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docx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

1.轻绳下端悬挂200N 的重物,用水平力拉轻绳上的点,使轻绳上部分偏离竖直方向=角保持静止,如图所示。

(1)求水平力的大小;

(2)保持轻绳上部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答案】( 1)(2)

【解析】试题分析:(1)对点受力分析,可得(2)力有最小值时,解得不变,改变力的方向,求力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解得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的最小值

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

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

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

2.一架质量m 的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时会受到机身重力、竖直向上的机翼升力F升、发动机推力、空气阻力F阻、地面支持力和跑道的阻力f的作用。其中机翼升力与空气阻力

均与飞机运动的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

升k1v2 , F

k2v 2,跑道的阻力与飞机对地面的压

力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0( m、 k0、 k1、k2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

(1)飞机在滑行道上以速度v0匀速滑向起飞等待区时,发动机应提供多大的推力?

(2)若将飞机在起飞跑道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直至飞离地面的过程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发动机的推力保持恒定,请写出 k0与 k1、 k2的关系表达式;

(3)飞机刚飞离地面的速度多大?

【答案】 (1) F k v2k(mg k v2 )

; (2)k F k2v2

ma

; (3) v mg

2 00 1 00mg k1v2k1

【解析】

【分析】

(1)分析粒子飞机所受的 5 个力,匀速运动时满足F推F阻F阻',列式求解推力;(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k0与 k1、 k2的关系表达式;(3)飞机刚飞离地面时对地面的

压力为零 .

【详解】

(1)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此时有

空气阻力 F阻 k2v02

飞机升力 F升 k1v02

飞机对地面压力为 N ,N mg F升

地面对飞机的阻力为:F阻'k0 N

由飞机匀速运动得:F F F,

推阻阻

由以上公式得 F推k2v02k0 (mg k1v02 )

(2)飞机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a,某时刻飞机的速度为v,则由牛顿第二定律:

F-k v2k (mg k v2 )= ma

推201

解得: k0F推 -k2 v2ma mg k1v2

(3)飞机离开地面时:mg=k1v2

解得: v mg k1

3.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 B 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斜面上的挡板及物体 A 相连, A 的质量为 m,光滑斜面倾角为θ.用轻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 A 与另一根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 C 连接.当弹簧 C 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其右端点位于 a 位置.现将弹簧 C 的右端点用力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到 b 位置时,弹簧 B 对物体 A 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 A 的重力.求:

⑴当弹簧 C 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弹簧 B 的形变量大小;⑵在

将弹簧的右端由 a 缓慢拉到 b 的过程中,物体 A 移动的距离;⑶ab 间

的距离.

【答案】(1)(2)(3)

【解析】

【分析】

(1)对 A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即可求出;

(2)将弹簧 C 的右端点用力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到 b 位置时,弹簧 B 对物体 A 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 A 的重力,说明 A 受到弹簧 B 的拉力,对 A 进行受力分析,结合胡克定律和几何关系

即可求出;

(3)先求出弹簧 c 的力,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 c 的伸长量,最后求出ab 之间的距离.【详解】

(1)当弹簧 C 未发生形变时弹簧 B 处于压缩状态,设弹簧 B 对于物体 A 而言的压缩量为

;根据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有:,解得:;

(2)当弹簧 C 的右端点沿水平缓慢拉到 b 位置时,因弹簧 B 对物体 A 的拉力大小恰好等于 A 的重力,说明弹簧 B 处于伸长状态,且伸长量,所以物体 A 上升的高度为

(3)由( 2)问可得:绳中张力,则弹簧C的伸长量

,故 ab 间的距离为:;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金属球,固定在一轻质细绳下端,能绕悬挂点O 在竖直平面

内转动.整个装置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动,使风总沿水平方向吹向小球.无风时细绳

自然下垂,有风时细绳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求:

(1)当细绳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且小球静止时,风力 F 及细绳对小球拉力T 的大小.(设重力加速度为g)

(2)若风向不变,随着风力的增大θ将增大,判断θ能否增大到90 °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理由.

mg

【答案】(1)T,F=mgtanθ (2)不可能达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cos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正交分解也可以)

应用三角函数关系可得:F=mgtanθ

(2)假设θ=90,°对小球受力分析后发现合力不能为零,小球也就无法处于静止状态,

故θ角不可能达到 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5.用质量为 m 、总电阻为R 的导线做成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框MNPQ,并将其放在倾角为

的平行绝缘导轨上,平行导轨的间距也为l ,如图所示,线框与导轨之间是光滑的,在导

轨的下端有一宽度为l (即 ab l )、磁感应强度为 B 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的边界aa'、

'

bb 垂直于导轨,磁场的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线框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恰能匀速穿

过磁场区域,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1)线框通过磁场时的速度v ;

(2)线框 MN边运动到

aa'的过程中通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

(3)通过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热量Q。

【答案】( 1)v mgRsin2 2?

B l

Bl 2

(2)q

R

(3)Q 2mglsin

【解析】

试题分析:( 1)感应电动势 : E Blv,感应电流 : I E

,安培力: F BIl R

线框在磁场区域做匀速运动时,其受力如图所示

F mgsin

mgRsin 解得匀速运动的速度: v

B2 l 2?

(2)解法一:由BIl mgsin得, I mg sin t l B2l 3

,Bl v mgRsin

所以 q It Bl 2 R

解法二:平均电动势 E n, I E

t n,所以 q

Bl 2, q I

R 。

t R R

(3)解法一:通过磁场过程中线框沿斜面匀速运动了2l的距离,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增E减, Q2mglsin。

解法二: Q I 2 Rt

mgsin22l

Q R2mgl sin

Bl v

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名师点睛】遇到导轨类问题首先要画出侧视图及其受力分析图,然后列式求解;在求有

关热量问题时,要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求解。

6.如图所示,粗糙的地面上放着一个质量M= 1.5 kg 的斜面,底面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μ= 0.2,倾角θ= 37°.用固定在斜面挡板上的轻质弹簧连接一质量m= 0.5 kg 的小球(不计小球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已知弹簧劲度系数k= 200 N/m ,现给斜面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 F,使整体以 a= 1 m/s 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 (已知 sin 37 =°0.6、 cos

37°= 0.8, g= 10 m/s 2)

(1)求 F 的大小;

(2)求出弹簧的形变量及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1) 6N( 2) 0.017m; 3.7N

【解析】

试题分析:( 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2)对小球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有加速度,竖直方向受力平衡

解:( 1)整体以 a 匀加速向右运动,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μ( M+m ) g=( M+m )a

得F=6N

(2)设弹簧的形变量为x,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 N

对小球受力分析:

在水平方向: Kxcosθ﹣ F N sin θ =ma

在竖直方向: Kxsin θ+Fcos θ =mg

N

解得: x=0.017m

F N=3.7N

答:( 1) F 的大小 6N;

(2)弹簧的形变量 0.017m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 3.7N

【点评】对斜面问题通常列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方程,但本题的巧妙之处在于

对小球列方程时,水平方向有加速度,竖直方向受力平衡,使得解答更简便.

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kg 的物块,在 F=10N 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方向与水平成

μ=0.5,取重力θ=37,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加速度 g=10 m/s2, sin370=0.6, cos37 °=0.8.

(1)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2)此物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3)求此物块在 2s 末的速度.

【答案】( 1)物块的受力示意图如下(2) 7N( 2) 1m/s

【解析】

试题分析:( 1)物块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物块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2)物块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有:

Fsin37 +F°N=mg

解得: F N=mg-Fsin37°

此物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 μF N=μ( mg-Fsin37 )°

代入数据解得:f=7N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37 -°f=ma

代入数据解得:a=0. 5m/s 2

所以物块在2s 末的速度为:

v=at=0. 5× 2=1m/s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8.一吊桥由六对钢杆对称悬吊着,六对钢杆在桥面上分列两排,其上端挂在两根钢缆上,..

图为其一截面图。已知图中相邻两杆距离相等, AA′=DD′, BB′=EE,′CC′=PP,′又已知两端钢缆与水平面成 45°角,若吊桥总重为 G,钢杆自重忽略不计,为使每根钢杆承受负荷相同,求:

(1)作用在 C. P 两端与水平成 45.钢缆的拉力大小?

(2) CB 钢缆的拉力大小和方向?

【答案】(1)(2);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rctan斜向右下方

【解析】

【详解】

(1)对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受重力和两个拉力,设为F,根据平衡条件,有:

2Fsin45 =G°

解得: F= G

(2)对 C点受力分析,受 CC′的拉力、拉力杆 F、 BC 钢缆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 Fcos45°=F BC cos θ1(θ1为 F B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竖直方向: Fsin45 °= +F BC sin θ1

解得: F BC=mg, tan θ1=

则θ=arctan

1

则CB钢缆的拉力大小为 mg,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rctan 斜向右下方。【点睛】

本题的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巧妙地选取受力分析的点和物体可简化解题过程,要注

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解答时特别要注意每根钢杆承受负荷相同。

9.如图所示,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接物块A,另一端连接在滑环 C 上,物块 A 的下端用弹簧与放在地面上的物块 B 连接, A、B 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滑环 C的质量为M,开始时绳连接滑环 C 部分处于水平,绳刚好拉直且无弹力,滑轮到杆的距离为L,控制滑块C,使其沿杆缓慢下滑,当 C 下滑 L 时,释放滑环C,结果滑环 C 刚好处于静止,此时 B 刚好要离开地面,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由静止释放滑环C,求当物块 B 刚好要离开地面时,滑环 C 的速度大小.

【答案】( 1) k 3mg

55 gL

( 2)

L42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则 kx=mg

设 B 物块刚好要离开地面,弹簧的伸长量为x′,则 kx′=mg

因此 x x mg k

由几何关系得 2x L216 L2L 2 L

93

L

求得 x

3

3mg

得 k

L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1mg L k3

当 B 刚好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

x 2

mg L k

3

因此 A 上升的距离为 h

x 1 2L x 2

3

C 下滑的距离 H

(L

h)2

L 24 L

3

根据机械能守恒 MgH

mgh

1

m(v

H

L 2

)21 Mv 2

2

H 2 2

又 2mgcos370=Mg

联立求得 v 10

(2 M

m)gL

55 gL 48m 75M

42

考点:胡克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对于含有弹簧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要学会分析弹簧的状态,弹簧有三种状态:原长、伸长和压缩,含有弹簧的问题中求解距离时,都要根据几何知识研究所求距离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10. 长 L 质量为 M 的长方形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 的物块,以 v 0 的水

平速度从左端滑上木板,最后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μ

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求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 t 。

(2)要使物块不从木板右端滑出,物块滑上木板左端的速度 v ′不超过多少 ?

【答案】( 1)

;( 2)

【解析】试题分析:( 1)设物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 v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

恒定律有

对物块应用动量定理有:

,解得

(2)要使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滑出,须使物块到木板最右端时与木板有共同的速度 ,

由功能关系有

解得

要使物块不从木板右端滑出,滑上木板左端速度不超过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对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清楚,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各个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最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 一、重力弹力摩擦力

10.如图所示,一重为8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AB杆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5 如图所示,一重为8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 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AB杆对球作用力 的大小为() A.6N B.8N C.10N D.12N 1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 弹簧长度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 分别为多少?请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12. 请在图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 (e) 13如上图e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处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沿杆方向) A B C D 14. 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也发生了形变C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力;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如图为皮带传动装置,正常运转时的方向如图所示, 当机器正常运转时,关于主动轮上的A 点、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B 点、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C 点及从动轮上的D 点,这四点的摩擦力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B. B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C. C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 D. D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 5.如图4所示,把重为20N 的物体放在倾角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 ,则弹簧的弹力:(弹簧与斜面平行) A .可以为22N ,方向沿斜面向上; B .可以为2N ,方向沿斜面向上; C .可以为2N ,方向沿斜面向下; D .弹力可能为零。 6.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定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 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7.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重量为G 的物体,物体能保持静止。现在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G/2推物体,物体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解:如左图所示;在斜面上,物体在推力、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Gsin300和滑动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下,沿斜面斜下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三个力的合外力为零。如右图所示。 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A D B C 主动轮 从动轮 v F Q P G G f μμ2 330cos 0==G f 2 2= 3 6=μ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0×4=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对应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 B、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 B、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C、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 D、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4、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第二大斜拉索桥——上海南浦大桥,桥面高46m,主桥(桥面是水平的)长846m,引桥全长7500m,下面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桥长是为了减小汽车上桥时的阻力,增强下桥时的控制能力,但确增强了汽车对引桥面的压力 B、主桥面上每个索点都是一个支承点,斜拉索将桥的重力都转移到了支承塔上 C、索拉的结构减小了汽车对主桥面的压力 D、增加了汽车在引桥上时重力平行于桥面向下的分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 A、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必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 C、两物体间有弹力,则其间必有摩擦力 D、两物体间无弹力,则其间必无摩擦力 6、如右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 拉力F拉木块直到沿桌面运动,在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 F的 大小随拉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7、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1 F、 2 F,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 B、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 C、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 D、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 8、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先并拢,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要求绳子不断,则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0 B、600 C、1200 D、1350 9、如图斜面上一小球用竖直档板挡位静止,若将档板缓慢 由竖直放置转为水平放置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及档板对小球的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少后增大 B、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最后等于小球重力 大小 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档板对小球的弹力都不变。 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档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合力始终不变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mg F mg F F≤ = + 2 2 1 , sin cos sinθ θ θ F F F F A B C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 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 得。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 拐 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如图5P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 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Φ-t图象的斜率为感应电动势(n=1的情况下),电U-I图象(如图1)的斜率 为电的内阻(从图象的数表达式也一目了然)等。 3、物理图象“面”的物理意义:“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象所围面积 代表位移,F-图象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P-V图象所围面积为 气体压强做的功等。 4、物理图象“形”的物理意义:“形”:指图象的形状。由图线的形状结合其斜率找其隐含的物理意义。例如在v-t图象,如果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可根据其斜率变化情况,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波的图象,可通过微小的平移能够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在研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在

(完整版)高中物理相互作用习题集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高考习题 高乃群 1.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 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D. 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L形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 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 16 m;悬挂20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 18 m,则弹簧的原长L原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A. L原=0. 02 m k=500 N/m B. L原=0. 10 m k=500 N/m C. L原=0. 02 m k=250 N/m D. L原=0. 10 m k=250 N/m 4.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 0 kg的物体. 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 9 N.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 8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N,方向沿斜面向上

C.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竖直向上 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4.9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5.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始终减小,始终增大 B. 始终减小,始终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始终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 G和G B. G和G C. G和G D. G和G 7.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 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A. 2 B. M- C. 2M- D. 0 8.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和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专题知识点及习题

《相互作用》专题知识点 【重力认识中的几个问题】 一、产生原因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二、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但与地理位置有关,一般同一物体重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在两极处重力最大. 三、重力的测量 测量工具:弹簧秤或台秤 测量原理: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受到的竖直悬挂物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支持力在数值上与物体的重力相等. 注意:弹簧秤或台秤测量的是对称的拉力或压力(即弹力),因此重力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 四、物体重心的确定 定义:物体的任何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的分布有关,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其重心就不在圆环上. ①对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对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实验的办法来确定,例如对薄板状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其原理是二力平衡. 例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 A.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B.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和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C.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可能在身体之外 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解析由上面分析知正确选项为ABCD. 【如何判断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对于绳的弹力 一定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对于杆的弹力可以沿杆的方向也可以不沿杆的方向,现分析如下: 一、点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平面 例1. 如图所示,杆的一端与墙接触,另一端与地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杆AB受的 弹力。 二、点与曲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过切点的切面 例2 如图2所示,杆处在半圆形光滑碗的内部,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杆受的弹力。 解析:杆的B端属于点与曲面接触,弹力N2的方向垂直于过B点的切面,杆在A点属于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N1的方向垂直杆如图2所示。 三、平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例3.如图3所示,将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物体受的弹力。 解析:物体和地面接触属于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N的方向垂直地面,如图3所示。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和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能一眼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受力不平衡时 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受力分析步骤: 判断力的个数并作图:重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场力(电场力、磁场力) 判断力的方向: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高中物理例题解析,原来还有这么巧妙的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例题解析) 方法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 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 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1、( )如图所示,由于静摩擦力f的作用,A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地面对A的 支持力为N.若将A稍向右移动一点,系统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N都增大 B. f、N都减小 C. f增大,N减小 D. f减小,N增大 2、( )如图示,某质点与三根相同的轻弹簧相连,静止时,相邻两弹簧间的夹角均 为1200.已知弹簧a、b对质点的拉力均为F,则弹簧c对质点的作用力的方向、大小 可能为: A. O B.向上、F C.向下、F D.向上、2F > 3、( )如图所示,用两根轻绳AO和BO系住一小球,手提B端由OB的水平位置逐渐缓慢地向上移动,一直转到OB成竖直方向,在这过程中保持θ角不变,则OB所受拉力的变化情况 是: A.一直在减小 B.一直在增大 C.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D.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4. ()如图,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中央正上方用绝缘弹簧悬挂一水平 直导线,并与磁铁垂直。当直导线中通入图中所示方向的电流时,可以判断出 A.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B.弹簧的拉力减小,条形磁铁对桌 面的压力减小C.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D.弹簧的拉力减小,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5. ( )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 1,2 K K原长相等,劲度系 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垫片向右移动时,受到的弹力等于两弹簧的弹力之和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向右移动时,两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相等 6.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 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 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到的弹力个数为 A.2 B.3 C.4 D.5 7. ()右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 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和 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可能是A.绳的张力减小,斜面对b的支持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 B.绳的张力减小,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变 C.绳的张力减小,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θ a b 右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 .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同一物体在地球表面时赤道处重力略小,但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小球仍向上运动是因为小球还受到手对它的作用 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 .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D .马拉车做加速运动,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3.如图,两个苹果上面叠了个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苹果1对梨的支持力是由于梨形变产生 B .苹果1对桌面有压力 C .苹果2对桌面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D .苹果2和桌面一定都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4.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 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 A .2121F F l l -- B .2121F F l l ++ C .2121F F l l +- D .2121 F F l l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自身可不受力的作用 B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一定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6.如图所示,一根金属棒MN,两端用弹簧悬挂于天花板上,棒中通有方向从M流向N的电流.若在图中的虚线范围内加一磁场,可以使弹簧的弹力增大(弹力的方向不变).关于该磁场的方向,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垂直纸面向里 B.垂直纸面向外 C.平行纸面向上 D.平行纸面向下 7.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两个光滑面之间,且与两个光滑面都有接触,则小球受到两个弹力的是() A.B.C.D. 8.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地面作匀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9.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3N、6N和12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A.10N B.2N C.0N D.22N 10.固定在水平面上光滑半球,半径为R,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线一端拴一小球,置于半球面的A点,另一端绕过A点,现缓慢地将小球从A点拉到B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 F、细线的拉力大小F的变化情况是:()

高中物理大题技巧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 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 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 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 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 (1) 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 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2) 主干方程列式形式得当,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 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应有R v m qvB 2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qB m v R =. (3) 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符号,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应该先设定,设定也有要求(按课本形式设定), 如:U 表示两点间的电压,?表示某点的电势,E 表示电动势,ε表示电势能 (4) 主干方程单独占一行,按首行格式放置;式子要编号,号码要对齐。 (5) 对所列方程式(组)进行文字(符号)运算,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不是关键环节不计算结果。 具体推导过程只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必写在卷面上。如果题目有具体的数值运算,则只在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中代入数值算出最后结果,切忌分步进行代数运算。 (6) 要用原始公式联立求解,分步列式,并用式别标明。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书写布局要规范 (1) 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公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美观整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测试题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合力”概念运用了 A.控制变量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 C.理想实验方法 D.建立模型方法 2.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会受到弹力的作用,该弹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书发生了形变 B.桌面发生了形变 C.书和桌面都发生了形变 D.书受到了重力作用 4.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作用 5.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小球,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桌面和桌面的形变方向相反 B.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所以压力就是重力 C.小球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小球,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水平桌面发生了微小弹性形变,小球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F 图1 6.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的物体,其受到的力有 A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下滑力 D .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7.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N ,F 2=2N 。若撤去力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 .10N ,方向向左 B .8N ,方向向右 C .2N ,方向向左 D .0 8.重为5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05 N ,动摩擦因数是0.2,如果分别用80 N 和12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经过一·段时间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 A .80 N 120 N B .80 N 100 N C .0 N 100 N D .80 N 105 N 9.如图2所示,细绳MO 与N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NO ,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重力的过程中(绳OC 不会断) A .NO 绳先被拉断 B .MO 绳先被拉断 C .NO 绳和MO 绳同时被拉断 D .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10.如图3所示,用水平力F 把一铁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F 增大时 A .墙对铁块的弹力增大 B .墙对铁块的摩擦力增大 C .墙对铁块的摩擦力不变 D .墙与铁块间的摩擦力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共3小题,共 27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图2

(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轻杆等长,且杆长为L,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求: (1)地面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大小; (2)无论物块C 的质量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 或B 沿地面滑动,则μ至少要多大? 【答案】(1)2 tan mg θ (2)1tan θ 【解析】 【分析】 先将C 的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轻杆受力;再隔离物体A 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和弹力.要使得A 不会滑动,则满足m f f ≤,根据数学知识讨论。 【详解】 (1)将C 的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如图所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12 1 22mg mg F F sin sin θθ === 对物体A 水平方向:1cos 2tan mg f F θθ == (2)当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1(sin )m f Mg F μθ=+ 且m f f ≤ 联立解得: 1 = 2tan (2)tan (1)m M M m m μθθ≥ ++ , 当m →∞时,11 2tan tan (1) M m θθ→ +,可知无论物块C 的质量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 或B 沿地面滑动,则μ至少等于 1 tan θ 。

2.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所受力的大小. 【答案】(1)200N(2)4003N和2003N 【解析】 试题分析:(1)对人而言:. (2)对结点B:滑轮对B点的拉力, 由平衡条件知: 考点:此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及平行四边形法则. 3.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OA与AB垂直且长度之比为3:4.试计算: (1)OA绳拉力及F的大小? (2)保持力F大小方向不变,剪断绳OA,稳定后重新平衡,求此时绳OB及绳AB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绳OB、AB拉力的方向用它们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表达) (3)欲使绳OB重新竖直,需在球B上施加一个力,求这个力的最小值和方向. 【答案】(1)4 3 mg(2) 1 213 T=,tanθ1= 2 3 ; 2 5 3 T mg =,tanθ2= 4 3 (3)4 3 mg,水平向左【解析】 【分析】 【详解】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 环再次 A O B P Q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级物理科单元考试卷《力》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答案请做在答卷上)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4X10=40分) 1 .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不是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作用 B .常见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与万有引力有关 C .目前我们知道的自然界基本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D .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2.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 受到的力是 A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 B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下滑力 C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 D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3 .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 、μmg B 、2μmg C 、3μmg D 、4μmg 4 .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 =1N 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 、B 两个物体上,A 、B 、C 都静止,则地面对A 物体、A 物体对B 物体、B 物体对C 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 .1N 、2N 、1N B .1N 、0、1N C .0、1N 、0 D .1N 、1N 、0N 5 .三根相同的轻弹簧(不计弹簧自重),每根长度都是10厘米,挂100克重物时都能伸长1厘米,若 将三根弹簧串接后挂100克的重物,则三根弹簧的总长度为: A .31cm B .33 cm C .1 cm D .3 cm 6 .向南踩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和向南推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分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A .向北、向南;向北、向南 B .向南、向北;向南、向南 C .向南、向北;向北、向南 D .向北、向南;向北、向北 F 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