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论文

柳永论文

柳永论文
柳永论文

2楼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

余敏先

【内容摘要】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着传播柳词。

3楼

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5楼

宋杨湜《古今词话》载:“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之前。若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欲坐。”关于此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有这样的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曰……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有些夸张,但确说明柳词传播之广。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载:“耆卿一日经丰乐楼前……及柳登楼,师师责之曰:…数日何往,略不过奴行?君之费用,吾家资君所需。妾之卧房,困君磬矣!岂意今日,得见君面,不成恶人情去,且为一填词去'柳曰…往事休论'师师乃置酒,具花笺,供笔毕。……”“柳陌花衢,歌姬舞妓,凡吟咏歌唱,莫不以柳七官人为美谈”,此著所记虽多属传闻,但确实反映了书会才人与民间私妓的交往。

史书和词话中有柳永与歌妓交往的记载,他的词作中也多涉及“画堂歌馆”、“笑筵歌席”、“尊前月下”一

类环境的描写以及“瑶卿”、“秀香”、“英英”一类的人物形象,表明柳永有过很多流连歌楼妓馆的生活体验,以及她与歌妓的密切交往。宋杨湜《古今词话》载:“柳永尝在江淮倦一官妓,临别,以杜门为期。既来京

师日久未还,妓有异图,耆卿闻之怏怏。会朱儒林往江淮,柳因作《击梧桐》以寄之曰:香靥深深,孜孜

媚媚……。”“妓得此词”后,“遂终身从耆卿焉”。他的作品多次提及妓女之事,如《木兰花慢》(古繁华茂院)“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玉蝴蝶》“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垒。”《笛家弄》(花发西园)“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小镇西犯》(水乡初禁烟火)“野桥新市里,花浓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把柳永与歌妓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则是柳

永在创制新声和填写新词方面的杰出才能。柳永有着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因而其词作品的流行不仅有

文学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配以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词乐舞结合的形式,使市民大众

在鲜活的歌舞表演中愉快地接受。

在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情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5〕,大部分是他与歌妓们来往、恋

爱的记录,有些还写了歌妓的名字,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才艺貌俱佳的美妓。这些歌妓多有“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的色貌,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宋元以来的笔记、话本、杂剧、小说也多记载柳永与

歌妓的交往情事。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风流冢》、《变柳七》等。《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记载:“宰相吕夷简六十诞辰,差堂吏传命正在徐东东

家积翠楼戏耍的柳永填写新歌上寿,柳即写下了《千秋岁》……”此虽系小说家言,但原诸史实,或不为妄谈,在这些本事或故事的背后,应该有着柳永与歌妓交往的某些事实存在。这些杂史笔记的记载给我们的

启示就是歌妓对柳永词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柳永词的传播呈现出这样一种范式:歌词→歌妓→听众。这是一个动态的传播范式,词走向广大的听众,歌妓在其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歌妓的演唱使柳

永词达到了与诗、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燕南芝庵在《唱论》“凡唱所忌”一条中说:“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柳永词多是柔艳之曲,正适合于“十七八的女孩儿”演唱。其词倚靠着声色俱佳的歌妓的歌唱

而鲜活生动地流行于当时,歌妓对柳永词的演唱,使得柳永词以一种文学、音乐与歌舞的艺术整合方式,

即歌词+音乐+美女+舞蹈的鲜活形式进行着动态的传播,在歌楼舞榭、勾栏瓦肆、街区小巷、尊前月下

等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环境中,极大地扩大和丰富了柳永词的传播范围。歌妓集欣赏者与传播者于一体,以

缓歌慢舞的方式活化了柳永词的存在形式,使观赏者能以一种立体的艺术方式进行审美接受。

柳词因歌妓的传唱而流行久远,许多歌妓因能唱得柳永词而身价倍增。《醉翁谈录》丙集卷二中记载: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之。”洪迈《夷坚乙志》卷十九载:“唐州倡马望儿者,以能歌柳耆卿词著名籍中。”柳永词就像现在的流歌曲一样充溢于各个角落,甚至传至异邦。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祀神,但歌(柳永)《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

鹭飞鱼跃。'”柳词不但流行于歌筵舞榭,勾栏瓦肆,还流行于民间社祀。清黄氏《蓼园词评·评过涧歇》“耆卿好为词曲,未第时,已传播四方,西夏归朝官且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重于时如此。

歌妓的演唱还出现在富户宴席、官府公筵、或朝廷御宴,柳永词便借歌妓之口自然地传入了宫廷禁中上层社会如皇帝、文臣也喜读柳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使侍妓歌之再三。”张耒《明道杂志》载:“韩少师持国,每酒后好讴柳三变一曲。”

柳永死后,歌妓对其词依然传唱不衰。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载:“王彦昭…好令人歌柳三变乐府新又尝作乐语……皆柳词中语。”黄裳晚年,身逢北宋灭亡前后的衰世、乱世,约作于此时的《书<乐章集>说:“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无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黼藻,岂可废耶?”柳永词通过歌妓的歌唱传入井民间,使柳永词拥有了更广泛的接受群体,如王灼《碧鸡漫志》虽讥评柳词“浅近卑俗”“声态可憎”,但言“世多爱赏该洽”“不知书者尤喜道之”。徐度《却扫编》卷下云:“流俗之人尤喜道之”。黄升在《唐宋诸绝妙好词选》中云:“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言柳永词:“虽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刘克庄说:“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三变。”可见柳词传播的几乎家户晓。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于南门外。每春冢,谓之…吊柳七'。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载:耆卿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于枣阳县花山。远之人,每遇清明日,多载酒肴于耆顷墓侧,谓之…吊柳会'。两说中关于柳永的葬地问题虽不一致,但都表了同样的意思:即人们对柳永及其词作依然念念不忘。

二、《乐章集》的编刻传播

词是音乐文学,它既具有文学的特征,又有音乐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词的传播不仅可以通过歌妓们“歌喉,播之管弦”进行动态的传播,也同样可以像诗文那样以刻本和抄本为媒介进行静态传播。到了宋代于印刷业发达,各地官府、书院都刻印书籍,民间刊刻的坊本尤多。因而出现了许多词籍版本。北宋已集、别集之刻,如《花间集》、《尊前集》、《乐章集》等,但多数词集刻于南宋。它们之中,无论是还是别集,都为词的流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柳词是当行本色的音乐文学,歌唱传播是它流行久远的重径,因此柳词借助于歌妓的歌唱传播风行于一时,《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大量编刻是柳词以文本的形泛传播的另一种方式。

别集的编辑既是衡量一个作家创作成就的指标之一,也是在传媒手段不够发达的的时代作家作品得以的重要途径之一。柳永不仅有自己词专集的编辑刻印,而且在历代有多种版本流行和传世。王兆鹏在《

词史论》一书的《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一章中统计,柳永以现存14种词集版本的数量而名列词集版本排行榜的第14位。

《乐章集》的编刻始于宋代,但宋代是一个尚雅的时代,尤其南宋,所以《乐章集》在宋代刊刻不多史不为柳永其人立传,也不收录其《乐章集》,可能是因为其词不符合编撰者雅的审美要求。据笔者考宋代柳永词集大约有以下几种:

8楼

表1共列三种宋代编刻的柳永词集版本,虽有的已经散失不传,但大部

分还能见诸宋代文献著录,应该是可信的。这几个版本都没有记录具体

的柳词内容,因而,还不能确定存词数量。需要说明的是,《直斋书录

解题》卷二十一载《乐章集》九卷,而《四库全书总目·乐章集提要》却

有这样一段阐述:“载《乐章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柳永撰,永

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乐章集》三

卷,今止一卷,盖毛晋刊本所合并,宋人之始于今者唯此集最为残缺……”

两者矛盾,笔者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有误,因为《四库全书》本

身和《丛书集成初编》所载的《直斋书录解题》,俱载《乐章集》九卷。

柳永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词作家,其词在宋代的编刻,远远不止表

中所列三种。宋代民间刻书尤多,柳永词集在民间书坊编刻应该也很多,

可能因为宋人尚雅,柳永本人又被鄙之“有才无行”,又加上南宋民族危

机深重,所以,柳永词集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很少。

9楼

柳永词集在元、明、清各代皆有多种版本在继续传播。据笔者的统计,元、明、清各代及近代编刻流行的可确考的柳永词集较多。现列表如下:

10楼

表2所列元、明、清至近代今代各种柳永词集版本共9种,从录词数量

上看有190余首和200余首两个系统,从词集名称上看都是以“乐章”命名,显示了柳词的音乐特色。200余首的版本皆是在190余首的基础上逐渐增添的。表2所列版本大致以毛晋本最为可靠,因“柳词宋本今已不经见,此本为较早”。所以明清以来的柳永词集大多是在毛晋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或增删,或校跋,或补遗,或考订,尤其是在辑佚、考证、校勘等方面成果最为突出,不仅使柳永的词作数量逐渐增多、作品的真实性大大加强,而且这些经过整理的柳永词集的编刻和出版,为柳永词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使柳词的创作成就得到了更为整体而完备的呈现。

清代至今的版本也有着后先的承继关系。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收《乐章集》一卷,重刻时附缪荃孙校记一卷,曹远忠校记一卷,逸词一卷(收词十首),该本以毛本为底本,校记依宋本分上中下三卷,并于校记前列宋本目录,缪、曹二人参校诸书,今已不经见,所以,此书校记非常珍贵,为后来的强村丛书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强村丛书》本,以毛斧季含经堂宋本及周氏、孙氏两钞本校《乐章集》三卷,以劳巽师卿传钞本为底本,以清常道人赵元度校焦弱侯本,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及缪、曹二校参校,收词206首,后附朱氏校记及跋,为较为完善之版本。晚出的《全宋词》本《乐章集》依朱祖谋本,收词213首。《乐章集校注》也以朱本为底本,收词216首,可见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的承继关系,这种后先继承,使柳词的数量和真实性都大大增强。柳词宋本今已不经见,今易经见者主要有毛本、吴本、朱本和《全宋词》本四种。吴本列宋本目录于前,今人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在凡例中列宋本目录于书之尾,宋本分上中下三卷,并有钞本续添曲子一卷。收词2 01首。《续修四库全书》本和强村丛书本俱作《乐章集》三卷,续添曲子一卷,,《乐章集》宋本无传,现今存世的还是以此本校为完善。

柳词版本,还远远不止表中所列这些。明清两代《乐章集》的编刻非常盛行。如明代《文渊阁书目》、《秘阁书目》、《晁氏宝文堂书目》、《绿竹堂书目》俱载《柳公乐章》,与《赵定宇书目》、《四明天一阁书目》著录的《柳屯田乐章》均作一本,但无卷数,故未祥何本。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清《也是园书目》,作《乐章集》三卷。明抄《宋二十家词》本,明东壁楼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清宣统元年(1909)吴氏双照楼抄本(藏国家图书馆),作《柳屯田乐章集》三卷。知圣道斋原藏明抄《南词》本,作《屯田乐章词》三卷(今存日本),艺风堂藏罗榘校梅禺金藏本作《柳屯田乐府》三卷,《孝慈堂书目》,明赵琦美校跋明抄本(藏国家图书馆),清筠轩女史过录赵琦美校跋清抄本(藏上海图书馆),作《乐章集》三卷,

鉴止水斋藏抄本明抄本《宋六十家词》作《乐章词》二卷(藏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一年(1872)唐仁寿校抄张文虎校订本(藏国家图书馆),《佳趣堂书目》等俱作《乐章集》一卷。《带经堂书目》著录本为赵清常手校《柳耆卿词》一卷。〔8〕从这些私人所藏书目和不同朝代的柳词版本来看,柳词的传播非常广泛,尤其是明清两代。柳词版本系统在明代较为复杂,明代是词学中衰的时期,翻刻、增补与评点唐宋词的总集、选集,却愈益风行。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经济发展迅速,笙歌享乐思想又重新抬头,柳永词的绮艳香泽之态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因此柳词在明代较为盛行。

11楼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传播

萧鹏在《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的“绪论”中说:“词选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南宋以前,它主要作为唱本为社会所消费。南宋以后,逐渐转为读本被社会消费。……词选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形式,在保存历史的同时,它还执行淘汰的任务。词选适应某种时代审美潮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操选政者事实上扮演了社会舆论化身的角色。……词选还是一种创作。任何词选都或多或少带有编选者的主观成分,具有自己的个性。”〔9〕这段关于词选的论说,说明了词集选本对于反映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和作家作品传播情况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柳永其人及其词尽管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历代的词集选本选录其词依然较多,这些词集选本其实都默默地承认柳词在词史上有着不可抹杀的地位。

今存的宋词版本中,除《绝妙好词》主要选录南宋中后期词作,其他几种词选都选录了柳永的词作。现列表如下:

12楼

《梅苑》专收唐宋以来咏梅词凡400余首,其中收柳永词共2首,即《江梅引》(年年江上见寒梅)、《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这两首词只有《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可确考为柳永的词,《江梅引》(年年江上见寒梅)在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和《全宋词·柳永词》所列的存目词均为《江城引》(年年江上探寒梅),出处均来自《梅苑》卷一或全芳备祖卷一“梅花门”。在《唐宋诸贤绝妙好词》中署名为王观的词,可能因为柳永词散失较多,古人也无法确考。《梅苑序》称:“诗人之意,托物取兴,屈原制骚盛列芳草,今之所记,盖同一揆。”将咏梅词同屈原咏芳草并举,表明了词选家的高雅倾向,这与北宋后期尚雅的社会审美风气有关。不管《梅苑》中所载几首署名为柳永的词是否完全确实,但也从另一侧面表明了作者对柳永的选择和重视。《阳春白雪》和《乐府雅词》等明确表明“雅”的倾向的词集一样,从名称上和“下里巴人”划清了界线,《阳春白雪》共收录柳永词2首,即《八声甘州》(对潇

潇暮雨)和《望海潮》(东南形胜)。宋赵令畴《侯鲭录》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高度赞赏柳词雅之处。《望海潮》一词,曲尽形容地描写了杭州的繁华美景,曾引起金主完颜亮的投鞭渡江之志。尽管与其他词作家相比《阳春白雪》收录柳词较少,但也说明赵闻礼在选词的时候并未完全否定柳词雅的一面。《花庵词选》共录唐宋词人223家凡1285首之多,人均入选5.7首,其中选录柳永词11首,达人均入选篇数的近两倍。通过考察以上这些以“雅词”相标榜的宋代文

人词选选录柳永词的情况,可以看出,柳永的词虽被许多人讥讽为“卑俗”,但也有很多词写的很雅,符合“雅正”之旨而受到尚雅的宋人的青睐,同时这几部宋代词选对推动柳永词在宋代社会尤其是文人阶层中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明洪武遵正堂刻本,题“何士信”编选的《草堂诗余》,原本是出自南宋坊间的一部通选唐宋词而以宋词为主的选本,大致是一部以应歌为主而带有普及性的选本,因而在南宋以来极为流行,后经文人多次修订或改编,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草堂”版

本系列。该集选录柳永词18首。

13楼

元、明以来,词一直处于衰落阶段,但对唐宋词的词集的编刻、增补、笺注却很兴盛。尤其是明代,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迅速,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读者群的膨胀,也不可避免地使文学创作商品化,一些书肆为牟利而大量刊行文艺作品,甚至一些商人也参与创作。这自然使得文学传播的速度和幅度大大加快和扩大,使词在不以歌唱为主的时代能以书面的形式继续传播。明代书坊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编辑和刻印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词集选本,而成书于宋代坊间以通俗普及而著称的《草堂诗余》也就格外流行。明末著名的藏书家兼“出版商”毛晋在《草堂诗余跋》中曾这样感叹:“宋元词间林选几屈百指,唯《草堂》一编,飞驰几百年来,凡歌栏酒榭丝而竹之者,无不拊髀雀跃;及至寒窗腐儒,挑灯闲看,亦未尝欠身鱼睨,不知何以动人一至此也!”在明代各种《草堂诗余》选本迅速兴起,对《草堂诗余》的刊刻、类编、增修、续选、笺注等活动也异常活跃。柳永的词在这股“草堂热”中得以广泛传播。现选取明代《草堂诗余》几种主要版本及其他词选加以考察,列表如下:

14楼

明代初年,朱元璋采取压抑俗文学发展的政策,但最高统治阶级也有享乐的思想,朱元璋本人就喜欢听平话,也鼓励藩王子孙们寄情于歌舞享乐之中,柳词之俗自然得到明人的喜好。以上表中所列共有6个版本的《草堂诗余》,除《类选笺注续选草堂诗余》选柳永词2首外,其余5种版本选柳永词均在15首以上,所选大多是一些表现相思、哀愁、离别等内容的词作。如《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尾犯》(夜雨滴空街)、《雨霖铃》(寒蝉凄切)等,或是一些描绘都市繁华美景的词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醉蓬莱》(渐亭槔叶下)等。《花草粹编》搜采繁复,大致以《花间》、《草堂》为主,体例亦仿《草堂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分卷,共选词多达三千二百首,八百多调,是明人选唐宋词数量最多的一部词总集,它选录柳永词多达155首,是现存柳词的三分之二。如果说《草堂诗余》等选集没有太多重视选录柳词的话,那么,《花草粹编》则进一步扩大了选录柳词的范围,推选出一大批音律谐婉又通俗易懂的柳永词,为柳词在市井民间和一般文人阶层中普及

和流行做出极大的贡献。所以柳永词在明代词体中衰的时代依然能以文

本的形式得以继续传播。

15楼

经过元明两代的沉寂,词在明清易代之际摆脱柔靡,出现了中兴的气象。词人云集,高才辈出,仅顺、康两朝就逾二千家,词作五万余首,绽开了色彩各异的奇葩。词学研究也极为兴盛,词集的编刻与校勘,词谱的整理与研究,词学理论的探讨都很热闹。词家众多,词派纷呈,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上的大家,在清代自然得到词选家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清代词派众多复杂,理论纷呈,柳永词在清代通过选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也较复杂。下面试取清代主要词选,列表如下:

16楼

以上所列8种清代重要词选,涉及不同规模和类型,代表不同的选家和

词派的词学思想,对柳永词的选录也不尽相同。词在明清鼎革之际,发

生了转机,走出俚俗,归于雅正,成为彷徨苦闷中文人委婉曲折地表达

心迹、抒写心曲的方式。柳永词在清代的传播虽有起伏,但大体稳定。

除《历代诗余》选录柳词多达140首之外,其余几种词选大都选录较少。朱彝尊是清代浙西词派的开拓者,他推尊词体,崇尚雅正,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圭臬。虽然这样,他在步入清朝盛世的时候,又提出词的功能“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所以在他编选的《词综》里,在

大量选录姜夔词23首、张炎词49首、周邦彦词37首的同时,也选录柳永词21首,所选的21首词如《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女冠子》(断烟残雨)、《雨霖林》(寒蝉凄切)等词作虽不完全符合正统雅正的思想,但文辞华美、内容朗丽、情真意浓,符合词选家“尊词”的主张。清代另一有影响的词派常州词派张惠言也尊词体,但选择精严,要词“与诗赋之流同类而讽诵”,提高词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

美宏约”之致。因而柳永的词自然不符合张惠言选词的宗旨,《词选》中不选柳词。但是他的外孙董毅在《续词选》中关注了柳永,选录其词2首。即《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近人陈匪石《声执》中说《续词选》“一守张惠言家法”,选录柳永,吴文英

数首,“而仍非两家特色所在,则仍不能知。”批判了选词者未能真正了

解柳永。周济《宋四家词选》推崇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和吴文英,在词选中除此四家外,也选录了柳永词10首,秦观词8首,贺铸词7首,并在序中说:“耆卿镕景入情,故淡远……”,评判确当。

从宋代到清代的选本情况看,历来词选家都注重选雅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要求的多样化,对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词选越多,对词作家的选词数量也就越多,尤其是对柳永这样以俗著称于世的作家的关注也就越多、越频繁,就是审美逐渐通俗化的过程。实际上,中国文学自中唐以来就由雅文学逐渐向俗文学转化,如由唐传奇到宋话本和被称为“恻艳小曲”的词的兴起,到元代的杂

剧和散曲,明清时期的戏曲、白话小说的兴盛使传统的雅文学相形见绌。在整个由雅转俗的过程中,词正是以诗、文为主体的雅文学向以戏曲、小说为主体的俗文学过渡的桥梁,但词体的真正通俗化则是由柳永开启的。

17楼

如果说清代的词选还没有太正视柳永的话,那么,清代的词谱、词律则把柳永很多作品作为典范收录了。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柳永词对词的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兹选取清代编著的几种主要词谱加以考察,列表如下:

?

?

18楼?

表6中,除《白香词谱》和《碎金续谱》选录柳永词只有数首外,其

他几种选录柳词各为18首、71首、114首和119首,选词之多让人

惊叹。在清代词谱中,以万树编著的《词律》和王奕清编著的《御定

词谱》最为流行和典范,两者选录柳词分别达114首和119首之多,

不仅将明代以来的整理柳永词律词谱的工作推上最高峰,也为广大文

人提供创作范本的同时传播着柳永的词。早在宋代就已经有朱雍的

《塞孤》、《西平乐》、《笛家弄》诸调就注明“用耆卿韵”,是依照

柳词为谱填写的。在明代,产生了专门的“词谱”供人依谱作词。词之

歌谱在明代已经失传,文人作词只好依前代词人较为经典的范本,标

定平仄四声、韵声韵脚等。词谱不仅为文人作词提供了方便,也对词

文学的传播有一定的意义。明代大量著录柳永词的词谱,较为著名的

有以下几种:《四库全书》载张綖《诗余图谱》6卷,谢天瑞又据之

补遗6卷、《续修四库全书》载程明善《啸余谱》11卷。张綖《诗余

图谱》,以白圈表平、黑圈表仄,半白半黑表可平可仄,图谱分列词

调,是明清以来最早的一部词谱。该图谱收柳永词33首。表中所列

词谱和《诗余图谱》、《啸余谱》等一样,它们的共同特点,即如《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钦定词谱》条所说:“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相同者

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句法、字数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

句法、字数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其平仄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可平可仄。自《啸余谱》以下,皆以此法推究得其崖略,定为科律而已。”明清人作词,就都依这种词谱填写了。今人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中说:“前夕填得《木兰花慢》一解,即守柳体短协下四字句法。因细绎《乐章集》中,多存北宋故谱,故繁音促拍,视他家作者有别。南渡后乐部放失,古典坠佚,太半虚谱无辞。白石补之,仅数阕尔。赖柳集传旧京遗音,亦倚声家所宜研讨者也。”

其中的《碎金词谱》编撰的非常精细,在柳永的每一首词下都注明《乐章集》所使用的宫调以及多少字始于柳永、哪些调始于柳永、哪些调以柳永词为正体等。如《荔枝香》(甚处寻芳赏翠)注:“正曲小工调,76字者始于柳耆卿”、《满江红》(暮雨初收长川静)注:“以柳耆卿词为正体”。《碎金词谱》中还注明了哪些词“从《乐章集》注”,一共有16首。可见柳永词对后世人们以谱填词的典范作用。据统计,《碎金词谱》中所据辑带有工尺谱字的唐、五代、宋以来的名家词87家180阕中,柳永一家所占比例1:87(人)/25:180(阕)。唐圭璋《词话丛编》收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载:“张光州《南湖诗余图谱》,于词学失传之日,创为谱系有筚路蓝缕之功。”虞山《诗选》云:“南湖少从王西楼游,刻意填词,必求合某宫某调,某调第几声,其声出入第几犯,抗坠圆美,必求合作,则此言似属溢论。大约南湖所载,俱系习见诸体,一按字数多寡韵脚平仄,而于音律之学,尚隔一尘。试观柳永《乐章集》中,有同一体而分大石歇指诸调,按之平仄,亦复无别。……”这些著名词谱在树立典范作用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传播柳词,使柳词在早已不能歌唱的时代继续传播着。

柳永词的创作成果较为丰硕,他对词体的发展和丰富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他的词史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其词的传播源远流长,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柳词歌唱传播和文本传播的考察,从一个新的角度试考察了柳永的词史地位。

19楼【参考文献】

[1]吴熊和《词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杭州,1999。

[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北京,2003。

[3]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1。

[4]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北京,1994。

[5]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86。

[6]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0。

[7]莫砺锋黄天骥《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8]曹道衡《古典文学要籍简介》,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2000。

[9]李彦编撰《中华大典》,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2000。

[10]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北京,1986。

[11]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上海,1985。

[12]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1999。

[13]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1997。

[1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国商业出版社,北京,1982。

[15]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1 999。

[16]杨海明《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7]刘尊明田智会《试论周邦彦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文学遗产》,2003,2。

[18]赵谦《柳永歌妓词三题》,《文学遗产》,1994,4

[19]王文娟《北宋“柳永热”初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

001,1。

[20]陈新璋《柳永词被接受史三题》,《华南师范大学报》,1994,3

[21]杨清莲《论苏轼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兼谈唐宋词的一个发展轨迹》,《河南大学学报》,1995,4

[22]田维瑞王培谦《薄幸赢当世词境拓后人——柳永词的文学史意义》,《广西大学学报》,1995,1。

[23]曹志平《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齐鲁学刊,2000,4。

[24]曹志平《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华中师范大学报》,2001,4。

[25]欧阳俊《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福建师范大学报哲社版》,2001,1。

[26]丁芒《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与开创价值》,《镇江师专学报》,1 994,3

[27]陈心浩《有宋“倚声家初祖”——从宋词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甘肃社会科学》,1999,2。

柳永的词精选10首

柳永的词精选10首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柳永的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词牌名:黄莺儿|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临江仙引·上国 词牌名:临江仙引|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锦堂春·坠髻慵梳

词牌名:锦堂春|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坠髻慵梳,愁蛾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翦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侭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词牌名:御街行|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欢。 满朝欢·花隔铜壶 词牌名:满朝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

雨霖铃柳永诗歌鉴赏

雨霖铃柳永诗歌鉴赏 导语:《雨霖铃》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 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 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 的风格特色。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鉴赏《雨霖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 助。 雨霖铃柳永宋词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 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 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 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注释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 暮霭:傍晚的云气 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雨霖铃柳永诗歌

柳永词赏析

柳永词两首赏析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 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

古诗词鉴赏:蝶恋花(柳永)

古诗词鉴赏:蝶恋花 柳永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⑤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憔悴。 【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习题答案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赏析能力。通读这首词,理解词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与四个选项比对。 ACD.赏析恰当; B.“拟把”三句,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并非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的个性理解和创新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治学(人生)三境界,知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即为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柳永《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定风波》 年代:宋 作者: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②暖酥消:脸上搽的油脂消散了。 ③腻云亸:头发散乱。亸:下垂貌。 ④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代四川产的彩色笺纸。象管:象牙做的笔管。 ⑤镇:镇日,整天。 【评解】 这首词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运用通俗的语言,不加雕饰,把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颇能体现柳词的特色。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赏析》:柳永的身世处境,使他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妓女的生活,有着很深的了解,对她们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很深的了解。 因而,词里刻画的许多妇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她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格外生动、真切。《定风波》就是一首描写很成功的以妇女为主人公的词。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柳永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形式,为不幸的歌妓似诉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的深怜痛惜,这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是不为正统文人所认同的。相传柳永曾去拜访晏殊,晏殊就以这首词中“针线闲拈伴伊坐”相戏,足见两者艺术趣味之迥异。 这首《定风波》表现的是被情人抛弃者的一腔闺怨。词从春来写起;“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自从春天回来之后,他却一直杳无音讯。因此,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即“惨绿愁红”;一颗芳心,整日价竟无处可以安放。“是事可可”意思是事事都平淡乏味。尽管窗外已是红日高照、韶景如画,可她却只管懒压绣被、不思起床。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之美景反衬出“犹压香衾卧”的惨愁。长久以来不事打扮、不加保养,相思的苦恼,已弄得她形容憔悴,“暖酥”皮肤为之消损,“腻云”头发为之蓬松,可她却丝毫不想稍作梳理,只是愤愤然地喃喃自语:“无可奈何!恨薄情郎一去,音书无个。”接下来,词人让这位抒情女主人公站出来直抒胸臆:早知这样,真应该当初就把他留在身旁。在我俩那间书房兼闺房的一室之中,他自铺纸写字、念他的功课,我则手拈着针线,闲来陪他说话,这种乐趣该有多浓、多美,那就不会象现在这样,一天天地把青春年少的光阴白白地虚度!词的上阕重在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在表现。下阕则深入到理想情趣。主人公的理想就是让心上人安安稳稳地吟诗诵书,自己在一旁温存相伴,过一份静谧、温馨的正常人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是冷酸无情的,多少个被情郎抛弃的青年女子在无边的苦海中虚度着大好的青春年华。柳永在这首词中代她们发出了心中的呼声:“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北宋词人张先简介 柳永同期词人张先

[键入文字] 北宋词人张先简介柳永同期词人张先 柳永同时有张先,字子野,吴兴人。他是天圣八年(一○三○)的进士,要比柳永中进士那年(一○三四)早得四年,这样看来,他还是柳永的老前辈呢。但是,柳永比他先死,他享盛名却在柳永之张先的词,可说完全属于柳永这一派。他的词在当时很负盛名,有的人恭维他的同是“协之以雅”、“雅”与“俗”对,当然一般守旧的复古的先生们,还是赞成张先而鄙弃柳永了。但是据我们现在看来,张先的词,倒远不及柳永。张先的病,即在他要协之于“雅”的方面,所以他的词注意词藻,注意纤巧,我们 只从他一首有名的词便可以看出了; 缭墙重院,间有流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阑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香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门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谢池春>) 张先的别号为张三影,因为他的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故人都以三影称他。其实这几句,除了纤巧而外,倒不见有什么好处。但是时人偏以此来称赞他,而他自己也沾沾以此自喜,这倒是很奇妙的事。 张先任何种作品,所注重的是整个的表现,不在乎微末处纤巧上用工夫,而张先的词,却刚刚与此相反。但是张先还有些好词,他的特殊的意境,是在《柳集》中找不出来的;然而是短词,不是长调,今举如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翠幙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花应满径。(<天仙子>) 屏山斜展,帐卷红绡半,泥浅曲池飞海燕,风度杨花满院。云愁雨恨空深,觉来一 1

柳永的词集

柳永的词集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永的词集 1、《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4、《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三吴(另一版本为“江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6、《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 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柳永的的经典诗词10篇

柳永的的经典诗词10篇 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柳永的的经典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正宫·爪茉莉秋夜每到秋来 词牌名:正宫|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爪茉莉秋夜 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河传·翠深红浅 词牌名:河传|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妆光生粉面。坐中醉客风流惯。尊前见。特地惊狂眼。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相逢何太晚。 看花回·玉城金阶舞舜干 词牌名:看花回|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玉城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

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 词牌名:看花回|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好,携手同归。 洞仙歌·乘兴 词牌名:洞仙歌|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乘兴,闲泛兰舟,渺渺烟波东去。淑气散幽香,满蕙兰汀渚。绿芜平畹,和风轻暖,曲岸垂杨,隐隐隔、桃花圃。芳树外,闪闪酒旗遥举。 羁旅。渐入三吴风景,水村渔市,闲思更远神京,抛掷幽会小欢何处。不堪独倚危樯,凝情西望日边,繁华地、归程阻。空自叹当时,言约无据。伤心最苦。伫立对、碧云将暮。关河远,怎奈向、此时情绪。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 词牌名:安公子|朝代:宋朝|作者:柳永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柳永诗词鉴赏《蝶恋花》

柳永诗词鉴赏《蝶恋花》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蝶恋花原文 作者:柳永朝代:北宋体裁:词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有憔悴。 【注释】 ①伫倚:长时间地倚栏站立。 ②拟把:打算。 ③疏狂:狂放不,不受约束。 ④强(qiǎng)乐:勉强寻欢作乐。 ⑤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译文】 春风轻轻地吹,那样温柔。含着愁意,我向远望,空旷的原野无边际。油然而生春怨千丝万缕,夕阳斜照碧色的'草地,朦朦胧胧,那景致更是伤感迷离。我久久地无言站立,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本打算狂饮大醉一场,消我心中愁闷。可是对着美酒歌舞,虽然强装寻欢求乐,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相思,可我为了你,我宁可忍受一切,日日消瘦,一再憔悴。 【赏】 此首词牌一作《凤栖梧》,内容写怀人春愁。上片写伫倚危楼,凭阑无语,无人会得凭阑意,特别是这九个字:“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形象生动、真切。换头写借酒浇愁,强乐无味。上文一开一合:“拟把”是开,“无味”仍合到春愁上。作者运用含蓄的手法,层层铺垫,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转,使感情像冲块堤防的洪水一样,猛烈倾泻出来,惊心动魂,感人至深。他对爱情的态度这样执着,满怀激情,在北宋的封建社会里,是很大胆的。结尾两句称赞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形象的括性。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传诵千古句句。“衣带渐宽”,形容消瘦,即使“憔悴”委顿,瘦损而死,亦甘心不悔!这是明知无奈而甘愿无奈的爱之誓言,其热烈、执着,在唐宋作家中亦罕见,表现出柳永疏狂流通子对待爱侣的志诚须眉品格。“人伊”,方始画龙点睛地道破春愁难道,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王国维借用这句词来比喻成大事者或成大学问者所必历之三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流传更广,使其思想意义也得到很大深华。

再读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北宋)《雨霖铃》赏析 题解: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雨霖铃》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

有关柳永的经典诗词摘抄

有关柳永的经典诗词摘抄 1)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2)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柳永《雪梅香景萧索》 3)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4)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5)更回道、 重城不见, 寒江天外, 隐隐两三烟树。 ——柳永 《采莲令月华收》 6)碧云归去认无踪。——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7)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8)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9)殚云尤雨, 有万般千种, 相怜相惜。 ——柳永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10)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11)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12)况值阑珊春色暮。——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13)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 14)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15)怒涛渐息, 樵风乍起, 更闻商旅相呼。 ——柳永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16)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 天气》 17)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18)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9)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柳永《采莲令月华 收》 20)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21)雨残稍觉江天暮。——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2)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23)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24)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 云黯淡天气》 25)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柳永《秋夜月当初聚散》 26)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7)池上凭阑愁无侣。——柳永《甘草子秋暮》 28)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柳永《破阵乐露 花倒影》 29)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和诗句(最新)

【篇一】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 1、《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2、《彩云归》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3、《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暮,参差十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⒁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向凤池夸。 4、《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5、《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 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篇二】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1、《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 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 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 念双燕、难凭远信,

词人柳永的故事介绍

词人柳永的故事介绍 柳永年少成名,少时家境优渥。他们家世代做官,他自小发愤读书,希望能在朝庭为官,继承家业。从十八岁入京赶考到五十岁终于在朝为官,他的一生都在功名之间徘徊, 他将所有对功名的渴望全部化成了诗词留于后世。他有才情,却不得志。 十八岁,他原本是前往汴京参加礼部考试,却在途中被繁华迤逦的苏杭迷惑了心智, 整日与青楼歌妓相伴,并为她们作词写曲。将政治理想全总都抛之于脑后,第一次应考名 落孙山,原本雄心壮志的他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在悲愤沮丧之余,他作出了传世的名作 《鹤冲天》,“白衣卿相”之名自此而来。 几次落榜之后,他辗转出京,多方干谒,却都是求仕无门。一身才气,最后换成牢骚 之作,与青楼歌妓相伴。仕途的坎坷,给了他极大的打击,真的就应了他作的那句词:且 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如果柳永知道这句词会成为他仕途之路上的绊脚石,不知道他还 会不会逞一时意气,作这首白衣卿相之词。然而,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失意,那么如今的柳永,风月之地的柳郎便不会出现。他以同样的眼光看待青楼的歌妓,并为她们填词作曲, 供他们弹唱。他将她们比作清水芙蓉、秀丽海棠,他真心实意的赞美她们,而不似那些看 似一本正经实质却内心下流的人那般无情无义。人面桃花两相映,人间多是有情郎。柳永 的一生不能算光辉,死后还需青楼女子筹钱为他安葬,但是有无数风尘女子为其披麻戴孝,也不能说他做人失败。 柳永虽然一生中常常留恋于风花雪月场所,但是据说柳永是有妻子的,其妻名叫谢玉英,是个青楼名妓,擅长歌舞且才貌双全,平日里最喜欢唱柳永写的词。当时柳永惹怒了 宋仁宗,到余杭上任县令的时候经过苏州,结识谢玉英,二人心意相通,传说《凤栖梧》 这首词就是柳永写给谢玉英的。 后来柳永离开苏州之前和谢玉英约定好,柳永永远不变心,而谢玉英不再接客。柳永 在余杭做了三年的官,认识了很多新的名楼歌妓,但是并没有忘记和谢玉英的约定,在柳 永会京城的时候到江州和谢玉英见面,谢玉英当时已经在接新的客人了,柳永心中很是伤 心便在墙上写了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他们之前的恩爱场景和誓言,谢玉英看到后很是后悔 自己没有遵守约定,便自己跑到京城找柳永,最后二人在陈师师家见面,二人重归于好, 在陈师师家东边的院落住下,二人过起夫妻般的日子来。后人就将谢玉英称为柳永的妻子,不过后来又时候二人感情破裂,加上柳永坎坷的仕途,柳永四处辗转,柳永又结识许多青 楼女子,如柳永后来字词中写到的虫娘,香香,禾娘等。至于后来谢玉英怎么样了,就鲜 有记载了。 后来柳永死的时候,家中没有钱财,是他的各个相好凑钱埋葬了他,有传说说,谢玉 英当时也在,并且为柳永戴孝,哀痛过度,两个月后也去世了,不过这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没有确切的史书及后世的资料记载。

柳永鹤冲天赏析

鹤冲天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释义: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赏析: 《鹤冲天》其词写于真宗天禧二年,此时已经35岁的柳永第三次落第,失望过后,他如梦初醒—自己不适合宦海沉浮的生活。天性风流,好吟风月的他到底不被权力角逐、尔虞我诈的官场所容。于是挥毫蘸墨,一曲《鹤冲天》以表心志,从此彻底投身于或“浅斟低唱”或孤身羁旅的市井生活中。 第三次落第,他没有伤心绝望,而是认为自己本应该是“黄金榜”上一员,现在只不过是“偶失龙头望”,真才实学不应该得到质疑,在这个政治虽然清明的时代,仍有许多有学之士未能被重用,自己如同许多人一样被暂时遗忘,只要有朝一日遇到施展的舞台,就能一鸣惊人。这便是这位风流文人天生的自信与傲骨。 既然被官场所不容,又何必强求,索性带着满身才情去追寻自己想要的闲适生活。我本就是“白衣卿相”,又何须朝堂之上蟒袍加身?在那烟花巷陌之中,

丹青屏障之后,总会有意中佳人值得我寻访。这种红袖添香,才子佳人的生活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何必因为一时失意而辜负了大好春光,填一阙新词,品一段小曲,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佳酿,与佳人一起青梅煮酒!这是柳七,他是如此快意人生,潇洒超脱,屡次落第并未使他怀疑自身的价值,皇帝不看重我,官场不容我,那又如何,看我柳七如何在词坛迸发璀璨光芒! 然而他的快意直言,词中傲视公卿的语气到底还是将朝堂上那群老顽固气的不轻,没有几天,《鹤冲天》被别有用心的人呈上了龙案,宋仁宗很生气,怒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柳永自嘲地说自己是“奉旨填词”!之后他用他的一生去践行这一誓言,虽然后来年老后得到一个“屯田员外郎”的官职,但仍以填词为正务,最后终于使得“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人失意,转求于山水;有人失意,转求于书画琴棋;唯有柳永,一生都在繁华市井,烟花巷陌中颠沛流离,尽笑买醉。正因为看惯了风月场上的男痴女怨,看惯了坊间闹市的人情冷暖,使他的次带了人间烟火。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为宋词这一页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柳永一人和他的潦倒一生是颇受争议的,但在我看来,他却是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一身傲骨的文人怎能忍受官场的勾心斗角,一个风流潇洒的才子怎能被朝堂缚住了手脚,南唐后主李煜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柳永虽然风流却不下流,虽然流连于青楼楚馆,却不是沉迷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之中,他不认为他们轻贱地下,他与青楼女子真心平等交往,以善良、真挚的同情心体察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他是第一个敢于把底层青楼女子的真善美写进词中的人,在当时那样的社会中还会有几人这样做呢? 柳永一生落拓不羁却处处充满了精彩,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

[总结范文]柳永简介

[总结范文]柳永简介 柳永简介 总结归纳精选(1): 柳永简介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总结归纳精选(2): 柳永生平简介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

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超多“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 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柳永对词的贡献_柳永的词有哪些

柳永对词的贡献_柳永的词有哪些 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对宋代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为你搜集柳永对词的贡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永虽然本人地位卑微,一生历经坎坷,而且还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之类的烟花之地,与当时社会最低层的青楼歌女相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柳永没有社会地位,甚至于可说是受人鄙视的。但是柳永作的词,在当时虽为靡靡之音,但对后世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词的形式上,他将小令发展到了长调慢词。在柳永之前,慢词虽早已在民间流行,但是却不被文人之士认可。柳永从官宦之家的少爷到成为市民阶层中的一员,他常年与当时的歌女乐师交往,受他们的影响,他大量的创作慢词。一方面,他将旧调名翻新,把小令和中调变为慢词;另一方面,他还自己创作出了许多的新调慢词。此外,在单调和双调之上,他还创造了三叠的形式。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将毫不起眼的民间慢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柳永开拓了词的题材。自晚唐以来,诗才是上层社会的主流方向,词只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一项工具。诗论政治,词谈风月。而柳永却另辟路径,他将乐府诗中的各种情感题材,比如男女之间的爱恨别离,游子思乡的羁旅之愁等等。转而融入词牌之中,脱离了五言、七言、绝句等的束缚,可以被歌唱的词进入大众的生活,令人觉得耳目一新,

给当时已经僵硬的文学融入了新鲜的血液。 柳永在形式、内容和艺术上都作出了很大的变革,他的词标志着宋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时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词人柳永的词有哪些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大多是婉约秀丽的。词人的作品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柳永写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家道中落之后,仕途又极为不顺,他在考取功名之上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为了追逐名利,他几乎踏遍了整个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词又带有许多人生哲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柳永的词的意象大多是高远的,他的词突破了自晚唐以来陷于闺阁亭园之间的狭小空间。如他的名作《八声甘州》,这首词,以一个“对”字起头,领起后面的十三个字,笔力遒劲,文字洗练,读之便令人觉得深处在刚刚被雨水清洗过后的干净澈然的寥廓江天全景图之中。 他的词在境象的表现上,总是生动而高远寥阔。不仅能表现开阔博大的景物形象,还能将那雄浑矫健的声音一同勾勒出来。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之中,以文字描写状物是相对容易的,但若要用文字将一首诗词描绘得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对于在文字的表达上,听觉是相对弱势的,而柳永的词在表达景物形象之后,对于声音也有不错的表现力。 对都市生活的繁华盛况的出色描写也是柳永词的另一特色,他长

柳永比较著名的诗歌

柳永比较著名的诗歌 【篇一:《荔枝香》】 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 春游倦。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 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 在娇眼。王孙空恁肠断。 【篇二:《浪淘沙》】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 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 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 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篇三:《卜算子》】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 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 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篇四:《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 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 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篇五:《破阵乐》】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 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 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 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清镇市王庄教育:申开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全词翻译及赏析答案

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全词翻译及赏析答案 柳永所写的这首宋词《曲玉管·陇首云飞》抒写了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同学们有没有学过这首宋词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欢迎同学们一起来参考阅读。 《曲玉管·陇首云飞》 作者: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曲玉管·陇首云飞》【注释】 ⑴陇首:山头。 ⑵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 ⑶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泛指山河。 ⑷忍:怎能忍受。 ⑸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 ⑹杳(yǎo)杳:遥远渺茫。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 ⑺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

⑻锦字:又称织绵回文,诗文中常用指代妻寄夫的书信。难偶:难以相遇。 ⑼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冉冉:形容慢慢飞落的样子。 ⑽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⑾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 ⑿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 ⒀消黯:黯然销魂。 ⒁永日:长日。 ⒂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曲玉管·陇首云飞》【作品简介】 《曲玉管·陇首云飞》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写两地相思的羁旅别愁词。上阕写居者高楼凝望、怀念远人之愁思。高丘上白云飘飞为伊人所见景,此景暗隐游子飘泊的匆匆行色。“烟波满目”的迷茫,亦是所望不见之失望心绪的外化。中阕写游子在旅途对京都居者的思念。下阕“暗想当初”承上阕“思悠悠”,是行人的忆念及“雨恨云愁”的心理活动;“阻追游”以下是思妇的内心感触和无可奈何的行动。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步步深入,结构有序,内容丰富。 《曲玉管·陇首云飞》【翻译】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暮霭沉沉。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