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困线相关理论整理

贫困线相关理论整理

贫困线相关理论整理
贫困线相关理论整理

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学术定义

1、贫困线是指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因自然、社会、经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收入减少或中断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制定的社会救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给予经济或实物方面的救济使其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即贫困线救济制度。

2、贫困线的实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和社会公认标准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

3、贫困线是指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必须消费的最低费用线它是衡量城镇居民个人或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数量界线。

4、所谓“贫困线”是指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称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济标准或界限。

5、所谓贫困线,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人们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用价值量表示)。

6、贫困线是指的绝对贫困线,它是以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的。贫困线首先要估算出食品贫困线,因为贫困阶层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必要的营养。

7、贫困线的划定既有客观的基础——最低要求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又包含了主观的成分——对“必需品”的认定。

界定标准

绝对贫困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接受由国家统计局设定的农村贫困线,把它作为识别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标准。该贫困线设定的方法是符合国际规范的。首先,确定一种营养标准,国家统计局将营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根据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价格计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这一货币价值成为“食物贫困线”。最后是确定“非食物贫困线”,简单的方法是既可以主观地确定食物贫困线在整体贫困线中的比例,也可以参照整个社会的恩格尔系数或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来确定这一比例。

发展贫困线

农村的贫困线是建立在生存贫困的观念上的,该贫困线被用来识别处于生存困难的人群,而城市贫困线已经超越了生存贫困的观念,贫困线不仅包括为了保证最低的营养所需要的购买食品支出,还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的基本支出。一定意义上,城市贫困线是建立在发展贫困的观念上的,用它识别出来的贫困人群不仅包括了生存贫困人口,也包括了发展贫困人口。.

标准上调

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为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GDP由7780亿元增至33万亿元,增长42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雯在递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称,太低的贫困线让过亿居民人为“被脱贫”,建议现有贫困线应至少提高

一倍至2400元以上。沈雯说,中国在2009年将贫困线上调至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之前,贫困线标准为785元,按2005年汇率折算每天收入只有0.57美元,与世界银行确定的1.25美元标准差距悬殊。沈雯了解到,中国贫困线标准的制定,长期都依据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路里来推算。“中国贫困线仍只是一条保障‘吃饭权’的贫困线。”沈雯认为,当前中国的贫困线划分标准制定模糊不合理,和国际标准距离长期偏低,扶贫投入过少,有过亿人没有被划分在贫困人口内,人为地“被脱贫”。面对物价飞涨,提高贫困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沈雯表示,“不但要考虑吃饭,还要考虑教育和医疗保障。”2011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贫困线”标准将肯定上调。未来,“低保”和“扶贫”这两项制度将得到有效衔接。目前,中国的“贫困线”是1196元人民币,而“低保线”已在去年底上调至1404元。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比2010年提高了80%。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按此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中国标准

国际贫困标准(InternationalPovertyLineStandard)实际上是

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6年组织了对其成员国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这就是后来被广泛运用的国际贫困标准。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07年标准调整为1067元,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

其实,中国贫困线过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银行将每人每日1美元定义为最低标准的贫困线,中国距此标准尚有一段距离。中国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到2005年年底,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如果按照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国际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其实,1196元已经是旧标准了。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十二五期间贫困线的标准将提高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今年作为十二五的第一年,也是贫困线标准正式提高的第一年。现有贫困线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但相比不断上涨的物价,1500元的贫困线标准还是显得低了点。1500元能干什么?在大城市也许只能订一桌酒席、买一件衣服、买一本电纸书,只占相当多家庭月支出的几分之一。可很多贫困家庭一年的总收入也只有2-3个1500元,并以此维持家庭的最低温饱。在粮价日益走高的今天,即使是在较为偏远的农村,米价也在2-3元/公斤以上,一个成

年人一年的口粮支出可能就要六七百元。如果算上其他必要的生活成本,1500元的贫困线标准仅够贫困家庭糊口。如果物价再涨下去,恐怕糊口都成问题了。提高贫困线标准显然势在必行。现在的贫困线标准是高是低,不妨参考下亚洲邻国的情况。据3月2日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消息,越南政府总理近日颁布决定,调整贫困户标准,2011-2015年段越南的贫困户标准是: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80万越盾以下,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511元。而2010年越南人均GDP 是1162美元,而中国是4500美元,相差4倍多,为什么贫困线标准反而比越南低呢?无论是从综合国力还是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角度看,中国都没有理由维持如此低的贫困线标准。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贫困线标准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就目前来看,把贫困线标准提高到2500元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今后还应把贫困线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以防物价上涨伤害到承受力最弱的贫困家庭。各地的低保标准也应相应提高。虽然一年只有1000元的增长,但却可以让很多贫困家庭闻到久违的肉味,添点荦菜,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新文具。政府手里多挤出一点,贫困家庭的收入就会大有改善。当然,提高贫困线标准只是扶贫的第一步。政府加大医疗、教育投入,扩大医保和免费教育覆盖面,降低医疗费和学费,减少因病因学致贫,同时辅以各种扶贫政策,尽力帮助贫困家庭脱贫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标准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在2009年1月23日在联

邦注册(FederalRegister)上发布了2009年的贫困线标准(povertyguideline),新的贫困线标准于发布的当日生效。办理过家庭移民的读者都知道家庭移民的申请人需要达到一定水平的最低收入才能为移民申请受益人提供足够的经济担保,而此最低收入的水平取决于上述的贫困线标准。下面我将对贫困线标准和移民申请所需达到的最低收入向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贫困线标准是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发表的衡量美国人贫困水平的标准,主要是供政府用来决定什么人符合某些政府福利项目,如HeadStart,FoodStampProgram,NationalSchoolLunchProgram,Low-I ncomeHomeEnergyAssistanceProgram,ChildrensHealthInsurancePr ogram等。此贫困线标准每年年初由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根据上一年的贫困水平得出新一年的贫困线标准并在联邦注册上发表。贫困线标准是根据家庭人数和所在州来决定的,美国大陆相连接的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为一个标准,另外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别有自己的标准。柬埔寨小孩

与2008年的贫困线标准相比,新发布的2009年贫困线标准略有增加。例如两口之家2008年相连48个州和DC的贫困线标准为14,000美元,而2009年贫困线标准为14,570美元,增加了570美元,其他不同人口的贫困线标准2009年也都有类似的增加。办理过家庭移民的读者都知道家庭移民的申请人(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需要填写I-864为受益人提供经济担保以确保移民到美国的外国人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而不会成为美国社会的负担。移民局要求申请人能够证明其收

入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的125%。例如对一个两口之家(美国公民和外国移民配偶)来讲,联邦政府2009年的贫困线标准为年收入14,570美元。要达到移民局要求的经济担保的最低标准,申请人的收入应不低于贫困线标准的125%,即18,212.5美元。如果美国公民的收入达不到贫困线标准的125%,美国公民则必须通过联合担保人共同提供担保或通过其资产(如银行存款等)来提供担保。[5] 越南标准

2011-2015年,越南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80万越盾以下,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511元。2010年越南人均GDP是1162美元,同期中国人均GDP为4500美元。

法国标准

法国的贫困线就定在全国收入中位数的一半,为每人每月650欧元(合人民币5760元)左右。

巴西标准

巴西有两条贫困线:贫困线和极端贫困线。这两条贫困线是根据5年的消费支出数据确定的,食品线根据食品价格指数调整,贫困线根据一般通货膨胀指数进行调整。极端贫困线是当前最低工资的1/4.由于最低工资每年都变化,因此极端贫困线也就随之频繁变化。贫困线是按照最低工资的1/2来确定的。现在的极端贫困线是R$116.25,贫困线是R$232.50.贫困线被用于许多项目。例如,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项目。在巴西,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福利制度对降低老年人的贫困有显著作用。

澳大利亚标准

澳大利亚的最新贫困线是墨尔本应用经济和社会科学院于2009年1季度更新的,并且包括了住房成本。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指2个成人,其中1人工作,抚养2个孩子)的贫困线为,每周736澳元。如果1对夫妇2个孩子,但是户主不工作,则包括住房成本的贫困线为每周767.79澳元。

南非标准

2001年,南非官方贫困线对一个5口之家的定义是每月1,541南非兰特(相当于286美元/每月)。相比之下,1990年美国一个4口之家的贫困线为13359美元。2001年,南非大约57%的人口生活在收入贫困线之下,贫困人口的比例与1996年相比没有明显下降。林波波省(Limpopo)和东开普省(EasternCape)的贫困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7%和72%。西开普省(WesternCape)的贫困发生率最低,为32%,其次是豪滕省(Gauteng),为42%。目前,南非统计局公布了每人每月211兰特的食品贫困线,并估计非食品支出为111兰特,这样二者合计得到的官方贫困线为每月322兰特(2000年价格)。折算成2006年价格,官方贫困线为每人每月431兰特。

印度标准

印度贫困线热量依据是农村地区每人每天2435大卡,城市地区每人每天2095大卡。基于第28次(1973-74)全国抽样调查(NSS)数据,利于适当的转换因子,把标准热量需要的消费食品清单转换为相应的人均货币支出。1973-74年,平均而言,在农村地区每人每天

获得热量2400大卡,每月需要的货币支出为49.09卢比,城市2100大卡需要的货币支出为56.64卢比。随着通货膨胀到2000年,农村和城市的贫困线分别为328卢比和454卢比。

使用问题

使用贫困线会有很多问题。因为收入仅仅高于或仅仅低于贫穷门槛对当事人没有什么差别,贫穷的影响效果是渐进式而并非割裂式,同样的低收入对不同人有不同影响。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有时候需要利用收入不平等度量。贫困线倚靠对收入数字上量度。如果也考虑其他人类发展指标如健康、教育,它们也要量化,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方因素

经济方面

在于经济上,分为两类的贫穷:绝对贫穷和相对贫穷。

政治方面

在于政治上,很多国家的政府以对抗及消灭贫穷为社会福利的工作目标,为达成目标,许多政府也设置有专门处理贫穷问题的组织或机构。这些机构所做的工作主要以人口普查研究以及确认低收入户为多。在积极的作为方面,则包括了住房供给计划、社会津贴、特殊工作机会或提供生活必需品。某些意识形态(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家及政治人物为了制造贫穷而努力奔走。其他理论则认为贫穷是一种经济系统失败的征象,也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例如美国2010年9月美联社报道;美国的贫穷平均比率为15%,其中非裔和拉丁美

洲裔又特别高过其他群体,因为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上一代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社会比较难有较高社会地位发展机会,从而使下一代从出生开始受的教育和照护就较差,导致世袭贫穷的现象发生,可能又会祸及更下一代。

法律方面

从法律面而言,在许多已发展国家之中,贫穷是法定减轻刑罚事由之一。立法者通常认为,让一个人能否清楚认知社会及法律所接受的行为,系受到其通常且经常性地处于生活穷困状态中所影响。由于穷人心理压力的增加,贫穷通常被认为导致犯罪率升高。

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贫穷影响学生自学习环境中获利的能力,特别是那些出身贫穷家庭的学生,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及,对于安全、安稳的家、衣物及正常饮食的需求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在教育循环当中也有所谓的马太效应(此词原与教育相关,不过也可以很容易的转换至贫穷上),即“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

意义作用

实际上,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贫困线,但普遍来说他们都会利用单一贫困线来比较经济福利程度。在比较国际间的贫穷时常以购买力平价为基准,避免贫穷困线因兑换率改变。因此“以少于一美元生活一天”解释为“一天内购买货物及服务的总开支少于在美国以一美元所能购买货物及服务”(自行生产的货物及服务也计算在内)。几

乎所有社会都有贫穷的民众。贫困线是一个有用的经济工具,可以用来统计贫困人口,并有助政府来考虑是否利用福利、失业保险去减少贫穷。厘定贫困线须要找出所有必需品总开支,即成人一年开支的平均数。此方法是评估能够维持可忍受的生活的最少开支。其基础源自美国贫穷门槛,并随通货膨胀上升。在发展中国家,最昂贵的开支常是房屋租金。因为它对贫困线有很大影响,经济师常常留意房地产市场及住屋价格。

亟待调整

过低的贫困线标准与政府扶贫责任的承担预期密不可分。国家愿意并可能承担更多的扶贫责任,贫困线标准自然订得越高;反之亦然。提高贫困线的本质,其实就是要强化政府的扶贫责任。如果说为大家所关注的提高“个税起征点”,对政府部门更多的影响是减少收入;那么提高贫困线,则意味着政府部门必须拿出更多的钱来扶贫。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为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GDP由7780亿元增至33万亿元,增长42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沈雯在递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称,太低的贫困线让过亿居民人为“被脱贫”,建议现有贫困线应至少提高一倍至2400元以上。(3月3日《东方早报》)相比国际上平均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新贫困标准,我国目前的贫困标准无疑只能用“奇低”来形容。温总理去年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时,就曾坦言:照中国自己的标准,我们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贫困人口还有约

1.5亿。贫困总是相对而言的。富裕如美国者,按照其国内标准,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需要接受政府救济。要是拿这个标准来中国进行扶贫,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绝无可能承担。因此,制定贫困线要讲“国情”,这个没有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贫困又是共通的。因为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根本不会因为没达到国内贫困线,而比其他国家同等贫困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舒适一些。所以说,贫困线没有理由完全排斥“与国际接轨”。我们国家现有的贫困线,更多是一种“扶贫线”。换言之,从最低收入人群算起,国家财力能够承担扶贫到哪条线,就以此作为我们国内的贫困线———这个扶贫线是扶贫能力为本位的,是政府可以根据“软”供给调整的。而国际上通行的贫困线标准,则更多地以贫困群体维持每日基本生活所需最低消费作为衡量标准,甄别出需要帮助的人群,并以此要求国家对其施以援手———这个贫困线是贫困个体本位的,是政府不可以“软”调整“硬”救济的。过低的贫困线标准与政府扶贫责任的承担预期密不可分。国家愿意并可能承担更多的扶贫责任,贫困线标准自然订得越高;反之亦然。提高贫困线的本质,其实就是要强化政府的扶贫责任。如果说为大家所关注的提高“个税起征点”,对政府部门更多的影响是减少收入;那么提高贫困线,则意味着政府部门必须拿出更多的钱来扶贫。任谁想要从财政大蛋糕中多分一杯羹,恐怕都绝非易事;想都不用想,这里面必然少不了一番激烈的利益博弈。“十二五”规划准备将贫困线提高到1400元左右,看上去提高的只是区区两百元,与国际标准仍差距甚大,但对我们这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而言,因此增加的贫困人

口可能就得以千万计。因此,短期内要让贫困线标准迅速提高一倍甚至更多,恐怕并不太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前“饿不死人”的奇低贫困线标准因此就更具有合理性。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整体扶贫的方式,让贫困人口更多享受到发展成果,极大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我们至少需要一个更为人本的客观标准,从而使我们的贫困线不仅更具合理性,而且更具科学性。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第一篇静力学 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 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 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 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 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 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Fn=∑F 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 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 量。(Mo(F)=±Fh) 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 为力偶,记为(F,F’)。 例2-8 如图2.-17(a)所示的结构中,各构件自重忽略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 为500kN?m,求A、C两点的约束力。 解构件BC只在B、C两点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C是二力杆,其受力如图2-17(b)所示。 由于构件AB上有矩为M的力偶,故构件AB在铰链A、B处的一对作用力FA、FB’构成一力偶与矩为M的力偶平衡(见图2-17(c))。由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Mi=0,得﹣Fad+M=0 则有FA=FB’N=471.40N 由于FA、FB’为正值,可知二力的实际方向正为图2-17(c)所示的方向。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FC=FB’=471.40N,方向如图2-17(b)所示。 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 1.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力系的主失和对于面内任意一点Q的主矩同时为零,即F R`=0,Mo=0.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Fx=0, ∑Fy=0, ∑Mo(F)=0.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所有力在作用面内任意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各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是等于零. 例3-1 如图3-8(a)所示,在长方形平板的四个角点上分别作用着四个力,其中F1=4kN,F2=2kN,F3=F4=3kN,平板上还作用着一力偶矩为M=2kN·m的力偶。试求以上四个力及 一力偶构成的力系向O点简化的结果,以及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 解(1)求主矢FR’,建立如图3-8(a)所示的坐标系,有 F’Rx=∑Fx=﹣F2cos60°+F3+F4cos30°=4.598kN F’Ry=∑Fy=F1-F2sin60°+F4sin30°=3.768kN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重点知识点)

第一篇静力学 第 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 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 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 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 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 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Fn=^ F 2. 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 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Mo ( F) =± Fh) 4. 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记为(F,F')。 例2-8 如图2.-17 (a)所示的结构中,各构件自重忽略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 为500kN?m,求A、C两点的约束力。 解构件BC只在B、C两点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C是二力杆,其受力如图2-17( b) 所示。 由于构件AB上有矩为M的力偶,故构件AB在铰链A、B处的一对作用力FA、FB) 构成一力偶与矩为M的力偶平衡(见图2-17 (c))。由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刀Mi=0,得-Fad+M=0 500 则有FA=FB ' N=471.40N 由于FA、FB'为正值,可知二力的实际方向正为图2-17 ( c)所示的方向。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FC=FB '471.40N,方向如图2-17 ( b)所示。 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 1. 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 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力系的主失和对于面内任意一点Q的主矩同时 为零,即F R'=0,M O=0. 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刀Fx=0,刀Fy=O,刀Mo(F)=0.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 中所有力在作用面内任意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各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是等于零 例3-1 如图3-8 (a)所示,在长方形平板的四个角点上分别作用着四个力,其中F仁4kN , F2=2kN , F3=F4=3kN,平板上还作用着一力偶矩为M=2kN ? m的力偶。试求以上四个力及 一力偶构成的力系向O点简化的结果,以及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 解(1)求主矢FR'建立如图3-8 (a)所示的坐标系,有 F 'Rx=刀Fx= - F2cos60° +F3+F4cos30 ° =4.598kN

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与测定方法

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与测定方法 马蔚云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 【内容提要】本文对俄罗斯贫困线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讨论了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与影响因子;其次,考察了俄罗斯贫困线的测定方法与具体实践;再次,分析了俄罗斯贫困线现状;最后,阐述了俄罗斯国内关于贫困线的优化思路。【关键词】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测定方法【作者简介】马蔚云,1966年生,辽宁大学世界经济博士后、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150080) 俄罗斯贫困线制度已经有16年的历史,在贫困居民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贫困线在指标选择、价值评估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俄罗斯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困线的制定和测定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一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与影响因子 (一)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 贫困线(чертабедности)是对贫困的度量。在测定贫困线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贫困的理解不同,测定贫困线的标准和方法也很不相同。然而,贫困的量化指标体系仍然有一些共同的量化特征,据此可以归纳出贫困的量化指标体系。在国际上,贫困线主要有三种计算方法: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和主观贫困线。 在俄罗斯,绝对贫困线一般称为“最低生活保障”或“最低消费篮子”,

亦称“贫困界线”、“最低消费预算”、“最低生活保障预算”、“最低物质保障预算”、“最低福利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极限”、“最低生活标准”或“最低生活水平”等。按照俄罗斯1997年10月24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最低生活保障法》的解释,是指在社会发展阶段能够保障居民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和维持人的劳动能力和健康所需要的费用。国际上确定绝对贫困线一般有标准预算法、恩格尔系数法、马丁法和数学模型法。 根据本国国情,俄罗斯在实践中采用标准预算法,即根据人们生存的需要来制定贫困线。标准预算法亦称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必需品法、生物学法或营养构成法,是传统的计算贫困线的方法。俄罗斯在采用这种方法确定贫困线时,以10%的最贫困家庭最低食品、非食品商品与服务的消费、税收和缴费占支出的结构为基准,确定基本生活品的种类和标准。 (二)俄罗斯贫困线的影响因子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贫困线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最小需求和收入。最小需求反映的是社会公认的最低福利水平,收入是可使用的资源。影响到这两个基本要素的因子主要有测量单位、指标选择、家庭规模和结构、时间跨度、区域影响和价格指数。俄罗斯也不例外1。 1.测量单位。个人(индивид)、核心家庭(семья)和住户(домохозяйство)是三种可使用的建立贫困线的测量单位,各国在制定贫困线时通常使用住户作为测量单位,个人有时也在进行1该部分的讨论主要受到了王荣党的观点的启发。参见王荣党《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等保相关概念整理

1)可信计算基:可信计算基是“计算机系统内保护装置的总体,包括硬件、固件、软件和负责执行安全策略的组合体。它建立了一个基本的保护环境,并提供一个可信计算系统所要求的附加用户服务。”通常是指构成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所有安全保护装置的组合体(安全子系统),以防止不可信主体的干扰和篡改。 2)网闸(GAP):全称安全隔离网闸,信息交换与隔离系统,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3)等保步骤:定级——备案——整改——测评 (定级——备案——测评前整改——预测评——整改——正式测评——安全加固、漏洞扫描、渗透测试——拿证) 4)定级:运营使用单位进行初步定级,完成初级定级报告——专家评审——完成最终定级报告 信息系统等级: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乡镇级的简单系统或县级的一般系统;会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县级的重要信息系统或市级以上一般信息系统;会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 成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地市级以上重要信息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重要信息系统及其分支系统,跨省连接的 网络系统等;会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国家

利益造成损害)—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测评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国家核心系统;会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测评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会对国家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5)备案(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应在定级后30天内备案):填写备案表(可在公安部网站下载)(第一、二级信息系统只需填写表一:单位基本情况;表二:信息系统情况;表三:定级情况;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还需在系统整改、测评完成后30日内提交表四及其相关附件材料) ◆表4附件包含内容:01系统拓扑结构及说明;02系统安全组织 机构及管理制度;03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实施方案或改建实施方案;04系统使用的安全产品清单及认证、销售许可证明; 05系统等级测评报告;06专家评审情况;07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收到备案单位提交的备案材 料后,对属于本级公安机关受理范围且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向备案单位出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材料接收回执》;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其补正内容; 对不属于本级公安机关受理范围的,应当书面告知备案单位到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办理。

整理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教学提纲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一篇静力学 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 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 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 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 衡状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1.2 约束及其约束力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 FR=F1+F2+…..+Fn=∑F 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Mo(F)=±Fh) 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例2-8 如图2.-17(a)所示的结构中,各构件自重忽略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500kN?m,求A、C两点的约束力。 解构件BC只在B、C两点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C是二力杆,其受力如图2-17(b)所示。 由于构件AB上有矩为M的力偶,故构件AB在铰链A、B处的一对作用力FA、FB'构成一力偶与矩为M的力偶平衡(见图2-17(c))。由平面力偶系的平,得衡方程∑Mi=0﹣Fad+M=0 则有FA=FB' N=471.40N 由于FA、FB'为正值,可知二力的实际方向正为图2-17(c)所示的方向。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FC=FB'=471.40N,方向如图2-17(b)所示。 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 1.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力系的主失和对于面内任意一点Q 的主矩同时为零,即FR`=0,Mo=0.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Fx=0, ∑Fy=0, ∑Mo(F)=0.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所有力在作用面内任意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各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是等于零. 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对农村贫困线及贫困发生率的反思上

对农村贫困线及贫困发生率的反思(上) ——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 2013-02-07 09:43:17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内容提要:目前,不同的机构关于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贫困标准,这显然不利于未来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统计局低估了农村贫困线与贫困发生率,同时,各地在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健词:贫困线,贫困发生率,低保标准,低保覆盖率 一、研究背景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中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

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2011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这个标准与“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工作定位相一致,且与各省份自定扶贫标准的情况也基本一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提出了制定地方扶贫标准的意见,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地方扶贫标准的平均值约2200元。 提高扶贫标准,是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阶段、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伴随着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贫困程度明显缓解,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均大幅下降。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2005年提到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脱贫人口占发展中国家脱贫人口的75%。中国的反贫困成就得到了国内外贫困研究学者、国际组织和其他扶贫组织的广泛认可。但是,关于中国当前的贫困程度和规模,特别是对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标准和贫困发生率的客观性却有很大的争议。 依照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0%。①中国农村贫困线标准是在1985年、1990年、1994年和1997年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根据全国农村住户调查分户资料测算制定的,其他年份则按照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更新。该贫困线标准的基本设定方法符合国际规范,首先是确定了最低的营养需求,国家统计局将最低营养需求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其次,根据一定比例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价格计

操作系统概论重点整理2017(2017年张琼声版)

操作系统概论-02323(2017年张琼声版本) 第1章操作系统简介 1.1什么是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软件,是不同程序代码、数据结构、初始化文件的集合,可执行。 操作系统是提供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并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并且通过这个接口使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简单、高效。 接口是两个不同部分的交接面。接口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计算机的所有功能最终都是由硬件的操作来实现的,计算机屏蔽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 (2)操作系统完成的两个目标: 1)与硬件相互作用,为包含在所有硬件平台上的所有底层可编程部件提供服务; 2)为运行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即用户程序)提供执行环境。 现代计算机特点是支持多任务,一方面保证用户程序的顺利执行,另一方面使计算机系统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高性能。 (3)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1.2操作系统的发展 1)无操作系统 2)单道批处理系统 3)多道程序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 4)微机操作系统 5)实时操作系统 6)嵌入式操作系统 7)物联网操作系统 1.2.1无操作系统阶段: 电子管,无存储设备,第一台: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尼阿克」 单道批处理系统: 晶体管,磁性存储设备,内存中有一道批处理作业,计算机资源被用户作业独占。 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作业量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 特点: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优点:减少了等待人工操作的时间 缺点:CPU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1.2.3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终端)。 特点: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复杂性。 优点:能够使CPU和内存IO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缺点:系统平均周转时间长,缺乏交互能力。 1.2.4微机操作系统: 第一台Intel公司顾问GaryKildall 编写的CP/M系统,是一台磁盘操作系统,用于Intel8080. 1.2.5操作系统特点 (1)分时系统: 特点:多路性、及时性、交互性、独立性。 优点:提供了人机交互,可以使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分享主机。 缺点:不能及时接收及时处理用户命令。 (2)实时操作系统(用户实时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 实时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的自动控制、海底探测、智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 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采取多级容错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3)操作系统产品: 1)主机操作系统(批处理、事务处理(银行支票处理或航班预订)、分时处理) 2)微机操作系统 3)服务器操作系统 4)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 1.3操作系统的特征 现代操作系统都支持多任务,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特征。 (1)并发: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资源共享两种方式:互斥共享,同时共享; (3)虚拟: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

理论力学复习公式

静力学知识点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本章总结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 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平面力系 本章总结 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 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 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 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 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 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3. 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 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或

4. 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即 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效。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 7、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是力的作用线可杂乱无章分布但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当物体(含物体系)有一几何对称平面,且力的分别关于此平面对称时,可简化为平面力系计算。还有其他情况也可按平面任意力系计算。 本章用力的平移定理对平面任意力系进行简化,得到主矢主矩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力系简化结果进行讨论;然后得出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得出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并用平衡方程求解一些平衡问题;介绍静定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对物体系的平衡问题进行比较多的训练;最后介绍平面简单桁架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常见问题 问题一不要因为这一章的内容简单,就认为理论力学容易学,而造成轻视理论力学的印象,这将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影响。 问题二本章一开始要掌握好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与解题技巧,这样才能熟练掌握物体系平衡问题的解法与解题技巧。 问题三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能用一个方程求解的就不用两个方程,但考试时则不一定如此。 第三章空间力系 本章总结 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 1 )直接投影法 ( 2 )间接投影法(图形见课本) 2. 力矩的计算 ( 1 )力对点的矩是一个定位矢量, ( 2 )力对轴的矩是一个代数量,可按下列两种方法求得: ( a )

2019贵州贫困户标准线

2019贵州贫困户标准线 贵州贫困户的标准 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3050元(2010年2500元不变价)的;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2855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 建卡贫困户的标准 1.四进 一、2016年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农户,预计2016年稳定越过贫困线的年收入为3600元; 二、因缺资金有子女无法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户; 三、无房且自己无力修建的农户,只有一套唯一住房且是危房自己无力改造、目前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自己无力整修的农户; 四、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扣除医疗报销、各类保险和各类救助后,自付医疗费仍然很高,导致家庭处于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户。 2.七不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不能评定贫困户: 一、是2017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农户; 二、是2014年以来购房或修建新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不含因灾重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国家统征拆迁房屋)农户; 三、是家庭拥有或使用享受型轿车、船舶、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农户; 四、是家庭办有或投资企业,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在正常经营正常纳税的农户;

五、是家庭成员中有正式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员、村四职干部(因重大致贫原因的村干部除外)家庭; 六、是举家外出一年及一年以上,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家庭; 七、是其他明显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标准的情形。 建档立卡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农户自愿书面申请; 第二步,村民小组民主评议(第一次公示); 第三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及驻村干部组织入户调查核实; 第四步,农户确认; 第五步,村级民主评议(第二次公示,参加民主评议人员由全体村民代表,在村乡镇(街道)党代表、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驻村工作队或驻村干部,要有会议记录、民主评议人员签到表、影像资料,要逐户评议,获赞成票过半方可纳入。); 第六步,乡镇审核认定(对外公告); 第七步,信息录入更新;第八步,数据比对清洗。

考研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与历史

考研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与历史 (总分:2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12,分数:12.00) 1.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 1。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原语操作) 原语操作的英文名称为Atomic Operation,有时也称为原子操作。原子在很长时间内被人类认为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因此它引申的意思为不可分割或不可中断。原语操作是操作系统提供并发的基础。 2.UNIX操作系统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 1和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外壳(Shell))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内核(Kernel)) 操作系统的实体通常称为内核,它包括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构件,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这些功能构件并不能直接被一般用户使用。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设计者还为操作系统覆盖了一层外壳,用户通过外壳与操作系统打交道。这个壳可以看成是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3.特权指令能在 1下执行,而不能在 2下执行。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内核态(Kernel Mode)、用户态(user Mode)) 顾名思义,特权指令具有特权,这个特权就是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权力。与此相对的是非特权指令,此种指令不能随意访问计算机的资源。操作系统为了实现特权和非特权指令而设计了内核态和用户态。凡是在内核态下执行的指令都是特权指令,在用户态下执行的指令都是非特权指令。 4.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两类接口:一类是 1,另一类是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命令级接口(command Interface)、程序级接口(Programming Interface)) 对操作系统的使用有两种方式:直接向操作系统发出命令;编程序调用操作系统服务。前一种接口是所谓的命令接口,通过操作系统的壳实现;后一种接口是程序接口,通过操作系统调用(System call)和程序语言库函数实现。 5.分时系统中 1是衡量分时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响应时间指的是在提交任务后,等待系统做出回应的时间。在分时系统下,多个用户分时共享同一个系统。每个用户在用完自己的分时时间段后需要等待别的用户用完它们的分时时间段,这个等待就是用户对系统的最直观感受,等待时间越长,用户感受越差。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和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管理(Management))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魔幻(Illusion)) 管理指的是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磁盘、各种表格和数据结构、软件原语等,以保证这些资源在不同用户或程序之间合理分配和使用。魔幻指的是将少变多,难变易,丑变美,如将单CPU通过进程模型虚拟成多个CPU,将有限内存通过虚存变为容量巨大的逻辑内存。 7.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的单位是 1,而处理机调度的单位是 2。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进程(Process))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线程(Thread)) 在操作系统早期,调度单位和资源分配单位均是进程。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线程作为进程中的一个指令执行序列而成为调度的单位。在线程模型下,进程并不运行,系统执行的是线程。 8.在操作系统中,一种用空间换取时间的资源转换技术是 1。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缓冲技术(Buffering)) 通过提供缓冲区(Buffer),可以让速度慢的设备与速度快的设备进行沟通与协作。 9.为实现CPU与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系统引入了 1硬件机制。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断(Interrupt)) 在中断机制下,CPU在发出10命令后即继续执行别的任务。外部设备在完成10后便通过中断告诉CPU,CPU 通过响应中断来处理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

理论力学复习题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 3.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AB与CD杆自重及摩擦忽略不算,A,B,C三处均为铰链链接。当物体平衡时,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在图示刚架的点B作用一水平力F尺寸如图,钢架重量忽略不计,求支座A,D的约束力Fa和Fd。 3.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c三种情况下,支座A,B的约束力。 4.无重水平梁的支撑和载荷如图a,b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处的约束力。 5.由AC和CD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链接,它的支撑和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载荷强度q=10kN/m,力偶矩M=40kN·m,不计梁重,求支座A,B,D的约束力和铰链C处的所受的力。 6.在图示构架中,各杆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00N/m,载荷P=10kN,A处为固定端,B,C,D,处为铰链,求固定端A处及B,C铰链处的约束力。 7..杆OA长L,有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其弯头高为a。求杆端A的速度大小(表示为x的函数)。 8.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课沿导槽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偏心距OC=e,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w,OC与水平线成夹角φ。当φ=0°时,顶杆的速度。 9.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1A=O2B=100mm,又O1O2=AB,杆O1A以等角速度w=2rad/s 绕轴O1转动。杆AB上有一套筒C,此套筒与杆CD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φ=60°时,杆CD的速度和加速度。 10半径为R的半圆形凸轮D以等速Vo沿水平线向右运动,带动从动杆AB沿铅直方向上升,如图所示,求φ=30°时杆AB相对于凸轮的速度和加速度。 11.图示直角曲子杆OBC绕O轴转动,使在其上的小环M沿固定支杆OA滑动,已知:OB=0.1m,OB与BC垂直,曲杆的角速度w=0.5rad/s,角加速度为零,求当φ=60°时,小环M的速度和加速度。 12.如图所示,平面图形上的亮点A,B的速度方向能是这样吗?为什么? 13.平面图形在其平面内运动,某瞬时其上有两点的加速度矢相同,试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1)其上各点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相等。 (2)其上各点加速度在该瞬时一定都相等。 14.如图所示,车轮沿着曲面滚动,已知轮心O在某一瞬时的速度V o和加速度a0,问车轮的角加速度是否等于a0cosβ/R?速度瞬心C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15.如图所示各平面图形均作平面运动,问图示各种运动状态是否可能? 16.汽车以36km/h的速度在水平直到上行驶,设车轮在制动后立即停止转动,问车轮对地面的动滑动摩擦因数f应为多大方能使汽车制动后6s停止。 17.跳伞者质量为60KG,自停留在高空中的直升飞机中挑出,落下100M后,将降落伞打开,设开伞前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伞重不计,开伞后所受的阻力不变,经5S后跳伞者的速度减为4.3m/s。求阻力大小。 18.图示水平面上放一均质三棱柱A,在其斜面上又放一个均质三棱柱B。两三棱柱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三棱柱A的质量为Ma为三棱柱B的三倍,其尺寸如图所示,设各处摩擦不计,初始时系统静止,求当三棱柱B沿三棱柱A华夏接触到水平面时,三棱柱A移动的距离。

中国贫困线划分

一夜醒来,将近4000万中国人发现自己被纳入到贫困人口的群落里。 一项由国务院扶贫办正在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将把过去的底线抬高。其政策出发点在于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将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支付能力。目前,扶贫办正向它的26个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在修订之后择日向国务院报批。 如果这个贫困线提高至年收入约1300元的初稿最终得到国务院认可,中国的贫困人口将由目前的4000万增加到8000万。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人从中国扶贫优惠政策中获益。 2007年,中国的贫困线划定在1067元。而1300元的新标准,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首次达到了日收入1美元的国际标准。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数项政策叠加下,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 上调贫困线 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 其实,中国贫困线过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银行将每人每日1美元定义为最低标准的贫困线,中国距此标准尚有一段距离。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贫困线的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扶贫第一要务是找到目标人群,而寻找目标人群的核心就是确定贫困线。1985年在设定贫困线的时候,人均GDP两三百美元,但是现在增长了近十倍,我们仍然实行很低标准的扶贫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汤敏说。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此后,这项工作便列入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日程中,成为2008年扶贫办的"头等大事"。 "提高扶贫标准,既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又要考虑到现实的财力状况。"国务院扶贫办一位官员告诉本报。 这位官员表示,在方案的初稿中,这条贫困线按照购买力计算达到了每人每日1美元的标准。 中国式扶贫 随着贫困线的提高,中国的贫困人口也会随之浮动。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调整之后,中国的贫困人口估计会在7000万到8000万之间。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存量为4320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低收入人口2841万。 新的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数一直被认为是敏感内容,不过有学者认为大可不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成效有目共睹,减少的贫困人口达2亿多人。在这个背景下修订贫困线,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并不会抹杀它过去的成就。 中国的大规模扶贫始于1986年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的建立,这是个由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2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最高扶贫机构,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1986年前的7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5亿,但是这种减少在地区间是不平衡的,一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贫困相对其他地区更加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觉得需要解决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于是成立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看来,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扶贫办在大的政策、战略制定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大量议事协调机

考研_计算机_操作系统_操作系统概念总结

操作系统概念背诵 一、进程管理 1.进程管理的功能 ①进程控制 ②进程同步 ③进程通信 ④进程(线程)调度 2.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3.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4.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5.进程的定义 ①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②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③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④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6.进程的基本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结构特征(程序+数据+PCB) 7.进程的状态 三态:就绪状态、运行状态、阻塞状态。 五态:活动就绪、静止就绪、活动阻塞、静止阻塞、运行。 8.进程控制块(PCB)的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9.临界区: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叫做临界区。 10.同步机制必须遵循的原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1.P,V操作的定义 P(S):S=S?1; 若S≥0,则当前进程继续运行; 若S<0,则将当前进程插入到S的等待队列中去。 V(S):S=S+1; 若S>0,则当前进程继续运行; 若S≤0,则从S的等待队列中移出一个进程放到就绪队列中去。 12.信号量的物理意义 S=?n时,表示有n个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当前已有进程在临界区中访问临界资源; S=0时,表示不允许任何进程进入临界区,当前已有进程在临界区中访问临界资源; S=n时,表示临界区是空闲的,该类资源的可用数目为n,可以有n个进程访问该类资源。 13.高级通信机制有: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4.线程的定义: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是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是程序内部一个单一的顺序控 制流。 15.引入进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多个程序并发执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16.引入线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程序并发执行时的时空开销,使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 17.进程的基本属性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知识点汇总.docx

2019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知识 点汇总 ? 一、防火墙、防毒墙、入侵防御、统一安全威胁网关UTM 1、防火墙(Firewall) 定义:相信大家都知道防火墙是干什么用的,我觉得需要特别提醒一下,防火墙抵御的是外部的攻击,并不能对内部的病毒( 如ARP病毒) 或攻击有什么太大作用。 功能: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是两个网络之间做边界防护,企业中更多使用的是企业内网与互联网的NAT、包过滤规则、端口映射等功能。生产网与办公网中做逻辑隔离使用,主要功能是包过滤规则的使用。 部署方式:网关模式、透明模式: 网关模式是现在用的最多的模式,可以替代路由器并提供更多的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企业透明部署是在不改变现有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将防火墙以透明网桥的模式串联到企业的网络中间,通过包过滤规则进行访问控制,做安全域的划分。至于什么时候使用网关模式或者使用透明模式,需要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没有绝对的部署方式。需不需要将服务器部署在DMZ区,取决于服务器的数量、重要性。

总之怎么部署都是用户自己的选择! 高可用性:为了保证网络可靠性,现在设备都支持主- 主、主- 备,等各种部署。 2、防毒墙 定义:相对于防毒墙来说,一般都具有防火墙的功能,防御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那就是病毒。 功能:同防火墙,并增加病毒特征库,对数据进行与病毒特征库进行比对,进行查杀病毒。 部署方式:同防火墙,大多数时候使用透明模式部署在防火墙或路由器后或部署在服务器之前,进行病毒防范与查杀。 3、入侵防御(IPS) 定义:相对于防火墙来说,一般都具有防火墙的功能,防御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那就是攻击。 防火墙是通过对五元组进行控制,达到包过滤的效果,而入侵防御IPS,则是将数据包进行检测(深度包检测DPI)对蠕虫、病毒、木马、拒绝服务等攻击进行查杀。 功能:同防火墙,并增加IPS 特征库,对攻击行为进行防御。 部署方式:同防毒墙。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静力学篇

静力学知识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本章总结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 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第二章平面力系 本章总结 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 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

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 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 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 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 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3. 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 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或 4. 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即 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效。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 7、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是力的作用线可杂乱无章分布但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当物体(含物体系)有一几何对称平面,且力的分别关于此平面对称时,可简化为平面力系计算。还有其他情况也可按平面任意力系计算。 本章用力的平移定理对平面任意力系进行简化,得到主矢主矩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力系简化结果进行讨论;然后得出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得出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并用平衡方程求解一些平衡问题;介绍静定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对物体系的平衡问题进行比较多的训练;最后介绍平面简单桁架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常见问题 问题一不要因为这一章的内容简单,就认为理论力学容易学,而造成轻视理论力学的印象,这将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影响。 问题二本章一开始要掌握好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与解题技巧,这样才能熟练掌握物体系平衡问题的解法与解题技巧。 问题三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能用一个方程求解的就不用两个方程,但考试时则不一定如此。 第三章空间力系 本章总结 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 1 )直接投影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