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阳市天然气利用规划说明书_六区四市县_9.17

贵阳市天然气利用规划说明书_六区四市县_9.17

贵阳市天然气利用专项规划(2012~2030)

规划说明书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2013年08月·成都

前 言

城市燃气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燃气工程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经过近20年的建设,贵阳市城市燃气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组成了以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多家燃气经营企业,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市居民和公共建筑燃气化,形成了以人工煤气为主气源、液化天然气(LNG)为过渡辅助气源的管道气和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瓶装气同时供应的供气格局。但是,随着贵阳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贵阳市的城市燃气发展现状无论从规模、气源来源、性质、还是从输配系统的格局上都已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2009年,贵阳市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2012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贵阳将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同时贵阳市还将发挥省会城市"火车头"作用,牵引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贵阳市深入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战略构想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新修编的贵阳城市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关键时期。当前,贵阳市经济发展已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阶段,贵阳市经济将步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能源供给的保障、环境质量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支持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对贵阳市城镇燃气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国家能源规划,2013年,中石油实施中的“中缅油气长输管道”以及“中龙贵天然气长输管道”等项目,将相继引进管道天然气进入贵州;2014年,中石化也将实施“北海--贵阳--重庆天然气长输管道”、“贵州织金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2011年10月已动工)”等项目。管输天然气入黔与织金煤制天然气等项目的实施,将从气源上彻底解决一直困扰贵阳市的燃气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将大大促进贵阳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加快贵阳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发挥省会城市"火车头"作用提供更多动力。

本规划的编制目的即是在迎接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背景下,在管输天然气即将到来的契机下,引导贵阳市燃气事业在历往积累的发展经验和发展基础上,按照《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贵州省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规划精神,借鉴其他城市的天然气行业发展经验,指导贵阳市现状燃气设施的中长期改造,加快天然气设施建设,统筹上下游,理顺近远期城市天然气发展关系,形成支撑贵阳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天然气供应体系,与城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

目 录

1. 总则 (1)

1.1规划依据 (1)

1.2规划原则 (1)

1.3规划编制背景 (2)

1.4规划范围和供气领域 (6)

1.5规划期限 (7)

1.6规划目标 (7)

1.7规划规模及内容 (7)

1.8遵循的规范与规定 (9)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2. 城镇现状及规划 (10)

2.1城镇概况 (10)

2.2城镇发展规划 (11)

2.3城市大气环境现状及规划发展目标 (17)

2.4城镇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目标 (18)

2.5城镇能源消耗现状及发展趋势 (18)

3. 天然气供应现状 (24)

3.1中心城市天然气供应现状 (24)

3.2各片区天然气建设现状 (24)

3.3输配系统现状 (25)

3.4天然气经营企业 (28)

3.5现状天然气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28)

3.6车用燃气供求现状及存在问题 (29)

4. 天然气气源 (31)

4.1气源概述 (31)

4.2天然气输气管线规划 (32)

4.3天然气输气场站 (32)

4.4天然气气质参数 (33)

4.5省市相关能源及燃气发展规划 (33)

4.6中心城市天然气近远期气源规划 (34)

4.7周边各市县天然气近远期气源规划 (34)

4.8应急气源方案 (34)

5. 用气市场预测及供气规模确定 (36)

5.1城市居民家庭用气 (36)

5.2城市公共建筑及商业用气 (43)

5.3城市工业用气 (48)

5.4天然气汽车用气 (53)

5.5分布式能源 (55)

5.6未预见用气量 (55)

5.7贵阳市总用气量 (55)

5.8城镇天然气管网计算负荷 (66)

5.9储气与调峰 (68)

5.10事故应急需求量 (70)

5.11贵阳市市域燃气需求低、中、高值规模预测分析 (70)

6. 输配系统方案 (75)

6.1输配系统的构成 (75)

6.2压力级制方案 (76)

6.3市域天然气设施规划 (78)

6.4调峰方案 (81)

6.5原有燃气设施的利用改造方案 (82)

6.6远期输配系统组成 (82)

7. 天然气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4)

7.1管网规划 (84)

7.2场站规划 (89)

7.3加气站规划 (96)

7.4配套设施规划 (99)

7.5近期建设内容及近期工程建设重点 (100)

7.6新技术在天然气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101)

8. 用地规划 (103)

8.1管道走廊用地 (103)

8.2场站用地 (103)

8.3配套设施用地 (105)

9. 天然气设施消防和安全 (106)

9.1天然气工程建设总体要求 (106)

9.2LNG、CNG的运输 (106)

9.3天然气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要求 (106)

9.4安全消防组织 (106)

10. 天然气设施的节能 (107)

10.1节能要求 (107)

10.2天然气工程的能源消耗 (107)

10.3燃气工程的节能措施 (107)

10.4节能效益 (107)

11. 环境影响分析 (108)

11.1中心城市环境现状分析 (108)

11.2燃气规划实施的环境相容性 (108)

11.3天然气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因素 (108)

11.4天然气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109)

11.5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10)

12. 建设期限预安排 (111)

13. 投资匡算 (112)

14. 规划的建设、控制与实施措施.....................................................................................11314.1项目建设管理.. (113)

14.2项目运营管理 (113)

14.3监督管理 (113)

14.4规划控制 (113)

14.5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113)

1. 总则

1.1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

2、《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3、《贵州省燃气管理条例》

4、《贵阳市燃气管理条例》

5、《天然气利用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

6、《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

7、《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8、《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

9、《贵州省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

10、《贵州省城镇天然气设施建设规划》

11、《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12、《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3、《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14、《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5、《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6、《清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7、《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8、《开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9、《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贵阳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21、《贵阳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22、《贵阳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专项规划》

23、《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

24、《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25、《贵阳市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实施方案》

26、《贵阳市交通清洁化实施方案》

27、《贵阳市“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28、贵阳市各区市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9、《贵阳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30、《贵阳市城镇燃气发展规划(2012~2020)》

31、《贵阳市汽车加气站专项规划(2012~2020)》

32、规划编制组现场收集的各片区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1.2 规划原则

1、符合贵阳市城镇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方针,在贵阳市城镇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结合贵阳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发挥城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积极促进提高现代化文明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2、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方针和政策,与本区域能源发展规划相吻合,体现天然气工程服务社会之原则,并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坚持节约能源,按照经济、能源、环保协调发展的原则,巩固和强化城镇天然气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3、结合本地市政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做到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期实施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近期(2015年)发展为主,明确中远期(2020年)发展目标,同时与长远期(2030年)发展需要接轨,近期规划具备操作性且具有前瞻性,远期规划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4、在充分了解本地燃气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本地天然气气源条件、其他燃气资源条件、本地市场需求与潜力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各阶段天然气发展规模。对现有管网的负荷承载能力根据现有市场和预期市场予以评估。在详实的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近期改造方案和远期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目标,使近期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具有灵活性,并适应远期变化的可能性,以减少工程的前期投入。

5、天然气设施规划方案符合各城镇用地规划、道路规划要求。天然气规划管网方案在干管压力等级、管径及长度方面可分期安排实施,并能够满足近期市场需求,其可扩性应满足远期规划的供气规模和负荷分布。管道走廊符合城市道路规划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尽可能与城市道路及其他地下管网同步建设或改造。

6、各天然气设施经营网点须结合天然气种类、用户类型、服务范围、近远期服务规模等

因素,以方便用户需要、确保经营安全为原则进行设置,提高本地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7、天然气规划必须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阶段即明确天然气生产、储配、输送、供应等各环节的安全控制要求,提出防范原则和救护机制。提高本地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本质安全及风险防范能力。

8、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为指导,城区天然气建设应适合多元化、多体制的发展需要,创造多方面参与建设的良好条件,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原则。同时必须强调并正确认识城区天然气行业的特殊性和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节约城区建设空间,禁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9、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必须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结合天然气气源条件和当地市场潜力,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条件尽量发挥城镇天然气在本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力求最大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减小项目投资风险,兼顾投资方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运作。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提出,必须考虑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做好“效益规划”。

1.3 规划编制背景

1.3.1 贵阳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2011年,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2.8%;第二产业增长21.3%;第三产业增长15.2%。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40.7:54.2调整为4.6:42.4:53.0,变化主要原因是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011年全市完成地域内财政总收入40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

2011年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528.2亿元,增长36.8%;工业增加值实现454.90亿元,增长2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78.22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为45.5:54.5。

进入“十二五”,贵阳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奋力争先,实现全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11年,贵阳市GDP总量约达全省的1/4,贵阳市以GDP总量、人均值、增幅领跑全省,发挥了全省“火车头”的积极带动作用,成为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

贵阳市能源消耗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2011年能耗增幅也达10%以上,现有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和燃气设施建设速度已明显滞后。

1.3.2 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将继续加强以交通、水利、生态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西部地区还将建设成为国家的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黔中经济区成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出台,明确将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把支持黔中经济区发展和贵安新区建设作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贵州必将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把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为贵阳市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提出要加强能源通道建设。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中卫至贵阳天然气管道,建设支线管网,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支持建设成品油储备设施。国发〔2012〕2号文同时提出要加强天然气和石油勘查勘探力度,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

1.3.3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切入点,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推进,贵阳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2012年1月,国发2号文件明确要求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

近年来贵阳市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严格落实已经划定的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围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目标,大力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坚决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着力弘扬生态文化,打造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着力完善制度安排,《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对《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的批复强调,贵阳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贵阳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以及全国创新城市发展试验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平台。

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要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规划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要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要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明显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与2011年相比,单位GDP能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7%以上。低碳城市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达到50%。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好、幸福指数高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1.3.4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该规划提出贵阳市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为:

1、城市定位:具有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和良好避暑自然条件,适宜居住、适宜旅游、适宜创业的生态文明城市。

2、城市性质: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3、城市职能:

1)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3)全国重要的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4、城市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年,把贵阳市基本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经济发展目标: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旅游、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促进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形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重视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煤及煤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优势产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拉动、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3)至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000美元。

6、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建立比较完善、成熟的发展循环经济体制机制和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400万吨标准煤左右,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左右,单位GDP综合能耗0.8吨标准煤左右。

由此,该规划提出贵阳市燃气工程规划目标为:

加快燃气气源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天然气入黔工程,增大气源供气能力,保证城市发展用气需要;积极推进中心城区燃气化发展,提高大中型工业用户比例;城市燃气应优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气,满足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及工业用气,积极推广发展燃气清洁汽车。

1.3.5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重点任务是:(一)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推动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三)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四)加快能源储运设施

建设,提升储备应急保障能力。(五)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推进节能提效,加强用能管理。(七)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能源安全。

在增加天然气供应方面,《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在优化开发常规化石能源的同时,要着力突破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利用瓶颈,培育新的能源供应增长极。规划提出,煤层气、页岩气2015年产量目标为65亿与200亿立方米。

1.3.6 《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

该规划提出城镇燃气供应保障要求气源多元化。根据城镇燃气行业特点,针对季节性调峰、单一气源等影响供应保障的因素,需要通过多渠道气源利用、多种类燃气利用等气源多元化方式来解决供应保障问题,如通过全国性主干管网的互联互通实现大规模气源的统一调配;通过区域性管网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性城市群间的资源调配和应急保障;在非管输地区可开展液化石油气区域气化模式;通过上游供气企业建设大型储气调峰设施;通过城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等,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气源多元化,保障城镇燃气供应。

该规划提出气源发展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以多种类燃气供应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为辅,其他替代性气体能源为补充的气源发展原则。也提出要完善城镇燃气供气安全保障机制、调节机制和气源多元化供给机制,保障供应安全。同时也提出:以促进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大力推广燃气汽车等技术。

该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各地区要根据国家燃气资源总量平衡情况和当地燃气发展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燃气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区域间的燃气利用水平差距,缩小贵阳市区与周边城镇的燃气利用水平差距。

该规划还特别提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结合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广西液化天然气项目、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缅气以及广西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项目建成通气时间和供气量,做好天然气利用规划,同时结合高原地区城镇化建设特点,探索液化天然气小型储罐供气等气源的利用,完善本地区的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完善、区域一体、城乡统筹的燃气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镇燃气行业,构建科学的燃气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提高燃气利用水平。

1.3.7 《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即出台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300亿立方米左右,用气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供应能力将超过2600亿立方米(包括煤层气、页岩气及煤制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5%。

该规划明确了增加资源供应、加快管网和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抓紧储气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实施节约替代和提高能效工程等重点任务。

我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的整体占比偏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4%的平均水平。中国一向“缺油少气”,要实现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目标,需要进一步增加天然气供应。

1.3.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天然气利用政策》

为引导全国天然气事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提出了天然气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整体考虑全国天然气利用的方向和领域,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坚持区别对待,明确天然气利用顺序,保民生、保重点、保发展,并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化政策;坚持量入为出,根据资源落实情况,有序发展天然气市场。

《天然气利用政策》提出新的政策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提高利用效率,促进节约使用。

1.3.9 《贵州省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该规划提出气源发展思路为:结合贵州省实际,“十二五”期间在开发省内资源的同时积极引进省外优质气源,形成多元化气源结构,以多种供气方式来满足贵州省经济发展对城市燃气气源的需求,以实现贵州省城市燃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气源发展思路为:

1、优先发展天然气。

2、积极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煤制天然气。

3、合理利用二甲醚。

4、因地制宜,气源多元化。

该规划提出输配系统规划布局为:

1)对“中缅油气长输管道”以及“中卫—贵阳联络线” 管道沿线及黔中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需作好支线管网的建设及相应城市门站及城市输配系统的规划;

2)对管线不能覆盖的周边小城镇规划采用液化或压缩天然气的供应方式;

3)对距离长输天然气管道较远的地区,前期可建设液化天然气气化站,远期敷设输气支线,实现长输管道天然气供应。

4)对省内规划建设的新型煤化工基地附近地区,配套规划城市区域燃气设施及管网,解决当地的燃气供应。

5)对煤层气、页岩气资源丰富地区,规划资源就地利用,并建设管网将富裕部分输送到省内其他地区。

6)结合省内可开发和利用的燃气资源,统筹考虑,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最终形成覆盖贵州各地级市、县级市、县的燃气管网输配系统。

该规划提出输配系统发展目标为:贵州省内构建“X+1”(X-多气源供应;1-燃气供应“1”张网)管网输配系统布局,安全有效保障“十二五”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向各地、州、市、工业园区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省内管网输配系统规划将形成多气源供应布局。主供气源为天然气气源,充分利用省内可开发的煤层气、页岩气、煤制天然气等气源,努力开发省内新型能源,积极引进省外液化/压缩天然气资源,初步构建长输管道天然气、液化/压缩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煤制天然气、二甲醚新型能源多气源保障供应格局。

贵州省将规划省内管道供应“1”张网布局,实现省际管道联网,城际管道联网,气源点管道联网输送格局,提高整个管网输送的安全性。

1.3.10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扩大投资为重要举措,以三次产业提速增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支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城市拓展计划,促进主城区和各功能片区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决定性基础。

在经济方面,力争四年、确保五年内,实现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超过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超过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0000亿元;基础设施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基本适应“十三五”、“十四五”更大发展的需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初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资源环境方面,确保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清洁能源使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的要求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

在能源方面,围绕城市扩容和产业加快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能源保障体系。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力网络体系,抓好配煤基地项目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确保煤炭供给。积极做好中缅天然气管道进入贵阳市的对接和产业配套工作。

1.3.11 管输天然气入黔

近几年省、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天然气入黔相关工作。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及能源布局,贵州省将由“中缅油气长输管道”以及“中卫至贵阳输气管道联络线”共同供气。

“中缅油气长输管线”是国家规划的三大油气通道之一,缅甸西海天然气将由云南边城瑞丽进入中国境内,经我省安顺、贵阳、都匀等城市后进入广西与西气东输二线连接,管道全长2806公里,年输气120亿立方米。2010年6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缅甸联邦政府总理登盛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共同启动中缅油气管道开工的电子开关,标志着中缅管道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中期实现向贵州供气。

中卫至贵阳输气管道联络线工程的建设,将实现中亚进口气源与塔里木、长庆和西南国内三大气区的连接,通过与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线系统、川渝管网和中缅天然气管道联网运行,将大大提高天然气调峰能力和调配灵活性,保障西南地区的供气安全。中卫至贵阳输气管道联络线工程年输气150亿立方米。该项目已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准,已全面动工,计划2013年中期向贵州供气。

管输天然气这一能源形式的引入对贵阳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全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提供了更多的能源基础保障;管输天然气入黔将优化贵阳市能源结构,加大能源安全保障力度、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和清洁化发展;管输天然气入黔将加快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管输天然气入黔促进实现城镇燃气供应保障多元化,解决现有单一气源存在的供应安全、季节性供需矛盾等问题;发展城镇管道天然气是能源民生工程,可大力推进城镇燃气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贵阳市区与乡镇间的燃气利用水平差距;管输天然气入黔将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做出巨大贡献。

1.4 规划范围和供气领域

1.4.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观山湖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观山湖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123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为本次规划的重点。同时也将周边城镇和重点乡镇纳入总体燃气供应体系,提出规划方案、建设要求和规划控制要求。

对贵安新区,其核心区范围的花溪区石板镇、党武乡、湖潮乡、麦坪乡,清镇市红枫湖镇已纳入本规划建设方案,且纳入本规划方案的贵安新区核心区域的燃气设施供应能力衔接贵安新区的概念规划,在总体设施布局上留足供应能力。

图1-1 规划范围示意图

1.4.2 供气领域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天然气利用政策的通知》(发改能源〔2012〕15号),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用户用气的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规划城市天然气利用领域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城市居民(优先类)

凡符合民用天然气使用条件的居民均可使用燃气,居民用气包括炊事、生活热水。

2、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类)

包括政府机场、政府机关、职工食堂、幼儿园、学校、医院、宾馆、酒店、浴室、餐饮业、商场、写字楼、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主要用途为热(沸)水、饮食、科研用气、重要建筑燃气自备发电等。

3、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及液化天然气汽车、优先类)

指改造成为或直接以燃气为燃料的车辆。

4、集中式采暖用户(指中心城区,新区的中心地带,优先类)

5、燃气空调(优先类)

6、城市工业(优先类)

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等工业领域中科中断的用户,作为可中断用户的天然气制氢项目。

7、其他用户(优先类)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能源利用效率70%以上,包括与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船舶(含双燃料和单一天然气燃料运输船舶),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

8、城市工业(允许类)

包括满足新型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食品饮料、医药、烟草制品等工业领域中以天然气代油、代液化石油气项目;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食品饮料、医药、烟草制品等工业领域中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新建项目;新型建材、机电、轻纺、石化、冶金、食品饮料、医药、烟草制品等工业领域中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以气代煤项目;城镇(尤其是特大型、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的工业锅炉燃料天然气置换项目。

9、天然气发电(允许类)

除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及基负荷发电以外的天然气发电项目。

10、天然气化工(允许类)

除作为可中断用户以外的天然气致氢项目

11、其他用户(允许类)

用于调峰和储配的小型天然气液化设施。

贵阳市天然气利用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优先保证城市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等的用气;满足城区有气化条件的公共建筑、商业用户用气;在气源充分的条件下发展国家允许类工业企业用户,满足城市工业用气需求;积极发展车用压缩天然气用户。

1.5 规划期限

以近期(~2015年)发展为主,明确中远期(2016~2020年)发展目标,同时与远景(2021~2030年)发展需要接轨。

1.6 规划目标

1、城镇天然气气化率目标

2015年实现全市域城镇天然气气化人口255.4万人,气化率51.1%;人工煤气气化人口66万人,气化率13.2%,供气区域为贵阳市中心城区尚未置换的区域及清镇市现状人工煤气使用区域红枫湖镇。2020年实现全市域城镇天然气气化人口416.6万人,气化率80.2%(不含贵安新区起步区新增聚集人口);人工煤气气化人口6万人,气化率1.2%,供气区域为清镇市现状人工煤气使用区域红枫湖镇。

2015年贵阳市中心城市天然气气化人口226.3万人,天然气气化率66.4%;人工煤气气化人口60万人,气化率17.6%,供气区域为贵阳市中心城区尚未置换的区域。2020年贵阳市中心城市天然气气化城镇人口317.6万人,气化率89.5%(不含贵安新区起步区新增聚集人口)。

2015年清镇市天然气气化城镇人口6万人,气化率18.9%,其中红枫湖城镇天然气气化率达到20%(不含贵安新区起步区新增聚集人口);人工煤气气化人口6万人,气化率18.9%,供气区域为清镇市现状人工煤气使用区域红枫湖镇。2020年清镇市天然气气化城镇人口24.9万人,管道气化率65.2%,其中红枫湖城镇天然气气化率达到50%;人工煤气气化人口6万人,气化率15.7%,供气区域为清镇市现状人工煤气使用区域红枫湖镇。

2015年修文县天然气气化城镇人口8万人,气化率32.9%,其中县城气化率达到50%。2020年修文县气化城镇人口28.4万人,气化率84.5%,其中县城气化率达到90%。

2015年开阳县天然气气化城镇人口7.7万人,气化率25.5%,其中县城气化率达到50%。2020年开阳县气化城镇人口26.8万人,气化率74.1%,其中县城气化率达到90%。

2015年息烽县天然气气化城镇人口7.4万人,管道气化率34.0%,其中县城气化率达到50%。2020年息烽县气化城镇人口18.9万人,气化率78.0%,其中县城气化率达到90%。。

2、天然气规模目标

2015年实现全市域城镇天然气利用规模9.61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占市域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3.6%(按人均GDP达5万元、GDP能耗十二五下降20%约1.28吨标准煤/万元测算)。

2020年实现全市域城镇天然气利用规模26.1亿立方米。预计天然气消费量占市域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7.5%(按人均GDP达8万元、GDP能耗下降至1.0吨标准煤/万元测算)。上述规模包括贵安新区范围的天然气供气量约1.1亿立方米。

2030年,预计实现全市域天然气利用规模32.6亿立方米,预计天然气消费量占市域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11.2%(按人均GDP达10万元、GDP能耗0.65吨标准煤/万元测算)。上述规模包括贵安新区范围的燃气供气量约4亿立方米。

3、贵安新区东部核心区规模预测

因贵安新区的东部核心区域与贵阳市密切衔接,从天然气输气和应急调峰角度可与贵阳市统一布局,故提出贵安新区东部核心区预测规模,预测范围除原贵阳市区划用地外,还包括贵安新区起步区的马场片区。

2020年实现贵安新区东部核心区天然气利用规模4亿立方米,其中工业2.2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贵安新区东部核心区天然气利用规模1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5.8亿立方米。

1.7 规划规模及内容

1.7.1.规划工程规模

近期(2012~2015年):贵阳市域天然气年供应规模为9.61亿标准立方米/年,平均日供应规模为263.2万标准立方米/日。

远期(2016~2020年):贵阳市域天然气年供应规模为26.1亿标准立方米/年,平均日供应规模为715.9万标准立方米/日。

远景(2021~2030年):贵阳市域天然气年供应规模为32.6亿标准立方米/年,平均日供应规模为894.2万标准立方米/日。

本规划之新建天然气供应设施均与2030年贵阳市域天然气发展需要接轨。

1.7.2 规划内容

本规划成果要主要解决区域内天然气发展的以下问题:

1、规划区内天然气发展现状分析;

2、天然气发展环境分析和对天然气市场预测;

3、规划区内外气源条件分析;

4、用户用气定额论证及近、远期用户发展规模的预测;

5、近、远期气源规划及与贵州省总体燃气设施的衔接;

6、近、远期供气系统方案优化及供气安全性论证;

7、确定天然气地下管网布线原则及敷设安全控制要求;

8、输配系统地面设施与配套设施的控制性规划设计;

9、提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划;

10、提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分期建设内容及要求,近期工程主要设备及主要原材料规格、数量、征用土地面积等;

11、三废治理及环境保护要求及建议;

12、规划实施对消防的要求及建议;

13、规划实施的安全要求及措施;

14、规划实施的节能要求及措施;

15、规划的近期成本测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测算;

16、提出规划的建设、控制与实施措施;

17、分析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7.3 规划主要天然气设施

贵阳市域天然气气源供应方式有两种:管输天然气气源及非管输天然气气源,其对应的主要天然气设施包括:

1、管输天然气气源

贵阳市域管输天然气供应由市域天然气输配系统承担,其供应区域主要是中心城市及天然气管网所覆盖的各乡镇。

贵阳市域天然气输配系统主要由气源接收门站、城市高压绕城环线、区域输气管线、高中压调压站、次高压管网、各片区中压管网、中中压调压站、区域调压站、用户调压设备、调峰设施(储配站、输储环线)、城市应急储备库等组成。

2、非管输天然气气源

贵阳市域非管输气源供气方式主要是LNG气化站(含LNG卫星站和LNG瓶组气化站),其供应区域主要是天然气输气管线未覆盖的各乡镇。

贵阳市域非管输供气系统主要由LNG卫星站(或LNG瓶组气化站)、各乡镇中压管网、用户调压设备等组成。

贵阳市域各区划规划主要天然气设施见表1-1~表1-5。

表1-1 中心城市规划主要天然气设施表

工程内容单位

近期合计

(至2015年)

远期增加

远期合计

(至2020年)

改造储配站座0 2 2 新建门站座 2 0 2 调压站改造座120 70 190

工程内容单位

近期合计

(至2015年)

远期增加

远期合计

(至2020年)新建城区高中压调压站座9 2 11

中中压调压站座8 0 8

新建城镇、乡镇调压站座 3 1 4

乡镇LNG卫星气化站座0 1 1

乡镇LNG瓶组气化站座 1 4 5

工业园区及大型用户直供站座 3 5 8

新建高压输气管道千米120 37 157

新建城区次高压管道千米20 0 20

新建乡镇次高压管道千米26 6.4 32.4

改造城区中压主干管道千米24 0 24

新建城区中压主干管道千米316 108 324

新建城区中压主支管道千米150 50 150

新建乡镇中压主干管道千米12 58 70

新建乡镇中压支管道千米15 85 100

综合管理系统套 1 0 1

表1-2 清镇市规划主要天然气设施表

工程内容单位

近期合计

(至2015年)

远期增加

远期合计

(至2020年)改造储配站座0 1 1

新建城区调压站座 1 0 1

新建乡镇调压站座 2 2

乡镇LNG卫星气化站座0 5 5

乡镇LNG瓶组气化站座0 2 2

工业园区及大型用户直供站座0 2 2

新建乡镇次高压管道千米45.4 15.6 61

新建城区次高压管道千米10 10 20

新建城区中压主干管道千米40 60 100

新建城区中压主支管道千米60 60 120

新建乡镇中压主干管道千米10 25 35

新建乡镇中压支管道千米10 35 45

综合管理系统套 1 0 1

表1-3 修文县规划主要天然气设施表

工程内容单位

近期合计

(至2015年)

远期增加

远期合计

(至2020年)新建门站座 1 0 1

新建城区调压站座 1 0 1

新建乡镇调压站座 2 4 6

乡镇LNG卫星气化站座0 1 1

乡镇LNG瓶组气化站座0 2 2

工业园区及大型用户直供站座 3 1 4

新建乡镇次高压管道千米40.3 42.6 82.9

新建城区次高压管道千米10 10 20

工程内容单位

近期合计

(至2015年)

远期增加

远期合计

(至2020年)

新建城区中压主干管道千米20 26 46 新建城区中压主支管道千米22 30 52 新建乡镇中压主干管道千米 3 32 35 新建乡镇中压支管道千米 5 30 35 综合管理系统套 1 0 1

表1-4 开阳县规划主要天然气设施表

工程内容单位

近期合计

(至2015年)

远期增加

远期合计

(至2020年)

新建城区调压站座 1 0 1 新建乡镇调压站座 3 4 7 乡镇LNG卫星气化站座0 2 2 乡镇LNG瓶组气化站座0 1 1 工业园区及大型用户直供站座0 1 1 新建乡镇次高压管道千米66.2 66.6 132.8 新建城区中压主干管道千米21 21 42 新建城区中压主支管道千米21 21 42 新建乡镇中压主干管道千米10 40 50 新建乡镇中压支管道千米10 40 50 综合管理系统套 1 0 1

表1-5 息烽县规划主要天然气设施表

工程内容单位

近期合计

(至2015年)

远期增加

远期合计

(至2020年)

息烽门站座 1 0 1 新建城区调压站座 1 0 1 新建乡镇调压站座 3 1 4 乡镇LNG卫星气化站座0 1 1 乡镇LNG瓶组气化站座0 2 2 工业园区及大型用户直供站座0 2 2 新建乡镇次高压输气管道千米42.1 0 42.1 新建城区中压主干管道千米13 7 20 新建城区中压主支管道千米12 7 19 新建乡镇中压主干管道千米10 20 30 新建乡镇中压支管道千米12 18 30 综合管理系统套 1 0 1

1.8 遵循的规范与规定

1、《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 500494-2009;

2、《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

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12;

6、《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NB/T 1001-2011;

5、《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GB/T 20368-2006;

7、《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797-96;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10、其它专业国家规范。

11、《煤气规划设计手册》。

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6 贵阳市域天然气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单位近期合计远期合计备注

年供气总量亿标准立方米/年9.61 26.1

年平均日供气量万标准立方米/日263.2 715.9

气化居民人口万人255.4 416.6 天然气气化人口居民气化率% 51.1 80.2

改造新建管道总长千米1161 2117

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321012 504395

建设用地平方米313395 547100

备注:改建新建管道总长不包含低压庭院管线和用户管线长度。

2. 城镇现状及规划

2.1 城镇概况

2.1.1自然条件

贵阳市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6°55′之间。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贵阳市中心城市包括云岩、南明、观山湖、花溪、乌当、白云等六个区,总面积2414.81平方公里。“一市三县”总面积5625.5平方公里,其中清镇市在贵阳市西部,面积1492平方公里;修文县在市北部,面积1071平方公里;息烽县在市北部,面积1036.5平方公里;开阳县在市东北部,面积2026平方公里。

贵阳市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贵阳市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贵阳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贵阳冬无严寒,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2.1.2 各行政区划内的发展现状

1、各区划现状人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2011年末户籍总人口376.12万人,比上年增加2.96万人。全市2011年末常住人口439.33万人,比上年增加1.48%,比2010年增加67.07万人,十年平均增长率1.52%。

按2010年普查资料,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59278户,家庭户人口为39866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3人。

贵阳市城市人口变化情况及各区市县人口见表2-1、表2-2。各区市县人口分布情况见图2-1。南明区和云岩区人口最为集中,云岩区人口密度最大。

表2-1 城市人口变化情况

年度(年)

户籍人口(万人)

年增长率

常住人口(万人)

年增长率

2000 372.25 2009 367.08 426.4 2010 373.16 1.66% 432.93 1.52% 2011

376.12

0.79%

439.33

1.48%

表2-2 2011年各区市县人口表

区划

常住总人口 (万人) 户籍人口

(万人) 非农人口 (万人) 城镇化率

南明区

84.47 56.18 50.33 云岩区 97.6 64.54 59.89 白云区 26.87 20.03 12.63 小河片区 25.6 16.64 13.69 花溪区 36.39 32.59 10.46 乌当区 39.22 33.76 14.39 清镇市 46.96 51.65 10.67 修文县 25.17 31.01 4.09 开阳县 35.74 43.74 6.77 息烽县 21.33 25.99 3.37 贵阳市域

439.33

376.12

186.29

68%

图2-1 贵阳市人口分布图

2、城市经济和发展建设现状

2010年,贵阳市建成区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43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26

平方公里,工业用地32平方公里。

自2006年至2011年,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从617.24亿元增长至1383.07亿元,实现GDP 总量翻番。2011年,各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详见图2-2。

贵阳市南明区和云岩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域的49.3%,人均GDP 远超全市平均值,而北部郊县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各区市县人均GDP 对比见图2-3。

图2-2 2011年贵阳市各区市县生产总值柱状图

图2-3 2011年贵阳市各区市县人均生产总值柱状图

经过初步工业化阶段,贵阳市产业结构比例已调整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6:42.4:53.0,近三年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各区市县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详见图2-4。

图2-4 贵阳市各区市县产业结构柱状图

进入“十二五”,贵阳市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1年贵阳市GDP增幅达到17.1%,工

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2.3%。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弱,贵阳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与全国

先进省会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生产总值位列第22位,地方财政一

般预算收入位列第21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列第23位。

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不协调是贵阳市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城市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城

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各种主要生产要素、资源环境约束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仍然存在,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公共服

务供求矛盾和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2.2 城镇发展规划

2.2.1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1、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为具有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和良好避暑自然条件,适宜居住、适宜旅游、适宜创

业的生态文明城市。

2、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

度假旅游城市。

3、城市职能

1)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全国重要的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4、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至2020年,把贵阳市基本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十二五”城市发展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产业全面发展,包括积极发展装备和电子制造业、改造提升资源型工业、发展壮大生物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围绕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加快推进城市扩张和功能提升。扩大建成区规模,引导人口向新区和小城镇转移。强化生态功能,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区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特色生态城市。

重点打造北部高新组团、南部花溪组团、东部龙洞堡组团、东北部新天组团、西部清镇组团。

2.2.2 城市规划人口

全市2011年末常住人口439.33万人,根据贵阳市及各区市县“十二五”规划、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区市县提出的2015年常住人口控制目标总和约为500万人。

2000年至2010年贵阳市热人口增加60.6万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1.52%,其中“十五”期间年均人口增长率0.85%,“十一五”期间年均人口增长率则达2.21%。

按照贵阳市及各区市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人口控制目标计算表,“十二五”期间的常住人口增长率控制目标为2.93%,可以认为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随近期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城市各新城建设,人口吸引力和凝聚力会继续提高,存在人口激增的可能性。

远期,随贵安新区的规模化建设,贵安新区将成为全省新的人口聚集和增长区域。而贵阳市区将控制人口密度,预计人口将不会大幅增长,或可能发生部分常住人口向贵安新区分流。

预测贵阳市远期居民燃气消耗量,需以人口发展为基础,由于相关规划未出台,远期和远景拟按低、中、高限人口预测基数作为燃气需求分析数据。参照《贵阳市燃气发展规划》相关预测,预测的人口基数见表2-3。

表2-3 燃气发展规划预测人口基数表

贵阳市域低值人口中值预测高值预测

2011年常住总人口(万人)439.33

2015年规划总人口(万人)500(依据各区市县“十二五”规划)

2020年预测总人口(万人)500 519.5 539

远景预测总人口(万人)475 539.4 583 以各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按照中值预测的未来各区市县规划及预测人口详表2-4。表2-4 燃气发展规划各区市县预测人口表

区划

2011年常

住总人口

(万人)

2015年规

划总人口

(万人)

2020年预

测总人口

(万人)

远景预测

总人口

(万人)

2020年

规划用地

(平方公里)

2015年城镇

化率目标

南明区84.47 80 80 80 97%

云岩区97.6 90 90 90 99.80%

观山湖区30 40 50 90%

白云区26.87 30 30.8 31.7

小河25.6 26 26.7 27.5 75%

花溪区

花溪36.39 55 56.4 58.1 75%

乌当区39.22 30 30.8 31.7 65%

清镇市46.96 58 59.5 61.3 47%

修文县25.17 32 32.8 33.8

开阳县35.74 42 45.0 46.8 55%

息烽县21.33 27 27.7 28.5 50%

贵阳市域439.33 500 519.5 539.4 375 75%

备注:2015年规划人口数据来源于各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上人口中,花溪、清镇人口不含划入贵安新区范围中远期将新增聚集人口。由于缺乏相关规划数据支撑,以上中远期测算人口数据仅做本次燃气规划范围气量预测计算基数。

2.2.3 功能布局

1、空间布局

贵阳市中心城区贵阳市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

以老城区、观山湖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实现城市紧凑、集约发展。主城建设用地约2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38万。因地制宜的在主城周边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

2、产业布局

第三产业:

老城区与观山湖区布局主要省、市级商业设施,建成西南重要的现代化区域商贸中心;建

设二戈寨、金阳、扎佐、清镇等四个物流园区和三桥、竹林、白云、息烽、开阳等若干物流中

心;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体育运动旅游和都市

休闲旅游。

第二产业::

白云省级经济开发区纳入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产业用地重点向沙文、麦架方向聚集和发展。

以小河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产业用地向南部孟关方向转移和延伸,打造小河

—孟关工业走廊,优化功能布局,增强聚集能力。

布局开阳国家级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清镇煤化工、铝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

以及息烽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示范基地。

打造十大工业园区: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

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清镇铝工业及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息烽磷生态工业基地、开阳磷

生态基地、南明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乌当医药食品工业园、修文扎佐医药工业园、花溪金石

石材工业园。逐步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

2.2.4 经济目标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近期经济目标为:确保五年内,实现

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超过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财政总

收入翻一番(超过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0000亿元。

图2-5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图

表2-5 各区市县近期经济目标

区划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亿元)2015年工业目标备注

南明区500 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80亿元左右,全区建成规模以上制药总产值40亿元左右,实现增加值13亿元左右,全区规模以上机电及机械企业,完成总产值30亿元左右

云岩区631 生物工程与制药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印刷包装25亿元左右、食品加工总产值达到15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150亿元,都市型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左右

白云区135.69 电解铝68万吨产能,铝及加工200~300亿。新材料40亿。装备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食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

观山湖区150

小河片区220~260 装备制造业产值达480亿元以上烟草医药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18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力争实现100亿元

花溪区

花溪片区160

乌当区200

清镇市200 铝200、煤化工140、能源80、医药50亿产值

修文县140~180 第二产业增加值75~110

开阳县125~144 第二产业增加值69.9

息烽县132~150 第二产业增加值95.5~106.2

贵阳市域超过2000 第一产业:>120 第二产业:>920 第三产业:>960

2.2.5近期建设规划重点

1、南明区

“十二五”期间,南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区综合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经济发展质量、民生保障水平、社会和谐程度大幅提升;把南明建设成为——发展活力足、创新能力强、产业素质高、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旅游新兴区、宜居宜业活力城区,成为黔中经济区的发动机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为贵阳市“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近期抓好东部新城、南明河走廊景观带及甘荫塘、太慈桥、油榨街、花果园、汉湘街、箭道街、二戈寨等片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以老城区为核心、龙洞堡、二戈寨、甘荫塘、太慈桥、花果园(包括五里冲)、箭道街、油榨街等片区为支撑、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南明城市新面貌。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东部新城、旧城改造、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龙洞堡物流中心等等。

2、云岩区

“十二五”期间,云岩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增比、突破”和三个高于”(即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西部省会城市平均水平)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力争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市政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改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主动承接都市型产业转移取得重大突破,推进工业和服务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中心城区空间优化和中心城区延伸取得重大跨越,参与黔中经济区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构建“和谐云岩”取得新突破,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黔中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化服务聚集中心、科技研发创新中心和新型战略产业快速成长洼地、西部出海快速通道上适居适业适游宜创业的中心城区、全国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和自主创新的先行示范区。

按照“调整结构、壮大规模、提升定位”的整体要求,强化“三产立区”战略,向空间要效益,化传统为现代,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坚持“一核两带三片区”发展方向,着力夯实我区服务业基础地位。

3、观山湖区

未来观山湖区的总体战略定位是:中国重要的绿色会展中心、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区、城镇化新城建设管理示范区、贵州省现代服务业中心、旅游集散基地、贵阳市国际金融中心、酒店餐饮中心、现代物流枢纽、体育文化中心、生态文明实践区、总部经济基地。

4、白云区

“十二五”期间,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基本完成经济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轨、城市发展转变。到“十二五”期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奋力实现白云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施“腾笼换鸟”计划、存量膨胀计划、增量聚生计划,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壮大经济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全区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使白云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及铝加工业基地、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白云铝及铝加工业基地等等。

5、花溪区

近期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生态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倾力打造贵州省最大、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宜居之城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旅游之城、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建设生态之城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建设知识之城;推进区域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扩大项目投资领域,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民生工程。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金石石材工业园区、花溪黔峰生物科技园(党武)、花溪燕楼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花溪燕楼乡)、花溪大学科技创业园(党武)、花溪高等教育聚集区、农产品加工基地(花溪湖潮乡)、改貌点物流园区等等。

6、乌当区

发展定位: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为主导的黔中新型工业化先行区;以“温泉、体育、民俗、生态”为主题的西南高品位休闲度假区;以“生态、高效、创意、循环”为特色的贵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支撑的贵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

发展目标: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城乡发展形成新格局;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洛湾医药产业基地、火石坡特色食品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乌当东风镇)、乌当科技产业园(宋家坝—定扒)等等。

7、清镇市

城市发展定位:生态型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山水园林城市。

功能定位:贵州省重要能源、铝工业和煤化工基地;黔中经济区东部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西南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和专业市场聚集区;省会城市饮用水源和煤气燃气供给基地;贵阳市职业技术教育聚集区;黔中畜禽、果蔬和奶制品基地;国际休闲运动度假旅游中心。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包括西区清镇市铝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东区清镇市医药工业园区;清镇物流园区;职教聚集区、生态产业带区、清镇市蔬菜肉鸡优势产业区等等。

本市重点工业项目均为本地资源型项目。

8、修文县

修文作为郊区县市之一,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重点布局铝磷循环产业、现代中药、食品、物流、生态文化旅游及现代生态农业,并抓住贵阳钢厂入迁的机遇,发展冶金及配套制造业;产业集中布局,建构组团式产业布局新格局,重点建设扎佐一久长一龙场新材料、医药、食品工业,物流、旅游产业园区;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立立体型、多元化、复合型的农业产业体系,以生态种植业、养殖业、生态林业以及保持乡村传统工艺特色的地方特产加工业为其特色。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修文县工业园、修文县果蔬菜优势产业区、扎佐物流园区等等。

重点项目包括贵阳特钢、贵州轮胎厂、华飞氢氧化铝项目、贵酒项目、贵州百灵苗药工业园项目等等。

9、开阳县

开阳县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近期将巩固磷化工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部门,建设全国磷煤化工生态循环产业基地,形成相关产业集群和相互沟壑的循环产业集群。将承接贵阳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和重点城镇,建设县城轻工业园、龙岗轻工业园、南江轻工业园、楠木渡轻工业园和花梨临港工业园。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开阳县生猪、禽蛋优势产业区等等。

10、息烽县

顺应“贵阳城市经济圈”的空间发展策略,未来县城产业发展的主方向为向南发展。息烽县的产业是以磷化工产业、铝加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房地产业和因地制宜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为主。磷化工相关的精细化工产业仍在一定时期作为息烽县的主导产业,而未来促进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旅游业、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现代房地产业、药业制造。

近期建设重点包括:息烽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息烽县肉鸡蔬菜优势产业区等等。

11、近期城市规划

《贵阳市"二环四路"城市带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二环四路城市带的建设规划包括二环路和机场路、甲秀南路、花溪大道、贵黄路沿线区域共15个功能板块,规划总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92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开发(改造)建设用地52平方公里,预计聚集城镇人口80万。预计到2016年,全面完善各项设施,建成一批低碳、绿色社区,实施区域商业综合功能深度开发。

12、重大天然气项目

中石油天然气门(母)站项目、中石油加气子站项目、贵燃集团贵阳市煤气管网改造工程、高压管线工程、天然气管网工程等等均列为省重点工程。

2.2.6 贵安新区规划构想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贵安新区和两江新区、兰州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一起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提出将贵安新区“建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成黔中经济区最富活力的增长极。

贵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等县(区、市),约1560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现状人口65万人,耕地2.74万公顷,地区总值113亿元,预计规划建设用地约50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人口约500万人。

核心区范围包括了花溪区石板镇、党武乡、湖潮乡、麦坪乡;清镇市红枫湖镇(不含红枫湖水库及其保护区)。贵安新区范围见以下示意图2-6。

近期目标:新区建设五年,城市骨干架基本形成,起步区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具备吸纳资源要素、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中期目标:新区建设十年,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口聚集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