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XXX智能公交平台_行业监管与决策支持系统

项目类型:二次开发

编制:张 X 2016年3月10日

审核:贾XX 2016年3月10日

批准:杨XX 2016年3月10日

版本历史

文档审阅信息

文档批准信息

目录

1.概述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参考资料 (1)

1.4测试环境 (1)

2.测试结果 (2)

2.1千行代码缺陷率的统计结果 (2)

2.2按照缺陷修复情况的统计结果 (2)

2.3按照缺陷类型的统计结果 (3)

2.4按照缺陷严重程度的统计结果 (4)

3. 评价 (5)

3.1 对被测软件的全面评估 (5)

3.2测试环境的影响 (7)

3.3测试结论 (7)

3.4改进建议 (8)

3.4.1被测软件设计和操作改进建议 (8)

3.4.2被测软件的测试改进建议 (8)

4.测试工作总结 (9)

4.1人力资源消耗 (9)

4.2测试计划差异分析 (9)

附录:[HIOSE 1.3.0]所有缺陷列表 (9)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报告编写主要有以下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方案提供参考。

3、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预防和修复BUG提供建议。

1.2项目背景

XX市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公交行业决策分析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公共交通资源信息,以促进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与公交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连,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政府掌握公交运行情况,实施行业监管,支撑信息服务等的目标。

该系统主要包含基础资源统计分析、公交运营状况分析、安全应急数据分析、线网辅助优化分析、发展水平评价等模块功能需求。

系统面向的主要用户包括:XX市交通局及公交企业等。

1.3参考资料

●需求调研报告_XX市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V1.0.doc

●产品变更设计报告_XX市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V1.0.doc

●XX市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软件系统测试方案(XX)v1.0.doc

●OSE 1.3.0测试用例库和问题追踪库

1.4测试环境

[HIOSE1.3.0]系统运行软硬件环境如下:

2.测试结果

2.1千行代码缺陷率的统计结果

本项目总代码行数为1379958行,有效缺陷数为185个,千行代码缺陷率为0.13。

2.2按照缺陷修复情况的统计结果

缺陷报告按照修复情况统计的结果包括:已修复(已修复、不再重现(超三个月)、需求变更)、未修复(未修复、不修复、升级解决、正在修复、不再重现(三个月内))等

[HIOSE 1.3.0]测试缺陷修复情况统计表

注:修复率 = (已修复/ 错误总数)%

分析:其中运营监管模块占比72.51%,基础设施模块缺陷占比16.59%。

[HIOSE 1.3.0]遗留问题列表

2.3按照缺陷类型的统计结果

缺陷按照缺陷类型包括: 1、产品崩溃或挂起,2、未实现的需求,3、功能错误与失效,4、性能缺陷,5、易用性,6、语言描述错误,7、安全性问题。

[HIOSE 1.3.0]测试缺陷类型统计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 =(每个分项的缺陷数量/总缺陷数量)%;

分析:功能错误与失效占比为74.59%,这其中有很多是由于开发人员自测不充分导致;如果开发人员自己充分测试后再提交测试,这一比例应该会大大降低。

2.4按照缺陷严重程度的统计结果

缺陷按照缺陷严重程度包括: 1、致命,2、严重,3、主要,4、一般,5、轻微。

[HIOSE 1.3.0]测试缺陷严重程度统计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 =(每个分项的缺陷数量/总缺陷数量)%;

分析:致命及严重缺陷数量为4个,占总体缺陷数量的2.16%。行业监管主要实现业务数据结存及查询功能,所以崩溃问题相对较少,缺陷主要集中在功能实现方面,一般类型错误。

[HIOSE 1.3.0]致命及严重问题列表

3. 评价

3.1 对被测软件的全面评估

[HIOSE 1.3.0]系统测试结果列表

根据测试方案,运营监管系统一般只是对结存表查询,不会有特别大的数据量。所以本次测试仅针对公交运营状况分析推荐环境下页面的响应时间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3.2测试环境的影响

3.3测试结论

系统测试结束标准:

1、测试用例执行率100%,测试需求覆盖率100%。

2、缺陷在每一版本呈现递减趋势。

3、最后一个版本无严重及以上缺陷,其他缺陷不超过10个。

4、主要及以上缺陷修复率达到100%,一般及轻微缺陷修复率达到85%且遗

留缺陷(未解决、升级解决、不再复现、不解决)不超过20个。形成报告,项目经理组织部门研发经理、测试经理、产品经理召开会议,完成测试报告内容及结论确认,如有测试问题不修复、延期处理由研发经理、测试经理、产品经理共同认定。

测试情况:

综合单项测试及系统测试情况,HIOSE 1.3.0当前状况如下:

1、测试用例执行率100%,测试需求覆盖率100%,此标准满足。

2、缺陷在每一版本呈现递减趋势,此标准满足。

3、最后一个版本无严重及以上缺陷,其他缺陷6个,此标准满足。

4、主要及以上缺陷修复率达到100%,一般及轻微缺陷修复率达到98.9%,

遗留缺陷(未解决、升级解决、不再复现、不解决)2个。经研发经理、测试经理、产品经理共同认定,同意遗留,此标准满足。

测试结论:

HIOSE 1.3.0功能、性能等各方面符合需求规格,满足系统测试出口标准。3.4改进建议

3.4.1被测软件设计和操作改进建议

1、进一步提高编码人员的工作质量。

本次二次开发活动中,编码人员中有较多新手和外包人员,他们对系统、写代码、编码规范等不够熟悉,导致产生较多缺陷;并且还有很多是脚本不规范,程序版本混乱的情况,耽误了开发和测试时间,也降低了质量可控性。

另外也有部分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还存在依赖心理,对测试发现的问题发现一个改一个,对于是否有可能还存在类似的问题或者是否会引起其他问题不去思考,导致后期缺陷修复成本增加。因此项目经理应该进一步向开发人员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开发人员的质量意识。

2、加强程序代码检查力度。

在本次二次开发活动中,由于开发时间紧张,代码检查人员参与其他事情较多,后期很多开发任务没有经过代码检查或代码检查不充分。在本次参与编码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应该说代码检查环节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这个环节不充分,那么到测试环节的压力就会比较大。项目经理应该认真分析缺陷分布情况,加强重点模块和质量较差开发人员的代码走查力度,不能因为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产品质量整体下滑。

3.4.2被测软件的测试改进建议

1、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提高测试针对性。

本次二次开发项目测试人员没有参与需求调研,参与需求分析和讨论的时间也比较少,对用户需求把握不准,导致一些任务测试不够深入。而我们的测试都应当是追溯到用户需求的。试想如果测试人员连用户想要什么都没搞清楚的话,可能得到什么样的测试结果。因此只有前期充分的参与需求分析,充分

的与规划人员进行沟通,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测试效果。

4.测试工作总结

4.1人力资源消耗

4.2测试计划差异分析

与测试方案计划相比,在人员上辛丽和李芳彦主要参与前两轮单项测试;张雪、崔燕奇去XX现场参与第三、第四轮单项测试,张雪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系统测试。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对产品质量也可能造成风险。

附录:[HIOSE 1.3.0]所有缺陷列表

O SEC S.xl sx

软件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 成员: 2018年6月27日

软件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889983925.html,+SQL server 2008网上书城 一、测试概述 1.1测试任务描述 对店铺管理产品项目中所有的软件测试活动中,包括测试进度、资源、问题、风险以及测试组和其他组间的协调等进行评估,总结测试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测试工作。 1.2测试范围 依据用户需求说明书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相应的设计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用户访问与安全控制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和单元测试。主要功能包括: 用户功能 注册新用户、登录系统、浏览公告、发表留言、添加修改和删除购物车的信息、提交订单 浏览者功能 查看网站主页、商品信息查询、浏览公告信息 购物系统管理后台 管理员注册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用户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公告管理系统 1.3测试环境描述 测试PC机(2台) 配置:Web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均采用AMD Atholon (1GHZ)PC工作站。 内存1024M、硬盘120G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MySQL:MySQL Server 5.0 应用软件:Tomcat5.5、eclipse 客户端前端显示:IE9.0 1.4测试模型

1.5参考资料 二、测试描述 2.1测试版本比较 2.2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WEB测试通用方法、手工测试2.3测试描述

三、遗留问题描述 测试执行时间相对较少,测试通过标准要求较低;开发人员相关培训未做到位,编码风格各异,细节性错误较多,返工现象存在较多;测试执行人员对管理平台不够熟悉,使用时效率偏低;测试执行人员对系统了解不透彻,测试执行时存在理解偏差,导致提交无效缺陷。 四、测试总结 4.1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实用版)

言简意赅,远见卓识。望君采纳。谢谢!删除水印可,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实用版 2019年06月

版本修订记录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技术资料 [项目名称] 系统测试报告 1测试内容及方法 1.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软件系统测试计划》进行,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接受度测试等内容。 1.2测试方法 正确性测试策略、健壮性测试策略、接口测试策略、错误处理测试策略、安全性测试策略、界面测试策略 1.3测试工作环境 1.3.1硬件环境 服务端 数据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应用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客户端 处理器:Inter(R) Core?2 Quad CPU Q6600 @2.4GHz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2G 硬盘空间:200G 1.3.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客户端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7.0 GIS软件:ArcGIS Server 9.3 WEB服务:IIS6.0 2缺陷及处理约定 2.1缺陷及其处理 2.1.1缺陷严重级别分类 严重程度修改紧急 程度 评定准则实例 高必须立即 修改 系统崩溃、不稳定、 重要功能未实现 1、造成系统崩溃、死机并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2、系统不稳定,常规操作造成程序非法退出、死循环、通讯中断或异 常,数据破坏丢失或数据库异常、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3、用户需求中的重要功能未实现,包括:业务流程、主要功能、安全 认证等。 中必须修改系统运行基本正 常,次要功能未实 现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不一致)。 2、数据状态变化时,页面未及时刷新。 3、添加数据后,页面中的内容显示不正确或不完整。 4、修改信息后,数据保存失败。 5、删除信息时,系统未给出提示信息。 6、查询信息出错或未按照查询条件显示相应信息。 7、由于未对非法字符、非法操作做限制,导致系统报错等,如:文本 框输入长度未做限制;查询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未做约束等。 8、兼容性差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如:使用不同浏览器导致系统部分 功能异常;使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异常。 低可延期修 改 界面友好性、易用 性、交互性等不够 良好 1、界面风格不统一。 2、界面上存在文字错误。 3、辅助说明、提示信息等描述不清楚。 4、需要长时间处理的任务,没有及时反馈给用户任务的处理状态。 5、建议类问题。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1.编写目的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2.项目背景 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鉴于目前学校学生人数剧增,学生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构思出来的,该软件设计完成后可用于所有教育单位(包括学校,学院等等)的学生信息的管理.目前社会上信息管理系统发展飞快,各个企事业单位都引入了信息管理软件来管理自己日益增长的各种信息,学生管理系统也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化的学生信息管理软件也不少.但本系统完全独立开发,力求使系统功能简洁明了,但功能齐全且易于操作. 3.定义 学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是帮助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对人事档案的管理软件。使用汉语编程语言,独立完成其功能。 MIS:管理信息系统;DFD图:数据流图(描述逻辑模型的图形工具,表示数据在系统内的变化。);CFD:流程控制图;

4.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概论> 李存珠李宣东编著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出版2001年8月 [2]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王删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 [3]现代软件工程,陈松桥等著.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 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原因 由于现今的学籍管理非常繁琐,行政人员付出大量的工作时间,得到的效率很低。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校方人员的工作负担,决定开发学籍管理系统软件。 2.系统目标 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教务管理所需的信息管理,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务管理政策的研究实施,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条件、假定和限制 开发该系统的主要资金来源为用户提供的开发资金投入,故在设计开发中最大不能超过该限度,且软件完成交付用户使用后,应保证软件的运行寿命至少达到用户的要求范围.且软件开发时间应基本控制在用户提出的要求范围内. 4.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1)技术可行;

XX项目测试报告(模板)

XXX项目 单元/集成/系统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概述1 1.1 编写目的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参考文档 (1) 1.4 业务术语定义 (1) 2 测试范围及策略 (2) 2.1测试范围 (2) 3 测试环境 (2) 3.1 硬件环境 (2) 3.2 软件环境 (2) 3.3 测试工具 (3) 4 测试执行 (3) 4.1测试组织 (3) 4.2测试时间 (3) 4.3冒烟情况 (4) 4.5测试用例统计 (4) 5测试结果分析 (4) 5.1缺陷统计和分析 (4) 5.2 遗留缺陷以及问题分析 (5) 5.3测试结果统计 (5) 6质量评价 (6) 7测试工作总结 (6) 7.1 风险提示 (6) 7.2 测试建议 (6) 7.3 测试结论 (6) 8 交付文档 (7)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文为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通过本文描述了本次系统测试的测试执行情况以及缺陷统计与分析、分析系统未来潜在的风险以及一些测试建议及对应的解决方法等内容,通过这些客观的数据,评估本次测试之后系统是否满足结束ST的出口条件。本文读者范围包括本项目相关的业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参与本项目其他人员。 1.2 项目背景 1.3 参考文档 XXX需求规格说明书V1.0.doc XXX单元/集成/系统测试用例V1.0.doc XXX缺陷管理记录V1.0.xls 1.4 业务术语定义 根据项目实际进行业务术语的定义。

2 测试范围及策略2.1测试范围 说明:内容多插入具体附件即可 3 测试环境 3.1 硬件环境 3.2 软件环境

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项目背景 为了了解XXXX系统的性能,特此对该网站进行了压力测试2 编写目的 描述该网站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3 参考文档 4 参与测试人员 5 测试说明 5.1 测试对象 XXXX系统

5.2 测试环境结构图 5.3 软硬件环境 XXXXX 6 测试流程 1、搭建模拟用户真实运行环境 2、安装HP-LoadRunner11.00(以下简称LR) 3、使用LR中VuGen录制并调试测试脚本 4、对录制的脚本进行参数化 5、使用LR中Controller创建场景并执行 6、使用LR中Analysis组件分析测试结果 7、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写测试总结报告 7 测试方法 使用HP公司的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11.00,对本系统业务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前台测试,发起 各种组合业务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录制登陆业务模块,并模拟30、50、80、100 个虚拟用户并发登陆、添加和提交操作,进行多次连续测试,完成测试目标。 测试评估及数据统计 此次测试通过同一台客户机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在因特网环境进行,未考虑因特网的稳定 性的问题。此次测试用户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只录制了三个事务,即:用户登录、添加和信息提交,从测试的数据来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基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 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 、模拟80 个用户并发操作时,出现1 个未通过的事务,具体原因需结合程序、网络和服务器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非无可挑剔。 2 、用户登陆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与其他两个事务相比等待的时间要长,且波动也较大, 在网速变慢、用户数增加的外部条件下,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优化系统登录页面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测试报告模板(实用)

XXX项目软件测试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文档变更记录 版本编号修订日期修订内容修订人备注

目录 1概述 (4) 2测试概要 (4) 2.1进度回顾 (4) 2.2测试环境 (5) 2.2.1软硬件环境 (5) 2.2.2网络拓扑 (5) 3测试结论 (6) 3.1测试记录 (6) 3.2缺陷修改记录 (6) 3.3功能性 (6) 3.4易用性 (6) 3.5可靠性 (6) 3.6兼容性 (7) 3.7安全性 (7) 4缺陷分析 (7) 4.1缺陷收敛趋势 (7) 4.2缺陷统计分析 (8) 5遗留问题分析 (9) 5.1遗留问题统计 (9)

1概述 说明项目测试整体情况,经过等。 2测试概要 XX后台管理系统测试从2007年7月2日开始到2007年8月10日结束,共持续39天,测试功能点174个,执行2385个测试用例,平均每个功能点执行测试用例13.7个,测试共发现427个bug,其中严重级别的bug68个,无效bug44个,平均每个测试功能点2.2个bug。 XX总共发布11个测试版本,其中B1—B5为计划内迭代开发版本(针对项目计划的基线标识),B6-B8为回归测试版本。计划内测试版本,B1—B4测试进度依照项目计划时间准时完成测试并提交报告,其中B4版本推迟一天发布版本,测试通过增加一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B5版本推迟发布2天,测试增加2个人日,准时完成测试。 B6-B11为计划外回归测试版本,测试增加5个工作人日的资源,准时完成测试。 XX测试通过Bugzilla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缺陷跟踪管理,B1—B4测试阶段都有详细的bug分析表和阶段测试报告。 2.1 进度回顾 版本名称测试起始时间测试结束时间测试人员测试地点

(完整版)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暂定)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略 2.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我方(北京圆规创新公司)对XX公司“XX”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XX公司“XX”项目,测试范围为:略。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易用性测试。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3.测试解决方案 我公司针对用户方提出的测试要求,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经验,撰写测试技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了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类型,并分别介绍不同测试类型的内容和相关标准。 3.1.系统功能测试 实施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功能确认。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将功能点转换为功能测试需求,根据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所有功能点必须被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编写采用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编写原则,便于以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上兼顾正常业务逻辑和异常业务逻辑。测试数据的选取可采用GUI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比较测试等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数据的组合,一般以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为主。 3.1.1.系统功能项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项进行测试(列表); 3.1.2.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典型业务流程进行测试(列表); 3.1.3.系统功能测试标准 ?可测试的功能点100%作为测试需求(如未作为测试需求,必须在测试计划中标注原因并通知用户方负责人);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模板)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4) 3.1测试执行情况 (4) 3.2功能测试报告 (4) 3.2.1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2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3x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4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2.5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5)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6)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6)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7)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8)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8)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10) 4测试结论与建议 (11)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11)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11) 4.3测试结果分析 (11) 4.4建议 (11)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 xxxxxxxxxx公司 1.3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学生信息系统测试报告

学生信息系统测试报告(STR)

目录 学生信息系统测试报告(STR) (1) 1引言 (1) 1.1文档概述 (1) 1.2系统简介 (1) 1.3系统架构 (1) 2引用文件 (2) 3测试资源 (2) 3.1硬件资源 (2) 3.2软件资源 (2) 3.3人力资源 (3) 4测试记录及结果 (3) 4.1用户界面测试结果 (3) 4.2功能测试结果 (4) 4.3性能测试结果 (5) 4.4安全性测试结果 (5) 4.5兼容性测试结果 (5) 4.6 安装测试结果 (5) 6测试评价 (6)

1引言 1.1文档概述 本文档按照学生信息系统项目需求说明文档、设计概要文档、用户说明文档、测试计划文档对系统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测试,用于指导学生信息系统测试后期的改进与维护工作,适用于学生信息系统项目所有参与者。主要的参考文档有: 1.2系统简介 本系统为简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管理员可增、删、改和查询系统中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照片、年级等学生信,以及更改学生登录密码;学生可以登录系统查看和修改自己的信息,但无权查看和修改其他学生的信息。1.3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B/S架构。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访问应用系统。Web服务器为Tomcat,数据库为MYSQL。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基于HTTP协议。 本系统开发的软件环境如下: (1)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2)web服务器:Tomcat (3)数据库:MYSQL (4)开发语言和工具:Javascript

2引用文件 此系统属于一般类型的Web应用软件,用户要求各功能正常使用,系统响应较快,运行稳健。 此次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查核心模块功能是否正常,验证系统性能是否满足应用需求。 根据需求说明文档以及软件概要设计文档中对本系统功能的概述,本次具体测试范围如下: 安装测试:检查系统按照用户手册是否能正确安装,其所配置的基础数据是否正常。 用户界面测试:检查界面是否美观合理,符合大部分用户要求。 功能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实现需求文档中所要求功能,对学生信息进行增、删、改、查,且管理员与用户有不同使用权限 性能测试:提取软件的性能数据,检查系统能否满足再需求中国所规定的性能 安全性测试:检查系统安全,是否达到安全需求,是否存在安全隐含 兼容性测试:对于B/S架构来说,系统的运行是否要考虑用户浏览器的版本 3测试资源 3.1硬件资源 3.2软件资源

项目软件测试报告(定稿)

**项目测试报告 文件名称: **项目测试报告 - 文件编号: 0234245 版本号: 编制:马工日期: 2018-4-30 审核:张三日期: 2018-5-1 》

(A-添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 1 引言 (2) 编写目的 (2) 读者对象 (2) 项目背景 (2) 术语和缩略语 (3) 2 测试概要 (3) … 测试用例设计 (3) 测试环境与配置 (4) 功能测试 (4) 测试方法与工具 (5) 3 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6) 项目测试概况表 (6) 功能 (6) , 性能(效率) (7) 稳定性 (7) 兼容性 (7) 安装 (7) 安全性 (7) 覆盖分析 (8) 4 缺陷统计与分析 (8) 缺陷汇总 (8) [ 各类问题数量比 (9) 测试问题数量-Bug严重性分布 (9)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0) 5 测试结论与建议 (11) 测试结论 (11) 建议 (11)

~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项目>的这一“测试报告”旨在总结本次测试的内容和测试结果,对于系统的功能做出相应的评估,给出系统的缺陷做出相关的总结和分析,为项目更好的进行提供相应的建议,也给用户对产品的发布提供指导。 1.2- 1.3读者对象 1.4项目背景 参考资料 表1-3-1列出了此次报告涉及到的参考资料。 ? 表1-3-1参考资料

图1-3-2列出了此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1.5术语和缩略语 本文使用了表格1-4-1 术语/定义所显示的面向用户的术语、定义,包括通用词语在本文档中的专用解释。 ^ 表 1-4-1 术语/定义 2测试概要 要达到测试目标,需要满足一下假设: a)BA人员提供的需求用例,可以100%反应业务需求; b),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项目 性能测试报告 ―――――――――――――――――――― XXX部 XXXXXXXX XXXX有限公司

修订控制页

目录 1.测试目的 (4) 2.测试地点 (4) 3.测试环境 (4)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4) 3.2.测试工具 (5) 4.测试规模及限制 (5) 5.测试过程说明 (5) 5.1.测试模型 (5) 5.2.测试案例 (6) 5.3.测试场景 (6) 6.测试结果 (7) 6.1.平均响应时间 (7) 6.2.差错率统计 (9) 6.3.主机系统资源消耗 (10) 7.性能测试总结 (10) 8.大数据量业务测试数据 (11) 8.1.测试参数 (11) 8.2.测试结果 (11)

1.测试目的 本报告是针对XXX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容量等多方面而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验架构设计是否有能力承受高并发登录系统进行交易和大数据量的批量处理业务,根据用户提出的业务需求组织利用典型业务来验证XXX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方面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主要测试目标如下: 1、获得XXX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上线提供依据。 2、考查XXX系统的并发性和效率情况,为代码优化提供指导。 3、获得系统性能较优的参数配置,为XXX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4、获得XXX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主机资源消耗情况,为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测试地点 ××。 3.测试环境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本次测试的服务器环境为XXX系统的生产主机,客户环境为1台P4 1.6G 的便携式笔记本。 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清单如下: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名称+版本] 测试报告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版本变更记录 (2) 项目基本信息 (1) 第1章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项目背景 (2) 1.3 参考资料 (2) 1.4 术语和缩略语 (2) 第2章测试概要 (3) 2.1 测试用例设计 (3)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 (3) 2.2.1 功能测试 (3) 2.2.2 性能测试 (3) 2.3 测试方法和工具 (4) 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4)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 (4) 3.2 功能 (5) 3.2.1 总体KPI (5) 3.2.2 模块二 (5) 3.2.3 模块三 (5) 3.3 性能(效率) (6) 3.3.1 测试用例 (6) 3.3.2 参数设置 (6) 3.3.3 通信效率 (6) 3.3.4 设备效率 (7) 3.3.5 执行效率 (7) 3.4 可靠性 (8) 3.5 安全性 (8) 3.6 易用性 (8) 3.7 兼容性 (8) 3.8 安装和手册 (9) 第4章覆盖分析 (9) 第5章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0) 5.1 缺陷汇总 (10) 5.2 缺陷分析 (10) 5.3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0) 第6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11) 6.1 测试结论 (11) 6.2 建议 (11)

项目基本信息

第1章引言 1.1 编写目的 [以下作为参考] 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页XXX章节等。] 1.2 项目背景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 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软件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 说明: 1.《软件测试报告》(STR)是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l,软件系统或子系统,或与软件相关项目执行合格性测试的记录。 2.通过STR,需方能够评估所执行的合格性测试及其测试结果。 1引言 1.1标识 本条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发行号。 1.2系统概述 本条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它应描述系统与软件的一般性质;概述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历史;标识项目的投资方、需方、用户、开发方和支持机构;标识当前和计划的运行现场;并列出其他有关文档。 1.3文档概述 本条应概括本文档的用途与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与私密性要求。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还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测试结果概述 本章应分为以下几条提供测试结果的概述。 3.1对被测试软件的总体评估 本条应: a.根据本报告中所展示的测试结果,提供对该软件的总体评估; b.标识在测试中检测到的任何遗留的缺陷、限制或约束。可用问题/变更报告提供缺陷信息; c.对每一遗留缺陷、限制或约束,应描述: 1)对软件和系统性能的影响,包括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的标识; 2)为了更正它,将对软件和系统设计产生的影响; 3)推荐的更正方案/方法。 3.2测试环境的影响 本条应对测试环境与操作环境的差异进行评估,并分析这种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3.3改进建议 本条应对被测试软件的设计、操作或测试提供改进建议。应讨论每个建议及其对软件的影响。如果没有改进建议,本条应陈述为“无”。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测试 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1.引言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测试总结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应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的管理以及维护的软件。可以方便的管理学生信息,维护以及修改学生信息。 项目背景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多,信息复杂度增加,十分有必要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学生信息的管理,修改及维护。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当今高校是十分有必要的。 用户群 使用于学校。

基本定义 五类测试错误类型。 A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死循环 ?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功能错误 ?数据通讯错误 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程序错误 ?程序接口错误 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 致) ?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与日常生活不符 D类:较小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界面不规范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错误操作未给用户提示 ?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参考资料 [1]《编程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测试概要 测试目的: 在于为执行测试提供用例,指导测试的实施,查找分析缺陷,评估测试质量并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 测试声明:测试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务: 1、寻找Bug; 2、软件各种属性的组合程度良好; 2、避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 3、衡量软件的品质;

(完整版)项目软件测试报告(定稿)

**项目测试报告 文件名称:**项目v1.2.0测试报告 文件编号:0234245 版本号:V1.2.0 编制:马工日期:2018-4-30 审核:张三日期:2018-5-1 (A-添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 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读者对象 (2) 1.3项目背景 (2) 1.4术语和缩略语 (3) 2 测试概要 (3) 2.1测试用例设计 (3)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4) 2.2.1 功能测试 (4) 2.2.2 测试方法与工具 (5) 3 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6) 3.1项目测试概况表 (6) 3.2功能 (6) 3.3性能(效率) (7) 3.4稳定性 (7) 3.5兼容性 (7) 3.6安装 (7) 3.7安全性 (7) 3.8覆盖分析 (8) 4 缺陷统计与分析 (8) 4.1缺陷汇总 (8) 4.1.1 各类问题数量比 (9) 4.1.2 测试问题数量-Bug严重性分布 (9) 4.2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0) 5 测试结论与建议 (11) 5.1测试结论 (11) 5.2 建议 (11)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项目>的这一“测试报告”旨在总结本次测试的内容和测试结果,对于系统的功能做出相应的评估,给出系统的缺陷做出相关的总结和分析,为项目更好的进行提供相应的建议,也给用户对产品的发布提供指导。 1.2读者对象 1.3项目背景 参考资料 表1-3-1列出了此次报告涉及到的参考资料。 表1-3-1参考资料 图1-3-2列出了此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1.4术语和缩略语 本文使用了表 1-4-1 术语/定义所显示的面向用户的术语、定义,包括通用词语在本文档中的专用解释。 表 1-4-1 术语/定义 2测试概要 要达到测试目标,需要满足一下假设: a)BA人员提供的需求用例,可以100%反应业务需求; b)发生需求变更后,会及时更新需求用例或发布需求变更 c)任何测试需求变更时稳定、有序的; d)业务对测试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或协助 2.1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需求覆盖要求: a)与需求用例严格一一对应; b)根据需求变更文档,实时补充; 2.测试设计方法: a)以测试类型为基础,包含正常功能和可靠性(异常处理和恢复等)测试; b)常规方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等;

新闻中心管理系统测试报告样本

新闻中心管理系统 测试报告

新闻中心管理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v1.0]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子系统功能分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运行时间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数据库操作与安全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错误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测试举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运行时间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数据库操作与安全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 错误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3测试结果及发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后台管理模块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通讯协议模块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会员注册登录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4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调优性能测试报告讲解

XXXXX项目 压力测试报告 2015-10-16 XXXXXX技术有限公司文档信息

批复信息 版本记录

1简介 1.1 文档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性能对比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本阶段测试是否达到调优预期目标,符合需要要求。 1.2 面向人员 本文档主要面向XX系统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相关领导。 1.3 参考文档 1.4 术语 1.每秒事务数(TPS):是指每秒钟完成的事务数,事务是事先在脚本中定义的统计单元; 2.事务平均响应时间(ART):响应时间一般反映了在并发情况下,客户端从提交请求到接受到应答所经历的时间; 3.资源利用率:是指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各服务器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 4.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5.思考时间(Thinktime):用于模拟实际用户在不同操作之间等待的时间。例如,当用户收到来自服务器的数据时,可能要等待几秒钟查看数据,然后做出响应,这种延时就称为“思考时间”。 2第一轮测试目标 根据项目情况,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XX系统个人系统登录和理财交易的处理能力达到客户正常使用要求,根据测试结果评估系统性能,为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1)分析目前系统登录与理财的处理能力; 2)提高登录和理财交易处理能力,达到客户流畅使用的目的; 3第二轮测试安排 1、对整体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自身交易功能进行全面分析。通过 压力测试手段优化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并给出未来三到五年 资源配置计划,制定后续保障机制。 2、计划从十月十九日开始方案讨论。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项目名称] 系统测试报告 1测试内容及方法 1.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软件系统测试计划》进行,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接受度测试等内容。 1.2测试方法 正确性测试策略、健壮性测试策略、接口测试策略、错误处理测试策略、安全性测试策略、界面测试策略 1.3测试工作环境 1.3.1硬件环境 服务端 数据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 X 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 X 2 , RAIDO 应用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 X 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 X 2 , RAID0 客户端 处理器:Inter(R) Core ? 2 Quad CPU Q6600 @2.4GHz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2G 硬盘空间:200G 1.3.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客户端浏览器:In ternet Explorer 6.0/7.0 GIS 软件:ArcGIS Server 9.3 WEB 服务:IIS6.0 2缺陷及处理约定 2.1缺陷及其处理 2.1.1缺陷严重级别分类

学生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学生管理系统测试 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 --学生管理系统测试(winrunner) 班级: 姓名: 学号: /6/6 一、测试目的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原来人工记录的方式,甚至是一般数据存储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管理的需求。因为这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太多的缺陷,如:维护数据的性能低下;查询信息不方便;选课效率不高;维护成绩信息的工作量大,等等。 为了弥补诸如上述的缺陷,便于学生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提高管理的效率,从而开发出学生管理系统,以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 经过与科信学院教务人员的详细交流,目标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 教师客户端功能 * 能够更改密码; * 能够添加学生,并要求填写学生基本信息; * 能够根据学号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及其成绩; * 有权限控制,每个管理员只能管理其所在学院的信息; * 能够添加新课程、新班级; * 能够控制选课的课程范围,并能够控制选课的时间,即:能够控制选课开始和结束时间; * 能够录入成绩,缓存成绩,检查无误后公布成绩。 2. 学生客户端功能 * 学生能够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 * 学生能够查看自己的成绩,已修学分和不及格成绩信息; * 学生端能够进行远程选课,而且能够查看课表。 二、测试计划 文档标识符: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文档版本:0.1

作者:董丽蓉 学生管理系统:版本0.1 1.简介 这份文档的目标是详细描述对学生管理系统进行功能的验证的测试过程。本文档所关注的特征主要来源于需求文档:学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需求文档的标识符是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2.测试项 以下是本文档所关注产品的组成部分的一些清单。 缺陷修正——这是产品的第一个发行版本,因此没有以前版本中发现的缺陷而需要在这个版本中进行测试的。在这次测试工作期间发现的所有缺陷都会被修正并被确认。 最终用户文档-----假定客户端和服务器会在不同的位置,因此会有两个独立的模块,每个都有自己的安装程序。诸如‘用户指南“、”安装指南和“发行说明“等最终用户文档将分别下载,这样顾客能够了解系统需求和安装过程。安装和打包会被测试,文档的准确性会被复查 3.准备测试的特征 以下特征将被测试,以确保学生管理系统能满足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的需求: 3.1.1 系统登录 3.1.2 用户修改密码 3.1.3 教师查询学生基本信息 3.1.4 教师添加课程和班级 3.1.5 学生选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