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

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

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
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

1 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

滚动轴承的早期失效形式,主要有破裂、塑性变形、磨损、腐蚀和疲劳,在正常条件下主要是接触疲劳。轴承零件的失效除了服役条件之外,主要受钢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抗蚀性和内应力状态制约。影响这些性能和状态的主要内在因素有如下几项。

1.1淬火钢中的马氏体

高碳铬钢原始组织为粒状珠光体时,在淬火低温回火状态下,淬火马氏体含碳量,明显影响钢的力学性能。强度、韧性在0.5%左右,接触疲劳寿命在0.55%左右,抗压溃能力在0.42%左右,当GCr15钢淬火马氏体含碳量为0.5%~0.56%时,可以获得抗失效能力最强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该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马氏体是隐晶马氏体,测得的含碳量是平均含碳量。实际上,马氏体中的含碳量在微区内是不均匀的,靠近碳化物周围的碳浓度高于远离碳化物原铁素体部分,因而它们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温度不同,从而抑制了马氏体晶粒的长大和显微形态的显示而成为隐晶马氏体。它可避免高碳钢淬火时易出现的显微裂纹,而且其亚结构为强度与韧性均高的位错型板条状马氏体。因此,只有当高碳钢淬火时获得中碳隐晶马氏体时轴承零件才可能获得抗失效能力最佳的基体。

1.2淬火钢中的残留奥氏体

高碳铬钢经正常淬火后,可含有8%~20%Ar(残留奥氏体)。轴承零件中的Ar有利也有弊,为了兴利除弊,Ar含量应适当。由于Ar

量主要与淬火加热奥氏体化条件有关,它的多少又会影响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和未溶碳化物的数量,较难正确反映Ar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此,固定奥氏条件,利用奥氏体化热稳定化处理工艺,以获得不同Ar量,在此研究了淬火低温回火后Ar含量对GCr15钢硬度和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多,硬度和接触疲劳寿命均随之而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随之而降低,但其峰值的Ar含量不同,硬度峰值出现在17%Ar左右,而接触疲劳寿命峰值出现在9%左右。当试验载荷减小时,因Ar量增多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减小。这是由于当Ar量不多时对强度降低的影响不大,而增韧的作用则比较明显。原因是载荷较小时,Ar发生少量变形,既消减了应力峰,又使已变形的Ar加工强化和发生应力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而强化。但如载荷大时,Ar较大的塑性变形与基体会局部产生应力集中而破裂,从而使寿命降低。应该指出,Ar的有利作用必须是在Ar稳定状态之下,如果自发转变为马氏体,将使钢的韧性急剧降低而脆化。

1.3淬火钢中的未溶碳化物

淬火钢中未溶碳化物的数量、形貌、大小、分布,既受到钢的化学成分和淬火前原始组织的影响,又受奥氏体化条件的影响,有关未溶碳化物对轴承寿命的影响研究较少。碳化物是硬脆相,除了对耐磨性有利之外,承载时因会(特别是碳化物呈非球形)与基体引起应力集中

而产生裂纹,从而会降低韧性和疲劳抗力。淬火未溶碳化物除了自身对钢的性能产生影响之外,还影响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和Ar含量及分布,从而对钢的性能产生附加影响。为了揭示未溶碳化物对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含碳量的钢,淬火后使其马氏体含碳量和Ar含量相同而未溶碳化物含量不同的状态,经150℃回火后,由于马氏体含碳量相同,而且硬度较高,因而未溶碳化物少量增高对硬度增高值不大,反映强度和韧性的压溃载荷则有所降低,对应力集中敏感的接触疲劳寿命则明显降低。因此淬火未溶碳化物过多对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失效抗力是有害的。适当降低轴承钢的含碳量是提高制件使用寿命的途径之一。

淬火未溶碳化物除了数量对材料性能有影响之外,尺寸、形貌、分布也对材料性能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轴承钢中未溶碳化物的危害,要求未溶碳化物少(数量少)、小(尺寸小)、匀(大小彼此相差很小,而且分布均匀)、圆(每粒碳化物皆呈球形)。应该指出,轴承钢淬火后有少量未溶碳化物是必要的,不仅可以保持足够的耐磨性,而且也是获得细晶粒隐晶马氏体的必备条件。

1.4淬火回火后的残留应力

轴承零件经淬火低温回火后,仍具有较大的内应力。零件中的残留内应力有利和弊两种状态。钢件热处理后,随着表面残留压应力的增大,钢的疲劳强度随之增高,反之表面残留内应力为拉应力时,则使钢的疲劳强度降低。这是由于零件的疲劳失效出现在承受过大拉应力的时候,当表面有较大压应力残存时,会抵消同等数值的拉应力,而使钢

的实际承受拉应力数值减小,使疲劳强度极限值增高,当表面有较大拉应力残存时,会与承受的拉应力载荷叠加而使钢的实际承受的拉应力明显增大,即使疲劳强度极限值降低。因此,使轴承零件淬火回火后表面残留较大的压应力,也是提高使用寿命的措施之一(当然过大的残留应力可能引起零件的变形甚至开裂,应给予足够重视)。1.5钢的杂质含量

钢中的杂质包括非金属夹杂物和有害元素(酸溶)含量,它们对钢性能的危害往往是相互助长的,如氧含量越高,氧化物夹杂物就越多。钢中杂质对力学性能和制件抗失效能力的影响与杂质的类型、性质、数量、大小及形状有关,但通常都有降低韧性、塑性和疲劳寿命的作用。

随着夹杂物尺寸的增大,疲劳强度随之而降低,而且钢的抗拉强度越高,降低趋势加大。钢中含氧量增高(氧化物夹杂增多),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寿命在高应力作用下也随之降低。因此,对于在高应力下工作的轴承零件,降低制造用钢的含氧量是必要的。一些研究表明,钢中的MnS夹杂物,因形状呈椭球状,而且能够包裹危害较大的氧化物夹杂,故其对疲劳寿命降低影响较小甚至还可能有益,故可从宽控制。

2 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的控制

为了使上述影响轴承寿命的材料因素处于最佳状态,首先需要控制淬火前钢的原始组织,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有:高温(1050℃)奥氏体

化速冷至630℃等温正火获得伪共析细珠光体组织,或者冷至420℃等温处理,获得贝氏体组织。也可采用锻轧余热快速退火,获得细粒状珠光体组织,以保证钢中的碳化物细小和均匀分布。这种状态的原始组织在淬火加热奥氏体化时,除了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外,未溶碳化物将聚集成细粒状。

当钢中的原始组织一定时,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即淬火加热后的奥氏体含碳量)、残留奥氏体量和未溶碳化物量主要取决于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随着淬火加热温度增高(时间一定),钢中未溶碳化物数量减少(淬火马氏体含碳量增高)、残留奥氏体数量增多,硬度则先随着淬火温度的增高而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淬火加热温度一定时,随着奥氏体化时间的延长,未溶碳化物的数量减少,残留奥氏体数量增多,硬度增高,时间较长时,这种趋势减缓。当原始组织中碳化物细小时,因碳化物易于溶入奥氏体,故使淬火后的硬度峰移向较低温度和出现在较短的奥氏体化时间。

综上所述,GCrl5钢淬火后未溶碳化物在7%左右,残留奥氏体在9%左右(隐晶马氏体的平均含碳量在0.55%左右)为最佳组织组成。而且,当原始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时,在可靠地控制上述水平的显微组织组成时,有利于获得高的综合力学性能,从而具有高的使用寿命。应该指出,具有细小弥散分布碳化物的原始组织,淬火加热保温时,未溶的细小碳化物会聚集长大,使其粗化。因此,对于具有这种的原始组织轴承零件淬火加热时间不宜过长,采用快速加热奥氏体化淬火工艺,将可获得更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为了使轴承零件淬回火后表面残留较大的压应力,可在淬火加热时通入渗碳或渗氮的气氛,进行短时间的表面渗碳或渗氮。由于这种钢淬火加热时奥氏体实际含碳量不高,远低于相图上示出的平衡浓度,因此可以吸碳(或氮)。当奥氏体含有较高的碳或氮后,其Ms降低,淬火时表层较内层和心部后发生马氏体转变,产生了较大的残留压应力。GCrl5钢以渗碳气氛和非渗碳气氛加热淬火(均经低温回火)处理后,经接触疲劳试验可以看出,表面渗碳的寿命比未渗碳的提高了1.5倍。其原因就是渗碳的零件表面具有较大的残留压应力。

3 结论

影响高碳铬钢滚动轴承零件使用寿命的主要材料因素及控制程度为:(1)钢在淬火前的原始组织中的碳化物要求细小、弥散。可采用高温奥氏体化630℃、或420℃高温,也可利用锻轧余热快速退火工艺来实现。

(2)对于GCr15钢淬火后,要求获得平均含碳量为0.55%左右的隐晶马氏体、9%左右Ar和7%左右呈匀、圆状态的未溶碳化物的显微组织。可利用淬火加热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得到这种显微组织。

(3)零件淬火低温回火后要求表面残留有较大的压应力,这有助于疲劳抗力的提高。可采用在淬火加热时进行表面短时间渗碳或渗氮的处理工艺,使得表面残留有较大的压应力。

(4)制造轴承零件用钢,要求具有较高的纯净度,主要是减少O2、N2、P、氧化物和磷化物的含量。可采用电渣重熔,真空冶炼等技术

措施使材料含氧量≤15PPM为宜。

轴承寿命计算

一、某减速器输入轴由一对6206型深沟球轴承支承,轴的转速n =960 r/min ,轴上齿轮受力情况如下:切向力3000t F =N ,径向力1200r F =N , 轴向力650a F =N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定轴向力由右端轴承2承受, 齿轮分度圆直径d =40 mm 。齿轮中点至两支点距离为 50 mm ,载荷平稳,常温工作。(已知:C = 19.5kN ;e = 0.26;F a / F r ≤ e 时,X = 1,Y = 0;F a / F r >e 时,X = 0.56 ,Y = 1.71;计算中取f d = 1.1,f t = 1.0)试确定:(1) 该轴承内径为多少。(2) 若要求轴承寿命不低于9000小时,试校核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解:1该深沟球轴承内径为6×5=30mm 。(1分) 2. 两轴承所受径向载荷(4分) 1) 轴垂直面支点反力.由力矩平衡条件

F rV1=(F r ×50-F a ×20)/100=470N F rV2=(F r ×50+F a ×20)/100= 730N (1分) 2) 轴水平面支点反力.由力矩平衡条件 F rH1= F rH2 =F t /2=1500N (1分) 3)两轴承所受径向载荷 11572r F ==N (1分) 21668r F ==N (1分) 2.计算当量动载荷(4分) (1)轴承所受轴向载荷为0。 1 1 00.26a r F e F =<=故X = 1,Y = 0 111572r P F ==N (2分) (2)轴承所受轴向载荷为F a2= 650N 22650 0.390.261668 a r F e F ==>= 故X = 0.56,Y =1.71 N =?+?=+=6.204565071.1166856.0222A R YF XF P (2分) 3. 寿命计算(3分) P 2>P 1,按P 2进行寿命计算 3 1021666716667 1.019500()()11299960 1.12045.6 T h d f C L n f P ε?= ==?小时>9000小时(2分) 寿命高于9000h,故满足寿命要求.(1分)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1 基本额定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 轴承中任一元件出现疲劳点蚀前的总转数或一定转速下工作的小时数称为轴承寿命。大量实验证明,在一批轴承中结构尺寸、材料及热处理、加工方法、使用条件完全相同的轴承寿命是相当离散的(图1是一组20套轴承寿命实验的结果),最长寿命是最短寿命的数十倍。对一具体轴承很难确切预知其寿命,但对一批轴承用数理统计方法可以求出其寿命概率分布规律。轴承的寿命不能以一批中最长或最短的寿命做基准,标准中规定对于一般使用的机器,以90%的轴承不发生破坏的寿命作为基准。 (1)基本额定寿命 一批相同的轴承中90%的轴承在疲劳点蚀前能够达到或 超过的总转数r L (610转为单位)或在一定转速下工作的小时数()h h L 。 图1 轴承寿命试验结果 可靠度要求超过90%,或改变轴承材料性能和运转条件时,可以对基本额定寿命进行修正。 (2)基本额定动载荷 滚动轴承标准中规定,基本额定寿命为一百万转 时,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称为基本额定动载荷,用字母C 表示,即在基本额定动载荷作用下,轴承可以工作一百万转而不发生点蚀失效的概率为90%。基本额定动载荷是衡量轴承抵抗点蚀能力的一个表征值,其值越大,轴承抗疲劳点蚀能力越强。基本额定动载荷又有径向基本额定动载荷(r C )和轴向基本额定

动载荷(a C )之分。径向基本动载荷对向心轴承(角接触轴承除外)是指径向载荷,对角接触轴承指轴承套圈间产生相对径向位移的载荷的径向分量。对推力轴承指中心轴向载荷。 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的大小与轴承的类型、结构、尺寸大小及材料等有关,可以从手册或轴承产品样本中直接查出数值。 2 当量动载荷 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 (r C 和a C )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定的。对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作用的轴承进行寿命计算时,需要把实际载荷折算为与基本额定动载荷条件相一致的一种假想载荷,此假想载荷称为当量动载荷,用字母P 表示。 当量动载荷P 的计算方法如下: 同时承受径向载荷r F 和轴向载荷a F 的轴承 ()P r a P f XF YF =+ (1) 受纯径向载荷r F 的轴承(如N 、NA 类轴承) P r P f F = (2) 受纯轴向载荷a F 的轴承(如5类、8类轴承) P a P f F = (3) 式中:X ——径向动载荷系数,查表1; Y ——轴向动载荷系数,查表1; P f 冲击载荷系数,见表2。 载荷系数P f 是考虑了机械工作时轴承上的载荷由于机器的惯性、零件的误差、轴或轴承座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力和冲击力,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对理论当量动载荷加以修正。 表中e 是判断系数。0/a r F C 为相对轴向载荷,它反映轴向载荷的相对大小,其中0r C 是轴承的径向基本额定载荷。表中未列出0/a r F C 的中间值,可按线性插值法求出相对应的e 、Y 值。

使用轴承的使用注意事项(标准版)

使用轴承的使用注意事项(标 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15

使用轴承的使用注意事项(标准版) 轴承属于精密零件,因而在使用时要求有相当地慎重态度,即变是使用了高性能的轴承,如果使用不当,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效果,而且容易使轴承损坏。所以,使用轴承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保持轴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 即使肉眼看不见的微笑灰尘进入轴承,也会增加轴承的磨损,振动和噪声。 二、使用安装时要认真仔细 不允许强力冲压,不允许用锤直接敲击轴承,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三、使用合适、准确的安装工具 尽量使用专用工具,极力避免使用布类和短纤维之类的东西。 四、防止轴承的锈蚀

直接用手拿取轴承时,要充分洗去手上的汗液,并涂以优质矿物油后再进行操作,在雨季和夏季尤其要注意防锈。 不过,在某种特殊的操作条件下,轴承可以获得较长于传统计算的寿命,特别是在轻负荷的情况下。这些特殊的操作条件就是,当滚动面(轨道及滚动件)被一润滑油膜有效地分隔及限制污染物所可能导致的表面破坏。事实上,在理想的条件下,所谓永久轴承寿命是可能的。 五、轴承寿命 滚动轴承之寿命以转数(或以一定转速下的工作的小时数),定义:在此寿命以内的轴承,应在其任何轴承圈或滚动体上发生初步疲劳损坏(剥落或缺损)。然而无论在实验室试验或在实际使用中,都可明显的看到,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的外观相同轴承,实际寿命大不相同。此外还有数种不同定义的轴承“寿命”,其中之一即所谓的“工作寿命”,它表示某一轴承在损坏之前可达到的实际寿命是由磨损、损坏通常并非由疲劳所致,而是由磨损、腐蚀、密封损坏等原因造成。

SKF轴承寿命载荷定义与计算

如需估计轴承的预期寿命,您可以使用基本额定寿命,L10,或SKF 额定寿命,L10m。 如果您对与润滑和污染相关的工况有经验并且知道您所处的工作条件不会对轴承的寿命产生剧烈的影响,请使用基本额定寿命计算法;不然,SKF 推荐使用SKF 额定寿命。 轴承寿命定义 轴承寿命的定义是,在内圈或外圈滚动体或滚道首次出现金属疲劳(剥落)迹象之前,轴承以一定速度运行所能够达到的旋转次数或(工作小时数)。 在相同的工况下,对外表看起来相同的轴承进行试验,结果在周期数以及导致金属疲劳所需时间上产生了巨大差异。因此,基于滚动接触疲劳(RCF)估计的轴承寿命不够精确,因此需要使用统计方法来确定轴承尺寸。 基本额定寿命,L10是基于某一足够大数量表面上完全相同的轴承在相同的工况下运行,其中90% 能够达到或超过的疲劳寿命。 如需用此处给出的定义确定相关的轴承尺寸,请根据之前可用的尺寸标注经验,将计算出的额定寿命与轴承应用的预期服务寿命进行对比。否则,请使用表 1和 表 2中列出的有关不同轴承应用约定寿命的指南。 鉴于轴承疲劳寿命的统计分布,只要特定轴承失效概率的确定与相似条件下运行的一组轴承相关,单个轴承可观察到的失效时间就可根据其额定寿命进行评估。 在各种应用中,对轴承失效进行的众多调查已确认,基于90% 可靠性的设计准则和采用动态安全系数,可以设计出可避免典型疲劳失效的、坚固耐用的轴承解决方案。 基本额定寿命 如果您只考虑载荷和速度,您可以使用基本额定寿命,L10。 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按ISO 281 标准表示为 进行计算 如果速度保持不变,最好用工作小时计算寿命值,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滚动轴承地寿命计算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一、基本额定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 1、基本额定寿命L10 轴承寿命:单个滚动轴承中任一元件出现疲劳点蚀前运转的总转数或在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称轴承寿命。由于材料、加工精度、热处理与装配质量不可能相同,同一批轴承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各个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离散性,所以,用数理统计的办法来处理。 基本额定寿命L10——同一批轴承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工作,其中90%的轴承在产生疲劳点蚀前所能运转的总转数(以106为单位)或一定转速下的工作时数。(失效概率10%)。 2、基本额定动载荷C 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L10=1(106转)时,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称基本额定动载荷C。在基本额定动载荷作用下,轴承可以转106转而不发生点蚀失效的可靠度为90%。 基本额定动载荷C (1)向心轴承的C是纯径向载荷; (2)推力轴承的C是纯轴向载荷; (3)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C是指引起套圈间产生相对径向位移时载荷的径向分量。 二、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定义:将实际载荷转换为作用效果相当并与确定基本额定动载荷的载荷条件相一致的假想载荷,该假想载荷称为当量动载荷P,在当量动载荷P作用下的轴承寿命与实际联合载荷作用下的轴承寿命相同。 1.对只能承受径向载荷R的轴承(N、滚针轴承)P=F r 2.对只能承受轴向载荷A的轴承(推力球(5)和推力滚子(8))P= F a 3.同时受径向载荷R和轴向载荷A的轴承P=X F r+Y F a X——径向载荷系数,Y——轴向载荷系数,X、Y——见下表。 径向动载荷系数X和轴向动载荷系数

表12-3 考虑冲击、振动等动载荷的影响,使轴承寿命降低,引入载荷系数fp—见下表。载荷系数fp 表12-4

轴承游隙的正确调整办法

轴承游隙为什么调整不好 嗨喽,各位,交叉滚子轴承研究者带着各种宝贝又回来了,本研究者经常听到有小朋友遇到轴承游隙老是调整不好,十分影响使用和降低工作效率,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_→,话不多说,一起来看满满的干货呀。骏马生双翼,鸿图壮九州,洛阳鸿骏轴承为您服务。如有任何关于轴承的问题,请联系我们。零三七九-陆叁零零壹零叁贰。 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疲劳而导致失效的,这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轴承游隙调整不良而造成的,根据统计,34%轴承疲劳是因为游隙调整而造成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下有关轴承的游隙调整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骏马生双翼,鸿图壮九州,洛阳鸿骏轴承为您服务。如有任何关于轴承的问题,请联系我们。零三七九-陆叁零零壹零叁贰。 一、什么是轴承游隙? 轴承游隙又称为轴承间隙。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轴承游隙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二、对于圆柱孔轴承: 其安装后的径向游隙大小由所选取的壳体孔和轴的公差决定的。 它们之间的过盈量越大,安装后的径向游隙就越小。因此,正确选择与轴承相配合的轴和孔的公差非常重要。 三、对于圆锥孔轴承: 其过盈量不像圆柱孔轴承的内孔那样,由所选取的轴的公差决定的,而取决于轴承在锥形轴颈上或锥形紧定套上推入距离的长短。 轴承游隙标准是没有国家规定的要看使用情况:还是蛮复杂的问题,简述如下: A、游隙的选择原则: 1、采用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B、与游隙有关的因素: 1、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四、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法: (1)压铅丝 用手指检查滚动轴承的轴向游隙,这种方法应用于轴端外露的场合。当轴端封闭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检查时,可检查轴是否转动灵活。 (2)用塞尺检查,操作方法与用塞检查径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轴向游隙应为c=1/ (2sin猓Q式中c一一轴向游隙,mm;e一一塞尺厚度,mm; a--轴承锥角,(°)。(3)用千分表检查,用撬杠窜动轴使轴在两个极端位置时,千分表读数的差值即为轴承的轴向游隙。但加于撬杠的力不能过大,否则壳体发生弹性变形,即使变形很小,也影响所测轴向游隙的准确性。骏马生双翼,鸿图壮九州,洛阳鸿骏轴承为您服务。如有任何关于轴承的问题,请联系我们。零三七九-陆叁零零壹

轴承使用寿命

一、轴承寿命的基本概念 根据最新的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理论,一只设计优秀、材质卓越、制造精良而且安装正确的轴承,只要其承受的负荷足够轻松(不大于该轴承相应的某个持久性极限负荷值),则这个轴承的材料将永远不会产生疲劳损坏。因此,只要轴承的工作环境温度适宜而且变化幅度不大,绝对无固体尘埃、有害气体和水分侵入轴承,轴承的润滑充分而又恰到好处,润滑剂绝对纯正而无杂质,并且不会老化变质……,则这个轴承将会无限期地运转下去。 这个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比ISO寿命方程更为可靠的预测现代轴承寿命的工具,而且在于它展示了所有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都有着可观的开发潜力,并展示了开发这种潜力的途径,因而对轴承产品的开发、质量管理和应用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轴承的无限只有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而这样的条件对于在一定工况下现场使用的轴承来说,既难办到也太昂贵。 现场使用轴承,其工作负荷往往大于其相应的疲劳持久性极限负荷,在工作到一定的期限后,或晚或早总会由于本身材料达致电疲劳极限,产生疲劳剥落而无法继续使用。即使某些轴承的工作负荷低于其相应的持久性极限负荷,也会由于难以根绝的轴承污染问题而发生磨损失效。总之,现场使用中的轴承或多或少总不能充分具备上述实验室所具备的那些条件,而其中任一条件稍有不足,都会缩短轴承的可用期限,这就产生了轴承的寿命问题。

一般地说,滚动轴承的寿命是指滚动轴承在实际的服务条件下(包括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维护和保养条件等),能持续保持满足主动要求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精度的特长服务期限。 二、可计算的轴承寿命类别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多数失效形式迄今尚无可用的寿命计算方法,只有疲劳寿命、磨损寿命、润滑寿命和微动寿命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定量地加以评估。 1、疲劳寿命在润滑充分而其他使用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滚动轴承常因疲劳剥落而失效,其期限疲劳寿命可以样本查得有关数据,按规定的公式和计算程序以一定的可靠性计算出来。 2、磨损寿命机床主轴承取大直径以保证其高刚度,所配轴承的尺寸相应也大,在其远末达到疲劳极限之前,常因磨损而丧失要精度以致无法继续使用,对这类轴承必须用磨损寿命来徇其可能性的服务期限。实际上,现场使用的轴承大多因过度磨损而失效,所以也必须考虑磨损寿命问题。 3、润滑寿命主要对于双面带密封的脂润滑轴承,一次填脂以后不再补充加脂,此时轴承有寿命便取决于滚脂的使用寿命。 4、微动磨蚀寿命绞车、悬臂式起微型重机和齿轮变速箱以及汽车离合器等机构中的轴承,在其非运转状态下受到振动负荷所产生的微动磨蚀损伤。往往会发展成轴承失效的主导原因,对这类机构中的轴承,有时需要计算其微动磨蚀寿命。

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的寿命 ●轴承加上负载使其回转时,内外轮的沟道及沟道面受不断重复的负荷、材料疲劳,导致发生表面脱落。我们把到此为至的总回转数称回转疲劳寿命。 ●轴承的寿命:材料、尺寸、热处理加工方法相同并在同一条件下使其运转,其寿命也有较大的波动,因此总体来说,90%的轴承不发生表面脱落、可旋转的回转数称为额定疲劳寿命。 基本额定动负荷 在内轮回转、外轮静止时,额定疲劳寿命为100万转的方向和大小,把一定的负荷称为基本额定动负荷。径向轴承是中心径向负荷,尺寸表的Cr是高碳素铬轴承钢的值。且不锈钢是轴承钢的85%。另外2个不同宽度的组合轴承用单体轴承时,按约1.62倍进行计算。 寿命计算公式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负荷、当量动负荷、额定疲劳寿命间的关系。 总回转数L10=(Cr/P)3*106(回转) 时间L10h=(Cr/P)3*16667/n(时间) 距离L10d=*D*L10*10-6 (km) 对于使用条件的 最低基本额定负荷 Cmin=P*(L10h*n/16667)(1/3) (N) L10=基本额定寿命(rev)L10h=基本额定寿命(h)L10d=基本额定寿命(km)P=当量动负荷(N)Cr=基本额定动负荷(N) Cmin=最低基本额定动负荷(N)n=回转数(1/min) D=回转体外径尺寸(mm) ●额定寿命L10h的选择方法 机械的运转状况额定寿命时间L10h 使用频率少时500 短时间或间断使用的机械,即使故障也没大的影 响时 4,000~8,000间断使用,有故障有大的影响时8,000~12,000 1天8小时使用,不常时间满运转时12,000~20,000 1天8小时满运转时20,000~30,000 1天24小时连续运转时40,000~60,000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四.滚动轴承的受载和失效 1.滚动轴承的受载特点 (a)转动圈各点及滚动体的径向载荷及应力分布 (b)固定圈各点的径向载荷及应力分布深沟球轴承的经向载荷分布通用轴承各滚动元件的载荷及应力分布 ⑴对于转动圈及滚动体经过承载区的各点时接触载荷及应力是变化的;而在每一接触点上的接触载荷及应力呈脉动循环的特征;在非承载区不受载; ⑵对于固定圈各点的受载及应力是不等的,而在每一承载点处承载时的接触载荷及应力均呈现同一的脉动循环的特征,只是幅度的值不同; 其中最下端处受载最大其值是,对于深沟球轴承(6类):F0=(4.37/Z)Fr。 2.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⑴对于正常运转的轴承(10 r/min<n<n lim)——内外圈及滚动体的疲劳点蚀; ⑵对于静止不转或转速低(n≤10 r/min)或间歇摆动的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的塑性变形;

⑶内外圈及滚动体的不可避免的摩擦磨损; 3.滚动轴承的设计准则 ⑴对于正常运转的轴承——为防止疲劳点蚀,以疲劳强度计算为依据,进行寿命计算; ⑵对于低速轴承,或承受连续载荷或承受间断载荷而不旋转的轴承,要求控制塑性变形,——进行静强度计算; ⑶对于高速运转轴承——除进行寿命计算,还要验算轴承的极限转速。 五.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㈠类型的选择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在机械设计中,要求能正确地选用滚动轴承。首先选择轴承的类型;然后再根据工作条件、使用要求及轴承特性进行相应的计算,并从有关国标中选取合适的型号。 选择轴承的类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轴承的载荷 轴承所受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是选择轴承类型的主要依据。 (1)当载荷较小时,宜选用球轴承;当载荷较大时,宜选用滚子轴承; (2)当只承受径向载荷,选用径向接触轴承(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当只承受轴向载荷,选用轴向接触轴承; (3)当轴承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时,可根据它们的相对值考虑: ①当轴向载荷比径向载荷小得多时,可选用深沟球轴承; ②当轴向载荷比径向载荷较小时,根据转速(见2.轴承的转速)可选用接触角较小的向心角接触轴承(向心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 ③当轴向载荷比径向载荷大,可选用接触角较大的推力角接触轴承或选用轴向接触轴承与径向接触轴承组合使用。 (4)当有冲击载荷时,宜选择滚子轴承。 2.轴承的转速 在轴承手册中,极限转速是滚动轴承在一定载荷与润滑条件下允许的最高转速,轴承的工作转速应小于极限转速。 高速时(>1000r/min),应优先选用球轴承。 3.轴承的调心性能

轴承寿命

§12—3-3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一、基本额定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 1、基本额定寿命L10 轴承寿命:单个滚动轴承中任一元件出现疲劳点蚀前运转的总转数或在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称轴承寿命 ....。由于材料、加工精度、热处理与装配质量不可能相同,同一批轴承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各个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离散性,所以,用数理统计的办法来处理。 基本额定寿命L10——同一批轴承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工作,其中90%的轴承在产生疲劳点蚀前所能运转的总转数(以106为单位)或一定转速下的工作时数。(失效概率10%)。 2、基本额定动载荷C 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L10=1(106转)时,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称基本额定动载荷C。在基本额定动载荷作用下,轴承可以转106转而不发生点蚀失效的可靠度为90%。 基本额定动载荷C (1)向心轴承的C是纯径向载荷; (2)推力轴承的C是纯轴向载荷; (3)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C是指引起套圈间产生相对径向位移时载荷的径向分量。 二、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定义:将实际载荷转换为作用效果相当并与确定基本额定动载荷的载荷条件相一致 的假想载荷,该假想载荷称为当量动载荷 .....P,在当量动载荷P作用下的轴承寿命与实际联合载荷作用下的轴承寿命相同。 1.对只能承受径向载荷R的轴承(N、滚针轴承)P=F r 2.对只能承受轴向载荷A的轴承(推力球(5)和推力滚子(8))P= F a 3.同时受径向载荷R和轴向载荷A的轴承P=X F r +Y F a X——径向载荷系数,Y——轴向载荷系数,X、Y——见下表。 径向动载荷系数X和轴向动载荷系数

表12-3 考虑冲击、振动等动载荷的影响,使轴承寿命降低,引入载荷系数fp—见下表。载荷系数fp 表12-4

轴承游隙的选择

轴承游隙的选择 newmaker 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系指一个套圈固定不动,而另一个套圈在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由一个极端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移动量。轴承游隙的选择正确与否,对机械运转精度、轴承寿命、摩擦阻力、温升、振动与噪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对向心轴承游隙的选择过小时,则会使承受负荷的滚动体个数增多,接触应力减小,运转较平稳,但是,摩擦阻力会增大,温升也会提高。反之,则接触应力增大,振动大,而摩擦阻力减小,温升低。因此,根据轴承使用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游隙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事实上轴承游隙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几种主要因素: (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松紧会导致轴承游隙值的变化。一般轴承安装后会使游隙值缩小; (2)轴承在机构运转过程中,由于轴与外壳的散热条件的不同,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 (3)由于轴与外壳材料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或增大。 通常向心轴承选择最适宜的工作游隙值就是轴承游隙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组游隙值。基本组游隙值适用于一般工作条件,应该优先选用。对于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向心轴承不能采用基本组游隙时,可选用辅助组游隙值。如深沟球轴承的第3、4、5组游隙值,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比正常配合更紧的过盈配合或轴承内圈与外圈工作温差较大的机械部件中。在轴中心与外壳孔中心线倾斜度较大,和为了增加其承受轴向负荷能力,提高轴承极限转速,以及降低轴承摩擦阻力等工况条件下,亦可采用第3、4、5组游隙值。对于要求旋转精密或限制轴向游动的轴,一般采用第2组游隙值(小游隙值)的轴承,必要时还给予一定的预加负荷“预紧”,以提高轴的刚性。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 newmaker 1 基本概念 1.轴承寿命:轴承中任一元件出现疲劳剥落扩展迹象前运转的总转数或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

滚动轴承的寿命

滚动轴承的寿命 1,轴承的寿命 在滚动轴承运转过程中,会发生故障和损坏,若预先采取有效的措施,很多损坏是可以防止的。但即使是润滑良好,安装正确,无尘埃、水分和腐蚀介质的侵入,且载荷适中,由于轴承长期在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滚动表面会发生疲劳剥落,这种损坏是不可避免的。滚动轴承寿命一般是指疲劳寿命。疲劳寿命是滚动轴承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轴承的设计和应用都需要分析计算疲劳寿命。对给定的轴承尺寸和负荷条件追求最长的疲劳寿命是一般轴承设计的目标。选用轴承时,根据工况确定轴承额定动载荷c,进而确立轴承的型号,再验算轴承的疲劳寿命是否满足工况要求。 除疲劳寿命外,轴承失效形式还有压痕、烧伤、断裂、裂纹、崩裂、腐蚀、锈蚀和磨损等多种,产生的原因是轴承选用不当,安装、使用、支承设计、润滑、维护保养方面不合理。轴承寿命计算指疲劳寿命的计算。另外本章还讲述了轴承磨损寿命的估算法。 1.1.1 疲劳寿命与额定寿命 疲劳寿命是指轴承工作到滚动工作表面出现疲劳剥落为止的累计工作小时或运转的总转数,以106转计,是指单个轴承而言。 轴承的疲劳寿命,即使是同样尺寸、结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的同一批轴承,在同一条件下运转,也是非常离散的,最长与最短的寿命可能相差数十倍甚至百倍。试验研究得出,寿命分布服从一

定的统计规律,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数据,以计算在一定损坏概率下的轴承寿命。 额定疲劳寿命,是指同一型号的一批轴承,在同一条件下运转,其中90%的轴承能够不出现疲劳剥落的运转总转数,以610转计。或在一定旋转速度下的工作小时数,记作10L 。 1.1.2 基本额定动载荷C 和当量动载荷 额定动载荷c 是指在轴承内圈旋转、外圈静止的条件下,额定寿命为100万转时轴承能够承受的载荷。对于向心轴承是纯径向载荷,对于推力轴承是指中心轴向载荷,它是表示滚动轴承的载荷能力,是轴承的一项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轴承的主要技术依据。每种轴承的额定动载荷都已按GB6391-94(等同ISO281/1-1977)计算,且标明在产品样本中。 实际上,在各种机械工作条件下,轴承的工作条件与上述情况不同,需要把实际的载荷换算成假想的当量载荷,在此当量载荷的作用下,轴承的寿命与实际载荷作用下相同。 1.1.3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滚动轴承额定寿命的计算方法,规定在GB/T6391-94(等同国际标准ISO281-1990)中。 1.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计算其基本公式为 1 10(/)L P C ε ε=10或P/C=L 式中 10L —基本额定寿命(106r ); C —基本额定动载荷(N );

轴承的使用寿命

一、额定寿命与额定动载荷 1、轴承寿命 在一定载荷作用下,轴承在出现点蚀前所经历的转数或小时数,称为轴承寿命。 由于制造精度,材料均匀程度的差异,即使是同样材料,同样尺寸的同一批轴承,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其寿命长短也不相同。若以统计寿命为1单位,最长的相对寿命为4单位,最短的为0.1-0.2单位,最长与最短寿命之比为20-40倍。 为确定轴承寿命的标准,把轴承寿命与可靠性联系起来。 2、额定寿命 同样规格(型号、材料、工艺)的一批轴承,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使用,90%的轴承不产生点蚀,所经历的转数或小时数称为轴承额定寿命。 3、基本额定动载荷 为比较轴承抗点蚀的承载能力,规定轴承的额定寿命为一百万转(106)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为基本额定动载荷,以C表示。 也就是轴承在额定动载荷C作用下,这种轴承工作一百万转(106)而不发生点蚀失效的可靠度为90%,C越大承载能力越高。 对于基本额定动载荷

(1)向心轴承是指纯径向载荷 (2)推力球轴承是指纯轴向载荷 (3)向心推力轴承是指产生纯径向位移得径向分量 二、轴承寿命的计算公式: 洛阳轴承厂以208轴承为对象,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建立了载荷与寿命的数字关系式和曲线。 式中: L10--轴承载荷为P时,所具有的基本额定寿命(106转) C--基本额定动载荷N ε--指数 对球轴承:ε=3 对滚子轴承:ε=10/3 P--当量动载荷(N)

把在实际条件下轴承上所承受的载荷: A、R ,转化为实验条件下的载荷称为当量动载荷,对轴承元件来讲这个载荷是变动的,实验研究时,轴承寿命用106转为单位比较方便(记数器),但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寿命用小时表示,为此须进行转换 L10×106=Lh×60n 所以 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分为: 1、已知轴承型号、载荷与轴的转速,计算Lh; 2、已知载荷、转速与预期寿命,计算C ,选取轴承型号。 通常取机器的中修或大修界限为轴承的设计寿命,一般取Lh'=5000,对于高温下工作的轴承应引入温度系数ft Ct=ftC t ≤120 125 150 200 300 ft 1 0.95 0.90 0.80 0.60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1、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 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使用性能目标值来确定的,这些目标值如载荷容量、寿命、精度、可靠性、振动、磨损、摩擦力矩等。在设计时,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产品设计与使用的不适用或脱节,甚至偏离了目标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早期失效。

怎样选择轴承游隙

轴承知识 一、轴承分类: 轴承的类型有几种分法,依据结构分\依据受力分\依据用途分\依据精度分等。总体来说,普通机械用普通精度的轴承,有特殊要求的机械要综合考虑轴承的选择,满足工作性能要求是第一位的,其次要考虑使用寿命\价格\维修等。 1、3个参考尺寸:内径,外径、厚度; 2、类型:普通精度型、精密型、超精密型; 3、用途:普通、高速、耐热、防尘、载重等。 二、游离间隙: 游隙是滚动轴承能否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分为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选择适当的游隙,可使载荷在轴承滚动体之间合理分布,可限制轴(或外壳)的轴向和径向位移,保证轴的旋转精度,能使轴承在规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减少振动和噪声,有利于提高轴承的寿命。因此,在选择轴承游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为过盈配合时导致轴承游隙减小; 2、对轴承使用性能的要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振动、噪声); 3、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载荷、温度、转速等; 4、轴承工作时,内外套圈的温度差导致轴承游隙减小; 1 / 4

5、国家标准规定的游隙值分为三组:有基本组(0组)、小游隙辅助组(C1、C2组)和大游隙辅助组(C3、C4、C5组)。选择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用基本组,便于使轴承得到合适的工作游隙。当基本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时,则应选用辅助组游隙。大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内外圈温差较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以及要求提高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小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旋转精度、需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减少振动和噪声的场合。 6、因轴和外壳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轴承游隙减小或增大。 7、根据使用经验,深沟球轴承最适宜的工作游隙接近于零;滚子轴承应保持有少量的工作游隙,在要求支撑钢性良好的部件中,轴承允许有一定数值的预紧力。这里特别指出,所谓工作游隙,是指轴承在实际运转条件下的游隙;还有一种游隙叫原始游隙,是指轴承未安装前的游隙(原始游隙大于安装游隙)。我们对游隙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工作游隙。 三、轴承的选型: 各种结构类型轴承由于不同的结构特性,可适应于不同的使用条件,设计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通常选择轴承类型时应综合考虑下列各主要因素: 0)载荷情况 载荷是选择轴承最主要的依据,通常应根据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选择轴 承。 1)载荷大小一般情况下,滚子轴承由于是线接触,承载能力大,适于承受 较大载荷;球轴承由于是点接触,承载能力小,适用于轻、中等载荷。各种轴承2 / 4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一、轴承寿命的基本概念 根据最新的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理论,一只设计优秀、材质卓越、制造精良而且安装正确的轴承,只要其承受的负荷足够轻松(不大于该轴承相应的某个持久性极限负荷值),则这个轴承的材料将永远不会产生疲劳损坏。因此,只要轴承的工作环境温度适宜而且变化幅度不大,绝对无固体尘埃、有害气体和水分侵入轴承,轴承的润滑充分而又恰到好处,润滑剂绝对纯正而无杂质,并且不会老化变质……,则这个轴承将会无限期地运转下去。 这个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比ISO寿命方程更为可靠的预测现代轴承寿命的工具,而且在于它展示了所有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都有着可观的开发潜力,并展示了开发这种潜力的途径,因而对轴承产品的开发、质量管理和应用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轴承的无限只有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而这样的条件对于在一定工况下现场使用的轴承来说,既难办到也太昂贵。 现场使用轴承,其工作负荷往往大于其相应的疲劳持久性极限负荷,在工作到一定的期限后,或晚或早总会由于本身材料达致电疲劳极限,产生疲劳剥落而无法继续使用。即使某些轴承的工作负荷低于其相应的持久性极限负荷,也会由于难以根绝的轴承污染问题而发生

磨损失效。总之,现场使用中的轴承或多或少总不能充分具备上述实验室所具备的那些条件,而其中任一条件稍有不足,都会缩短轴承的可用期限,这就产生了轴承的寿命问题。 一般地说,滚动轴承的寿命是指滚动轴承在实际的服务条件下(包括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维护和保养条件等),能持续保持满足主动要求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精度的特长服务期限。 二、可计算的轴承寿命类别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多数失效形式迄今尚无可用的寿命计算方法,只有疲劳寿命、磨损寿命、润滑寿命和微动寿命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定量地加以评估。 1、疲劳寿命在润滑充分而其他使用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滚动轴承常因疲劳剥落而失效,其期限疲劳寿命可以样本查得有关数据,按规定的公式和计算程序以一定的可靠性计算出来。 2、磨损寿命机床主轴承取大直径以保证其高刚度,所配轴承的尺寸相应也大,在其远末达到疲劳极限之前,常因磨损而丧失要精度以致无法继续使用,对这类轴承必须用磨损寿命来徇其可能性的服务

轴承使用寿命

轴承使用寿命 摘要:自然界苛刻的工作条件会导致轴承的失效,但是如果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轴承正常运转的机会是能够被提高的。在轴承的使用过程当中,过分的忽视会导致轴承的过热现象,也可能使轴承不能够再被使用,甚至完全的破坏。但是一个被损坏的轴承,会留下它为什么被损坏的线索。通过一些细致的侦察工作,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来避免轴承的再次失效。 关键词:轴承失效寿命 导致轴承失效的原因很多,但常见的是不正确的使用、污染、润滑剂使用不当、装卸或搬运时的损伤及安装误差等。诊断失效的原因并不困难,因为根据轴承上留下的痕迹可以确定轴承失效的原因。 然而,当事后的调查分析提供出宝贵的信息时,最好首先通过正确地选定轴承来完全避免失效的发生。为了做到这一点,再考察一下制造厂商的尺寸定位指南和所选轴承的使用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1 轴承失效的原因 在球轴承的失效中约有40%是由灰尘、脏物、碎屑的污染以及腐蚀造成的。污染通常是由不正确的使用和不良的使用环境造成的,它还会引起扭矩和噪声的问题。由环境和污染所产生的轴承失效是可以预防的,而且通过简单的肉眼观察是可以确定产生这类失效的原因。 通过失效后的分析可以得知对已经失效的或将要失效的轴承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查看。弄清诸如剥蚀和疲劳破坏一类失效的机理,有助于消除问题的根源。 只要使用和安装合理,轴承的剥蚀是容易避免的。剥蚀的特征是在轴承圈滚道上留有由冲击载荷或不正确的安装产生的压痕。剥蚀通常是在载荷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发生的。如果安装不正确从而使某一载荷横穿轴承圈也会产生剥蚀。轴承圈上的压坑还会产生噪声、振动和附加扭矩。 类似的一种缺陷是当轴承不旋转时由于滚珠在轴承圈间振动而产生的椭圆形压痕。这种破坏称为低荷振蚀。这种破坏在运输中的设备和不工作时仍振动的设备中都会产生。此外,低荷振蚀产生的碎屑的作用就象磨粒一样,会进一步损害轴承。与剥蚀不同,低荷振蚀的特征通常是由于微振磨损腐蚀在润滑剂中会产生淡红色。 消除振动源并保持良好的轴承润滑可以防止低荷振蚀。给设备加隔离垫或对底座进行隔离可以减轻环境的振动。另外在轴承上加一个较小的预载荷不仅有助于滚珠和轴承圈保持紧密的接触,并且对防止在设备运输中产生的低荷振蚀也有帮助。 造成轴承卡住的原因是缺少内隙、润滑不当和载荷过大。在卡住之前,过大的摩擦和热量使轴承钢软化。过热的轴承通常会改变颜色,一般会变成蓝黑色或淡黄色。摩擦还会使保持架受力,这会破坏支承架,并加速轴承的失效。 材料过早出现疲劳破坏是由重载后过大的预载引起的。如果这些条件不可避免,就应仔细计算轴承寿命,以制定一个维护计划。 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更换材料。若标准的轴承材料不能保证足够的轴承寿命,就应当采用特殊的材料。另外,如果这个问题是由于载荷过大造成的,就应该采用抗载能力更强或其他结构的轴承。 蠕动不象过早疲劳那样普遍。轴承的蠕动是由于轴和内圈之间的间隙过大造成的。蠕动的害处很大,它不仅损害轴承,也破坏其他零件。 蠕动的明显特征是划痕、擦痕或轴与内圈的颜色变化。为了防止蠕动,应该先用肉眼检查一下轴承箱件和轴的配件。 蠕动与安装不正有关。如果轴承圈不正或翘起,滚珠将沿着一个非圆周轨道运动。这个问题是由于安装不正确或公差不正确或轴承安装现场的垂直度不够造成的。如果偏斜超过0.25°,轴承就会过早地失效。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 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 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内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1、产品结构设计的影响:产品的结构设计是根据使用性能目标值来确定的,这些目标值如载荷容量、寿命、精度、可靠性、振动、磨损、摩擦力矩等。在设计时,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产品设计与使用的不适用或脱节,甚至偏离了目标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早期失效。 2、材料品质的影响:轴承工作时,零件滚动表面承受周期性交变载荷或冲击载荷。由于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会产生极高的接触应力。在接触应力反复作用下,零件工作表面将产生接触疲劳而导致金属剥落。就材料本身的品质来讲,其表面缺陷有裂纹、表面夹渣、折叠、结疤、氧化皮和毛刺等,内部缺陷有严重偏析和疏松、显微孔隙、缩孔、气泡、白点、过烧等,这些缺陷都是造成轴承早期疲劳剥落的主要原因。在材料品质中,另一个主要影响轴承疲劳性能的因素是材料的纯洁度,其具体表现为钢中含氧量的多少及夹杂物的数量多少、大小和分布上。 3、热处理质量的影响:轴承热处理包括正火、退火、渗碳、淬火、回火、附加回火等。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加工质量及产品的使用性能。 4、加工质量的影响:首先是钢材金属流线的影响。钢材在轧制或锻造过程中,其晶粒沿主变形方向被拉长,形成了所谓的钢材流线(纤维)组织。试验表明,该流线方向平行于套圈工作表面的与垂直的相比,其疲劳寿命可相差2.5倍。其次是磨削变质层。磨削变质层对轴承的疲劳寿命与磨损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变质层的产生使材料表面层的组织结构和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表面层的硬度下降、烧伤,甚至微裂纹,从而对轴承疲劳寿命产生影响。受冷热加工条件及质量控制的影响,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质量不稳定或加工误差,如热加工的材料淬、回火组织达不到工艺要求、硬度不均匀和降低,冷加工的几何精度超差、工作表面的烧伤、机械伤、锈蚀、清洁底低等,会造成轴承零件接触不良、应力集中或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对轴承疲劳寿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B、使用因素 使用因素主要包括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不正确的安装方法很容易造成成轴承损坏或零件局部受力产生应力集中,引起疲劳。过大的配合过盈量容易造成内圈滚道面张力增加及零件抗疲劳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断裂。润滑不良会引起不正常的摩擦磨损,并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材料组织和润滑剂性能。如果润滑不当,即便选用再好的材料制造,加工精度再高,也起不到提高轴承寿命的效果。密封不良容易使杂质进入轴承内部,既影响零件之间的正常接触形成疲劳源,又影响润滑或污染润滑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