一个发展的累积过程。(举例省略) 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需要明确或考虑哪些问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6.典型调查时要选择典型单位应注意哪些问题?对典型调查应如何评价?

答:选择典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典型前应对所要调查的对象有一个概略的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此作为抽取典型的基础,使调查者在确定典型单位时尽可能避免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保证所选择的典型具有代表性。

(2)要根据调查目的选择典型单位。调查目的不同,选择的典型单位也不同。

(3)要根据凋查对象本身特点选择典型单位,使选出的典型具有客观代表性。

(4)要根据凋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多少、差异大小选择典型单位。假若被凋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很少,差异也小,那么可选择一两个单位作典型。反之,则需多确定几个单位做典型单位。

(5)要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典型单位。典型单位可以长期固定,但也可以更换。前者是为对某个典型单位做长期的固定的观察,以摸索经验,后者是为了发现新的典型,以利于推广经验。

典型调查评价

典型调查的作用:

(1)典型调查可以弥补一般统计报表的不足。

(2)典型调查可以摸出情况,摸出经验,摸出办法,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检验政策和策略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典型调查资料可以对总体进行估算。这种估算有两方面:一是利用典型资料做为推算全面数字的依据。二是可以利用典型资料推测未来。

典型调查的局限性:

(1)典型调查最易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这是因为,第一,典型单位的选择是由人主观决定的。第二,典型调查调查目的和调查结论的主观倾向性较大。

(2)典型调查缺少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不能科学地对现象总体进行定量分析。

(3)典型调查所代表的总体范围和调查结论的适用范围不易统一。典型调查时的典型是一定总体范围上的典型,这个典型一旦离开了它们所依托的总体范围,就失去了其代表性,变成了非典型。

(4)典型调查只适用于同质性较强的对象。

7.请说明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答:调查问卷概括地说是由调查问卷的题目、调查与填表说明信、主题内容,调查实施情况记录等四部分组成。

(1)调查问卷的题目:调研者应非常明晰准确地从调查问卷题目上反映研究的主题,使填答对象迅速了解问卷意图,增强兴趣。

(2)调查与填表说明信:这一要素包含调查说明信和填表说明信。第一个

说明,是指在问卷的卷面上给填写者的简明短信,用意是通过说明此项调查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消除对方的顾虑和紧张,争取被调查者的支持与合作。第二个说明,是告诉调查对象如何填写问卷。这两个说明,既可以合一,也可以分述。分述可能更好,更易引起调查对象的注意。对这两个洗明要与调查内容一样对待,认真措词。既要言简意明、文笔亲切,又不要太随便草率。

(3)问卷的主题内容:

问卷的主题内容最终以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体现出来,供填写者回答。这些问题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种:关于事实的(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等,几乎所有问卷都会涉及到这类基本资料);关于行为的(如是否常干某事,是否干过某事等等);关于原因或理由的(如为什么这样,力什么去干等等);关于态度或情感的(如赞成、不赞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等等);关于环境的(如家庭、工作单位,居住社区、学习场所等等)。

实际操作中,五个方面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甚至可以出现重叠,也可以根据需要增设一些新的内容。

8.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采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全方位原则。社会中任何事物的构成原因都是由多层次、多变量所促成的。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尽量以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搜集资料。

(2)求实原则。观察法的实质是追求真实可靠的科学结论。观察者必须注意下列要求:第一,密切注意各种细节,详细做好观察记录;第二,确定范围,不遗漏偶然事件;第三,积极开动脑筋,加强与理论的联系。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搜集非语言行为的资料方面优于其他的方法。观察法的伸缩性较大,有较充裕的时

间与被观察对象接触。如果观察是在非人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那么被观察者不易因访问者的出现而在行为上失常。此外,观察者还有利于进行纵向研究,发现一些社会现象的倾向性。

观察法的缺点:

(1)大多数观察,研究者对于环境因素准于控制。因此,为要得到真实可靠的资料,有时研究人员往往只能消极等待。

(2)只有较少指标可用数量表示,而大量的观察资料难于数量化。观察研究一般采用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观察研究的的样本比较小。观察研究所得资料大多是人的感受,无法数量化。这就造成了观察人员之间所搜集的资料无法相互对比和统计,特别是无法证明非结构式观察的可信度。同时观察研究比较复杂,费时费力,这就决定了观察研究不可能有较大的样本数。

(4)观察者难以进入观察环境,接近观察对象。许多观察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为了保证所得资料较少渗杂别的因素影响,就不应暴露自己的观察角色。但由此就难以进入观察环境。

9.试述理论分析的意义、基本原则、一般步骤和常用的方法。

答:理论分析的意义:

调查资料是感性资料,一般来说是被调查者的直接感觉和经验的材料。对于这些感性资料的理论分析,实质上是对资料所进行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使之系统化,从而使认以从感知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调查资料理论分析的基本原则:

(1)理论分析必须坚持用正确理论作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概括地讲,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的具体理论和方法是指导我们理论分析的原则。

(2)理论分析要坚持事实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理论分析只能以调查资料为基础。这些资料是理论分析唯—的出发点。同时,理论分析的结果又要以调查资料来验证其正确性。

(3)理论分析要保持调查资料妁全面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全部事实,从全部事实出发得出结论,并力求结论与全部的(而不是个别的)事实相一致。理论分析时,对问题不但要有一个历史的了解,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力求预见未来。

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

(1)了解整体资料进行总体思考。

(2)发掘个体资料,展开分类资料。

(3)运用全部资料论证中心研究假设。

理论分析的常用方法:因果分析法(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辩证的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个别到一般的分析方法;现象一本质的分析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

10.试论述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各步骤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答:调查报告撰写的程序一般都是:确定主题,取舍材料,拟订提纲,撰写报告和修改报告等五个步骤。

一、确定调查报告的主题:由选题和确定观点两个步骤完成。

1.选题。选题是发现,选择,确定、分析论题的过程。论题就是分析对象和目的的概括。所以选题一般表现为调查报告的标题。选题的途径一般分为,领导布置或外单位委托和作者自选观察调查两种。选好题的关键是处理好分析对象的意义、服务对象的需求和作者主观条件。选题还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观察,从事物的矛盾中发现论题,因而选题也是分析矛盾的过程。

2.确定观点及确定观点的原则:观点是在充分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思维过程是对调查材料的分析一综合一再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观点渐渐产生。因此观点的确定一般要经历萌发、深化,形成三个阶段。在观点形成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第一,分析要深入。要从实际调查的情况和数字出发,通过现象而把握本质,切忌在现象上作平行的推移,第二,分析要具体。分析不可以先入为主,也不可以从某观念和政策条文出发,只能从具体的现象、数字入手,在调查材料上面做文章,抓住事物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代表性的内容并力求观点内涵丰富。第三,立论要新颖。逗点是认识的逻辑概括,作者要用简单,明确、易懂的语言把自己的新认识阐述出来。

3.确定主题应注意的问题:首先,调查报告的主题必须与调查主题相一致。其次,要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确立观点并重新审定主题。再次,调查报告的主题不宜过大。

二、取舍资料

资料是形成调查报告主题观点的基础。观点是资料的统帅和代表,观点决定资料的取舍和使用.只有达到资料与观点的高度统一,资料才能充分的说明调查报告的主题。这是我们撰写调查报告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必须坚持论证材料要充分,言必有据,充分的材料不但应是客观的真实材料,而且还必须是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的典型材料。通常还应有侧面或反面的材料,以说明和支持作者的结论。

在取舍调查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资料的充分、完整。

2.资料的筛选。

多次取舍。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期末综合练习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命题是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一个或多个概念、观点的表述。 2、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3、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4、重点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5、效度就是调查方法、手段和调查结果的有效程度、正确程度,即准确性。 6、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证实的命题。 7、信度是指调查中运用的手段和所取得的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8、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关于社会调查研究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 10、资料整理是根据社会调查的目的,?对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组、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 11、描述性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全貌的发生、?发展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12、多阶段抽样就是把抽取样本单位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即先抽取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取中单位。 13、简单随机抽样是指将所有总体单位事先不加任何选择或处理,?任其自然位置从中任意抽取预定的单位个数作为样本。 14、解释性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5、纵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现象历史演化研究。 16、非随机抽样是指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 二、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理论基础_和具体科学原理两个方面。 2、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 4、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或所有单位)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5、课题的选择要以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6、问卷语句的类型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 7、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定义、内容、状况三个方面分析的。 9、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10?观察者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和记录工具进行的观察活动是有结构观察。 11、典型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全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12、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家庭、邻里。 13、文字资料合格性审核是效度审核。 14、资料整理是对原始资料的分类、加工、汇总的过程。 15、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称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6、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18、调查问卷的总体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 19、回归分析是对有相关关系的变量,根据大量资料找出合适的数学表达式,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 20、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以了解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全貌发生、发展过程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是按着客观的面貌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21、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 崐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 22、所谓信度是指调查中所运用的手段和取得资料?的可靠性或真实性。 23、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 24、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中“概念”的含义包括(A)。 A 定义、内容和状况 B 有一个以上的变量值的概念 C 关于调查研究结论的表述D 没有得到证实的命题 2、简单随机抽样是指总体单位(A)。 A 不加任何处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第二,系统性;第三;第 四,实证性;第五。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人口 和;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有和。 5、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和_____。 6、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选择测量指标、。 7、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可以归纳为与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社会调查研究 2、因果关系 3、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4、概率抽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概念间的相关关系? 3、抽样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26分) 1、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10分) 2、如何制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10分) 3、怎样检验测量的信度?(6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____________。 3、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____________,访谈人只需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4、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____________,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_研究。 5、社会观察是指有目的地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搜集人们各种行为数据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的显著特点有:、、。 7、实验法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变量与;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前测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献法 2、问卷法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5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 CBADA BDCCB BAACA BCDAD CADAA BBDB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社会研究原则中,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是指【】 A.客观性原则 B.价值关联C.价值中立D.严谨的工作作风 2.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分析,以确定各个变量测量的 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用抽样研究资料去推论总体情况的概率,这是【】 A.语义分析 B.定量分析C.内容分析 D.理论分析 3.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中,在确定了研究题目后,紧接着就进入的阶段是【】 A.研究设计阶段B.收集资料阶段 C.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D.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4.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是【】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C.理论性研究 D.经验性研究 5.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 D.典型调查 6.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 A.政府部门的要求 B.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C.研究者的兴趣D.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7.采用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 而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方式是【】 A.实验研究 B.文献研究C.实地研究 D.调查研究 8.以能够获得第一手的、比较真实的和深入的研究资料为最大优点的研究方式是【】 A.实验研究 B.文献研究C.实地研究 D.调查研究 9.定性研究中经常采用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是【】 A.经验归纳方法 B.假设一检验过程C.理解方法 D.抽样一推论过程 10.等距抽样是指【】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 D.多段整群抽样 11.在一定抽样精度的要求下【】 A.总体越大,样本也越大B.样本不按比例地随总体增大而增大 C.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越小,样本的规模越大D.总体的同质性程度越大,样本的规模越大 12.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是【】 A.操作化 B.概念化C.定量化 D.定性化 13.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 A.提问技术B.题型选择C.答案(选项)设计 D.问题的排序设计 14.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致被调查者的信B.填答指南C.问题和答案(选项) D.访问记录和结束语 15.根据访谈内容的结构性的不同,可以将访谈法分为【】 A.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B.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 C.个别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D.一般访谈法和个别访谈洪 16.访谈法的主要优点是【】 A.信息量大B.灵活性高C.适用范围广 D.控制性强 17.英国社会学家C.A.摩瑟认为科学研究的第一等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实验法C.观察法 D.文献研究法 18.对于婴儿、神经异常者等特殊群体,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访谈法C.实验法 D.观察法 19.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太平洋新几内亚附近的特洛布里恩群岛上对当地土著 居民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参与观察 B.非参与观察C.试验室观察 D.间接观察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 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 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 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 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抽 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 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 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 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 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对 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资料收集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题 1.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与数理设计为基础,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调查样本,使调查 母体中每一个子体均有被选中的可能性,既具有同等被选为样本的可能率,机遇均等。 2.总体:构成研究单位的所有单位的集合,该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 3.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是用来测量人们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的问题表格。 4.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 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总体情况的过程。 5.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资料整理、综合计算和分析, 以揭示社会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从而达到认识社会现象本质的方法。 6.样本:就是从总体中以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的集合,一个样本也就是总体 的一个子集。 7.非概率抽样:又称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法或主观判断 抽取样本的方法。 8.信度:即可靠性,是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9.设计研究:是指为了解答所提出问题,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中所涉及的资料收集、整 理、分析和检验所作的具体计划。 10.抽样框: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1.操作化:是指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样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 调查的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12.简单抽样: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 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13.多阶段抽样:是按总体的层次关系把抽样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 14.正态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一.简答题 1.简述抽样的基本程序 答:1.界定总体 2.编制抽样框 3.确定样本数和抽样办法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定样本质量2.概述问卷的一般结构 答:1.封面信2.指导语3.问卷标题4.问卷说明5.问题与答案----问卷的主体6.编码7.调查执行记录 3.简述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答:1标题2.前言3.主体4.结尾5.附录 4.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答:信度:即可靠性,是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效度:即测量的有效程度,是指测量工具或者测量手段能准确测出所需要的变量的程度。 两者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效度高,信度也未必高。 5.什么是概率抽样,其有何特点? 答: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与数理设计为基础,首先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调查样本,使调查母体中每一个子体均有被选中的可能性,既具有同等被选为样本的可能率,机遇均等。 特点:1.调查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2.调查者可获得被抽样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信息3.能估算出抽样误差 6.问卷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整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f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命题 2、定性研究 3、抽样调查 4、重点调查 5、效度 6、假设 7、信度 8、定量研究 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0、资料整理 11、描述性研究12、多阶段抽样13、简单随机抽样 14、解释性研究15、纵向研究16、非随机抽样17、操作化18、配额抽样 二、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2、横向研究是指在____________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类型。 3、假设是指未经得到______________证实的命题。 4、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 5、课题的选择要以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6、问卷语句的类型有_______提问、______提问和________提问。 7、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分析的。 9、变量是指某一社会现象包括有一个以上的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 ??10?、????观察者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和记录工具进行的观察活动是__________观察。 11、典型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_________ ______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12、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3、文字资料合格性审核是__________审核。 14、资料整理是对___________资料的分类、加工、汇总的过程。 15、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整体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_______________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1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 18、调查问卷的总体框架往往采用______________。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A、B、C、D(2013.10.18)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_在线作业_A(100) 一判断题 1. 解释性研究通常具有理论假设,这也是解释性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关键之处。() (5.0 分) a 正确 b 错误 2. 横向研究就等于静态研究,它不可以进行动态分析。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3. “科学发展阶段论”是指前科学阶段→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阶段→ 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4. 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的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5. 非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和现象。()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6.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0 分)

a 错误 b 正确 7. 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具有实际的数学意义。() (5.0 分)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史蒂文斯的分类,下列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类型是()。 (5.0 分) a 定序测量 b 定距测量 c 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 2.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的是()。 (5.0 分)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个案调查 d 典型调查 3. ()是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5.0 分) a 社会研究 b 社会学研究 c 社会调查研究

4. ()是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 (5.0 分) a 概念 b 式概念 c 变量 5. 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叫做()。 (5.0 分) a 折线图 b 圆形图 c 矩形图 d 曲线图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抽样形式中哪些属于概率抽样()。 (5.0 分) 定额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判断抽样 分层抽样 雪球抽样 2. 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包括()。 (5.0 分) 群体 社区 个人 组织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风笑天《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对于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调…应用领域较广,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对事物的分析精确性高,对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其资料是被访者的自我报告,对行为的测量被动、简洁,难以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过程,对思想难以深入探讨。 实地…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适合于研究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效度高,灵活性和弹性大,但概括性差,信度低,耗时长,对研究对象会产生影响。 实验…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研究内容狭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题库抽样调查考试参考

开元捷问分享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抽样调查考试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抽样方法中可用于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是()。 A、随意抽样 B、志愿者抽样 C、判断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2、随意抽样假定总体是()。 A、同质的 B、异质的 C、足够大的 D、很小的 3、由专家有目的地抽选他认为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这种方法是()。 A、判断抽样 B、志愿者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随意抽样 4、如果要对子总体进行推断,则应该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5、以下抽样方法中,抽取的每个单元都有相同的入样概率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多阶抽样 D、多相抽样 6、以下可以被用作评价其他抽样方案效率基准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7、等概率抽样方法有()。 A、圆形系统抽样 B、与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阶抽样

8、以下抽样方式中,抽样效率最高的是()。 A、整群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9、非概率抽样()。 A、可假定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 B、是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元 C、是用主观方法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元 D、可避免调查结果出现偏差 10、对于概率抽样来说,假设入样概率是1/50,则设计权数是()。 A、1/50 B、1 C、50 D、100 11、自加权抽样设计要求从总体中抽取单元的入样概率()。 A、相同 B、不同 C、接近于最大 D、不能太大 12、抽样比f 是指()。 A、n/N B、N/n C、1-( n/N ) D、(n/N) –1 13、测量抽样误差最常用的指标是()。 A、标准差 B、抽样方差 C、变异系数 D、置信区间 14、抽样设计A 比抽样设计B 有效是因为()。 A、A的抽样方差较大 B、B的抽样方差较大

2010年1月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研究要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这是指社会研究具有()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社会性 2.如果研究者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推论到其中每个成员,就会导致() A.转移话题的错误 B.假设检验的错误 C.以偏概全的错误 D.简单还原的错误 3.在对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政策行动建议,这种研究被称为() A.现状调查 B.态度调查 C.对策研究 D.因果分析 4.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 A.前者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古籍史料进行分析 B.后者强调通过社会调查去收集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的资料 C.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D.后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5.解释性研究主要解答() A.“是什么”的问题 B.“为什么”的问题 C.“怎么办”的问题 D.“应该怎样”的问题 6.在社会研究的初始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 A.选题与研究设计 B.开展实地调查 C.设计问卷 D.撰写研究报告 7.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 A.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中进行研究 B.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进行研究 C.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D.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要进行长时间深入的互动 8.人们从每天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中总结出“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的普遍性命题,遵循的是() A.抽样—推论原则 B.经验归纳原则 C.演绎推理原则 D.假设—检验原则 9.对发生在整体社会层次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反映,是指() A.宏观社会理论 B.中观社会理论 C.微观社会理论 D.社会分层理论 10.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精心整理适合考试目前最新最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自测题 一、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是达到正确地认识社会各类现象与本质的方法之一,它是专门研究搜集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等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调查过程中运用定量方法时,要从定性出发,通过量化过程,返回到定性。在社会调查中,如果采用个案材料说明观点,要考虑个案材料在总体中的代表性。 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理论基础和具体科学原理。 5.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立场、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6.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7.7.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之一,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家庭、邻里、非正式组织。 8.8.社会调查研究所借助的概念是从概念的定义、内容、状况三方面来分析的。 9.9.概念是构成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区别是用概念来表述的。 10.10.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是给出定义。 11.11.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是自变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间变量。 12.12.变量值只有类别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是定类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属性之分,还有等级或次序之别的是定序变量;变量值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分外,还有类别之间、序列之间的标准化距离的变量是定距变量;变量值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值中还有一个真正的零的变量即为定比变量。 13.13.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相应增加,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增加时,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有减少的趋势,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 14.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随着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15.14.信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手段的信度,一是取得资料的信度。 16.15.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是,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17.16.调查中所用手段是否真正测定了要研究的命题和命题本身的类型,决定了调查的表面效度的高低 18.17.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即课题的提出。 19.18.课题的选择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考虑。 20.19.探索性研究亦称理论准备。它是一种先行的摸索性的初步研究,是为达到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上的认识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所做的准备。 21.20.在分解调查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调查目的的明确程度,调查目的的范围,构成调查目的的结构,以及调查目的的因素等。 22.21.以调查目的为依据可将调查研究类型分为描述型调查、比较型调查、因果解释型调查、评价型调查。 23.22.调查研究目的的陈述形式有:条件式陈述形式,差异式陈述形式,因果式陈述形式。 23.普查的具体方式有逐级上报普查和快速普查。 24.经常性调查是通过各种统计报表来进行的,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5.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不是代表单位。 26.典型调查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关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原理。 27.典型调查的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选样调查;从选择数量上看,它是一种小型调查;从调查具体方法上看,它是一种解剖麻雀的方法;从调查结果上看,它是一种侧重于定性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28.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29.整群抽样中,群的抽选可以采用随机方式,可以采用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定距方式来确定。 30.多阶段抽样是先抽大单位,再在大单位中抽中单位,中单位中再抽小单位。 31.非随机抽样是以人的主观经验来抽取样本,这种抽样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 32.个案调查的步骤有:立案资料搜集判断建议。 33.各种调查研究方法综合比较起来,就调查内容的深度讲,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研究问题深刻;就可行性来看,全面调查要求条件最高;就定量研究来看,抽样调查最为严密科学。 34.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宽和利于定量统计分析。 35.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设计问卷。 36.调查问卷的总框架往往采用图示法。 37.问卷语句的类型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和假设提问三种。 38.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访问提纲,访谈人只需照顺序提问和记录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39.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新的重要因素,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2.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专指——。 3.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三种。 4.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5.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称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 6.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 7.观察法多数是——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8.实验法在验证假设时,必须排除那些——引起的自然变化成分,否则会影响其准确性。 9.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10.调查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署名、——、正文和结尾。 二、选择题(一五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C古希腊人D.古罗马人 2.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 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o 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问题D.从个别认识一般的问题 4.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 A.文献法 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5.从整个社会看,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 A.SAS B.SPSS C.EXCEL D.AMOS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1.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 A.界定总体 B.设计抽样方案C制定抽样框D.决定抽样方法E.实际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2.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 )。A.个人文献 B.社会组织文献C.手工文献 D.印刷文献 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3.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 )o A.控制性强B.代表性充分C.实验范围广泛D.可重复运用E.简便易行。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4.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 )。 A.标题B.内容C.栏目D.数字E.来源F.表注 5.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 A.朴实B。客观C.准确D.简明E.庄重F.修辞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1.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45分) 1.联系社会实际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指出其适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要求三种类型以上。20分) 2.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结构完整;问答要在一五个以上。25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1.基本要素2.精神文化3.试调查4.外在效度 5.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6.告别7.非结构 8。无关变量9.真实性10.导语 ,二、选择题(共一五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C 2.A 3.B 4.C 5.C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F 2.ABEF 3.ACDF 4.ACDF 5.ACDEF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1.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3分)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2分)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2分)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2分)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1分)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智慧树知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社会研究的特征有哪些? A: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B: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C: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D:其余选项都错误 答案: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社会研究中的困难有哪些? A:人的特殊性 B:研究的干扰性 C: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E: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答案: 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 A: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 B: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C: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类型 D:研究的哲学基础 答案: 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程序和技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类型,研究的哲学基础

4、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 A:抽样 B:问卷 C:统计分析 D:相关分析 答案: 抽样,问卷 ,统计分析 ,相关分析 5、文献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A:内容分析 B:编码与解码 C:二次分析 D:现有统计资料的分析 答案: 内容分析,编码与解码 ,二次分析 ,现有统计资料的分析 6、社会研究的主体是指( ) A: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其他社会单位 B: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和人员 C:要探索的社会问题 D:要了解的社会现象 答案: 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其他社会单位

7、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A:对 B:错 答案: 对 8、研究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A: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B: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C:资料的收集 D: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E: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答案: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9、实证主义的范式对应定量研究方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10、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逻辑过程相似。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命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全答案

2017年《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作业一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1 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 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