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平台债解决的几点思路2012.2.23

简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平台债解决的几点思路2012.2.23

简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平台债解决的几点思路2012.2.23
简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平台债解决的几点思路2012.2.23

简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平台债解决的几点思路

一、中国2011年全年和今年1月货币供应量数据以及最新CPI数据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流通中货币(M0)达到50748.46亿元,货币(M1)达到289847.70亿元,货币和准货币(M2)达到851590.90亿元,而最新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量(M2)已达到85.58万亿元。

M2迭创新高的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份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通货膨胀依然高企。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4.6%;食品价格上涨10.5%,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5.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3.29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8.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5.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5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2.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2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2.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3.7%。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3%,酒类价格上涨8.8%。

衣着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服装价格上涨3.4%,鞋类价格上涨2.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6%,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2.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3.4%,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9.0%,西药价格下降0.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5%。

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0.5%,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5.9%,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5.0%,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3.3%,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1.7%;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4.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7%。其中,教育价格上涨1.0%,文娱费价格上涨1.5%,旅游价格上涨6.6%,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4%。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2.4%,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6%。

二、通胀的产生与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一些关联

CPI近几年来一直是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食品价格的迅猛上涨,直接影响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一群体向来在政府政策中的地位重于资本市场中能作为中小投资者的那一群体,由此政策的偏向性了然于目,资本市场随之也成为国家用于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具。

本应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的农产品,依然扮演着领涨者的角色,而农产品作为其他

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基本原料,又继续推动了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究其原因,无不与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同时农畜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的低端地位导致战略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农畜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同等规模的流动性注入小溪与注入大海,其结果必然不同,美国的货币量同样庞大,但是却没有所谓的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亦无通胀高企的烦恼。在资本全球化不断扩张的当今世界,资本市场不仅能成为经济的晴雨表,更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如果说第一次生产力的释放,带来了万元户、乡镇企业;第二次生产力的释放带来了十几年的中国经济奇迹;那么第三次生产力的释放,将使得中国出现一批世界性的企业、一批世界性的财富巨人、一个世界性的资本市场与资金大平台,更重要的是,使得中国在这场资本全球化的大竞赛中最终胜出,打下最基本也是最坚实的基础。这是一场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综合竞赛,但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一个资本全球化的时代,没有资本的力量,没有资本市场的推动力,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对世界有着稳定、持续、全面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资本天然具有逐利的本性,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命门取决于尽快构建起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庞大的民间资金顺利获得增利渠道,同时接纳本轮经济危机中从欧美等其他经济体中出逃的资金,进一步壮大中国金融市场,完善市场体制,使得热钱沉淀,为我所用。

三、美国与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简单比较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资本市场当属股票市场,其中细分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市场,目前上市公司远不到3000家。而中国债券市场目前占整个市场规模依然比重较低,作为债券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债券,才刚刚进行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试水阶段。期货市场作为定价权市场,由于品种、制度以及法律的不完善,并且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江湖地位问题,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品种话语权和定价权。中国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及各地的品类繁杂的产权交易所,作为新生事物,制度非常不完善,相关法律近乎空白,市场规模处于比较小的阶段。纵观中国资本市场,权贵阶层把持游戏规则,市场分红体制不健全,退市机制迟迟不出,相关法律不够严谨,信息保密、诚信制度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下面简单介绍下美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同样由债券和股票市场组成。其债券市场为企业和政府执行债务融通,分为公债市场与公司债市场,公债市场又可分为中央公债与地方公债二种,公司债市场分为一般公债、可转换公司债与海外可转换公司债等三种。中国虽然建立起了相似的债券市场体系,但是规模以及流动性方面具有极大的差距。

美国健全的股票市场体系,为其成为资本大国乃至金融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第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第二,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第三,由波士顿股票交易所、芝加哥股票交易所、太平洋股票交易所等地方性股票交易所构成的区域性交易所市场;第四,由OTCBB板块、粉单板块构成的OTC市场。

以下为美国资本市场体系按照上市标准高低,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是蓝筹股市场,集中了世界上多数优质国际型公司,其以撮合竞价进行交易。

第二层次,创业板市场。纳斯达克是“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的简称,是一个以电子网络为基础的全国性市场,面向成长型企业。纳斯达克市场是在场外交易市场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同时,它的电子交易技术、创新交易制度和监管制度也推动了场外交易市

场的发展。其中又分为两个层次:全美市场和小额市场。小额市场的上市标准低于全美市场。在全美市场上市的股票如果不能满足上市条件,可以被移到小额市场中去;反过来,小额市场的股票符合全美市场上市,则可以转板全美市场上市。

第三层次,场外交易市场(OTC)。包括场外交易电子报价板(OTCBB)、粉单市场和黄单市场。OTCBB又称OTC电子公告栏市场,直接使用纳斯达克的报价、交易和清算系统,由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的全资子公司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公司负责运作,同时接受NASD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粉单市场是比OTCBB更低一级的报价系统,甚至不需要挂牌公司提供注册会计师的财务审计报告,只要有一家符合NASD要求资质的做市商愿意为某只股票做市报价,其股票就可以挂牌交易。黄单市场是专门为公司债券提供报价交易的市场。

第四层次,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大致10000余家小型公司的股票仅在各州发行,并且通过当地的经纪人进行柜台交易。这些公司都是根据《美国证券法》中的发行注册豁免条款发行的股份,这些股份都是州内的小额股份。

第五层次,私募股票交易市场。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还运营了一个Portal系统。该系统为私募证券提供交易平台,参与交易的是有资格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经纪商可通过终端和Portal系统相连,进行私募股票交易。该市场是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R144A 规则建立的一个专门市场,是专门为合格机构投资者交易私募股份的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层次之间分工明确,连接紧密,构成了一个无缝隙的市场体系,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和投资者的需要,任何类型企业和投资者都可以找到在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层次和交易平台,其中OTCBB市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反观中国的股票市场,目前只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市场等几个板块,相关制度、内容发育程度较低,市场结构不够完善,且板块中上市公司结构的配置合理性以及数量与美国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对一国经济的战略性发展存在重要影响。

四、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分析

美国上市公司目前达到了数万家之多,印度目前上市公司也近万家,而中国目前只有不到3000家。中国上市公司数目即使仅仅赶上印度,所能发挥的资金优化分配功能亦能推动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数量众多的优质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不是因为中国不能提供这么庞大的一个平台,而是中国没有利用好本币开启升值后积聚起的证券市场造富赚钱效应与08年次贷危机中国并没遭受重大影响的状况下积极地进行资本市场结构性的扩容与建设,反而采取基金直接入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导致资本市场并没有结构性的完善,反而向市场中注入了更大规模的广义货币量。导致原本流动性泛滥的表象更加的凸显,而通过基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恶果便是经济体经络不通状况下的通货膨胀高企。

中国通过几十年的财富积累,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发动机,要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健,就必须维持这台发动机的高转速,即经济的高增长。因此,中国目前经济最佳的选择只能是高增长高通胀并行。

中国资本市场内部结构即各板块的权重也不尽合理,这与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板块权重畸大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大命门。资金在集团化、规模化运作中,大权重板块有着领头羊与启明星的作用,同样在金融战役中属于重型武器,是话语权的象征。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权重最大的要数银行业板块、地产板块、有色煤炭等资源板块,新型战略型产业在资本市场的布局目前还不够到位,所占权重仍然占据不了足额的话语权。一旦布局完善,国家将成为最大的庄家,亦将推动整个资本市场走出慢牛的态势。因此目前状况下前述几者中少了任何一个板块的轮动与支撑,股市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造富效应。处于结构性转

型与资金配置重构的关键性阶段,房地产板块近几年因政策性压制,并且间接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规模,因此股票市场不可能出现大的起色。这种状况将持续到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的相对合理与完善,而这期间,股市只能有阶段性的机会。

地产经济脉络遍布全国,大大小小利益集团槃根错节,政策的执行力度与偏向将非常考验中央政府的智慧,这是一场艰难的博弈过程,合力的结局亦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放松调控政策,虽然能为房地产产业资金链条提供喘息之机,资本市场造就一段短暂的春天,但之后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周期无期限延长,同时使得中国在这轮全球博弈尤其是中美博弈中失去赶超的绝好机遇,并给中国经济体带来绵长的痛苦期。而紧咬政策不放松,坚决地贯彻房地产双轨制,可能会有经济体短暂的剧烈痛苦,但一旦调控到位,从中分流的资金将推动政策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同时能够加速推进中国结构性的转变。

五、地方性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几点解决思路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土地资产的价格上涨趋势得到一定的遏制同时某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紧张状况,在中央政府地方平台债清查中,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问题也凸显出来。

本轮中央政府地产调控的决心非常坚定,政策执行力度也比较强大,这是对本轮全球经济调整中中国所面临状况的正确应对方式。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会骤然增加,各地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资金链条吃紧的状况,债务违约风险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

地方平台债问题不仅仅关乎平台公司资金链,也不仅仅影响到地方的经济建设以及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而是关乎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发展和经济体系的稳定的大问题。根据报道分析部分平台项目面临巨大还款压力,2011年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在内部会议上警告称,未来三年内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地方平台即将面临一个偿债高峰。针对平台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银监会一直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原则进行处置,坚持“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平台贷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补正、追加抵质押物、加强贷后管理、增提拨备和提高资本占用成本等重点工作。

由于近三年到期的平台贷款较多,监管部门尤为重视。银监会要求银行将平台贷款按照到期日进行排队,组织开展偿债风险专项排查,督促提前做好还本付息计划。如借款人无法履约还款,应要求其提前半年到一年向债权银行报告偿债缺口,并由债权银行积极做好与借款人和地方政府的协商工作,促请统筹安排偿债资金,提前做出应对。另外,银监会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进行债务滚转。

笔者认为,根据各国历史经验,涉及到中国发展整体布局的产业行业一定要用泛战略化的眼光来看待,决不能仅仅局限于盈利性等细枝末节问题上,否则只能是历史的短视。平台债问题的解决的根本性方法仍然在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同时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也应积极配合债务清查整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紧抓本地优势特色资源,拓展思路,积极发展经营性项目。

第一、债券市场发债权利主体进行扩容。赋予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利,不仅可以补充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逐步减少财政对出让土地收入的依赖,并且能够缓解融资平台公司的部分资金压力,为平台债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与盈利时间。

第二、继续加大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调整,适时适量地积极扶持各地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投融资平台公司必须在做好融资工作的同时,发挥好投资的功能,积极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与建设中,创立相关投资基金,适时合理地兼并收购、

投资控股一些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企业,为未来资产证券化进程打牢基础,尽可能借助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契机向资本控股集团模式发展。

第三、投融资平台公司积极开拓多元化经营模式,立足本地优势资源,深挖产业布局,拓宽盈利渠道。如亳州市三县一区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农地资源,农畜业资源丰富,可以借助优势发展经营农业企业,种业科研、销售类企业,农畜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制造类企业等;同时本地区的药材资源非常丰富,药材市场全国闻名,因此必须牢牢抓住这个优势,做好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可以发展经营自有药材交易市场,同时配套经营物流、仓储、信息服务类企业等,同时依托于此平台,可大力发展医药流通类企业,饮片加工类企业,医疗保健服务类企业等等;亳州矿产资源同样丰富,煤炭、地热资源相当可观,煤炭采选业,地热能源开发利用都可以作为开拓优质经营性资产的突破口;皖北地区丰富的人口资源,不仅能够为中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充足劳动力,同时为服务型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亳州地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在做好文化传媒行业的同时,可以配套发展旅游行业,养生服务类行业,出版影视传媒,婚庆服务行业等等。上述一些行业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成立子公司直接经营,更多的需要成立基金进行参股控股或通过子公司再控股进行布局,扩大产业链覆盖面和盈利规模。

六、总结

中国整体经济金融环境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解决问题之道需要法律的完善,财税分配体系的公平,货币政策的适时适度,医保社保体系的健全,全民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国际经贸金融环境的改善,战略性资源的合理布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之道只能是经济结构乃至资本市场内部结构的合理配置,通则不痛。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前言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这里将国学者对融资行为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了综述,以便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大致情况。 一、融资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是企业制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解释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动机及其所秉承的理论基础时,主要存在着两论,一是权衡融资理论;二是优序融资理论。 权衡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构造长期资本来源的组合时,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将按照事先测算的最佳资本结构来选择资金来源及配置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 优序融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出企业融资存在一种“啄食顺序原则”。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部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原因,企业的融资顺序上就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首先为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次是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再次是发行优先股融资;最后是发行普通股融资。 在国,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主正好相反。 二、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模式概况 根据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外源融资为主。在外文融资中,主要偏向于股权融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债券融资,最后才是源融资。英明(2005),利辉,立新,桂(201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达80% 左右,而源融资比例不到20%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源融资比例平均为- 3.385% ,这意味着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

量化投资分析资本市场分析报告

DUFE 实证金融与量化投资 学号:2015100406 专业:数量经济学 姓名:金博

一.阅读伯南克的“金融危机如何演变为经济危机?”,谈谈对金融体系、危机时央行的应对措施的认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007—2009年那场金融危机,全球所有国家无一幸免都受到极大冲击影响,影响力之广,持续期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当危机发生时,全球的金融体系已经是更加复杂化和一体化了,而监管体系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这就导致美国金融界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类比的案例,而且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直接拿来借鉴的应对举措。但如果将这场危机放到历史视角下去理解,却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前这场危机的直接诱发因素之间,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就是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但这场危机之所以导致美国付出如此惨重的经济和金融代价,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恐慌本身,可以说,恐慌造成的代价不会小于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造成的代价。对于金融危机的形成,是不同金融机构,不同金融市场,不同金融行业间风险的溢出,在人们,机构,市场的恐慌中一点点传染,慢慢扩大造成的。金融体系间联系越紧密,传播的越快,最终造成的结果越严重,影响越广越深。 在此次危机中,美联储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存在,并逐渐了解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随着对形势的了解越来越清楚,美国金融界便借鉴过去应对金融恐慌的经验,去指导他们对这场新危机的判断,并指导他们采取的对策。美联储的应对举措主要有4个元素:(1)降低利率,支持经济;(2)提供紧急贷款,增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推动金融体系恢复稳定;(3)采取救助举措(必要时,与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进行协调),防止金融机构无序倒闭;(4)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财政部及其他银行监管机构联合实施)。 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谈到应对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企业合并准则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案例【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 企业合并准则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案例企业合并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消除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以实现规模经营,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从国际全局来看,对企业合并的理解并不统一,不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各自发布的准则中对企业合并的理解存在差异:2001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了《企业合并会计准则》(FAS141)认为企业合并是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净资产或者是权益从而取得对其的控制权;2004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了《企业合并准则》(IFRS3)认为合并是将几个独立报告主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报告主体。双方都认为企业合并不涉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分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认为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和事项,并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此不同企业合并准则所规范的对象在范围上有所不同。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企业合并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方面,认为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但始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 1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相关综述 1.1 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界定研究 目前,企业合并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合并,都会涉及采用哪种会计处理方法处理的问题,因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问题成为会计界的一大热点。目前,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理论上还存在一种重新开始法,但这种方法在实务中运用很少,并且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学者们几乎只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讨论。ISA22 《企业合并》( 1998 年修订稿) 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做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其中将购买法界定为: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 购买企业) 获得另一个企业( 被购买企业) 净资产和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的企业合并;将权益结合法界定为: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它们的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以便继续对合并后的实体分享利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文献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文献综述 赵婉婷、朱德康 【内容摘要】 企业融资问题,尤其是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不对称信息的引入改变了MM定理“结构不相关”的结论,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基于原有股东的利益,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会严格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而我国的融资现实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并且股权融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系统梳理并研究了我国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理论对本文将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收购并购; 一、引言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其中内源融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自有资金的积累,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公司首次上市募集资金、配股、增发新股融资等;债权融资包括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及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等。 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融资方式的选择来实现其市场价值最大化,不但是股东和债权人的共同目标,也是长久以来金融理论研究的焦点。外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中,己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将对我国学者在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概述。 二、股权融资 1、我国上司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成因分析 张嘉颖【1】认为上司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有一下几大原因: (1)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股利分配的随意性和较低的股权融资成本; (2)证券市场制度设计原因,这些源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过程的偏颇,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助长了股票市场非正常繁荣; (3)投资者通过企业融资方式这个信号判断企业价值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上司公司也不必担忧股权融资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4)内部融资来源不充分,股权融资的约束力低于债券融资; (5)业绩评价指标驱使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在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下,上市公司可能更乐意采用债务融资。 2、对配股和增发方式的选择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 ------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摘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要求的水平与质量越来越高,强制性信息披露并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需更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在原有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市场有效性而进行补充披露。西方的研究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既可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揭示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升社会形象和声誉。而目前中国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涉及此类问题,2003年10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司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概念。因此,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内容、影响因素和披露的途径,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价值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maturing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investors increasingly require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higher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mpared with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ch can not fully meet the investors' needs of diverse information, more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the supplement disclosure based on the former—is needed so as to improve market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western studies, the latter can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perfection of capital market, then reveal the listed companies' core competenc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reputation. However,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his issue. On 21st, Oct, 2003, the concept of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as first mentioned in 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Listed Companies, promulgated by Shenzhen Securities Exchange. Thus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the growth of entire capital market. This paper discuss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definition, conten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ways of disclosure and analyses its value. It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and open questions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and has a concep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Keywords:listed company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alue analysis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近年来,世界各国上市公司不断出现虚假信息披露的案例,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信誉,而且使人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节选) 资本市场化是经济主体投融资活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的过程。在经济转轨国家,资本市场也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资本市场化是相对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资金完全按照政府的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无偿调拨而言的,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或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的获得不再依赖政府的无偿拨款,而是通过对商业信贷、证券、外资的有偿使用来筹集,以排除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资本价格扭曲。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必然要在市场供求的调节到价格为导向来进行。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分析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既可以从资本分配即流向入手,也可以从资本获得即来源入手。考虑到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的市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逐渐退出资本惟一供给者的角色,实现资本供给的多元化,我们主要从资本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目前中国的统计方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商投资、自筹和其他资金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发展情况,并考察一下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家预算内资金是政府参与投资的主要工具,规模和投资方向仍由政府控制,完全是计划性的。因此,其投资规模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低可以作为衡量资本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也要区分这个比重的高低是体制性因素决定还是根据短期形势的政策性调整决定。若是体制性因素决定此比重高,说明市场化程度不高或下降;若是政策性因素决定此比重变化,则不能由此断言投融资的市场化程度高低。 从表4-1可以看出,1996年中国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只有2.7%,这标志着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已取得了相当的进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大了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提高了政府投资规模,政府直接控制的预算内投资比重有所提高,2001年达到6.7%。但是,这个比重的增加不能被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倒退,西方发达国家在面对经济衰退时也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也会有所增加,这与体制因素关系不大。 (二)国内贷款 从国家对国有企业开始实行拨改贷以来,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原有的无偿划拨关系被彻底打破,它们之间变成了一种有偿的借贷关系。因此,国内银行贷款是资本市场化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和主要标志,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可以部分地用来衡量资本市场化的程度。下面,有两张反映国内贷款的表(表4-3):

中小企业融资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文献综述 摘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尚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作为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80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为问题 一、选题背景和理论意义 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然而, 许多中小企业恰恰缺少经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样, 这些中小企业就往往面临着无法回避的融资问题, 融资问题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企业融资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顺利健康成长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融资过程中既要注意防止资金筹集过多, 造成资金闲置, 增加成本与风险;又要注意企业融资制度必须在宏观融资体制的框架下做出选择。而目前, 我国融资大环境长期以国有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同时又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这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一个反映。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较小,资信度低等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从银行或资本市场的筹资。 融资活动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企业融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而融资决策往往受制于其当时的金融环境。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渠道、多方式来筹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中小企业要想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完全成长起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年发展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报告 一、二十年资本大国路 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整整二十个春秋。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最初的“老八股”到如今近2000家的上市公司,从市值区区几千亿到如今接近二十五万亿居全球第三的市值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用了仅仅二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路程。历经二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国跨入了资本大国之行列。 (一)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到现在近两千家。1990至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由8家发展为1740家,增长了200多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图11990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家数走势图 (二)沪深A股市值跃居全球第二。截至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24.27万亿元水平(3.57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100.88%,成功超越日本(3.53万亿美元),成为列美国(15.08万亿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

数据来源:市值管理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59952305.html,/ 图5-21990年-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市值与GDP走势图 (三)A股投资账户数已超1亿,增长神速。(机构投资者) 截至2010年09月03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4,691.84万户,B股账户248.45万户;有效账户12,860.42万户。基金账户数3,297.32万户。截至2010年7月底,证券投资基金有626只,当月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达559.23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2009年上交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规模 图5-32002 2002— (四)证券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促进了千万企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上升到%,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万亿、万亿、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场内市场: ①主板:主要为大型、成熟企业等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②创业板(二板市场):主要为两高六新类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深交所) 2、场外市场: ①新三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主要解决高成长型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中国的“纳斯达克” ②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主要解决的是地方小微企业融资、转让、流转服务。 金融综合化趋势及中国金融的未来 1.金融综合化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主流 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一系列改革,英国、日本、美国先后踏上了金融自由化、综合经营之路(德国一直实行“全能银行”制度)。以英、美、德、日为主导的西方金融业,共同推动着国际金融综合化浪潮,并在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饱经考验。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具有多元业务组合、稳定资金来源和风险分散优势的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如花旗集团、JP摩根大通、汇丰集团等,虽受损伤,但安然存活;而一大批杠杆率高、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的投行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迅速垮塌。 2.中国的金融综合化已成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金融机构实行的某种程度的综合经营,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成长,但由于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也一度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并对当时的经济过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过1993年开始的金融业治理整顿,特别是2003年“一行三会”监管格局的确立,中国最终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体系。新的监管体系既规范了发展也促进了发展,十年来,中国金融业逐渐呈现明显的综合化趋势:一是业务交叉合作与创新。以理财为代表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兴起,逐渐改变了金融业传统“分工”格局;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互代理、交叉销售为契机,丰富了金融机构的销售功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藩篱松动之后,一些新型跨行业跨市场合作业务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使金融服务综合化趋势具有了新的技术内涵。 二是资本渗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境内外通过设立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已部分或全部拥有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类金融机构。而且,银行类母公司对非银行类子公司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非银行子公司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证券、保险类集团公司也在关联性强的业务领域进行资本辐射。 三是组织创新。中国目前主要有五类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一、金融控股公司型;二、大银行主导型;三、地方政府主导型,即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地方国有金融资产为基础组建,如上海国际集团、天津泰达集团等;四、资产管理公司型,如华融、信达等资产管理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