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DOC)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DOC)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DOC)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DOC)

第 1 章***干流基本概况

1.1流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1.1.1流域概况

***发源于普兰店市安波镇鸡冠山流经四平镇、沙包镇、瓦窝镇、元台镇、大谭镇、瓦房店城区、莲山镇、夹河庙镇、普兰店城区、杨树房镇,由大刘家镇入海,全长约96.5km。树枝状水系。流域面积约988km2,平均坡降1.3‰,总径流约2.5亿m3,平均径流深256.7mm。

1.1.2河流流量及流速

***穿越流域内属于南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基本上是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43 mm,由于受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一年四季降雨量不均,相差很大,夏季盛行南风,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暴雨洪水多发生于6-9月份,冬季降水极少,降水模式为降雪。多年平均蒸发量1825.6 mm。

1.1.3现状环境问题

随着普兰店市民营、乡镇企业的不断壮大和经济迅速发展,工业污染严重,发展能耗大、用水多、污染大。

***流域的四平镇、沙包镇及大刘家镇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农药、化肥的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 2 章水质现状监测

2.1水功能区划分

***流域水系为树枝状,支流比较发育,对***进行水环境容量研究,目的在于掌握该河流不同河段的容量。因此本次研究中将***流域以刘大水库、元台大桥、洼子店闸三个断面为基准进行流域合并,划分为四个区域(见图2-1)。区域内的城镇详细情况见表2-1。

表2-1 ***流域水功能区划

分区河段河流长(Km)面积(Km2)流经城镇

区域一源头到刘大水库10.6 201.64 沙包镇、四平镇

区域二刘大水库到元台大桥21.4 203.31 沙包镇、瓦窑镇、元台镇、瓦房店城区

区域三元台大桥到洼子店拦河闸57.2 491.77 元台镇、大谭镇、莲山镇、夹河镇、大

刘家镇、普兰店镇

区域四洼子店拦河闸到入海口7.3 91.71 大刘家镇、杨树房镇、普兰店镇

图2-1 ***水功能区划示意图

2.2水质现状监测

2.2.1断面铺设

布设原则

采样断面是为检测水参数而设置的采取水样的横断面,根据河流与排污口位置关系,可分为控制断面、对照断面和消减断面。采样断面的布设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充分考虑本河段取水口、排污口数量和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状况,水文及河道

地形、支流汇入及水工程情况,植被与水土流失情况;

(2)力求以较少的监测断面和测点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样品;

(3)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选择河岸顺直、水流缓慢之处;

(4)尽量与水文断面相结合。

布设方法

由于河流地处不同的地区,水系发育、水文条件、河道地形和工农业发展情况等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不尽相同,水域或水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特征。因此应根据其主要特点,在不同的水域或区域分别设置水质站。河流采样断面的布设方法及要求如下:(1)城市或工业区河段,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2)污染严重河段可根据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控制的排

污量不得小于本河段总量的80%。;

(3)有较大支流汇入时,应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出入境国际河流、重要省际河流等水环境敏感水域,在出入本行政区界处应布设断面。

(4)水质稳定或污染源对水体无明显影响的河段,可只布设一个控制断面;河流

或水系背景断面可设置在上游接近河流源头处,或未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河段。

(5)水文地质或地球化学异常区,应在上下游分别布设断面;

(6)供水水源地、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及河源型地方病发病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应

设置断面。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上游1000m处应布设断面,重要河流的入海口应布设断面。

(7)水网地区应按常年主导流向设置断面;有多个岔路时应设置在较大干流上,

控制径流量不得少于总径流量的80%。

根据***流域的概况可知,所经普兰店市重工业发展相对薄弱,且污染源缺乏统计,排污状况主要以城市生活污水为主。乡镇发展以农业为主,排污状况主要以农村污水和农田污水为主。所以只需在流经普兰店市上游河段布设对照断面,在普兰店市下游不远处布设控制断面。由于***入海,则在入海口附近布设消减断面。分别在刘大水库,元

台大桥及洼子店拦河闸处设置监测断面。详见图2-1。检测断面如下图2-2所示。

2.1.2.采样

样品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质采样应在自然流水状态流水状态下进行,不应扰动水流底部沉积物。以保证样品代表性;②采样地点和时间应符合要求;③采样应经过专门训练;④采样时必须注意安全。

采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水样采集量是视监测项目及采用的分析方法所需水样及备用量而定。

(2)采样时。采样器口部应面对水流方向。用船只采样时,船首应逆向水流,采样在船舷前部逆流进行,以避免船体污染水样。

(3)除细菌、油等测定用水样外,容器在装入水前,应先用该采样点水样冲洗3次。装入水样后,应按要求加入相应的保存剂后摇匀,并及时填写水样标签。

)的水样采集时应避免曝气,水样应充满容器,(4)测定溶解氧与生化需氧量(BOD

5

避免接触空气。

(5)因采样器容积有限,需多次采样时,可将歌词采集的水样倒入洗净的大容器中,混匀后分装,但本方法不适用于溶解氧及细菌等易变项目测定。

(6)采样的应做好现场采样记录,填好水样送送检单,核对瓶签。

2.1.3指标选择

选择原则:国家与行业水环境与水资源质量标准中已列入的项目;国家及行业正式

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列入的监测项目;反应本地区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专用

站应依据监测目的选择监测项目。所以本文选择的水质指标为PH、DO、NH

3-N、COD

Cr

BOD、COD

Mn

等。数据表2-2所示。

2.3监测项目分析

分析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样品类型、污染物含量以及方法适用范围等确定。分析方法

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

(2)等效或参照使用ISO分析方法或其他国际公认的分析方法;

(3)经过验证的新方法,其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不得低于常规方法。

从上述监测结果中并结合《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对各因子所规定的等级标准可以知道,三个监测断面 PH 值在 7~9 中变化,指标等级处于 I~V 类之间;

其 D0值在 11~14 之间中变化,指标等级均处于 I 类;其 NH

3

-N 值在 O~5 中变化,其中刘大水库监测断面处于Ⅱ类标准,元台大桥监测断面超过 V 类标准,洼子店闸监测断面处于Ⅲ类标准之间;其 BOD 值在 1~10 中变化,刘大水库、洼子店闸监测断面指标等级处于 I 类元台大桥监测断面超指标等级处于Ⅳ类标准。对于 COD 指标,元台大桥监测断面超过 V 类标准,其它两个监测断面指标均位于Ⅳ~V 类标准。

第三章水质现状评价3.1.单因素法

3.1.1.计算原理

①单项水质参数i在j点的标准指标:

S

ij =C

ij

/C

si

(3—1)

式中,S

ij

--(i,j)点的污染物浓度或污染物i在预测点j的标准指标;

C

ij

--(i,j)点的污染物浓度或污染物i在预测点j的浓度,mg/L;

C

si

--水质参数i的水质标准,mg/L。

②DO指数标准为

S DO,j=│DO f-DO j│/(DO f-DO s) ,DO j>DO s(3—2)

S

DO,j =10-9DO

j

/DOs , DO

j

<,DO

s

(3—3)

DOf=468/(31.6+T)式中,S

DO,j

--DO的标准指数;

DO

f

--饱满和溶解氧浓度;

DO

j

--溶解氧实测值;

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

③PH的标准指数

S

pH,j =│7.0-pH,j│/(7.0-pH

ds

),pH

j

<7.0 (3—4)

S

pH,j =│pHj-7.0│/(pH

su

-7.0),pH

j

>7.0 (3—5)

式中,pH

sd

——PH的下限值;

pH

j

——实测值;

pH

su

——PH的上限值。

水质参数的指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3.1.2具体计算

①水功能区划分及各水域水质等级的确定:本次课设将***流域以刘大水库、元台大桥、洼子店闸三个断面为基准进行流域合并。刘大水库、元台大桥、洼子店闸三个断面的水质等级分别为Ⅱ级、Ⅱ级、Ⅲ级。

单因子标准指数的计算:根据单因子指数计算理算得单因子标准指数,并做出水质评价,如表3—1。

表3-1 单因子标准指数的计算结果

由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可知,元台大桥断面污染指标超标最为严重, NH 3-N 、 COD Cr 、 BOD 、COD Mn 均出现超标现象,而刘大水库断面 COD Cr 、COD Mn 出现超标现象,洼子店闸断面 NH 3-N 、COD Cr 出现超标现象。 3.2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2.1计算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隶属度来描述模糊的水质分级界限的。这一方法不仅承认事物对某范畴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更强调事物对范畴的“亦此亦彼”的客观存在的“中间过渡不分明性”即模糊性。因此,它能准确刻画环境质量的客观存在的状况,并获得符合实际的评价效果。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 评价对象的因子集的建立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因子集就是参与评价的m 个污染因子的实际测定质量 浓度组成

的模糊子集,记为{}m i U U U U U U U ,,,,,4321= ② 权重的确定

通常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对每个因子i U 赋于1个相应的权重

)4,3,2,1( =i V i ;i V 的确定方法如下:首先计算单项因子权重值i W 公式:

i W =i C /i S (3—6)

式中,i W 一第1种污染物的权重值;

i C 一第1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

i S 一第i 种污染物并级环境标准的算术均值。

i V =(i C /i S )/∑=m

i j i S C 1

/ (3—7)

上述m 项因子指标,分别计算出权重后,组成1个1×m 模糊权重集:{} ,,,321V V V V = ③ 用隶属度来描述环境质量的分组界线。 隶属度的确定方法如下:

假设水体水质可分为n 个等级:Z=(I 级,II 级,?,n 级)。设i X 表示某一 样品一种污染因子的浓度,则i X 对于等级Z 的隶属关系可表示为:

(1)(1)(1)

(*1)0,1i

i j ij

i j ij i j i i j ij X S

S S r S X S S --+?

?-??-?=?

-??-??? (1)(1)

(1)(1)

i i j i i j i j i ij

ij i i j i ij i in

X S X S S X S S X S X S X S -+-+≤≥<<≤<≤≥或或 (3—8) 式中,

ij r —表示评价因子即指标i 对级别j 的隶属度(i=1,2,3, ,m;j=1,2,3, ,n)

i X —表示指标i 的实测值;

ij S —表示指标i 在j 级别时的标准值。

由此可建立各环境因素与各评价标准之间的模糊关系m*n 的矩阵R 111211212.................................n i i in m m mn r r r R r r r r r r ????????

=?????????? (3—9)

④ 矩阵复合运算

模糊评价考虑所有因子的影响,将模糊权集A 与模糊评价矩阵R 复合运算方法见式2—10式,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 。

NYT 1054-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调查 3.1 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3 调查内容 3.3.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 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水质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水质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当前工业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都应用电、机、化工、自动化、仪表、生物工程、电脑、通信等现代化技术来改造水产养殖业。对水质、水温、溶氧、分选、光照、消毒、污水处理起捕、水流、杀菌、投饲、吸污及应急发电等进行自动化管理。 养殖水体水质监测方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经验法、化学法和仪器法。 目前实现水产养殖的国家里瑞典、丹麦、德国、挪威、美国等国家在水质监测系统方面发展比较快,设施很先进,纷纷进入了仪器法阶段。 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他们己经拥有丰富的经验、成功的案例比如欧美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多参数水质测定仪,主要以监测水温、PH、溶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等水质指标为基础;丹麦水产品研究所所研发的水产品养殖水质监测设备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德国的史德科马迪可的养鱼工厂采用的封闭式水质环境监测方式并结合多项高科技手段的做法,也是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 我国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发展上晚于国外先进国家约十年左右,且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程度分布非常不均匀。我国的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海水养殖超过淡水养殖,北方的技术发展超过南方,新增的养鱼区域超过传统老养鱼区。且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的五个区域:东北地区;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而我国广大的县市工业化养鱼仍属空白,就是上述四个地区,工业化养鱼也是良荞不齐。且我国水产养殖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生产过程缺乏病害预警机制与预防策略、水质实时监测与报警比较落后,这都与我国在水质监测系统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重大关系。 我国较知名的研发此类设备的公司有上海雷磁、宁波奥博等若干家做水产养殖水质分析仪的厂商,但其产品基本是分立式的小型仪器,设备简陋,不能够用于搭建成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在技术研究方面,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一般采用GSM、GPRS或者RS-485传输采集到的数据到PC机,实现了两层架构,并且上位机一般采用C/S模式。这些技术也在一定程

水质检测评价报告

水质检测评价报告 一、时间:2013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 二、地点:校内(半霞湖、润泽湖、河道、竞慧西) 三、采样点:河道中游(动力保障部段) 半霞湖文心剧场前 竞慧西图书馆北侧水塘 润泽湖竞秀北楼前 四、检测项目:水温、PH、DO、COD、BOD 五、检测频次: 六、检测方法:

七、检测数据记录 a) 河道检测记录 b) 半霞湖检测记录 c) 竞慧西检测记录 d) 润泽湖检测记录

注:1)—对BOD项目的检测因试剂原因,检测频次低。 2)—受天气影响,检测时间具有间断性(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在阴雨天气三天后进行检测)。 八、数据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见附录 我学院适用于第Ⅲ类、Ⅳ类标准 (1) 由数据和分析图显示:四湖区PH值均达标,且在正常范围内。润泽湖因湖区面积较大,补给水缓冲作用不明显,PH值较为平均,河道水因其流动性强,PH值受降水影响较为平均。出现明显的幅度,可能是测量误差。

(2) 由数据和分析图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四湖区水中DO值普遍下降,均在达标值范围内。竞慧西及润泽湖水因流动性能差,水中DO值偏高,但起伏较为平缓,均在达标范围内。 (3) 由数据和分析图显示:四湖区COD值均在达标值范围内,较去年同期相比,四湖区COD值均有所降低。半霞湖湖区COD值较河道高,原因为水域面积较大和湖区较深,同时补给水减少,缓冲作用不明显,水中还原性物质和杂质较河道多。 由数据显示:四湖区的BOD值均达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河

道水流动性大,水质较好。四湖区BOD值相差较大,原因为半霞湖湖区及润泽湖湖水域面积较大和湖区较深,流动性能差,水体中的藻类及微生物生长旺盛,在补给水减少的情况下,缓冲作用较流动性能好的河道不明显,说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相对较多。 补充说明: 1、随着气温的升高,湖底底泥的上翻,四湖区水浊度、色度均较大,透明度降低,水体表色因补给水及流动性能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半霞湖水体表色以黄褐色为主;润泽湖水体表色以墨绿色为主;河道水以绿色为主。 2、1、2月雨水较多,为确保水质稳定,雨水后3天再测。 综上所述: 河道水因其为流动水,总体水质较半霞湖及润泽湖要好。四湖区水质变化平缓,较去年相比,整体水体环境较为稳定。 检测人:孙玉彤 报告制作人:孙玉彤 报告审核人:胡学军 2013-4-9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文书特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摘要:以嘉应大学的空气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在欲监测环境内进行布点和采样;对校园空气中SO2和NOx进行连续检测和分析,采用了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量吸光 度,测定SO 2、NO x 的日均浓度,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以此来判定校园空气 污染指数及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校园的一大主要污染源,车辆的行驶也是校园噪声的主要来源,校园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 关键词:SO 2 、NOx、校区空气污染指数(API) 1 引言 校园是大学生在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校园作为一个特定外在环境,其人口密集程度大,所处环境状况复杂,其环境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威胁到这一代人日后的成长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校园环境状况日益恶劣。 而当前关于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天气质量及城市概况交通的空气品质问题分析,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即使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可掌握校园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校园空气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校园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控制校园区域污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次试验,也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理论分析 2.1.1 空气中SO 2 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SO 2 常用方法有四氯汞盐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等。本实验采用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1评价方法分析 1.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评价得偏低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污染的综合情况但该方法评价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计算。 以金沙江流域铁路桥断面为例,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Ⅳ类,定级项目为石油类,但其他7项污染因子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再如新濉河大屈断面,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劣Ⅴ类,定级项目为氨氮,CODMn也超标(Ⅳ类),BOD5、石油类、挥发酚、汞、铅这5个项目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DO好于Ⅱ类水质标准。按4种分级评分法评价,铁路桥断面均评价为Ⅰ类,大屈断面则评价为Ⅲ类(灰色关联)、Ⅴ类(模糊综合)、Ⅰ类(物元可拓)、Ⅱ类(标识指数)。比较各种方法评价结果,如果按单因子评价法,将这两个断面评价为Ⅳ类和劣Ⅴ类结果偏严。因此,当仅有1项指标污染较重时,分级评分法较为合适;当有2项以上指标污染较重时,物元分析法评价结果偏松,标识指数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111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纳污水体概况 本工程的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由厂总排水口经中州支渠渠尾向南约1km于后纸庄村附近排入洛河。洛河为常年有水河流,水质功能区划为皿类水质,洛河于偃师市境内公路桥设置有洛阳市市控断面,在本次工程排水入洛河处下游约8Km。 4.1.2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考虑工程完成后所排放的废水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及纳污水体的功能要求,结合评价所掌握的纳污水体水文资料及纳污情况,本次评价地表水监测设置4个监测断面。各个监测断面的位置及功能详见表4-1和附图1。表4-1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一览表 4.1.3监测因子 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因子。同时测定水温和流量等水文参数。

4.1.4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由偃师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16?18 日进行,连续3天,每天采样一次,每天报一组有效数据。 4.1.5监测分析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 版)、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 地表水水质监测及分析方法 4.1.6评价标准 根据偃师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皿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详见表4-3。 4.1.7评价因子 根据纳污水体的实际状况和本次工程废水特点,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因子,水温、流量仅在

黑臭水体监测评价系统

黑臭水体监测评价系统 一、功能概述 “黑臭水体监测评价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理念,采用信息化手段,结合GIS展示,实现对“黑臭水体”水质、水量、污染源排放、环境因素(水文、管网、周边视频)、工程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等的监测,贯穿“源头预防—过程监测—效果评估”全流程,并且引入公众调查评议,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最终达到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感知层 1、透明度传感器 规格参数 型号: XF-TM-01 量程:0-10m , 0-100m 分辨率:0.001m 准确度:±0.04%FS 可靠性:MTBF≥1440h 环境温度:-5℃~50℃ 接口:RS485/MODBUS协议 供电:直流12V,允许波动±15% 2、溶解氧传感器 规格参数

型号: XF-DO-01 量程:0.00~10.00mg/L, 0.00~20.00mg/L 分辨率:0.01mg/L 精确度:±0.1mg/L 重复性:±0.1mg/L 环境温度:-5℃~50℃ 标定:出厂标定,一年无需校准,可现场标定接口:RS485/MODBUS协议 供电:直流12V,允许波动±15% 材质:不锈钢探头 3、氨氮在线分析仪 规格参数 型号: XF-NH3-300 测试量程:(0~0.5~5~25~300)mg/L 检出下限:0.02mg/L 分辨率:0.01mg/L 准确度:±5%FS 重复性:≤3% 最小测量周期:18min 模拟输出:0/(4~20)mA模拟输出 继电器控制:24V1A继电器高低点控制 接口:MODBUS RS485或RS232 显示:彩色触摸屏 数据存储:30000组 工作温度:+5℃~+40℃ 电源:220VAC±22VAC/(50±1)Hz 4、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 型号: XF-ORP-01 规格参数 量程:-2000mV~2000mV 分辨率:0.5mV 精确度:1mV 重复性:±1mV 温度补偿:自动温度补偿(0℃~80℃) 标定:缓冲液标定,亦可样液标定, 标定信息保存在传感器内部 环境温度:-5℃~50℃ 接口:RS485/MODBUS协议 供电:直流12V,允许波动±15% 三、传输层

水文-水质监测与评价

《水质监测与评价》 任务书、指导书 石先罗编制 姓名: 周安 班级: 15水文大专班 学号: 2015910 指导教师: 石先罗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在地球表

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二部分组成,分别与总水量的97.28%和2.72%。后者所占总量比例很小,且所处空间的环境十分复杂。 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和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第一部分概述 一、设计任务 根据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的用水和排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校园水环境检测判断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 二、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调查,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亲自制订方案,设计分析操作过程,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习报告。实事求是地报出监测结果,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部分校园及周边调查水环境 一、学校概况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是江西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水利厅。建校五十多年来,学院紧紧抓住“水利”与“职业”教育两大特色,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方向,使毕业生达到“实用、好用、管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占地面积708亩,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 二、污染环境 江西水利职业学校食堂碗到处是没有人收;没有半月进行化霜、清洗、消毒一次,消毒;饭菜没有节约;没有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存放要没有明显标记,没有分类存放,不得混放;食堂排水口食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也就是洗涤剂)。NH3-N含量并不高,除非食堂废水与厕所废水混合。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课设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流域概况 府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随州市长岗镇大洪山风景区的双门洞。 府河流域地处随州市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在地形上属大洪山和桐柏山区的延伸地点,流域最高点为大洪山,海拔1055m。平均海拔200m。流域内山峦叠翠,地势随北和随南较陡峻,随中较平坦。在随州段总体流向南东,河曲发育,右岸丘岗连绵,低峦相间,左岸为一级阶地,宽约1km,前缘陡坎高差一般有3~5m,河床高程为57~60m,谷宽100~200m。府河全流域面积9177km2,干流长270.7km,其中随州境内流域面积5895.5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64.2%,干流长181km,平均比降0.18%。 府河随州境内的水系呈分叉的树枝形,涢水为主干流,自上而游到下游左岸主要支流有溠水、厥水和漂水,均发源于桐柏山南麓;右岸主要支流有均川、浪河,均发源于大洪山北麓。发育的水系,良好的植被,随州 图1 府河随州市曾都区段水域及断面设置图 城区以上府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31.7%,再加降水量较丰沛,府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地理位置图如图1 所示。

2.气象气候 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15.7℃,极端最高气温41.4℃(1959 年 8 月 21 日),极端最低气温-16.3℃(1969 年 1 月 31 日和 1977 年 1 月30 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44 小时,无霜期232 天。年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14m/s,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 该流域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均在1200mm 以上,水资源丰富。流域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随州城区府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77.6mm,4-10 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2.9%,6、 7、8 三个月的降雨占全年的46.5%。年际变化2-3 倍左右。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环境监测中监测方法的选择

环境监测中监测方法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作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监测方法选择及监测数据处理作简明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选择;监测数据处理 0.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环保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各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使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环境监测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分析,有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浓度范围宽、随机变化大等特点,故要想用环境监测分析所得的数据来描述这些样品,就必须有良好的环境质量保证作为前提。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且多变,不易准确测量。在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时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监测结果所提供的数据要有准确性和可比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决定了环境管理、环境研究、环境治理以及环保执法等各方面的决策正确与否。环境监测结果由环境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予以保证,要求每个基层监测单位都要做好环境质量保证和控制工作。它分为野外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1野外采样质量控制 野外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了现场布点、坐标定位(可用GPS高级定位)、样品采集、样品贮存及现场某些项目的预处理等。监测点布设一贯遵循以下原则要求,既能以人为本,又能比较真实全面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基层站监测断面的位置一般由上级站规定,监测点是根据监测目在车间口或总排污口布点。 坐标定位是为了详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以便为准确稳定重复采样及绘出采样现场示意图提供保障。 采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样品,这也是数据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前提。根据具体采样项目分清采样容器,估算好采样量,选对采样方法和保存方法,特别是特殊项目一定要现场固定,做好采样记录,做平行和空白采样,以检查保存剂的纯度,采样容器、滤器及其设备的污染情况,以便发现系统和偶然误差及采样的再现性等。例如野外水体采样中,为了控制采样过程的误差,将实验室用的纯水在采样现场装入采样瓶中,加入与样品相同的保存剂,并运回实验与样品同时分析,将所测结果与实验室空白比较,不应呈显著差异,其目的是检查采样、保存、运输中所产生的误差。并尽量缩短运输过程,减少震动和碰撞以防样品损失或污染。样品采集后立即送往质控室进行交接,尽快进入分析测试过程。 1.2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为内部质量控制。它主要表现为分析工作者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及内部质量人员对其实施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的过程。监测分析的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布点 布设3个监测点:1#东太湖村、2#厂区、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监测布点见附图8。 (2)监测因子:PM10、PM2.5、SO2、NO2、CO、O3、非甲烷总烃、H2S、甲苯、二甲苯。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时间及频率如下: 表5.1-1 大气监测情况一览表 (4)监测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表2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具体监测方法及检出限见下表。

表5.1-2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①评价因子:同监测因子。 ②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P i=C i/C0i 式中:P i—I评价因子标准指数; C i—I评价因子实测浓度,mg/m3; C0i—i评价因子标准值,mg/m3。 ③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表1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最高容许浓度限值。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统计分析监测数据,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日均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3,8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4,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5。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57~0.125mg/m3,标准指数为0.38~0.833;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0.036~0.067mg/m3,标准指数为0.48~0.893;S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12~0.027mg/m3,标准指数为0.08~0.18;N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2~0.065mg/m3,标准指数为0.25~0.813;CO日均浓度范围为0.5~1.1mg/m3,标准指数为0.125~0.275。因,PM10、PM2.5、SO2、NO2、CO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表5.1-4 8小时浓度监测结果与评价表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4~0.077mg/m3,标准指数为0.15~0.48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中级职称考试题库-水质监测与评价

中级职称考试题库 (水质监测与评价) 一、填空题 1.同一监测点需要采集水样和底泥时,应先采(),原因是()。采样前用 ()洗涤采样器,并洗涤常规水样贮样容器。 2.采样时遇到偶然的污染物应(),船上采样时,采样船应位于()方向, 应在船的()部位,()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 3.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与样品一起送达实验室分析。 4.采集样品时,一般应在现场测定的项目有()、()、()、()氧化-还原 电位(Eh)和水的感官性状等。 5.天然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与空气中氧的()、()以及()和水质有密切 关系。 6.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μm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 C 下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7.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和()时, 透明度便降低。 8.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若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较多而干扰测定时, 可加入()去除,如果氯离子大于900mg/L时,应使用()。 9.根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纳氏试剂是用()、()和KOH 试剂配制而成,且两者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影响较大。 10.原子荧光光谱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1.按反应的性质,容量分析可分为:()法、()法、()法和()法。 12.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和(),存在于悬浮物中的可溶性硫化物、 酸可溶性金属硫化物以及未电离的有机和无机类硫化物。 13.等离子发射光谱通常由化学火焰、电火花、电弧、激光和()激发而获得。 14.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G.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分析 纯试剂用A.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化学纯试剂用C.P表示,标签颜色为()色。实验试剂用L.R表示,标签颜色为()色。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答案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域: 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 2.国控断面: 国家控制管理为监测水参数而设置的采取水样的横断面。 3.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4.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标准中的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5.水功能区: 指为满足人类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6.水质: 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7.水质指标: 表示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以及各种受污染水中污染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或限量阈值的具体限制和要求。它是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具体衡量尺度。 8.原始样: 是指从取样位置取的样,并且在样品有效期内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 9.分析样: 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测定的样品。 10.标准空白: 对应标准系列中零浓度的分析信号响应值 11.分析空白: 指在与样品分析全程一致的条件下,空白样品的测定结果 12.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3.标准曲线:应用标准溶液制作校准曲线时,如果分析步骤与样品的分析步骤相比有某些省略时,则制作的校准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14.工作曲线:如果模拟被分析物质的成分,并与样品完全相同的分析处理,然后绘制的校准曲线称为工作曲线。 15.重复性和重复性条件: 前者: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统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后者: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员使用相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测试条件叫重复性条件。 16.再现性和再现性条件: 前者: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后者: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从同一被测对象取得测试结果的条件。 17.精密度: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18.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环境监测答案44762

第一章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②对各个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 ③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展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④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①三高(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高) ②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③多学科、边缘性、综合性、社会性 3、环境监测有何特点? ①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生产性,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②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依法强制性,行为公正性,社会服务性 ③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4、是分析环境监测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检测是科学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在正确认识环境质量,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简述环境监测的目的与类型?

目的:①评价环境质量②为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服务③预测预报环境质量④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类型:安环境对象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按监测区域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按专业部门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6、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7、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原则:①以人为本②科学性、政策性③以环境基准为基础,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④综合效益分析,实用性、可行性⑤因地制宜、区别对待⑥与有关标准、制度协调配套原则⑦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⑧便于实施与监督 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实际情况,并非越严越好 8、环境优先检测有何原则? ①对污染物做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能让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做日常监测,具有生物累积性,三只物质、毒性大的、数量大的作优先监测②需要检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保证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③监测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4.1.1.1现状监测布点 根据本次评价区域的气象条件及项目的污染状况和厂址周围的敏感 点的分布情况,共布设2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功能及位置见表 4-1。 表4-1 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情况一览表 4.1.1.2监测及评价因子 本次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评价因子为: H 2S 、NH 3、TSP 三项。 4.1.1.3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环境空气监测由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 2006年9月7日 ~9月11日进行,连续监测 5天。监测时间按GB3095-1996中的规定执 行。 4.1.1.4监测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进行。具体采样 及分析方法详见表4-2。所有浓度值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数值,在统计数据 时,监测数据低于检出限者,统计时按 1/2检出限进行计算。 表4-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分析方法 4.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21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照评价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 i=G/S i 式中:P —单因子污染指数; C i —单因子实测浓度,mg/m3; S i —单因子评价标准,mg/m3。 4.1.2.2评价标准 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4.1.2.3检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4、表4-5和表4-6。 表4-4 TSP 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日均浓度统计结果 表4-5 NH 3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表4-6 H 2S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 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 班级: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01班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第3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三周,生活还在慢慢的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我还加强大学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想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