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训练学 复习题

运动训练学 复习题

名词解释(共20分)

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和名次。P64

2、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

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

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

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

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

赂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

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

象”。

3、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P252

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P1

5、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运动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P233

6、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P68

7、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时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P90

8、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比赛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P64

9、竞技能力:同4

1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P166

1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P268

12、运动负荷:

13、竞技水平:

14、训练方法:

15、爆发力:

16、周期安排原则: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简答题(共30分)

1提高动作速度常用的训练方法手段有哪些?

2技术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贯彻周期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4竞技战术包括哪些内容?

5 循环训练法有什么特点?

6技术训练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8竞技能力有哪几个因素组成?

9动作要素的构成包含哪七个部分?

1.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划分,竞技体育项目可以划分为哪几类项群?分别包含哪些项目? 答:技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划分,竞技体育项目可以划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类项群。

体能主导类项群又分为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向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格斗对抗性项群;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和举重等项目;速度性项群包括短距离的跑、游、划、骑等类项目;耐力性项群包括中长距离的跑、游、划、

骑和竞走等项目。

技能主导类项群分为表现准确性项群,包括射击、射箭等项目;表现难美性项群包括体操、武术套路、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跳水等项目;同场对抗性项群包括篮球、足球、手球等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群包括诽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格斗对抗性项群包括散打、拳击、摔政和柔道等项目。

2.竞技能力有哪几个方面因素组成?

答: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体能: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子种基本运动素质及=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能: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

(3)战术能力:战术能力则表现为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样三个部分。

(4)运动智能: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5)心理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

3.简要说明人体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

答:人体竞技状态的发展经历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贝的能力得到提高。

(1)竞技状态的形成: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运动竞技状态即不断地培养发展.并逐渐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

(2)竞技状态的保持:竞技状态形成以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相对稳定,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在强烈的参赛动机驱使之下,高度地动员机体潜能,在比赛中常常会创造新的成绩。

(3)竞技状态的消失:入体不可能始终保持各个系统之间的高度协调,生理和心理能力也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峰状态。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体息、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就这样,与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训练的人周期。

4.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分为哪几类?结合专项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参考要点:

(1)间歇训练法的含义:间歇训练法是指别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3)训练中的应用特点:以体能类项目为例,说明间歇训练法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第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较大,心率负荷指标多在每分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系统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及乳酸能系统。

第二,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下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40。如秒钟或如—180秒钟左右),速度负荷强度通常赂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左右,心率负荷控制在每分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伙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第三,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每分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也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系统为主。

5.试述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答:(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

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的水平。三个构成因素之巾,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

6.一堂课的训练负荷量度是如何确定的?

答:(1)依主要训练手段的训练量确定训练课负荷量度的大、小等级。

在一次预定时间界限的训练课中,完成主要训练手段的最大训练量可作为大负荷训练课的判定标准,大负荷训练量的50%~80%为中等负荷,50%以下为小负荷。

(2)根据训练课后恢复的状态确定训练课负荷量度的大、小等级。

有机体在训练负荷刺激下产生疲劳,负荷越大,疲劳越深,需要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据此,可从恢复时间的长短椎断出负荷的大小。恢复时间短,则负荷小;恢复时间越长,则负荷越大。

比较同一时间长度的训练课结束后,有机体疲劳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即可判断训练课负荷的大、小等级。例如俄国学者对周期性项目运动健将的跟踪检测表明,各种性质的大负荷课后,需要经过2~3天的恢复过程。由此,可以以大负荷课中完成的量作为上限标准.划分出不同等级负荷的训练课:

大负荷课——运动员达到原来水平的恢复时间约为2~3天;

较大负荷课——恢复时间为大负荷课的1/2,即l~1.5天,

此时负荷量比大负荷课个的量少25%~30%;

中等负荷课——恢复时间通常10~12小时以内就可完成,此时负荷量为大负荷课的50%~80%左右;

小负荷课——恢复时间则是儿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就可完成,负荷量为大负荷课量的

20%~25%。

7.制定一份年度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o

答:(1)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2)确定训练指标;

(3)划别U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

(4)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

(5)安排比赛序列;

(6)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

(7)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8)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

(9)制定恢复措施;

(10)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及标准。

8.如何确定一个大周期各阶段时限的工作步骤?

参考要点: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是以成功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以及完整的训练大周期。

(1)确定主要比赛日期

由竞赛日程所确定。

(2)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围绕比赛日确定比赛阶段。常规大周期,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约一周结束。

(3)确定比赛时期

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个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就组成了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其间要注意安排必要的热身赛。

(4)确定整个训练大周期

在比赛时期前面加上6~2周的准备时期,后面加2~4周的恢复时期,就构

一、选择题(一)

1、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的特征。

A 竞技体育

B 群众体育

C 学校体育

D 大众体育

2、篮球、足球属于——项目。

A耐力性B 对抗性C 周期性D 速度性

3、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之一。

A作用B 特性C方法D 手段

4、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B 负荷和心理C 负荷和恢复D 身体和心理

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学者提出来的。

A苏联B原民主德国C中国D原联邦德国

6、超量恢复规律是——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B区别对待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D 系统不见断性

7、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C 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

8、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

A40-60%z之间B60-80%之间C80-90%之间D90%以上

9、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

A方法B手段C本领D途径

10、动作连贯流畅、和谐有弹性反映了练习的——。

A动作节奏B动作的精确性C运动学特征D动力学特征

11、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

A途径B方法C手段D基础

12、篮球过人的动作属于——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

13、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练习方式D练习方法

14、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

15、——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

A及时性和可靠性B有效性和客观性C连续性和阶段性D阶段性和变化性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负荷组数D负荷次数

1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岁。

A7-10 B11-13 C14-17 D18-21

18、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特点B条件C要求D能力

19、表扬与批评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内容B任务C方法D要求

20、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

二、多项选择

1、竞技体育的特征包括——。

A强烈的竞争性B超人的体力和技艺C增强体质性D高尚的娱乐性E自由开放性

2、影响负荷量的因素有——。

A总重量B总距离C次数D组数E总时间

3、竞技状态出现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方面。

A生理学B训练学C心理学D论理学E美学

4、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包括——。

A时间感B空间感C速度感D节奏感E乏味感

5、速度素质包括——速度。

A反应B灵敏C位移D动作E柔韧

1ABD 2ABCDE 3ABC 4ABCD 5ABC

三、判断题

1、运动训练的实质是一种教育过程。(d)

2、负荷量过大容易引起兴奋型过度训练。(c)

3、科学化训练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训练按照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进行训练。(d)

4、游戏法和比赛法只适合于儿童少年使用。(c)

5、运动技术的合理和有效是相对的。(d)

6、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之间的转移属于同类转移。(c)

7、只要队员有较强的实力,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与运动成绩关系不大(c)

8、运动训练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d)

9、男运动员一般比女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早2年。(c)

10、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c)

1√2×3√4×5√6×7×8√9×10×

一、选择题{2}

1、运动训练的实质是——过程。

A 锻炼

B 训练

C 教育

D 恢复

2、排球、网球属于——组合。

A固定B 变异C 同属多项D 异属多项

3、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运动负荷、恢复时间和恢复过程的方法是——恢复手段。

A训练方法学B 医学生物学C心理学D 运动学

4、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刺激。

A生理B 心理C 训练D 思想

5、塑造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体形是——。

A一般训练的任务B专项训练的任务C一般训练内容D专项训练内容

6、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B区别对待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D 系统不间断性

7、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不同。

A训练程度B训练结构C 训练要求D间歇时间

8、持续训练法主要发展运动员的——。

A一般耐力和力量耐力B最大力量和速度耐力C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D爆发力和力量耐力

9、培养协调能力是技术训练的——之一。

A途径B任务C手段D措施

10、动作的力量反映了练习的——。

A动作节奏B动作的精确性C运动学特征D动力学特征

11、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

A能力B方法C手段D措施

12、游泳转身动作属于——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

13、欲想通过增大肌肉横断面积发展最大力量,练习的重复次数以——为宜。

A2-4次B4-7次C7-10次D10-13次

14、在比赛更为复杂的条件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

15、——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

A阶段性和变化性B可计划性和可变更性C可靠性和有效性D客观性和及时性16、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最基本的——。

A组织手段B组织措施C组织制度D组织形式

17、女孩子从10岁开始绝对力量的自然发展分为——个阶段。

A2 B3 C4 D5

18、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能力B要求C特点D条件

19、说服法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内容B任务C方法D要求

20、创造专项优异运动成绩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

1C 2B 3A 4C 5B 11A 12B 13B 14B 15B

6A 7D 8A 9B 10D 16D 17C 18D 19C 20B

二、多项选择(二)

1、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把竞技体育项目分为——。A速度力量性B耐力性C表现性D对抗性E固定性

2、训练适应的特性包括训练适应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可靠性D连续性E异时性

3、去别对待原则中所指的“个人特点”包括——。

A年龄B性别C文化水平D身体条件E承担负荷的能力

4、构成重复训练法的因素有——。

A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B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C每次重复练习的距离和时间

D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E每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

5、运动素质的训练通常包括——素质。

A力量B速度C耐力D灵敏E柔韧

1ABCD 2ABDE 3ABCDE 4BCDE 5ABCDE

三、判断题

1、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并不是竞技体育构成和发展的条件。(c)

2、竞技状态的暂时消失是训练反适应衰退的结果。(d)

3、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c

4、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程度都较大。(d)

5、协调能力是单纯的运动素质。(c)

6、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都可以发展耐力素质。(d)

7、智能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d)

8、在训练准备期,应该使负荷量和负荷程度都达到最高值。d)

9、女运动员一般比男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晚2年。(c)

10、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c)

1×2√3×4√5×6√7√8√9×10×

一、选择题{3}

1、竞技体育的主要目的是——。

A 掌握体育知识

B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 不断增强体制

D 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2、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属于——。

A体能类项目B 表现性项目C 对抗性项目D 速度性项目

3、训练适应能提高运动员竞技状态是适应的——之一。

A作用B 特性C方法D 手段

4、当运动员在训练中体重下降、血压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出现尿蛋白,肌肉拉伤等症状时属于过度训练中的——。

A主观感觉方面的心理症状B 身体形态方面的症状C 运动能力方面的症状D 技术方面的症状

5、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

A客观规律的反映B训练方法的反映C训练手段的反映D发展规律的反映

6、全运会和奥运会一般以——为周期。

A 2年

B 4年

C 6年

D 8年

7、训练方法是指达到训练目的所采用的——。

A 要求和准则

B 途径和办法

C 内容和措施

D 方法和要求

8、间歇训练法是指练习之间有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衡量,当心率恢复到——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80-90次/分B90-100次/分C120-140次/分D140-160次/分

9、运动员对训练的承受力及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是由他的——决定的。

A身高B体重C协调能力D竞技能力

10、技术训练的首要问题是——技术。

A掌握B分析C运用D提高

11、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以发展——素质为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

A心理B运动C思想D文化

12、相对力量的提高是在运动员体重不增加或增加很少的情况下使——得到提高而达到的。A速度力量B力量耐力C专项耐力D最大力量

13、训练过程中,非乳酸无氧耐力的训练强度可达到——。

A50%以上B60%以上C85%以上D95%以上

14、战术指导思想是整个战术内容的——。

A核心B途径C方法D要求

15、整个训练活动进行的——就是训练过程。

A速度和时间B步骤和程序C方法和线路D方式和要求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一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负荷时间D负荷重量

17、在少年儿童力量训练过程中,女孩子三年中总的绝对力量可提高46%的年龄阶段是——岁。

A10-13 B13-15 C15-18 D16-21

18、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 条件B特点C要求D能力

19、树立榜样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内容B方法C任务D要求

20、提高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

1B 2C 3A 4B 5A 11B 12D 13D 14A 15B

6B 7B 8C 9D 10B 16B 17A 18A 19B 20C

二、多项选择

1、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A运动训练B运动竞赛C物质条件

D群众体育E学校体育

2、运动训练过程中,可将恢复的手段分为——手段。

A训练方法学B表扬与批评C医学生物学

D奖励和惩罚E心理学

3、运动训练原则包括——原则。

A动机激励B有效控制C周期安排

D区别对待E适宜负荷

4、循环训练法结合其他训练方法形成不同的循环训练方案有——循环训练。

A持续B间歇C变换

D游戏E重复

5、发展各种不同的运动素质时都应考虑练习的——。

A强度B负荷数量C间歇时间

D练习方式E重复次数和组数

1ABC 2ACE 3ABCDE 4ABE 5ABCDE

判断三题

1、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d)

2、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引起抑制型过度训练。(c)

3、竞技状态是自然形成的,不经训练就可获得。(c)

4、变换训练法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d)

5、对运动技术本身的结构来说,技术难点是不固定的。(c

6、对运动员来讲,只要大肌肉群练的好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c)

7、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所必须的专项心理能力的训练。(c)

8、对运动员实现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落脚点。(c)

9、运动员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所需要的年限是确定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

要考虑的因素之一。(d)

10、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c)

1√2×3×4√5×6×7×8×9√10×

一、选择题(4)

1、承担负荷的极限性是——的特点之一。

A 学校体育

B 群众体育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竞赛

2、田径项目的评定方法属于——类。

A评分B 命中C 测量D 得分

3、当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惫不堪、食欲欠佳、睡眠不好、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症状时,属于过度训练中的——方面的症状。

A主观感觉B 身体形态、机能C运动能力D 身体素质

4、训练过程中采用放松训练、呼吸调整、催眠暗示、心理调节等方法是——恢复手段。

A训练方法学B 医学生物学C 心理学D 机能学

5、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战术知识是——。

A一般训练任务B专项训练任务C一般训练内容D专项训练内容

6、当训练课之间间歇时间过短,机体机能能力表现为——。

A逐渐提高B逐渐下降C保持在原有水平D 变化不明显

7、用重复训练法发展速度素质时,强度应在——。

A60%以上B70%以上C 80%以上D90%以上

8、变换训练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

A时间感B空间感C节奏感DA+B+C

9、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可以直接影响到对另外一种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这种转移属于——。A负转移B间接转移C纵转移D直接转移

10、技术训练的首要问题是——技术。

A掌握B分析C运用D提高

11、速度力量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素质。

A速度B耐力C力量D灵敏

12、三角移动滑步属于——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

13、有氧耐力又称——耐力。

A速度B力量C一般D灵敏

14、按照比赛条件进行战术模拟训练是战术训练的——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

1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

A手段B方法C要求D结果

16、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发展竞技状态、参加热身比赛是——主要任务。

A准备期B竞赛前期C竞赛期D过度期

17、男孩子在——岁左右达到成人所能表现的最大力量。

A10 B15 C20 D25

18、熟练掌握教育学、方法学技能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能力B要求C特点D条件

19、纪律约束、奖励和处罚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内容B任务C方法D要求

20、努力保持专项竞技水平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

1C 2C 3A 4C 5A 11A 12C 13C 14B 15D

6B 7D 8D 9D 10B 16B 17B 18D 19C 20D

二、多项选择

1、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训练。

A身体B技术C战术

D心理E智能

2、影响负荷强度的因素有——。

A质量B难度C高度

D远度E密度

3、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阶段。

A获得B波浪起伏C相对稳定

D不断变化E暂时消失

4、间歇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

A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B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C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

D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E间歇时的休息方式

5、力量素质包括——。

A最大力量B相对力量C速度力量

D力量耐力E牵引力量

1ABCDE 2ABCDE 3ACE 4ABCDE 5ABCD

三、判断题

1、一个运动员只要刻苦训练,就能在几个性质不同的项目上取得世界冠军。(c)

2、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的强度,就能承担较小强度的较大量。(d)

3、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的极限强度是绝对的。c)

4、间歇训练法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只能安排大强度(c)

5、郑海霞的身高本身就是一种竞技能力。(d)

6、发展爆发力所采用的训练强度只能是小负荷,才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c)

7、培养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d)

8、在赛前2-3天的训练中,应安排一些无氧代谢、大强度的训练,为比赛做准备。(c)

9、7岁以前的少儿,力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自然发育。(d)

10、进行道德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c)

1×2√3×4×5√6×7√8×9√10×

1 竞技战术

2 运动负荷

3 竞技体育

4 训练方法

5 动作力量

6 运动训练学

7 运动成绩

8 运动训练原则

9 竞技能力10 变换训练法

11间歇训练法12 运动技术13运动员体能14技术风格15高原现象

简答题

举例说明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竞技能力有哪几个因素组成?

动作要素的构成包含哪七个部分?

技术训练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循环训练法有什么特点?

竞技战术包括哪些内容?

技术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动作速度常用的训练方法手段有哪些?

简述贯彻周期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问答题

1:请说明人体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

答:人体竞技状态的发展经历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贝的能力得到提高。

(1)竞技状态的形成: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运动竞技状态即不断地培养发展.并逐渐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

(2)竞技状态的保持:竞技状态形成以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相对稳

定,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在强烈的参赛动机驱使之下,高度地动员机体潜能,在比赛中常常会创造新的成绩。

(3)竞技状态的消失:入体不可能始终保持各个系统之间的高度协调,生理和心理能力也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峰状态。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体息、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就这样,与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训练的人周期。

2: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分为哪几类?结合专项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1)间歇训练法的含义:间歇训练法是指别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3)训练中的应用特点:以体能类项目为例,说明间歇训练法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第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较大,心率负荷指标多在每分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系统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及乳酸能系统。

第二,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下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40。如秒钟或如—180秒钟左右),速度负荷强度通常赂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左右,心率负荷控制在每分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伙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第三,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每分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也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系统为主。

3:如何确定一个大周期各阶段时限的工作步骤?

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是以成功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以及完整的训练大周期。

(1)确定主要比赛日期由竞赛日程所确定。

(2)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围绕比赛日确定比赛阶段。常规大周期,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约一周结束。

(3)确定比赛时期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个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就组成了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其间要注意安排必要的热身赛。

(4)确定整个训练大周期在比赛时期前面加上6~2周的准备时期,后面加2~4周的恢复时期,就构成一个14~32周的训练大周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