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二十一世纪初叶,是我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卫生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同步,紧密围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任务,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等方面开展工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日益扩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护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了护士队伍建设

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26.6万名,是解放初期6万名护士数的20倍,与1985年63.7万名护士数相比,翻了一番。护士总数已经占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4%。在护士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3%,具有大专学历的占24.3%,具有中专学历的占64.5%,与1985年相比,具备高等护理专业

学历护士的比例显著增长,中等护理专业护士的比例显著下降。提高了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护理教育发展迅速

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基础。自1984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截至2003年,开办护理专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99所,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32所,开办护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达到13所,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52120人,招生总数达到59174人。一直占据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同时,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较快,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以及危重症护理、糖尿病护理、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1996年以来,护理教育改革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也涉及到了对各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性逐步增强

护理是直接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其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并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近年来,护理工作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促进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服务模式、护理专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及其工作范畴等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

(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

1、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慢性病患病率为123.3‰,根据慢性病患病率推算,2003年全国慢性病患病总人数为1.6亿,这对疾病预防和患病者长期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工作提出诸多要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538.8‰,因此,老年人群因伤病活动受限、卧床以及失能的人数和持续的时间不断增加,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量。

2、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一方面向分子水平和更深层

次发展,另一方面扩展至人与社会、环境的系统层次,应用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的疾病与健康,使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要。

3、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巨大进展,纳米技术、计算机和数码技术、光学纤维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大大促进了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和期望不断提高,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护理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这对我国的护理教育、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因此,加强护理行业的法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适应入世后技术、服务、人才市场相互开放过程中管理方面的需要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三、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护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护理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护士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护士队伍建设是关系到护理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护士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数量、业务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明显不足,表现在:一是缺乏对护士权益的依法保障和对护士准入的依法管理,侵害护士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未经正规护理专业培训进入护士队伍、从事护理技术工作的问题在部分地区较为突出;二是医疗机构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备不足、医护比例连年下降呈倒置状况,根据卫生部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1952年医护比例为1:2.28,2001年下降到1:1.09,2003年为1:0.68;近期调查的126所综合医院的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仅为0.33:1,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关护士配备的要求,部分医院所缺的护士数是现有护士的一倍以上;三是护士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由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所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四是缺乏对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与临床医学相比,护士的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护

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不足。

(二)护理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

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培养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护理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差距,表现在:一是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二是护理教学的办学质量有待提高;三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护士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四是缺乏对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三)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高质量的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促进病人康复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工作与病人的需求、临床诊疗工作的要求尚存在差距,表现在:一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尚未全面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护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存在差距,一些医院忽视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身心方面的照顾与帮助、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二是护理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同步于诊疗技术的发展,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护理工作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向家庭、社区和社会延伸;四是护理工作需要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关心、关怀和爱护患者的职业文化,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未来五年是我院加快学科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建设“一城四中心”的关键时期。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精神,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据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落实三级甲等医院各项指标。坚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强化护士岗位管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实现在建院80周年时建成三级甲等强院,建院100周年时建成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知名品牌医院而奋斗。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培养或引进护理研究生3-5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达到5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达到90%以上,院内护理专业小组达到15个,护理离职率≤5%。完善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才。 到2020年,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

管理模式,建立体现“能级应对”的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对护士的人力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普升、岗位培训等实施科学管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到2020年,形成管理科学规范、专业特色突出、服务品质优良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模式,同时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强力推动“五所八院十中心”建设。 三、具体工作目标及保障措施 (一)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目标:按照国家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在2017年我院床护比达到卫计委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保障措施: 1、着力解决护士编制不足问题,合理配置护士,争取2017年床护比达到基本配备标准,即临床科室床护比达到1:0.4、手术室1:3、产科1:0.6、产房1:3、新生儿科1:0.6、ICU1:2.5-3。全院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总护士数95%以上,护理离职率≤5%。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大于等于0.6:1以上。 2、根据科室工作强度、风险系数、收治患者护理难度,配备各层级护理人员,每名护士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8个,做到科学合理、人尽其用。 3、各科室护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分布基本合理。科学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二十一世纪初叶是我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 要。 作用。 .8%。 锐意进取,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刻,护理工作者勇于冲在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不畏艰险,忠诚地履行救死扶伤、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责任,彰显了广大护理工作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貌。 (二)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着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 自 步解决。 (一)护士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医疗机构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少,由于临床护士数量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突出。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95%以上医院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依靠家属或者护工承担。有的

医院为降低护士人力成本,以临时工的方式和待遇聘用护士,严重影响了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 (二)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 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临床护士中选拔到管理岗位,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需要有新的提高。 (四) 护理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 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设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社会经济、医学科学和护理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

妇幼保健院十三五护理_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报告书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贯彻落实“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 规划中期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关于开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情况。 1、依法严格护士准入制度,遵照《护士条例》规定,独立从事护理活动的护士均取得护理执业资格证达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 2、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为外聘护士建立档案管理、技术职称评审考核、工资福利待遇调整等问题。 3、制定护士在职培训计划,保证护士接受培训教育,院科二级每月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 (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根据临床护理实际工作需求,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截至2017年,我院注册护士达到 30 人,比2016年增加了 3 人,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护士总数和实际开放床位比为0.4:1。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稳定临床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截至2017年底,我院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1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17人,占总数的 57 %。 3、健全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三)、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 1、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我院以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2、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在全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建立了护士岗位责任制及工作流程。确保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运用电子病历、医嘱处理、护理评估、护理记录等信息系统,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 (四)深化公立医院护理管理改革。 1、医院建立并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建立并完善了的护理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岗位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 2、根据不同护理岗位,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程度等要素上,使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积极

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

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含量小于0.015EU/ml灭菌注射用水。光度测定法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常用的方法是在250℃干烤至少60分钟,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鲎试剂生产厂家推荐的适宜的缓冲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进行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 L=K/M 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 K为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2h)表示,注射剂K=5E U/(kg2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 EU/(kg2h),鞘内用注射剂K=0.2 EU/(kg2h);

医院护理_事业发展规划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是一级学科,(医院可将护理学科做为重点学科建设)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促进康复、减轻痛苦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我院护理发展规划,对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步伐,根据《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 时期我院护理事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院护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的基础上,基本完成《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具体体现在:一是护理相关制度规标准流程相继制定。制定出台了《医院护理管理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2014年版)》《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 年版)》《市人民人民医院持续改善护理服务重点工作》《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护理工作指引》《护士行为规》《静脉治疗手册》等书籍,从执业、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改革、不断完善、规了全院各项护理管

理及临床护理工作。搭建了全院护理管理的框架,使我院的护理工作得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二是护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6 年底,我院注册护士总数达1045 人,较2011年增长了10%,注册护士数从2012年的800 人提高到1045人,全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5 ;临床护理力量进一步加强,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达1045 人;大专及以上层次护士比例进一步增加,全院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所占比例为69.5%,全院护士执业证书由原来护理部统一管理已全部转移临床科室保管核发到个人,并规了全院护士执业证的管理使护士执业证的管理及护士注册规有序,为电子化注册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力探索专科护士培训,共培养了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等19 个专科共20 多名专科护士,并为四县一区各医院培养了400 多护理专业护士。三是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创新。落实扁平化管理模式,不断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激励护士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工作机制。四是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建立覆盖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护理技术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成立了市护理质控中心,协助落实全省护理质量控制及国家护理质控中心有关工作,推进了我院护理质控的快速发展同时与省、国家的质控接规、加强了护理管理能力的建设,充份发挥了我院护理在当地的引领作用,带动了我院及地区护士整体能力的提升。五、是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6 年底,全院所有病房实现优质护理服务100%病房全覆盖,

护理_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16_2020年)自评报告材料

xxx医院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 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统计,分年度填报相关指标数据,从2016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 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一)根据临床护士实际工作需求,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截至2018年6月,我院注册护士达到353人。二级医院护士总数和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为0.58:1以上。(二)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稳定临床护士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6月,我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7.2%,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7.3%。与2015年相比,大专以上学历护士的比例提高了20.5%。 (三)健全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环境和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 三、实施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的工作情况 (一)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理服务涵建设,实行护士站前移,实施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和专科特色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病房开展达到100%。

(二)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在全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修订了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时段、薄弱时段的护士人数,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及患者的安全。 加强护患沟通,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住院期间以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知识技能、风险防、工作流程等的综合评价,并对住院患者开展入院24h、72h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并形成台账,尽早整改。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三)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按照护理质控标准每月抽查,护理质控组每季度检查及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每月自查相结合,对各护理单元的病房管理、分级护理、医院感染、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急救药械、给药技术、身份识别、优质护理及专科管理等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整改和评估,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公布,以求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定期召开优质护理工作总结会。护理部召集护士长定期组织召开“优质护理服务专题会议”,从开展护理服务延伸、展现优质护理亮点、夯实基础护理、改革排班模式、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不断深入推进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并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工程”为契机。自2013年起每年举办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团队、先进个人表彰会。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和正能量的传递,使护理们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护理工作。 (五)开展多科协作的应急演练活动。自2016年起我院急诊科与ICU开展对危重病例联合救治的实战演练;外科一区开展给药错误应急演练;影像科与急诊科医务人员联合开展造影剂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演练;心科与急诊科联合演练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预警反应及检验院前急救人员对联络机制的熟练程度;ICU开展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断电的应急演练;120急诊科与古田县公安局、消防队、实验幼儿园开展联合反恐应急演练;儿科、妇产科联合开展新生儿窒息应急演练;神经科开展癫痫持续状态救治应急演练等。通过集中演练,使大家在实战

中国药典2005总结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总结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 一、《中国药典》增加了第三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内容逐步与ICH协调一致,剂型种类增加,有些检验项目(如口服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不作为必检项目,只做一般性要求,但抽检还是要检的。并与国际其它药典(如USP,BP,EP,日本药方局等)接轨,如无菌项目检查周期为14天。 二、《中国药典》二部增修订情况 2.1片剂: 1)删除“速释片”,增加“可溶片”,增加缓释片,控释片定义。 2)结肠定位肠溶片改为在pH7.5(原为7.8)-8.0的磷酸盐缓冲液释放。 3)片剂脆碎度不作为必检项目,只做一般性要求。 4)微生物限度(除口腔贴片等)不作为必检项目,只做一般性要求。 2.2 注射剂: 1)重新分类并定义:注射液,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原为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注射用混悬液,注射用无菌粉末) 2)增: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超过15ml的注射液,不得加抑菌剂。 3)增:容器的密封性,需用适宜的方法确证。 4)增:“可见异物”检查(原为:澄明度) 5)增:注射用无菌粉末增加“不溶性微粒”检查。 2.3 栓剂: 1)分类详细: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中空栓,缓释栓. 2)增:缓释栓进行释放度检查(但现无方法) 3)增:微生物限度检查. 2.4 胶囊剂: 1)分类更加清楚. 2)肠溶胶囊增加:也可用经肠溶材料包衣的颗粒或小丸 填充胶囊. 3)硬胶囊内容物增加:小片,肠溶小丸.肠溶胶囊不作为 分类,而用肠溶小丸装胶囊。溶液、混悬液、乳液也可用特制灌装机填充于空心胶囊中。 4)储存条件增:湿度应适宜。 5)原则性要求:硬胶囊应进行水分检查。 2.5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1)增:乳膏剂,糊剂 2.6 眼用制剂; 1)分类详细:液体、半固体、固体制剂(原为滴眼剂) 2)增:滴眼剂、眼内注射溶液“可见异物”检查。

中国药典一部标准凡例(2005年版)

凡例(2005年版一部) 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 定技术标准。《中国药典》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 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 典》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 并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 复说明。"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修饰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 有关规定未能概括的情况时,在正文各论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药典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并符合规定的品种。 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 品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 一、本部正文分三部分排列: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 和单味制剂。 二、正文品种中文名称按笔画数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 丨ノ丶フ顺序排列;单列的饮片排在相应药材的后面,制剂中同一品种凡因规 格不同而臻主标准内容不可须单列者,在其名称后加括号注明规格;附录包括 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别按中文索引、汉 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顺序排列。 三、每一品种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 ⑴中文名称(必要时用括号加注副名),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⑵来源; ⑶处方;⑷制法;⑸性状;⑹鉴别;⑺检查;⑻浸出物;⑼含量测定;⑽性 味与归经;⑾功能与主治;⑿用法与用量;⒀注意;⒁规格;⒂贮藏;⒃制 剂等。 项目与要求 四、药材的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规定,特殊需用鲜品者,同时规定鲜 品的标准,并规定鲜品用法与用量。 五、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 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均 属各该药材的来源范畴。 药用部位一般系指已除去非药用部分的商品药材。采收(采挖等)和产 地加工即对药用部位而言。 六、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如下:(1) 烘干、晒干、阴干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各省(区、市)按照深化医改和护理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改革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模板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模板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 - )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 )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以及《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20年)》,结合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平凡的5年,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经过5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公布了《护士条例》,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十一五”末,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的1.06提高到的1.52。医院的医护比由的1:0.97提高到的1:1.16。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

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中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卫生部要求,大力开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级各类医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新修订的《护理院基本标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护理型医院的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专业的长期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 “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护理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生命和健康日益关注,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广大护理工作者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在充分认识护理事业发展面临

20070717从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变更谈化学药品注册标准的规范书写

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从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变更谈化学药品注册标准的规范书写-20070717 郑国钢 审评四部郑国钢 药品质量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地书写质量标准对保障药品安全有效,提高技术审评的质量和效率更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下面谈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与旧版药典比较某些名词和检验过程描述的变更,希望引起注册申请人的注意。 1、附录更名:①制剂通则中IF软膏剂、IS洗剂、IT搽剂更名为IF软膏剂/乳膏剂/糊剂、IS 洗剂/冲洗剂/灌肠剂、IT搽剂/涂剂/涂膜剂,据此部分制剂需按新制剂通则命名,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需更名为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②IXC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更名为IXC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其中微粒检查用净化水改为微粒检查用水;③IXE 粒度测定法更名为IXE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④VH 多糖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测定法更名为VH 分子排阻色谱法;⑤IVA 紫外分光光度法更名为IV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并将比色法并入,将测定结果“吸收度”规范为“吸光度”。 2、性状:①着色片不再描述具体颜色, 薄膜衣片删去颜色的描述。如复方甲苯咪唑片现描述为着色片(原为粉红色片),但对某些不同着色可能干扰含量测定(如影响滴定中指示剂颜色变色观察)的片剂,则必须明确颜色;②过度色包含在颜色的描述中,避免用“或”引起过渡颜色缺失而导致结果误判。如硫酸锌颗粒现规范为白色、类白色至略带微黄色的颗粒(原为白色、类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颗粒);③胶囊剂性状统一仅描述内容物,如盐酸乙胺丁醇胶囊性状原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现描述为“内容物为…”。软胶囊不再称为胶丸,如2005年版新增软胶囊(十一酸睾酮软胶囊、辅酶Q10软胶囊)均不再称为胶丸;④栓剂不描述形状;⑤颗粒剂在性状中增加可溶与混悬型等描述, 以此判断是否需进行溶化性检查。头孢拉定颗粒原为“加矫味剂的颗粒;气芳香,味甜”,现描述为“混悬颗粒;气芳香,味甜”。⑥起草注册标准时,原料药性状中注意区分“结晶性粉末”和“粉末”之间的区别;胶囊中内容描述注意区分“颗粒或粉末”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未来五年是我院加快学科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建设“一城四中心”的关键时期。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精神,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据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落实三级甲等医院各项指标。坚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强化护士岗位管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实现在建院80周年时建成三级甲等强院,建院100周年时建成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知名品牌医院而奋斗。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培养或引进护理研究生3-5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达到5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达到90%以上,院内护理专业小组达到15个,护理离职率≤5%。完善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临

床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才。. 到2020年,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管理模式,建立体现“能级应对”的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对护士的人力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普升、岗位培训等实施科学管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到2020年,形成管理科学规范、专业特色突出、服务品质优良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模式,同时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强力推动“五所八院十中心”建设。 三、具体工作目标及保障措施 (一)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目标:按照国家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在2017年我院床护比达到卫计委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保障措施: 1、着力解决护士编制不足问题,合理配置护士,争取2017年床护比达到基本配备标准,即临床科室床护比达到1:0.4、手术室1:3、产科1:0.6、产房1:3、新生儿科1:0.6、ICU1:2.5-3。全院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总护士数95%以上,护理离职率≤5%。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大于等于0.6:1以上。 2、根据科室工作强度、风险系数、收治患者护理难度,配备各层级护理人员,每名护士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8个,做到科学合理、人尽其用。.

总结2021年护理目标

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护理事业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快我省护理事业建设步伐,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省护理事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省护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具体体现在:一是护理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制定。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护士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护士(助产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2014年版)》《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年版)》《广东省持续改善护理服务重点工作》等文件,从执业、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二是护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5年底,我省注册护士总数达25.4万人,较2010年增长了53%,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0年的1.61人提高到2.35人,全省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基层护理力量进一步加强,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

的护士数达5.6万人;大专及以上层次护士比例进一步增加,全省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所占比例为53.4%,其中三级医院72.3%,二级医院45.2%;与英国开展联合培养护理硕士项目,粤港护理管理交流项目有效推进;先行先试护士执业证书核发职能交由行业自律管理,全省护士执业证书已全部转移到县(市、区)行业组织核发。省护理学会大力探索专科护士培训,共培养了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等14个专科共1639名专科护士,并为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培养了44名专科护士。三是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创新。落实扁平化管理模式,不断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激励护士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工作机制。四是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建立覆盖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护理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成立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协助落实全省护理质量控制有关工作。五是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优质护理服务100%病房全覆盖,97%的二级公立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1.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护理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建设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国药典2005版灭菌方法

一、湿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 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灭菌能力强, 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 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 菌。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 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15min、121℃*3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对热稳定的物 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SAL应《10-12。热稳定性较差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 F0[指灭菌温度为121℃,生物指示菌的耐热参数D值为1分,灭菌温度系数Z值 为10.0℃时的标准灭菌时间(121℃下计算的微生物等效灭活率)]一般不低于 8min。如产品的热稳定性很差时,可允许湿热灭菌的F0低于8,此情况下,应在 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微生物 污染水平,确保被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 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冷点。当用生物指示剂进 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应将其置于冷点处。本法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 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干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中的温度分布符合设定的标准及确定最冷点位置等。 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细菌内毒素 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一般将小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 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 单位。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endoxin )。 三、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自评报告

×××中医院 关于开展《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 ) 实施情况中期自评报告 根据河南省卫计委关于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 )》和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1.维护护士合法权益,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依法严格护士准入制度,严格依法执业,从事护理活动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医院为外聘护士建立人事代理关系,解决聘用护士的技术职称评审考核、工资福利待遇调整等问题。实行“同工同酬、绩效工资”的分配制度,并为每位护士购买“五险一金”。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的安全。 2、持续增加护士总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护士,重点充实病区护士数量,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截至2018 年6 月,我院注册护士达到137 人,比2016 年增加了21 人,基本满足临床护理需要。 3、健全护士培训制度。制定在职护士培训计划,新入护士培训计划,保证每位护士接受培训与学习,通过院科二级每月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护士轮流外出学习及进修等途径完成在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加强培训,新入院护士进院3 年内必须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 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贯彻落实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根据医院发展需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氨基酸原料药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氨基酸原料药 L-胱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合成;主要用途有:促进毛发生长,防治肝炎,增加巨细胞。 L-谷氨酸的的生产方法有:合成、发酵;主要用途有:改善高血氨症状,治疗肝昏迷。 L-门冬氨酸的生产方法有:酶工程;主要用途有:离子载体、促进尿素生成,降血氨。 L-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治疗肌肉疾病,胃酸过多症,促进脂肪代谢。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合成;主要用途有:改善脑神经功能,促进红细胞再生,乳汁合成。 L-络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主要用途有:治疗震颤性麻痹症,改善肌肉运动。 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合成、酶工程;主要用途有:促进生长发育,抗脂肪肝,治疗贫血。 L-亮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合成;主要用途有: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脂肪正常代谢。 L-异亮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酶工程;主要用途有:促进蛋白质、激素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乙酰半胱氨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溶解粘液,祛痰。 牛磺酸的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抗心肌缺铁损伤,抗癫痫。 L-丙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酶工程;主要用途有:组成复合氨基酸注射液积口服液等的原料。 L-谷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主要用途有:促进氨代谢i,促进红细胞生成,抗癫痫。 甲硫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参与体内生物合成与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系统。L-精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主要用途有:促进尿素循环,治疗按昏迷。 L-门冬酰胺的生产方法有:酶工程;主要用途有:辅助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L-结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主要用途有:作为营养补剂,促进蛋白质合成。 L-组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主要用途有:镇静副交感神经,治疗消化性溃疡。 L-丝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合成;主要用途有:作为营养补剂,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L-脯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合成;主要用途有:参与能量代谢及解毒作用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 划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未来五年是我院加快学科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建设“一城四中心”的关键时期。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精神,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据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落实三级甲等医院各项指标。坚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强化护士岗位管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实现在建院80周年时建成三级甲等强院,建院100周年时建成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知名品牌医院而奋斗。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1,培养或引进护理研究生3-5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达到5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达到90%以上,院内护理专业小组达到15个,护

理离职率≤5%。完善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才。 到2020年,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管理模式,建立体现“能级应对”的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护理岗位,根据岗位需求,对护士的人力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普升、岗位培训等实施科学管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到2020年,形成管理科学规范、专业特色突出、服务品质优良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模式,同时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强力推动“五所八院十中心”建设。 三、具体工作目标及保障措施 (一)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目标:按照国家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在2017年我院床护比达到卫计委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保障措施: 1、着力解决护士编制不足问题,合理配置护士,争取2017年床护比达到基本配备标准,即临床科室床护比达到1:、手术室 1:3、产科1:、产房1:3、新生儿科1:、ICU1:。全院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总护士数95%以上,护理离职率≤5%。2020年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大于等于:1以上。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概况 中国护理职业的出现 中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中国护理管理的发展 国际交流 概况 中国护理职业的出现 中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中国护理管理的发展 国际交流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为延安护士会题写“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的题词。历任国家主席李先念、江泽民、胡锦涛均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颁奖,历任国家总理周恩来、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曾在多种场合接见护士,历任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邓颖超、陈慕华和历任卫生部部长,副部长都对护理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从南格尔创立护理专业之日起,护理工作就始终与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护理工作岗位第一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的20世纪,护理作为一门专业而确立,发展并走向成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的护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护理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心理护理、病痛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进一步加强,护理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文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护理工作领域的拓展,工作内涵的丰富,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都将使护理工作在促进和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为新世纪护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相信护理工作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国护理职业的出现 十九世纪末由西方传入,在沿海教会医院 1887年麦克奇尼在上海妇孺医院培养护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