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二(教师版)

诗歌鉴赏二(教师版)

诗歌鉴赏二(教师版)
诗歌鉴赏二(教师版)

诗歌鉴赏二(教师版) https://www.doczj.com/doc/88605002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专题微语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考点突破

题型一炼字型

题型解读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典例剖析

[典例1]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①炼字型鉴赏题。②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题指导】解答炼字炼词类赏析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理解词语所在语句的意义。赏析词语的妙处,首先要把握词语所在的语句的意思,通过对语句意思的把握,最终确定词语的意思。这首诗的颔联描述了秋景特色:出句写秋天山峦映照在夕阳下的景色,对句写落叶时分新月升起的景色。第二步,把握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在这个语境下,其中“常”就是“常常”的意思,即本来山色与周围的环境是一致的,但在作者的眼中,寒山经常是暮色苍茫的状态。

这是主观的感受,主要强调的是时间频度。“偏”,是“偏偏”的意思,本来新月与落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诗人认为新月总是在落叶的时候特别明亮,是有意为之,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第三步,理解词语表达的诗人情感。诗人用“常”“偏”两个具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来描写秋天的景色,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悲秋的情感。第四步,规范答题。步骤一: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步骤二: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步骤三: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步骤四: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果是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①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②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③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方法归纳

分析词语意思和效果,体会炼字妙处

解答炼字类题,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体会字词用法。赏析炼字,首先要分析词语的词性,体会所炼字的功能。比如动词可以使形象更加准确鲜明、动态感强,形容词可以增强描写对象的色彩感和画面感,副词能够强调描写对象的范围和程度,数量词能够使描写对象更加精确等。同时,要注重分析词语的活用现象和被动句式等。属于词类活用

现象的炼字,能够多角度体现描写对象的特征,比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方面表现出形容词体现的对象特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动态美等;被动句式中的炼字,能够更好地体现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所以炼字既能够表现主体的特征,同时也能够表现客体的特征等。

2.把握景物特征。赏析炼字,要先理解词义,然后多角度理解词语体现出来的景物特征。比如上述[典例1],“寒山常带斜阳色”中的“常”字,意思是“经常、常常”,强调的是寒山经常著落日之色,强调时间频度。

3.体会景物情趣。结合诗歌内容深入理解炼字的意思,体会诗人赋予描绘对象的情趣、情感和诗意等。比如上述[典例1]中“新月偏明落叶时”一句,诗人认为新月偏偏在落叶的时候特别明亮,一个“偏”字体现了诗人对新月的责怪,诗人认为这是新月有意为之,真实地表现了诗人的情绪。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草子

[宋]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简要赏析一下“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赏析“乱”字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和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于景而言,“乱洒”是诉诸人的视觉,“真珠雨”是诉诸人的听觉,李商隐有

“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真珠雨”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句。而第二层意思可能被忽略,于情而言,乱的形、乱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绪的外在体现。

答案“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描绘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题型二诗眼型

题型解读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出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满”和“压”就是诗眼。

诗(词)眼在句中的作用:

[典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泉

李咸用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①从全诗的角度,分析此诗的诗眼。②要有简要分析。

【答题指导】第一步,把握诗歌内容,寻找诗歌的诗眼。诗眼是最能体现诗歌情感或景物特色的词句,从词性的角度看多是动词或形容词等。《闻泉》一

诗,写诗人夜宿山中,被泉声惊醒,引起遐思,从泉声中捕捉领悟到自然界的情趣。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最能统领全文的字就是“闻”。第二步,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诗眼特点。分析诗眼的作用或解说为什么某个字词是诗眼,就要分析诗歌描写的景物特征。比如“闻”,统领了诗歌内容:诗人在睡梦中被淅淅沥沥的泉声惊醒,然后听到这悦耳的泉声,并想要把泉声用琴弹出来。第三步,规范答题。步骤一: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闻”。全诗紧扣“闻”字:首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情状。“淅淅”写初闻之声,“梦初惊”写泉声作用于梦中人的听觉过程及引起的心态反映。接下来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处的环境。“更无人共听”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

五、六句转入正面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的“穿岩曲”和“过石平”。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水声音,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声,琴声无法与之相媲美。

方法归纳

关注词性和位置,锁定诗眼,准确赏析

寻找诗眼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关注词语词性

(1)动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含义的动词。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怨”是诗眼,因为这个动词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境,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苦及对朝廷的不满。

(2)形容词。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意思的形容词。比如“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是诗眼,因为这个形容词写出了环境的孤苦、人的孤苦等。

(3)词类活用现象。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眼,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写出了春风的重要作用,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极度喜悦之情。

2.关注词句位置。

(1)题目。题目中的某些词语往往能够涵盖诗歌主要内容,比如上述[典例

2],“闻泉”中的“闻”是诗眼,因为“闻”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词语。一般来说,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诗眼是“归”和“下”。

(3)诗句。诗歌中的抒情句、议论句或以情结景句等往往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因此寻找诗歌的诗眼时要关注这些诗句。比如《蜀相》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诗歌的诗眼。

赏析诗眼时,应关注以下三点:

1.理解诗眼的具体内涵。首先要理解作为“诗眼”的词语、诗句的意思,以此体会诗眼的意蕴。比如上述[典例2],诗眼是“闻”,首先要理解“闻”的意思,以及“闻”涉及的内容等。

2.把握诗眼的具体手法。从景物与景物的关系、景物与情感的关系、修辞等角度分析诗眼所使用的具体手法等。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是诗眼,因为“闹”运用了通感,将春意写得有声有色,写活了杏花绽放的情景。

3.体会诗眼的表达效果和情感。从景物特征、画面特点以及抒发情感等角度理解诗眼的表达效果和具体情感。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一句,其中的“空”是诗眼,因为它流露出作者有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之情。

针对训练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至武阳渡作①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②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①此诗写的是诗人将抵家时的一个情景。②楝(liàn):落叶乔木。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归”字是诗眼。夹岸、楝花、高城、乌云、西塔等物象,都是归人眼中所见,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思归之情,“归”字统领全诗。

题型三赏析诗句型

题型解读

高考对赏析诗歌中关键语句的考查一般涉及赏析诗句的意蕴、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等,要求写出诗歌中关键诗句的含意、使用的表现手法、描写的画面、刻画的人物形象、营造的氛围以及表达的诗人情感等。

[典例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①分别赏析两首诗的结句。②着重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指导】第一步,明确句意。赏析诗歌关键语句,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思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一是把握诗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等。比如“门对寒流雪满山”,从关键词语的角度分析,“寒流”“雪”等写出了友人生活的环境;从语境的角度分析,此句是上句友人“诗思清人骨”的具体原因。第二步,体会情景。赏析诗歌语句,还要注重对情景的把握。比如“门对寒流雪满山”,从描述的画面角度分析,这是友人居住地方的特点;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表现了友人高洁的品格;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再如“日暮归来雨满衣”,可以有两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想象诗人日暮归来,也可以理解为想象隐者日暮归来,根据不同情景确定其中蕴含的情感。第三步,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有的运

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第四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方法归纳

整体理解诗歌,赏析关键诗句

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词语意思。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比如上述[典例3]中“日暮归来雨满衣”一句,首先要把握“日暮归来”“雨满衣”等表达的意思,“日暮归来”既可指友人一天都在野外,也可指访人一直在等隐者。因此,从友人的角度分析,体现了友人的生活情趣;从访人的角度分析,表现了访人的执着以及对友人的深挚情感等。2.赏析表现手法。在赏析诗歌关键语句的同时,要注重对语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比如修辞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丰富等。

3.品味诗句句式。古代诗歌的句式特点一般涉及倒装、因果倒置、反问、设问、双重否定等,这些句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诗歌描写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比如使用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内容,使用设问句主要引发读者思考,使用反问句主要表达强烈的语气,使用双重否定主要表达强烈的肯定等。

4.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比如诗歌描写了梦境的美好,那么表达的情感至少有两种:一是对梦中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一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再如,诗歌描写了在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人,那么表达的情感至少有:对描写人物的赞美之情,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遭遇贬谪、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等)。

针对训练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这两句诗中,“箬笠”“蓑衣”是钓翁的典型装束,“冰散响”“玉花空”写出了雪城垂钓的特点,“冰散响”也是以动衬静,既写环境之寂静,又写人物之宁静;“时振玉花空”写钓翁的动作,显得淡定。这两句诗借助声音与动作的描写勾勒出独特的钓翁形象,再配以“雪天”的特殊环境很有意境。

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淡定。

题型四语言风格型

题型解读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典例剖析

[典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三堂东湖作

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①,岸铺芳草睡②。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①蝃:彩虹。②:池鹭。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①赏析语言特色是答题的方向。②从全诗去把握,而不能仅从一词或一句的角度考虑。

【答题指导】解答赏析语言特色类题目,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全面理解、把握诗歌内容。本诗描写了诗人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静静地游览东湖的情景。诗人用清新秀丽的笔触勾画出了湖光山色,寄寓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情怀。第二步,多角度思考,体会语言特色。韦庄的律诗,多明快清新。就这首诗而言,诗人并没有使用什么手法,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直接描写所见景

色,直抒心中感受。诗歌开篇就从“满塘秋水”着笔,直接入题。接着描写看到的景色:湖面上漂浮着十亩菱花,湖上横跨新桥,湖岸上芳草如茵,池鹭睡卧、蛙鸣声声等。这些描写都明白晓畅,语言平实。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诗歌使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都十分生动恰切,比如“乱”,形象地描述了蛙鸣的情态等。第三步,规范作答。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①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遣词造句,写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用真切的情意打动读者。诗歌开篇直接入题,然后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组织在一起,营造活泼、优美、迷人、宁静的氛围。②用词生动准确。如动词“动”“横”“铺”“投”“落”“倒”“入”“生”等,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态,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合,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再如形容词“乱”,用来形容蛙声,惟妙惟肖。还有名词“蝃”“”“黄昏”“烟雨”等,读来流畅自然,声韵和谐,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

方法归纳

多角度分析语言内涵,全方位呈现语言特色

解答赏析诗歌语言类题目,要注重以下三个角度:

1.语言风格。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淡雅闲适、朴素自然、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清幽委婉、直率洗练、旷达奔放、悲壮慷慨、沉郁顿挫等。分析概括语言风格的具体思路:

(1)分析诗歌表达的内容,从内容上确定诗歌具体的语言特色;

(2)分析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技巧上确定诗歌语言的特征;

(3)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诗人的情感或诗歌的主题上确定语言风格;

(4)分析诗歌整体的情调或意蕴,从诗歌留给读者的印象中体会诗歌语言特色。

比如上述[典例4]中《三堂东湖作》一诗,从分析诗歌内容入手,可确定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质朴平实、明白晓畅等。

2.语言内容。语言内容一般包括:

(1)意象语言。常见的景物(事物)在古代诗歌中往往表达着某种固定的情感,如白发多表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浮萍、柳絮等多表达漂泊的孤寂等。

(2)情感语言。情感语言指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如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孤、苦、悲、伤、怨、恨、乐等词语。

(3)象征语言。托物言志诗使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这些物象体现的特征、品格就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品格等。如蝉多寄寓诗人清高的品格,松柏多寄寓诗人孤直的性格等。解题思路大致是,解析意象、象征等体现的意义,理解其表达的诗人情感,概括诗人的品格、追求、修养和情操等。

比如上述[典例4]中,诗人通过描写澄碧的秋水、满眼的菱花、美丽的彩虹、铺岸的芳草等,营造了一个美好、安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三堂东湖的极度喜爱之情。

3.语言特色。语言特色是指古代诗歌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的词句变化特征等。一般有:

(1)词语活用。对词语活用的考查多从理解词义的角度设计,要求通过分析词语活用现象来理解词语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2)语序颠倒。为了诗歌格律、修辞以及情感的需要,有些诗句或词语会出现倒装。

(3)叠词。又叫“叠字”。解题的大致思路是,分析语句的特点、词语体现的意义,把握诗人的情感以及相关字词对诗歌主题、诗人情感的表达所起的作用。针对训练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要从字面着手,把握全诗,从整体上对顾炎武诗歌的风格进行概括。另外,要注意注释的内容,这对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答案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误区规避·增分突破

赏析“诗眼”或关键词时因缺乏多维意识而失分

阅卷现场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答案一】

【现场答案二】

【点评】现场答案一:应多层面分析、品味。失误点在于对“清瘦”情景关系缺少表面层次的分析,并且对“清瘦”的精神内涵分析不够恰当。现场答案二:对诗歌内容整体把握较好,失分点是未能多角度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虽然从内容上作了详尽的分析,却未能写出手法上的运用。

【解题流程】第一步:多层面解释词义。解释该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一要解释词语的表面含义,二要挖掘词语的深刻内涵。“清瘦”,这里指清峻瘦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