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踩踏事件

上海踩踏事件

上海踩踏事件
上海踩踏事件

城市公共管理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舆情专报

一、舆情综述

2015年元旦凌晨4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上海市连夜成立工作组。韩正、杨雄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截至今天上午11时,上海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新增两名伤者系昨天下午入院就诊确认。18人已诊治后离院,31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13人,轻伤18人。

1月1日8时42分,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作出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加强安全措施确保节日期间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克强就事件处置作出批示,要求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作为一起突发性公共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刚刚发生就引来各类网民和媒体高度关注,而随着上海市市委和中央领导对此事件做出指示等因素的叠加,此事件相关舆情正在呈现急剧放大态势。

新华社三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风险预防策略是否充分?安全管理手段是否到位?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本该充满着节日喜庆气氛的新年元旦,因为“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蒙上一丝灰色。一些刚刚起床的网友在微博表达获悉这一事件时的痛心和惊讶,一些网友自发为遇难者和受伤者祈福。更多网友在追问事故真相。

《新京报》将事件追问增加到10条:事发时外滩人流量多大?灯光秀转场是否及时通知?交通为何没有管制限流?踩踏是否由“撒钱”引发?外滩警力配置是否得当?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为什么遇难者多是女性?伤亡人员如何救治赔偿?此次踩踏事故如何追责?特大城市缘何出现踩踏?针对踩踏事件,舆论普遍认为“管理部门难辞其咎”!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复盘外滩踩踏事件9个致命的细节:1、劝不动的外滩成群“跨年一族”;2、只能承担免费灯光秀的大学生;3、对广场人流毫无概念的家长;4、没有安排单向通行的狭长楼梯;5、不懂得避让晕倒者的推挤人群;6、新旧举办地名称雷同易引混淆;

7、跨年灯光秀广告宣传吸引力高;8、汹涌人潮让规划设计者猝不及防;9、人群过于密集时未及时疏散现场。

@人民日报发表微评《公共安全是一根松不得的弦》:“跨年之夜发生的外滩踩踏惨剧,让许多亲历者感叹:生与死竟只是一步之遥。公共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它考验一座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也是每个人时刻不能放松的弦。前事足戒,尽快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汲取教训。2015,愿悲剧不再跨年。”知名网友“@LifeTime”发出了纽约警察如何在新年维护公共秩序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毫无疑问,对于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的超级大都市上海来说,纽约的经验不无借鉴意义。

针对上海外滩群众拥挤踩踏事故,国家旅游局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完善安全制度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景区游客流量控制机制

二、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国内各类媒体关注度

(数据截止2015年1月2日11时,人民网舆情数据库,下同)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自从2014年12月31日22时起,就有参加“上海外滩灯光秀”的观众抱怨活动组织方组织不力致使现场人群非常拥挤。

而在23时踩踏事件爆发后,刚开始的相关舆情并未完全爆发。两小时后,即2015年元

旦凌晨1时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对此事事件的相关舆情开始快速升温。相关微博超过2000条。凌晨2时,相关舆情开始加速升温,相关微博超过3000条。

凌晨4时,@上海发布的微博引发相关舆情呈现爆发性增长,相关微博暴增至超过7900条。1月1日8时,中央领导人对此事件的批示再次引发相关舆情热度加速升温。相关微博超过5.9万条。9时相关舆情出现了一个峰值,相关微博超过10万条。

截止到今日11时,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1.78万篇,相关论坛帖文超过2900篇,相关博客博文超过590篇,相关传统媒体报道超过950篇。相关微博已超过138万条,相关微信文章超过1000篇。数据显示,此事件目前仍然保持在较高的话题热度。

2.媒体报道量TOP10

网易、人民网、百度贴吧等网络媒体对此事件关注程度较高。

三、国内网民观点分析

在上海踩踏事故中,绝大部分网友对事故的发生表示痛心,感叹生命之脆弱,纷纷为遇难者祈祷。希望汲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在悲痛之余,一部分网友表示是在活动中向人群抛撒代金券的商家导致了此次悲剧,必须予以严惩。由此引发了对该商家及其工作人员的大规模人肉搜索。在此次人肉搜索过程中,一些网络“大V”也参与其中,呼吁相关部门查清结果,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

相对于这些激动的网友声音,一些比较理性的“大V”指出,指责抛撒代金券的商家引发踩踏事件有失公正。知名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指出,“这么多媒体以及我尊敬的网友都把某俱乐部撒钱当作了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甚至都不屑于去百度地图上找找两者的位置到底在哪里……信息时代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信息被淹没,而是接收者不适应信息筛选与验证的全新挑战”。

在众多网友哀悼事故中的伤员和逝者之余,包括众多网络“大V”在内的许多网友开始反思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在事件发生之前,就有网友发言抱怨活动中组织不力导致人员拥挤,没有足够的警力维持秩序。@中国企业家杂志更是追问:为何聚集大量民众?灯光秀换地方了是否有人通知?踩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造成踩踏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应急预案管理措施,管理部门定有失职之嫌。著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就指出,“人多不是问题,如何管理才是问题,

而有效的措施可以让民众形成好习惯。”除了这些声音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次事件正是上海人口负荷过重的体现,呼吁加大对上海的外来人口的控制与管理。

网民观点摘编:

新年惨剧令人痛心,为伤逝者祈福!

网友“我为/xin情狂”:新年第一天睁开眼就看到这种新闻,让人很心痛。希望人人平安幸福!

网友“吉皓师兄”:愿通往极乐世界的路不再这样拥挤

应加强大城市公共事件预防机制建设

闾丘露薇(著名记者、主持人):人多不是问题,如何管理才是问题,而有效的措施可以让民众形成好习惯。93年兰桂坊践踏事件后,独立调查报告建议每次大型活动:警方预估人数;人潮控制措施,比如单向只进不出,改出口等;救护车周边待命,还有加强公众安全意识教育。事件后逢元旦圣诞,地铁公交延长服务,避免民众心急赶车造成混乱。

@LifeTime:今晚有100多万人会在时代广场迎接新年。纽约警方如何控制秩序?从非专业角度观察:1)每年最后一天下午开始就实行交通管制。一般下午5点开始时代广场附近地铁口就封闭了。2)进入时代广场各个路口都有警察控制进出人流量。3)时代广场区域人群用护栏分块隔离。4)下午3点人们就有序进入活动区域。

用新媒体大数据管理人流

@易鹏:上海这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很容易实现智慧城市预警管理,当外滩手机数量过了警戒线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示风险,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现在实现这种方式太容易了。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尽管天天说新经济、新常态,到落地上依旧是一地鸡毛,拥抱智慧城市新时代最需要去做!

当地管理部门缺乏应急预案管理

网友“胖绮绮”:来看了外滩灯光秀,不过这场活动的组织方也弄得太差了,弄得入口处这么拥挤,没出踩踏事故真是万幸啊!应该维持秩序的JC叔叔就是不肯早点到现场,硬是要等门口挤了一大推人时再在那里挤进挤出的,不出事故不开心啊!

网友“he”:新的一年开始,就碰到这样的事情,人民为什么喜欢凑热闹?人多的地方最好不要乱逛,不然象这样的惨剧还会发生的,当地的管理部门在干什么?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友“那个野和尚”(微博知名作家):撒钱者只是不小心点了导火索而已,这么大的人流,没有限流,没有预案,才是火药桶本身,换句话说,即使人群中有人大喊一声“我有艾滋病”,估计也会出事。

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引导群众遵守规定

网友“命運忽然艾特七”:政府要加强管理,避免节日和集会时人群过渡聚集,必要时可以封路禁止过多的人进入相关区域。要加强日常安全教育,提升群众危险意识和自救知识水平,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网友“海韵”: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快些普及吧!国人浑浑噩噩地长大,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希望严查原因,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

网友“失败乃成功之母”: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让人心痛,我们为此事件受伤者祈祷让他们早日康复。更要为此事件是何原因导至发生的要彻底查清,让死者得以冥目,给死难家属一个交带,还世间的公道!

希望吸取教训,悲剧不再重演

长春手机网友:希望从中接受教训,自觉维护好公共秩序,杜绝悲剧重演!

海外阿Q(前Gannett 网站开发总管方中):流动的密集人群太可怕,每年春运火车站包括那次冰灾的广州都没事,因为有预案有准备,希望亡羊补牢,不要出现这样的悲剧。

需加大对上海外来人口管理

网友“夏不再舞那个浮萍”:应该控制外来人口了!

网友“Cannavas”:你们继续对人口涌入不作为不控制吧,以后类似的惨剧绝对还会再次发生。

网友“蓝眼麒宝”:外滩跨年钟声历来已久,从没像现在这么危险,人实在太多了,上海现极需控制人口,再这样无序进入,类似这种踩踏恐怕难以管理。

当地警方已经尽力了

@深红断罪者:就想问那些发布某些评论,存心挑起上海和其他地域同胞之间矛盾的人,你们脑子想的是什么?还有那些说应急预案问题和警力不够的,预案一直有,去年还专门就此进行采访,民众的一夜狂欢,警方至少提前一两个月开始部署,你以为是玩的?更不提当晚手拉手站着维护秩序的警察了,麻烦去翻翻照片客观对待问题。

四、突发事件辟谣

1.网上又传所有事故死亡人数不会超35?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故。官方通报,截至2015年1月1日凌晨,已致35人死亡。新浪微博认证为@芙蓉姐姐发布微博称:“35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动车相撞35人死亡,河南平顶山矿难35人死亡,重庆暴雨造成35人死亡,云南遭大雨袭击全省35人死亡……灾难一开始发生,就注定了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5。”一时,引发争论。

《人民日报》2012年就曾辟谣:35不是特定数字。经过仔细核实,此说法在多年前就曾广泛流传。早在2012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就刊发题为《30人以上死亡为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报道。文中指出,死亡人数“35”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数字,也不是事故等级的分界线。

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均构成特别重大事故。所以,“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5”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2.上海警方:酒吧“撒钱”与踩踏无关

针对网传有人在外滩18号抛撒疑似"美金"引发踩踏事件,上海警方在1日晚的官微对所谓“撒钱”事件做了澄清。其官微称,针对网传“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系有人在外滩18号抛撒疑似“美金”引发一事,经警方调查,该疑似“美金”为外滩18号一酒吧代金券。视频监控显示,当晚23时47分至48分,距事件现场约60米的外滩18号附近有数十张疑似纸张从高空飘落,引发少数群众捡拾,未发现人群挤压,且此事发生在拥挤踩踏事件之后。

五、媒介伦理:请尊重、保护在踩踏事件伤逝者隐私

2015年1月1日晚,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推送称:昨夜外滩踩踏事故中,我校一位同学伤重不治。在学校发起的向家人和辅导员报平安接力中,她的父母没能收到她的安好短信。老师、同学、朋友们的祈祷,再也唤不回她熟悉的身影。我们表示无比沉痛的哀悼!望有心人帮转,呼吁媒体尊重她、保护她,不要再挖掘她的隐私,不要再刊登她的照片,让逝者安宁。

【编者按】

新年伊始,”跨年夜“本是充满欢乐和希望的日子,可当密集的人群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在新年酿成无法挽回的”踩踏悲剧“,又改引起我们怎样的反思?

【舆情概述】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截至2015年1月2日16时,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此次舆情危机属于突发性社会灾难事件,虽发生在上海,却在一瞬间引起媒体的纷纷报道和民众的热议,全

国关注度持续走高。截止到1月4日22:08,百度搜索相关新闻已达到1260篇,该话题在微博话题榜排名第8。

【专家观点】

(一)公众存在“和平麻痹”状态现实中需要调整可操作性不强预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不少公众存在“和平麻痹”状态,尽管很多城市都有针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培训安排,但是这些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即使再有效的预案,现实中也需要动态调整。回顾此前我们的教育都是灾难推动型,即某处先发生灾难、造成伤亡后,才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缺乏前瞻性。应该在教育、媒体传播中加强安全教育宣传,让社会大众了解可能遇到的危险。

(二)人多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是触发性因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管理资深专家张弘:从观景台出口发生的拥挤来看,那里发生了力学上的“成拱效应”,想进去的人和想出来的人挤到一起,牢牢堵住,两头顶起来了。人多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是触发性因素。别说有刺激性行为,这种时刻,只要有人突然倒地,就有可能发生连锁踩踏。

北京联合大学城市科学系规划专业教授叶盛东:踩踏事故是因为人流量瞬间激增导致通行混乱所致。台阶在内的公共设施在设计时都有一定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即便考虑到未来会有人流量的增大,在设计上超过标准,也无法应对如此短时间内,如此数量的人流激增。

(三)高危地带应有特别预案事先对各方面作出分析评估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陈毅广场的台阶结构也不利于人群流动,对这些高危地带,应有应对大人流量的特别预案,事先作出更为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警力配备、志愿者力量、各种保障措施等。

(四)突发性灾难情况复杂需要对某些公众群体进行急救教育

多次参加赛事保障、持有国际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学会颁发急救证的资深急救专家:国外,救生员通常都是普通公众,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试。一旦有人发生意外,救生员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根据伤者伤情采取相应措施。但我国公民急救知识培训还很欠缺,我国很少对警察开展急救培训,而警察往往是最先达到急救现场的人群,很多时候他们到的比救护车还早。应该首先对警察、教师、公交车司机等群体进行急救教育。

(五)中国城市管理水平仍待加强此次事件敲响警钟

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30多条鲜活的生命没能看到2015年,是用生命对中国城市管理水平敲响了警钟:对中国不少大城市而言,硬件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但在城市软件管理水平还差距很大。

山东济南千佛山派出所教导员邹宁:对于这种人员密集,容易形成踩踏的场所,如果不是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一旦有拥挤、踩踏现象,首先不要惊恐,谨慎随着人流疏散,最好是采取“抱团取暖”式自救,即数人原地抱团,五六人就可以,弱小者在中间,身强力壮者在外围,有利于避免踩踏。

【媒体观点】

(一)聚焦新闻当事人和遇难者家属状况深切同情遇难者传递社会正能量

《新安晚报》发表《上海踩踏事件遇难者家属:新年问候成最后音讯》通过随遇难者家属的采访对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并且发表《小伙回忆在上海救人:被压女子要求先救其丈夫》等文章从侧面展现了家人在遇到危难之时展现出的浓浓亲情,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弘扬了满满的爱心正能量。

《新京报》发表《上海踩踏事故“后退哥”:后退的声音是笔财富》报道“外滩观景平台上有数名年轻人大声喊“往后退”,不断给人群予以提醒。”赞扬在事发现场“后退哥”的呼喊在一定程度上为降低遇难人数起到了有效措施,凤凰网发表《星云大师:为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事故罹难者祈愿文》,对遇难者和伤者表示深切的同情。

(二)城市治安管理规划有待提升此次事件损害上海城市形象

参考消息网发表《英媒:有中国人以为踩踏事故只在印度发生》提到:中上海新年前夜踩踏事件,损害了上海作为现代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

踩踏事件还促使一些人直言不讳地将中国与印度进行比较。印度是另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经常发生踩踏事件。对于这个竞争对手,许多中国人都怀有优越感。

中国某工程公司经理程道林(音)在微博上写道:“我原以为这样的踩踏事件只会发生在朝圣的印度人身上。”还有一位微博用户写道:“在那一夜,中国变得像是印度,而上海变得像是孟买。”

(三)对外滩遇难者的报道加以关注引发对媒体报道的强烈争议

高校部分学生和媒体工作者展开对新闻道德和新闻伦理的热烈讨论,引发了媒体和复旦学生的一场“博弈”。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之后,先有微信公众号“复旦易班”发公开信指责部分媒体“大篇幅引用遇难的杜同学的私人资料”,继有匿名媒体人回应“别太矫情了”,再有研究机构以《在满足知情权与消费遇难者之间》为题集纳了几位学者意见--学界和业界如何看待不幸罹难的复旦女孩的报道展开了争论。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庄永志针对复旦学生和媒体的回应发表文章《如何看外滩遇难复旦女孩报道》提出“对花费了时间、投入了注意力、倾注了情感的公众而言,深入现场采访的记者是受其委托的介入者,公众将强烈的直接交往冲动投射到了记者身上,尊重生命、心存同情,则是必须履行的行为,是对记者的底线要求。

网易新闻发表评论《浅析踩踏事件受害者报道伦理》,表示:合规采访亲友、深度报道受害者,和“侵犯隐私”、“二次伤害”根本不沾边。

(四)不断完善中国城市管理制度提高中国社会公共安全水平

《环球时报》在《外滩踩踏,除了追责还有什么重要》在“追责”之后对中国现在的公共安全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指出“要让社会公共安全上一个新台阶,就不能只在鞭策政府上打转,我们必须做得更多。安全是发达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应当成为未来中国社会运行的主轴之一。”认为中国的公共安全还存在许多“隐患”,需要大力改善提升。

(五)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官方主动担责发声

面对全国性重大灾难与情,官方主动担责发声。《新京报》发表《习近平:抓紧调查上海踩踏事件原因汲取教训》提出各项防范保障措施,严防重特大事件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新闻网发表《国家旅游局:健全景区点流量控制机制》从官方角度解读了相关部门对此采取的措施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抚民心,调解民意的作用。

(六)剖析事件原因追责相关部门

新京报发表《十问外滩踩踏事故:警方承认未及时进入核心区》从外滩客流究竟有多少、灯光秀转场是否及时通知等信息是否公开、交通为何没有管制限流、事故诱因、警力部署、

事故善后、应急措施、反思教训方方面面对事件进行了采访和解读,比较全面地向受众解读了这一突发危及舆情的始末发展。

新华网发表《新华社追问上海踩踏事件:管理部门难辞其咎》一连用“风险预防策略是否充分?安全管理手段是否到位?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三个追问对“我国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提出深深的疑问,引起广大网民的热评。

红网发表评论《外滩踩踏事故,素质问题还是安全问题?》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踩踏事件”的原因归结于某些公民秩序意识与安全意识的缺失,怎样提升“大型活动”的预警实施措施和效果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并提出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狂欢节日”的安全预警措施,从各方面减少此类悲剧事件的发生率。

(七)公众急救教育刻不容缓倡导大家学习急救知识

《中国青年报》发表《上海踩踏事件急救护士:希望大家都学急救知识》,通过对救治医生吴小小的采访,报道一些民众在现场错误的救治方式,提出“中国的公众急救教育严重缺失”,呼吁大家“都去学习急救知识。”

【网友评论】

关注焦点在“36“这个数字上

放牛的狐狐:还是36这个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钱明洋杭卅:又是三十六,因为伤亡超过三十六就是重大事件,超过三十六市长是要被撤职的。

为逝者祈福叹息

小蔡小围脖:大多数都是80,90后的,惋惜啊。

乡下人108:年轻生命好可惜,他们的父母怎么办?

青甜筒妈咪:哎,其中好多80后,按政策都是独生子女,不知老人日后该如何生活,很心疼。

反思自我珍惜生命

痴情烟花烫:悲痛!令我更加珍惜生命!

总结引发悲剧原因

S-Jun-Rong-咚咚强:从这个事件的几点反思:1管理部门未做好危机防范。2人群安全意识薄弱。3部分人只顾自我的行为,你挤我挤。4急救知识未普及。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把原因推给别人。

倡导控制流动人口

老虎啸山林:此次上海踩踏事件,给一味强力推行城镇化的人,敲响了警钟;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大城市已经人满为患。

野司G_G:代表我自己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以及相当多的上海人、有识之士,在此呼吁:为了上海的未来,为了下一代,也为了来到上海的人们之生存,为了上海滩这个百年大城,曾经的东方之珠,请控制上海人口总量!请控制人口总量!上海人不怕被人黑,就怕14亿人来。

关心谁该担责

老沈-航运金融理事会:外滩踩踏事件谁更该承担责任?

北Lance:政府不能懒政怠政只想着怎样争权夺利和发展经济捞钱,实际利民与安全的要做头等大事。"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样的惨剧发生,我一定要问国家为逝者之前做了什么,之后要做什么?!昨夜看了维港跨年倒计时和烟花秀新年第一天却听到这样惨剧,上海是我第二故乡,心痛。

penglong:每年的重大节日都弄那么多人去那里,出事专迟早的,必须追究市主要领导责任。

其它

披着狼皮的大妖羊:某商家必须好好查查动机,撒代金券是谁指使。

【舆情特点】

(一)属突发性社会灾难舆情事件舆情传播范围广关注度高

此次舆情危机属于突发性社会灾难事件,虽发生在上海,却在一瞬间引起全国大范围的关注,并且关注度持续走高。央视新闻节目中一遍遍诵读着遇难者的名字,北京、广东等外地媒体也大篇幅报道了此次踩踏事件,并号召民众缅怀外滩踩踏事件中的遇难者。该事件连续几天成为新闻热点,凤凰网、网易、新浪、腾讯等媒体纷纷从不同层面对整个事件报道追踪,报道力度强大,关注度极高,以上海为中心,形成强大的舆情辐射网。

(二)当地媒体高度重视多方联动做出回应有效疏导负面情绪

对于整个事件的报道,上海当地新媒体一直坚持滚动直播,进行快速全面的报道。上海官方政务微博已将彩色头像变更为肃穆的黑白色,来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沪上纸媒在1

日对于此事的处理比较“低调”,但从2日起用行动回应了一些读者对于“低调”处理的批评。上海本地的《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等,均在2日出版的报纸中用多个版面回放了跨年夜惊心的一幕。

为避免大规模自发祭奠再酿事故,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特意在微信平台推出“微公祭”活动,这项活动也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在这个平台上,民众可以通过“敬请点击献花”的按钮来传达哀思,截至2日20时,共有1384246人网络献花。

上海本地高校也对此作出了各种回应,上海交大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同学们,你们的安好是家人最大的牵挂。今天一早已有大量家长致电学校、学院询问情况。无论你昨晚是

否去过外滩,请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同济大学也发布微博消息称,“请外地学生尽快向家长报平安,本地学生尽快向辅导员报平安,节假日出行注意安全。”

(三)各个群体意见交织存在多重冲突争议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涉及关系众多,媒体纷纷发表大量报道,整个舆情事件形成复旦学生和媒体、遇难者家属和警察、民众和政府多重关系利益。整个事件发展脉轮不断交织变换,有一定的复杂性。

(四)舆情传播互动速度较快传播爆炸性特征明显

“踩踏事件”发生在上海外滩,由爆发于“跨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事件一发生便产生了“爆炸性”的传播效果。通过观察媒体舆论场和民众舆论场,可发现此次舆情事件的传播爆炸特征十分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呈现出回落的趋势。以1月4日12:40为时间结点,微博的微指数为例,热议趋势均有下降。

(五)意见指向性不明显形成不同的影响力圈子

媒体对于此次事件的报道形成几大“阵营”,分别是:报道新闻事件本身及家属状况、悲剧发生原因剖析、新闻传媒道德和伦理的探讨、国家公共安全建设和公众意识的提升、事后补救措施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报道,引导受众客观理性得认识整个事件。

【舆情点评】

(一)注意“灾难性”报道人文关怀

正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庄永志,针对复旦学生和媒体的回应发表文章《如何看外滩遇难复旦女孩报道》中提到的:理解了危难时刻公众特殊的情感和道德要求,需要记者在报道真相和尊重生命之间寻求平衡。

灾难性报道有其特殊性,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尽量在报道的同时不给被采访者带来“二次伤害”,在采访中尽量避免给生者增加痛苦,要采用恰当的采访方式和报道形式,在正确引导舆论的同时更好的疏散人们心中的“心理阴影”,是媒体在报道时需要格外注意的。

(二)完善事后补救处理机制努力将危害降到最小

不论是新京报发表《十问外滩踩踏事故:警方承认未及时进入核心区》、新华网发表《新华社追问上海踩踏事件:管理部门难辞其咎》等报道对酿成悲剧的担责方的追问,还是红网发表评论《外滩踩踏事故,素质问题还是安全问题?》等热门评论对“踩踏事故”的反思,都无法挽回悲剧的发生;怎样安抚家属情绪给予合适补偿、驱散民众“心理阴影”,减小某些舆论对当地的“负面影响”等方面,都是政府和媒体需要考虑的,在重重舆论中保持理性,建立良好的事后补救机制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三)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刻不容缓借鉴学习别国经验

在“跨年夜”这个关键的时间结点发生“踩踏事件”,在引起众多关注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放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上,甚至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发生在中国金融中心上海的这场灾难提醒人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是一个社会管理薄弱的发展中国家。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除了一直呼吁“防患于未然”等口号,更多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局面;当悲剧频频发生,对一些大城市流动人口的“限制”是不是应该尽早“提上日程”,在重大节日除了对民众的提醒,是不是也需要一些强制性的行政手段降低悲剧的发生率?

由此想到新华网发表《新华社追问上海踩踏事件:管理部门难辞其咎》中提到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同时,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同样有人在欢庆新年到来。然而,纽约街道每隔一段就竖起隔离栏和防护带,并对人流流向实施明确规定,在网友拍摄的照片中,纽约

时代广场人流众多,但警戒严备下显得井然有序。”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有效做法刻不容缓。

舆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回落平息,但现实还是有“危机”的存在,可见此次的“踩踏事件”再次给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四)加强公众急救知识提升相关素养

许多专家也表示事发地点的硬件设施均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悲剧发生的一大诱因是因为当时人群过于密集。中国人历来喜欢节日的热闹气氛,“踩踏事件”也折射出当前,某些民众自我情绪管控的能力和紧急情况下逃生知识的严重缺失。

秩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缺失并不是导致这次“悲剧”的决定性因素,但却给了人们“血的教训”,警示每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能“疏忽大意”;除此之外,也应该看到,相较于某些西方国家,我国对于相关群体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存在一定的偏差除了个非专业人员不当的救治方式很可能“错过””最佳时机“人的“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也应该首先对警察、教师、公交车司机等群体进行急救教育,才能为预防“灾难性”事件建筑一道良好的屏障。

2015上海踩踏事件

外滩踩踏重大伤亡,深刻教训有哪些? 新华网上海1月21日电“领导干部思想麻痹是城市公共安全的最大隐患,安全责任落实不力是城市公共安全的最大威胁。” “这是一起对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 21日,上海市发布“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还原此次事件发生的经过表明,这是一场本可避免的灾难。令人痛心的是,“海恩法则”又一次残酷魔现,36个鲜活的生命消亡于松散的安全链条上。 本需强调的“一字之差”:灯光秀易址信息不畅 自2012年元旦跨年启动以来,外滩灯光秀一直是上海跨年的一个招牌活动,外滩风景区也是国内外游客来上海的“首选之地”。2014年11月,鉴于在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不可控因素,黄浦区政府向上海市政府请示,新年倒计时活动暂停在外滩风景区举行;12月9日决定在外滩源举行,活动现场观众控制在3000人左右。 调查报告指出,直至12月30日,黄浦区旅游局才对外正式发布了新年倒计时活动调整信息,对“外滩”与“外滩源”的区别没有特别提醒和广泛宣传,信息公告不及时、不到位、不充分。 “地址变更的宣传报道、与公众的沟通很不够,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外滩和外滩源的区别也不甚了解,导致现场人流量并没有因活动的取消而减少。”调查组邀请的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安监局副局长闪淳昌说,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沟通上都存在问题。 调查报告认为,“作为历年新年倒计时活动以及2015年新年倒计时活动的承办方,黄浦区旅游局对活动场所变更风险未充分评估,变更信息向社会公众告知不充分,负有管理责任”。

上海踩踏事件作文素材

以生命的名义反思上海踩踏事件-安全作文素材 时间凝固在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外滩观景台发生拥挤踩踏事件,36人死亡,40多人受伤。罹难者满怀对生活的憧憬,却未能迎来新年的钟声。惨烈的悲剧令人扼腕至痛,深刻的教训必须认真汲取。 保障大型公共活动安全,首先要求有关部门事先进行科学细致的预判预警。对参加活动的人数、聚集规模应作出充分的估计,对人流数量、行进路线、疏散路线进行有效调控,对正常情况下的警力保障作出充分部署,对一旦发生人群异动、拥挤踩踏等事件的应急处突,更须作出周密的安排,包括事先进行实战演练,确保紧急时刻能控制局面,救急救人。这次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表明,之前有关部门的预判预警工作存在着不小的疏漏,导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安全预警未能及时发出,进而导致风险不断积累,最终酿成大祸。 官方消息中多次提到,这是群众自发参与的跨年夜欢庆活动中发生的踩踏事件。“自发”之说当然是实情,因为往年官方对跨年夜活动有更多的组织协调,今年群众自发参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官方减少对公共活动的直接参与,并不意味着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工作和责任可以随之减少。恰恰相反,鉴于今年群众参与环节更多、参与程度更深的新情况,有关部门在公共安全保障上面临的工作难度更大,责任和压力也骤然加重,因此更是须臾不可松懈,不容有丝毫草率马虎。 仿佛就在一瞬间,悲剧突如其来,悲剧并非毫无征兆,却未能引起及时的警惕。一边是外滩观景台上的人急于向下回到陈毅广场,一边是陈毅广场上的人急于往上登上观景台,其中有人高声起哄,有人用力推搡旁人,直到两股人流发生对冲,都没有警察和保安人员维持秩序、劝阻疏导。踩踏事件发生后,尽管紧急增调500名警察赶赴现场,但相对严重混乱的局面已是力不从心,有关方面在公共安全教育上的欠缺,公共活动预判预警的粗疏,以及应急处置的迟滞均暴露无遗。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综合治理体系,保障公共活动安全的责任和压力,不能全部集中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和个人也要参与治理并分担责任。此次上海踩踏事件起于细小的诱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些市民、游客的个人素质和文明素养存在“短板”,在公共生活中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秩序观念,缺乏克制忍让、协商合作以及与他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自觉,认知和抵御风险、自救和他救等多方面能力都亟待提高。 从1987年上海黄浦江踩踏事件(致66人死亡),到2004年北京密云彩虹桥踩踏事件(致37人死亡),再到这次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类似的场景已不陌生,“汲取教训”、“举一反三”之类言辞也没少说,然而悲剧还是一次次令人痛心地发生了。事故发生后,当务之急要尽全力救人、妥当善后,在处置及善后过程中要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但是,本着对事实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调查事故真相,反思事故原因,依法严格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这些工作也不能有任何耽误和含糊。 逝者长已矣,生者当有为。以生命的名义反思上海踩踏事件,我们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还要担负沉重责任继续走下去。 另一种解读:我认为,导致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爱“凑热闹”以及在“凑热闹”的过程中的“争”----也就是“争先恐后”的心理所导致的。看看这些年的黄金周,大家都“争”着往景点扎堆;高速公路或街道开车的、骑车的都在“争”,甚至连应急车道都不放过;排队买票也在“争”;公共汽车“争”座位;就连平时生活中,去饭馆、的商场也在“争”……这些年来,“能做鸡头,不做凤尾”、“执输行头,残过败家”(广东话吃亏比败家还糟糕的意思),“争”,好像成了普遍的文化。事实上,近年来由于“争”而导致的血的教训也时有发生,例如由于抢道导致的车祸等等。 我认为,如果我们大家都多讲点秩序,多讲点规则,小“争”点,或许这类的事故就不会发生,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太需要老子 ----- 平和、宽容、自然的“为而不争”的处事态度!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本次事件出现的“后退哥”们,多方信息显示,正是他们,事发时现场齐声喊出“后退!”“后退!”,正是因为他们的冷静与作为------“为而不争”避免了更大的伤亡,感谢他们!愿死者安息! 【学生作品】不用取消来“解决” 又是一年这个正月,元宵节如约而至。我本想趁今年开学较晚,去赏了花灯,看了舞龙,却被父母告知的一个消息打破所有年头,他们说今年瑞安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将叫停”曹村大型灯会“。一场热闹的活动这样被取消,每个人心中都生出些许不满。回忆往年灯会的热闹景象,今年显得如此落寞冷清。曹村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更成为温州“申遗”的宝贵项目。如此被取消,不免可惜,可取消原因是令每一个人无法忽视、无法反驳的安全问题。毕竟这一年来,发生的不少大大小小的踩踏事件。 想起上海2014年12月31日晚上那场踩踏事件,至今都令人心有余悸。因为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的市民游客过多,当广场进入与退出的人流对冲时,有人意外摔倒,导致的惨剧的发生。这场事故致36人死亡,49人受

2021年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XX年12月31日23时35分, 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 造成36人死亡, 49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 xx、xx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 做好各项善后工作, 抓紧调查事件原因, 深刻吸取事件教训, 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 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市长杨雄同志对事件调查工作高度重视, 要求彻查原因, 严肃问责, 举一反三, 深刻吸取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上海市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上海市迅速成立了市政府联合调查组,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任组长, 副市长周波任副组长, 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市监察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合调查组邀请了国家和本市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事件调查进行分析论证。 联合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 开展事件调查工作。事件发生后, 联合调查组迅速组织力量对事件现场进行勘查, 先后对受伤人员、值勤民警、市民游客、地铁工作人员等调查走访, 了解事件发生经过, 并对事件现场有关情况进行核查。联合调查组还调取查看外滩区域36个监控探头、累计时长约70小时的视频录像, 系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 查阅市级和

案例回顾:上海致36人死亡踩踏事件

上海致36人死亡踩踏事件 上海公布致36人死亡踩踏事件为“公共安全责任事件”,称黄浦区政府对事件发生负有主要管理责任,黄浦公安分局对事件发生负有直接管理责任。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令人悲恸。痛定思痛,更需要反思和问责。昨日,拥挤踩踏事件过程还原以及上海黄浦区书记区长因踩踏事故被撤职等处理,彰显出“亡羊补牢”的诚意和勇气,可做城市安全生产问责标本。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在以往的一些城市安全事故中,不少处理有头无尾、遮遮掩掩、追责不严。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敲响了城市安全和风险警钟,必要的问责是深刻教育,更是依法治国之需。首先,能及时还原公布真相而不遮掩,有利于追责,如“人流量超去年国庆”、“官方未作风险评估”、“安保不足600人”、“未及时上报人员流量,未提增援需求”,真相背后缺位的正是相关部门管理漏洞,从而造成了惨痛教训。其次,问责定性为“安全责任事件”,并明确指出“黄浦公安分局”责任,以及上海黄浦区书记区长撤职,都显示出问责风暴的及时和严厉。 再者,上海书记市长公开表态:“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各种安全责任问题都必须认真查处;中央八项规定是铁律,有违必究。”这样的深刻反思和问责态度,在以往一些城市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后并不常见。这告诉我们,虽然上海是一座有着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安全风险大、隐患复杂、难以预料的事情多,但并不该减少防范标准,更需时时刻刻高度重视防范风险,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生产是任何城市都必须上好的一堂课,“狠”的问责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态度和准则。德国著名社会学家u·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并明确区分危险和风险。危险可直接刺激感官,而风险则“一般不能被直接感知”。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危险显而易见,而风险则是整个城市安全的安保危机。由于外在风险有规律可寻,人为风险则难以预测,因此各城市都需要提高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从而化解“潜在危机”。而踩踏事件正是因“官方未作风险评估,预防准备不足”及“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才导致严重风险变成悲剧。安全无小事,人命大于天。风险管理已成为每个国家重要的公共政策议题。以“生命第一”为准则的风险社会理念,对处理社会管控危机大有裨益。目前,我国也进入了“风险社会”,对安全的需求增长迅速。因而一方面要提高预防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问责机制。若各城市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后都坚决问责,绝不姑息,则必定会降低城市安全的“人为风险”。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27574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XX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xx、xx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吸取事件教训,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 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市长杨雄同志对事件调查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彻查原因,严肃问责,举一反三,

深刻吸取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上海市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上海市迅速成立了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任组长,副市长周波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市监察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纪委、市应急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合调查组邀请了国家和本市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事件调查进行分析论证。 联合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开展事件调查工作。事件发生后,联合调查组迅速组织力量对事件现场进行勘查,先后对受伤人员、值勤民警、市民游客、地铁工作人员等调查走访,了解事件发生经过,并对事件现场有关情况进行核查。联合调查组还调取查看外滩区域36个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 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

上海外滩惨烈踩踏事故图文还原现场时间线(组图) 2014-12-31 23:32@警民直通车-上海(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跨新年#【外滩实时消息】外滩迎新场面壮观虽然人多,但秩序还算有序,希望在现场的童鞋们配合民警和武警蜀黍的指挥,平安跨新年外滩已近饱和,蜀黍建议择地前往跨年。当时上海外滩实时监控画面上海外滩画面2014-12-31 23:13@上海发布【今日上海地铁客流首破千万!再创历史新高!】#最新#跨年夜,童鞋你坐了几次地铁?@上海地铁shmetro 说,截至22点40分,全路网客流已超过1003万人次!本年度第7次刷新纪录!02:26:08@头条新闻【上海外滩人太多了!多名游客摔倒…】今晚的上海外滩迎新年场面壮观,人山人海。网友@小铁炼钢ing 微博称发生“踩踏”,多名游客躺在地上,正接受急救。@警民直通车-上海回应,看到有游客摔倒后,执勤民警立即赶到围成环岛,引导客流绕行。警方提示:请大家听从警察指挥,有序退场,切勿推搡。02:31:48@头条新闻【上海外滩迎新年活动发生踩踏据悉部分人重伤】今天凌晨1点左右,@中国网络资讯台记者经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联系,基本确定,今晚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多人受伤,其中部分重伤。对于是否有人员死亡的问题,该中心工作人员拒绝回应,只告知抢救

工作正在进行中。02:38:30新民晚报新民网【突发:外滩发生踩踏事件警方确认“发生游客摔倒”】今天凌晨,外滩发生踩踏,记者获悉,有数十人受伤被分别送往多家医院。警民直通车官博确认“发生游客摔倒”。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从第一人民医院急症室了解到,该院至少收治了20余人。新民晚报新民网02:59:01头条新闻【独家连线外滩踩踏现场救人网友:最底下压了一层人】新浪网联系到在外滩现场救人的网友,他讲了事发细节:人群从二楼大范围后退,往下压住人。有个小伙子等不及,就踩在人堆上往外“抽”人,我也救出好几个。有一层人压在最底下,都看不到头,只能看到衣服,有人脸都铁青没血色。03:53:04【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已知的四大事实】1、今日凌晨,在上海外滩举行的跨年活动中发生踩踏事故。2、有人员伤亡,至少20余人被送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抢救。3、新浪网连线现场救人网友:最底下压了一层人,有人脸色铁青。4、医院正在紧急抢救,上海市委书记已到医院看望伤者。04:13:40事故伤者的朋友在医院掩面等待消息死伤者家属【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35人死亡[蜡烛]】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2人受伤……[蜡烛]上海市已连夜成立工作组,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韩正、杨雄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和善后。外滩踩踏目击者:有人向楼

2020年上海踩踏事件调查报告范本【全文】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上海踩踏事件调查报告 【全文】

编号:FS-DY-20790 2020年上海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 XX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xx、xx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吸取事件教训,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 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市长杨雄同志对事件调查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彻查原因,严肃问责,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上海市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上海市迅速成立了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任组长,副市长周波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市监察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纪委、市应急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

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合调查组邀请了国家和本市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事件调查进行分析论证。 联合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开展事件调查工作。事件发生后,联合调查组迅速组织力量对事件现场进行勘查,先后对受伤人员、值勤民警、市民游客、地铁工作人员等调查走访,了解事件发生经过,并对事件现场有关情况进行核查。联合调查组还调取查看外滩区域36个监控探头、累计时长约70小时的视频录像,系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查阅市级和区级有关部门“三定方案”、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等资料195份,对市级10个部门(单位)和黄浦区政府以及区有关部门领导共51人进行了谈话询问,详细调查相关管理情况。 经调查,联合调查组还原了事件全过程,查明了有关应对情况,分析了事件原因,认定了事件性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了处理建议,并就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相关工作提出了整改建议。 一、事件发生地基本情况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法律问题

踩踏事故中的法律问题 于伏海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月三十一日晚,上海外滩大规模倒计时活动取消。然而,这里依然灯光璀璨,人潮汹涌。尽管有警察担任警戒,但在跨年夜的欢庆过程中,不幸的踩踏事故还是发生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1日凌晨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2人受伤。 这绝对是一场悲剧。悲剧的背后折射着国人自我管理能力的问题,一旦没有警察等强制力维持秩序,一切就会乱套,这就如同中国道路交通的各种乱象一样,十字路口,除了安装信号灯,还有协警在指挥,每个路口一两个协警,拿着一面小旗指挥着,红灯亮时,协警必须紧紧盯着行人和车辆;而在非十字路口的道路上,因为没有警察或者协警,甚至也没有红绿灯,几乎没有机动车在看见人行横道的标志时减速慢行,等到了人行横道近前,却又跟过马路的行人争抢,甚至冲着行人鸣笛。绝大多数中国人跟小孩子一样,必须得有大人(政府官员、警察、协警、武警)看着,一旦没有“权威力量”看着,准保出乱子。 言归正转,那么,就上海发生的踩踏事故,那些人应该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第一,如果本次活动有组织者、指挥者或者管理者的话,那这些机构或者人员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对此,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有明确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新闻报道说,事故发生前,上海外滩有关方面取消了新年倒计时活动,这说明,上海外滩有关方面本来准备组织新年倒计时活动,后来取消了,这个取消的通知是在哪里发布的,新闻里没有说。因此,我们需要搞清楚上海外滩有关方面是不是真的取消了这场活动。如果取消了,而且通过影响力的媒体发布了取消的通知,或者在准备举办活动的地方通过大屏幕、广播等平台现场发布取消的通知,那就可以认为已经通知到广大公众,在此情况下,这场活动就没有组织者,或者说本来就不会有什么活动了。 如果活动虽然取消了,但是通知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前来“活动”地点的人越聚越多,现场的气氛也会让人误以为活动没有取消,最后,因为缺乏组织管理发生事故,原来的组织者还得承担责任。 在有组织者的情况下,如果发生人身或者财产方面的损害,这种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那组织者不用承担责任,比如活动现场两个

上海踩踏事件分析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案例分析

2015年的第一天,当大家还沉浸在新的一年的期望与喜悦中时,一则令人震惊与悲伤的消息让新年新一天布上了黑白色。于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导致36人死亡,至少47人受伤。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发生全过程 [2014年12月31日,深夜]上海街头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外滩上,已经聚满了人,人们期待着外滩灯光秀,迎接新的一年。 [2014年12月31日,23时许]2015年上海5D灯光秀在上海外滩源照常举行,与往常不同的是,此次舞台设置改在了外滩源。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之后]事发地点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斜坡上,当时由于人流量大,秩序混乱,部分人上想到观景平台,部分人想下观景平台,于是人流产生对冲,此时,楼梯最低处忽然有人被挤到,附近人们虽然一边试图拉起他们一边大声呼喊:“不要再挤了,有人摔倒了!”但这声音已经被人群的嘈杂声所淹没。于是,下面更多的人被层层涌来的人浪所压倒,情势开始发生失控。 [2015年1月1日,凌晨伊始]惨剧已经发生。伤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救助,此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 [2015年1月1日,5时许]上海市书记韩正﹑市长杨雄赶往长征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看望伤员,要求全力以赴救治。 [2015年1月1日,凌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书记韩正说,要立即全面梳理全市各类大型活动,特别是人群高度聚集区大型活动的安排,该停的必须停止。 [2015年1月1日,上午]2﹑10号线南京东路站实施临时性封站措施,不提供上下客及换乘服务;上海当日所有的跨年活动全部取消;上海市要求,浦东区要重点关注节日期间各种活动,全面排查,当晚中金灯光秀叫停。 二﹑发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原因 事故已经发生,我们在向死者缅怀的同时,更应该从事件中反思,查找发生事故的原因,杜绝类似惨事再次发生。细分析此次悲剧的发生,我认为,政府和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政府、民众危机意识淡薄,应对危机能力薄弱。 首先,针对政府,政府危机管理的理念还只是将应对危机事件视为常态管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特殊而独立的管理方式。在进行危机决策时,对危机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危害性认识不足,低估了危机事件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旦突发危机事件,自然应对不力。如,此次踩踏人群主要是为了观看上海外滩的灯光秀,但却不知灯光秀已经改在了外滩源,一字之差,可能很多人并不没有在意,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差别,政府以为取消了灯光秀,人群就会减少许多,因此减少了警力。所以,政府及警方存在对人流预估严重不足的情况。虽然事发时迅速组织了500名警力参与疏通人群,但由于人数过多,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其次,我国民众的危机意识和灾难应对能力都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面对危机缺乏冷静的心理反应,往往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当面对危机时,不知道采取如何自救的方法,盲目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危机中,许多人只考虑自己的安全和便利,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合作,结果是出现混乱和无序,达不到预期的逃离目的。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交通站明明

上海公布踩踏事件处分人员名单及处分原因

上海公布踩踏事件处分人员名单及处分原因 1.彭崧 职务:黄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处分: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 对辖区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不力。未对区相关部门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具体要求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辖区内重点区域风险评估不足和黄浦公安分局应对处置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失察。未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的要求。未能及时了解事发情况并及时赶到事发现场。对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事发当夜在参加新年倒计时活动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吃喝,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2.周正 职务:黄浦区副区长,黄浦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处分: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 未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提出的具体要求,未认真研究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对12月31日当晚监测到的人员流量变化情况风险评估不足,未及时提出预警;应对处置措施不力;未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不力。对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3.吴成 职务:黄浦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分管旅游工作 处分: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 作为主办历年外滩新年倒计时活动和2015年外滩源新年倒计时活动的区政府分管领导,对新年倒计时活动场所变更风险评估不足、变更信息向社会公众告知不充分的问题失察。未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的要求。未能及时了解事发情况并及时赶到事发现场。对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事发当夜在参加新年倒计时活动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吃喝,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给予处分。 4.陈琪 职务:黄浦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处分: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 作为12月31日外滩风景区域安全保卫现场指挥点负责人,对外滩风景区域可能出现的大客流缺乏有效预判;对安全保卫责任区内的风险评估不足;面对突发状态,配置警力不合理,应急处置措施不力。对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5.陈荣霖 职务:黄浦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兼指挥处处长 处分:行政记过

上海踩踏事件

城市公共管理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舆情专报 一、舆情综述 2015年元旦凌晨4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上海市连夜成立工作组。韩正、杨雄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截至今天上午11时,上海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新增两名伤者系昨天下午入院就诊确认。18人已诊治后离院,31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13人,轻伤18人。 1月1日8时42分,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作出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加强安全措施确保节日期间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克强就事件处置作出批示,要求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作为一起突发性公共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刚刚发生就引来各类网民和媒体高度关注,而随着上海市市委和中央领导对此事件做出指示等因素的叠加,此事件相关舆情正在呈现急剧放大态势。 新华社三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风险预防策略是否充分?安全管理手段是否到位?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本该充满着节日喜庆气氛的新年元旦,因为“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蒙上一丝灰色。一些刚刚起床的网友在微博表达获悉这一事件时的痛心和惊讶,一些网友自发为遇难者和受伤者祈福。更多网友在追问事故真相。 《新京报》将事件追问增加到10条:事发时外滩人流量多大?灯光秀转场是否及时通知?交通为何没有管制限流?踩踏是否由“撒钱”引发?外滩警力配置是否得当?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为什么遇难者多是女性?伤亡人员如何救治赔偿?此次踩踏事故如何追责?特大城市缘何出现踩踏?针对踩踏事件,舆论普遍认为“管理部门难辞其咎”!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复盘外滩踩踏事件9个致命的细节:1、劝不动的外滩成群“跨年一族”;2、只能承担免费灯光秀的大学生;3、对广场人流毫无概念的家长;4、没有安排单向通行的狭长楼梯;5、不懂得避让晕倒者的推挤人群;6、新旧举办地名称雷同易引混淆; 7、跨年灯光秀广告宣传吸引力高;8、汹涌人潮让规划设计者猝不及防;9、人群过于密集时未及时疏散现场。 @人民日报发表微评《公共安全是一根松不得的弦》:“跨年之夜发生的外滩踩踏惨剧,让许多亲历者感叹:生与死竟只是一步之遥。公共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它考验一座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也是每个人时刻不能放松的弦。前事足戒,尽快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汲取教训。2015,愿悲剧不再跨年。”知名网友“@LifeTime”发出了纽约警察如何在新年维护公共秩序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毫无疑问,对于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的超级大都市上海来说,纽约的经验不无借鉴意义。 针对上海外滩群众拥挤踩踏事故,国家旅游局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完善安全制度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景区游客流量控制机制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总结

微观角度 细节决定成败 -----从设计细节方面反思 警醒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更多关注以人为本的细节。 从各家设计方案来看,外滩这一重点城市的特殊地段的滨水区改造更多从景观绿化、休闲空间、步行系统、历史人文、地下空间、机动车交通角度考虑,从车流、人流的研究重点上,还是偏向于车流,而对于外滩这个中外闻名的旅游圣地所面对的超高密度人流问题,需要采取的设计措施和空间应对策略缺乏深入思考,也就是缺乏从人的微观角度看待人流组织和人流引导问题。(演讲稿解释:因为方案的设计者是境外机构,“当时设计的最大问题是人流量,国外设计机构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外滩人流量多到什么地步。”也就是说,外资机构对”中国人口众多”的中国国情没有实质概念,对外滩人流多到什么程度没有确切概念,因为对这个细节不关注,因此2014年12月31日晚间23:35的时候,在两股上下台阶僵持导致底部有人失衡跌倒进而引发踩踏。) 因此就设计本身而言,我们认为可以有下面几点对策: 1.1.人流预测 2.设置大型的缓坡 3.设置可拆卸组装的隔离栏 4.设置大型的台阶

其实,改造后外滩滨江带从宜人和人性角度来说,还是缺乏人性化设施,比如夏季遮阳降温设施、合理的座椅、免费直饮水等。真正影响人们生活其实是一些很小的方面,小到一个吸烟点、无线网、直饮水点。。。。但是正因为和我们最直接接触的小东西,才组成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而作为城市建设管理者、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总是忽略他们。即使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以极大地方便市民,但是如何将小的设计做到精致,做到以人为本是值得城市深入研究的。 对于这次事件发生,全国人民都痛心疾首,也是一次沉痛的教训。所以以后应该更加注重公共安全,而公共安全需要各方协调配合。 国家安全部门:需要国家安全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尤其对于人流密集的地方,要严格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执行,千万不能走过场和形式。其次,面对发生重大安全问题要实行责任问责制度,对于安全问题的发生,一定要严查严办,加大问责力度,让安全部门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再次,加大对基层安全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往我们针对突发事件的培训对象都是高层指挥者,而对于基层的人员,缺乏实际锻炼和引导。

最新上海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

【篇一】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 新年的第一天,看到这报道,心中无比的沉重。12月31日晚上,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死47伤,死伤者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这不经引起我的深思,在上海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怎么会发生这样事。上海的安保可是经过2010年世博会的考验的啊。 这几天看了相关的报道,12月31日估计大家都是去外滩迎接新年吧,听说上海外滩有绚丽的烟花表演,在万国建筑还有3D投影、还有即将在元旦启用的上海中心大厦。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去的。上海又是一个国家性的大都市,加上上海外滩,非节假日就人满为患,更何况像元旦这个的重大的节假了。 我觉得大家的素质还亟待提高。看到新闻中,人们都是人挤人涌向陈毅广场,在上台阶的时候,上行的游客与下行的游客发生了冲突。当时的情形,本来就很拥挤了,上下行的游客还在相互冲击对方的人流,造成有人倒下被踩。人群中的救喊声被当时人们的喜悦所掩盖,人们都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看到当时的情景,不禁想到我们挤公交车的情景。人们都是一窝蜂的,向公交车门挤去,这样的事和上海踩踏的事件有什么区别。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只是我们比较幸运,没人摔倒而已。其实个人觉得,游客们排成队伍,依次有序的走上陈毅广场,远远比一窝蜂挤要快。我们还需要一点耐心,前方发生拥堵,如果可以是不是应该停下脚步驻足等待一会儿。如果每个人都是这么想,应该可以避免这样的事件。不过通过当时的视频,还是有人在指挥人群后退。不得不要为这些好人点个赞。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情况不再加剧,也为后期救援提供方便。 我们都缺少忧患意识,虽然元旦期间,上海加强安保力度,几乎做到了武警5米一岗,但是还是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觉得踩踏离自己很遥远,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加上还有那么多武警在自己的周围保护着自己,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可是悲剧的发生总在一瞬间,它的速度之快,让人们难以做出反映,它的效果之大,让人们难以接受。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一点忧患意识。 最近在逛上海的贴吧,里面跟炸开锅似的,都在相互指责。个人觉得事情都发生了,现在再来相互指责还有必要吗。你们相互指责一下,逝去的36条生命就能满血复活吗?这个时候不应该是大家团结起来吗?为逝者祈祷,安抚生者。上海的发达和繁荣离不开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也享受着上海的发达和繁荣带来的福利。怎么能把我们各个地方的人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这也是深思的问题。 36死47伤,多么沉痛的一个数字啊。逝者已去,生者珍重。从这次事件中还有很多要反思的,希望这样的事以后可以不要再发生。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 --踩踏事件中的自我防护 事件背景: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受伤者多为女性,学生居多。 截至2015年1月6日上午11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已有29人经诊治后出院,20人继续在院治疗,重伤员减少到4人,其中1人生命体征尚不平稳,仍在全力抢救治疗中。

什么是踩踏事件? 当人群拥挤时,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如潮水一样往前推,只要有一个人倒下,旁边的人就会接连被推倒,形成踩踏和挤压,从而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预防踩踏的关键 尽量不去拥挤的地点或避开拥挤的人群。 容易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 特点:空间有限,人群过度拥挤。 常见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 1.球场 举例:1996年10月16日晚8时,危地马拉城马特奥之花体育场举行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开赛前,由于超量发售1万张球票引起场内混乱。观众相互拥挤、踩踏,造成80多人死亡,300余人受伤。 2.商场: 举例:2007年11月10日上午,重庆沙坪坝区家乐福商场内,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食用油造成的踩踏伤亡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 3.狭窄过道或窄桥 举例: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元宵灯展发生踩踏事故,37人死亡。 4.室内通道或楼梯 举例: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自习下课,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因一人跌倒,导致拥挤,引发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5.酒吧、影院等 举例:2013年1月27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巴西南部城市圣玛利亚的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至少252人遇难。火灾发生当时有超过500人在酒吧内。大部分死者是大学学生,多由于现场踩踏和窒息而死。 6.集会 举例:2014年6月29日,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一处海滩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24人死亡。 7.宗教朝圣的仪式 举例:2010年11月22日,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上的踩踏事件造成347人死亡。22日是柬埔寨传统送水节的最后一天,大批民众涌向金边钻石岛。金边市区连接钻石岛的一座桥产生晃动,引起恐慌导致拥挤踩踏,造成数百人伤亡。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完整版

编号:TQC/K434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全文完整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 查报告全文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XX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xx、xx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吸取事件教训,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 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市长杨雄同志对

上海踩踏事件报道中英文

36 Are Killed in Stampede in Shanghai 上海外滩新年夜踩踏事件36人死亡 HONG KONG — At least 36 people were killed and 47 injured in a stampede during New Year’s Eve celebrations in Shanghai, the city’s government reported. 香港——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当地一处新年夜庆祝活动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36人死亡,47人受伤。 The deaths occurred in the eastern city’s famous Bund, the riverside area where tens of thousands had gathered. 此次致死事件发生在这座中国东部城市著名的外滩,数万人昨夜聚集在这里的河堤行道。 The stampede began after 11:35 p.m. in Chen Yi Square, the city said. The exact cause was unclear. President Xi Jinping ordered an immediate investigation,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service reported. 市政府称,此次踩踏事件事发于陈毅广场,大约在晚上11:35之后。事发具体原因仍不清楚。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批示要求抓紧调查事故原因。 In interviews Thursday at a local hospital, people who had been at the scene said that most of the victims were young people, including a 16-year-old girl. 周四在当地一家医院接受采访时,事发在场的目击者称大多数遇难者是学生,其中还包括一名16岁的女孩。 Images posted online showed huge crowds filling the pedestrian areas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for a midnight light show. 网络上发布的一些图片显示人群挤在黄浦江沿岸的人行道上,等着观看一场午夜灯光秀。 Wu Tao, a man from Anhui Province, told the Shanghai-based news https://www.doczj.com/doc/886504014.html, that shortly before the stampede began, the crowd in the square had grown quite large and disorderly. 据上海当地媒体东方网报道,一位名叫吴涛的安徽籍男子称在踩踏发生之前,陈毅广场上人流量很大、秩序混乱。而且因为部分人想上到观景平台,部分人想下观景平台,人流发生对冲。 About 11:50 p.m., people in a nearby building began dropping green pieces of paper that looked like American $100 bills, which set off a rush,https://www.doczj.com/doc/886504014.html, quoted Mr. Wu as saying. Photographs posted online showed the fake notes, which bore the words “New Year 2015.” 东方网引述吴涛称,在大约晚上11:50的时候,附近的建筑里开始向外撒一些看起来很像美元百元大钞的绿色纸张,引发了骚动。网络上发布的照片显示,这些假钞上面写着“New Year 2015”的字样。 Xi ao Ji, who said he had been in the square, wrote on his Weibo account: “All of a sudden, the whole crowd stopped moving — lots of crying and shouting. The police was helping too but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I saw people faint in front of me. I was so sca red.” 一名自称当时身在现场的网友“肖吉”在微博上写道:“在一瞬间人群就被压得一动不动,哭喊声、叫嚷声,周围都是。警察也在帮忙,但是无济于事,人太多了。我看着一个个人在我的眼前晕倒。我吓住了。” Guo Xianzhong, a journalist with the 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who was at the scene, wrote that the crush of people occurred on a stairway to a viewing platform near the prewa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