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四级数据库工程师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四级数据库工程师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四级数据库工程师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四级数据库工程师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总结

文件管理

1 文件的存取方式依赖于文件的物理结构,存放文件设备的物理特征。

2 文件系统实现的文件按名存取是通过文件目录查找完成的。

3 在成功执行打开文件系统调用时,系统返回用户一个文件描述符。

4 在对磁盘访问时,优化寻道时间可以显著改善磁盘读写性能。

5 快表的另一个名称是TLB,当切换进程时,要刷新快表。快表的内容是页表的一部分。快表存放在高速缓存中,对快表的查询是按内容并行进行的。

6 文件控制块必须保存的信息有文件名,文件大小,文件创建时间,磁盘块起始地址。

7 逻辑记录顺序和物理记录顺序一致的物理结构叫顺序结构。

8 提高文件系统性能:块高速缓存,磁盘驱动调度,目录项分解法,引入当前目录,采用相对路径文件名。

9 打开文件时不需填写文件读写方式。

10 直接索引启动磁盘一次,一级索引启动磁盘2次,二级索引启动磁盘3次。

11 寻道时间最能影响磁盘读写功能,调度时间不会影响磁盘的读写功能。

12 FAT文件系统是windows支持的文件系统,FAT指的是文件分配表,FAT16是指系统中用16表示簇号。FAT文件系统中文件的物理结构是连接结构。

13 文件储存空间的分配单位通常是数据块。

14 必须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至少包含文件名和文件物理存储地址的数据结构称为文件控制块(FCB)

15 扫描算法SCAN又称电梯算法。

16 UNIX操作系统中,对文件系统空闲去管理通常是成组链接法。

17 FAT32采用的文件物理结构是链接结构。

18 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存取的只有索引结构(易于文件扩展)和连接结构,索引结构包括多级索引结构。

19 提高检索速度和节省储存空间的方法有软连接。

20 从用户角度看,文件控制块FCB最重要的字段是文件名。

21 文件的逻辑结构(操作系统提供用户使用的文件组织形式)有流式结构和记录结构。

22 使用文件系统时,显式的进行open(操作),目的是将文件控制块读入内存。Close操作目的是将文件控制块写入磁盘或缓存。

23 平均寻道时间短但容易引发饥饿现象的是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

24 在多级目录的文件系统中,用户对文件的首次访问通常都给出文件的路径名,之后对文件的访问通常使用文件描述符。

25 文件存取控制与保护的方法有存取控制矩阵,用户权限表,口令或密码。

26 从用户角度看,建立文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文件按名存取。

27 文件的物理结构有索引结构,顺序结构(磁带机最适合),链接结构,I节点结构。

28 优化设备分配方案与改善磁盘读写速度无关。

29 树形目录的优点有:加快目录的检索速度,解决了重名的问题(用户角度看主要目标),便于实现文件共享。

30 文件储存空间的管理方法有空闲块表,空闲块链表,位示图,成组链接法。

31 用户无法创建根目录,只有在操作系统格式化时创建。

32 文件大小,创建时间,拥有者,文件访问权限,文件逻辑结构信息,文件物理结构信息,文件使用信息,文件管理信息。

33 逻辑块号到磁盘块号的转换是由物理结构决定的。

34 若磁头向磁道顺序增加的方向移动,采用电梯调度,首先升序访问比磁头当前位置大的

道,再降序访问比当前位置小的道。采用最短寻道优先调度方法,首先找磁头当前位置最近的道,然后次之。

35 按照文件的额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殊文件。

36 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权限是755,可读(4)可执行(1)可写(2)不可写(0)

37 链接结构的特点是使用指针表示文件中各个记录的关联。(存取速度慢,不适于随机存取,存储碎片少,有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

38 物理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

39 按照文件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系统文件,程序库文件,用户文件。

40 将磁盘块的地址放在一个一张表里,则为索引结构。(磁盘利用率低)

41 按照文件的保护方式可分为只读文件和可执行文件。按照存放时限可分为永久文件,临时文件和档案文件。

42 随着不断的创建和删除文件,顺序结构能导致产生磁盘碎片。(支持连续和随机存取,查找速度快,文件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转换简单)

43 读写硬盘时数据传输花费时间最短。

44 外储存设备存取大致过程有读状态-置数据-置地址-置控制-再读状态

45 先来先服务按照请求序列访问

46 构成文件的基本单位是信息项。

47 创建文件时无需检查存取权限,读写文件时需要。

48 磁盘上文件的物理结构及存取方式有连续结构(随机,顺序存取方式),链接(顺序存取方式),索引(随机顺序存取方式)。

49 完成打开文件操作时必须指定文件打开方式。

50 特殊文件通常与设备驱动程序紧密相关,Linux的EXT2文件系统区分大小写。系统文件之允许用户通过系统调用。目录文件属于系统文件。

51 通常二进制可执行文件采用的逻辑结构为流式结构。

死锁

1 死锁产生的原因有:系统资源不足,资源分配不当,进程推进顺序不对。

2 存在一个安全序列则为安全状态,如果不存在安全序列则为不安全状态。安全状态不会发生死锁,不安全状态一定会发生死锁。不安全状态不一定为死锁状态。

3 解除死锁的方法有:剥夺某些进程所占有资源,撤销某些进程,重新启动程序。

4 进程出现饥饿是指进程的优先度较低而长时间得不到调度。

5 银行家算法实现的是死锁避免算法。

6 死锁定理的描述是指当且仅当当前状态的资源分配图是不可完全化简的。

7 预防死锁的策略有:可以向输出缓冲区写数据,一次分配所有资源,有序分配资源,剥夺其他进程的资源。

8 形成死锁的必要条件有资源互斥使用,部分分配资源,已分配资源不可掠夺,资源申请形成环路。

9 对于系统中独占设备,为预防出现死锁,最佳的分配策略是静态分配,分配时加锁。

10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无法推进下去。相关进程进入阻塞且不可唤醒。

11 活锁是指任务没有被阻塞且可以调度。活锁的实体在不断的改变形态,而死锁的实体形态是在等待。活锁可以自行解开而死锁却不行。

12 允许发生死锁,通过定时运行资源分析程序并报告是否有死锁的方法为死锁检测。

13 死锁解除的方法有资源剥夺法,撤销进程法,进程回退法。

14 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相当于消除请求与保持条件。设置黄色网格缓冲区,可以退出道路

相当于消除不可剥夺条件。立交桥消除互斥条件。单向行驶消除循环等待。

I/O章节

1设备表:建立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中的对应关系

2设备缓冲技术:协调吞吐速度相差很大设备之间数据传送的工作

3提高系统文件性能的方法有:块高速缓存,磁盘驱动调度,目录项分解法。

4设备与CPU之间数据传送和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

5 在I/O管理中,缓冲池管理中着重关注实现进程访问缓冲区的同步。

6 I/O软件的层次结构有:用户应用层,设备独立层,设备驱动层,中断处理层。

7 磁盘,磁带通常被分为块设备,键盘,终端,打印机被分为字符设备。

8 不同的I/O设备可以并行工作。

9 输出设备返回“准备就绪”则说明输出缓冲区已空,可以向输出缓冲区写数据。

10 设备分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设备固有属性,设备分配算法,设备的安全性。设备的独立性。

11 磁盘通常的I/O控制主要采用DMA方法。

12 设备分配的主要数据结构及顺序:系统设备表,设备控制表,控制器控制表。

13 高速缓存不是缓冲的一种。缓冲区有单缓冲区,双缓冲区,缓冲池。

14 通道类型有:数据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数组多路通道。

15键盘盘通常的I/O控制主要采用中断方式。

16 SPOOLing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有输入井和输出井,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

17 设置设备管理功能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用户的使用。

18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利用输入/输出/询问指令测试一台设备的忙闲状态,并根据忙闲的状态来决定是否继续询问。

19 计算机的I/O系统硬件结构主要包括:适配器和接口设备,设备控制器,设备硬件。

20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有: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虚拟设备(提高设备并发度)以及实现设备的独立性。

21 中断控制方式:在CPU启动外设后不用去查询其工作状态,可继续执行主程序。

22 计算机I/O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操作系统软件,用户级软件。

23 DMA方式:控制器从CPU直接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和I/O设备之间运行。

24 “饥饿”:相关进程没有阻塞,但调度被无限推后。

25 通道控制方式:一个独立与CPU的专门I/O控制的处理机,有自己的通道命令,可由CPU 执行相应的指令来启动通道,操作结束时向CPU发送中断信号。

26 内存属于可重用资源。读操作时也为共享资源,写操作时为临界资源。

27 时钟中断属于不可重用资源。

28 设备分配策略包括先来先服务,高优先级优先。

29 在I/O软件的层次中,设备无关软件层实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设备无关的逻辑块,对设备进行统一命名,对不同速度的设备采用缓冲区来匹配,向用户报告出错处理情况,提供一致的系统调用。

30 中断控制方式需要中断控制器,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设备控制器。

31 设备直接控制需要设备状态寄存器,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设备控制寄存器,设备数据缓冲区,地址译码器。

32 DMA控制方式需要DMA控制器和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33 通道控制方式需要通道控制器,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设备控制器,通道程序代码,。

34 外存设备控制器可以连接光盘,磁盘,磁带。

并发与同步

1 一个进程等待另一个进程向它发送信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步关系(并发的进程共享同一个变量)。

2 empty信号量表明空闲资源数,full信号量表明是满的资源数目,mutex信号量用于实现互斥访问初始值为1。

3 P(S)将信号量S的值减一,当S<0时进程置入等待状态,否则继续执行(S>=0)。V(S)将信号量S的值加一,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释放队列中第一个等待信号量的进程。

4 管程是一种同步机制,引入管程是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管程是将共享变量和对共享变量的操作封装在一起。

5 P,V操作可以实现进程的同步,互斥和前趋关系。

6 已满的邮件槽发送进程不能再申请互斥锁。

7 先来先服务是不可以抢占的调度算法。

8 TS指令实现互斥的算法是测试锁变量的值,如为1,不断重复测试变量的值;如为0,则立刻将锁变量测值置为1,进入临界区,退出临界区时将锁变量的值测试值设为0(检查是否可以进入临界区)。

9 当多个进程并发执行且需要相互通信时,共享内存可以高效的共享大量信息。

10 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时需要使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有空闲槽。

11 对信号量有四种操作初始化,P(等信号),V(发信号),清理。

12 每个进程在得到处理机运行前,必须进行部分装入内存操作。

13 同步机制应当遵循的准则有空闲则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4 系统提供的发送原语是,send(receiver,message)

15 信号量初始化后只能实施P、V原语操作。在互斥信号量和同步信号量都使用的进程中,应先执行同步信号量的P操作。信号量的初值不能小于0。

16 对临界资源访问前首先调用进入区(P)代码,然后执行临界区代码,最后执行退出区代码。

17 并发进程相互制约能产生的问题有同步问题,互斥问题,死锁问题,饥饿问题。

18 利用内存中若干公共缓冲区组织成队列,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称为信息机制。

19 并发进程中存在的关系有直接感知,间接感知,和互相不感知。

20 通过连接的两个进程的一个打开的共享文件,可以实现进程中的数据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管道通信(一方发送一方接受,只能为同步)。

21 读数据进程,处理数据进程和打印结果进程都和缓冲区有关。

22 Peterson算法,TS指令,Swap或Exchange指令,信号量可以实现进程互斥。

23 临界区是指程序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24 管程的互斥是由管程本身性能实现的,管程中一次只能有一个进程可以在管程内活动。

25 信箱通信机制中接收原句receive()操作功能是:从指定信箱中取出一封信,存放到指定的内存地址中。

26 互相感知程度必须为间接或者直接感知,才有可能共享或者通信协作。互不感知的进程交互关系是竞争。

27 共享内存方式解决的两个问题:怎样提供共享内存(操作系统提供),公共内存中的读写互斥问题(程序员解决)。

28 消息缓冲通信机制包括:消息缓冲区,消息队列首地址,同步互斥信号量,收发信息原句。

29 解决进程互斥有两种方法:一是竞争各方平等协商,二是引进进程管理者。

30 管道通信通信速度过慢。

31 PV操作程序不易读懂,不利于修改和维护,正确性难以保证。

32 硬盘方法实现进程互斥优点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支持多个临界区。

33 用管程解决进程间同步关系时,管程中的使用对象是共享数据结构,一组操作过程。进程线程模型

1 与进程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是进程控制块。

2 pthread_join的含义是等待一个特定进程的退出,pthread_yield是线程让出CPU,pthread_mutex_init()为创建一个互斥量。

3 引起进程调度的原因有正在执行的进程执行完毕,一个进程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或就绪状态,一个进程由阻塞变为就绪。

4 进程控制块的基本内容有进程标识符,进程当前状态,进程相应程序和当前地址,进程优先级,CPU现场保护区,进程同步与通信机制,代码段指针。

5 进程由运行状态转换成就绪状态可能原因,进程创建完成,时间片用完,被调度程序抢占处理机。

6 非抢占式调度的操作系统中新创建的进程只能进入就绪状态无法引起进程调度。

7 进程是由程序(代码),进程控制块,数据三方面构成。

8 引起进程阻塞的原因有请求系统服务,启动某种操作,新数据未到达,无新作业可做。

9 从等待态变为就绪态称为唤醒。

10 创建进程的时机有用户登录时,系统初始化,用户系统调用,初始化批处理作业。

11 管程无法保证本身互斥。

12 一般系统进程优先级高于用户进程。

13 任何进程必须经过调度才能运行,操作系统主要根据应用的不同来来选择调度算法。交互式操作系统一般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14 信号量的初始值一定大于0,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线程是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

15阻塞态到挂起态为suspend()。

16 进程就绪块(PCB)必须常驻内存,其中没有记录兄弟进程信息,被创建好后放在就绪队列末尾。

17 线程描述表包括,线程ID,指令地址寄存器,处理器寄存器,硬件设备寄存器,栈现场状态。

18 进程控制快的组织方法有线性方法,索引方法,连接方法。

19 进程在按照划分在计算和I/O时间分为,计算密集型,I/O密集型。

20程序状态字和时钟信息为现场信息。

21 系统分为三种环境,批处理环境,交互式环境,和实时环境。

22 进程组织块的组织方式有进程表,索引表和链表。

23 进程的动态性是指进程动态产生,动态变化,动态消亡。在进程生命周期中,其状态动态变化。

24 进程和程序都有代码和数据。

25 批处理系统可以采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高响应比优先,高优先级优先,最短作业优先。

26 线程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是程序计数器,寄存器和栈,不拥有系统资源。

27 低级通信方法有信号量和PV操作。

操作系统概论

1 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有:整体式结构,层次式结构,微内核(客户/服务器C/S)结构。

2 批处理(按照作业性质成组提交)操作系统缺点是无交互性。

3 操作系统运行时涉及的存储设备有: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硬盘。

4 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

5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使用接口,他们是:命令接口,程序接口(系统调用),图形界面接口。

6 现代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基本的特征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7 组成操作系统的主要部分通常是进程线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8 用户应用程序不属于操作系统内核程序。

9 操作系统有Ubuntu,Windows,UNIX,BSD,DOS。

10 单核处理机的系统中有多个进程运行,他们宏观上是并发运行的。

11 操作系统的类型有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分布式,交互式系统,嵌入式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12 设置操作系统(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还是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目的是有效的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资源。

13 Android操作系统的特征有移动应用和支持网络。

14 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软件资源由数据和程序组成。

15 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有很多其中包括软件的观点,资源管理的观点,进程的观点,虚拟机的观点,服务提供者的观点。

16 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的优点有,高可靠性,高灵活性,适合分布式处理。

17 可重入代码可以被多个进程共享。

18 核心态可以执行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核心态可以通过修改程序状态字变成用户态。用户态只能通过中断转换为核心态(调用访管指令,调用中断程序陷入)

19 交互式系统调度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较快的响应时间,较均衡的性能。

20 操作系统处在硬件之上,支撑软件之下。

21 处理器中对用户可见的寄存器有数据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

22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优点有批量处理用户作业,系统资源利用率高,作业吞吐率高,缺点是用户不能直接与计算机交互。

23 操作系统集合了资源管理功能和控制程序执行功能。

24 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有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便于调试程序,能够对用户输入的信息及时响应,用户使用时感觉不到同时为别人服务。

25 操作系统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合理是指公平对待不同用户程序不发生死锁和饥饿。

26 互斥共享有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打印机

27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有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透明性,处于同等地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8 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有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实时响应用户的请求,过载防护和高可靠性。

29 程序状态字中有溢出标志位(OF),进位标志位(CF),结果为零标志位(ZF),符号标志位(SF),陷阱标志位(TF),中断使能标志位(IF),虚拟中断标志位(VIF),虚拟中断待决标志位(VIP),IO特权级别(IOPL)。

操作系统运行机制

1 屏蔽中断属于特权指令只能在系统内核态下运行。

2 中断优先级对中断响应顺序产生影响。

3 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用于应用编程的唯一接口是系统调用。

4 数据传送完毕,设备出错,和键盘输入均产生I/O中断。

5 CPU和外部设备能并行工作。

6 Linux支持的状态有运行,僵尸,睡眠,停止状态。

7 fork提供了系统调用接口。

8 适用于交互式操作系统的有多级反馈队列,时间片轮转,高优先级优先。

9 中断服务程序没有进程的概念。

10 当用户在终端窗口通过输入命令来控制计算机运行时,使用的是命令行接口。

11 微内核结构的特点有提供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系统可靠性,可移植性,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融入面向对象技术。

12 用户需要动态请求和释放系统资源,在用户程序中使用的方法是通过系统调用。

13 内核态和用户态是CPU在运行时所处的状态。

14 调用程序多次嵌套和递归是系统调用不能实现的功能。

15 运行的进程不希望被外部时间打扰时,可以采用屏蔽中断。

16 设置移位方向标志位是非特权指令。

17 程序性中断与当前运行的进程有关。

18 系统调用传递参数的方式有寄存器,堆栈,指令自带。

19 线程的实现机制有三种途径,用户线程,内核线程,混合线程。

20 一般过程调用调用程序和被调用程序都处于相同的状态。系统调用调用程序处于用户态,被调用程序处于系统态。二者均可以嵌套使用。

21 中断是外部发生,异常是正在执行的指令引起的。

22 程序状态字包括CPU的工作状态码,条件码,中断屏蔽码。

23 系统调用包括进程控制,文件操作,进程通信,设备管理,信息维护。

24 构成CPU的主要部件是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缓存。

内存管理

1 允许动态扩充内存容量的方法是虚拟页法。

2 FIFO页面置换算法可能产生Relady异常现象。

3 地址映射一般由硬件完成,地址映射是将虚拟地址变为物理地址,页表项的一些内容是硬件确定的,根据页表项的有效位确定所需访问的页面是否已经在内存。

4 动态地址映射其地址转换工作在每一条指令执行时刻完成。

5 最佳适应算法按空闲区大小递增顺序排列。

6 虚拟储存空间大小受计算机地址位宽限制。

7 LRU算法是指首先置换近期最长时间以来没被访问的界面。

8 在操作系统的各种存储管理方法中存在外碎片的是动态分区和段式。

9 每个页表项必须包含页框号,有效位,修改位,访问位。

10 为了保证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安全,可采用的方法有,定时转储备份文件,设置文件访问控制列表。

11 内存紧缩可以将零碎的空闲区集中为一个大的空闲区。

12 页式分配可以使内存的利用率较高且管理简单。

13 页式,段式,段页式可以与虚拟存储技术结合使用。

14 可变分区既可以满足多道程序设计且设计上又最简单。

15 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并减少内碎片页面的划分与页表数量相关,可以找到平衡点。

16 为预防内存换页时出现抖动现象可以采用工作集算法。

17 管理空闲物理内存的方法有空闲块链表法。位示图法,空闲页面表。

18 虚拟页式储存管理方案中将内存等分为大小为2的幂次方的内存块,称为页框。系统将虚拟地址空间等分为若干页面,大小与页框相同。虚拟页面在物理空间上不要求连续存放。硬件机制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动态转换。

19 倾向于优先使用低地址空闲区的算法是首次适应算法。

20 实现虚拟页式储存管理的硬件基础是断缺页中断机制。

21 空间局部性是指程序代码的顺序性。

22

excel期末知识点总结

1.文件的建立与打开: office图表新建新工作簿确定 打开 2.文件的保存与加密保存: office图表保存 xls 准备加密文档输入密码确定再次输入并确定 3.强制换行:alt+enter 4.删除与清除:删除整个单元格,清除格式、内容、批注 5.填充序列: 等差等比: 在单元格中输入起始值开始填充序列选择等差等比、行列输入步长值、终止值 文字序列: 在单元格输入文字序列 office按钮 excel选项常用编辑自定义序列选中刚才输入的文字序列导入确定6.复制移动: 移动覆盖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覆盖 ctrl+左键拖拽 移动插入 shift+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插入 ctrl+shift+左键拖拽 7.插入行列:选中要插入数量的行或列右键插入 8.为行、列、单元格命名: 先选中要命名的区域在左上角的名称框内输入名字 直观,快速选定 如何删除名称:公式名称管理器选中删除 9.批注:单击单元格审阅新建批注 10.科学计数法: >=12位用科计表示 123456789012=1.234567E+11 1.A3=R3C1 R为行C为列 C1 C2 C3 R1 R2 R3A3 2.数组运算Ctrl+Shift+Enter 3.将某一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调用。最多可以嵌套七层 COUNT(参数1,参数2,…)功能:求一系列数据中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COUNTA(参数1,参数2,…)功能: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BLANK(参数1,参数2,…)功能:求“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IF功能:求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 4.四舍五入函数ROUND(number, num_digits) =ROUND(1234.567,2)=1234.57 =ROUND(1234.567,1)=1234.6 =ROUND(1234.567,0)=1235 =ROUND(1234.567,-1)=1230 =ROUND(1234.567,-2)=1200 负的往左,正的往右

计算机一级知识点新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 计算机的分类: ● 按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 ●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型计算机、专用型计算机 ● 按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分为:巨型机(体积最大、运行速度最快、功能最强、价格最贵)、小巨型机、 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PC 即个人计算机) 二、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 科学计算 2、 数据处理 3、 过程控制 4、 计算机通信 5、 办公自动化 6、 计算机辅助功能—————— 7、 人工智能 三、 主存储器:(一到四代) 1、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采用的是汞延迟线; 2、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采用的是磁芯存储器; 3、 第三、四代计算机的主存储器采用的是半导体存储器。 四、 主要元器件(核心部件):(一到四代) 1、 第一代:电子管 2、 第二代:晶体管 3、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五、 计算机信息表示单位:位、字节、字;存储器容量 1、 位(bit 缩写b ):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它是二进制中的一个数位。一个二进制位可表示两种状态(0和1)。 2、 字节(BYTE 缩写B ):存储空间大小最基本的容量单位。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1Byte=8bit 3、 字 1个字占用两个Byte 4、 存储器 容量:是指存储器所包含的字节数。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存储器的单位还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换算关系如下: ● 1KB=1024B ● 1MB=1024KB ● 1GB=1024MB=1024*1024KB 六、 进位计数制的概念(计算器之科学型) 七、 数、字符的编码表示(ASCII 码及汉字国标码、内码、外码): ● 采用ASCII 编码最多能表示128个字符 ● 一个ASCII 编码占据8位,实际使用7位 ● a ——97(或61H ),A ——65(或41H),0——48(或30H)。以此类推 ● 外码:汉字的输入码又叫外码,同一个汉字可用不同的输入方法输入计算机,因而同一个汉字的外码是不一样的; ● 内码:汉字在计算机内部的统一编码叫做内码,同一个汉字不论用哪种方法输入计算机后,其在计算机内存储的二进制编码(即内码)都是一样的。 ● 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 ● 汉字输入方法可分为流水码、拼音码、拼形码、音形码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知识总结

关系范式: 1.设有关系模式:学生修课管理(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 设一名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号,一门课程号可以被多名学生选修;一名学生有唯一的所在系,每门课程号有唯-的课程名和学分。 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规定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 (2)找出关系模式R的候选码; (3)试问关系模式R最高已经达到第几范式?为什么? (4)将R分解成3NF模式集。 答: (1)学号> (姓名,所在系,性别) F 课程号> (课程名,学分) F (学号,课程号) >成绩F (学号,课程号) > (姓名,所在系,性别) P (2)候选码:学号,课程号 (3)存在部分函数依赖,R达到第一范式 (4) Student (学号,姓名,所在系,性别) sc (学号,课程号,成绩) Course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2.t-sql语句: (1)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2)修改数据库alter database (3)使用SOL语句创建读者信息表,并设置读书编号的主键,读者姓名取值唯一。 Create table 读者信息表 (读者编号varchar(13)primary key, 读者姓名varchar(10)unique, 性别varchar(2)not null , 年龄int , 证件号码varchar (30)not null ); (4)使用SOL语句创建图书信息表、图书馆借阅表。 Create table 图书信息表 (图书编号varchar(13)primary key, 图书名称varchar(40)not null, 作者varchar(21)not null, 译者varchar(30), 出版社varchar(50)not null, 出版日期date not null, 图书价格money not null); Create table 图书借阅信息表 (图书编号varchar(13), 读书编号varchar(13),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 2.外存储器 (1)作用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冯~诺依曼领导的小组研发。 2.最能准确反应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 3.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本质区别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计算机原理) 4.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逻辑元件是(晶体管) 5.字长影响计算机精度的指标之一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信息的基本单元是字节 6.一般应用软件下,“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功能,实际上是将数据从辅助存储器中取 出,传送到内存或者ram的过程。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应用领域 7.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数据处理) 8.计算机软件是指使用的(数据、程序和文档资料的集合)。 9.磁盘、闪存盘在使用前应进行格式化操作。所谓“格式化”是指对磁盘进行磁道和扇区 的划分. 10.计算机在执行存储、传送等操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的一组二进制,称为(机器 字)。 11.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进行数据处理,用户数据时通过_数据总线送入内存。 12.获取指令、决定指令的执行程序,向相应硬件部件发出指令,这是(控制器)的基本功 能。 13.用高级语言C++编写的源程序要执行,必须通过其语言处理程序进行(编译)变成目标 程序后才能实现。 14.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使计算机能识别和访问这些单元,给每 个单元一个编号,这些编号称为(地址)。 15.七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8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56种状态。 16.字长为7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其十进制数的最大值是127 17.下列4个字符中,ASCII值最小的是() A. G B. c C. 9 D. g 18.下面不同进制的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01010011B B.107O C.CFH D.78D 19.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20.汉字数据比较大小时按其(在区位表中的)顺序进行的。 21.在汉字查找汉字时,输入的是汉字的机内码,输出的是汉字的(字型码)。 22.若某汉字的国际码是5031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汉字的机内码是_D0B1H_。 23.计算机中的字符,一般采用ASCⅡ码编码方案。若已知大写字母I的ASCⅡ值为49H,则 可以推算出J的ASCⅡ值为4A H。 24.按照16×16点阵存放国际码GB2312—1980中的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汉字库,所 占的存储空间数大约_118_KB。 25.存储一个24*24 26.十进制数265转化成二进制数是,转化成十六进制数是。 27.中央处理器(CPU)是由控制器、外围设备和存储器组成的。(×) 28.低级语言是独立于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 29.由于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是0、1代码表示的二进制语言,而用户使用FoxPro语言编制 的程序不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因此,计算机是不能直接执行FoxPro源程序的。 (√) 30.数据安全的最好方法是随时备份数据。(√)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四个基本概念1 数据(Data)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1 基本特征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 数据定义功能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1 数据操纵功能1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1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1 其它功能1 数据库系统(DBS)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 数据管理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2 人工管理特点2 文件系统特点2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3 数据结构化3 整体结构化3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3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3 数据独立性高3

物理独立性3 逻辑独立性3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3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3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4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4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4 1.2.7 关系模型4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5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5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5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5 模式(Schema)5 实例(Instance)5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5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5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5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5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6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6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6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6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6 2.1.1 关系6 域(Domain):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6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doczj.com/doc/889834911.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java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java知识点总结 应同学要求,特意写了一个知识点总结,因比较匆忙,可能归纳不是很准确,重点是面向对象的部分。 java有三个版本:JAVA SE 标准版\JAVA ME移动版\JAVA EE企业版 java常用命令:java, javac, appletview java程序文件名:.java, .class java的两类程序:applet, application; 特点,区别,这两类程序如何运行 java的主方法,主类,共有类;其特征 java的数据类型,注意与C++的不同,如字符型,引用型,初值 java与C++的不同之处,期中已总结 java标记符的命名规则 1)标识符有大小写字母、下划线、数字和$符号组成。 2)开头可以是大小写字母,下划线,和$符号(不能用数字开头) 3)标识符长度没有限制 4)标识符不能使关键字和保留字 面向对象的四大特征 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类、对象,类与对象的关系,创建对象,对象实例变量 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派生类的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作用,初始化的顺序,构造方法的重载 构造函数:创建对象的同时将调用这个对象的构造函数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工作。把若干个赋初值语句组合成一个方法在创建对象时一次性同时执行,这个方法就是构造函数。是与类同名的方法,创建对象的语句用new算符开辟了新建对象的内存空间之后,将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这个新建对象。 构造函数是类的特殊方法: 构造函数的方法名与类名相同。 构造函数没有返回类型。 构造函数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对类对象的初始化工作。 构造函数一般不能由编程人员显式地直接调用。 在创建一个类的新对象的同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该类的构造函数为新对象初始化。 类的修饰符:public类VS 默认; abstract类; final类; 1)类的访问控制符只有一个:public,即公共的。公共类表明它可以被所有其他类访问和引用。 若一个类没有访问控制符,说明它有默认访问控制特性,规定该类智能被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引用(包访问控制)。 2)abstract类:用abstract修饰符修饰的类被称为抽象类,抽象类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概念类,抽象类是它所有子类的公共属性集合,用抽象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共属性来提高开发和维护效率。 3)final类:被final修饰符修饰限定的,说明这个类不能再有子类。所以abstract与final 不能同时修饰一个类。 域和方法的定义 1)域:定义一个类时,需要定义一组称之为“域”或“属性”的变量,保存类或对象的数据。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C.属于应用表现层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25.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为实现相关业务功能(包括流程、规则、策略等)而编制的程序代码________。A A.属于业务逻辑层B.属于资源管理层C.属于应用表现层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26.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其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________。B A.属于业务逻辑层 B.属于资源管理层 C.属于应用表现层 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 27.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属于____?____。D A.专家决策系统 B.数据库开发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应用系统 28.信息系统中,分散的用户不但可以共享包括数据在内的各种计算机资源,而且还可以在系统的支持下,合 作完成某一工作,例如共同拟订计划、共同设计产品等。这已成为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称为__?__。A A.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 B.功能智能化 C.系统集成化 D.信息多媒体化 29.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__?__。B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建模软件 D.开发工具 30.在我国各部门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___?___。B A.层次型 B.关系型 C.后关系型 D.面向对象型 3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A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 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2.下列有关数据库技术主要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C A.能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 B.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C.可以完全避免数据的冗余 D.可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3.信息系统中讨论的对象,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数据库语言SQL中可能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在文件系 统中的记录在关系模型中所对应的术语为___?___。B A.数据 B.元组 C.实体 D.对象 34.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结构是___?___。D A.模式 B.线性表C.模块表D.二维表 35.下面关于一个关系中任意两个元组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C A. 可以全同 B. 必须全同 C. 不允许主键相同 D. 可以主键相同其他属性不 同 36.选取关系中满足某个条件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这种关系运算称之为___?___。B A.连接 B.选择 C.投影 D.搜索 37.从关系的属性序列中取出所需属性列,由这些属性列组成新关系的操作称为___?___。D A.交 B.连接 C.选择 D.投影 38.关系数据库的SQL查询操作由3个基本运算组合而成,其中不包括________ 。D A.连接B.选择C.投影D.比较 39.在关系二维表STUD中查询所有年龄小于25岁的学生名(XM)及其年龄(SA)。正确的SQL语句为____ 。B A.SELECT XM,SA FROM STUD FOR SA <25; B.SELECT XM,SA FROM STUD WHERE SA <25; C.SELECT XM,SA ON STUD FOR SA <25; D.SELECT XM,SA ON STUD WHERE SA <25; 40.以下所列各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数据库访问采用的模式。D A.C/S B.C/S/S C.B/S D.A/D 41.以下关于SQL语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 A.SQL的一个基本表就是一个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知识总结和期末试卷

数据库知识要点归纳 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数据两个特征:1.数据整体性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3.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系统、用户组成的。 例如,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等。 4.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 5.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数据和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独立程度大的特性称为数据独立性高。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6.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1.模式(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2.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有多个外模式。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7.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象技术 第2章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 1.实体联系的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2.E-R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集、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长方形表示实体集椭圆形表示实体集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集间的联系 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数据结构分为:层状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 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高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A 1、天体的概念 2、最基本的天体共同的特征 3、主要天体的特征(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6、河外星云的成员 7、宇宙年 8、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远近的名称 9、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 10、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11、太阳辐射的形式 12、太阳结构(外层、内层) 13、太阳大气的主要特征 14、各层主要的太阳活动的标志 1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6、太阳活动的周期 17、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8、八大行星的分类 19、地球成为有生命存有的天体的条件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B 20、月球的环境特点 21、月球的地形特点 22、月球公转周期、自转周期、方向 23、地球的天然卫星 24、熟悉月相的名称、各月相的出现的农历时间 25、月相循环一个周期的时间、名称 26、日食、月食出现的原因 27、日食、月食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三者位置 28、日食、月食出现时的月相情况 29、潮、汐的概念 30、潮、汐出现的原因(不必展开阐述) 31、理解潮汐随月球而不是太阳的出没而出现潮起潮落的现象的原因 32、连续两次涨潮的时间间隔 33、大潮、小潮出现的月相农历时间 34、潮汐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A 35、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的历程 专题4 地球的运动C

36、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速度 37、地轴北端的指向 38、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时间、参照物、成因) 39、南、北两极上空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40、什么是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 41、时区划分的方法 42、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变化 43、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的规律(南、北半球、赤道的区别) 44、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45、黄赤交角的度数 46、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 47、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 48、晨昏线的区分 49、昼夜长短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极昼、极夜现象 50、天文角度、传统上、气候上四季的划分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B 1、用于解释地壳运动的三大学说的名称 2、六大板块的名称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汇总讲解学习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 点汇总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冯~诺依曼领导的小组研发。 2.最能准确反应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 3.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本质区别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计算机原 理) 4.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逻辑元件是(晶体管) 5.字长影响计算机精度的指标之一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信息的基本单元是字 节 6.一般应用软件下,“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功能,实际上是将数据从辅助存储 器中取出,传送到内存或者ram的过程。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应用领域 7.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数据处理) 8.计算机软件是指使用的(数据、程序和文档资料的集合)。 9.磁盘、闪存盘在使用前应进行格式化操作。所谓“格式化”是指对磁盘进行磁 道和扇区的划分. 10.计算机在执行存储、传送等操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的一组二进制, 称为(机器字)。 11.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进行数据处理,用户数据时通过_数据总线送入 内存。 12.获取指令、决定指令的执行程序,向相应硬件部件发出指令,这是(控制 器)的基本功能。

13.用高级语言C++编写的源程序要执行,必须通过其语言处理程序进行(编 译)变成目标程序后才能实现。 14.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使计算机能识别和访问这些 单元,给每个单元一个编号,这些编号称为(地址)。 15.七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8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56种状 态。 16.字长为7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其十进制数的最大值是127 17.下列4个字符中,ASCII值最小的是() A. G B. c C. 9 D. g 18.下面不同进制的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01010011B B.107O C.CFH D.78D 19.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20.汉字数据比较大小时按其(在区位表中的)顺序进行的。 21.在汉字查找汉字时,输入的是汉字的机内码,输出的是汉字的(字型码)。 22.若某汉字的国际码是5031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汉字的机内码是_ D0B1H_。 23.计算机中的字符,一般采用ASCⅡ码编码方案。若已知大写字母I的ASC Ⅱ值为49H,则可以推算出J的ASCⅡ值为4A H。 24.按照16×16点阵存放国际码GB2312—1980中的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 汉字库,所占的存储空间数大约_118_KB。 25.存储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需要 26.十进制数265转化成二进制数是,转化成十六进制数是。 27.中央处理器(CPU)是由控制器、外围设备和存储器组成的。(×)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1)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1)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1) 其它功能 (1) 数据库系统(DBS) (1)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数据管理 (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 人工管理特点 (1) 文件系统特点 (1)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 数据结构化 (2) 整体结构化 (2)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2) 数据独立性高 (2) 物理独立性 (2) 逻辑独立性 (2)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2)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2)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 1.2.7 关系模型 (3)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3)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3)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3) 模式(Schema) (3) 实例(Instance) (3)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3)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3)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3)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教学文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 2. 计算机的时代划分: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 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器计算机时代。 3.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网络应用电子商务科学计算 4.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5. 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记忆功能强,具 有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自动化。 6. 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7. 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8. 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CPU和内存又称为主机。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又统称为外部设备。 9. 运算器的运算分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 存储器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1. 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用到的程序和数据 及计算后得到的结果: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外存中数据需要先调入内存再读取。 12. 随机存储器(RAM)允许用户随时进行数据读写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全 部丢失。 13. 只读存储器(ROM)只允许用户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14. 外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15. 软磁盘又称软盘速度慢容量小;硬磁盘又称硬盘,寿命长、存储量大。 16. 速度、容量、价格:硬盘>光盘>软盘 17. 高速缓存 18. 计算机主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主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屏和打印机。 19. 微机的总线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 20. 软件是各种程序的总称,不同的功能的软件由不同的程序组成,这些程序 经常被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需要使用时装入内存使用。 21. 微机软件系统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大类。 22. 系统软件是微机必备软件,它是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系统是最重 要的系统软件。 23. 应用软件是人们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软件。 24.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 25. 计算机性能指标:字长、速度、容量、带宽、版本和可靠性。 26. 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 27.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28. 二进制的优越性:技术可行性、运算简单性、温和逻辑性。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论 1.数据结构描述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待处理数据元素的表示及相关操作,涉及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 2.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事物的组成结构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用一组数据(结点集合K)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一组二元关系(关系集合R)来表示:(K, R) 结点集K是由有限个结点组成的集合,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数据或一组有明确结构的数据 关系集R是定义在集合K上的一组关系,其中每个关系r(r∈R)都是K×K上的二元关系 3.数据类型 a.基本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integer)、实数类型(real)、布尔类型(boolean)、字符类型(char)、指针类型(pointer)b.复合数据类型 复合类型是由基本数据类型组合而成的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本身,又可参与定义结构更为复杂的结点类型 4.数据结构的分类:线性结构(一对一)、树型结构(一对多)、图结构(多对多) 5.四种基本存储映射方法:顺序、链接、索引、散列 6.算法的特性:通用性、有效性、确定性、有穷性 7.算法分析:目的是从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中选择比较适合的一种,或者对原始算法进行改造、加工、使其优化 8.渐进算法分析 a.大Ο分析法:上限,表明最坏情况 b.Ω分析法:下限,表明最好情况 c.Θ分析法:当上限和下限相同时,表明平均情况 第二章线性表 1.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 a.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 b.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 c.除最后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后继 d.除第一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 2.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均匀性、有序性 3.顺序表 a.主要特性:元素的类型相同;元素顺序地存储在连续存储空间中,每一个元素唯一的索引值;使用常数作为向量长度 b. 线性表中任意元素的存储位置:Loc(ki) = Loc(k0) + i * L(设每个元素需占用L个存储单元) c. 线性表的优缺点: 优点: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一致;属于随机存取方式,即查找每个元素所花时间基本一样 缺点:空间难以扩充 d.检索:ASL=【Ο(1)】 e.插入:插入前检查是否满了,插入时插入处后的表需要复制【Ο(n)】 f.删除:删除前检查是否是空的,删除时直接覆盖就行了【Ο(n)】 4.链表 4.1单链表 a.特点: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属于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即存取每个数据元素所花费的时间不相等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链表的插入(q->next=p->next; p->next=q;)【Ο(n)】 d.链表的删除(q=p->next; p->next = q->next; delete q;)【Ο(n)】 e.不足:next仅指向后继,不能有效找到前驱 4.2双链表 a.增加前驱指针,弥补单链表的不足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插入:(q->next = p->next; q->prev = p; p->next = q; q->next->prev = q;) d.删除:(p->prev->next = p->next; p->next->prev = p->prev; p->prev = p->next = NULL; delete p;) 4.3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4.3.1主要优点 a.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用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线性表元素的读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b.链表的主要优点 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4.3.2应用场合的选择 a.不宜使用顺序表的场合 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宜使用顺序表;线性表的最大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b.不宜使用链表的场合 当不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应选择链表;当指针的存储开销与整个结点内容所占空间相比其比例较大时,应该慎重选择 第三章栈与队列 1.栈 a.栈是一种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其特点后进先出;插入:入栈(压栈);删除:出栈(退栈);插入、删除一端被称为栈顶(浮动),另一端称为栈底(固定);实现分为顺序栈和链式栈两种 b.应用: 1)数制转换 while (N) { N%8入栈; N=N/8;} while (栈非空){ 出栈; 输出;} 2)括号匹配检验 不匹配情况:各类括号数量不同;嵌套关系不正确 算法: 逐一处理表达式中的每个字符ch: ch=非括号:不做任何处理 ch=左括号:入栈 ch=右括号:if (栈空) return false else { 出栈,检查匹配情况, if (不匹配) return false } 如果结束后,栈非空,返回false 3)表达式求值 3.1中缀表达式: 计算规则:先括号内,再括号外;同层按照优先级,即先乘*、除/,后加+、减-;相同优先级依据结合律,左结合律即为先左后右 3.2后缀表达式: <表达式> ::= <项><项> + | <项><项>-|<项> <项> ::= <因子><因子> * |<因子><因子>/|<因子> <因子> ::= <常数> ?<常数> ::= <数字>|<数字><常数> <数字>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3.3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 InfixExp为中缀表达式,PostfixExp为后缀表 达式 初始化操作数栈OP,运算符栈OPND; OPND.push('#'); 读取InfixExp表达式的一项 操作数:直接输出到PostfixExp中; 操作符: 当‘(’:入OPND; 当‘)’:OPND此时若空,则出错;OPND若 非空,栈中元素依次弹出,输入PostfixExpz 中,直到遇到‘(’为止;若为‘(’,弹出即 可 当‘四则运算符’:循环(当栈非空且栈顶不是 ‘(’&& 当前运算符优先级>栈顶运算符优先 级),反复弹出栈顶运算符并输入到 PostfixExp中,再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 3.4后缀表达式求值 初始化操作数栈OP; while (表达式没有处理完) { item = 读取表达式一项; 操作数:入栈OP; 运算符:退出两个操作数, 计算,并将结果入栈} c.递归使用的场合:定义是递归的;数据结构是 递归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递归的 2.队列 a.若线性表的插入操作在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在另一端进行,则称此线性表为队列 b.循环队列判断队满对空: 队空:front==rear;队满: (rear+1)%n==front 第五章二叉树 1.概念 a. 一个结点的子树的个数称为度数 b.二叉树的高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加1 c.二叉树的深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 d.如果一棵二叉树的任何结点,或者是树叶, 或者恰有两棵非空子树,则此二叉树称作满二 叉树 e.如果一颗二叉树最多只有最下面的两层结点 度数可以小于2;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 该层最左边的位置上,则称此二叉树为完全二 叉树 f.当二叉树里出现空的子树时,就增加新的、特 殊的结点——空树叶组成扩充二叉树,扩充二 叉树是满二叉树 外部路径长度E:从扩充的二叉树的根到每个 外部结点(新增的空树叶)的路径长度之和 内部路径长度I:扩充的二叉树中从根到每个内 部结点(原来二叉树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2.性质 a. 二叉树的第i层(根为第0层,i≥0)最多有 2^i个结点 b.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1个结点 c. 任何一颗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比度为2的 结点多一个。n0 = n2 + 1 d. 满二叉树定理:非空满二叉树树叶数等于其 分支结点数加1 e. 满二叉树定理推论:一个非空二叉树的空子 树(指针)数目等于其结点数加1 f. 有n个结点(n>0)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 ?log2(n+1)?,深度为?log2(n+1)?? g. 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结点按层 次由左到右编号,则有: 1) 如果i = 0为根结点;如果i>0,其父结点 编号是(i-1)/2 2) 当2i+1∈N,则称k是k'的父结点,k'是 的子结点 若有序对∈N,则称k' k″互为兄弟 若有一条由k到达ks的路径,则称k是 的祖先,ks是k的子孙 2.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a.树转换成二叉树 加线: 在树中所有兄弟结点之间加一连线 抹线: 对每个结点,除了其最左孩子外, 与其余孩子之间的连线 旋转: 45° b.二叉树转化成树 加线:若p结点是双亲结点的左孩子,则将 的右孩子,右孩子的右孩子, 所有右孩子,都与p的双亲用线连起来 线 调整:将结点按层次排列,形成树结构 c.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将各棵树分别转换成二叉树 将每棵树的根结点用线相连 为轴心,顺时针旋转,构成二叉树型结构 d.二叉树转换成森林 抹线:将二叉树中根结点与其右孩子连线,及 沿右分支搜索到的所有右孩子间连线全部抹 掉,使之变成孤立的二叉树 还原:将孤立的二叉树还原成树 3.周游 a.先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访问根结点,然后依次先根周 游各棵子树 b.后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依次后根周游各棵子树,然后 访问根结点 c.按层次周游 若树不空,则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访问树中每个 结点 4.存储结构 “左子/右兄”二叉链表表示法:结点左指针指 向孩子,右结点指向右兄弟,按树结构存储, 无孩子或无右兄弟则置空 5. “UNION/FIND算法”(等价类) 判断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查找一个 给定结点的根结点的过程称为FIND 归并两个集合,这个归并过程常常被称为 UNION “UNION/FIND”算法用一棵树代表一个集合, 如果两个结点在同一棵树中,则认为它们在同 一个集合中;树中的每个结点(除根结点以外) 有仅且有一个父结点;结点中仅需保存父指针 信息,树本身可以存储为一个以其结点为元素 的数组 6.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a. 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在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中,结点按先根次序 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每个结点除包括结点本身数据外,还附加两个 表示结构的信息字段,结点的形式为: info是结点的数据;rlink是右指针,指向结点 的下一个兄弟;ltag是一个左标记,当结点没 有子结点(即对应二叉树中结点没有左子结点 时),ltag为1,否则为0 b. 带双标记位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规定当结点没有下一个兄弟(即对应的二叉树 中结点没有右子结点时)rtag为1,否则为0 c. 带双标记位的层次次序表示法 结点按层次次序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 元中 第七章图 1.定义 a.假设图中有n个顶点,e条边: 含有e=n(n-1)/2条边的无向图称作完全图 含有e=n(n-1) 条弧的有向图称作有向完全图 若边或弧的个数e < nlogn,则称作稀疏图, 否则称作稠密图 b. 顶点的度(TD)=出度(OD)+入度(ID) 顶点的出度: 以顶点v为弧尾的弧的数目 顶点的入度: 以顶点v为弧头的弧的数目 c.连通图、连通分量 若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有路径相通,则 称此图为连通图 若无向图为非连通图,则图中各个极大连通子 图称作此图的连通分量 d.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 对于有向图,若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 有向路径,则称此有向图为强连通图 否则,其各个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作它的强连通 分量 e.生成树、生成森林 假设一个连通图有n个顶点和e条边,其中n-1 条边和n个顶点构成一个极小连通子图,称该 极小连通子图为此连通图的生成树 对非连通图,则将由各个连通分量构成的生成 树集合称做此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2.存储结构 a.相邻矩阵表示法 表示顶点间相邻关系的矩阵 若G是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图,则G的相邻矩 阵是如下定义的n×n矩阵: A[i,j]=1,若(Vi, Vj)(或)是图G的边 A[i,j]=0,若(Vi, Vj)(或)不是图G的边 b.邻接表表示法 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 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 以Vi为尾的弧)(建立单链表时按结点顺序建 立) 3.周游 a. 深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某个顶点V0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依 次从V0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 先搜索遍历图中的其余顶点,直至图中所有与 V0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b. 广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0出发,并在访问此顶点之 后依次访问V0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随 后按这些顶点被访问的先后次序依次访问它们 的邻接点,直至图中所有与V0有路径相通的顶 点都被访问到为止,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 访问,则另选图中一个未曾被访问的顶点作起 始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都被 访问到为止 4.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的方法是:1)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 点且输出之 2)从图中删掉此顶点及所有的出边 3)回到第1步继续执行,直至图空或者图不空 但找不到无前驱(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5.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6.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Floyd算法) 7.最小生成树 a.Prim算法 b.Kruskal算法 c.两种算法比较:Prim算法适合稠密图, Kruskal算法适合稀疏图 第八章内排序 算法最大时间平均时间 直接插入排 序 Θ(n2) Θ(n2) 冒泡排序Θ(n2) Θ(n2) 直接选择排 序 Θ(n2) Θ(n2) Shell排序Θ(n3/2) Θ(n3/2) 快速排序Θ(n2) Θ(nlog n) 归并排序Θ(nlog n) Θ(nlog n) 堆排序Θ(nlog n) Θ(nlog n) 桶式排序Θ(n+m) Θ(n+m) 基数排序Θ(d·(n+r)) Θ(d·(n+r)) 最小时间S(n) 稳定性 Θ(n) Θ(1) 稳定 Θ(n) Θ(1) 稳定 Θ(n2) Θ(1) 不稳定 Θ(n3/2) Θ(1) 不稳定 Θ(nlog n) Θ(log n) 不稳定 Θ(nlog n) Θ(n) 稳定 Θ(nlog n) Θ(1) 不稳定 Θ(n+m) Θ(n+m) 稳定 Θ(d·(n+r)) Θ(n+r) 稳定 第十章检索 1.平均检索长度(ASL)是待检索记录集合中元 素规模n的函数,其定义为: ASL= Pi为检索第i个元素的概率;Ci为找到第i个元 素所需的比较次数 2.散列 a.除余法 用关键码key除以M(取散列表长度),并取余 数作为散列地址 散列函数为:hash(key) =key mod M b.解决冲突的方法 开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散列 表主表之外(在主表外拉出单链表) 闭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表中 另一个位置上 c.线性探查 基本思想:如果记录的基位置存储位置被占用, 就在表中下移,直到找到一个空存储位置;依 次探查下述地址单元:d0+1,d0+2,...,m-1, 0,1,...,d0-1;用于简单线性探查的探查 函数是:p(K, i) = i d.散列表的检索 1.假设给定的值为K,根据所设定的散列函数h, 计算出散列地址h(K) 2. 如果表中该地址对应的空间未被占用,则检 索失败,否则将该地址中的值与K比较 3. 若相等则检索成功;否则,按建表时设定的 处理冲突方法查找探查序列的下一个地址,如 此反复下去,直到某个地址空间未被占用(可 以插入),或者关键码比较相等(有重复记录, 不需插入)为止 e.散列表的删除:删除后在删除地点应加上墓 碑(被删除标记) f.散列表的插入:遇到墓碑不停止,知道找到真 正的空位置 第十一章索引技术 1.概念: a.主码:数据库中的每条记录的唯一标识 b.辅码:数据库中可以出现重复值的码 2.B树 a.定义:B树定义:一个m阶B树满足下列条 件: (1) 每个结点至多有m个子结点; (2) 除根和叶外 其它每个结点至少有??个子结点; (3)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 例外(空树,or独根) (4) 所有的叶在同一层,可以有??- 1到m-1个 关键码 (5) 有k个子结点的非根结点恰好包含k-1个关 键码 b.查找 在根结点所包含的关键码K1,…,Kj中查找给 定的关键码值(用顺序检索(key少)/二分检索 (key多));找到:则检索成功;否则,确定要查 的关键码值是在某个Ki和Ki+1之间,于是取 pi所指结点继续查找;如果pi指向外部结点, 表示检索失败. c.插入 找到的叶是插入位置,若插入后该叶中关键码 个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