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ammonia

er fr ig er at ion s ys te m

SBJ 12-2000

J 38- 2州抽

主编单位: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国家国内贸易局

施行日期,2 0 0 0年9月1 日

关于发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内贸局发产字〔2000〕第89号

根据建设部(93)建标计字第8号文的要求,为满足我国氨制

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工作的需要,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运

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受我局委托,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编制了《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我局审查,现批

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BJ 12-2000。自200。年9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与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

院《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联系。

国家国内贸易局

=000年七月二+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工程建设中氨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及验收的

需要,依据原国内贸易部司发产技字〔1997〕第23号文.由国内贸

易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组织编写。

本规范共分十章和一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1 制冷设备及其管路、附件的质量检验要求和安装要求,并强

调了对系统管路的焊接要求及检验。

2. 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本规范对氨制冷

系统排污、气密性试验、抽真空试验、充氨试验以及系统试运转等

都做了较明确的规定。

3.对制冷设备及管路的防腐隔热做了明确的规定。

4 对工程验收的条件做了较详细的规定。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

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氨制冷系统安装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北京市右安门外大街99号,邮政编

码:100054),

主编单位: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杨一凡徐庆磊

1 总则

1.0.1 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促进

安装技术的进步,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制冷系统管道内工作介质的工作温度高于

一45℃的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包括以氨(NH,)为

制冷剂的各类冷藏库;人工制冷设施中以氨为制冷剂,氯化钠(钙)

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等为载冷剂的各类制冷装置的氨制冷系统

安装工程。

1.0.3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必须按工程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

2 氨制冷系统用制冷设备、管道、阀门、自控元件、仪表、管件及涂料、保温材料等必须具备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其各项指

标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4等的有关规定。

3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应按本规范各章节规定的内容进行质

量检查,填写相应的质量检查单,并由有关负责质检的人员进行签证。

1.0.4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制冷设备的安装

2.1 一般规定

2.1.1 本章适用于以活塞式、螺杆式、回转式氨制冷压缩机为主

机,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水冷式冷凝器及其制冷辅助设备的安

装。

2.1.2 氨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制冷设备及阀门、压力表等必须采用

氨专用产品。阀门、管件等严禁采用铜和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与制冷剂接触的铝密封垫片应使用高纯度的铝材。法兰、螺

纹等连结处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油橡胶石棉板、聚四氟乙烯生料

带1氯丁橡胶密封液或甘油一氧化铝等。

2.1.3 制冷设备基础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制作,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2.2 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

2.2.1 本节适用于带有公共底座整体出厂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和压缩机、电动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等

部件在同一公共底座上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对于解体

出厂或无公共底座的制冷压缩机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现行

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 的有关规定执行。

2.2. 2 对于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4的有关规定。

2.3 辅助设备的安装

2.3.1 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集油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泵等设备就位前,应检查其基础及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尺寸并应符合设计文件中设备管道接口

的方向;对于空气分离器等吊挂式辅助设备,尚应检查其支、吊点

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3.2 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吹污,吹污可用。. 8MPa(表压)的压缩空气进行,次数不应少于3次,直至无污物排出为止。

2.3.3 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2.3.4 无特殊要求的卧式辅助设备安装水平偏差和立式辅助设

备安装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宜大于1/10000

2.3.5 有油包或放油口在设备一端的贮液器、卧式氨液分离器、卧式蒸发器等设备的安装,应以2/100。的坡度坡向放油口一

方口

2.3.6 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应水平安装,氨液进口端应高于另一端,其坡度应为2%.

2.3.7 安装在常温环境下的低温设备,其支座下应增设硬质垫木,垫木应预先进行防腐处理,垫木的厚度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

2.3.8 氨泵的安装,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氨泵轴线的标高应低于低压循环贮液器的最低液面标高,

其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2 氨泵进液管道上应尽量减少弯头,必须使用弯头时,其弯

曲半径应尽量大,氨泵进出液管道上应严格避免形成“气囊”或“油囊"。

3 氨泵进液管上的过滤器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氨泵。

2. 4 现场组装及现场制作的制冷辅助设备的安装

2.4.1 现场组装、现场制作的制冷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定》GB 9237的有关规定。

14.2 对于现场组装的制冷设备,安装前应将设备零部件及附属

管道清洗干净,并应检查零部件表面有无损伤及缺陷,合格后方可按设备装配图纸进行组装。

2.4.3 现场组装、现场制作的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设备必须进行单体吹污及气密性试验,单体吹污的压力、清洁度的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2.

3.2条的规定;气密性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2.3.3条的

规定。

2.4.4 现场组装或拼装的蒸发式冷凝器,立管式或螺旋管式蒸发器及氨制冰设备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设备技术文件及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规定。

2.4.5 隧道式、螺旋式和往复式冻结装置的现场组装除应符合设计文件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传动装置应灵活,运转可靠。

2 风机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的有关规定,风机电线穿孔处必须嵌橡皮圈,并应做好防潮密封处理。

3 厢体接缝应紧密,厢体及接缝不得出现结露、结霜等漏冷

现象。

4 检修用保温门开、关应灵活,不得有变形及密封性能不良

等现象。

2.4… 蒸发排管的制作与安装除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规定外,尚应

满足下列要求:

1 蒸发排管所采用的管材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和第

4.1.2条的规定。

2 蒸发排管的加工制作应符合本规范第4.2.1 条一第4.2.5

条和第4. 4. 1条一第4.4.10条的规定,并不得以两个900压制弯头焊接代替1800弯头。

3 蒸发排管气、液集管上的开孔必须采用钻孔,不得采用气

割成孔。

4 蒸发排管的安装应符合表2.4.6的规定。

表2. 4. 6 燕发排签安装要求

序号植查部位允许偏差

1

集管上的开孔位置:

沿轴线方向位移

垂直轴线方向位移

簇1.5..

不允许

2 同一冷间各组燕发排管的标高士5mm

3 横式燕发排管各横管的平行度(1/1000

4 立式蒸发排管各立管的平行度《1/1000

5 燕发排管平面的翘曲(一角扭出平面的距离) 成3.m

6 顶排管的水平误差《1/1000

7 顶排管中部上下弯曲不允许

5 经试验合格后的蒸发排管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一般

可刷红丹酚醛防锈漆两道。

6 蒸发排管表面应整洁、无油污。

2.4.7 现场组装、现场制作的辅助制冷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

第2.3.4条的要求。

3 阀门、自控元件及仪表安装

3. 1 阀门的安装

3.1.1 阀门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文件或使用工况(工作压力、工作

温度等)的要求确定。

3.1.2 对于进、出口密封性能良好,并在其保用期内的氨制冷系

统及相关润滑油系统所用的阀门,可只清洗密封面;不符合该条件

的阀门均应拆卸、清洗,并应按阀门的有关要求更换填料及垫片。对氨液(气)过滤器应检查其金属滤网是否符合该设备技术文件的

要求。

3.1.3 每个阀门及氨液(气)过滤器均应逐个进行气密性试验,其

试验压力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3.1.4 阀门安装应符合制冷系统中氨的流向《加氨用阀门除外)。

带手柄的阀门,阀柄的朝向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阀门技术文件的要求。

3.1.5 成排安装的阀门(如阀站),阀门手轮的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

32 自控元件及仪表的安装

3.2.1 目投元件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第3.1.2条的

规定。

3.2.2 电磁阀、旁通阀、止回阀、值压阀、浮球液位控制器等均应逐个进行气密性试验。

3.23 安全阀、旁通阀、压力表在安装前,应经相关计量部门进行

校验、铅封。

12.4 电磁阀、电磁主阀、电磁恒压主阀、恒压阀、恒压主阀等阀

体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3.25 浮球液位控制器必须垂直安装,不允许有倾斜角度,并应

进行动作灵敏性试验。

3.2.… 压力(压差)控制器应垂直安装在震动小的地方,并应检查

预调控制压力。压差控制器两端,高、低压连接管应连接正确,不可接反。

3,2.7 氨压力表的安装除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

列要求;

1 精度要求:当表盘最大刻度压力小于等于1.6 MPa时应不

低于2.5级,大于1.6M Pa时应不低于1.5级。

2 压力表应垂直安装。安装在压力波动较大设备、管道上的

压力表,其导压管应采取减震措施,压力表的导压管上不得接其他用途的管道。

、3 安装在室外的压力表应做防雨、遮阳等防护设施。

3.28 温度控制器的安装除应符合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

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温度控制器应垂直安装。

2 冷库用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元件应安装在具有代表性温度

的地方,其周围介质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3 安装于管道或密封容器内的感温元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

求放在充有冷冻油的套管中。

4 氨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

4. 1 一般规定

4.1.1 氨制冷系统管道及输送含氨的冷冻机油的管道、管件的材质、规格、型号以及焊接材料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文件或使用工况(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等)的要求确定。

4.1.2 与制冷系统管道安装有关的土建工程应检验合格并满足

安装要求。

4.2 管道加工及管件制作

4.2.1 制冷系统管道安装之前,应将管子内的氧化皮、污杂物和

锈蚀除去.使管道内壁出现金属光泽面并应将其两端封闭放置于

干燥避雨的地方待用。

4.2.2 管子切口端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其毛刺、凸凹、缩口、熔渣、氧化铁、铁屑等应予以清除。

4.2.3 管子切口平面倾斜偏差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且不得超

过3mm,

4.2.4 弯管制作及其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

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

42.5 焊制三通支管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高度的100.且不大

于3mm,并应兼顾制冷剂正常工作流向。

4.2.6 管道伸缩弯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制作,质量要求应符合本

规范第4.2.4条的规定。

4.3 管道支、吊架制作

4.3.1 管道支、吊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

规定,管道支、吊架应牢靠,并保证其水平度和垂直度。

4.3.2 管道支、吊架所用型钢应平直,确保与每根管子或管垫接

触良好。

4.3.3 管道支、吊架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焊、欠焊、裂

纹、咬肉等缺陷。其焊接变形应予矫正。

4.3.4 管值支、吊架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4.4 管道焊接

4.4.1 管子坡口的加工方法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氧一乙炔

焰等方法,但必须除净其表面lOm m范围内的氧化皮等污物,并

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凸凹不平处磨削平整。

4.4.2 管子、管件的坡口型式和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容易保证焊

接接头的质量,填充金属少,便于操作及减少焊接变形等原则。坡

口型式和尺寸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衰4. 4. 2 焊接坡口型式和尺寸(m m )

4.4.3 不同管径的管子对接焊接时,应采用管子异径同心接头,

也可将大管径的管子焊接端滚圆缩小到与小管径管子相同管径后

焊接,但对于大管径管子滚圆缩径时,其壁厚应不小于设计计算壁

厚,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2.1条一第4.2.3条的规定。焊接时,其

内壁应做到平齐,内壁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

2mm,

4.4.4

1

不小于

2

管道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对接焊口中心线距弯管起弯点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

l00mm(不包括压制弯管)。

直管段两对接焊口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

于150mm时,不应小于150mm;当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3 管道对接焊口中心线与管道支、吊架边缘的距离以及距管

道穿墙墙面和穿楼板板面的距离均应不小于l00mm.

4 不得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管道开孔时,焊缝距孔边缘

的距离不应小于l00mm.

4.4.5 管道焊接宜采用氢弧焊打底,电弧焊盖面的焊接工艺。4.4.6 每条焊缝施焊时,应一次完成。

4.4.7 焊缝的补焊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否则应割去或更换管子重焊。

4.4.8 不得在管道内保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焊接。

4.4.9 焊接应在环境温度。℃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气温低于0"C,焊接前应注意清除管道上的水汽、冰霜,并要预热,使被焊母材有手温感,预热范围应以焊口为中心,两侧不小于壁厚的3^-5 倍。

4.4.10 管道焊缝的检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对于设计温度低于一29℃的低温管道焊缝应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其他管道焊缝应进行抽样射线照相检验,抽样比例不得低于5%.

. 11 .

4.5 管道安装

4.5.1 管道需采用套丝安装时,套丝后管壁的有效厚度应符合设计用管道壁厚。丝扣螺纹连接处应均匀涂抹黄铅粉与甘油调制的

填料或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作填料,填料不得突人管内。

4.5.2 管道上仪表接点开孔和焊接宜在管道安装前进行。

4.5.3 埋地管道必须经气密试验检查,合格后并经沥青防腐处理,才能覆盖。

4.5.4 从压缩机到室外冷凝器的高压排气管道穿过墙体时,应留有10^ 20mm的空隙,空隙内不应填充材料。

4.5.5 管道安装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表4.5. 5的规定。

表4. 5. 5 签道安装允许偏差值(m m )

项目允许偏差

坐标

架空及地沟

室外25

室内15

埋地60

标高

架空及地沟

室外士20

室内士15

埋地士25

水平管道平直度

刀N簇100 2编L.最大50

刀N> 100 3编L.最大80

立管铅垂度5陈L.最大30

成排管道间距15

交叉管的外璧或隔热层间距20

注:L-一管子有效长度,DN- 管子公称直径。

4.5. 6 氨制冷系统管道的坡向及坡度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表4.5.6的规定。

. 12 .

表东弓.… 盆制冷系统管通坡向及坡度范围(%)

管道名称坡向坡度

氨压缩机排气管至油分离器的水平

管段

坡向油分离器0.3- 0.5

与安装在室外冷凝器相连接的排气

坡向冷凝器0.3^ 0.5

氨压缩机吸气管的水平管段

坡向低压循环贮液器或氛液分

离器

0.1~ 0 3

冷凝器至贮液器的出液管其水平管

坡向贮液器0.1- 0.5

液休分配站至熬发器的供液管水平管段

坡向蒸发器(空气冷却器排

管)

0. 1- & 3

燕发器至气休分配站的回气管水平管段

坡向燕发器(空气冷却器、排

管)

0.1- 0.3

4.5.,管道加固必须牢靠。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道与支架之间应衬垫木或其他隔热管垫,垫木应预先进行防腐处理,垫木或隔热管垫的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3

5 氨制冷系统排污

5.0.1 制冷系统管道安装完成后,应用。. 8MPa表压)的压缩空气对制冷系统管道进行分段排污,并在距排污口300mm处以白色标识板设靶检查,直至无污物排出为止。

5.0.2 排污前,应将系统内的仪表、安全阀等加以保护,并将电磁阀、止回阀的阀芯以及过滤器的滤网拆除,待抽真空试验合格后方可重新安装复位。

5.0.3 系统排污洁净后,应拆卸可能积存污物的阀门,并将其清洗干净然后重新组装。

6 氨制冷系统试验

6.1 氮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

6.1.1 气密性试验应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进行。试验压力当设

计文件无规定时,高压部分应采用1. 8MPa表压),中压部分和低

压部分应采用1. 2MPa表压)。

6.1.2 试验应采用空气压缩机。压力应逐级缓升至规定试验压力

的10%,且不超过0. 05MPa时,保压5min,然后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泄漏检查,如有泄漏,则应将系统同大气连通

后进行修补并重新试验。经初次泄漏检查合格后再继续缓慢升压

至试验压力的5000,进行检查,如无泄漏及异常现象,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min,直至达到试验压力。保压10min后,用肥皂水或其他发泡剂刷抹在焊缝、法兰等连接处检查有无泄漏。

6.1.3 对于制冷压缩机、氨泵、浮球液位控制器等设备、控制元件

在试压时可暂时隔开。系统开始试压时须将玻璃板液位指示器两

端的阀门关闭,待压力稳定后再逐步打开两端的阀门。

6.1.4 系统充气至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6h后开始记录压力表

读数,经24h后再检查压力表读数,其压力降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大于试验压力的100,当压力降超过以上规定时,应查明原因,

消除泄漏,并应重新试验,直至合格。

。。273+t2..

0 r = 厂1一二二二,下-,厂,

2Y 1 十t ,

(6.1.4)

式中△P—压力降(MPa);

P, —试验开始时系统中的气体压力(MPa,绝对压力);

P} —试验结束时系统中的气体压力(MPa,绝对压力);

. 1 5 .

t,—试验开始时系统中的气体温度(℃);

t2—试验结束时系统中的气体温度(℃)。

….1.5 气密性试验前应将不应参与试验的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

加以隔离。

6.2 氨制冷系统抽真空试验

6.2.1 氨制冷系统抽真空试验应在系统排污和气密性试验合格

后进行。

6.2.2 抽真空时,除关闭与外界有关的阀门外,应将制冷系统中

的阀门全部开启。抽真空操作应分数次进行,以使制冷系统内压力

均匀下降。

6.2.3 当系统内剩余压力小于5. 333kPa时,保持24h,系统内压力无变化为合格。系统如发现泄漏,补焊后应重新进行气密性试验

和抽真空试验。

….3 氨制冷系统充氮试验

6.3.1 制冷系统充氨试验必须在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试验合格

后进行,并应利用系统的真空度分段进行,不得向系统灌人大量的

氨液。充氨试验压力为。. 2MPa表压)。

6.3.2 氨制冷系统检漏可采用酚酞试纸进行,如发现泄漏,应将

修复段的氨气排净,并与大气相通后方可进行补焊修复,严禁在管

路内含氨的情况下补焊。

7 制冷设备和管道防腐及保冷

7.1 制冷设备和管道防腐

7.1.1 制伶设备和管逗防腐工程应在系统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

行。

7.1.2 涂漆前应清除设备、管道表面的铁锈、焊渣、毛刺、油和水等污物。

7.1.3 涂漆施工宜在5-4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并应有防火、

防冻、防雨措施。

7.1.4 徐漆应均匀、颜色一致;漆膜附着力应牢固,无剥落、皱皮、气泡、针孔等缺陷。

7.1.5 对于没有保温层的制冷设备及管道的外壁涂漆的种类、颜

色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一般应采用防锈漆

打底,调和漆罩面的施工工艺。设备及管道涂刷面漆的颜色宜采用表7. 1. 5的规定。制冷压缩机及机组和空气冷却器可不再涂

漆。

表7. 1. 5 制冷设备及管道涂漆颇色

设备及管道名称,色名称一设备及管道名称颜色名称

冷凝器银灰(B04,一低压循环贮液器天(酸)蓝(PB09)

贮液器淡黄…Y06,一中。却器天(嗽)蓝(PB09)

油分离器大红…R03)」排液桶天(酞)蓝(PB09)

集油器“黄…YR02,一高、低压液体管淡黄(Y06)

氨液分离器天…O)R(PB09)一吸气管、回气管天(酸)蓝(PB09)

级农7.1.5

设备及管道名称颇色名称一设备及管道名称颇色名称

高压气体管、安全

管、均压管大红…R03,一一「7的“… 黑

放油管摘黄(YR02) 截止阀手轮淡黄(Y06)

放空气管乳白(Yll) 1 VAN*% 大红(R03)

注:表中括号内编号为漆膜顺色标准的编号。

7.1.6 蒸发排管的防腐应符合本规范第2.4. 6条的规定,可不涂刷调和面漆。

7.1.7 埋于地下的管道防腐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5.3条的规

定,

7.1.8 采用镀锌薄钢板、不锈钢薄钢板、防锈薄铝板等做隔热保

温材料的金属保护层时,其表面可不涂漆,但应按本规范表7.1.5 的规定,刷贴色环,色环的宽度和间距宜采用表7.1.8的规定。

表7. 1. 8 色环的宽度和间距允许值

管路保温层外径(mm) 色环宽度(mm) 色环间距(m)

< 150 50 1.5- 2.0

150- 300 70 2.0^ 2.5

二》300 100 5.0

7.2 制冷设备及管道保冷

7.2.1 制冷设备及管道保冷工程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按隔

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的顺序施工。

7.2.2 保冷工程应在制冷设备及管道气密性试验合格及制冷系

统充氨试验合格后进行(立式螺旋管燕发器等箱体保冷除外),施

工前,需保冷的设备、管道外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冬季、雨雪夭. 1 8 .

施工应有防冻、防雨雪措施。

7.2.3 隔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的材料性能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 15586的有关规定。

7.2.4 需保冷的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其隔热层不得中断。

7.2.5 隔热层厚度的允许偏差为。一+5mm,

7.2.6 严禁将需保冷的容器上的阀门、压力表及管件埋入容器隔

热层内。

8 氨制冷系统灌氨

8.0.1 制冷系统灌氨必须在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和制冷设备及

管道隔热工程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

8.0.2 制冷系统用液氨(钢瓶装或槽车装)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液体无水氨)GB 536的有关规定,并采用不低于一等品指标的液氨。

8.0.3 液氨的灌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灌氨操作时,应逐

步进行,不得将设计用氨量一次注入系统中。

,氨制冷系统试运转

9.0.1 制冷系统试运转除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有关

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单体制冷设备(如制冷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及空气冷却

器用风机等)空载运行正常,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和低压循环贮液器等液位正常。氨泵不得空转或在有气蚀的情况下运转。

2 制冷系统配套冷却水系统试运转正常。

3 制冷系统配套电气控制系统调试正常。

4 制冷系统中,浮球液位控制器、压力控制器等自控元件动

作灵敏,工作状态稳定。

5 温、湿度仪表及其他仪表显示应准确,误差范围应符合设

计文件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0.2 系统灌氨后,应将氨制冷压缩机及制冷机组逐台进行带负

荷试运转,每台压缩机最后一次连续运转时间不得少于24h.每台

压缩机累计运转时间不得少于48h.

9.0.3 制冷系统试运转合格后,应将系统内过滤器拆下,进行彻

底清洗并重新组装。

10 工程验收

10.0.1 氨制冷系统经带负荷运转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验收。

10-0.2 工程未办理工程验收,设备不得投人使用。

10-0.3 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设备开箱检查记录及设备技术文件、设备出厂合格证书、

检测报告等。

2 氨制冷系统用阀门、自控元件、仪表等出厂合格证、检验记录或试验资料等。

3 氨制冷系统用主要材料的各种材质报告的证明文件。

4 基础复检记录及预留孔洞、预埋管件的复检记录。

5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及验收报告。

6 设备安装重要工序施工记录。

7 管道焊接检验记录。

8 制冷系统排污及严密性试验记录。

,系统带负荷试运转及降温记录。

10 设计修改通知单、竣工图。

n 施工安装竣工报告等其他有关资料。

附录A 冷藏库降温步骤

土建冷库试车降温时必须缓慢地逐渐降温,室温+2℃以上时

每天降温3-5"C,室温降至十2℃时,应保持3-5d;室温在+2`C 以下时,每天允许降温4^50C,

对于地坪表层为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冷库降温,每天降温以

5-7℃为宜。室温在+2℃时,应保持2-3d,室温在+2℃以下时,每夭允许降温4^50Ce

对于地坪也采用预制隔热板拼装而成的装配式冷库,空库降

温速度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可将库温缓缓的降至设计温度。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z)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BJ 12-2000

J 38- 2000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阐明了制订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是对氨制冷系统安装要求的统一技术规定,以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运行,并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

1.0.2 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氨制冷系统是指以氨为制冷剂,以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为主

机,以油分离器、水冷式冷凝器、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蒸发器

等为辅助设备,通过阀门、管道等连接的完整的制冷循环系统。包

括氨直接制冷系统和间接制冷系统。鉴于氨制冷系统的安装特点,

本规范中的安装是指从设备开箱检验起,至系统试运转合格、工程

验收为止。对于间接制冷系统,本规范工程验收只考虑载冷剂最终

温度达到设计文件的要求。

1.0.3 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是现场安装施工的基本要求。按照

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

类》HG 20660,氨属于有毒性的制冷剂,在较高的温度下,氨和空

气混合物体积浓度在15%-28%之间遇明火可引起爆炸,且制冷

系统运行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采用符合设计要求、合格的设备、

材料及在安装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是保证总体安装质量和系统安

全运行的重要前提。

1.0.4 明确了本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本规范是氨制冷系统安

装工程的专业性技术规定,有关制冷系统安装的通用性技术要

求和涉及到其他专业工程和设备、装置的安装时,应按相应现行国

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31,《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4,《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 . 29 .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工业

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

导则)GB/T 1558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12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9和《工业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3等,本规范不再重复规

定。

2 制冷设备的安装

2.1 一般规定

2.1.1 根据我国大中型制冷设备厂生产的制冷设备情况,特别是

当采用氨作为制冷剂时,冷凝器(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淋

水式冷凝器)均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故本条特作出此规定。

2.1.2 在设备安装时必须对制冷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核实以免

造成事故隐患。法兰、螺纹等连结处条文所列的密封材料为多年实

践所证实,其性能可靠、经济实用。

2.1.3 对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条文引述的规

范已有明确要求,本规范不再重复规定。

2.2 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

2.2.1 带有公共底座整体出厂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是指压缩机

和电机及其他附件出厂时连接在同一公共底座上,制冷压缩机组

是指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和近年来厂家开发生产的活塞式制冷压缩

机(包括电机)、卧式壳管冷凝器、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等组装在

同一公共底座上的机组,出厂时均未构成完整的制冷系统。对于解

体出厂的制冷压缩机,本条规定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条文引用规

范的要求先行组装,再按本规范要求的有关内容执行。

2.3 辅助设备的安装

2.31 规定了辅助设备就位前应进行检查的内容,一般设备基础

的制作和设备安装是由两个施工单位或同一施工单位的不同施工

小组分别进行施工的,且大部分辅助设备的连接管道较多,为避免

出现安装间题,应尽早检查处理。

. 31 ,

2.3.2 辅助设备的单体吹污是为了清除设备在运输、保管过程中

造成的内部污染物、水分等以及设备出厂时就存在的间题,为整个

制冷系统的吹污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确保整个制冷系统的清洁度。2.3.3 为防止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间题及其他因素的

影响,引发后续工序出现间题,给安装带来的诸多不便,本条特作

此规定。一旦出现试验不合格的情况,应查明原因,会同有关单位

及时解决。

2.3.4 无特殊要求的制冷辅助设备安装的水平偏差或铅垂度偏

差是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

2.3.5 这样规定是为了便于集存于设备内的冷冻油集中排放。

2.3.… 此规定是设备结构的要求。

2.3.7 低温设备是指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液分离器、卧式蒸发器、排液桶、经济器等需做保温的设备。

2.3.8 考虑到氨泵的运转特点,针对安装中常见的问题,作此规定。

2.4 现场组装及现场制作的制冷辅助设备的安装

2.4.1 此条规定是对现场组装和现场制作制冷设备的基本要求。2.4.2 为保证设备组装质量而作出此规定。

2.4.3 此条规定是为了保证制冷系统的清洁度并为制冷系统气

密性试验做好前期准备,以避免在系统气密性试验出现间题时,造

成修复的困难。

2.4.4 蒸发式冷凝器、立管式或螺旋管式蒸发器及氨制冰设备在

国家现行标准《氨制冷装置用蒸发式冷凝器DJB/T 7658.5,Q氨制冷装置用立管式、螺旋管式蒸发器技术条件NJB 4341,《大型氨制冰设备UB/T 7222中已有明确规定,本规范不再重复规定。

2.4.5 本条是保证隧道式、螺旋式和往复式冻结装置正常高效运

转的关键环节,故作此强调性规定。

2.4.6 蒸发排管是制冷系统常用的蒸发器,广泛应用于食品冷藏· 32 ·

库和人工冰场等设施中,蒸发排管加工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制

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食品的质量以及周围的环境,故本条对蒸发

排管加工制作质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 阀门、自控元件及仪表安装

3.1 阀门的安装

3.1.2 ,3-1.3 为提高系统的安装质量,强调对系统所采用阀门的

质量检查。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对输送有毒、剧毒流体及可燃流体管路系统的阀门均应逐个进行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性试验的要求,按

照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的有关规定,氨属于N级轻度危害的有毒物质,属于乙类火灾危害性物质。考虑到氨阀门出厂前均已进行了强度和气密性试验,这里只规定对氨制冷系统及相应的润滑油

系统用阀门进行气密性试验,以避免系统试压及正常运行时,出现阀门泄漏及其他事故。阀门试验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制冷装置用截止阀)JB 7245,((氨制冷装置用氨液过滤器)JB/T 7658. 14及《氨制冷装置用氨气过滤器)JB/T 7658.15的有关规定进行,并确保试验的安全。

3.1.4 为避免阀门安装过程中,将阀体反装等问题的发生,故作

此规定。

3.1.5 提出这条的目的在于提高安装的外观质量并进一步规范

施工。

3.2 自控元件及仪表的安装

3.2.1 自控元件是指氨制冷系统用自控阀门(如电磁阀、恒压阀、旁通阀、止回阀等)及控制元件(如浮球液位控制器等)。自控元件

的拆卸、清洗应严格按照设备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

3.2.2 阀门的试验应根据阀门的结构特点进行,注意不得损伤阀

. 34 ·

门的有关部件。

3.2.5 这是自控元件本身结构的安装要求。

3. 2. 6 压力(压差)控制器安装在震动小的地方的目的是为了提

高其控制精度。

3.2.7 本条对压力表的安装作了常规规定。压力表的精度要求是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UB/T 6917的有关规定制订的。

3.2.8 本条对温度控制器及感温元件的安装形式作出了明确的

规定,以避免不规范的安装所造成的温度控制、显示不准确等问题的发生。

4 氨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

42 管道加工及管件制作

4.2.1 保证制冷系统的清洁度,只靠系统排污是无法完全将系统

内的污物吹除干净的。只有在安装的各环节保证管材、阀件、管件等设备、材料的清洁度以及焊接质量等,才能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清洁度。

4.2.2,4.2.3 这两条的规定是为了保证管道的焊接质量。

4.3 管道支、吊架制作

4.3-1-4-3.4 本节规定了管道支、吊架的制作要求。

4.4 管道焊接

4.4.1 根据现场情况及管件特点,施工单位应首选机械方法对管

子坡口进行加工,当采用氧一乙炔焰等方法时,焊接前应清除坡口表面的污物,以避免将其带进金属熔池中,使焊缝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

4.4.2 对管子、管件坡口的加工型式的选用是确保管道焊接质量

的前提条件,本条根据氨制冷系统常用的管材情况,规定了三种焊接常用的坡口型式和尺寸。

4.4.3 本条对不同管径的管子对接施焊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避免

出现管子加工时,由于壁厚低于设计计算值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并

影响到焊缝的焊接质量。对内壁错边量的要求是为了保证管道安

装质量,减少制冷剂的流动阻力.

4.4.4 本条要求的目的在于避开应力集中区,这样便于焊接对焊

缝的质量进行检查。

如3 6 .

4.4.5 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J 236对工、1级以及内壁清洁度要求严格的单面焊焊缝,推荐采用氢弧焊打底,打底以后的焊缝及时进行填充焊的焊接工艺。针对氨制冷剂的渗透性较强,制冷系统气密性要求严格等特点,为保证焊缝质量,提高管道内部的清洁度,本条文特作此规定。

4.4.6 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出现裂纹。

4.5 管道安装

4.5.1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套丝后管子的耐压强度。

4.5. 2- 4.5.4 这几条对制冷系统管道安装中需注意的问题作了

规定。

4.5.… 本条规定是根据氨制冷系统的运行特点制订的。

5 氨制冷系统排污

5.0.1 制冷设备及管道安装完成后,对制冷系统吹扫排污,是为

了将安装过程中混人系统中的焊渣、氧化皮、水分等进行吹扫排除,保持系统的洁净,确保制冷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因为系统气密性试验采用空气压缩机进行,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远高于排污压力,为提高系统的排污质量,将排污压力提高到。.8M Pa,

5.0.2 本条规定拆除电磁阀、止回阀等阀芯是为了保证管路畅通

和避免阀芯被脏污或因沾染水汽而锈蚀。

5.0.3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在排污过程中积存在阀门内

的污物。

6 氨制冷系统试验

…. 1 氨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

6.1.1 -6.1.4 气密性试验是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中的一项重要

工序。本节对气密性试验的方法、检验办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6. 2 氮制冷系统抽真空试验

6.2 .1-6.2 .3 氨制冷系统抽真空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

检查系统的严密性为充灌制冷剂做准备,并清除系统中的水分。…. 3 氮制冷系统充氮试验

6.3 .1 ,6.3 .2 在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试验合格后,用少量的氨对系统试漏也是相当必要的,因为氨的渗透性较强,有时在上述两项试验合格后,用少量氨试漏还能发现泄漏部位,因此,对系统进行氨试漏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试验工序。

7 制冷设备和管道防腐及保冷

7 1 制冷设备和管道防腐

7.1-1-7-1. 3 规定了制冷设备和管道防腐工程的施工要求,目

的在于提高防腐工程的质量。

7.1.5 统一氨制冷系统设备及管道涂漆的颜色,以区分输送不同介质及相同介质,不同工作状况及用途的管路,以便于操作管理。其中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和空气冷却器出厂时已经将漆喷好,故安装时可不再涂漆口

7.2 制冷设备及管道保冷

7.2 .1 ,7.2 .2 规定了制冷设备及管道保冷工程的施工工序要求及注意事项。立式螺旋管燕发器等箱体的保冷因不参与系统的试压,可按相应的工序进行,但对其保冷的要求也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7.2.3 该条文所引用的规范对隔热材料和主要辅助材料的性能

要求及主要施工技术要求已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条不再重复规定。

7.2.4 本条的规定是为了避免冷量损失,避免管道外壁结露、结霜

8 氨制冷系统灌氨

8.0. 1-8.0. 3 规定了制冷系统灌氨的工序要求及液氨的选用指标和灌注量的要求。液氨是腐蚀性有毒物质,灌氨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人员必须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及急救药品等。严禁在灌氨现场吸烟或明火作业。

,氨制冷系统试运转

9.0.1 本杀规足是系统试运转的必备条ilP及系统调试的基础工作。

,0.2 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检查制冷压缩机带负荷运转的情况,为系统投人正式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9.0.3 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清除过滤器内的污物,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转。

10 工程验收

10.0 .1.10.0 .2 强调了在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必须建立在制冷系统负荷试运转合格之后,以保证设备能够安全正常运行。

10.0.3 本条列出了工程验收时应准备的资料的内容,并以此作

为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和验收的依据。

氨制冷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食品冷冻厂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 施 工 方 案 ****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11年3月10日

石狮市东益食品冷冻厂冷库工程项目。经双方协商,制冷安装工程由泉州市丰泽南方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承担。为保证安装质量和按期完成安装任务,并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施工方案如下: 一、工程概况及工艺特点: 氨制冷机房设置8ASJ170氨压缩机3台;配套CXV-1120蒸发式冷凝器2台;50P-40屏蔽氨泵6台;系统配套附属设备9台,分别为:ZA-5.0贮氨器2台、ZA-3.0贮氨器1台、ZL-8.0中间冷却器1台、DXZ-3.5低压循环桶3台、YF-150氨油分离器1台、JY-500集油器1台。 工程地点:石狮市祥芝镇海洋科技园,按照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出具的施工图纸施工。工程拟定于2009年3月13日开工,争取于2009年7月13日竣工。施工项目包括:1、制冷系统设备安装、工艺管道制作安装。 制冷系统的特点是经压缩后的氨蒸汽在充分冷却条件下液化,而液化后的液体在低压条件下可以迅速汽化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人们利用这一物质易于压缩、又易于汽化的特点,将压缩机、换热设备、节流机构等组成蒸汽压缩式循环制冷系统。 该系统使用的是活塞式压缩机(即往复容积型压缩机),是靠进入气缸的气体体积的缩小,使单位体积中气体分子密度急剧增加而使气体压力升高,通过蒸发式冷凝器冷却后的高压氨液经节流阀后进入蒸发器中,氨液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二、施工检查和验收依据: 1、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劳部发[1996]140号文《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50274-9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SBJ12-2000《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GB9237《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定》 8、GBJ126-89《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GB5018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0、GB/T15586《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11、GB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12、GB50275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3、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图纸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氨制冷企业安全要求(包括厂区建设,制冷系统及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直接制冷系统及以氨为制冷剂、无相变介质为载冷剂的间接制冷系统的制冷企业,采用其他制冷剂的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36液体无水氨 GB 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 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28009冷库安全规程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72冷库设计规范 GB 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 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SBJ 11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BJ 12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制冷系统 refrigeration system

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设备,以管道、阀门、密封件等连接,制冷剂在该封闭的系统内完成制冷循环的系统。 3.2 直接制冷系统 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达到直接冷却效果的制冷系统。指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制冷剂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桶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制冷)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3.3 间接制冷系统 in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液体载冷剂在制冷系统中被制冷剂冷却,然后输送到被冷却(或冷冻)物质(或空间)中循环,或者冷却流过被冷却的物质(或空气)的制冷系统。 3.4 快速冻结装置quick-freezing plant 将被冷冻产品的温度快速降低并顺利通过其最大冻结冰晶区域的冻结装置。 4基本要求 4.1氨制冷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及工程验收。 4.2氨制冷企业相关工程的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其中冷库(冷蔵库)、制冷系统设计应由具备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具备工程设计行业、专业、专项资质的单位承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应由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43制冷设备及安全设施应釆用具备相关生产资质企业制造的产品,并具有相关产品合格证书。 4.4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单位应由具备以下条件: a)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 b)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安装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 1)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2)GB级、GC2级压力管道安装单位配备相应数量起重工后,可以安装与其相联接的D级压力容器。 3)取得压力容器安装1级许可的单位。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GC2级及以上。 4.5工程质量应符合SBJl1、SBJ12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6安全设施应按照“三同时”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

制冷系统主要设备安装

制冷系统主要设备安装 制冷系统的安装需遵照厂家提供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五)-78)、《制冷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66-84)各项规定进行。 制冷机辅助设备和冷凝器、高压贮液桶、低压循环贮液桶、蒸发器、空气分离器、集油器、片冰机、冰库、冷风机氨泵、氨阀等设备,在安装前均应检查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设备在安装必须清除铁锈,污物、灰等。 (1)冰库安装 a在预先浇好的混凝土平台(平整度要求1/1000以上)铺设二层毡三层沥青,两毡搭接宽度>200mm; b待沥青凝结后,其上铺设200mm保温板,保温板之间应交错搭接,接缝之间应涂密封胶; c在其上做20mm厚C20水泥砂浆垫层,养护三天,要求平整度1/1000; d冰门支撑架、挡冰板:库体底板就位后,将冰门支撑架固定其上,注意其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固定挡冰板于库体底板上; e水平螺旋输送机装配:调整螺旋机支架,并与库体底板把牢,将螺旋机支承轴承及螺旋轴装到库底板上,调整螺旋机叶片与机壳之间间隙不小于10mm,然后 把紧轴承与库底板之间的螺栓; f安装减速机、调整电机架的位置:使两链轮处于同一平面内,即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几何平面应重合,不重合偏差应小于或等于二链轮中心距的1.5/100以内, 安装时注意螺旋机的方向; g耙冰机:先将耙冰机组成整体,在组成过程中,调整耙冰机上的调整螺栓,使输送链保持一定张紧度,调整两轮之间的距离,使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控制 在两链轮中心距离的1/1000以内,同时应保证主动轴和从动轴平行,使前后轮 处于同平面内,调整后,拧紧所有联接螺栓; h库体结构:安装储冰库体侧壁板,同时将耙冰机的支撑杆置于库体侧壁板的导向槽内,并搁置在导向槽上的横档上或耙冰机下面垫起,连接库体侧壁板与库 体底板之间的螺栓并紧固。储冰库体端壁板连接支撑杆 i冰门的安装:连接冰门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杆,不得有卡死现象; j安装电动推杆及电动推杆支架,滑轮并调整电动推杆中心线与滑轮处于同一直

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 - 制度大全

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一、安全意识(理念):首先是有没有安全意识。 1.从重要性说:安全是第一,安全是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没有了安全所有的工作都将可能是徒劳。(只是可能,但不要抱侥幸心理,抱侥幸=冒险)没... 一、安全意识(理念):首先是有没有安全意识。 1.从重要性说:安全是第一,安全是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没有了安全所有的工作都将可能是徒劳。(只是可能,但不要抱侥幸心理,抱侥幸=冒险)没有安全就没有阳光的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员工的饭碗和平安。 2.从企业管理工作的结构 说:安全管理工作是基础工作,是日常工作。 3.从企业效益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安全是一种隐性的、长期的效益。是企业的最大效益。 4.从企业投入说:安全投入明的是在花钱,隐性的是为了企业更少的花钱。安全投入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基本效益,进而扩张更大的效益。现代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效益最大化就得创造最多的收入,而付出尽可能少的成本。但安全投入是最必要的成本之一。 二、安全管理:重要的是制度和落实。 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人们必须怎样做,做到什么,不能怎样做。 安全制度包括:卫生管理、质量管理、用火用电用水用汽用油管理、劳动保护、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养护维修、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安全设施的使用保管及人员培训。而制度的落实才是制度的实质,才是制度的真实体现。 三、安全责任心 1.员工责任心 整套制冷系统的运行安全与否,除了原设计及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外。再者 就取决操作人员如何正确操作、管理制冷系统,取决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这包括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心)。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过程要求做到勤看、勤查、勤听、勤摸、 勤记录。 2、管理层的责任心 ? 管理层应十分重视生产安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跟踪检查抓落实,在安全生产上要舍得投入。 四、日常工作中如何预防事故(故障)的发生 ? 减少故障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 1.要有一批技术全面/熟练,责任心强的操作管理人员.(据相关资料表明90%的故障是由于操作或维修不当而造成的) 2.正确掌控整个系统运行状态 (1)完整地/系统地/熟练地掌握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整个系统设备管道阀门的布置)(包括每台设备的构造和原理) (2) 整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压力/温度/液位/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合理、经济. (3)制冷系统四大部件热负荷应匹配(机房主机热负荷/冷凝器热负荷/库房冷却设备热负荷和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43—2002 080601□□

说明 080601 主控项目 1、设备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安装位置、标高、管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地脚螺栓垫铁位置正确、接触紧密,螺栓拧紧,有防松措施。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对照图纸核对设备型号、规格。 2、设备的硷基础必须进行质量交接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3、表冷器外表清洁完整,空气与制冷剂呈逆向流动,堵严外壳四周缝隙,冷凝水排放畅通。观察检查。 4、燃油系统设备与管道等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与消防要求。燃气系统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消防要求。调压

装置、过滤器安装和调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且应可靠接地。按图纸核对、观察、查阅接地测试记录。 5、制冷设备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的技术数据,均应符合规定。对组装式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机组,必须进行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观察检查和检查试运行记录。 6、制冷系统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型号、材质及工作压力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法兰、螺纹等处的密封材料应与管内的介质性能相适应;制冷剂液体管不得向上装成“Ω”形。气体管道不得向下装成“U”形;液体支管必须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气体支管必须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有两根以上的支管从干管引出时,连接部位应错开,间距不应小于2倍,支管直径,且≥200mm。制冷机与附属设备之间制冷剂管道坡度与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表8.2.5规定检查。制冷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对安全阀进行调试校核,其开启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核查合格证明文件、观察、水平仪测量、查阅调校记录。 7、燃油管道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法兰应有导体跨接,且接合良好。观察检查,检查试验记录。 3 / 22

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安装技术分析 毛洪磊

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安装技术分析毛洪磊 发表时间:2019-07-17T15:56:28.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毛洪磊[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大多只注重建筑质量,而忽视了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在暖通空调环节,一旦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在安装中出现质量问题,虽然不会给住户造成损失,但是会严重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拉低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性,由此可知,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尤为重要,安装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实际 探究施工要点,为居民创造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253000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大多只注重建筑质量,而忽视了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在暖通空调环节,一旦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在安装中出现质量问题,虽然不会给住户造成损失,但是会严重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拉低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性,由此可知,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尤为重要,安装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实际探究施工要点,为居民创造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关键词: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安装技术引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在居所中提供制冷和供暖设备,解决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但是在空调的安装过程中,系统管道的安装技术水平决定了系统安装质量,因此加强管道安装技术研究非常重要。 1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要点在进行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安装前,安装人员务必要对安装部分的要点进行悉知,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漏洞,影响后期的使用效果。对于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系统来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管道阀门的安装,在进行管道阀门安装时,其要点主要主要是质量,所选择是的阀门应该与制冷系统使用的管道型号进行统一,同时要选择正规厂家出厂的阀门,这样不但保证了阀门的质量外,还能极大程度的降低安装难度,在选择密封材料时也要根据系统管道的介质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保证管道出现渗漏情况的发生;其次有些建筑商会选择氨制冷剂,如果选择了这种制冷剂,那么就要注意管道、附件以及阀门的材质选择,如果忽视了制冷剂,选择了铜质材料,那么就会导致管道、附件等出现质量问题,缩短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避免管道内部不能选择镀锌,避免氨与锌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在对氨制冷系统管道进行安装时,应该格外注重管道接缝的位置,应该对其进行射线检测,并且要对其进行相应比例的抽查,保证管道接缝位置的质量,当然,管道接缝位置有些并不适宜用射线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选择超声波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另外,在对制冷系统阀门进行安装时,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如果忽视了安装后的检测,极易出现漏气等情况的发生,应该居民的正常使用,因此,在后期的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阀门强度及密封性的测试,保证制冷系统阀门的正常使用,通过笔者多年来的调查,将制冷系统阀门的强度设置在150%的压力上,并超过5分钟,才能确定制冷系统阀门安装的质量。 2暖通空调系统制冷管道具体安装要求在暖通空调制冷管道的具体安装过程中,分为钻孔、铺设、和管道的检修等几部分工作内容,不同的施工部分有不同的施工要求,形成了制冷管道安装技术系统。 2.1钻孔问题在暖通空调制冷管道的安装过程中,钻孔也就是指孔洞的遗留问题,在安装之前,暖通空调技术人员先要做好建筑工程的整体评估,确定出具体的钻空位置,通过科学有效的计算才能避免钻孔不齐问题,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稳定性。如果在工程评估过程中出现评估不到位或者临时状况,就需要重新开始打孔,这样之前的孔洞就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美观性。为了能够避免重复性施工,提升工程施工效率,技术人员都会选择多打几个孔洞,避免后期的重复施工,但是这样也就难免会导致出现孔洞余留问题。设计人员在一开始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测量,在应该打孔洞的地方做好标准、提醒施工人员。在设计人员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实地考察工作,这样设计出来的图纸才能更加符合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结构,避免线路混乱的问题。同时,精确准确的实地考察也不需要在进行预留打孔,更加方便管道的接通,减少了孔洞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的美观性。 2.2管道的铺设问题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2种铺设方法,分别是架空铺设以及地下铺设。相对而言,架空铺设技术方法难度系数更高,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而地下铺设需要在施工中开挖通道,容易造成地面堵塞问题,影响路人的正常通行,比架空铺设技术相比波及度更广。2种不同的铺设方法各有优势和劣势,因此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安装要求以及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铺设方法。架空铺设管道需要沿着柱子或者是墙体来进行设置,在设置过程中也会使用专门的支架进行施工。制冷管的管道安装要求需要在排气管的上方,这2条不同的管道可以平行布置在同一个支架上。不同的管道之间保持的距离不能太窄,需要保留一定的距离。吸气管道不能跟支架进行直接的接触,一旦出现直接接触会出现冷桥现象,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暖通空调的制冷管道接口还需要选择使用顺溜三通接口,这样既有助于增加制冷效果、减少制冷困难,又能确保冷气顺利通过。地下铺设则分为3种铺设方法,分别是不通行地沟铺设、半通行地沟铺设以及地沟铺设。这3种不同的铺设方法对于地沟高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通行地沟的地沟高度要求最高,需要超过1.8m才能够开始铺设施工。在地下铺设施工过程中,冷热管都需要放置在地沟当中,低温管道则需要铺设在下方。半通行地沟对于高度的要求比较低,在1.3m以下也可以,但是高温管道与低温管道这2种管道不能同时铺设在一起。不通行地沟的低温管道则需要单独进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管道的性质要求,在施工中加以区分。 2.3做好后期质量审查检验工作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是造成管道安装问题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建筑事故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工作出现问题导致的。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单位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完善防护措施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施工企业单位还需要为员工购买相应的保险,争取把事故后产生的损失降到更小。在施工中还需要严格检查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语

氨制冷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食品冷冻厂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 施 工 方 案 ****设备安装有限公司2011年3月10日

石狮市东益食品冷冻厂冷库工程项目。经双方协商,制冷安装工程由泉州市丰泽南方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承担。为保证安装质量和按期完成安装任务,并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施工方案如下: 一、工程概况及工艺特点: 氨制冷机房设置8ASJ170氨压缩机3台;配套CXV-1120蒸发式冷凝器2台; 50P-40屏蔽氨泵6台;系统配套附属设备9台,分别为:ZA-5.0贮氨器2台、ZA-3.0贮氨器1台、ZL-8.0中间冷却器1台、DXZ-3.5低压循环桶3台、YF-150氨油分离器1台、JY-500集油器1台。 工程地点:石狮市祥芝镇海洋科技园,按照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出具的施工图纸施工。工程拟定于2009年3月13日开工,争取于2009年7月13日竣工。施工项目包括:1、制冷系统设备安装、工艺管道制作安装。 制冷系统的特点是经压缩后的氨蒸汽在充分冷却条件下液化,而液化后的液体在低压条件下可以迅速汽化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人们利用这一物质易于压缩、又易于汽化的特点,将压缩机、换热设备、节流机构等组成蒸汽压缩式循环制冷系统。 该系统使用的是活塞式压缩机(即往复容积型压缩机),是靠进入气缸的气体体积的缩小,使单位体积中气体分子密度急剧增加而使气体压力升高,通过蒸发式冷凝器冷却后的高压氨液经节流阀后进入蒸发器中,氨液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二、施工检查和验收依据: 1、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劳部发[1996]140号文《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 5、GB50274-9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及要求

10.2空调制冷系统安装工程 10.2.1基本规定: 10.2.1.1制冷设备、制冷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机组的外表应无损伤、密封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应齐全。 10.2.1.2与制冷机组配套的蒸汽、燃油、燃气供应系统和蓄冷系统的安装,还应符合设计文件、有关消防规范与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2.1.3空调用制冷设备的运输和吊装,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并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防止因运输或吊装而造成设备损伤。 10.2.2施工准备: 10.2.2.1技术准备 1.专业技术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和设备随机附带的配管系统图,现场设备的管口尺寸、方位、高度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2.管道专业施工方案已进行会审核批准,并已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形成交底记录。 3.按施工图所示管道位置、标高测量放线,查找出支、吊架预埋铁件。 4.安装完的管路系统应有完整的检验、检测手段和措施。 10.2.2.2材料要求 1.所采用的管子和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出合格证明获质量鉴定文件。 2.制冷系统的各类阀件必须采用国标产品,并有出厂合格证。 3.无缝管内外表面无明显腐蚀、无裂纹、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4.铜管内外壁均应光洁、无疵孔、裂缝、结疤、层裂或气泡等缺陷。 10.2.2.3主要机具 1.施工机具:卷扬机、空气压缩机、真空泵、砂轮切割机、磨光机、压力工作台、倒链、台钻、电锤、坡口机、铜管扳边器、手锯、套丝板、管钳、套筒扳手、活扳手、平尺、铁锤、电焊机设备等。 2.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角尺、水平仪、塞尺、线坠、水准仪、经纬仪、半导体测温计、U形压力计等。 10.2.2.4作业条件 1.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安全

氟制冷系统安装调试培训教材

氟制冷系统安装调试培训教材 氟制冷系统安装调试 运转前准备 系统安装完毕后~在投入运转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 检查电气接线~确保接线端子全部紧固.确信线路接线正确,其绝缘性能~系 统 接地均符合要求。 , 在起动前观察系统的油位,油位应在压缩机视油镜的中央或稍偏上处.只能使 用 专用冷冻油。 , 拆除或松开压缩机下的运输托架,确保安装在压缩机底脚弹簧上的螺母没有 触 到压缩机底脚。 , 检查双压控制器~温控器~融霜时间控制器~油压安全控制器以及其他安全 控 制装臵,如有必要予以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可参阅制冷基础知识中相应部分。 , 仔细阅读冷库和冷凝机组所附的接线图和说明书等资料~并要妥善保管~以备将来参阅。 , 连接好制冷剂管道~并注入要使用的制冷剂~在注入前应称出制冷剂容器重量~ 以使注入系统的制冷剂量精确无误。如果必须通过压缩机吸气侧将制冷剂注入系统内~则只能以气态注入。液态制冷剂必须在压缩机的高压侧注入。充注具体方法可参阅后面调试中常用技能部分。

, 在充注前和充注过程中~观察系统压力。在系统制冷剂不足时不要加油~除非油位处于极低的情况下。 , 继续充注直至系统有足够的制冷剂正常运行。不要充注过量~记住在视镜上 的 气泡可能是由于流体阻力或制冷剂短缺引起的。 , 确信系统压缩机和储液器的角阀等都处于开启位臵。 运转检查 在上述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系统试运转。对于单机系统具体操作如下: , 断开电控箱门上的开关~合上电控箱内所用空气开关~此时电控箱门上电源指示灯和箱内相序保护器指示灯应亮~若都不亮则应检查电源是否有电~若只是箱内相序保护器指示灯不亮则调换电源任意两相使指示灯亮~此时负荷侧设备均应工作~用万用表测量各回路的电流~检验与实际负荷是否相符。 , 合上电控箱门上的开关 ~此时压缩机应工作~箱门上的制冷指示灯应亮~若无反应~可检查融霜时间控制器看其是否处于融霜状态~检查双压和温控看其触点是否闭合~找出原因调整这些器件使压缩机启动。 , 若压缩机已运转~对于螺杆机需确保其转向正确~如压缩机转向不正确~任 意调整电控箱与压缩机连接电缆的两相~即可改变压缩机转向。注意:此时不能再 调整电控箱电源进线的相序。 , 待压缩机稳定运转后~用万用表测量压缩机回路电流~看是否与机组参数表 上该蒸发温度下的电流值相符。若差距较大~可检查供电电压~冷凝器散热~制冷剂充注量等~找出原因~然后把电控箱内电机保护空开的整定值设定为1.2倍的该状态下额定电流值。 ,将系统接上双压表~校验双压控制器的设定值~对于高压保护值~xx公司规 定在R22系统中~风冷机组为350psig (25kg/cm2)~水冷机组为300psig (约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2-2000

氨制冷系统安装施工验收规范SBJ12-2000 1总则 1.0.1 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制冷系统管道内工作介质的工作温度高于-45℃的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包括以氨(NH3)为制冷剂的各类冷藏库;人工制冷设施中以氨为制冷剂,氯化钠(钙)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等为载冷剂的各类制冷装置的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 1.0.3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必须按工程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 2氨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管道、阀门、自控元件、仪表、管件及涂料、保温材料等必须具备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其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等的有关规定。 3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应按本规范各章节规定的内容进行质量检查,填写相应的质量检查单,并由有关负责质检的人员进行签证。 1.0.4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制冷设备的安装 2.1 一般规定 2.1.1 本章适用于以活塞式、螺杆式、回转式氨制冷压缩机为主机,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水冷式冷凝器及其制冷辅助设备的安装。 2.1.2 氨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制冷设备及阀门、压力表等必须彩氨专用产品。阀门管件等严禁采用铜和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与制冷剂接触的铝密封垫片应使用高纯度的铝材。

法兰、螺纹等连结处的密封材料,应使用耐油橡胶石棉板、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氯丁橡胶密封液或甘油一氧化铝等。 2.1.3 制冷设备基础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制作,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2.2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 2.2.1 本节适用于带有公共底座整体出厂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和压缩机、电动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等部件在同一公共底座上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对于解体出厂或无公共底座的制冷压缩机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执行。 2.2.2 对于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有关规定。 2.3辅助设备的安装 2.3.1 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集油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泵等设备就位前,应检查其基础及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尺寸并应符合设计文件中设备管道接口的方向;对于空气分离器等吊挂式辅助设备,尚应检查其支、吊点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3.2 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吹污,吹污可用0.8MPa(表压)的压缩空气进行,次数不应少于3次,直至无污染物排出为止。 2.3.3 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2.3.4 无特殊要求的卧式辅助设备安装水平偏差和立式辅助设备安装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宜大于1/1000。 2.3.5 有油包和放油口在设备一端的贮液器、卧式氨液分离器、卧式蒸发器等设备的安装,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检验质量验收标准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检验质量验收标准-----------------------作者:

-----------------------日期: 空调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43—2002

说明 080601 主控项目 1、设备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 告。安装位置、标高、管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地脚螺栓垫铁位置正确、接触紧密,螺栓拧紧,有防松措施。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对照图纸核对设备型号、规格。 2、设备的硷基础必须进行质量交接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3、表冷器外表清洁完整,空气与制冷剂呈逆向流动,堵严外壳四周缝隙,冷凝 水排放畅通。观察检查。 4、燃油系统设备与管道等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与消防要求。燃气系统设 备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消防要求。调压装置、过滤器安装和调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且应可靠接地。按图纸核对、观察、查阅接地测试记录。 5、制冷设备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的技术数据,均应符合规定。对组装式制冷机 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机组,必须进行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观察检查和检查试运行记录。 6、制冷系统管道、管件和阀门的型号、材质及工作压力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法兰、螺纹等处的密封材料应与管内的介质性能相适应;制冷剂液体管不得

向上装成“Ω”形。气体管道不得向下装成“U”形;液体支管必须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气体支管必须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有两根以上的支管从干管引出时,连接部位应错开,间距不应小于2倍,支管直径,且≥200mm。制冷机与附属设备之间制冷剂管道坡度与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表8.2.5规定检查。制冷系统投入运行前,应对安全阀进行调试校核,其开启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核查合格证明文件、观察、水平仪测量、查阅调校记录。 7、燃油管道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法兰应有导体跨接,且接合 良好。观察检查,检查试验记录。 8、燃气系统管道与机组连接不得使用非金属软管。燃气管道吹扫和压力试验应 为压缩空气或氮气,严禁用水。当燃气供气管道压力大于0.005Mpa时,超声彼探伤不低于Ⅱ级为合格。观察检查,检查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 9、氨制冷剂系统管道、附件、阀门及填料不得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 外),管内不得镀锌。氨系统管道焊缝应进行射线照相检验,不低于Ⅲ级为合格。超声波检验不低于Ⅱ级为合格。观察检查、检查探伤报告和试验记录。 10、输送乙二醇溶液的管道系统,不得使用内铰锌管道及配件。观察检查、检 查安装记录。 11、制冷管道系统应进行强度、气密性试验及真空试验,且必须合格。观察检 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一般项目 1、整体制冷机组,其机身纵横向水平度及附属设备水平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氨制冷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Word 文档

总则 氨制冷是一个密封性的循环系统,每一个附属设备相互之间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关联。制冷机房又是制冷系统的心脏,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制冷工作岗位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冷工人必须做到技术熟练、积极上进、精益求精,对制冷系统中的每一根管道、每一个附属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做到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 制冷操作工要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在带班班长的统一指挥下,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互相联系、紧密配合、坚守岗位、安全第一,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整个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一章:制冷压缩机 一、单级制冷压缩机操作: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查看记录,了解上次停机原因,若因事故停机或机器定期修理,应检查是否修复并已经 交付使用。 2、检查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①、检查压缩机与电动机各项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保护装置是否完整。 ②、检查曲轴箱压力,如果超过2kg/cm2,应当先设法降压.若经常发生此情况,应查明 原因加以消除。 ③检查曲轴箱的油面,正常油面应该是下玻璃视孔的2/3以上,上玻璃视孔的1/2左右。 ④检查各压力表阀是否打开,各压力表是否灵敏准确,对已坏的则应予以更换。 ⑤检查容量调节器指示位置是否在“○”位或缸数最少位置。 ⑥检查油三通阀的指示位置是否在“运转”位置。 ⑦检查电动机的启动装置是否处于启动位置。 3.检查高低压管道系统及设备,有关阀门是否全部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①从压缩机高压排出管线到冷凝器,从冷凝器到调节站,从调节站到蒸发器的有关阀门 是否打开。各供液阀应是关闭的。 ②从蒸发器到压缩机低压吸入管线的有关阀门是否打开。压缩机的吸入阀应是关闭的。 ③压缩机若联接有中冷器管道的,其阀门必须关闭。 ④各设备上的安全阀的关闭阀应是经常开启的。冷凝器与高压贮液桶的均压阀应开启。 压力表阀,液面指示阀应稍开启。 4.检查贮液桶的液面: ①检查高压贮液桶的液面,不得超过80%,不得低于30%。

氨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

氨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制冷是指用机械方法,从一个有限的空间取出热量,使该处的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这个过程是靠热传递来完成的。制冷技术是一项工艺极其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尤其是系统中的氨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使人窒息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生产都有潜在的较大的危害性。所以要求制冷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所属冷库设备的构造、结构、性能、特点、分布情况、工艺流程、运行原理,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并具备查患排险能力,这样才能胜任制冷运行和管理工作。下面就围绕察尔森水库管理局冷库氨制冷设备四大主要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谈谈自己粗浅的理解和看法。 一、制冷工作原理 察尔森水库冷库属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它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氨罐、油分离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集油器,水冷却装置,各种阀门、压力表、测温仪和高低压管道组成。其中,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最基本的部件。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氨液,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四大件之外,

还通过许多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实际制冷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制冷学原理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即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通过氨液在系统内不断地发生形态变化,进行冷热变换完成制冷。 二、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活塞式压缩机是目前广泛用于大中型冷库的制冷机型。察尔森水库安装了一台6AW10型单级氨压缩机和一台8ASJ10型双极氨压缩机,均是大连冷冻机厂生产的。活塞式压缩机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活塞、进排气阀组、安全阀、能量调节机构,润滑系统和直联式电动机配装而成。 6AW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 6”表示压缩机有6缸(3个排气缸,3个吸气缸),“ A”表示以氨制冷剂,“W表示气缸排列的样式如果字母W型,“10”表示汽缸直径为10厘米。该机活塞行程为200毫米,转速为960转/分,标准制冷量为2900000千焦/ 小时, 电动机功率为37千瓦/小时, 该机能将库温降至-30C。 8ASJ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8”表示压缩机为8个汽缸,“A”表示氨制冷剂,“ S”表示汽缸排列样式像扇子型,“J”表示单机两级,即在一台机体上没有低压级和高压级,两次压缩制冷。其中6个缸(3个低压吸气缸,3 个低压排气缸)为低压级,2 个缸(1 个高压吸气缸,1 个高压排气缸)为高压级,该机分设高压腔和低气腔两次分别做工制冷的目的是:分割高低压缸压力差,做梯级压缩制冷,以取得较低的温度,该机能将库温降至 -45C,标准制冷量为4100000千焦/小时,电动机功率为31千瓦/小时.

氟制冷系统安装调试培训教材

氟制冷系统安装调试 运转前准备 系统安装完毕后,在投入运转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检查电气接线,确保接线端子全部紧固.确信线路接线正确,其绝缘性能,系统接地均符合要求。 ●在起动前观察系统的油位,油位应在压缩机视油镜的中央或稍偏上处.只能使用专用冷冻油。 ●拆除或松开压缩机下的运输托架,确保安装在压缩机底脚弹簧上的螺母没有触到压缩机底脚。 ●检查双压控制器,温控器,融霜时间控制器,油压安全控制器以及其他安全控制装置,如有必要予以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可参阅制冷基础知识中相应部分。 ●仔细阅读冷库和冷凝机组所附的接线图和说明书等资料,并要妥善保管,以备将来参阅。 ●连接好制冷剂管道,并注入要使用的制冷剂,在注入前应称出制冷剂容器重量,以使注入系统的制冷剂量精确无误。如果必须通过压缩机吸气侧将制冷剂注入系统内,则只能以气态注入。液态制冷剂必须在压缩机的高压侧注入。充注具体方法可参阅后面调试中常用技能部分。 ●在充注前和充注过程中,观察系统压力。在系统制冷剂不足时不要加油,除非油位处于极低的情况下。 ●继续充注直至系统有足够的制冷剂正常运行。不要充注过量,记住在视镜上的气泡可能是由于流体阻力或制冷剂短缺引起的。 ●确信系统压缩机和储液器的角阀等都处于开启位置。 运转检查 在上述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系统试运转。对于单机系统具体操作如下:●断开电控箱门上的开关,合上电控箱内所用空气开关,此时电控箱门上电源指示灯和箱内相序保护器指示灯应亮,若都不亮则应检查电源是否有电,若只是箱内相序保护器指示灯不亮则调换电源任意两相使指示灯亮,此时负荷侧设备均应工作,用万用表测量各回路的电流,检验与实际负荷是否相符。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编号:AQ-JS-0819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 措施 Safe oper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氨(NH3)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使用。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对空气比重为0.5971,沸点—33.4℃,溶点—77.7℃。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28%,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5~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 一、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会制度、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 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 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 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

2018年制冷设备工程安装合同范本

发包方(甲方): 代表人: 承包方(乙方): 负责人: 鉴于甲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的发包人,决定将本项目的制冷设备工程安装交由乙方承包,现就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制冷设备及材料及安装报酬如下: 冷库共________间,制冷设备共________套,总价款为________________元。 二、交付安装期限 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开始,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竣工交付。 三、保修 乙方对制冷设备实行保险_______年,由于甲方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保修期间从安装调试合格、试运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四、验收 安装完毕,乙方应在竣工日起三日内通知甲方验收;甲方应在收到验收通知日起三日内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乙方提供给甲方必要的技术说明、操作方法说明使用注意事项等有关资料。验收不合格的,乙方应无偿返工,直至达到约定标准。 五、结算方式及期限 1、工程量按照实际施工计算。 2、在合同签订后_______日,付预付款_______元;制冷设备运到安装地时,甲方付给乙方_______元;安装调试完毕,运行正常,付给乙方_______元;剩余_______元,作为质保金在保修期届满时无息支付给乙方。 六、乙方收到预付款时,及时将款汇给厂家订购设备,设备采用铁路运输(包括公路联运),收到提货通知时,应及时验货付设备款单,及时去提货,运到安装现场甲方不能按合同付款时,乙方不予卸货并可拉走设备。 七、甲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三相电源(必须有零线),由于供电的原因导致延误工期,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